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孤竹君-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北京猿人和东北金牛山人,庙后山人同样也能佐证华夏人种本土论,只不过最终可能在人种淘汰中输给了智人,最终被融合。

    学界对于古人类文化的定义是会使用火和工具,金牛山人和庙后山人都已经掌握使用火和工具,所以对于单地起源说是一种有利回击。

    王诩当年虽然不研究人种考据,但是这些都是必须要学的基础知识,所以对于本溪,辽阳,鞍山营口这一条古人类中心文化群还算是比较了解。

    但是这边到底在战国末期属于那个势力管辖还真的不算太了解,毕竟关于东北的确切记载都太少了。

    比如辽东郡中的襄平城到底能不能管辖到营口地区,确实是一个谜,不过王诩用亲身经历证实了一下,想要彻底管辖整个辽东郡,至少需要三十万人口以上。

    孟子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百亩之田,无失其时,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说明当时人均消耗,百亩田能够养活口之家,衣食无忧,如果跑去一般的税务,五十亩地可以养活个人。

    三十万人,至少要300平方公里的耕地,如果辅助渔猎的话,这个距离要再翻两倍以上,不过结合现在辽阳地区的地理情况,有些困难。

    因为能够供应耕种的平阔地区,上面都长满了参天巨树太多,而且太粗太密了,剩下的都是是坑洼的泥潭或者水坑沼泽,要么就是山陵地区,要是想要耕种,就得开山平地,工程量太大。

    后世东北地区树木被元明清砍伐的都差不多情况下,依旧发动了六十年,近两百万人在现代科技和机械扶持下,才开发完成了北大荒,可想而知早期东北开发工程量有多么巨大。

    襄平城内外的耕地有两百多平方公里,足够让城内不到二十万人自给自足,但是这两百多平方公里的耕地,是从至少七千年前的上古人类开垦,经过夏商周东胡扶余等势力共同努力最终才建立成的。

    东北古部落们都不是一个完全渔猎或者游牧的民族,因为东北地区的耕种历史至少在史前两千多年前就有了,后来因为气候变化而渐渐向西与两河流域文明融合。

    东胡和扶余都是从夏朝就已经跟中原打交道的部落,所以自然引进的耕种技术,只不过碍于环境因素和人口n,无法大面积开垦耕地,所以变成了半游猎半耕种的民族。

    而襄平城在这七千年中,都是辽东郡主要的人类繁衍中心,因为襄平城是整个东北地区,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太子河和浑河两条河流就可以养活数十万人了,秦开把襄平城设置在这里,就是看中了这里的地理位置可以让燕国民众修养生息。

    但是,再往东,往北,往南发展,就真的有点太过困难了。

    伐木,就是一个重要的难题。

    尤其是往南辽东半岛走,主要是由乔木类树林组成的,红松、落叶松、油松、云杉,这些都是基本可以张导20米高胸径1米以上的巨型木种。

    这些千万年的巨木像是屏障一样,拦住了东北古人类开垦前进的道路。

    这些巨木对于当时没有普及铁器伐木工具的上古人类来说,就像是后世人拿着锯子对付的钢筋一样束手无策。

    青铜作为一个军用物资,是轻易不会用来造砍树工具的,而且青铜硬度砍伐红松成本太高了,而且那个时候没有锯齿类专业伐木工具,想要砍伐一棵红松树,至少要上百青壮,用石斧一点一点磨用事半个月才能砍伐一棵。

    而整个东北地区,这种千年,甚至万年以上的红松数都存在,想要开垦耕地,或者修路,难于登天,还不如沿着山林走出一条小路。

    所以襄平城想要管辖整个辽东郡,难度太大。

    而且燕国后期人口不足百万,燕国中心区域开发还没有完善,秦皇岛都在东胡手里,更别说去管理鞍山,盘锦,营口,锦州等地了。

    但是既然记载上了这些地方曾经被秦开攻下来过,归属过燕国,那么肯定有几个中心城市,王诩只要一点点推过去,占领这些中心城市,然后以点连线,就能在山海关外构成孤竹领土,然后慢慢在山林中寻找扶余沃沮箕子朝鲜等势力。

    所以帮襄平城把方圆二十里内的巨木清理干净,是必要的。

    孤竹的战士都是伐木挖煤出身,所以在战场上杀敌的时,有时候用不惯长剑,就直接挥舞着兵工铲杀上去了。

    于是襄平城外,巨木倾倒地动山摇的声音持续了一晚上,整个襄平城的居民们都没有睡好,不少孩子都是爬上城墙看着外面灯火通明的伐木队砍了一晚上的树。

    对于这些孩子而言,这些参天巨木以前是不可逾越的屏障,他们想都不敢想有什么力量能够把这些仰头都看不见树冠的巨木砍伐。

    弱小n了他们的想象力。

    但是当亲眼看到自己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就在眼前发生之后,仿佛一把锁被钥匙打开了一般,在这些孩子的思想中,注射了新鲜的东西。

    张唐也一夜没睡,他跟着伐木队出城,看着孤竹战士用那些绝世宝剑砍在巨木之上,利刃砍入树干的声音并不刺耳,但是却让他有一种头皮发麻,心脏猛缩的感觉。

    简直是一群不知所谓的败家子!

    此等神兵利器竟然是用来伐木,简直比商纣王的酒林肉池还要恶劣,商朝子嗣果然一脉相承,骄奢淫逸!

    难怪会亡国!

    肉疼加嫉妒让张唐面目全非,加上林中风湿露重,夏天气温又反复,于是就发烧了。

    王诩走之前去看了看,这老头已经烧糊涂了。

    “交给你了。”王诩拍了拍墨戊的胖脸,上了马车。

    墨戊吸了吸鼻子,追着队伍跑了一路,送王诩出城。

    孤竹大军再次出发,只不过这次马车居多,王诩把襄平城中的运粮车都带走了,昨夜累了一晚上的战士们躺在运粮车上补眠,战马拉着他们排成长龙,向南走入已经几十年没人问津,已经被落叶和泥石堵碍千年古道。

    襄平城的孩童们在得到长辈的允许下,都跑出城看昨夜砍伐的巨木,一颗颗小脑袋从像是小山一般巨木中探头出来,宛如小猴子一般好奇的打量着这只带给他们无数震撼的队伍,同时对大军前进的方向,多了几丝向往和好奇。

    殊不知,这向往和好奇,改变了他们一生的命运。

    沚戛军的战士们列阵在一旁,整装束甲。

    “回去好好休息吧,等路修好了,就回家。”王诩掀开车帘,对着沚戛军们笑道。

    “孤竹百禄,臣伴左右。”沚戛军们再次起身郑重施礼,双手拂尘,神色肃穆,九拜三叩,恭送大军。

    王诩点头笑道“荣光与共。”

    跟在大军后面的扶余沃沮俘虏现在已经对孤竹君**任何忤逆之心了,尤其是昨天看到了这些人能够将祖木们一根根砍伐殆尽,更是惊惧万分,其中有几个年迈者,连夜就被吓死了。

    扶余和沃沮都是从出生就在这片茫茫密林中的,对于他们而言,这些树木就是他们的祖先父母,因为他们生活的柴,猎杀的鸟,遮的风挡的雨,用来隐蔽逃亡野兽的避难所,都是这些祖木。

    所以这些参天巨木对于他们是祖先天神赐予他们的保护神。

    他们从未想过,这些连森林之王堪达罕都无法撼动分毫的保护神们,在这些人手中如此脆弱不堪,他们无法不惊惧,甚至认为,这些人就是魔神的代言人。

    Ps:书友们,我是洛锦寒,推荐一款免费App,支持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

第二百七十五章 长生果和友好外交(求全订)

    第二百七十五章长生果和友好外交求全订

    乌青王是一个背后纹着一条怪鱼的中年男子,他也是这一代襄平城周边山林中的负责人,当年他的爷爷帮助秦开驱逐了东胡后,获得了与襄平城交易的权利,也因此他们乌青部是扶余重要的部落,虽然族人没有过万,但是却因为与襄平城交易,掌握了最先进的武器装备,而且还有粮食渠道,受到扶余王的重视。

    本来以为会跟祖辈一样,在襄平燕人与扶余诸部的重视中安稳度过这一生,没想到朝夕之间,这群不知道从哪儿来的魔神就把他们祖辈数千年的根基给捣毁了,让他欲哭无泪。

    不过还好他不是一个死脑筋的人,在发现这些魔神并没有像萨满说的那样把他们抓来煮了吃掉,反而还给他们吃好吃的美食后,他就知道,这些人似乎不准备弄死他们,也没有像他们抓到沃沮人一样奴役他们。

    于是乌青王觉得自己应该拿出部落首领的担当,跟他们的首领沟通沟通。

    “这个黑皮猴子是不是在教唆同伴逃跑?”剧亢用bs削下一块儿烤肉塞进嘴里,看着手舞足蹈的在俘虏群中的乌青王皱眉道。

    “虽然他看着是个猴子,但是并不是真的猴子。”朱家笑了笑“而且能够跟襄平城燕人和平相处这么多年,多少也是有点脑子的,应该在传达什么信号吧。”

    “我觉得他应该会说燕国话。”剧亢皱眉道。

    “会,不过我没搭理他。”朱家轻笑道。

    “为什么?”剧亢一怔,皱眉道“从他口中探知周围的情况不是最便捷的方法吗?总比我们在这儿摸着石头过河好啊。”

    “摸着石头过河有什么不好的嘛?”朱家笑着反问。

    “很危险啊。”剧亢皱眉道。

    “孤竹军主力都在这儿,这世上还有什么危险可言?”朱家笑了笑“而且最重要的是,大帝在这儿。”

    剧亢眨了眨眼“朱先生,似乎很推崇这位大帝。”

    “你现在也算是半个孤竹人了,要学会尊重。”朱家认真的叮嘱道“我知道你生性孤僻,天赋异禀,又身怀家仇对于各国君王都没有任何好感,但是不可对大帝不敬。”

    “非亲非故,何敬之有。”剧亢冷哼道。

    “没礼貌。”朱家轻笑着拍了拍剧亢的脑袋“你父子的命是我救得吧?”

    剧亢神色一凛,郑重的点点头“先生大恩大帝,剧亢没齿难忘。”

    “我这条烂命是大帝救得,你说有没有缘故?”朱家笑着说道。

    剧亢眨了眨眼,点点头“剧亢知晓了。”

    “屠檀走后,大帝身边缺少一个机灵的侍卫,你有没有信心胜任?”朱家笑着问道。

    “我不会伺候人。”剧亢一怔“不如你在其他兄弟中找几个机灵的。”

    “要是能有合适的人选,你觉得我会找你这块臭石头?”朱家笑着摇摇头,把自己的酒壶递过去“跟着大帝,至少不缺酒。”

    剧亢微微皱眉,神色有些动摇。

    朱家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有一路的时间可以考虑。”

    说完跳下树枝,向着王诩马车的方向跑去。

    “斥候在前面找到了一条小河,你等下带着那群扶余沃沮人去洗一洗。”王诩见朱家来了,放下手中的铲子,把锅里炒熟的松子倒在一边,从晾干的炒松子中抓了一把给朱家。

    朱家接过后放进腰袋里,学着王诩的样子剥了一颗放进嘴里,眸子一亮。

    “好吃吧?”王诩笑着问道。

    “珍馐至味。”朱家吞了吞口水,把袋子紧了紧,看来准备省着点吃了。

    “此为松子。”王诩挥手笑道“漫山遍野都是。”

    朱家一怔,看着王诩身后剥开的松塔有些眼熟。

    “就是这个,红松上长得。”王诩丢给他一个松塔“剥开之后炒熟就能吃了,而且营养价值十分可观。”

    朱家瞪大眼睛,转头看着两旁的巨木颤声道“这,都是粮食?”

    “不能替代粮食,因为产量问题,五十年的老松才能结果,而且一棵树上产量有限,鹰啄鼠磕一部分,剩下的不多,不过可以当做一种零食。”王诩笑了笑“不过咱们这一路上不吃粮食,靠着吃它也够用。”

    “我去让人采摘。”朱家舔了舔嘴角,目光又看向后面的俘虏营“那些扶余奴刚好擅长攀爬。”

    “先带他们洗一洗,然后安抚安抚。”王诩笑了笑“咱们是抱着友好相处的态度在这片土地扎根的,翟仇那种动不动拿刀子的方法不可取。”

    “大帝多虑了,让这些蛮夷活着,就是最大的友善了。”朱家咧嘴笑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家都是人,要学会尊重。”王诩笑着摇摇头“去吧,先让他们洗一洗,然后把那个乌青王叫来。”

    朱家点点头,下去传达命令。

    王诩让人把炒锅收起来,带着炒好的一大袋子松子回了马车。

    炒松子在后世是十分昂贵的坚果了,因为后世对于森林砍伐的太过严重,而红松又是五十年以上的老松才能结果。

    后世的东北松树在两千年中都被砍成柴火和各种家具建筑物了,所以松子就变得昂贵起来,而在现在的东北,松子的产量可能要比东北粮食的产量还要多。

    只不过这个时候人们还没发现松子的食用价值,松子的实用价值一直到汉朝之后,东北的高句丽立国与大汉交往后才出现,不过也只是当成一种药材,而且辽东的红松最小都是千年级别,高耸入云采集困难,也没有被重视,基本都喂了松树和鸟类虫类。

    所以存在感一直较低,王诩之前也没想到松子可以解决一部分的粮食问题,要不是昨天砍伐了大量红松之后,满地的松塔,王诩还真的想不起来。

    松子有着长生果之称,营养价值可想而知了,而且现在遍地的长生果,让王诩比捡到矿还高兴。

    有了松子作为辅食后,那孤竹国整体的营养水平就会直线上升了,这是大好事儿啊。

    这一战陆陆续续死伤近万人,让王诩心痛不已,越发重视国民生命问题了,同时也越发的抵触战争了。

    所以在处理扶余等部落的问题上,王诩准备采取恩威并施的怀柔策略。

    朱家从里到外给乌青王洗了好几遍后,被剧亢拎到了王诩面前,本身就黝黑的皮肤被热水烫的发红,身上怪异的纹身似乎都褪色了几分,满脸惊惧的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会说燕话?”王诩有些责备的看了眼板着脸的剧亢。

    “回禀大帝,在燕国长大,回燕话。”剧亢躬身点点头。

    “行,那你来翻译。”王诩点点头“问问他扶余一共有多少人,有几个王,最大的王是谁,在那儿。”

    剧亢点点头,踢了乌青王一脚。

    “让你问话,没让你动手。”王诩微微皱眉,觉得剧亢这孩子怎么满身戾气。

    剧亢抿了抿唇,蹲下身上开始跟乌青王对话。

    王诩剥着松子,等剧亢问完话后,让他递给乌青王。

    剧亢有些不解的看了眼王诩,把盘子递给乌青王。

    乌青王神色惊慌的磕头鬼叫。

    “告诉他,这是赏赐吃的。”王诩往自己嘴里扔着松子笑道。

    剧亢眨了眨眼,伸手从盘子里抓了一把,塞进嘴里,然后表情微僵硬,又抓了一把后对着乌青王说了一堆。

    乌青王见王诩这位首领都吃了,知道不是毒药,也尝了一个后,瞬间再次对王诩叩拜起来,这次是感激。

    “他说扶余大大小小有很多王,多少人他也不太清楚,不过他知道扶余王部有上万战士,数万女子,扶余王之下有挹娄王,玄菟王,句骊王,濊王四大王,也是拥有数万子民的大部,至于小部王太多了,都是历代王的子嗣,大的有上千人,小的有数百人,甚至几十人。”剧亢嘴里嚼着松子,但是说话一点都不含糊。

    王诩摸着下巴估算了一下,扶余国在东汉有记载人口超过二十万,同时还养活了高句丽这个小国也是十万余众,而这两个nn应该是稀释了箕子朝鲜和燕国东胡遗民,加上一些本土民众得来的数字,而且还不算奴隶人口。

    整个东北地区的原住民,虽然没有准确的统计,但是应该零零散散的足有百万人,毕竟是一个延续至少十万年的原著种族,而且还有不少从海外和西伯利亚迁徙而来的人种。

    只不过东北这百万人在卫满朝鲜介入之后,让各族之间和平的情况打破了,本来就因为地缘原因生存率和繁衍率底下,在加上几十年的战乱,死伤率可想而知。

    不过即便如此,在东汉时期扶余一国就有二十万人,高句丽有数十万人,鲜卑乌桓更是有几十万人来看,这片区域早期的人口基数还是很可观的,保守估计都得过百万。

    那么现在的扶余国人口超过十几万,应该也属正常,毕竟再南还有沃沮,再北还有肃慎,再东还有濊貊。

    虽然这些东胡古族们装备智商落后,但是体魄确实异于常人,可能是由于残酷环境带来的基因淘汰,让这些东北古族的基因都十分强健,虽然因为没有充足食物有些瘦弱,但是普遍都是大骨架,平均身高都在一米七五以上。

    这个身高在这个时候已经可以称之为高大了,虽然说是老秦人和齐国人平均身高一米,但是王诩之前看了下,大部分士兵身高还会一米七左右。

    而且之前翟仇说过,在乌青部这个主要贸易的部落,他们都造成了几百人的轻伤,可想而知其他部落应该更加强悍,而且占据绝对的地形优势。

    更加坚定了王诩友好外交的策略。

    就先从这个乌青王开始下手吧。

    Ps:书友们,我是洛锦寒,推荐一款免费App,支持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

第二百七十六章 抄家(求全订)

    第二百七十六章抄家求全订

    交流,就是通过交换需求,来完成社会整体的流通。

    若是没有沟通,就无法促成社会整体,同样也不会让物质和信息流通,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

    所以不管是所谓的文明群体,还是落后群体,对于交流的渴望和需求都是一样的。

    扶余国是一个已经扎根在东北土壤数千年甚至数万年的原住民了,尽管经过夏商周文化交流的熏陶,但是碍于地缘因素和中原文化的排外情绪,扶余国从物质上来说,是十分落后的。

    物质落后,自然就对最基础的物质需求是最大的。

    所以王诩跟这个乌青王之间的交流,自然不会围绕着两国人民的精神文化建设去聊,不但聊不懂,而且没有任何成效。

    所以自然是从最基本的物质需求交流,衣食住行是最基本的,乌青部的人基本上虽然都是穿衣服的,衣服主要是由兽皮和少量的麻布构成,而且在夏天也穿衣服,目的不是保暖,而是为了防止蚊虫叮咬,因为在扶余虽然落后,但是几万年积累下来的原始文化还是有的,比如蚊虫这些能够带来疾病的生物,是他们除了野兽之外,主要防范的。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蚊虫会攻击他们,而且给他们的族人造成大量疾病伤亡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太脏了。

    王诩以前也对这些原始人不洗澡这件事感到疑惑,孤竹国人因为是商贵族所以是有洗澡传统的,但是无奈没有水源,但是后期接触的几个像是林胡部这样掌握着一整条充沛流域的大部落,也不喜欢洗澡。

    后来王诩抓了好几个部落首领和萨满大巫才弄明白。

    这些原始人不用河水溪水洗澡,是出于对水的敬畏,他们认为水是神灵赏赐的圣洁之物,是生命的源泉,洗澡就是亵渎神灵。

    另外是一个原因就是,长时间不洗澡,皮肤的油脂分泌物和灰尘接触后,会形成泥而这种泥多了,就会变成泥巴,他们认为这种泥巴凝固也可以防止蚊虫叮咬,还有一定的防御能力。

    不得不说,古人的逻辑和想象力有的时候真的是一个后世人无法理解的行为。

    要不是王诩有后世的医学常识,也会被这两个逻辑征服。

    扶余人生活在东北中部,过着渔猎采集半耕种的生活模式,但是林中的野兽比他们的数量更多,加上狩猎工具n,扶余人的保暖物资来源十分有限,至于纺织桑麻根本不可能,基本上一件兽皮衣,可以当做传家宝。

    不过扶余人的草鞋编的很厉害,他们甚至还能够编制一直穿到大腿的草靴,听说冬天能保暖,夏天可以防止蚊虫叮咬,而且还可以防止被小溪螃蟹蝎子吸血虫等昆虫类咬伤。

    王诩觉得这门手艺有可取之处,以后编制皮绳麻绳什么的,扶余人应该可以胜任。

    至于吃的方面,扶余人吃的跟东胡人差不多,蓄养的牛羊鹿狗肉,加上种植的戎菽冬葱,还有山中的一些天然的野菜和花,是的扶余人有吃花的习惯,而且还驯养了一些不知名的野菜。

    乌青王还是很配合,王诩想要知道的,基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听着王诩像是唠家常一样拷问,让做翻译的剧亢都有些不耐烦了,一个多时辰的闲聊,说的都是这些掉价儿的事情,不过好在松子够吃。

    “把这个给他,问问他喜不喜欢。”王诩拿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