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孤竹君-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己没尽到为师的责任而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

    先进9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后,孔子说:“这下惨了,老天也要怪罪我啊!老天也要怪罪我啊!”

    11、曾子的觉悟。

    泰伯3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小子即以子为小,看不起孔子。

    整句话的意思是:曾子病了(嘛病呢?),召集门下弟子,告诉他们:“看看我的手,再看看我的脚。(手脚有什么好看的?而且还要如此劳师动众?自己为什么不看?我认为,此时曾子因为练内功导致走火入魔,所以手脚不能动弹,而且可能伴随着流脓红肿等从体表便可明显分辨的并发症。因此,才邀请大家来参观,引以为戒。)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才是正确的练习方法啊。从今天开始,我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孔子,我看不起你啊!”。曾子为什么要说看不起孔子呢?我以为是因为他怀疑孔子在传授他武功时有所隐瞒,所以才会让他因练习方法的谬误而走火入魔。其实,孔子的弟子当中一直弥漫着一股怀疑的空气,怀疑孔子藏私。怀疑的人太多,给了孔子很大的压力,孔子对此不得不公开辩解。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述而24)

    12、孔子对自己武术生涯的回顾

    为政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话的意思历代学者众说纷纭。我以为,这是孔子对自己的武功境界的一个描述:十五岁开始学武;到了三十岁,就可以挺直腰板,立足于江湖;四十岁时,就已经会遍天下高手,再没有一种武功能让我无法对付的了;五十岁,天人合一;六十,世事皆为耳边风,于我无挂无碍,七十,则随手一动,皆为新招,意念到处,无往不利。

    几千年来,读过论语的人多了去了,本人无聊中发现此一秘密,不敢自专,特发于此与诸君共享。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往前走吧,王上

    第一百一十二章往前走吧,王上

    《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认为尊敬自己的父母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所有人的父母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从而推广到爱护所有人的孩子,做到这一点,世界就和谐了,国家秩序也会变得稳定,便于治理。

    所以以孝治国,是华夏文明从神权,强权,王权中逐步进化而来的一种道德秩序规则。

    但是道德秩序也是相对而立的,面对不同三观的人,道德观的作用也是不同的,这是一个度的把握,过了这个度有可能就会变成倚老卖老。

    但是所谓的尊老,其实并不是尊重年龄,而是尊重对方的行为与素养。

    不管论起年龄,还是阅历,整个大秦没有人能够比王翦更老了,这个老人看着整个大秦王朝从中兴到即将的一统寰宇,整个漫长而惊险的过程,已经成为他人生的一部分了。

    甚至说这大秦的每一寸土地,都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嬴政尊他为师,并不只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仁德,更是对他从内心深处的尊重。

    如果说有一个人能够在嬴政面前倚老卖老,那个人一定是王翦,也只能是他。

    否则换了任何人,下场都必然凄惨。

    嬴政当然知道王翦此行的目的,也知道这件事情,王翦不会轻易罢休,他以为王翦或许会以威,以势,以功来威胁他。

    但是万万没想到,王翦竟然会以情击他。

    看着王翦像是讲古一样说着他的生平,嬴政一时间真的是百感交集。

    “王上十一年,命桓齮、杨端和发兵赵城阏与,阏与当年为我大秦饮恨之地,马服君赵奢当年再次埋骨大秦男儿十数万,即便赵括长平失利,但是赵家军经营阏与三十多年,臣不说那座成有多坚,臣只想说,桓齮十万重兵围城十日,寸土未进,杨端和破邺绕后夹击,三十万大军汇合进土三里,火箭覆天,止步不前。”王翦沙哑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中,仿佛将所有人带回那场惊心动魄奠定一统六国脚步的阏与之战中。

    “老臣得王上信任垂青恩典,临危受命,从军中挑选三千死士,皆为校尉,各个为我大秦中流砥柱,臣三子王刚,四子王毅为千人(军官名),三千虎贲大秦死士,死战不旋,攻克阏与时,三千校尉仅存不足六百,王刚抛尸阏与城下,被万箭齐发搅碎,王毅破内城时,双臂已经尽断,臣找到他的时候,他依旧口衔战旗。”

    王翦用一种淡然的语气将一战丧双子之痛轻描淡写的略过,却越发的让人揪心,尤其是看着这位百岁老人苍老不堪的面容,每一道皱眉,似乎都沾染着战功与苦痛。

    嬴政身子微微颤抖,紧抿着唇沉声道“王家满门忠烈!”

    赵从革面无表情的站到嬴政身后,轻轻拍了他一下。

    韩终和卢生已然退到了殿外。

    王翦没有在意赵从革的小动作,对着嬴政恭声笑道“能为王上分忧,是王家的福分,刚儿毅儿与王上从小长大,能够克阏与为王上解忧,他们已然是含笑九泉。”

    嬴政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情绪再次涌上喉间,眼角开始泛红。

    “阏与城破之后,老臣顾不上收殓二子尸首,与桓齮、杨端和兵合一处,直取赵地九城,最终与李牧僵持在邯郸之南有漳水的赵长城,老臣施毒计,计杀李牧,司马尚,为王上俘赵王迁及颜聚于邯郸城下。”王翦说着嘴角露出缅怀的笑意“臣依稀记得当年王上亲自入邯郸城为老臣卸甲,君恩似海,老臣莫不敢忘。”

    嬴政呼吸急促了几分“大将军雪耻阏与,破城邯郸,寡人为大将军卸甲不足挂齿。”

    “老臣冒昧。”王翦微微欠身“老臣知道王上不喜欢邯郸,但是当时依旧阻止了王上烧毁邯郸,不知王上是否不快。”

    嬴政沉默了,目光复杂的盯着王翦的脸看了一会儿。

    “大将军,未免太过放肆。”赵从革皱眉呵斥道。

    “在我与王上面前,你如何敢放肆?”王翦微阖眼眸猛然张开,一瞬间,仿佛一只沉睡的猛兽睁开了眼,强大的气场,让所有人都下意识的心生畏惧。

    赵从革心神一沉,却怡然不惧的向前一步,两只藏在袖袍下枯瘦的手掌仿佛化作了鹰爪,准备随时出击。

    “詹事,你确实放肆了。”嬴政幽幽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赵从革肩膀一僵,跪在地上不再说话。

    “不瞒大将军,当时寡人确实十分生气。”嬴政目光灼灼的看着再次阖上双眸恢复颓废老态的王翦。

    “正是因为如此,王上才会创造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万古千秋霸业。”王翦朗声大笑道。

    嬴政微微皱起眉。

    “老臣能够侍奉王上,得到王上恩宠,是老臣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情,人都说我王翦深谋远虑,大器晚成,但是谁又知道老臣举步维艰是何等的痛苦?所以王上,能为王上死,是老臣一生的宿命,也是王家一生的宿命。”王翦的声音无比凝重认真。

    嬴政的脸色再次变幻。

    “老臣知道,吕不韦当年祸乱朝纲,为王上心中一条过不去的槛,王上也一直担心,老臣会成为下一个吕不韦。”王翦脸上带着笑意。

    “不,老师误会了,寡人知道,你与吕不韦不同。”嬴政摇头道“寡人从未担心过你会成为下一个吕不韦。”

    “那是因为陛下长大了。”王翦笑容越发的慈爱。

    门外偷听的蒙恬心神大震,敢跟嬴政聊吕不韦这么敏感的话题,还用长辈的语气说话,恐怕普天之下,只有王翦一人敢如此了。

    偏偏一向自负自傲的嬴政并不觉得被冒犯,反而神情越发的恭谨,目光也越发的黯淡“忘记多少年了,没人敢跟寡人说过这些心里话了,就连詹事,也变得唯唯诺诺了。”

    跪在地上的赵从革肩膀一颤。

    “寡人眼见着先祖的野望在寡人手中一步步达成,寡人像是在走着宫阶一般,一直在往上走,心中有着荣光,手上掌着权柄,但是身边的人,却越来越少了。”嬴政咧嘴露出一个自嘲的笑容“我还记得小时候寡人问过老师,为何王上要称自己为寡人。”

    “我都不记得了,还跟王上讨论过如此深奥的话题。”王翦也柔声轻笑。

    “寡人记得,老师跟太傅说的不一样,太傅说,上九为最阳之爻,无上升之地,所以为寡,意为唯一,脚踩天地。”嬴政说着脸上又露出傲然的神色,但是转瞬又变得柔和起来“但是寡人更喜欢老师的说法,老师觉得是因为曲高和寡,当万众从一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个人能够保持不一样,不站在更高的位置去思考,那么这个天下就会乱,而这个人,只能是寡人。”

    嬴政的这个寡人,不知道是名词还是指代词。

    但是毫无疑问,从他口中说出来,带着无上的霸气与威严,让人忍不住屈膝臣服。

    “王上圣明,此言绝非老汉一俗人能出口的。”王翦却朗声大笑道,一直笑道有些清咳“老汉当初说的一定没有这么玄奥,这是王上自己领悟的,也注定了王上是那个能够带领大秦走向巅峰的人,先王不行,太上王也不行,甚至连先祖庄公也不行。”

    嬴政也露出笑容,语气带着一丝落寞“所以这也注定寡人要一直往前走。”

    “往前走吧,王上。”王翦轻叹一声笑道“不要顾及以前的风景,也不要留恋过往的一切,您就一直往前走,一直往上走,按照您看到的一切,去带领这个王朝继续走。”

    嬴政原本清亮的眸子突然迷茫起来,低头看着自己因为批阅过多奏报而长满老茧的双手“寡人真的要一直走下去?”

    嬴政的语气中充满着质疑与茫然。


………………………………

第一百一十三章 孤与将军,共天下!

    第一百一十三章孤与将军,共天下!

    以近不惑之年的嬴政,早已历经了世间磨练,不管是心性还是情感都磨砺的无比坚韧,要不然也无法掌控这样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国家。

    但是他此时露出的迷茫与无措,却像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对前途的迷茫,以及对过往的追忆,开始慢慢束缚他。

    “当年年幼的王上在困苦无助的邯郸城中,都能带领老臣披荆斩棘,此时天下都以踏在脚下,您怎么能不继续往前走呢?”王翦沉声低喝道“不管是当年冒犯过王上的赵国世子聪,还是后来恩将仇报的燕太子丹,都已经证实了,只有您才有引领天下的资格。”

    嬴政眸子猛然一颤,抬头直勾勾的看着王翦。

    “不管是狼子野心祸乱的吕不韦,嫪毐之流,还是忘恩负义叛逃的桓齮,亦如昌平君,昌文君那些叛臣,他们都已经是王上这一路的风景了,不管王上过去对他们有多少失望,怨恨,这些人终究都是跟不上王上脚步的故人了。”王翦的声音虽然沙哑,但是却绵长柔和,仿佛一个给晚辈开解苦恼的长辈“而王上的路还很长呢,未来路上的一切,都是新人,属于王上的新人。”

    王翦说完之后,嬴政怅然若失的神情变得越发黯淡起来。

    跪伏在地上的赵从革也传出一声轻叹“陛下,老奴也已经跟不上陛下的脚步了。”

    嬴政身子猛然一颤,原本只到眼角的赤红爬上了半个眼眶,压着声音低声道“詹事也不愿意随寡人继续走了?”

    “如果可以,老奴愿意陪着陛下千秋万载。”赵从革在没有得到嬴政的允许下,就擅自的坐了起来,沟壑纵深布满皱纹的脸上已经清泪流淌“只是老奴已经灯尽油枯,再也走不动了。”

    王翦深深的看了眼赵从革,眼底原本一直暗藏的杀意此时也消失不见了。

    “这就是寡人向前走的代价?”嬴政突然露出一个怪异的笑容,坐在桌案上看着面前一站一坐,他一直视为父为师的长辈,一时间竟然有一种像是被抛弃的孩童般无措。

    “这不是王上的代价,是吾等寿数余孽的福泽有数,能够陪伴王上走到这里,老奴早已心满意足,即便到了下面面见烈祖烈宗,老奴也能够自豪的挺直腰板,说一句,老奴是亲眼看着王上将这支离破碎的天下,慢慢拼凑成一个秦字的。”赵从革脸上的神情也变得柔和起来,不再是一张死人般的脸。

    “王上不必为吾等伤怀。”王翦轻笑道“若不是借着王上的福泽,我这等兵煞之辈,还有赵从革这种阴私之徒早就暴毙而亡了。”

    “大将军诅咒卑职就算了,为何还要诅咒自己。”赵从革不以为然的轻笑道“卑职定不如大将军戎马一生,刀光血影般澎湃,但是也算对王室小有贡献,既然大将军决意要为大秦戍守疆万载,那么卑职自当入王陵内继续侍奉大秦,毕竟忙活了一辈子,闲不下来。”

    “那倒是不错,以前我就说你,如果放弃你那些阴司肮脏之事,专心潜研兵法,未必在军功之下弱于我,至少不至于当年灭楚之时,让王上束手无策选了我去出征。”王翦笑吟吟的说道。

    “卑职还是有自知之明的,灭楚之战除了大将军能够胜任之外,可能除非武安君在世了。”赵从革轻笑道。

    “是啊,若是输了,我步了武安君后尘,若是赢了,我就继续回终南山潜修,赵詹事真的是好算盘。”王翦嗤笑道。

    看着两人竟然已经在自己面前闲扯起来,嬴政原本低沉的心情渐渐恢复了一些,手指敲了敲桌案。

    王翦和赵从革的谈笑声戛然而止。

    “若不是大兄执意不愿意统领三军,寡人也不会听从詹事之计。”嬴政笑着说道“大兄什么都好,就是为人太过谦逊,万事都不愿意出头,让寡人头疼。”

    “王氏人为王上效劳已然是天大的恩赐了,如果再有功名加身,那就太贪了,王氏门规,第一条就是戒贪,而且自从他的两个弟弟在阙与一战战死之后,老五王乙年少就被望山委以重任派遣戍守赵国旧地,险些命丧匈奴之手后,他就越发的厌倦战争了。”王翦微微垂下眼睑,轻声道。

    嬴政眯起眼“若是无大兄坐镇朝堂,恐怕要大乱。”

    “贲儿本身就愚鲁,王上又不是不知道,让他坐镇朝堂才会大乱,蒙恬蒙毅兄弟,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比他强,王上何愁之有?”王翦轻笑着摇摇头。

    门外的蒙恬听后身子一僵,感到有两束沉重的目光落在他身上,让他低垂着头不敢抬起。

    “朝中一直有传闻,寡人偏袒蒙氏,怠慢王氏。”嬴政收回看向蒙恬的目光,轻笑道。

    “王上也说是传闻了。”王翦笑了笑,嘴角带着讥讽的笑意“王氏这些年与朝堂大氏都并无多少瓜葛,所以他们不清楚王氏与蒙氏关系也很正常,当年我还是一介步卒之时,就深受蒙鷔将军提携,我与蒙鷔将军乃是命换命的恩义,我们在战场上以血换血的岁月,又岂是那些只会躲在城墙内搅动风雨的卑劣之徒能够理解的?

    我王翦从来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为战时,绝粮,下毒,离间,策反等毒计绝计无所不用,但是绝不会对身后同僚放出一支冷箭。”

    “大将军高风亮节。”赵从革轻笑道。

    “离儿之事,确实是寡人失察,当时荆楚蛮地多出谋乱,大兄又出征在外,蒙毅远赴陇西平戎人余孽,蒙恬在齐地也没有回来,朝堂一片混乱都要朕亲力亲为,让冯氏钻了空子。”嬴政沉默了半晌,开口说道。

    赵从革眼皮一跳,但是却没有说话。

    因为他已经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下面的路,要嬴政自己往前走,所以任何决定,他都将不再主动参与。

    “老臣从未对于王上有丝毫的疑虑,老臣只是为我那孙儿委屈。”王翦突然缓缓跪了下来,声音也变得沉稳。

    “老师。”嬴政扶着王翦坐了起来“你这还不是在怪罪寡人?”

    “离儿出生那年,也是他两位叔叔战死那年,所以离儿出生,就被氏族人称之为不祥之人,但是在离儿前后,贲儿接连夭折了五个,所以即便如此,离儿依旧是王氏嫡系独苗。”王翦此时的脸上再也没有之前的风轻云淡,名将风范,尽管语气如此,但是表情已经完全是一个因为丧失爱孙悲痛万分的祖父模样。

    嬴政紧抿着唇,目光却下意识的看向一边站起来如同雕塑的赵从革。

    “离儿从小就聪慧,三岁便识字,五岁便能撰刻简单的文字给我写信,但是贲儿不喜欢打仗,也不愿意离儿继承他的衣钵,所以从小就将他当成一个普通山野孩子一样养,也不请先生教,就让他自己在乡下野。”王翦眼神渐渐涣散,嘴角洋溢着慈爱“所以离儿不像其他氏族大家的孩子,从小锦衣玉食,金缕玉衣,反而直到幼学之年,他依旧是素袍麻衣,泥潭打滚。”

    说着说着,王翦莫名的老泪纵横起来“那时正是老臣受到王上重用之时,不是出征在外,就是在出征的路上,军报都来不及看,更不用说家书了,等到有一日我翻看私库中的家书时,发现已经足有千斤之重了,那年我以为王上攻克邯郸。”

    嬴政低垂着头,抿着唇一言不发。

    “老臣花了半月时间,从赵地一路看回咸阳,都是离儿给我写的信,您可知,信中离儿抱怨最多的不是没有金缕玉衣,锦衣玉食,而是父亲不让他习武,他从六岁就开始说,要像老臣一样,为大秦开疆扩土,保家卫国,从老臣手中接替,守护王上最坚固的帝国之盾。

    王上可能不知道老臣是何等的开心,感觉后继有人了,不瞒您说,包括戍儿,贲儿,还有战死的老三老四,他们都是老臣从***着,用棍棒打出来的军士,老臣多么想有一个,从小就励志当将军的子嗣啊。”

    “赵詹事,携赤凤令彻查冯氏,调查世子离失踪一案,阻拦,遮掩者,立斩无误!”嬴政猛然站起身,背对王翦发出一声低吼。

    嬴政一声低吼之下,门外的蒙恬卢生等人纷纷身子一颤,低垂着不敢抬头,出了一身的冷汗。

    赵从革紧锁着眉头,看了看嬴政的冷毅的侧脸,准备去后堂执行命令。

    “王上且听我说完。”王翦出声制止“王氏一脉深受王上恩泽,但是依旧是罪孽兵煞缠身,所以吾等早就做好了诸多准备,尤其是我在终南山结识了一些闲云野鹤之徒,他们都说,离儿这一生命运多舛,只因身负王恩过重,但是王氏却无以为报,富贵压身必暴亡。”

    “贬御史大夫冯劫为庶,押后审查!”嬴政的声音多了一丝暴虐。

    “王上,老臣要的并不是这些。”王翦轻笑着,摇摇头,擦了擦脸色的泪痕,声音沉稳且坦然“王氏注定是要为王上,流尽最后一滴血的。”

    嬴政身子一僵,缓缓转过身,那双丹凤龙眸已经变得赤红起来,但是冷峻的脸上却透着漠然“如果离儿无恙,将迎娶公主嬴阴妧。”

    赵从革猛然转头,伸出手想要制止,但是却没有开口,因为嬴政一只手已经按在了他的肩膀上。

    “若是离儿真的不见了。。。。”

    “孤与将军,共天下!”

    话音落,仿佛静止般,万物静籁,在场所有人,除了王翦与嬴政,都震惊的抬起头。

    躲在屏风后面偷听的赵高下意识的捂住怀中胡亥的嘴,双眸中闪烁着一股无形的火焰,愈演愈烈。


………………………………

第一百一十四章 血容于地,震慑九幽,肉还于民,祝王千秋!

    第一百一十四章血容于地,震慑九幽,肉还于民,祝王千秋!

    共天下。

    三个字代表的意义不言而喻。

    历史上做到这三个字的权臣极致并不少。

    第一个就是伊尹,但是他却成为后来王权忌惮权臣的祸首,以至于华夏的政治权谋从上古时期,就开始用分权,离间来权衡政治,放大了当时上层阶级的猜忌与恶毒揣测之心。

    所谓上行下效,也至使华夏的权谋之术经久不衰。

    自从伊尹之后,不管是辅佐了周武王的吕尚,还是辅佐了齐桓公的管仲,即便他们掌握着与伊尹相同的权柄,依旧没有办法让君王对他们说出这句话。

    孤与卿,共天下。

    因为君王与臣子之间的秩序,早已经制定好了。

    当君王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那么也代表着君臣之间的关系,正在慢慢变质。

    也是一个对双方极为危险的警告。

    汉朝之前阶级观念和伦理秩序还是比较为世人重视的,即便孔子说春秋无义战,但是依旧要比魏晋之后的秩序和观念更加重要。

    汉宣帝虽然曾经说过“与我共治天下者,其惟良二千石乎。”

    但是依旧是站在君王身份,对麾下臣子,给地方郡守的一个名义荣誉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