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海阔天高-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13章 再投资

    过了几日,大富来了。那三十亩地已经收割完毕。谷子晒干后,比预期的三十石还多了四斗。大富按莫钟书先前交代的,把田里的秸秆焚烧后就地掩埋,将谷子全卖了,付清短工的工钱,这才揣着剩余的三十五两二钱银子来莫府找莫钟书。

    一百五十两的本钱,当年回报率就高达百分之二十三。莫钟书非常满意。

    只是他施过草木灰肥的那一亩的产量,与其它地里的并无多大差别。不知道是他的施肥方法不对还是那地原本比其它地差。莫钟书摇摇头,决定先不管它,继续试验。

    这三十五两银子,莫钟书已经想好出路:“你帮我打听一下,村子附近有没有下等田要卖,要找靠近水源的。”

    “五少爷想买下等田?”大富很不赞同,“下等田收成太差,一般都是穷人家自种,很难佃出去的。”

    “你只管帮我打听着就好,我自有我的道理。”莫钟书的目标,是把下等田改造成良田,虽然他自己也承认有些异想天开了,毕竟两辈子加起来也就这一年才认真读过几本农书,但他就是想要给自己一点希望,或者说是妄想也可。

    过了两日,大富来报说,村后山脚下就有一块下等田,八十多亩,旁边有张山塘。卖家要价三两一亩,如果全部买下只要二百四十两现银。

    莫钟书道:“我只有三十五两现银,就买十一亩吧。告诉卖主,等我明年有了收成,还继续买他的田。”

    大富迟疑着问:“不能先借点钱全买下来吗?”村子里的一般人家,买起下等田来都出手就二三十亩。莫府那么大的家业,五少爷却只买得起十一亩下等田,也不怕说出去被人笑话。

    莫钟书摇头。他不是不想借,而是无人可借。莫荣添向来不管他的事情,若是向老太太求助,她很可能干脆就帮他把这笔银子付了。再者,他自己也没把握一定能把这田地改造好。饭总是要一口一口地吃的,他还是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点的好。

    对于大富拐弯抹角地小心暗示他的面子问题,他完全没有心理障碍。“穷不丢人,没有志气才丢人。”这是他上辈子受到的教育。他还常听父亲回忆说小时候家里穷,祖父祖母两份教师工资,负担了曾祖母的医药费用之后,只能勉强养活一家五口。父亲和伯父小小年纪,为了挣点钱买书,只能上山砍柴去卖。因为他们不是农业户口,不敢砍那些属于某乡某村的树,只能用锄头去掘人家砍剩的埋在地下的那一截树桩子。相比父亲和伯父挑了半担树根蹲在街边叫卖的辛酸,他觉得自己可以拿出几十两银子买地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事情了。

    他交代大富,买下地后叫人找些干草来烧了,和前面那三十亩一样掩埋好。两块地都要深耕松土除草。

    莫钟书又拿出十多两碎银,让他在集市快散时去收些死鱼死虾,大小不拘,捣烂了,也埋到地里去。种小麦之前,再捂一次大粪。

    说完这些,他没话了,双手一摊,只道:“接下来就跟旁人家一样该做啥做啥吧。”

    大富去了。他真的是个很能干的管事,把田里的事宜处理得妥妥贴贴。莫钟书一直没去看过,只听他不断捎来的消息,知道一切顺利,他把两块田一起佃给了一户人口很多的人家,田里已经种上了小麦。

    转眼年底就到了。澄州城的大街小巷都充满了年的味道,无论富人穷人,都在忙着置办年货,街巷里已经响起了零零落落的爆竹声。除夕,就要来到了。

    一日早上,莫钟书刚走出房门,就看见一地银白,满天飞絮,放眼一望,屋檐片瓦间,已是白雪皑皑,院外的一颗大樟树竟被积雪压得断了枝。莫钟书跑到雪地里去踩脚印玩,不时有一两片雪花落到脖子里,冰凉凉的,却让他心情出奇地好。瑞雪兆丰年,莫钟书觉得,自己越来越象个农民了。

    大年初一,莫钟宝颠颠着来叫莫钟书一起再去讨红包。莫钟书不干,去年装乖耍宝,是急于筹集启动资金的无奈之举。如今他名下已有了四十一亩地,田里的麦子长势良好,等卖了麦子他自然就有钱去买更多的地,当然就不愿意再去充门神耍无赖了。莫钟宝拉他不动,只得自去。可是他今年已经九岁,被一个上门作客的六岁小女孩臊了几句,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起来,躲回太太王氏的院子去了。

    莫钟书望着他仓皇远遁的背影,忍不住笑出声来,还真是个可爱的孩子。这个四少爷要算莫府里活得最无忧无虑的一个了。太太王氏和莫钟金把他护得滴水不漏的,使得他心性至今还纯良得同个婴儿一般。虽然在莫府里生活了九年,他仍然把世事想得简单而美好,看不到近在眼前的黑暗龌龊。

    相比另外三个兄长,莫钟书对于这个小哥哥还是很喜欢的。因此,正月十五观花灯的时候,他就跟在莫钟宝旁边,与他说些猜灯谜的规则法门,还引导着他猜中了两个字迷,把个小屁孩乐得喜笑颜开。

    麦收之后,大富很兴奋,十一亩下等田和三十亩中等田的亩产量,都接近两石了,比原来翻了一番。莫钟书的自信心也膨胀起来,总有一天,他要让自己所有的地都变成良田。

    大富卖了小麦,又买了二十多亩的下等田。也不用莫钟书嘱咐,他就照着原先的办法,把六十多亩地翻整捂肥。

    春耕之前,莫钟书把大富叫来,让他准备绿豆种子。

    大富心里对莫钟书已经信服,但这时还是忍不住提出反对意见:“这几年的绿豆价格极低,远不如种稻合算,怕是整个澄州府都没人愿意种的。”

    莫钟书听着,眼中不由自主就放出光芒,如果天上突然掉下个金元宝砸在他脚边,大概就是这个表情了。他对经济学的内容还有个模糊的印象,商品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同时还要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大家都不种,那就必定会导致一个供小于求的市场环境。如此大好机遇,他一定要好好把握。

    只是这番话他不想和大富说,便把手边的《齐民要术》递给他。大富翻开中间折着的书页,看到莫钟书用朱笔圈起来的那几句话:“谷田必须岁易”、“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凡谷田,绿豆、小豆为上,麻、黍、故麻次之,芜菁、大豆为下”。大富识字不多,但这几句话还是看得懂的,意思就是田里种的庄稼要轮换,而且种植绿豆小豆效果最好。

    大富和这时代的底层百姓一样,十分崇拜有学问的人,也十分迷信书本,既然书上说了他自然照做不误,只是还有个问题让他犹豫:“可是佃农不愿意种绿豆,怎么办?”

    莫钟书乐了:“这个还是问题么?没人佃,我们自己请长工好了。”租给佃户,类似于家庭承包经营,佃户干活的积极性高,地主只需提供些种子农具,就可坐享分成。请长工,地里种什么自然是地主说了算,但是人力管理上就麻烦了许多,而且万一收成不好,亏损就全是自己的。不过这也正是考验大富管理能力的好时机。至于亏损,他相信不可能出现的。

    大富走后,老太太问莫钟书:“小五坚持要种绿豆,是不是还有别的原因?”刚刚她一直坐在旁边看着,没有错过莫钟书忽然亮起来的眼神。

    莫钟书组织一下语言,把价格波动的规律说了,最后总结道:“物极必反,我想今年绿豆的价格也该上来了。”

    老太太拿起桌子上的《齐民要术》看了半晌,垂眸沉思了好一会儿,派人去传话给庄头,她的一半田地今年也种绿豆。

    日子过得飞快,仿佛只是一眨眼,莫府里就变得满目新绿,湖边柳条儿爆青了,路边草芽儿钻出了被春雨滋润得酥软的泥土,碧桃花开得娇艳而热闹。莫钟书看书累了,就到花园里歇歇,身后吊着二柱和阿贵这两条尾巴。

    还未走到湖边,就听得一声“啊呀”尖叫。莫钟书循声看去,是大小姐莫娇,她似乎受到惊吓,脸色发白,身子正乱抖个不停。莫钟书走近了,才发现她脚边不远处,有一截红褐色的小指粗细的棍子,那棍子忽然蠕动起来,原来是条蚯蚓。莫钟书蹲下身子,捡起两段树枝,夹住蚯蚓,把它扔到旁边的草地里头去。

    莫娇连声道谢,倒象莫钟书帮忙解决的不是一条小蚯蚓而是一条会威胁她生命的毒蛇似的。

    莫钟书的心思却早已飘远了。他怎么就把这个宝贝给忘了呢?蚯蚓可疏松土壤,改良土质,提高肥力,促进农业增产。他努力回忆当年的生物学课本上是怎么说这小东西的,却悲哀地发现这部分的功课已经完全还给老师了。最后他只好跑去致远轩查书,可是那位学识渊博的曾祖父也没这方面的兴趣,只有几本医书上提到地龙“炒制后用于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肺热喘咳、尿少水肿等症”。
………………………………

第14章 丰收

    晚上他还在继续绞着脑汁,总算皇天不负苦心人,最终让他在睡梦中记起了小时候母亲给他讲的一个童话故事:有个农夫的庄稼种得很好,有一天,他看到田里有许多蚯蚓,农夫认为这些蚯蚓会损害他的庄稼,便找来吹笛人,用笛音把他田里的蚯蚓驱赶至别的地方,蚯蚓们离开后,农夫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发现庄稼全都枯萎了,这才意识到自己错怪了蚯蚓们,忙又把它们请回来,蚯蚓们一回来,原已枯萎的庄稼又复活过来,从此以后,农夫就和蚯蚓友好相处,经常请蚯蚓们听音乐吃甜品。

    第二天起床之后,莫钟书又想起了那个童话,不知道这故事有没有科学依据,蚯蚓果真对声音和甜味敏感吗?请蚯蚓们听音乐,他做不到也不敢做,否则莫府里那几个女人就不愁没有理由把他送到山神庙的祭坛上去。不过他可以尝试着请蚯蚓们吃糖,欢迎它们到自己的田里来安家落户。

    这一年夏天,莫钟书跟着老太太到庄子里去的时候,绿豆已经收获,正在地坝上晒着,遍地都是浅绿色的小豆粒,一眼望不到边,十分养眼。

    庄头老远见到祖孙俩,就满面笑容地迎上来道:“因为今年周边几个州县种绿豆的人家极少,许多小粮铺都缺货了,听说几个大商号正在计划去南边收购,绿豆的价格一下子飙得老高。咱们这次赚大了。”他特意看了老太太身边的莫钟书一眼,听说这种绿豆的主意还是五少爷想出来的,真不愧是老太太从小带在身边教养的,小小年纪就把老太太精明强干的本事学到了。

    地坝上有不少人,看着地上晒着的绿豆都艳羡不已,其中一人后悔道:“当初我还笑话过他们胡乱顽闹,没料到最后竟又是莫家赚了大钱。”

    旁边另一人附和道:“明年咱们也种绿豆吧。”

    莫钟书心道:“今年价高,明年却未必,要是大家一窝蜂都种绿豆,到时市面上的绿豆多了,价格肯定又得跌下去。”他张了张嘴,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

    他于经济之道本就是个半吊子,农业上的造诣更比不上眼前这些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只不过是凭借着上辈子勉强记住的甚至有些是道听途说来的只言片语,连猜带蒙,误打误撞地整治了几亩薄田,收成才比别人好了一丁点儿,这时候就算是借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在这些积年老农面前指点江山。

    中国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刻苦勤劳,朴实厚道,但也目光短浅,缺乏胆识和远见,容易盲目跟风,如果自己这时候劝他们明年不要种绿豆,恐怕要遭他们怪罪甚至怀疑自己的用心,他又何必枉作好人?

    饭后喝茶的时候,莫钟书故意问老太太:“老太太,今年咱们种绿豆算是种对了,明年还种这个不种?”

    老太太有点意外,这个孙儿年纪虽小,但向来是个有主意的,今天怎么想着要征询自己的意见了?她略作思考,道:“今年之所以绿豆能卖个好价钱,是因为旁人都不种它。可是今天你也听到了,许多人都在打算着明年要种绿豆了。你不是说过‘物极必反’的话么?明年再种多半就要卖贱价了。”

    莫钟书一副点头受教的表情。他端起茶杯,环视一屋子的仆妇丫鬟,这里头总有一两个爱搬口舌好是非的吧,这番话传出去了之后,如果还有人不理会他的提示一意孤行的话,那他也只好再看一次他们追悔莫及了。

    莫钟书把村后山边的那块下等田全买过来之后,手头还剩点余钱,他不愿把钱捂在手里发霉,不过周边已不再有便宜的下等田可买了,权衡再三,又把大富叫来:“你今年招佃户的时候,顺便问问他们,是否愿意合作养猪,咱们按十亩地一头仔猪的比例提供小猪,他们准备猪圈打猪草喂养,猪粪须得用在咱们的田里,待得猪肥出栏,卖得的钱,双方对半分成。”

    这时候的农家,一般都有三两个孩子,这些孩子长到七八岁的时候还不能帮着下田干活,但每日去村后打上几筐漫山遍野都是的猪草,却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小猪吃几个月的草就能长得膘肥体壮,而且猪粪还是优质的农肥,哪里有人不愿意养猪的?只是仔猪却不便宜,一般佃农家庭是挤不出这笔钱来的,听得莫钟书愿意提供仔猪,自然心动。

    至此,莫钟书名下已有一百一十多亩田,佃户家里还有十几头猪。他自知“程咬金的三板斧”已经全数使尽,也想不出什么新招数了,便告诉大富,今后再有钱,随便他在什么地方买进下等田,由他全权管理,依前法操作便是。至于他自己,只带着二柱和阿贵到处玩闹,有时往山里去寻野果子打牙祭,有时又跑到山溪边捞小蝌蚪回来玩,有时甚至抓把长竿去捅树上的蜂窝,尽情享受着无拘无束的乡居乐趣。

    他想起那个有关蚯蚓的童话,跑去村子的小杂货铺里买了几斤白糖,兑成几桶淡糖水,让两个小厮挑了去地里浇。他自己对此举能否凑效都只半信半疑,不敢抱太大希望,毫不知情的别人就更是只当他们在瞎胡闹。阿贵是莫府的家生子,未曾务过农,这十四五岁的半大小子玩得比莫钟书还要投入。

    这天三人出外游玩归来,见到院子里有辆陌生的马车,莫钟书也没在意,就往老太太的正房去。进了门才发现,里面坐着的竟是潘慧言母女。莫钟书知道,她们家在十几里外有一个庄子,估计这会儿也是到庄子里避暑来了。

    潘慧言如今已经四岁,长得象个瓷娃娃,此刻正乖巧地偎在她母亲身边,倒也显得聪明伶俐。见了莫钟书,她便大大方方地和他招手打招呼。

    莫钟书定了一下心神。他现在已经不再怕她了。老太太的心思还猜不准,但潘太太显然是瞧不上自己的。潘府在钱财上虽比不上莫府,但也算是澄州城里数得上号的富户,潘慧言作为潘府的正牌嫡长女,潘太太是怎么也不可能看上自己这个莫府庶子的。

    莫钟书知道,在这时代,嫡庶就是一条划分尊卑的分界线,虽然这条线并不一定准确,各大家族中庶出子女强于嫡出子女的也不在少数,但大多数的世人都认同它。他自己也不打算挑战这条准绳。他觉得自己总是要离开莫府的,这所谓的尊卑贵贱根本不能构成对他的束缚,甚至暂时对他来说是有利的,比如现在,面对潘慧言的时候,他就自在了许多。

    老太太让莫钟书带潘慧言到后院里去耍。莫钟书不知道和这女娃儿一起能玩什么,她既不能爬树也不会游泳,自己也不懂小女孩的游戏。他想了想,把小女娃带到水塘边,又让夏荷去找了几张纸过来。

    他拿起一张纸,左折一下,右叠一下,不一会儿,一艘精致的小帆船就出现在他手中,上下两层的船舱,被风吹得鼓起的船帆,让潘慧言爱不释手。莫钟书把小船放到水塘里,它就随风在水面上漂流。

    潘慧言高兴得抓住他的手乱摇,一定要他教自己折这种小船。

    两人就手里各拿着一张纸,潘慧言一边看莫钟书折,一边自己动手。她观察细致,又能够举一反三,折出来的船篷位置、船头船尾的构造都和莫钟书的有所不同。只用了半个时辰的光景,她的小船也顺利下水了。

    莫钟书的思绪又跑远了。折纸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手工艺,折之前就需要考虑位置和构造,进行精确严密的计算。

    当年教他折纸的老师,曾经问过他:“如果你手里有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把它对折51次之后,它有多高?”他随口猜道:“和冰箱差不多吧?”老师摇头,“一层楼?”老师依然摇头,他开始思索:“难道有一栋摩天大厦那么高?”“不,这个高度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他感到震撼。老师对他说:“没有方向缺乏规划的人生,就像是将51张白纸简单叠加在一起。今天做做这个,明天做做那个,每次努力之间并没有一个联系。这样一来,哪怕每个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它们对你的整个人生来说也不过是简单的叠加而已。但如果一生认定一个简单的方向而坚定地做下去,你的人生便能达到别人不可企及的高度。”老师还说:“也有些人,他们的人生方向也很明确,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们可能会在一开始尝试做做这个,又尝试做做那个,没有一样是特别精通的,但最后,最初的人生方向将以前的那些看似零散的努力统合到一起,这也是一种复杂的人生折叠,而不是简单的叠加。”老师最后总结道:“通过规划利用好现有的能力远比挖掘所谓的潜能更重要。”

    他现在的人生,是简单的叠加?还是精准的折叠?
………………………………

第15章 用意

    时光忽忽又是一年。

    又是盛夏,午后热浪滚滚,伏在树上的夏蝉放声齐鸣;一声高过一声,中间还隐隐的夹杂着几声狗吠牛哞。莫钟书坐在村边一棵大树的一个丫杈上,背脊斜靠着一枝手臂粗的树干。这儿倒还算清凉,浓密的树叶把炙热的阳光全挡在外面了。他正在琢磨着怎么才能布置个吊床方便午休,二柱和阿贵手里抓着张渔网,在他指挥下不停爬上爬下变换位置方向。

    树下突然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一群大人小孩不顾烈日炎炎,呼朋引伴争先恐后地向村尾的方向跑。

    村子里的生活一向平静,顶多就是隔三岔五的有几个村妇吵嘴掐架,算是给大家伙儿唱戏解闷了。不过这般大的动静似乎不止是泼妇吵架那么简单吧?

    莫钟书好奇地望着他们的背影,正好看见里正从那边走过来,二柱比他还心急,一溜烟地冲过去向里正打探消息。

    里正陪笑着走过来,道:“五少爷别笑话,乡下人没见识过大场面,听说知府老爷要在村尾现场审理一桩偷窃案,大家伙儿就都赶着去瞧热闹了。”

    知府现场审案?莫钟书也来了兴致,马上扔开渔网,跳下树来,跑得比前面那些人还要快。他长这么大还没见过知府开庭审案,很想看看和电影电视里的一样不一样。

    里正望着一小两大的三个背影,嘴巴张得老大:“原来莫府的五少爷也是个没见过大场面的!”

    尚知府本来是带着小妾出城到山庄别院去避暑的。不料才行至半道,就有人拦车告状,他的小妾又认得告状人身后一个婆子是莫府的下人,力劝知府接案。尚知府和莫荣添也私交甚密,这才勉强接了状子。

    他这边还没开审,那边就有人到处宣扬,几乎把全村老少都勾来了。莫钟书远远就看到黑压压的一片人头,走近了更觉得人山人海,大家伙儿正瞧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悄声点评几句,只是乡下人直爽惯了,本该是两人之间的悄悄话,声音大得隔着三四个人的也能清楚听去。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大案。村民胡老六家失窃了一头老牛,隔壁孙二作证是苏大山和苏直父子偷的。他们还找到了被苏家父子藏匿在苏家旁边的竹林里的牛。虽然苏大山父子矢口否认,但人证物证俱全,尚知府就想下判词结案,把苏家父子关入大牢几日就可以了。

    围观的村民却在窃窃私语:“苏大山是出了名的老实人,怎么可能会做贼偷牛?”“就是呢,谁会相信哪?”也有人不同意周围的声音:“知人知面不知心,你怎么知道苏大山的老实面相背后藏着什么心肠?”

    莫钟书站在人群外围,一听苏大山的名字就急了。那是苏姨娘的亲哥哥!他压根儿就不相信这个舅舅会犯下什么盗窃之罪。他还记得,他出生第二日,苏大山就匆匆赶去莫府,拒绝了老太太送去的二百两银子,只求能亲眼见自己一面。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会去偷邻家的一头不值钱的老牛?如果他想要钱,大可以来找自己。不管怎么说,他莫钟书都是苏大山的的亲外甥,看在苏姨娘的份上,也不能拒绝苏大山的要求。可是几年来苏家的人从没找过自己。他好几次发现苏大山躲在远处偷看自己,但从不上前搭话,就算自己主动向他走过去,他也马上避开了。

    莫钟书心念电转,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可能,就是苏家父子被人栽赃陷害了。他不懂刑侦破案,但可以从所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