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雄-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晋阳一下,并代二州立呈自成一体之势,南下可略河东诸郡,有了晋阳依托之后,北面对突厥也已是进可攻退可守了。
东去可攻河北,西面则有黄河天险。
战略环境空前的优越了起来。
而对于新生的大唐来说就太糟糕了,晋阳一失,河东诸郡便全部暴露在了敌人兵锋之下,当初李渊率军席卷河东就是明证。
当然,宇文歆这样的晋阳重将一降,加上晋阳王氏的依附,惊喜还在后面呢。
月票月票未完待续。
………………………………
第355章沉重
月初求月票
李破的时间很紧。
实际上,按照他的时间表儿,此次攻下榆次,平遥,介休等地,先将太原郡,西河郡掀个底朝天,随之,若唐军反应迅速的话,还能打上一仗。
最终,务求在七月初,率军北上。
那样一来,随他南下的士卒会非常疲惫,只能在行军路途中休整了。
和突厥人在草原上厮杀,那可不是开玩笑的,所以,北上的策略,他定的很保守,不想跟突厥人进行太过频繁的厮杀较量。
可现在,晋阳一下,形势立即大变。
李破在率军进入晋阳城之前,就已命人去召陈孝意到晋阳,令苏亶回楼烦,步群率兵直接奔马邑,又传信给李碧,让她坐镇雁门。
随后又令温彦博和陈孝意一同来晋阳。
至于尉迟恭等,则立即令他们回返马邑,做好出征草原的诸般准备。
在进入晋阳城的第二天,他又传下军令,令代州三郡征兵六千,来晋阳驻守。
这些事情不用跟人商量,占据了晋阳坚城,人事上的变动在所难免。
陈孝意一到,便升任太原郡守,由温彦博兼任晋阳令。
之后没过两天,就在李破想跟晋阳降人们好好谈谈的时候,宇文歆已是给他送上了一份儿厚礼。
榆次守将宇文镬杀榆次县令等人,率军归降。
这么多年过去,李破算是头一次享受别人纷纷降顺的乐趣。
这个时候,他的身份终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之前很多人都说他出身微贱,以妻族而贵,现在呢,兵锋大利之下,有着敌意的人自然不必说,可有些左右旁顾的人就会想到。
这人也算是关西阀门中的一员了,而且在云内自成一族,嗯,简单的说吧,家世上虽还不怎么入眼,可确实是有家世了。
不要小看了这一点,这不是个自己称王称霸,就能让人信服的年头儿,你得有根底,再由自己和旁人添砖加瓦,才能得人认同。
宇文镬乃宇文歆族弟,得宇文歆书信劝说,又有代州军大军压境,遂投效于李破,可这中间,定然也有着门阀之见的缘故在里面。
关西阀门中人,天然就让出身宇文氏的他有着亲近的感觉。
若李破只如刘武周一般,出身山东富户,和庶族沾些边儿,门阀的门槛都摸不到,那一切就可能是另外一番模样了。
很可能宇文家的兄弟两个会掉头就跑。
宇文镬即降,李破令其仍驻榆次,又将晋阳守军派给了他两千人,这是晋阳南边儿最近的一道门户,要看重一些。
这么任用降将,李破自然不很放心,可现在的情势就是,必须安抚晋阳人心,而且在他北上之后,兵力会非常吃紧,他信用的人不能分散把守要隘。
其实,他也在等雁门的幽州军成军,这些降人在晋地,就不会让他太多担心背叛的事情发生了。
因为他们的妻儿老小,皆在代州安居呢。
晋阳王氏这回步伐跟紧了一些,而他们闹出来的声势可就要比宇文歆这个外来户大的多了。
李元吉种下的恶果,在这个时候猛然便爆发了出来。
平遥内乱,辞官归家的前平遥县尉王悉,趁平遥兵卒被李元吉抽调一空的机会,以族人家丁数十人,冲入平遥县衙之内,杀平遥县令等人归降。
介休随之大乱,而乱象正在随着王氏叛唐的消息,迅速蔓延到更远的地方。
即便没有反意的王氏族人,也在各处唐军的杀戮和猜疑之下,纷纷叛唐,有的举家北逃,有的直接接连友朋亲族煽动民变,趁乱举事,有的则逃亡山野,结寨自守。
西河,龙泉,临汾,长平,乃至于上党,太原郡周遭诸郡,乱事迭起,让唐军应接不暇。
晋阳王氏,果然名不虚传。
当然,这是晋阳王氏在向新的主人在证明自己的实力,同样,他们也在宣泄着自己的仇恨和怒火。
可以说,晋阳王氏立足晋地千多年,历经变故,却很少有这样破釜沉舟,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决绝时刻。
可以说,这是李渊父子主政晋阳之后,对晋阳王氏欺压太甚造成的结果。
当然,乱纷纷的世道,也给了他们这样的一个机会。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王氏感受到了威胁,代州军南下,李渊父子的猜忌,以及李元吉的肆无忌惮,都让他们感受到了恐惧。
而晋末以来,王氏也经历过一些这样的时节了,中间或有损伤,可他们也总能应付自如,最终护得家族平安。
可他们真的从没有经历过隋末战乱这样的大场面。
山东豪族被一扫而空,河北大族死伤狼藉,河南大阀苦苦挣扎,江南诸阀哀鸿遍野,就算是关西世家也是朝不保夕。
这是一场对门阀氏族裸的清洗,如今还能矗立不倒的大族豪门,各个都是战战兢兢。
就在这样一个时候,李元吉的所作所为,无疑触动了已经感觉到根基动摇的晋阳王氏最为敏感的那条神经。
王氏内宅之中,在那会儿不住回荡着一个声音,关西人要对晋地大族动手了。
于是,当兵威赫赫的代州军崛起于北地的时候,他们终于看到了这个以往他们肯定不屑一顾的外姓子阿草按,说的是和门阀联姻的庶族,和王世充的称呼有些类似。。
所以,他们才会去信于李破,也才会恭恭敬敬的迎代州军入晋阳,之后更是表明了自己的诚意。
李破颇为震惊的听着各处陆续传来的消息,这个时候,他头一次真切的感受到了顶级门阀大族的影响力。
这和当年杨玄感叛反时的一呼百应,和李渊南下长安,众人归附其实没什么区别。
只不过,晋阳王氏此时没有太过出色的人才,他们的底蕴却也深厚的令人发指。
当晋阳王氏投顺李渊的时候,晋地战火迅速平息,当王氏主支关闭宅门的时候,就能让河东诸郡人心惶惶,当他们叛唐的时候,同样能让诸郡大乱,烽火遍地。
本来,李破对晋阳王氏很是看不顺眼,更对他们蛇鼠两端的行为,颇为鄙夷,所以进入晋阳城之后,也没怎么搭理王氏的那些族人,表现的不冷不热。
可现在,他却不得不郑重的审视一番,这个晋地的千年大族了。
而另外一个降人,相比之下,应对起来,却要轻松的多。
唐军今年应该不会来收复晋阳了,这是李破此时最为欣慰的一件事。
感受到时间慢慢流逝,他也有所急迫。
晋阳这座城池拿下来的时候很轻松,可想要把他变成自己的,却还要费很多的功夫。
陈孝意还没来到晋阳,李破只能耐心的等着。
当然,他也没闲着,嗯,根本也闲不下来。
最为要紧的就是城防。
李破先就带人围着晋阳转了一圈儿,好像在巡视自己新得的领地一般。
由宇文歆陪同,薛万彻带人护卫。
当得知这个关西大汉是大将军薛世雄的儿子的时候,宇文歆还诧异了一下,可和那些无知之人不同,他只是转念一想,就明白了过来。
大将军薛世雄曾为涿郡留守,他的儿子自然是在幽州任职,薛世雄一殁,李破出兵幽州,斩杀幽州总管罗艺,薛家子怕就是那会儿投在其人麾下的了。
此时宇文歆对李破的家世,以及他的年纪都已是视而不见。
这是一个狡诈如狐的领兵上将,而能驱使陈孝意之辈,略定代州三郡,治世的手段也不会缺了。
和李元吉相比,这才是一个真正让人感到惧怕的乱世英杰。
陪同在李破身边,绕着晋阳城时不时的给李破指点一番,他不太明白李破的用意,所以也不好说什么。
当然,借着这个机会,他到是可以稍稍近距离的审视甚至是适应一下对方的行事,这个过程很重要,为官多年的他自然不会轻忽视之。
李破没怎么给他这个机会,出来转这一圈,他就当是散心了,他肩膀上压力之沉重,让他有了些焦躁,所以便选择出来走走。
巡视完了城防,再去看了看粮仓。
晋阳大仓本是文帝年间所建,是大仓制度的产物儿。
旧仓在晋阳城北,用意也不用多说了,为防突厥嘛。
而在大业六年,晋阳仓移至城东,显然,这是为了方便运粮去河北而改建的,直接连着去涿郡的驰道,这些都是大业年间的产物儿了。
晋阳大仓中的粮食多吗
这就要看你怎么看了,可以和幽州大仓类比一下。
幽州的存粮,可以供幽州军吃十年二十年,要养活一地百姓的话,也能坐吃山空上两三年。
晋阳大仓就差不多是这个水平了,和幽州存粮不相上下,这是从永丰仓补给的结果。
如果李元吉不率兵去雁门,没有和突厥厮杀连场的晋阳,李破想要拿下来,也就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
李破仰望着高高的粮仓,看着忙忙碌碌清点粮食的官吏兵卒,脸上不由露出了笑容。
这可都是能吃饱肚子的东西,在他看来这才是这乱纷纷的世上最值得珍惜的东西之一。未完待续。
………………………………
第356章相疑
“去,叫尉迟信来这里见我。”
晋阳仓储还在清点之中,粮草军械堆积如山,即便有晋阳官吏协助,看上去还是很乱。
李破只是带人绕着仓房瞅了瞅,身边就已经跟了一大堆的人,几个晋阳仓曹的主官,以及看守粮仓的将领,小心翼翼的随在李破身边,有问必答。
这些年李破手握军权,南征北战,权势与日俱增。
可他还是很少在军队之外享受这种前呼后拥的待遇,一时间,心中也颇为自得。
他在大业六年南归,七八年过去了,流血流汗,终是在这隋末乱世争得了一个位置,现在说起天下群雄来,应该也少不了他李破一份儿了。
当年他还是恒安镇将的时候,对那些反王很是瞧不上眼,想着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家伙,才将世道弄的这么乱,也弄的很多人都活不下去了。
可如今他也算是加入其中了,才感觉到这种万众瞩目的权势感,确实有着不一样的魔力,天下群雄并起,争的是什么其实就是这种一呼百应的满足感而已。
稍稍给这里制造了些混乱,李破便带人离开了大仓所在,并随口吩咐着。
离开大仓不远,一众人等就停了下来。
李破倚马于树荫之下,有些疲乏的叹息了一声,翻身下马,静立良久,才突然对身边的宇文歆道:“你的家眷可在晋阳”
一问之下,就让宇文歆的心脏狠狠的跳动了几下。
降人不好做,这个道理他很明白,也已经准备好了一些说辞。
他深深吸了一口,镇定一下心神,微微躬身道:“末将妻儿,皆在西京,身边只有幼子和两个侄儿跟随。”
李破也没看他,只好像闲聊一样,轻笑一声道:“西京长安啊,路途遥遥,书信不便,宇文将军也很不容易啊。”
宇文歆越发不敢怠慢,“男儿志在功业,顾不了那许多。”
李破斜眼瞅了他一眼,道:“你这话说的可不对,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功业得立,妻儿也得照看好了,如此才为男儿大丈夫,你说是不是”
“人皆有七情六欲,谁也不是圣人,其实我很奇怪,王氏投我,还算有迹可循,宇文将军献城,我是真没想到。”
“当初李氏起兵太原南下长安,诸人畏其兵锋,羡其家世,纷纷归附,便是我也有投效之心,宇文将军得李氏信重,委以重任,而今却来投我”
“除了钢刀和战马,以及予我以生死的百战将士,我又有什么值得夸赞的地方呢我还真想不起来,宇文将军应有以教我吧”
这话说的很轻松,可也是字字诛心,就差明说了,李氏信你重你,你今日却献城投我,明日是不是又要归唐你这样的人,我怎么敢重用呢
宇文歆暗自咬了咬牙,这样的诘难他早已准备面对,他也知道,如今在这样一个场合,这样一个地方被问及此事。
不是因为人家沉得住气,而是因为如今晋阳城已在人家掌握之中了,诸事略定,他这个降人的作用迅速失去了应有的份量,于是,该来的也就来了。
这无疑是关乎他前途命运的时刻,答的好了,他还是那个宇文将军,回答的不好,那就一切休提,指望这人心慈手软呵呵,楼烦林太守,幽州总管罗艺等人岂不是死的太冤枉了
想到这里,宇文歆苦笑一声道:“末将也是被逼无奈”
“哦可是李元吉逼迫过甚唐国公李渊虽说气量不大,可也并非不明是非之人呢”
话是越说越直接了,可越是这般,宇文歆越是感到难以应付。
他沉吟了一下,才道:“总管大军未来之时,末将本待烧毁晋阳粮草,再护李元吉脱走,回去之后,再自请罪责,毕竟晋阳之失,并非末将过错,颇有转圜之余地。”
“可一来,晋阳这数十万百姓何辜大火一起,生民涂炭,末将没那么狠毒的心肠,可若将晋阳拱手相让,回去罪责必重”
“二来,李元吉此人气量狭小,争功之时,步步为先,惨败之后,却只想讳过于人,而其因出兵之事,早已恨末将入骨,末将若护其南归,众人当以我为首,许就正趁了他心意,回去长安,搬弄是非,末将若得罪,被斩首于市,妻儿必难幸免。”
“何如自存,以待将来”
说到这里,他看了李破一眼,其实这个时候,他最为担心的不是李氏杀他满门,而是眼前这位逼着李氏杀他全家,好让他无路可退。
这可不是什么无聊的臆想,其实只要一封书信送去长安,也许就成了的。
“再有,末将观唐公李渊用人,也不过如此,一旦称帝,兄弟子侄,皆骤居显位,良莠不齐之下,屡有失措,却不知悔改,众人如今附之,不过因其家世显赫,又居长安皇者之地罢了。”
“久之,功臣居于下首,李氏族亲窃居要害,以众人之功而获权位之赏,如何能让众人心服哼,裴寂那厮不过看门守户之犬,既无良谋,也无韬略,在晋阳时却能出入留守府中,如入平常之地。”
“起兵之后,寸功皆无,却赏赐犹厚,李渊用人,可见一斑,如此,怎成大事”
“末将掌晋阳兵权,又为右卫将军,却居于一无知小儿之下,屡受欺辱,兵败之后,却又不得不恐于后事,真真令人齿冷”
“末将言尽于此,若总管不信末将所言,即可将末将送归,末将本乃反复之人,真要得此下场,却也无话可说。”
李破看了看这人,心说,这人比陈孝意之流可要狡猾多了,我要是将你送回去给李渊,让李渊砍了你的脑袋,那之后我的名声得烂到什么地步
可这些说辞,听着到也像模像样,不管这人是心系黎民,还是满腔的私心作祟,反正这人既没烧了晋阳,也没随着李元吉逃走,反而将晋阳献给了他。
事实总是胜于雄辩,提防是要的,却也不能过了头儿。
实际上,胜利才是稳定人心的最好保证。
若真到了势孤力穷的时候,人心思变也就在所难免,晋阳城里的人们就是明证。
李破随即哈哈一笑,回手拍了拍宇文歆的肩膀,“莫要怪我多心,我这里降人是越来越多,总归要听其言观其行才成。”
“都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话说的其实不对,用了不合适的人,那就是败笔,所以不能这么用人,我的意思是雁门的陈太守就要到晋阳了,我有意委其镇守晋阳之重任,而雁门太守之职也就空了下来。”
“雁门太守这个位置吧,兵权没多少了,要做的事情却非常多,宇文将军可愿屈就”
宇文歆惊了惊,这显然就是疑心未去啊,将他调离晋阳,任职雁门太守,瞧这话说的,没多少兵权那么唐军再来,也就不用太过担心他反复了。
宇文歆心里有些酸涩,不过随即他就又振奋了起来。
雁门郡太守也是一地之长了,只要旁边没有李元吉那样的人物掣肘,也是大有作为的一个位置,因为自古以来,代州三郡,皆以雁门为首,地位上和晋阳之于并州相仿。
对于他这个初降之人,委以如此重任,又有什么可以埋怨的呢
至于从武将到文官的转换,那真就不是事儿,出将入相这个词是怎么来的上马领兵,下马治民,正是这年头儿的人们备为推崇的目标。
宇文歆喜色上脸,深深一揖,礼节上的转换,显示出了他心思的灵巧,“末将下官领命,定不会让总管失望。”
李破又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如此甚好,如今我账下不缺能征善战的领兵之人,就缺能治世安民,多谋善断的官吏,这年头啊”
“咱们也别说什么忠心不忠心的了,我只希望你能尽些力,让雁门百姓过上几天安生日子,咱们呢,也能善始善终,也就不枉这主从一场了。”
宇文歆有些诧异的瞄了李破一眼,他是真没想到,从这人嘴里能说出如此慈悲的话出来。
心里稍微动了动,嘴上却下意识的开始恭维,“总管心怀黎庶,有王者之风,请总管放心,下官不敢让总管担上识人不明之嫌的。”
李破颔首,“那就最好”
又说了几句,尉迟信到了,让卫士等候在外,自己来到李破面前,敲了敲胸甲给李破见礼。
李破随即给宇文歆引见,“这是尉迟信,太仆杨义臣,杨公的孙儿。”
宇文歆又是一讶,之前有薛万彻,如今又有洛阳杨氏的子孙出现,再加上名声在外的苏亶,他心里对李破的看法又有一些改观。
不声不响间,代州军竟已有这些门阀大族投靠了吗
月票月票,一晃半年了,中间没有一天断更,一直连续更新到现在,阿草很自豪啊,上个月的成绩非常不错,这个月头一天的订阅创了北雄一天订阅的记录,阿草在这里多谢大家支持。未完待续。
………………………………
第357章老树
“我命你为太原郡尉,兼晋阳守将,之后你要多向宇文将军讨教,怎么能守好晋阳城。”
“末将遵令。”
已是有所预感的尉迟信当即应道。
代州军步军将领少,不管他们怎么被骑兵将领们压制,实际上他已经确立了自己在代州军中的地位,受到重用是早晚的事情。
唯一可虑之处在于,幽州军正在成军,他们只不过是比这些幽州降人先行了一步而已,而且,幽州降将们和罗士信,刘敬升等人要近上一些。
之后不久,他们兄弟可能就要面对幽州降将们的争竞了。
当然,如今步军中也不是他们一支独大,还有留在马邑的陈圆,比他们资格都要老,和代州军诸将交好。
他尉迟信能为太原郡尉,不但是因为他们正好赶上了,而且,也有家世的原因在里面。
晋阳城中大族林立,手握兵权的人不光要能打能杀,而且要和城中的族群打交道,如此一来,他尉迟信也就算是当仁不让了。
而他和宇文歆又有不同,宇文歆可以和齐王李元吉分庭抗礼,他却不成,肯定要受太原郡守辖制。
于是,在晋阳大仓外面的树荫之下,新鲜的太原郡尉就诞生了。
有点像开玩笑,可以李破如今的地位,那就是并代两州的土皇帝了,只要他点了头,尉迟信这个太原郡尉立即就能走马上任。
说话间,李破其实已经算是任命了两个太守,一个郡尉。
照这个节奏,在宇文歆看来,这位早晚会称王,甚至于称帝都不稀奇,一个代州行军总管的职位已经不能满足此时的需要了。
宇文歆想了想,称帝称王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可弊端从来不会少了,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大义名分的问题。
如何能顺理成章的进到那一步宇文歆觉得,回去之后可以好好思量一下,到时进言能够做到有理有据的话,功劳也就在里面了。
很明显,李破麾下又多了一个官儿迷。
随后,一行人迤逦行向城南,规模扩大了不少,看着很是显眼儿。
晋阳城经过一场变乱,城头的旗帜又换了一次,街道上的行人稀少的很,给人的感觉非常冷清。
可晋阳无疑是至今为止李破见到的最大的一座城池,当然,和后来的城市没法类比,他只能是这个年代,无论规模还是人口,都位于呢,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