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振兴攻略-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忻中、杨宗闵守成有余,进攻无力,杨家人善守不善攻。如此调度,可确保大宋在征伐金国中,立于不败之地。”
“进可攻退可守。你们商量了一路了,商量的都是废话!”
完颜宗干打了个长长的哈欠,一脸嘲讽的看着面对堪舆图调度半天的三个人。
他们在车驾上看着堪舆图商量如何调度军队,来安排对金之战,商量了一路,没什么结果。
李纲本来就极少的接触军事,王禀善为将,不善为帅。
官家…官家就不提了,到现在抱着种师道的遗嘱行事。
赵桓和王禀面面相觑,稍微仔细想了想,还真是跟完颜宗干所说的一样,这样调度,最为合适。
聪明果然可以为所欲为啊。
“韩泼皮朕知道什么意思,是韩世忠。王铁柱是王禀?”赵桓笑着问道。
王禀看着完颜宗干,嘿嘿的笑了起来,说道:“他外号龟公,韩将军给他起的外号。”
“啊!王铁柱!我要跟你决斗!”完颜宗干直接跳了起来,指着王禀大喊大叫道。,
赵桓沉默,韩世忠起外号的能力,果然不一般啊,据说岳飞也混了个平州无敌的外号出来。
“本来想带着你去打一头大虫,把虎皮剥了,让你继续扯虎皮的。现在,虎皮,没了。”王禀无所谓的说道。
完颜宗干瞬间不刚了,他到现在还是王禀的俘虏,王禀不带着他去打猎,他还真没什么机会去打老虎,剥虎皮。
“我们继续看这个堪舆图,以燕京为核心战略防御体系,对以后控制辽东和云中,以及到现在官家从未提及的河套地区,都有莫大的好处。所以,官家啊,你赶紧把李纲他们说服了,弄个燕京行在,这最实在。”完颜宗干继续给大宋皇帝出谋划策。
“虎皮啊,有的是,王节度使在送完年礼之后,带着他去打一头。”赵桓肯定的说道。
算是把完颜宗干想要扯虎皮的事,给定了下来。
送年礼,就是赵桓现在要做的事。马上就就要过年了,作为大宋的皇帝,需要亲自到大宋的百官家里送炭。
雪中送炭,是大宋皇室的一项传统,传自宋太宗赵光义。
淳化四年二月壬戌,宋太宗裹着狐狸皮草做的冕服,坐在满是火盆的延福宫里,却心系汴京的百姓!下诏:
赐京城高年帛,百岁者一人加赐涂金带。是日,雨雪,大寒,再遗中使赐孤老贫穷人千钱、米炭。
当然赵光义雪中送炭钱米,是确有其事,但是此举背后的目的,是笼络朝臣。
普通人家有几个百岁的人呢?而且这个孤老贫穷的界限,标准都是谁定下来的?
直到了仁宗的时候,仁宗开始正式制定了标准,这些钱米炭才送到了需要的人手中。
这个传统其实中断了二十多年了,赵佶懒得做这些事,连体恤爱民的表面文章,都懒得做。
赵桓这是登基以后,过的第一个年。
他人设一直是仁善,他也一直这么在做,除了对金人。
他准备就这么把仁善的人设做一辈子,至于自己本身到底是真的仁善,还是假仁善,作为皇帝,其实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的态度。
赵桓的第一站,是汴京居养院和安济坊,居养院住的是汴京城五十岁以上,膝下无子女的老人,而安济坊是收留没有了父母的儿童。
赵桓对蔡京不讨厌,蔡京归京时,赵桓也没有赐死他,只是定了个流放,任其自生自灭。
除了考虑赵佶在位二十六年那些遗留的政治力量以外,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蔡京这个人,确实有点东西。
在大宋这个时代,安济坊收拢孤儿的地方,居然没有变成买卖人丁的场所,足见其下了绝大的力气在做这件事。
赵桓下了车驾,看到了奔跑在街头安济坊的小孩,穿着新做的棉服,在院子里随意的跑动着,偶尔捡起地上的雪团,丢的别人浑身都是。
嬉笑欢闹之声不绝于耳。
赵桓忽然觉得自己批阅札子把桌子上的漆都给磨平了,非常值得。
当然那桌子被赵英给换掉了。
这个憨憨赵英,一点都不懂圣意!换了桌子!朕还得磨一年,才能显得朕勤政为民!
但是他又没办法把自己的小心思告诉赵英这个憨货!
“啪!”一个雪团砸在了赵桓的身上,雪花四溅,洒在空中,居然在冬天的冷日下,打出了一圈光晕。
“护驾!”沈从喊了半声,就被赵桓的粗口打断:“护个屁!”
等一下,这好像是在骂自己?!
自己身边怎么都是这么一群憨憨呢?
“哈哈!”随着赵桓一起雪中送炭的王禀和李纲,都大声笑了起来。
沈从摸了摸脑袋,官家的行程都是定好的,程褚早就带着人摸排清楚了。
他只是有些反应过度了。
唯有完颜宗干默默的走向了后面的车驾,搬下来了一箱箱的糕点。
“彰显你仁义的时候到了。”完颜宗干将糕点放下,他声音还算平稳,但是他眼底闪过的艳羡,却怎么都掩饰不住。
糖糕,花糕,蜜糕,雪糕,豆糕,糍糕,栗糕…
赵桓打开了糖糕给安济坊的孩子分而食之。安济坊的待遇不错,但是还没到顿顿有糕点的日子。
“慢点慢点,别抢,每个人都有,诶!那个穿红色小棉袄的那个小丫头!你拿了第三次了!”赵桓乐呵呵的分着糕点。
王禀拍了拍完颜宗干。
8)
………………………………
第四百一十八章 兄终弟及的差异
赵桓志得意满的将所有的糕点都分派清楚,念头通达了。
他感觉很满足,糕点的香气依旧在空气中蔓延,箱子里只剩下了无数的残渣,他站了起来,看着旁边穿着红色棉服的小姑娘,笑了起来。
大宋尚红色,小丫头大过年的穿的极为喜庆,胖嘟嘟的脸颊有点婴儿粉,呼出了两道白气,眼巴巴的看着箱子里的糕点。
“没有了。这次真没了。下次朕来看你们的时候,多点。”赵桓无奈的摊手说道。
“大人说话都是骗人的!”小丫头一溜烟的跑开了,躲在墙角偷偷的看着赵桓。
赵桓伸了伸手,小丫头说的没错,自己这么忙,一年能来看他们一次,已经实属不易了。
居养院和安济坊的经费并不是很充足,还有些官员在里面上下其手,这种自古以来官场不可避免之事,导致经费愈加紧张。
但是他们还是能够吃饱穿暖,好吃的不多,馋嘴的孩子也就指望着一年一度的过年的时候了。
赵桓其实已经严令彻查贪腐案件,可是这种自古以来的官场陋习,李纲这样的官场大拿出手,都只能治大贪,堵小贪,禁绝贪腐这种事,赵桓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皇城司的察子的规模已经变大,退休军卒们风闻言事的作用,也逐渐彰显,贪腐的事,已经有了向好的方向改变的态势。
大宋正在慢慢变好,这就够了。
李邦彦一脚踹开了画师,亲自上阵,拿起了画笔,把这一幕勾勒在了画幕之上。
“这个就不要发邸报了吧。”赵桓无奈的看着李邦彦说道。
自己就是来奉行赵宋家的传统,这李邦彦非要跟来,画师画得不好,还亲自上阵。
“大雪纷纷,官家和小丫头这构图,绝妙,绝妙。唔!可以把安济坊的大门画上。”李邦彦没理会赵桓的抱怨,继续作图,沉浸在了自己的作品之中。
赵桓看着南边的冷日,满脸的哭笑不得,哪里来的大雪纷飞?
赵桓让亲从官把箱子搬上了后面的车辆,自己回到了大驾玉轳,他向着躲在墙角的小丫头挥了挥手,车驾缓缓的向着下一站驶去。
“大宋国泰民安。”赵桓对着西北的方向喃喃的说道,那是勾注山的方向。
“官家也别怪士美,他也是为了大宋民心凝聚,官家心系百姓,这是好事。”李纲搓着手说道。
王禀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说道:“官家,臣一个粗人,也不知道能做什么,等到安定下来,让内人去安济坊领养一个乖巧的小丫头。”
“这就内人了?进展挺快。挺好。”赵桓点了点头,戴上了手套,这天气确实有点冷了。
王禀拍了拍发呆的完颜宗干说道:“家彦啊,大宋和金国肯定有所不同,你也不用动不动就感怀故土,慢慢就习惯了。”
“哪有什么差别,不都是兄终弟及吗?”完颜宗干失神的说了一声,说完面色惊惧起来。
他立马翻身匍匐在地上,说道:“我刚才有些失神,说话没过脑子。还请官家饶某一命。”
大宋有几个不能碰的禁忌,第一个就是陈桥驿,这第二个就是兄终弟及这句话。
现在的赵官家这一系,也是太宗一系,赵桓这具肉身,也是赵光义的世孙。
“起来吧。要杀你早就砍了。不会等到现在了。聪明人说话都不过脑子的吗?”赵桓无所谓的让完颜宗干起来。
论骂宋太宗赵光义,赵桓在太原城下诏骂,那才是载入史册的骂,这在车驾里,一共五个人,就把完颜宗干吓住了。
赵桓私底下也没少骂赵光义,对这个话题,更没什么忌讳。
赵桓其实几次都动过杀了王家彦的念头,但是是他将大宋的捷胜军的节度使王禀,还有为国流血牺牲的捷胜军卒带了回来。
“你们金人的兄终弟及和我大宋的兄终弟及不太一样。”赵桓主动说到了这个事。
李纲的脸色变了变,说道:“官家,臣肚子不适。先行下车如何?一会儿臣自己去军器监。”
王禀迅速反应过来了,直接一拍头,说道:“臣有点发热,去医馆看看。”
“都给朕回来!”赵桓哭笑不得的斥责了他们。
这个话题在大宋几乎就是禁忌的话题,一个李纲,太宰,赵桓真正的心腹大臣,一个王禀,刚建的节,俩人都不敢听官家说这个事,可见其禁忌之深。
“一个老和尚的无稽之谈,被你们认为是禁忌一百多年,是不是太小心翼翼了些?”赵桓叹气的说道。
王禀是个武人,一个翻身就下了车,车夫看到车驾上有人翻了出来,就把车驾停住了,然后李纲匆匆忙忙下车,看起来真的是吃坏了肚子。
完颜宗干看着赵桓,看着没影了的王禀和李纲,愣愣的问道:“那我也肚子疼。啊,好疼。”
王家彦一溜烟的滚了下去,连滚带爬的追着王禀去了。
赵桓一脸无奈的看着只剩下自己和赵英的大驾玉轳,露出了苦笑。
皇帝就这个样子,真的想说点什么,朝臣也不敢听。
“赵都知啊!你是朕的大伴,朕跟你说…”赵桓说了一半就停下了,因为赵英挥着手,大声喊着等等我,跟着李纲跑了。
沈从看着跳下车的人,一脸的莫名其妙,问道:“官家,车还走不?”
赵桓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把他们叫回来吧。”
“你说话过点脑子!要不是官家大度,你命都无了!这话能说?”王禀拍了一下完颜宗干的肩膀说道。
完颜宗干连连道歉,说道:“这不是想事嘛,就没注意,秃噜的快了。我这后背都是汗啊,你们官家是真的好脾气哟。”
完颜宗干想到了上一个在完颜晟面前,提起兄终弟及的人,就猛地打了个冷战。
完颜晟把那个宫人,直接活埋了。
王禀摇了摇头,他想到了太原城的圣旨说道:“官家看不上太宗皇帝,还有啊,官家脾气好,能忍你一次,可忍不了你多次,你可悠着点,别给点染料,你就开染坊啊。”
“省得,省得。再也不敢了。”完颜宗干也是连连擦着头上的虚汗,这一下嘴瓢,真的差点要了他的命。
“得亏老子在黄龙府拉了你一手,把你活着弄到了大宋,否则活不过山海关啊。”完颜宗干用力的拍了拍王禀,说道:“我救你,你救我!”
“你不是要当大儒吗?一口一个老子的,当个屁。”王禀踹了完颜宗干一脚,跟着来找他们的沈从上了车。
李纲和赵英也一起跟着程褚回来了,车驾再次启动,可是赵桓愣愣的望着窗外,没有言语,其他几个人眼观鼻,鼻观心,正襟危坐,一动不动。
“朕跟你们说!大宋的兄终弟及和金人的兄终弟及是真的不一样!”赵桓突然开口说道。
李纲悄悄的从棉服里拽出两团棉花,塞进了耳朵里。
“算了算了,不说了,去军器监。”赵桓看李纲的样子,知道他们真的不愿意说这个话题。
打破禁忌与传统的阻力,比赵桓想的更加难一些。
赵桓为何如此的执着的想把这件事掰扯开来说?
完全是因为正统两个字。
他因为正统两个字,享受了太多的好处,自己这幅臭皮囊的主人是个蠢货,可是这赵二一系的皇位,可不是什么烛影斧声那样篡来的。
在五代十国到宋初时候,共有九人是以亲王加开封府尹为标志,和平登基称帝。
当时的赵光义把开封府尹储君之位做的稳稳的,赵匡胤死后,顺位继承人正是赵光义。
奈何赵光义无能,至于有个老和尚编了个段子,写了一本《续湘山野录》的话本,骂赵光义,也是此文中,首创了烛影斧声的说法。
赵匡胤手持柱斧戳雪对赵光义说道:“好做!好做!(好好干!)”
其实老和尚主要的目的是骂赵光义无能,夸宋太祖英武,其达生知命,盖有如此者。
老和尚说,烛影斧声很扯淡,但是很符合太祖皇帝知自己大限已到,坦然面对生命结束时依然非常的豁达。
赵匡胤当时已经大豫,生病后的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对生死之间的大恐惧的豁达让老和尚无比还年赵匡胤而讨厌赵光义。
真的摆开阵仗,一条杆棒打下四百座军州的赵匡胤,让出两条胳膊两条腿,赵光义也不是对手。
所以,大宋才没有了金国太祖太宗两系的血腥内斗,完颜晟学的兄终弟及,终究是忽略了前置条件,只学了个样子模样。
老和尚的这话本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也就逐渐变成了赵二一系的心病和禁忌。
赵桓对此到是无所谓,他的基本盘已经由正统变成了民心,争不争这个正统,已经无所谓了,干得好,谁管你这个皇位哪里来的。
他主要是想让朝臣们打破禁忌和传统,但是他们依旧难以接受,只能徐徐图之了。
“官家,军器监有了新的成果,官家到时候可以试试。”李纲摘了自己的耳朵里的棉花说道。
………………………………
第四百一十九章 来自系统友善的提醒
打破禁忌这种事,官家你来做就是,让我们朝臣打破禁忌干什么?
李纲怎么可能不知道赵桓的想法,只是他们不是皇位上的人,打破禁忌的事,还是由官家去做吧。
这就是李纲的真实想法。
王禀是因为自己比较笨,所以看到聪明人的李纲都这么做了,有模有样的学。
王家彦是怕死。
赵英是没办法,都不敢听,自己听,那是要被孤立的。
赵桓伸了伸懒腰,看着越来越近的军器监,这个广备攻城作已经给了自己足够多的的惊喜,这次是准备了什么好货?
他正准备下车,猛然停下了自己的脚步,坐在了车驾上。
【历史事件提醒:根据帝王的健康与政治——宋代皇帝疾病问题研究,发现宋朝皇帝和其他朝代相比,宋代皇帝家族具有肥胖、脑血管病、高血压等遗传基因。】
【压抑的宫廷生活等环境因素影响,是脑血管疾病成为宋代皇帝们最常见的疾病。常常伴有言语障碍、行动不便等共同特征。】
赵桓茫然的看着眼帘上的字幕,自己这要狗带了吗?
【温馨提醒:请大宋的官家为国为民勤勉不辍的同时,能够走进大自然,多多锻炼身体,保证身体的健康。】
系统难得不毒舌一次,还是告诉赵桓一个不是很好的消息。
大宋皇帝活的都不长,不对,赵构活的蛮久的,活了八十一岁。
其他的皇帝的寿命都不是很长。
赵匡胤享年五十岁,赵光义享年五十八岁,赵恒享年五十四岁,赵祯享年五十三岁,赵曙享年三十五岁,宋英宗赵顼享年三十七岁,宋哲宗赵煦享年二十三岁,宋徽宗赵佶活了五十三岁……
大宋的皇帝除了赵构是个意外,没有一个活过六十岁。
赵桓靠在车驾的后座上,用力的呼吸了几口冷空气,让自己冷静下来,下了大驾玉轳。
现在赵桓忽然有点明白为什么老和尚,会写一本话本专门夸赵匡胤面对死亡的时候,依然豁达。
自己年纪轻轻,面对生死的大恐怖的时候,依旧有些如遭雷扼一样的茫然。
不过他很快就把自己的心思放下了,活多久是老天爷去定,自己难不成还学秦皇汉武唐宗他们一样,寻找长生不老药吗?
活得精彩,才算不枉此生。
赵桓踏出了大驾玉轳,来到了演武场,而此时的演武场上,摆放着一架床弩,而这只床弩,居然有两人高!
赵桓看着精细无比的机械结构,还有用钢丝和兽筋挽成的一根根弩弦,全钢制作的弩身,还有那长约一米的巨大钢制铁箭,能感到那种森然的杀气扑面而来。
“官家!床子长弩!李太宰的手笔,重约五千斤,可以拆卸运输,也可以拆卸保养。视距良好的时候,可以射两千五百步。”刘益拍了拍巨大的机械笑着说道。
“瞄具在这里,站在长弩之下就可以操作,拉动这处杠杆就可以使用。”
“这处瞄具可不得了,乃是鉴以鉴影,而鉴以有影,两鉴相鉴重影无穷而视千里的千里镜,可看到两千五百步外的人影。”刘益指着瞄具说道。
这可是他们广备攻城作专门发明的利器!
“一次发出去一只箭矢,也没什么用啊,串成糖葫芦,也杀不了多少人。”赵桓看着巨大的机械说道。
他不是在否定刘益和李纲他们的发明创造。
但是显然蒺藜炮的火炮杀伤力更大,随着火药配方的不断改良,如果能解决蒺藜炮的命中率的大问题,绝对比这巨大的机械床弩有用。
虽然两千五百步,真的很远,四舍五入高达四千米的距离。
以举足一次为一跬,举足两次为一步,也就是说迈步两次,才算做一步,五尺一步。
一尺大约0。32米,这两千五百步的钢弦钢架全铁弩,射程高达四千米。
但是赵桓依旧信仰火炮。
“官家,臣观看了几乎所有的行军记录,发现金人大将每战都会身先士卒,喜欢带头冲锋,臣也是为了验证官家赐下的书籍,做了这么一台,若是金人大将冲锋,或者待在两千步之内,这弩,绝对能射杀他。”李纲低声说道。
他说完还上下看了完颜宗干一眼,完颜宗干一哆嗦,这么个铁疙瘩能打这么远?
赵桓这才了解,这玩意儿发明的初始动机压根就不是大规模杀伤,而是为了搞掉对方将领。
毕竟大宋有这方面的经验,澶渊之盟的神射手嘛。
“这瞄具靠谱不?”赵桓看着刘益不停的调动着数值。
“靠谱。”刘益言简意赅的说道,继续手不停的调试着手中瞄准器。
搞学术的大概都这个范儿?
赵桓还指望刘益能给自己讲解下原理,比如那句鉴以鉴影,而鉴以有影,两鉴相鉴重影无穷视千里,到底是怎么得到的。
刘益将瞄具调整好,让位给了赵桓说道:“调好了,拉这根绳子就行。”
赵桓透过千里镜,看到了瞄准镜里有一个靶子的影子,他探出个脑袋,看了看前方,只有一个很小的点。
“倒是非常的清楚。”赵桓点头说道,拉动了手中的绳索。
齿轮不断的晃动着,特有的齿轮咬合的声音在机器上不断的发出声响,还有一股机油的味道在空气中不断的蔓延开来。
李纲伸手扶住了瞄具的一端,这个瞄具是经过特殊设计,不会随着床子长弩的晃动而晃动,李纲扶着是为了防止后坐力伤到了官家的眼睛。
“砰!”一声巨响,十几道箭矢的黑影,用极快的速度带着破空的声音,从床子床弩上飞了出去,飞向了靶子。
落在了靶子附近,激起了一大堆的烟尘。
“多发?暴雨梨花?”赵桓目瞪口呆的问道。
李纲设计的这个东西,不仅是狠毒那么简单了!必然要人命的东西!
“当然是多发啊,一箭三十矢,省的他们跑了啊。”李纲点头说道。
王禀再次拍了拍完颜宗干的肩膀,他们完颜家那群兄弟,被李纲这样惦记上了,怕是以后没什么好日子过了。
完颜宗干没什么沮丧,相反还有点期待。
赵桓觉得自己不再信仰火药了,改为信仰机械也不错!
“不过这弩有一个缺点。”李纲叹气的拍着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