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海阔天高-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莫荣添生怕有人不知道他家祖坟上又冒青烟了,一连请了三天的流水宴。知道的人说是莫府在庆祝小少爷考中了秀才,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家有人被点了状元。反正那几天,整个澄州城的人都知道莫府有喜事,不拘何人都可以进去饱餐一顿。
宴客的花厅里,喝得醉醺醺的莫荣添还在高声炫耀他儿子今后每个月可以领到一两银子的皇粮了。
莫钟书不由得失笑,莫荣添现在的生意越做越大,每月的进帐不止千两,却将这一两银子的廪膳当成了不得的稀世珍宝,时不时就拿出来显摆一番。更好笑的是,席中有好些澄州城里有头有脸的富户,全都眼冒星星地向自己这边望了过来,更有些知情识趣的,干脆接过话头,把莫钟书夸的天上有地上无。
莫钟书不耐烦应酬那些人的奉承,更不喜与莫钟玉几兄弟虚情假意地周旋,勉强陪了几杯酒就走了出去。
此时夜幕已经落下,晚风轻轻吹动庭院中几棵玉兰树上的叶子,树上还有些少还未败落的玉兰花便散发出一股股淡香。白天的暑热已经退去,深蓝色的天空上只挂着一弯新月,冷冷清清地俯视人间。
莫钟书忽然就想起了十三年前苏姨娘床边那盏比月光还要昏暗的小油灯。此刻她泉下若有知,是否会觉得欣慰了?是否还会担心他不能在这世上立足?从此之后,他是不是可以在莫府里横着走了?
一念及此,看看左右无人,他便真的打横走了几步,却发觉这个横着走也挺不容易,脚步走得比八字脚的还要难看。原来恶霸也不是想当就能当上的,他嘿嘿嘿地自己笑了起来。
忽然感觉到不远处有几道目光在看着自己,他抬起头来,借着挂在园中照路的花灯的亮光,发现太太王氏和莫钟玉的大老婆于氏正在几步之外诧异地看着自己。
莫钟书忙解释一句:“太太好!大少奶奶好!呃,我在学螃蟹走路玩。”说完不待她们开口就赶紧溜之大吉。
于氏好奇地望着瞬间便已走远的背影,对王氏道:“这个五弟,还真让人看不透。平日里总是木讷少言,只知道躲在屋里看书。可是我又听人说他把田产管理的很好。”
王氏不以为然:“那是老太太给他派的管事,还能不把一切都打理好么?”
“这倒是。咱们府里谁不知道五弟是老太太的心头肉,老太太给他的人准定是能干的。不过,这个五弟脾气还真好,我曾经好几次见到他给抬东西的丫鬟下人让路。”
王氏没再接话,心中苦涩。这个庶子虽然与另外两个庶子截然不同,但同样也是她心中的一根刺。
当年她刚嫁进莫府来的时候,莫荣添的生母何老姨奶奶还在世,何老姨奶奶被老太太打压了多年,好不容易盼到儿子当家作主了,自然要抖抖威风,一有机会就和老太太唱对台戏。王氏那时年轻,还想着要讨莫荣添欢心,所以明里暗着没少帮着何老姨奶奶,得罪了老太太。
不过那时候,老太太手里的钱财几乎全用来给她的亲生女儿置办嫁妆了,手里只剩下田产和两个不怎么赚钱的铺子,所以王氏得罪了她也不觉得有不妥。谁知道后来老太太又咸鱼翻身财源大开。而王氏与莫荣添的夫妻情分却越来越淡,但这时候王氏想要和老太太修复关系已经不可能了。
她只希望,老太太已经没了别的亲人,会把钱财都留给自己的儿子,他们俩毕竟是莫府的嫡子,理应继承一切的财产。可是老太太却另指了个丫鬟给莫荣添作妾,那丫鬟生下孩子就死了,孩子却活了下来,老太太把那孩子带在身边亲自抚养。
王氏不是没动过弄死那孩子的念头。只是老太太一直防范严密,那孩子连乳娘都没请,一直由她的亲信秦嬷嬷照顾。后来莫荣添发现那孩子聪明过人,有意培养他读书光耀门楣,她就更不容易动手了。
如今那孩子眼看着越来越有出息,已经中了秀才,很可能还会再进一步。而她自己生的两个儿子,一个跟莫荣添一样只对生意场上的事情有兴趣,另一个虽然努力读书求上进却连个府试都没过。要是莫钟书与他们手足情深倒还勉强算得上是件好事,可是那孩子除了和老太太亲近些,与府里一应人员都关系疏离,就算他将来真的能中了进士,又能对自己的儿子有多少助益?
却说莫荣添还在大厅里与一众客人推杯换盏,一边高谈阔论:“老陈的儿子去年考上秀才,只是个附生,就把他美得找不着北了。老宋家的二儿子今年三试过了两试,只好明年再看运气了。”他全然忘了自己还有个儿子三试只过了一试,只想着把自己的廪生儿子提出来跟别人家的儿子比较一番,这时却有下人来报:“知府大人来访。”
莫荣添为人圆滑,深晓官商相互借力方能共荣之道,和澄州一应大小官员的关系都很亲密。
现任知府姓任,今年刚到澄州。
莫荣添一听,忙放下酒杯,迎了出去。
任知府此来并无大事,不过是听说了莫府小儿进学,顺路进来道贺一句,还送了一副文房四宝以示嘉勉。
莫荣添忙遣人把莫钟书叫来当面道谢。
莫钟书这时对见官老爷倒没有象以前那么抵触了。秀才虽然只是勉强够着士大夫阶层的外缘,但已有了公堂之上见地方官可以不下跪的特权,何况现在是知府私访莫府。莫钟书最恨的,就是叫他对着什么人跪跪拜拜,卑躬屈膝。
………………………………
第56章 面馆
任知府对这个刚刚进学的小秀才倒是和颜悦色,一连出了好几道题考他,见他确实是个出口成章的,面上也禁不住带了笑意,夸赞了两句,又随口问了他几个问题,就打发了他出去。
之后任知府又和莫荣添聊了几句,只喝了一盏茶就匆匆离去。
莫荣添一直恭送到大门口。
任知府上了马车,又探出头来对莫荣添道:“今后有空儿了也带令郎来我府中坐坐,我家儿子去年中的秀才,功课也还好,他们年轻人就该多亲近亲近,一起切磋学问。”
莫荣添忙恭敬应道,“承蒙任大人不弃,改天我一定带小儿过府请安。”
“那就好,贤侄聪明伶俐,我家夫人想必也会很喜欢的。”
知府离开之后,莫荣添没有再回宴席去,而是把自己关进了书房,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叩着紫檀木书桌,眼睛望着墙边那个一尘不染的书架,上面满满当当的书籍从来就没被人取下来翻阅过。有点钱财的体面人家,不管主人喜欢不喜欢读书,家里总得布置一个甚至几个书房,摆满了书来装点门面,尽管许多时候这些书房的主人只不过是坐在这儿看看账本。
莫荣添心里隐隐有了些猜度。他毕竟在商场摸爬打滚这么多年,触觉敏锐的很,任知府好端端的怎么问起小儿子定了亲事没有?听说这位知府只有一儿一女,似乎女儿就和莫钟书年龄相仿,难道是他看上了自己这小儿子?这可是一桩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亲事。莫荣添摸着下巴想得美。
在现今的社会阶层中,经商者最贱,为官者最贵,不然莫荣添也不会那么看重能读几本书的小儿子了,因为学而优则仕,要是莫钟书能踏上仕途,整个莫府都能跟着沾光。
不过知府大人没有明说什么,莫荣添便也只能在心里想想并不好乱嚷嚷。
在这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平民百姓家的女子嫁给秀才是个很有面子的事,有钱财但社会地位不高的商家富户,尤其喜欢找个秀才女婿来给自己脸上贴光。莫荣添给自己三个女儿挑的女婿就都是秀才。不过他们莫家不缺钱,他的秀才儿子可不能轻易找个没有靠山根基浅薄的岳家。
早些年胡家就已经盯上了莫钟书,莫荣添打的却是待价而沽的主意。胡家只不过有几间药铺,财势都不显,叫他们赶早儿靠边站去。要是知府大人的闺女,那就不同了。听说这个任知府在京城的靠山很强大,任满后定然要高升的。儿子要是娶了他的闺女,自然也就有了官场上的依仗,而自己也可以借这个亲家的东风把生意做得更上一层楼。
莫荣添把如意算盘打得震天响。
同一时间,回到知府后衙的任知府和任夫人也在商议这件事。
任夫人疑惑地问道,“老爷,您不是一直念叨着要给女儿找个状元女婿的,最不济也要是个进士才行?怎的今儿就改了主意,竟然看上一个商户小儿来?而且听说还是个庶子?”
任知府心情很愉快,满脸笑意道,“那孩子虽然只是个商户的庶子,才刚中了秀才,只是我瞧着他将来必定不凡,因此才想趁早把女儿许配给他。如今好女婿难找哪,下手慢点就被人抢去了。”
他刚刚已经在莫府里对那孩子考校了一番,相当满意,不仅学问好而且气度从容,在他这个知府面前说话也不卑不亢,一点也不象别的商家子弟见了大官儿那般不是胆怯畏缩就是巴结讨好。莫荣添有的是钱,只要那孩子顺利在秋闱春闱中榜上有名,再加上他们任家的帮衬,前程想要不似锦都难!他当即认定莫钟书就是他的乘龙快婿。如果非要等到他金榜题名之后才去提亲,恐怕已经花落别人家了,所以他要先下手为强。
任夫人嗤笑一声,不屑道:“老爷哪里看出他不是凡人了?一个刚进学的小秀才而已,也就只有在澄州这小地方才会被这么稀罕着宝贝着,人人都当他有什么远大前程似的!天底下年少成名却一生蹉跎无所建树的人多了去了。”任夫人出身京城大族,后来跟着任大人走南闯北,见的世面多了,才不把个秀才当回事儿。
任知府细想之后,觉得夫人言之有理,要是下手太早,万一莫钟书江郎才尽碌碌无为,岂不是误了女儿一辈子?他这时又开始庆幸自己尚未采取行动。夫妻俩研究许久,最后达成共识,他们的儿子和莫钟书年纪差不多,且让儿子先与他来往应酬,多加考察,明年就是大比之年,倘若他能顺利中举,再谈婚约不迟。只是还须得想个法子稳住莫荣添,免得他先给儿子聘了别人家的女儿。
他们却低估了莫荣添的商人本性。莫荣添久经商场,凡事先从利益考量。别说莫钟书现在年纪还小,就算他已经十七八岁该成亲的时候了,除非天上突然掉下个更有权势的儿媳候选人,否则他决不可能轻易放弃知府千金这块肥肉,一定会让莫钟书无限期地等下去。
过了几天,莫荣添与莫钟书来知府后衙拜访,任知府只字不提女儿,只叫儿子任明瑞出来与莫钟书议论学问。
这倒正合了莫钟书的心意。他在莫府里装了整整十年的书呆子,演起来绝对炉火纯青游刃有余,尺度拿捏得非常好,迂腐呆板却又不至于叫人讨厌。
任明瑞口才极好,话题渐渐就从四书五经蔓延到了各地的山水景致人物风俗。莫钟书便也跟着天南地北一通闲扯,还不忘时不时地掉个书袋叹几声之乎者也。
任明瑞不知道父母的心思,只觉得眼前之人知识比自己更广博。他从小就聪明好学,被人捧着赞着长大的,自视甚高,不想今日见了比自己还小两岁的莫钟书,他能说出来的东西对方基本上都能应答,虽然言语动作有些迂腐呆板,还是让他忍不住赞叹对方的博闻强记,也因此起了结交之心。
任夫人一直躲在屏风后暗中观察,却觉得那就是一个只会空谈不通世务的呆子,这种人就算日后侥幸得中进士也只能放在翰林院的角落里坐冷板凳,亏得她丈夫还口口声声地夸他前途必定无量,果然是无量,一点儿量都没有!
莫钟书却不管这些人心里的诸般计较。他现在正忙得不可开交。
书院里一同考上秀才的几个同窗相约了彼此来往,王夫子帮他们联系了几个往年的师兄做了几个文会。他还要继续跟齐成章学琴,跟李夫子学书画。
不过,他倾注了更多的力气在新面馆的选址筹备等工作上。
大富和阿贵已经在外面奔波了好些天,看了许多铺面,挑了几处他们认为不错的出来等着莫钟书拍板。
莫钟书最后选定了流金街与东风路交界处的一个铺面,一座三间开门的三层小楼,后面有一座不小的院子,中间是个天井,三面房屋有十几间。院子里种着一颗槐树,树冠俨然一顶大华盖,此时槐花盛开,浓郁的花香飘散在院子的每一个角落。
莫钟书里里外外瞧了一圈,很是满意,便让大富去找原房主交钱过户。
从去年底起,莫钟书就交代大富,收上来的田租不再买田,把银子留着另有它用。
大富不知道五少爷心底的盘算,不过他现在已经被培养成一个很优秀的决策执行者,不管他是否理解莫钟书的用意,都不折不扣的照做不误。
莫钟书却是有自己的考量,他今年也许不走,明年后年走不走还是个未知数,最迟大后年是一定要离开莫府离开澄州的。两三年的时间不足以把劣田改造成良田,不如另外找个来钱快的投资渠道。
而餐饮业就是这样的一个渠道,投资可大可小,银钱周转极快,运作得好的话,一两年就可以翻个倍儿。届时他把利润都抽走,还可以给苏直留个壳儿继续赚钱糊口。
铺面有了,装修等细节问题自然有大富和阿贵操心。他只定了一个方向,要营造出光线明亮格调欢快的效果。
莫钟书一向就只抓重点,现在的重点落在厨师的培训上。
阿贵媳妇的手艺很好,可是她也和所有中餐厨师一样,做面条做菜用多少油盐都是凭感觉凭经验。莫钟书让她试着带了几个徒弟,效果因人而异。
所以,莫钟书近几天一直在跟阿贵媳妇商议怎么把面条的制作规范化,希望这些徒弟都能做出同一个味道的菜式。
他让阿贵媳妇把该用的油盐量记录下来,然后找匠人定制专门的勺子,规定了什么时候用一勺盐什么时候用几勺油。然后再让阿贵媳妇那几个徒弟照着规定做,这样做出来的就差不多一个味道了。
他没开过餐馆,可前世见识过的优秀餐饮企业太多了,把他们的经验抄袭过来便已足够。
………………………………
第57章 开张
麦当劳生产的汉堡包不是最好吃的,但他却能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几万家连锁店。原因之一就是他们能做到每一间店里提供的汉堡包都是同一样味道,消费者所受到的服务流程也都是一样的。他们的成功在于规范化的生产操作,及能从一而终的执行能力。他们卖的不是汉堡包,而是规范化的企业管理,因此它能从一两个点迅速扩张到全美,又像瘟疫般从美国传播至全世界。
不过,现在这个世界交通不便,通信设施落后,要想象麦当劳那样发展成遍布全世界的几万家店面绝对是个空中楼阁。他也没有那么大的野心。
他只想要效仿他们的经营方式,在澄州城开上十多间连锁面馆,十几间店全是一样的装修风格,一样的菜式味道,从而竖立自己的品牌。他要卖的不仅仅是面食,而是一种有别于澄州城林林总总的酒楼食肆的独特风格。
而且让厨师们都按规定制作相同味道的菜式还有个好处,他不用担心竞争对手来挖墙脚,一个厨师跳槽了,他再找一个新的来顶上便可;对产品几乎没有影响。
这时候再回头看大富和阿贵的装修。
墙壁已经重新粉刷过了;整个大厅呈现一种明亮轻快的感觉;让人一进来就觉得放松和亲切。
只是桌椅的式样他们还定不下来。桌子都是八仙桌,这点无可争议,只是一个主张用酒楼里那样的椅子,看着高档些;另一个认为椅子太大,还是和原来的小店那样用方登或条凳好些,这样可以多摆几套桌椅。
莫钟书笑眯眯地看着他们争论,阿贵自从开起面馆后越来越能干有主见了。他们现在的店面,地方足够大,倒是不愁摆不下。不过莫钟书今后还要租赁十多个店面,还不知道那些店面的大小,还是要在美观实用的基础上尽可能节省空间的。
莫钟书想了想,提笔画了个草图,八仙桌的宽度减小了近一半,有点象前世快餐店里常见的细长桌子。凳子看着有些小气,但这儿的椅子多为交椅,占地不小,因此莫钟书画了一把样式简单的靠背椅。如此,原来估摸着只能摆下二十张桌子的地方,算来应该可以摆下三十多张了。
这示意图画得简单明晰,大富一看就懂,于是等莫钟书说完他的要求,便将图纸收起,找木匠定制去了。
莫钟书里外再查看一番,剩下的事情大富和阿贵应该都能解决了,他便放心地丢开了手,任由他们发挥,自己去府学里点卯去了。
秀才们进入府学之后,和以前在各书院里读书时不同,教授在府学里和县官升衙差不多,公座朱墨笔砚摆得停当,教授进来升了公座,学生们送书上来,教授只把那日子用朱笔一点,学生就下去了。学生多半还要自己另外延请先生指导课业或者自修。莫钟书实际上还是跟着观澜书院里的夫子们读书。
虽然齐成章没有多说什么,但莫钟书知道他和夫子们肯定是希望自己明年能顺利通过乡试。观澜书院每年都能出十个八个秀才,夫子们在他身上倾注了那么多的心血,他们有理由要求他回报更高一级的功名。横竖他现在也没什么大事可干,所以自动自觉地努力温书备考。
到了八月初一,预定的开张日子。
一大早,阿贵请的舞狮子队便如约来到。这时候路上的行人还不多,两只狮子却已开始对着店铺上方的大片红绸磕磕拜拜,引得路人驻足观看。这时候的社会娱乐稀少,街头巷尾的一点小动静对老百姓都很有吸引力,所以澄州城里每有新铺子开张,大多数掌柜的都会请来舞狮子队热闹一场,为自己的铺子壮壮声势。可是见惯了世面的澄州人却还没见过大清早就开始舞狮子的,这时店铺还没开门呢。
大富和阿贵、二柱、苏直几人合力挂起了长得象条龙一样的两千响大鞭炮。
辰时正,面馆开张的时称到了。阵阵鞭炮声中,大红的绸子被扯落下来,一面长十尺宽三尺的匾额露出了真面目,漆得油黑发亮的木板上,是五个黄铜铸就的大字“莫秀才面馆”,五个字在朝阳中反射出金子般耀眼的光芒。五个字前面还有一枚红色徽记,是一个书生打扮的人形侧影,那书生手中端着以碗热气腾腾的面条,面碗下方是一个赤红色的篆体“莫”字。
这招牌一亮相,旁边看热闹的人就嗡嗡嗡地议论开了。
有点功名的读书人都很在意他们的脸面,即便只是个没有廪膳银的三等秀才,即便家里已经穷到揭不开锅了,也不愿做生意,认为做买卖折辱了他们的身份。如今商人地位低微,稍为有点权势地位的人都不会自己出面去打理生意,比如说,归德候府的几间酒楼客栈金银铺就全都挂在几个奴仆的名下,只不过那些奴仆是祖祖辈辈都在侯府伺候的,他们从一生下来就认定自己是侯府的奴才了,倒也没人敢去图谋主家的财产。
莫钟书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不在意旁人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自己,却担心将来赚钱后有人跟风假冒,所以干脆起个店名叫“莫秀才”。别的秀才都清高到了骨子里,宁愿受穷也不愿靠做买卖赚钱。而朝廷有规定,非生员者如果假借秀才名义或穿戴秀才衣帽都是要吃官司的。因此这个名字既给自己的面馆制造了一个噱头,又把“李鬼”们的路堵死了。
这一招十分有效。几个月之后,澄州城里冒出了许多“张童生饭店”、“李童生酒楼”,不过却就真再没有别的“x秀才x店”。莫钟书有一日晚上闲得无聊,和方睿等人骑马跑遍了全城的街道,一个个地数“童生”店的数目,有人说是一共有三十八家,也有人说三十九家,还有人说是四十一家。几人都坚持说自己没有数错,就在街头争论起来。莫钟书听着就大笑,得意的笑声在冬夜寂静的夜空中传出老远,像极了他的心情。
且说面馆的匾额露出来后,舞狮子队按照事先说好的安排又舞了起来,一跳一拜,象是在向人磕头贺喜一般。阿贵从二楼的窗户里垂下一条绳子,绳子上挂了个红包。金色的公狮子看了一眼,猛地直立,再向上一纵一跳,就把红包吃入口中,之后又蹲到地上,做了个象是叩首致谢的动作,然后又是一连串跳跃打滚。
莫钟书和李长义方睿等几个书院同窗站在一起,笑呵呵地听着他们对舞狮子的品头论足。这些东西他都不懂,只看得到热闹。不过,他从大家的反应得出一个结论,阿贵筹办的开业庆典已经成功了一半。
舞狮子的又表演了一会才离去。阿贵走上前,向还围在面馆前面的人们拱手道:“敝店今日开张,承蒙各位赏脸来到捧场,东家吩咐了,今天店里全部菜式都五折优惠!”说完退到一侧,向人群做了个“请”的手势。大富等人也站出来招呼众人进去。
莫钟书也踏着地上一层厚厚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