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雄-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破也不再废话,笑道:“前人自有前人的际遇,后人也有后人的活法,在我看来,您身负绝世之技,不让于古人,何不广收门徒,将一声所学付之于著述,日久必自成一家,这可是千载之名望啊……”
馅饼画的有点大,差点把老头儿给砸晕了。
心动吗?那自然是心动的,名垂千古的事情,这年头没人会不心动,尤其是读过书的人,而何稠也只是著述不成而已,并非是不想在身后留下属于自己的东西。
而广收门徒也意味着扬名之始,这显然是相辅相成的一件事情。
官位和这些比起来,那就非常的渺小了,官位只能逞一时之威,著述和徒众则意味着千古事业,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可话说回来,老头儿岁数不小了,也不知自己还有几年活头儿,画卷虽美,可热血上头的事情与他已是无缘。
稍稍激动过后,就狐疑的看向李破。
李破好像能看穿他的心思,带着诱惑的劝着,“何少卿不必相疑,诸人来投,谙于军事者,我必让他领兵于军前,熟于政事者,有治民之官虚位以待。”
“还是那句话,何少卿之才难尽,岂非可惜?我愿成人之美,扬少卿大名之外,呵呵,世间贤达闻之,知晓我求贤若渴,定会蜂拥而至。”
“哦,对了,河东王绩您应该知晓吧?他来晋阳投我,如今正在家中闭门著述,什么都不用理会,一应所需,自有我总管府来承担。”
不管怎么劝说,对于何稠来说,这都是个比较艰难的决定。
而且,这也确实有点出人意料,不用他的工匠之术,却要让他著述收取门徒,这里面的图谋他能体会到一些,在对这个年轻人不图眼前之利的野心和远见悚然而惊之外,他也确实是有些心意动摇。
相互成就之事,于人于己皆都无损,那……也就不妨做一做了。
当初两代帝王要是……那该多好啊,除了眼前这人之外,其他所有人都在用其术,却不愿扬其学……
是啊,前人因缘际会,各开一代之先河,他何稠又少些什么呢,不过是一个机会而已。
实际上,这会儿他已经被李破说服了,只是他并没有直接答应下来,而是说想回去考量一下。
李破也不着急,恭敬的将人送出门外,又殷切的叮嘱老头儿养好身体,过几日若能成行,便送他去晋阳。
李破回到堂中,还没饮上几口茶,老头儿的儿子转了回来。
吞吞吐吐,颇为“羞涩”的告诉李破,他父亲年纪太大了,手足酸软之外,文思也晦涩了起来,想让李破给他父亲找两个可靠的代笔之人。
这也不算多大的事儿,过后李破想了想,这是老头儿答应了?还是说何老头儿文笔本就欠佳呢?
几日之后,李破令人送何稠去了晋阳,临行之前,终于得了准信儿,老头儿想收一些徒弟,条件还挺苛刻。
必须读书识字,对术数之学有所涉猎,之外,年纪太大也不成,最好是些年轻人。
这样的筛选条件,差不多就已经排除了百分之九十的工匠,想要寻找的话,估计只能从门阀世族里去翻了。
当然,在李破看来,这都不是事儿,不用他自己费力,以何稠的名声,一旦有授徒之意,晋阳人家的年轻子弟们肯定要趋之若鹜。
其实连李破自己都觉着有点心动了,当初他要是在马邑碰到何稠这样的人,那定是要死缠烂打的学一学,因为他既能读书识字,又通术数,还是地道的年轻人啊。
可现在嘛,他走的路已经固定了下来,学问再多,也不如打上一场胜仗重要,嗯,正好将许昭那神神鬼鬼的家伙送去回炉再造一下。
当然了,何稠就算有再多的要求,李破都会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这样一个人只要摆在那里就会闪闪发光,只要能传播知识,就是所有人的福音。
大隋的工匠多,那是一个个大工程堆出来的,他要做的,就是将这些经验和知识都留下来,也许一年两年看不出什么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嘛,他不着急,可十年二十年之后,如果他还活着,他相信世界会变个模样。
不是说是谁坐了龙椅,而是技术工艺以及生产力上的推进作用,将无法估量。
到了这会儿,他开始在心里祈祷何老头儿能多活几年了,甚至在随后便传信给李碧,让他寻晋阳名医入府,专门去照顾老头儿的饮食起居。
老头儿在他这里受到的优待,谁也比不了,后来更是连咳嗦一声,许多人都要前来嘘寒问暖。
呆的久了,老头儿越发感激,如此礼遇,别说李渊不可能给他,就算是当年他侍奉过的两位皇帝,也未曾对他这般照应过。
此时官位对他来说也没那么大的吸引力了,在李破治下,所有人对他都是毕恭毕敬,享受的是标准的土皇帝待遇。
老头儿晚年过的是神仙日子,有着李破的支持,门生更是数以百计。
而其人的作用,也绝对不是推广何氏之学那么简单,他直接提升了工匠艺人们的地位,对于李破这波澜壮阔的一生而言,这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儿……
………………………………
而事情就是这么奇妙,何稠刚走,又有一人被带到了李破面前。
这人看上去没什么出奇,像个乡野村夫,穿着麻鞋布衣,身上多有破碎之处,个头不高,身体挺壮实,只是一双眼睛太亮了,盯着人看的时候有点吓人。
还弄的鼻青脸肿的,一开口就是叽里呱啦的关西口音,却不太纯正,夹杂些杂乱的音节,急促的说话的时候,让人有点听不懂。
(月票月票,阿草算是彻底病倒了,昏昏沉沉睡了一天,晚上好了一点,立即起来码字,只是更新还是迟了,阿草够敬业吧?)(未完待续。)
………………………………
第438章齐集
等到听人家报了名姓,李破当即扬了扬眉头。
刚走了一个工匠头,就又来了个药王?
没错,这人就是孙思邈,一个和华佗扁鹊之类齐名的大夫。
可他与何稠不一样,他如今也就是三四十岁的年纪,头发乌黑,声音洪亮,看着特活蹦乱跳。
相比于他一百多岁的寿命而言,他才刚刚走过了人生的三分之一强。
如果说何稠日暮西山,早过了巅峰期的话,眼前这位就是**点中的太阳,正处在他人生中最黄金的年龄段中呢。
李破不知道斥候们捉唐军谍探,怎么就把这么一个鼎鼎大名的人给捉来了,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开始掉黄金了吗?
眼前这人是不是后来人奉为药王的孙思邈呢?还是只和人家重名?
不用怎么验证,斥候报说,此人在南边儿山中行走,行迹颇为鬼祟,被发现之后在山林当中跑的还挺快,若非斥候们拦截及时,还真就被他给逃了。
追的一肚子火气的斥候,拿下来人之后那就不用说了,立马饱以老拳,若非如今太岳山左近唐军斥候绝迹,想捉到一个不那么容易,不然的话,孙大医生估计不是被人射上几箭,就是要被砍上几刀了。
捉住后,斥候审了一下,这位说是去晋阳访友的,还掏出书信路引给他们观瞧,倒霉的是斥候们根本不识字,享用这个糊弄过去,自然不成。
可以说,经过了两三天的辗转,孙思邈才被送到李破面前,拳脚开始真是没少吃了,可后来碰巧给军中士卒诊治了一下伤患,人家感激之下,又寻来一个识字的看了看他的书信和路引。
孙思邈这才被送到李破这里。
当然,现下孙思邈离名传天下也还早着呢,谁也不晓得他是谁才是正常情况。
书信李破瞧了瞧,是酒鬼王绩写给孙思邈的,殷殷切切想让孙思邈来晋阳相聚。
好吧,这个一直嘟囔着让李破还他药篓和工具的就是那个孙思邈,一点没差。
李破自是见猎心喜,这样的人才他可真不嫌多。
可孙思邈和何稠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实没谈几句,李破就明白了这一点,此人志向恐怕和其他人不太一样。
这人根本没有做官之心,来来去去只想拯救世人之病痛苦难,而且人家正值游历天下,增广见闻的时候。
他既不会留下来当官儿,也不会在晋阳开馆授徒,至于著述嘛,他的经验和名声都不足以支撑他写出令人称道的医书出来。
好吧,这还只是个半成品,离着活神仙还差的远呢。
略略谈了一些时候,李破便只能颇为遗憾的暂时放弃了劝说,他隐约明白,怕是遇到了一个真正品行高洁的人了。
而且,两人是真的话不投机,一个带兵杀人的,和一个一心想救人的,能说到一块去那才叫见了鬼呢。
当然,大体上来说,孙思邈也并不是一个无欲无求的人,只是他所求的东西别说李破给不了,满天下去寻也没人能满足他。
人家求的是长生不老之术,济世人之苦以补自家道行。
差不多就是说,孙思邈是个道家中人,可因受到佛教兴起的影响,和道家主张的出世有了相悖,而是和和一样选择了入世救苦救难。
修的却非和们所说的来生,而是自家的圆满。
和接待何稠的热情相比,对待孙思邈李破就有些冷淡,这不但是因为孙思邈毫无留在晋阳的意思,也在于孙思邈这个大夫名声再是响亮,在李破心目中,他也不如何稠来的重要。
当然,这种冷淡也是相比较而言,之后除了派人护送孙思邈去晋阳外,还修书一封给王绩,让他劝说孙思邈留下来。
送走了孙思邈没两天,晋阳来报,雁门太守宇文歆回来了。
李破很快就在介休见到了风尘仆仆赶来的宇文歆。
作为李破的使节,此次宇文歆北上之行可以说是非常的顺利。
他在草原上呆了两个多月,参加了盛大的突厥盟会,眼见着那位义成长公主殿下登上突厥可汗的宝座,并得到众人的承认。
实际上,作为盟会颇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他率人献上了前东方汗阿史那埃利佛的亲族,这在突厥贵族当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其实这也同样是义成公主稳固自己汗位的手段之一。
对于李破送来的礼物,义成公主表示了欣喜和赞赏,如此这般,宇文歆在大利城中受到的礼遇也就可想而知了。
结好突厥,走到这一步上,才算是圆满了起来。
宇文歆在大利城中交好突厥贵族,探听了一圈儿,给李破带回了一个不错的消息。
今年突厥人内乱可能已是不可能避免的事情了,一些部族根本没有派人前来参加盟会,就算来了的,也必定有人心存不服。
一个女人登上突厥汗位,按照突厥人自己的话说,这就好像天神跟阿史那的子孙们开了一个大玩笑。
叛乱,之后肯定是一连串的叛乱。
当然,即便登上汗位的是阿史那埃利佛或者阿史那咄苾,在登位之后面对的也会是这个,就像当初始毕可汗铲除反对者那样,先就得对同族挥出弯刀。
只不过这次突厥人内乱的规模,可能要大上许多而已。
好消息是好消息,可这些跟李破暂时是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了。
宇文歆也确实带回来了一些牛羊和奴隶,算是突厥人的回礼。
其他的他办的都不错,只是求娶突厥公主阿史那天香之事,被义成公主一口回绝了,并催促李破赶紧送公主归于王庭。
这里面的原因估计有很多。
只是义成公主给出的理由就是因为公主不可能屈于妾室之位,伽蓝公主和西突厥的落魄公主可不是一回事儿呢。
这事儿宇文歆没敢跟李破说,先在晋阳跟李碧禀报了一下。
李碧只是冷哼了几声没说什么,至于这位怎么决定,宇文歆是绝对不会去问的。
别看宇文歆这一趟走的很顺利,听上去也很正常,可李破已经隐约感觉到了那位义成公主的冷淡之意。
当然,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地方。
李破既没有向突厥称臣,又不再以隋臣自居,对于突厥可汗而言,利用价值正在急剧减少。
这个过程也许很短,也许很长,这并不取决于李破或者是义成公主的想法作为,其实还是取决于突厥汗国政局的稳定与否。
而利用的关系一旦被威胁所取代,那么战争的到来也就不可避免了。
在这个上面,几乎没有友谊或者其他东西存在的余地。
到时候义成公主绝对不会因为她隋人的身份,而有半点心慈手软,李破也不会因大家曾经相处的还算不错,就手下留情。
总的来说,突厥休战一到两年的时间,专心梳理内部应该是不会错了。
宇文歆还给李破带来了一封义成公主的亲笔书信。
李破略略看了看,之前的感觉越发强烈,想与突厥大国相交而又不下于人,那就必须有相称的版图和实力。
如果没有,那么这种交往早晚会变得不平衡起来。
将宇文歆打发会雁门,新任的西河郡太守张云智也就到了,面对空荡荡的西河郡,他这个太守好当之极,因为属地根本没多少人嘛。
到了四月初,雨水渐渐丰沛了起来,军人们的忍耐好像也来到了一个节点上,请战之声不绝于耳。
李破好像直到这个时候才想起来,还有战事没有结束呢,军令四出,召集众将至介休议事。
此时,离攻克介休已经有多半个月了。
一些将领对不能乘胜南下都颇有怨言,当然,说总管怎样怎样的人肯定是没有,可说到前些时士气正盛的时候,若要挥兵南下会如何如何的声音可着实不少。
这些对于李破来说,除了意味着军将们求战心切之外,没有任何的意义。
他们离联结成党,以下克上还远着呢。
介休热闹了起来,驻扎于雀鼠谷,以尉迟恭为首的众将,除留下刘敬升和尉迟信掌管马步大军外,其余都赶了回来。
委委屈屈在隰城剿匪的步群,也被召了回来。
实际上到了这个时候,介休一战的战果已经算是消化的差不多了。
西河郡也不像太原郡,这里既没有晋阳王这样的门阀大族,也没有那么多的人口,本来颇为富庶的西河郡,在战争的摧残之下,已是一片荒芜。
和雁门等处还不一样,如今天下人口锐减,也没处去移民填充这些空白了,换句话说,天下间荒着的良田多的是,何必再到你西河郡来耕种?
不管怎么说,西河郡制已经再次生效,倒是隰城有些人家不愿再在吕梁山下受山匪袭扰,选择迁家向汾水东岸。
当然了,胆子这样大的人可不多,说到底现在平遥到介休一线,还算是战场呢。
四月间,众将齐集介休,被李破死死按在雀鼠谷和介休的并代大军上下都振奋了起来
月票月票,病情依旧,还开始咳嗦了,不说了,全是泪啊,勉强来一更,第二更阿草看看啊。未完待续。
………………………………
第439章思虑
“近来诸人纷纷请令,欲要乘胜南下与敌再战,你们是怎么看的?”
军将们聚集到了介休,可李破先见的,只有尉迟恭和步群两人,建下左右卫府,也就是在众将之上加了一个等级出来,所以也就没必要和以前那般,乱糟糟的听众人说话了。
这是卫府的好处之一,李破会省事不少,只需跟尉迟恭,步群两人商议一番,然后他们自然便会去跟众将说话,待到下面有事,卫府也可先滤上一层,再送到李破面前让他处置。
随着军队的膨胀,这种等级制度是早晚要建立起来的,不然的话,就算累死李破,他也不可能事事躬亲。
当然,现在只建了两个卫府,下面的声音少了些不说,也很容易造成将领专权。
只是如今李破正在享受卫府带来的益处,对于卫府制度有哪些弊端,这在卫府设立之初,大多还都体现不出来。
听李破一问,步群和尉迟恭都有着心理准备。
而他们说话的顺序好像已经固定了似的,总是步群在先,尉迟在后。
步群说话还是那个味道,只是如今他已开府建牙,为众将首领,所以言谈举止间和以往相比到底算是有所收敛。
“将主英明神武,深谋远虑,启是他们所能测度?只是末将觉着吧,如今确是军心可用,在此顿兵多日,难免挫了些士气莫非将主另有打算?”
李破笑着点了点步群,“你现在可是比以前会说话多了啊,搁在以往,定是要说我要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现在却也知道为众将请命了,难得。”
步群禁不得夸,立即就是眉开眼笑,连连拱手道:“末将可没变,还是和当初一样唯将主马首是瞻,绝无二话。”
尉迟恭微微仰着头,鄙视的看着步群,不过他虽看不惯步群的谄媚模样,可他不得不承认步群这次说的很对。
大军一战而胜,兵力折损不多,士气正旺的时候,却顿兵于此多日,若是旁人领兵也就罢了,将主亲自领兵敌前的话那肯定就是另有打算了。
他也没等步群把话都给说绝了,就拱手插话道:“将主领兵向有鬼神莫测之机,今后无所患,军前将士敢死用命,兵甲犀利,粮草充裕,却顿兵而不前,末将等实在猜不出将主心意,还请将主明示。”
好吧,这回就轮到步群在那边儿翻白眼儿了,心说这厮太过无耻,几乎将他刚才说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当然了两个人可不笨,其实都明白一个道理。
只要是将主亲自领兵,他们有建议参赞之言外,其余都不用多说。
无论是他们本人的权力,还是卫府的威权,现在根本上都左右不了眼前这位的决定,在如今的大军之中,或者可以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情形都不会有所改观。
李破颔首,渐渐收敛起了笑容,沉声道:“从晋阳起兵时,我见军容甚盛,也想着像唐国公李渊当年那般,一鼓作气而下河东,起码以黄河,太行为界,好与诸雄相持。”
“可从晋阳至介休,情形与我所想并不相同。”
李破摇着头,眉头也皱了起来,“我等以恒安镇军起于云内,向与突厥为敌,所以战术之上皆以步军为盾,骑军为刃,才得以与突厥相抗而不落下风。”
“如今南向争锋,情形大不一样,介休一战,看上去只两日间,已陷城池,实际上从起兵到克介休,用了多少时日?”
“骑军先至,在此等了四天,步军才到,这些虽说之前早已谋算清楚,中间并无差错,可既要重于骑兵之犀利,又要顾及步军之好处,左右摇摆之间,临战时难免有所失算。”
“于是我就想啊,一旦进兵太速,步军为敌所乘,粮草辎重陷于敌手的话,骑军再是精锐,也要军心丧乱,到时难免有一溃千里之忧。”
听到这里,尉迟恭和步群都是面面相觑。
若是旁人听了,肯定觉着有理,可听在他们这些惯于征杀的领兵将领耳中,味道可就有点不对了,怎么听都像是怯战之言。
未虑胜而先虑败可不是这么来考量的,大军近十万,有精锐骑军三万在侧,步军怎会轻易为敌所败?
两个冤家对头一瞬间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惊疑,接着就不约而同的移开了目光,步群脑袋连连点着就附和道:“将主深思熟虑,我等所不及也,末将也觉得步军确是累赘了些。”
尉迟恭这里气的恨不能一脚踩死这个谄媚之徒。
然而没等他说话,李破已是瞪了一眼步群,道:“此等顾虑皆为臆测,若只因这些在大胜之后便顿兵于此,你道我杞人忧天或是怕了唐军不成?”
步群一下缩起了脑袋,心里大叹,这位果然不能以常理测度,话都是您说的,怎么就又成俺不对了呢?
尉迟恭于是在旁边搬起石头来开始往井里扔,“将主所言极是,若无步军相佐,大军至多围介休,怎会在区区两日之间破之?步将军此言若传扬出去,诸将相疑,难免军心动摇,还请步将军慎言。”
步群不敢跟李破顶撞,却不怕尉迟恭什么,立即反唇相讥道:“在将主面前,我等自是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怕传扬出去什么?难道尉迟将军会做那传话之人不成?”
看着两个竖起毛了就准备先掐上一番的心腹将领,李破都有点怀疑当初选他们两个建下卫府是不是有点草率了,过后可得让他们两个多读点书本了
没办法,两个家伙出身不太好,若是换了尉迟信,薛万彻等人,肯定不会在他面前明刀明枪的相互攻讦,当然了,换了罗士信过来,定然又会是另外一番模样,那是说不过别人就要动拳脚的。
李破拍了拍桌案,让两个怒目相视的家伙安静下来,才带着些严厉的道:“都给我好好说话,难道想让我因你们之言斩上一位才能安心不成?”
两个人在李破逼视之下,都不说话了。
李破也不愿多说什么,两个家伙的恩怨由来已久,也是他有意无意间的纵容所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