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振兴攻略-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时是,文臣都不支持自己,放嘴炮的事,只能自己亲自动手。

    想想当时自己有多狼狈?

    现在这帮文臣还在大后方搞小动作,真是天堂有路他们不走,地狱无门,偏偏要闯进来。

    赵桓很担心这群文臣一次次的激怒自己,自己还能不能把持住。

    而完颜宁吉这个家伙,也是这次执行年关计划的总负责人。

    由下而上,由上而下的抓人。

    这就是大宋皇城司“过年关”。

    确保汴京百姓过年放烟花能放得开心!

    赵桓急匆匆的赶往邢狱的脚步,在西华门被拦住了。

    “程褚,发生了什么?”赵桓看到程褚拦住了自己的车,探出头来问道。

    程褚俯首说道:“官家,末将正在清理尚膳楼里埋伏的刺客,请官家稍待片刻。”

    尚膳楼?

    赵桓看着西华门外的酒楼,那是赵桓去邢狱大牢的必经之路。

    显然金人在汴京的探子们,准备殊死一搏,在自己前往邢狱的时候,杀死自己!

    这帮人的胆子,还真是大啊。

    敢在汴京生事,也不看看汴京,是谁的地头!

    “回宫吧。把完颜宁吉带到文德殿内。朕不去邢狱了。”赵桓对着赵英说道。

    车驾缓缓而动,再次转回了文德殿内。

    赵桓琢磨了很久,有了一丝明悟。

    那群金人的刺客的目标,可能不是刺杀自己,而是刺杀或者营救完颜宁吉。

    完颜宁吉,是整个黑水司在宋境内刺探活动的总负责人。

    对应官职,就是黑水司宋国监事。

    而完颜宁吉,作为总负责人,掌握着黑水司在金国活动的人员名单和联络方式。

    一旦完颜宁吉被抓,金国在大宋这两年的努力,都将化成飞灰。

    赵桓想了想恶狠狠的说道:“还是让邢狱的人抓紧时间审讯,朕这里不急。把完颜宁吉的嘴撬开!务必将金国黑水司的探子,一网打尽!”

    “命令邢狱的人,严加看管,完颜宁吉还不能死。尤其是食物,水,都要严防死守,不给黑水司灭口的机会。”

    赵英领命而去,赵桓也不着急见这个当初的金国副使了。

    他相信有黑棺材在,完颜宁吉一定可以招供。

    马上就要过年了。

    最好在过年前,把这些隐藏在大宋的金国探子,彻底的挖出来,挖干净!

    而这场大宋特务机关皇城司和金国特务机关黑水司的交锋,以大宋皇城司完胜而告终。

    三日后。

    赵桓看着厚厚的名单,对着赵英说道:“这些人,都处死吧。快过年了,别弄的哪里都是血。尽量不要声张。”

    这份名单里面,不仅仅包括了到大量金人,还有很多宋人受到了蛊惑,成为了金人的走狗。

    这一点上,赵桓没有什么不接受的。大宋一亿人丁,出几个叛徒的人不稀奇。

    大宋在金国的特务活动,也不都是汉儿在行动,同样有大量金人,受到利益的诱惑,选择出卖情报。

    就比例而言,大宋这点叛徒根本就不成比例。

    谁让金人丁少,分母小呢?

    赵桓忽然想起了李纲给自己上的那个仁善的札子,这一次李纲总不能说自己是仁善的吧?

    “要不叫来问问?”赵桓翻看了下值班表,发现李纲今天不值班,尚书省值班的是尚书员外郎。

    “不上班也得来见见朕!”赵桓嘿嘿的笑道。

    自己这次秘密处决了三千多人,金人、契丹人、汉儿、渤海人都有。

    总不能说自己过分仁善了吧。

    赵桓让赵英去找李纲。

    可是他这心思总不是个滋味。

    别的皇帝弄个暴行,都是藏着捏着,不让别人知道。

    自己倒好,干了个暴虐的事,还得通知李纲!

    自己这皇帝当的,怎么都跟别的皇帝反着来呢?

    赵桓陷入了沉思,一定是自己打开皇帝的方式不对。

    赵英一路小跑的跑到了太宰府,就看到了府衙门前,停着两辆马车,一个大大的“李”字旗子。

    他稍一分辨,这是李师师的商号的旗子啊!

    他还没动,就看到了康王府的张王妃的车驾,也到了李纲的门前。

    赵英的眼睛越瞪越大,似乎自己来的不是时候啊!

    不过官家要找李纲,天大的事,也耽误不得。

    他带着皇城司的察子们,敲开了李纲的太宰府的大门。

    李纲正满头虚汗的应对着自己的夫人。

    李师师远在大同,自然没有可能出现在李纲的府邸中,她这是千里迢迢让商号的掌柜的,送了份年礼给李纲。

    而康王府的张王妃,也没有直接来到太宰府,同差遣了康王府的管家,来到了李纲家里。

    但是李纲不停的擦着额头的汗,应付着张王妃的管家、李师师的掌柜,还有自己夫人。

    那怒火,即使在外人之前,都有点压抑不住。

    “李太宰,你这里忙得很?官家那有点事,待你去处理下。”赵英乐呵呵的走进了太宰府说道。

    李纲看到赵英的时候,眼前一亮!

    李纲笑着说道:“某这会儿,不忙!”

    “一点都不!”


………………………………

第五百二十六章 岁月静好之后的负重前行

    赵英领着李纲回到文德殿的时候,在赵桓耳边耳语了两句。

    自然是将在李纲门前的事,说给了赵桓听。

    赵桓听闻哈哈大笑起来,看着李纲这个一直想做道德圣人的人,也做不得了。

    赵桓和李纲开始了一天的奏对,商量的是关于金国黑水司在宋朝活动,应该如何防范。

    这需要定个章程出来。

    当然还有那秘密处决的三千名黑水司的探子,他们的死,赵桓也给李纲通了通气。

    毕竟皇城司是内廷的编制,而李纲是外廷的,内廷办的事,不需要跟外廷宰执吵闹。

    “朕决议明年开春升你为同门平章事,你意下如何?”赵桓看着李纲忽然说道。

    李纲挠了挠头,自己上书骂了一顿官家仁善,结果还捞了个升迁?

    赵桓看着李纲不解的神情,笑着说道:“恃武者灭,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圣贤之于兵也,戢而时动,不得已而用之。”

    “你们文人指望着皇帝内圣外王吗?怎么到朕这里就是仁善过头了呢?”

    关于为君之道,到此戛然而止。李纲没有接赵桓的话头,这事真的不适合当面锣对面鼓的正面去说。

    他又不是种少保,无后嗣而大功与江山社稷。

    靖康二年到靖康三年的跨年,随着水运仪象台的报时和璀璨的烟花,平淡无奇的过去了。

    靖康元年的跨年,金兵兵临城下,逼得汴京百姓连年都没过。

    靖康二年的跨年,是在等待着王禀从山海关归来。

    靖康三年的跨年,显然是过分的平淡。

    而赵桓待在文华楼的城头上,看着璀璨的烟花在空中盛开的时候,满脸的笑意,自己做的事,不就是求个岁月静好?

    看似平淡的新年的背后,其实有大宋和金国特务机构,在背地里的交锋,和域外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保卫着大宋的边疆。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罢了。

    赵桓带着朱琏守岁,拜太庙,拜昭勋阁,拜安魂山,再到各值班的衙门口转了一圈,最后到了安济坊给小孩子们分了糕点。

    算是结束了大年初一。

    “这群文臣天天花样倒是不少!过什么千秋节?亏他们能想得出来啊!”赵桓新年打开的第一本札子,就是垃圾。

    他将这一本札子,扔到了垃圾那一类里。

    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百官上书,以八月初五为唐玄宗诞辰,定此日为千秋节或天长节。

    大宋也过这个节日,当然不是唐朝皇帝的诞辰,多数都是以在位皇帝的诞辰为日子。

    也就是说,全国百姓一起给皇帝过生日!举国同庆!是为国庆。

    当初的赵佶,就把他的生日五月五日,定为了大宋的千秋节。

    之后赵佶又觉得五月生人不祥,定为了十月十日,并将节日的名称定为了天宁节。

    赵桓了解到这一事实之后,总是觉得十月十日这个日子,也很不祥的样子啊!

    毕竟后世某飘到海上的皇帝,也把这一天定为了国庆日呢

    赵桓之所以把这道札子扔进了垃圾分类中,是因为赵佶玩这手天宁节,取意天地安宁。

    结果赵佶,借着这一天,巧立名目折腾了生辰纲!

    折腾普天之下的黎民百姓!

    搜刮民脂民膏!

    导致全国上上下下的百姓,包括赵桓在内!

    对这种事,都下意识的抵触。

    不过赵桓还是拿起了个空白札子,在抬头的位置上,写了个法定节假日。

    他让赵英把这道札子送到了钦天监去,让他们商量下按照历法和节气,把全国上上下下的节假日定下来。

    赵桓将所有的大臣们上的过年的赞表,都看了一遍,多数都归到了垃圾一类里。

    这些札子,都会拉倒御膳局去,当柴火烧了。

    满口的空话套话,完全没有什么用处,留名史书只是占地方。

    “官家,胡世将胡经略归京述职了。”赵英搬着垃圾札子搬到御膳局回来的时候,对着赵桓说道。

    “快快去请。”赵桓听闻大喜的说道。

    胡世将是赵桓放在蜀中的一把刀,而且极其的锋利,这一年多的时间,胡世将带着蜀中,执行着大宋的政令,贯彻的很好,也给蜀中带来了新气象。

    “臣等拜见官家!”三个人站在了赵桓的面前。

    胡世将的憔悴了许多,这一年多干的活,可不轻松,从土改到商改,到军改,每一件事都不是小事,胡世将能够把蜀中打理的紧紧有条,当居首功!

    而另外两个人,赵桓却不认识。

    穿越众做到这个份上,抄法定节假日不说,还不能认识所有的人,也算是独一份了。

    “臣吴玠,臣吴璘拜见官家!”两个青年人俯首再次拜见了官家。

    “这两位是水洛军指挥使吴扆的两个孩子,性格沉毅、尚气节通晓兵法善骑射。读书晓大义,骑马能戍边。听闻官家缺人手,臣这次将他们从蜀中带来了。”胡世将俯首说道。

    赵桓打开了种师道留给自己的英才录,确认了面前这两人在种师道的英才录,溢美之词无数。

    确认了,是吴玠和吴璘两兄弟。

    吴玠:政和元年,以良家子身份在泾原路从军,政和年间,西夏屡屡侵边,吴玠率军鏖战,因义勇,晋升为进义副尉,任队正,宣和二年,参与镇压法方腊,破其众,擒长一名,再破河北贼,累功至忠训郎。

    靖康元年,西夏进攻怀德军,吴玠率百骑破敌,斩首一百四十六级,因功升为秉义郎,为泾原军第二副将。

    吴玠与金人对垒十年,尽其毕生精力,率领秦陇、泾原、阶、成诸州和家乡德顺军子弟兵,长期扼守秦凤要塞,牵制金人对东南的压力,使金人始终不敢窥视蜀地。

    为了减轻民众负担,几次淘汰冗兵冗员,紧缩开支,实行屯田,又大兴蜀中水利,劝农务兵,深得陇蜀百姓的拥戴。

    终年四十七岁,谥号忠烈,被追封为涪王,为南宋中兴异姓王七王之一。

    对你的忠诚度700,对大宋忠诚度100100

    吴璘:多年跟随其兄长作战,战功卓硕,谥号武顺,被封为信王,为南宋中兴异姓王七王之一。

    对你的忠诚度77100,对大宋的忠诚度100100

    赵桓仔细看着吴玠和吴璘的简介看了很久,这俩人是蜀中抗金名将!

    战功那是一等一的彪悍!

    还差点把金人从关中赶出去!

    可是这样两个人,为什么自己上辈子,都没听说过这两个人的名头呢?

    历史事件提醒:开禧二年1206年,吴璘之孙,太尉吴曦,发动叛乱。

    吴曦暗中派门客姚淮源把关外阶、成、和、凤四州献给金国,并请求金国封吴曦为蜀王。

    金国欣然应允,置印到罝口,封吴曦为蜀王,吴曦秘密接受。

    吴曦自称蜀王后,讨论实行削发、左衽的命令。他派董镇到成都修宫殿,准备迁居到成都。

    削发令一出,蜀中名人仅有陈咸一人头皮痒响应,自己剃发。

    史次秦涂抹自己的眼睛,杨震仲服毒自尽,王翊、家拱辰都不接受吴曦的任命,杨修年、詹久中、家大酉、李道传邓性善、杨泰之弃官离去。

    薛九龄谋划起兵讨伐吴曦。

    吴曦最终被仓官杨巨源、转运官安丙、义士李好义、李好古、李贵等七十名刀斧勇士,闯入治所,并被勇士砍下了脑袋。结束了他仅仅只有四十一天的蜀王生涯。

    吴家三世建功西陲!屡受奖赏!爵高王侯在川、陕一带民间有口皆碑,多有传颂但是,由于吴曦犯叛逆大罪,吴家八十年所积累的荣耀功勋!都毁于一旦!付之东流!

    以至吴玠、吴璘两兄弟之战功,终南宋一朝,再无人提起。

    赵桓这才明白了前因后果。

    他掰着指头算了算,1206年距离自己还有七十八年,估计是自己孙子辈的事了。

    赵桓示意两人平身,笑着说道:“三位辛苦。不知道吴家两兄弟,对现在边镇战事有什么看法?”

    “臣有定边十策。”吴玠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知道考校来了!

    当初和自己一样的秉义郎岳飞,现在都坐到了大宋左将军一衔!月薪两百贯!享世业田五十顷!口分田五十顷!奴仆百人!燕京豪宅四栋!

    他结果到现在都还只是个偏都尉啊!

    吴玠知道自己起步略微有些晚了!

    但是没关系,只要仗打的好!功勋、官品、田产、奴仆、豪宅、名气,皆应有尽有!

    吴玠以前打仗也是奋勇,但是总觉得功与实略有不称。

    但是现在的大宋,只要打仗,功名利禄俱全!

    对他们这些军卒来说,最好的时代来了。

    “哦?定边十策?你来说说看。”赵桓笑着从袖子里掏了半天,拿出了一本札子。

    这是岳飞写给自己的定边三策,是明面大战略布局的一些具体安排,他很像听听吴玠在蜀中,是怎么看待北地战事。

    虽然赵桓不擅长军事,但是他手下可是有能人的,等闲人想忽悠他,那得比岳飞说得好才行!


………………………………

第五百二十七章 宋太宗出来挨打!

    吴玠洋洋洒洒的说了自己的十策,赵桓盯着大大的堪舆图和岳飞的札子,遇到不是很明白的地方,也会问几个问题。

    这场奏对持续了很长的时间,赵桓才放下了札子。

    他笑着说道:“吴家两兄弟的想法,很不错,把札子留下,朕传给岳将军看看。这样吧,吴玠到岳将军手下,做行营兵马都监,而吴璘到韩将军手下,同为行营兵马都监如何?”

    赵桓给的这两个官制,都是贰官。

    换句话说,他们在是河间军和山海军的副帅。

    这个职位,可不算低了。

    “惟服圣命。”吴玠和吴璘互相看了一眼,两个人眼中都有惊喜的目光。

    他们并非裸官空降,而是带着蜀中义军一起去河间军和山海军,副帅这个职位已经很高了。

    赵桓并没有所谓的过蒙拔擢。

    相反是之前的朝堂亏待了吴玠和吴璘两人,仅仅对西夏的战绩,吴玠早就该是校尉了。

    “蜀中义军有多少?”赵桓抿了一口热茶,说了小半个下午,他这口干舌燥。

    “约有正军五万余人,辅军约有十万之数。”胡世将笑着说道。

    赵桓一口茶差点喷了出去,他强行咽下了茶水,说道:“多少?”

    “十五万吧。”胡世将看着官家惊讶和疑惑的目光,重复了一遍。

    赵桓咳嗽了两声,刚才喝水差点把他呛到,他平复了下心情说道:“这么多吗?会不会影响到了蜀中百姓的生产?”

    赵桓一直小心谨慎,不愿意增加大宋军卒的数量。

    就是防止军卒过多,导致大宋陷入穷兵黩武。

    “不会,两蜀地区约有三百多万户,六百万人丁,二十抽一,不算多了。”胡世将笑着说道。

    而赵桓却皱起了眉头,这两蜀地区,一户只有两口人?

    他看着胡世将问道:“这二十抽一是按照户说的吗?还是多了些啊,就五万正军随行就是。其他的回到蜀中安定地方好了。”

    “还有这丁口是不是太少了些?”

    胡世将仔细琢磨下,官家应该是误会了什么,他笑着道:“官家有所不知,蜀中统计丁口都是二十岁成丁,六十岁成老,女口不须通勘。”

    “所以看起来是二十抽一,其实是二十户抽一成男入伍。”

    “整个蜀中连幼子都算上,人口约有一千多万口。”

    赵桓这才打开了一本札子,上面是大观四年时候,宋徽宗进行的一次人丁普查。

    在籍户数为两千零八十八万户,人丁为四千六百七十三万丁。

    一样是大概一比二的的户:丁比例。

    这让赵桓忽然想明白了,自己应该是忽略了什么,导致自己错误的估计了大宋的人口数量。

    丁是成男。

    难道大宋搞人口普查是只统计男子成丁?

    赵桓详细的询问了胡世将后,才知道,果然如此!

    大宋的人口普查不包括女人、孩童、老人!

    “这什么时候开始这么排查丁口的?”赵桓看着大观四年的人口普查记录,扔到了一边。

    这本汇总性的札子已经完全没有用了,它从根源就出现了问题。

    这本错误的人丁札子,让赵桓错误的估计了大宋的实力。

    以至于很多国策制定起来,都有些束手束脚。

    显然大宋的人口数,比他想的要多一些。

    “从太平兴国的时候开始的吧。老弱幼女,不须通勘。”胡世将皱着眉头回答道。

    官家冷不丁一问,他差点没回答上来,毕竟都一百六十多年的事了。

    太平兴国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年号,那这一切。就说得通了…

    赵桓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略有些生气的说道:“计省都是怎么做事的!”

    不过他很快就想到,计省早就名存实亡了,给了计省最后一击的,还是自己下的命令…

    新计省建立的第一时间,要做的事,就是做一次全面的人口普查,还有耕地面积的普查!

    这么稀里糊涂下去,不稀里糊涂的亡国才奇了怪!

    赵桓和胡世将开始谈起了蜀中之事,这一年的蜀中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平静,也是处处都是腥风血雨。

    刘錡在蜀中也是南征北战、东征西讨,杀了不少自立山头的叛贼。

    赵构被钉在了棺材里埋了,可是他的人,在蜀中忽悠那些消息不是灵通的蜀中百姓,可是一点都没耽误。

    今天在这个山头扇个风,在那边的民寨点个火,弄得蜀中乌烟瘴气。

    胡世将和刘錡劳心劳力的做了一年,才算是把蜀中折腾的像个样子。

    赵桓大年初一就在接见朝臣,而此时的王彦,却陷入了两难的境遇。

    他错误的估计了金人夺回兀惹城的决心。

    兀惹城是黑土区上一座极为重要的城池。

    这么一座城池钉在黑土区上,尤若钉在金人心脏上的一颗钉子!

    在金人谋划攻打鸭绿江到清川江的打算失败以后,金人终于铆足了劲,要收复兀惹城了。

    “金人这都是疯了吗?一座围不过七里的小城,他们这是想做什么?”孟德躲在土城墙上,看着城外黑压压的金人问道。

    “金人不是疯了。皇城司的情报说,今年金人的商税多了三成,但是农税却低了将近一半,少在哪里?少在了脚下这黑土区啊!”王彦皱着眉头看着城外的金兵。

    钱这东西,买不到粮食。大宋严禁市舶司出卖粮食,金人今年倒是挣了不少钱,可是却少了很多粮食。

    金国民间的粮价还在节节攀升,一斗已经涨到了七十钱。

    而大宋一斗粮才十二钱。

    王彦也是愁绪万千,这城拱手让人给了金人,那他们在黑土区的活动,将彻底以失败告终,失去了战略要点的支撑,就很很麻烦。

    “命令城中百姓和军卒,准备撤离。”王彦不得不下了这样的命令。

    孟德皱着眉头说道:“可是如此一来,我们这一年的忙活就完全白忙活了啊!”

    王彦点了点头,他错误的估计了金人的决心,自然低估了攻打的强度。

    “我们必须马上转移了,若是金人形成了合围,整个兀惹城没人能够躲得过金人的屠刀。”王彦皱着眉头说道。

    “可是我们撤了,金人就会大肆屠掠兀惹人和那乃人!扶余府将会血流成河啊。王将军。”孟德还是鼓起勇气说道。

    王彦沉默了许久,说道:“我们不是来给兀惹人拼命的,我们是来扰乱金人收纳春秋两正税的收纳,显然我们的目的已经达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