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振兴攻略-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完颜宗望,完全放弃了乌沙堡。”宇文虚中拿出一份札子,递了上去。
赵桓拿过来札子看了看,开怀大笑起来。
宇文虚中的札子是金国皇城司的察子写的,大宋眼下并没有完全拿下乌沙堡,但是辽阳的完颜宗望,已经彻底放弃了乌沙堡。
四面楚歌的完颜宗望,真的顾不上乌沙堡了。
现在保州的战况,因为大为国的覆灭,妙清被杀,其实已经有些举步维艰。
完颜宗弼依仗的大缓坡的三处关隘,在大为国覆灭,小筑山在大宋手中之后,就失去了作用。
完颜宗弼收缩防线,沈从、杨再兴,完成了保州围城。
保州城破那一天,辽阳城岌岌可危。
“官家,这里是岳飞的军报,刚送过来的。”赵英刚刚拿到的军报递给了赵桓。
赵桓打开一看,也不得不感慨,不愧是岳飞啊。
乌沙堡是一个军堡,易守难攻,地形复杂,金人善战于野,杨忻中屡攻不下。
韩世忠到后,面对乌沙堡那个乌龟壳,也是发愁的很。
岳飞到了之后,直接放火烧山,坚壁清野,把乌沙堡周围变成了一片赤地。
地形复杂不复杂的无关紧要,放火烧山之后,金人在乌沙堡外,再没有了抵抗之力,龟缩在小小的城堡里,被炮军日夜炮轰。
杀伤力上,现在的蒺藜炮依旧没有敲破城墙的能力,但是巨大的声响,地动山摇的动静,让乌沙堡里的金人苦不堪言。
金人的士气被岳飞和韩世忠两个人玩崩了。
韩世忠可是烟花攻势的发明人,在这蒺藜炮的发射中,夹杂着巨大的烟花盛典。
金人刚要眯着眼睡着,巨大的烟花在空中轰然绽放,金人不得不打起精神来应对。
宇文虚中的札子和岳飞的军报得到了相互应证。
因为乌沙堡的金人请降了,岳飞上札子,询问皇帝的意见。
“乌沙堡之后,岳飞的军力就可以释放,攻打坤仪州,届时,金人辽河以南尽失,金国离覆灭不远了。”赵桓看着堪舆图看了很久,兴奋的指着锦州的地方,眼神中泛着精光。
拿下了辽阳城,就是今年灭不掉金国,明年也绰绰有余了。
宇文虚中对金国的堪舆图聊熟于心,不住的点头。
岳飞今年的战略步步为营,执行的非常成功,蚕食的战略,让金国根本无力阻挡。
步步为营的战略,拼的就是国力。
显然金国的国力远不如大宋,岳飞这种堂堂正正的打死你的战略,让金人有些举步维艰。
随着领土的不断失去,军队作战的不断失败,金国在灭辽之战中,打出的名气和在北方的统治力,变得岌岌可危起来。
“宇文相公,岳将军询问,乌沙堡的金人请降,这件事你怎么看?”赵桓想了想问道。
宇文虚中脸上的笑意陡然消失,面色严肃的说道:“官家让岳飞便宜行事就是。”
赵桓看着宇文虚中这个模样,总感觉宇文虚中话里有话。
他想了很久,问道:“你是怕朕饶恕了这群金人?这怎么可能?仁善是给大宋百姓的,不是给金人的。”
宇文虚中想了想说道:“官家说是就是吧。反正让岳飞便宜行事就行了嘛。反正结果都一样,乌沙堡那两万金人都得死。”
军卒杀一个金人,就是一个军功,二十贯钱,十亩地。这是军功爵的本质和核心。
死了的金人才是好金人。
这是赵桓一直到现在皇权的保障,执政合法性的重要依仗之一。
赵桓琢磨了下,说道:“朕寻思着这嗜杀之名,不能给岳飞。还是朕来抗吧。”
岳飞打完金国,还有西夏那个活儿呢,打完西夏还有西域。
担着嗜杀的名头,会对岳飞的行动造成阻碍。
再说让金人死,受益最大的是自己,这个嗜杀的名头,还是自己来抗合适。
省的让文臣那群言官去恶心岳飞去。
让他们来跟朕嘴炮,喷不死他们,朕把赵字倒过来写!
“赵都知,拟旨,告诉岳飞和韩世忠,不接受乌沙堡的金人投降。”赵桓仔细琢磨了下说道。
宇文虚中看着赵桓的模样,叹了口气说道:“官家,何必呢?这嗜杀之名岳将军不用背,官家也不用背。”
赵桓笑着说道:“这口锅就这么大,就在这放着,不是岳飞背锅,就是朕背锅。怎么还不用岳飞背,也不用朕来背?”
“难不成你宇文虚中来背?”
宇文虚中摇了摇头说道:“臣一个经略使,怎么去背总管的锅。官家说笑了。”
“官家,你就让岳将军便宜行事就行了,岳将军知道把锅给谁。”
赵桓摇头:“那给谁?杨宗闵?杨沂中?孙翊?还是韩世忠?这不是还得有人背锅吗?”
嗜杀这两个字,对每一个大宋的武将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
赵桓想起一句话来,一见到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全光光,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媾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
中国人的想象,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一个武将背负嗜杀二字,很影响前程。因为所有人都会给这个武将打上不值得信任的标签。
“不是这些人。”宇文虚中摇头,看着官家说道:“岳飞知道这口锅给谁,官家不用担心了,对谁都有益,皆大欢喜。”
赵桓琢磨了半天,还是摇头说道:“宇文相公,可以把话说明白。”
宇文虚中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说道:“官家,从河东路、云中路到燕京路,京观遍地,金人被杀逾十数万,这口锅是谁的?”
赵桓看着宇文虚中,说道:“自然是朕啊,朕下的令。”
这也是赵桓主动扛起乌沙堡两万金人尸首的业障的理由,虱子多了不愁。三大路都干了这种事,不缺一个乌沙堡。
甚至以后的辽东郡和会宁府、扶余府赵桓都没打算饶了金人。
赵桓看着宇文虚中的样子,问道:“怎么朕说的不对吗?”
“臣以为官家知道谁扛着这些业障,谁扛着嗜杀之名。没成想官家并不知道。官家何时下过堆京观的命令?”宇文虚中嗟叹的说道。
?
赵桓的脑袋上升起了一个不解的问号,这难道还有疑问?
宇文虚中笑着说道:“官家,从汴京守城就是种少保是指挥使。”
“太原城、忻州城、朔州城、大同府的清理金人的军令,都是种少保下的。大同府前,种少保一直拦着官家进大同府。”
“河东路、云中路、燕京路三路的作战的行军总管,一直是种少保。”
“种少保是大元帅啊,官家。”
“臣以为官家在太原城授种师道大元帅一职,封为郡王,每年的祭祀和给种少保坟前立跪像,是在补偿少保,看来是臣想多了。”
赵桓如遭雷扼的一样愣在原地。
他这才有些恍然大悟的感觉,为什么种师道当初拦着他,不让他进大同府,原来还有这层原因。
宇文虚中忽然露出了笑容说道:“官家也未曾收回大元帅一职,还打算把种少保迁到皇陵,并且配享宗庙都定好了,臣以为官家心里清楚。不过不清楚也挺好的。”
“大宋需要一个仁善的官家,需要一个与民修养的官家,这是种少保殷切的期望,也是大宋百姓殷切的期望。嗜杀这些阴暗的词,不能和官家有关系,也不会和官家有关系。”
“这样,也挺好。”
宇文虚中这一个也挺好,让赵桓心中五味陈杂。
种师道是一个十分合适背锅的人,无后注定赵桓想怎么封赏他,怎么封赏。
而现在人也埋骨勾注山下,待在雁门关旁,静静的看着大宋。
借着他的名义,继续执行他当初的军令。
大宋现有武将不用背这口锅,大宋的皇帝依旧保持着仁善之名,甚至还有种师道人死政不消的效果。
产生一种官家是个念旧的人,这是一种夸赞,对君王来说,更像是一种夸奖。
李世民在魏征死后,还把魏征的墓碑给推到了,又立起来,又推到,又立起来。
借着种师道的名字行事,听起来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喜事,也的确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
可是赵桓的内心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原来的宋钦宗无疑是愚蠢的,他稍微听一下那个老臣的话,就不会落得北狩的下场,大宋也不会被腰斩。
“要不把大元帅之位撤了吧。”赵桓想了很久,失神的说道。
大元帅之位,是种师道能下这个命令的法理依据,是赵桓赐给他的权力,也是大宋军卒当初和现在执行军令的依仗,大家借着他的名字行事的理由。
宇文虚中看着皇位上的皇帝,笑着说道::“可以是可以,但是没必要。”
搜狗阅读网址:
………………………………
第五百九十四章 李清照学外语
宇文虚中看着官家的模样,没有说话,他相信面前这个皇帝,会想明白这件事应该如何抉择。
赵桓看这样宇文虚中的模样,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无奈的表情。
其实还有一个选择,让王禀手下的两万契丹正军去背负杀戮之名。
但是眼下契丹人和汉人因为萧姑之事,弄得有些僵硬。
若是赵桓如此下手坑害契丹人,有些推波助澜,推动契丹和汉人的矛盾。
也有卸磨杀驴的感觉。
用的时候夸耀两族一家亲,不用的时候,弃之如敝履?
一个皇帝,卸磨杀驴,做事就会显得阴刻,这不光影响到了自己死后的评价,也同样影响皇帝在世的时候。
很容易加剧君臣之间的间隙。
种师道最合适背锅,宇文虚中说的没错。
赵桓最终给了岳飞一个便宜行事的诏命,心情略差的他,给李清照补了一封书信,将其中的苦恼和李清照说了一遍。
这种事他也没有人可以倾诉。
朱琏并不想当皇后,也没有实现她当初向李清照学习的承诺,安于现状,伺候好丈夫,是她现在最高的目标。
张棠华沉迷于知识的海洋不能自拔,她的年龄比较小,对这些朝政的纠葛很难理解。
而刘婉长得漂亮通音律,和张棠华一样,并不善于理解这些朝堂云诡波谲。
赵桓当了皇帝,同样是一个人,也有生活,也有七情六欲,也有软弱的时候,也有纠结的时候,他也需要宽慰。
而李清照主持尚宫局,统领商部,是一个合格的政客的同时,也可以和赵桓互诉衷肠。
李清照收到第一封书信的时候,脸上带着笑容,那个坐在皇位上的皇帝,为了自己的面子,终于又憋出了一首诗来,送给了自己。
写的还挺好。
第二封信,李清照看了很久,才明白了赵桓字里行间的担忧,到底是什么。
其实归根到底就是七个字:功业始终无暇者。
做太子要功业无暇,做皇帝同样会有这样的要求。
无暇这两个字,是皇帝的毕生追求。
强如李世民,攻破长安、又在洛阳俘虏王世充、窦建德,又灭掉突厥,得西方诸国尊称为天可汗,多次用兵西域,征伐高昌,亲征高句丽。
拳头的强大,可以保障西去商队的安全,可以保障国内的国泰民安。
赫赫之文治武功,史书照样把他杀了哥哥弟弟,逼迫李渊,临幸齐王妃之事,写的明明白白。
功业始终无暇,是种师道对当今官家的期望,也是大宋百姓对官家的期望。
虽然谁都知道种师道的清理金人的命令,不可能没有皇帝的同意,但是大家谈起这个问题的时候,依旧避开了讨论皇帝在其中的作用。
仁善的皇帝,不能有嗜杀之名。
大宋的皇帝现在的行径,是他们期盼的明君的模样。
李清照看着天上一轮的圆月,如同看到了赵桓脸上迷茫的神情,他终归还是个人,而不是神仙,也不是石头,更不是合格的政客。
一个合格的皇帝,会将坏事变好。
一个不合格的皇帝,擅长将坏事变的更差,同样也擅长将好事变坏。
比如太上皇,就是将大宋的好,统统抹杀的干干净净,只留下了那些坏,坏到彻底。
李清照将书信收好,对着明月,轻声笑道:“傻子一个。”
“你在笑什么?”一个突兀的声音在李清照的背后响起。
李清照看着身后的安娜,笑着说道:“没什么,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可与语人无二三也。”
安娜一脸懵逼的看着李清照,这些字分开她都懂,但是合在一起,她就一点都不忙明白了。
李清照稍微解释了一下这句话,说道:“这句话出自《晋书》,前唐的宰相房玄龄修晋书的时候,写的这句话。”
“西晋的皇帝司马炎登基之后,江南孙皓割据。当时的开国元勋羊祜劝说司马炎,及时平叛。可惜优柔寡断的司马炎反复朝议征讨孙浩,耽误了最佳的攻打时间。”
“羊祜才说,这世间的事,十件里就有仈Jiǔ件的事情,不能让人如意,而这里面能跟人说的就更不足两三件了。”
赵谌坐在大学堂里,连连点头!
朱胜非的课很无聊,之乎者也背一大堆,他也不懂什么意思,先是背会然后自己揣摩。
赵谌把自己理解的意思跟朱胜非说,朱胜非摇头晃脑的让他自己领悟。
他反而非常喜欢姨娘的课,会把一句话,从这句话出自哪里,当时这句话的背景是什么,说的一清二楚。
不用他去猜这些字组合到一起,到底表达什么。
赵谌在字帖上写了四个字【当断不断】,这就是他对李清照说的这些话的理解。
安娜吃力的听完了李清照的话,在纸上写上了【可与语人无二三也】,她现在就面对着如此的窘境,她心里愁绪,完全没有人可以诉说。
她是长公主,那些修女们,都是平民,她自然和长公主说不到一起去。
李清照看着赵谌写的四个字,满意的点了点头。
赵谌是一个非常好的皇帝胚子,只要精心雕琢,未必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但是这孩子,还是遭受了无妄之灾。
对于安娜的理解,李清照笑了笑,说道:“那么安娜长公主,听说你是大秦帝国的第一学者,所以才特意找了你,来询问一下,安娜长公主有没有到宫内任教的意愿。”
李清照这么做,并非临时起意,也非受到了朱琏的指示,在安娜长公主的使团到了燕京之后,李清照就盯上了安娜长公主这个人。
究其原因,算是大宋读书人或者李清照的一种习惯,活到老学到老。
学海无涯,知识没有边界。
安娜长公主盛传是大秦第一学者,学识极为渊博。对于从汉朝就有记载的大秦的文化,李清照并不想放过。
第二个原因,其实李清照自己明白,但是不方便与他人说罢了。
大宋的皇帝的眼界,压根没有局限在大宋这片土地上,他不停的建造着大船,真的只是为了倭国那点白银吗?
刘益计算了脚下是个球,汴京皇家天文观测台也能看到月亮,是个球。
那个把开疆拓土写到脸上的皇帝,怎么可能局限于一个金国而停下自己的脚步?
若是止步金国,他赵桓哪里还用如此谨小慎微?每天看那么多的皇考,虚心接受朝臣们的意见,整日与札子为伴?
李清照理解官家心中的鸿鹄大志,自然不愿放松自己的成长的脚步。
“我试试。”安娜有些忐忑不安,她面前是大宋的皇子,还有一个盛传可以成为帝国夫人的李清照。
同样李清照随便说一句话,就可以引用经典史料,让她压力有些大。
毕竟欧罗巴的第一本史书,还是她这个长公主写的父亲的传记。
就再没有成文的史料了。
安娜思考着开口说道:“现在你们口中的大秦,我们口中的罗马帝国,因为九百年前,狄奥多西一世的错误决定,他在死后将罗马帝国分封给了他的两个儿子,从此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再无之前古罗马帝国的荣光。”
“现在的罗马帝国,分为了日耳曼神圣罗马帝国和拜占庭罗马帝国。”
“不管是神圣罗马,还是拜占庭罗马,都自称是古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者,都沿用这种双头鹰的族徽。”
安娜拿出了自己的族徽放在了桌子上,说道:“其实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不帝国。”
安娜知道李清照最想了解什么,她需要将这些史料去了解欧罗巴,安娜需要将这些资料,整理成可以让大宋帝国王子可以领悟的内容。
安娜解释这神圣罗马帝国的【三不】。
她歪歪斜斜的将神圣、罗马、帝国写在了大黑板上,说道:“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是没有实权的,实际的权力掌握在三百多个大大小小的领主手里,这对于大宋来说,是一种不可想象之事。”
“一个商人行走四百里,就要缴纳十三次税务,要知道从清河城进入大宋之后,就是走到大宋帝国的南端,只需要交一次税务就可以了。”
“这也导致了帝国这两个字,只是空有一个名头。”
李清照笑了笑,这没什么不可想象的。
不就是后继无人的‘商’吗?
商朝的分封制度,和现在的神圣罗马帝国如出一辙,将权力全部交给地方的结果,很容易失控,也不符合秦以来的大一统的观念。
但是她并没有打断安娜的解释,笑着说道:“若是可以的话,你可以用拉丁语写这些字。”
安娜终于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娟秀的拉丁文出现在了黑板上,她笑着解释道:“此时的日耳曼罗马的皇帝,也并非罗马人,而是日耳曼人。这就导致了神圣罗马帝国,一点都不罗马。”
“真正的罗马帝国是长老院、皇帝,类似的掌权的人,都应该是罗马人!而日耳曼人和大宋的蛮夷一样。让蛮夷做皇帝,你们大宋人可能接受吗?所以我们罗马人也不接受。”
“所以它并不罗马。”
“同样它也并不神圣,现在的神圣罗马帝国的西部教会,人为的加入了很多的条条框框,比如,他们希望人们向圣职人员忏悔,而不是向天父忏悔。”
“借用天父之名,去约束和愚昧平民,窃取了天父的威名,来加强自己的权威,何来神圣?”
“若是能够理解这神圣罗马帝国这‘三不’,就能对欧罗巴现在的局势,全面了解。”
李清照满意的在纸上写了三个拉丁文,神圣,罗马,帝国。
她在学拉丁文。
………………………………
第五百九十五章 这都什么臭鱼烂虾!
安娜的脸色带着惆怅的说道:“前面说到,狄奥多西一世临死前将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分给了他的两个儿子。从此罗马帝国一分为二。”
“我们东部罗马帝国,在你们宋人口中就是普岚。”
“一个极度落后而蒙昧的国度,皇帝们遵循着古老的礼仪,长老院的长老们也不再是智慧的代名词,血腥和暴力笼罩整个罗马帝国,它极度的贫穷,而又想维持自己的高贵。”
“你们知道,这很难,正如现在的我一样,非常的窘迫。”
安娜的脸色中有些落寞,事实上,她在大宋的生活远远优于在罗马帝国的日子。
现在的她只需要醉心于学业就好,其他的都不用操心。
在克烈部那半年,她翻译了几本数学方面的著作,异常的畅销,她也不用为自己的经济而担忧。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李清照笑着说道。
她记下了笔记,一个帝国的长公主,都对自己的国家极度失望,可见它的确是糟糕到了自己国人都无法认可的地步。
安娜的表情依旧是失落的,她静静的说道:“罗马帝国面对西面诺曼人、东面的粟特人和大食人进攻,不得不收拢着防线。小亚细亚群岛陷落,诺曼人来到了拜占庭,辱骂米海尔七世是蛮夷大酋长。”
“尼基弗鲁斯三世是一个贵族,他兵败小亚细亚群岛之后,回到了拜占庭,逼迫了米海尔七世退位。自己登基称帝。”
“我的父亲阿历克塞·科穆宁,原来是尼基弗鲁斯三世的一名将领,然后我的父亲发动了叛乱,四十七年前,他攻入了拜占庭,登基称帝。”
“即使他再伟大,但是他依旧背负着弑君者的称呼。”
“他打败了西方罗伯特·圭斯卡德率领的诺曼人的进攻,给了威尼斯商人足够的贸易特权之后,得到了威尼斯海军的帮助,封锁了诺曼人的补给路线,最终击败了诺曼人。平定了西方的疆域。”
“而东方的塞尔柱帝国的罗姆苏丹公国,也就是你们口中的突厥人。也一直在不停的侵扰着帝国的疆域。”
“天呀,你都不知道那些突厥人有多么的野蛮和强大!”
“他们被你们的唐朝打败之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