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振兴攻略-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是被台谏弹劾,被贬出京,让我知成都,结果还没到地方,又让我知扬州,我还没到地方,又让我知郓州,刚到地方任职,就被升迁为了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
“我就这样在南方转呀转的,一直在路上来回的奔波。这不是折腾人吗?”
蔡京想起了自己当时在马车上的颠簸,和今日一样,都是那么的狼狈不堪。
“叔叔当时是尚书右丞了吧。”蔡攸当时年岁还小,有些记忆模糊了。他只记得当时蔡卞的官很大很大。
蔡京点了点头说道:“恩,尚书右丞兼少宰呢。不是你叔叔帮忙,估计我还在成都转悠,回不到朝中呢。”
“当时我回京任翰林院学士兼陪读,负责修国史。”
“这个陪读就是陪太子读书,也负责了修国史,是当时,文及甫一案出现了。”
“当时哲宗皇帝命我追查,我一查到底!”
“我逮捕了內侍张士良,找出了大逆不道的陈衍,刘挚、梁焘,他们被处死!后代永世不录用。而后王岩叟、范祖禹、刘安世被流放到了岭南。”
“攸儿啊,你说为父办的这事漂亮不?”蔡京脸上露出了缅怀的笑容。
他当时是真的年轻气盛,看不得小人作祟,由一桩很小的盗窃案追查下来,终于办出了一件大事来!
“当然,整个汴京城都在夸父亲办的漂亮,换个人还不见得如此呢。”蔡攸当然知道。
当时一个蔡京、一个蔡卞,兄弟两人在大宋的名声。未尝不是韩琦第二,王文正第二的那种声望。
那时候的父亲,是蔡攸的骄傲,学堂里,他也因为自己的父亲而瞩目。
“是什么时候变成现在这个模样的?哦,我想起来了,现在的太上皇即位的时候呀。你叔叔被端王,也就是现在的太上皇一贬再贬,我能幸免?我还不如你叔叔呢。”
“就连南征北战立下不世之功的章惇都被贬了。”
“说来有趣。章惇也是奸臣,我也是奸臣传里的人,哈哈。”蔡京笑了两声,目光中流露出对过去峥嵘岁月的怀念。
端王即位的时候,他都已经五十多岁了,想要一展平生之报复。却又始终不得其门,一贬再贬的他再也看不到能当宰相的路了。
“当时也不知道朝堂起了什么妖风,把父亲贬到了江宁府也就罢了。父亲还没动身,连江宁府知府的职位也给夺了,直接扔到了杭州,提举洞霄宫,管理一个道门,也是咄咄怪事。”蔡攸颇为不满的说道。
当时已经准备科举的他,也因此跟着父亲来回的颠簸,到了杭州。
当时的杭州还不叫临安。宣和三年的时候,才改的名字。
“你叔叔抑郁而终,没了机缘,也失去了一切实现自己抱负的官位。结果我结交童贯,被你叔叔训斥,到现在你叔叔一家都不与我们来往。”
“童贯当时在杭州做了供奉官,我趁机给太上皇画了一幅画,名为《爱莫助之图》,哈哈哈哈!”蔡京突然大笑起来。
蔡攸不断的拍着蔡京的背小心翼翼的说道:“父亲你慢点,慢点。”
“你知道吗?我给神宗皇帝、哲宗皇帝写诏书,洞悉天下大事。”
“我破了文及甫一案,我还跟着你叔叔一起出使辽国,我能做的都做了。我一个读书的人,总不能提着枪去战场啊。”
蔡京依旧在狂笑,不断的拍打着自己的膝盖,疯狂大笑道:“我找不到做官的途径,就找到了童贯,和童贯结交,献了一幅画。”
“一幅画!哈哈哈哈!一幅画。”
“我当上了定州知州,然后升迁到了尚书左丞,一年!就用了一年,就从定州知州,成为了尚书左丞!”
“你说可笑不可笑?你见过画画能当宰相的吗?我见过,而且我就是。”蔡京指着自己的鼻子,目光炯炯的看着蔡攸,脸上尽是嘲讽。
蔡京并没有停下,继续大声的说道:“后来你父亲我,总结出了做官的第一要诀,讨好。”
“而且别人见了皇帝都是作个揖,我不是,我见了就是磕头。讨好童贯,讨好太上皇,我无所不用其极。”
“天下人都拭目以待,希望我这个大蔡,上了台能有所作为,我设了讲议司,宗室、冗官、国用、商旅、盐泽、赋税、尹牧,都在你父亲,我!的手里。”
“我罢去科举法,令州县都仿照太学三舍法考试选官,在汴京城南建辟雍,为太学的外学,用以安置各地学者。在天下推行方田法。对江、淮七路茶。盐实行专卖。”
“现在官家做的事!都是我在做的!”
蔡京极为愤怒的喊道:“我提举讲议司做的差劲吗?!他官家一个金人二十贯,我也规定了杀一个西夏人奖绢三百匹,西军军卒,差点把西夏人给杀绝了!”
“甚至有人用羌人的人头作数,我同样!认账!只要杀胡,就有赏金,三百匹绢,良田百亩!”
“比现在的官家的钱给的更多,方田法更是直接让你父亲我,被朝臣骂的狗血淋头,可是我依旧推行。”
“因为我知道,大宋不设田制!土地之兼并蔚然成风!”
“天下流民只会越来越多,禁军、厢军都无法收容,地主的佣金也越来越低,这足以摧毁大宋的江山社稷之根本,我能不知道吗?”
“我是谁!我是蔡京!名满天下的蔡京!我知道该怎么办!可是我能怎么办?”蔡京说着说着两行浊泪顺流而下。
蔡攸也不知道如何劝慰自己的父亲,相比较之下,他就是太上皇的应声虫,太上皇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远不如自己的父亲。
蔡京依旧在回忆,他想了想说道:“大观三年,台谏弹劾,我就趁势退了下来,辞官了,住在汴京里,做一个老头,当时的汴京一如今日之繁华盛景。”
“太学生陈朝老以彗星又在奎宿、娄宿之间出现弹劾我,数了我十四罪状。然后我就被太上皇送到了杭州。”
“本来想着在哪里做老头都是老头。结果太上皇又把我弄回了京城,让我当宰相。”
“大概也就是从那时候,我开始贪恋权柄,为了给太上皇凑百万缗的奉料,我开始大肆敛财。”
“当时国库常年有上万万缗赋税,和足以广乐,富足以备礼。”
“于是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做《大晟乐》,制定命宝。任用孟昌龄为都水使者,开凿大伾三山,建天成、圣功二桥。都是赫赫的功绩呀。”
“官家现在做的以工代赈的工赈监,何尝不是我当初的想法。”
“这些失地的民夫们,到了禁军、厢军,还是吃白饭还领钱,不如到山上去开山,造桥,也算是福德一件啊。”
“本来大兴土木就很花钱了,太上皇又想修延福宫、龙景江,好不容给他凑够了,他又要修艮岳宫。这都要钱啊。”
“哪一样不要钱?我渐渐凑不出钱了,太上皇就开始厌弃我了。唉。”
蔡京算是把自己的一生总结完了,相比较蔡京的唏嘘,蔡攸只能默不作声,事实上,是他给了蔡京最后一击,把蔡京彻底撵出了朝堂。
当时的公论都在骂他的父亲是奸臣。
现在想想,谁当初还不是个一心为民安天下社稷之人?
怎么变成这个模样的?
“蔡攸你来说说,官家下一步准备做什么?”蔡京擦拭了自己的两行泪,开始剖析天下的局势。
“官家乃是应运而生,我不知道。”蔡攸老老实实的回答。
蔡京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他准备干什么。”
“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新建辟雍,发展太学;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蔡京笑着说道,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
“父亲怎么猜出来的?”蔡攸皱着眉,这个新官家,父亲应该只见过一次面才对。
蔡京一脸得意的说道:“这就是我做的事啊。方田法也好,军功爵均田法也罢。其重要的问题,就是在撬地主的墙角。”
“那你看,地主们发现自己的利益被动摇了,他们就不会参加科举了,现在南方正在酝酿一场大风暴,科举将无法取士,那就只能从学堂里考官啊。”
“所以官家啊,到最后还是要做我要做的事。哈哈。应运而生的天才,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为父很是骄傲。”蔡京脸上挂着欣慰。
还有什么事,比自己人亡政不息更让人开怀的?
至于史书留名,其实他也不是很在乎,他更喜欢自己做的事,给大宋带来的切实的变化,能够贯彻下去,一直到永远。
“分科之学,势在必行之举措。如今的算学学本就十二册,十二年的学制。如果不进行分科之学,到了以后,没人能够学贯古今,所以官家要做什么,我都猜到了。”
蔡京笑着说道,脸上都是老狐狸得逞的笑容,他跟着太上皇归京,其实就是想看看新官家何等模样。
见过了,也就没有遗憾了。
童贯是太上皇的忠诚拥趸,他蔡京只是想进京看看新帝,仅此而已。
即使死在了汴京,八十岁了,也活够本了。
“其实我和官家越看越像啊,官家在汴京城墙上救了那些孤儿寡母,其实也和我的居养院、安济坊和漏泽园不也是一样吗?哈哈。”
蔡京笑的如此满足。
他干了不少的坏事,也干了点好事。
但是这些好事,官家也在继续做,他能够看到大宋蒸蒸日上的希望,看到万世永昌的希望,那就够了。
赵桓同样在看着蔡京的资料,他瘫在椅子上,蔡京做过很多很多的恶事,罪不可恕,其罪当诛。
但是放在历史宏观的角度上,他正在试图将科学启蒙。【注2】
科学这个词,其实就是分科之学。
后世还有什么科学西方必然论的论调,认为中国不可能诞生科学!
但是这些人,连科学本身是什么,都不清楚。
甚至连百度一下这个名词的含义都懒得百度!
跪久了膝盖都生了根。真要说这名词,蔡京就把这事干了,还把科举废了。
但是蔡京还是被宋徽宗给耽误了,这一耽误就是八百年的时间。
直到辛亥革命枪声响起之后,分科之学,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形成知识体系,这个概念才再次在中华大地上出现。
耽误科学,耽误分科之学的就是宋徽宗。
蔡京这个人若是能用好了,也是个良相,可惜宋徽宗用他掠财。
他弄不到钱,就是失宠被贬的下场。
至于蔡京做的任何事,也当做没看到,他宋徽宗眼里,就只有自己的享受吗?
没有一点天下江山社稷吗?
这还是一个皇帝吗?!
赵桓心中杀意再起!
这个宋徽宗!他是历史的罪人啊!他耽误了历史的进程,稍微靠谱点,也不至于弄到现在这个局面。
杀不杀呢?
………………………………
第二百七十八章 蔡京病死潭州
蔡京在汴京城外就病倒了,这一病,就起不来了。
蔡攸端茶倒水的伺候着蔡京,他放下了热水问道“父亲,再忍忍,我们到了前面的城里,我就给你买点药。”
“吃了药,就好了。”
蔡京摇头,他嘴巴干瘪而苍白,面若金纸一样,他用力的紧紧把身上的毯子盖的严实。惨笑着说道“你呀,太小瞧大宋人的人心了,还给我买药。你知道你父亲的脸上左边写这个奸,右边写着一个诈吗?”
“别说买药了,买口吃的都得找那些小村子,因为他们不认识我,你想给我看病,怕是难喽。”
蔡京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面临着什么局面,
他知道提举讲仪司的结果是什么,如果他还有权势,那自然有很多趋炎附势的人。
但是现在,他已经失去了所有的权柄,那谁还会理他?
大宋的百姓没把他生吞活剥了就算是好的了。
蔡京话很快就实现了,到了潭州地界,蔡京算是彻底的病入膏肓了,一个小病,偶感风寒,没有得当的救治,就是死的下场。
蔡京经过潭州的时候,看到了他设置的居养院的孩童都在盯着他看,却没有一个人上前问询。
蔡京露出了一丝笑容,说道“攸儿啊,别问了,没有医馆会给我看病的。雪中送炭少,落井下石多,潭州知州怕是早就知会了所有的医馆,不许给我看病了。”
“说不得我的画像早就传的那都是了。停一停,我到潭州的居养院看一看。”
蔡京在蔡攸的搀扶下,走到了居养院的门口,当年栽种的小树苗,现在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一般,蝉鸣如雷的居养院,已经颇具规模。
“得天之眷,金人退了兵,否则这居养院的孩子们,怕是要出麻烦了。现在一切都会好的,大宋也会好的。咳咳。”蔡京站在居养院的门口,最终还是没踏进去。
他是个麻烦的人物,就是现在站在居养院门口,甚至可能给居养院带来一些麻烦,所以他停下了脚步,看着居养院内,长久的叹息,最后转身而去。
“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无家,孤身骨肉各天涯,遥望神州泪下。”
“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谩繁华,到此翻成梦话。”
蔡京笑着对蔡攸说道,一路走来,心中百般滋味,已经不知怎么说,写一首诗,总结下自己的一生。
自己这一辈子,走到头了。
“爷爷,你是蔡爷爷对吧。这是居养院的领事给爷爷的窝头。”一个稚童跑了过来,左右看了看,小声的说道,将手中的窝头递给了蔡京。
“替我谢谢领事。”蔡京没有接过窝头,说道“拿回去吧。将死之人,就不给居养院找麻烦了。”
蔡京推脱了,他现在已经是人见人厌了,难得领事有这份心,但是他无法领这份情。
“走吧。”蔡京转身,走了两步,突然脚下无力,一个趔趄,摔倒在地。
他翻了个身躺倒在地,用力的喘着气,知道自己命不久矣。
“呀!”稚童看到蔡京倒在了地上,扔出去窝头,一溜烟跑的无影无踪。
“攸儿啊,这块窝窝头,你帮我埋到墓里面。还有你到了雷州好好做事,如果官家那天再启用你,做个好臣子,知道了吗?”蔡京拍了拍蔡攸的手,脸上挂着笑容。
蔡攸点头,想把蔡京搀扶起来,可是怎么都扶不起来,他手抖着试探了一下蔡京的鼻息。
“父亲!”蔡攸仰天长啸,两行泪夺眶而出。
蔡攸到最后,都没有只买到了一张草席,将蔡京卷了起来,埋在了汴京城外,找了块木板,当成了墓碑。
不是没有钱,是没有人卖给他。
“奠先尊蔡京之墓。不孝子蔡攸敬上。”
“父亲,孩儿不孝,让父亲失望,也让大宋失望,孩儿一定听父亲的话,如果将来官家再启用我,我一定做个好官。”蔡攸哭的很痛,他将墓碑树好,站起身来。
皇命在身,连守孝三年他都做不到,现在他必须用最快的速度赶往雷州。
“找到了!果然是蔡攸一家!听闻蔡京死在潭州!这蔡攸果然就地掩埋,他需要继续南下!”一个浑厚的声音,突然出现在了蔡攸的身后,蔡攸惊惧。
他看着身后居然出现了几个流匪,他们手中拿着简陋的武器,但是至少有十几个人。
蔡攸脸色数变,从袖子里掏出了几贯钱,脸上带着谄笑的说道“几位好汉,某从汴京而来,前往雷州,途经贵地,多有叨扰,若是有得罪的地方,还请海涵,这些钱财,当给几位买点茶水。”
“哈哈哈!蔡京这老匹夫果然死了!既然蔡京死了!蔡攸你也赔蔡京下地狱吧!”流匪没有多废话,几个人上来,三下五数二就把蔡攸砍死了。
蔡攸的尸体,还把刚立好的墓碑给撞倒了。
“快去看看蔡攸这老匹夫把钱藏在了哪里,让我看看啊,这蔡京嘛,怎么说也做了点事,来,让老子把你这墓碑给你扶正了。”为首的江湖大盗笑着说道,扶正了墓碑,从蔡攸的袖子里,掏出了剩下的钱。
“老大,好几箱子钱在车里呢,都在这了。我们赶紧走吧。一会儿别的游侠就到了。”小喽啰们打开车门一看,不少的金银财宝尽在其中,大喜的喊道。
为首的流匪大声喊道“快,赶着马车回到寨子里去。”
“呸。”为首的流匪啐了一口浓痰到蔡攸的身上,骂道“老犊子,没人给你立碑,也没人埋你,在这荒郊野岭,被野狗吃了吧。”
流匪们赶着车架离开了蔡京的坟地,而流匪走了没多久,就有了不少野狗聚集到了坟头,开始分食蔡攸的尸首。
“官家,刚才从潭州传过来的札子,蔡京因为没人卖药给他,他病死在了潭州,现在埋在了潭州外。蔡攸也被流匪所杀。”李纲带着一份札子赶紧进了宫,见到了赵桓赶忙说道。
赵桓脸色一变,问道“蔡攸也死了?”
“是的官家,为潭州流匪所害,因为蔡攸和蔡京出京的时候,带了不少的钱财,现在这笔钱,把潭州地界闹得鸡犬不宁,为了这笔钱,流匪们大打出手,官家。”李纲面色发苦。
“明日朝臣们,又该借着蔡攸一事发难了。毕竟前有郓王坠马,现在又有蔡攸被盗杀,不趁机发难,还是朝臣们?官家要小心一些。”李纲有些担心的说道。
“看把李太宰吓得,朕还能怕了他们不成?盗杀就盗杀了。又能如何?”赵桓嗤笑了一声。
这群文臣若是没有了李纲撑腰,能翻出一点点浪花来,算他赵桓输。
李纲点了点头,笑道“是臣多虑了。”
他这才反应过来,即使是真的盗杀了蔡攸,朝臣们能说什么?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那是个奸臣,为了反对而反对,怕是要遭。
“李太宰,让亲从官把蔡京的墓迁到仙游县枫亭故里吧。客死他乡也不是个事,省的朝臣们骂朕假仁假义。”赵桓摇了摇头,蔡京还是有点东西的,总不能连坟都埋在异地吧。
“臣知道了,官家。”
“官家,在光备攻城作上翻盖的军校,已经差不多竣工了,按着官家的图纸,建的差不多了。还有城外的军器监重建,也接近了尾声了。河间那边的军营也弄妥当了。”
“就等原来军器监的工匠们回军器监,各路选出来的苗子送到河间,就能选拔军卒了,只有这个军校这里,名字没定下来,连授课的教习,还有学员,还没定。官家你看?”
李纲对军务之事不是很熟悉,他也不知道官家怎么个章程。
“能从种太尉那里抽一些人来吗?”赵桓问道。
种师中的防务最为轻松,从他那里抽人,最稳妥。
“怕是种太尉要急得跳脚了,现在河东路、关中、云中路,都是从永定军抽的人做里长,村正去均田,再从永定军抽人,种太尉怕是要到汴京找官家哭穷了。”李纲脸上也是一脸的无奈。
杨忻中那里,是刚收复的失地,一时半会抽不出人手来,还有平州的军卒,也无法抽调。
毕竟金患还是大宋的心腹重患,不能轻易的松懈。
虽然已经尽复燕云十六州,但是依旧需要弄最大的力度防范。
赵桓敲了敲桌子,想了很久说道“那就让岳校尉领着亲事官回汴京吧。再带回来三万捷胜军,平州有四万人,北古口让李彦仙带着两万捷胜军守着,也就够了。”
“金人也没那么厉害,六万人足以防守了。”赵桓最后还是让岳飞回来训练军队,现在占了榆关,就不怕金人生事了。
“让宗泽把整个军校领起来,暂时由亲事官中选出来的角色,当教习先生。整个亲事官都到河间给朕去训练新兵去。让岳校尉也去。”赵桓无奈的说道。
童贯要是不死,自己还有个人能凑合着用,现在童贯死了,只能从边军中抽调将领了。
这三万捷胜军,他打算暂时在汴京驻扎起来,换防自己手里这两万永定军,让自己这两万永定军卒,该转业的转业,该当教习的当教习。
抽调出更多的人手,厘清河北路、京畿路的的田产数和人丁,尽快均田才是正理。
“康王上了一封想改封号的札子,在这里,臣没敢看。”李纲说完了朝中大事,才拿出了札子。
他怕官家看到札子气的不行,随意调动边军,引来不测。
“他赵构还敢上札子?”赵桓被气乐了。
都是千年的狐狸,搁这玩起了聊斋?
只是赵桓打开札子一看,皱着眉看着,这赵构,又在玩什么骚套路?
………………………………
第二百七十九章 商税改制的闭环,让李纲很为难
“康王赵构的札子说让朕册封他为吴王。”赵桓看着手中的札子,皱着眉头说着。
他想搞自立,自己又没有给他落得口实,自己这皇帝干的挺不错的,朝中又没有奸佞,他连个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