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振兴攻略-第2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英一脸迷糊的离开了文德殿,来到艮岳宫,离很远就闻到了阵阵花香,那是艮岳华池温泉里,花瓣被温泉蒸熏出的花香。
赵英匆匆赶到,赵佶披了件浴袍从华池里探出身子,迎了出来说道:“天使何事?”
赵英先行礼见过太上皇,才将官家的口谕说了个通透。
“赵都知呀,官家就这么一句无头无尾的话?”赵佶一脸疑惑的问道。
赵英看着赵佶一脸的迷茫,才明白了估计是官家太大看赵佶了。
太上皇显然并不知情,这个迷茫中夹杂着对圣旨无法完成的恐惧和眉头紧蹙的疑虑,显然不是太上皇能演出的表情。
太上皇要是有这等演技,还能当了二十六载皇帝,越当越差?
“臣也没听太明白。”赵英老实的说道、
赵英是真的没懂。
他将今日亲从官和循王府之事说的很清楚,赵佶依旧一脸迷茫的说道:“还请赵都知回禀陛下,老拙真的没听懂。”
赵桓一脸苦笑不得听着赵英的回禀,带着几分疑惑的问道:“他真的没听懂?也就是说躲进艮岳不肯出门,就是单纯害怕把他卷进去?”
赵英笃定的点头说道:“太上皇闭门谢客,怕是真的仅仅是因为害怕。”
赵桓闭目沉思了许久,陡然的睁开了眼睛说道:“传旨,明日常朝不设,朝臣一日休沐,后日前往忠魂山为王禀将军接风洗尘。”
“命令亲从官皇城守备三人一伍,枪剑出鞘,弓弩上弦,若有异动,立斩不赦。”
既然之前自己给他们机会,他们不动手,现在再想动手,赵桓准备全面缩在壳子里,等待自己忠诚的军队前来汴京,他们再想下手,为时已晚。
赵桓俨然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对手是谁,只是还不清楚他们的目的罢了。
赵英出去没多久,就匆匆赶回文德殿说道:“户部侍郎郑望之在殿外求见,说有要事禀报,听闻官家明日不设常朝,要休沐迎接王节度使,就匆匆赶过来了。”
“啧啧,就这么迫不及待吗?你去问问郑望之,有什么事,能不能后天说。”赵桓一脸笑意的说道,果然还是安耐不住,将这个明面上的人迫不及待的推了出来。
赵英赶忙回道:“臣在殿外的时候,就问过了,郑少卿说官家明日才休沐,今日又不休沐。”
啧啧,赵英这个秘书干的,想的极为周到。
赵桓笑意愈盛的说道:“那你就去告诉他,朕今天不上班,把他札子拿来,朕有空会去看的。”
上班这个词汇,正是起源于大宋时候,全称谓曰:上朝班。
宰相到皇宫里和官家商讨国策叫“上朝”,其他的阁员没有资格称上朝,都称为“上班”,尤其是诸班值,三司使的官员,平日里的工作,也通称为上班。
上班这个词汇,逐渐演变成了上工干活的意思。
而赵桓今天并不是打算歇着,只是不愿意见郑望之罢了。
“啊?”赵英一听,登基至今未曾札子离手的官家,破天荒的要为了迎王禀休息吗?
郑望之的札子带回文德殿之后,赵英才发现自己想多了,官家依旧伏案,处理着大宋的公文。
案牍劳形。
赵桓仔细翻阅了郑望之的札子,才明白了这伙人背后的真正意图。
他们的目标不是自己,确切的说是因为自己久无子嗣,他们想立赵伯琮为太子。
整个札子,就一个核心的内容,金匮之盟。
“啧啧,说大宁郡王无德,德行功绩有亏!他这个赵伯琮就德行无亏了?就无垢了吗?!”
“赵构从秀州把这个赵伯琮接回来!收为养子,还给朕写信归族谱!他举荐的这个人,就德行无亏?”
“那赵构的书信还在文轩阁里,要不要朕拿出来呼他郑望之一脸?!”赵桓将札子拍在御案上,愤怒的喊着。
大宁郡王是赵谌被罢免太子位之后,封的王爵,因为赵桓仅有这一个孩子,所以一直由赵谌担任着开封府尹这一职位,就是皇储。
而赵伯琮,就是赵构从秀州青杉闸的官舍里领养的孩子,是赵匡胤七世孙,赵匡胤四子,赵德芳的后嗣。
这件事,赵构甚至想写入族谱,来争取宗室中,赵大一系的支持。。
眼下郑望之的札子里,写的内容,就是希望皇帝能够让赵伯琮进宫,养育于宫中,等到何时的时机,再择机立为太子,实现当初的金匮之盟约。
“什么东西!”赵桓将郑望之的札子扔在了地上,余怒未消的喊道。
………………………………
第七百二十六章 系统再升级
赵桓这句不是东西,他自己都不知道是在骂郑望之,还是在骂赵光义。
有一说一,郑望之要求大宋皇帝履行金匮之盟,的确是占了大义。
金匮之盟,就是赵光义为子孙后代埋下的深坑,每到立太子之时,都会被人拿出来说道几次,方才罢休。
金匮之盟本身就是一个骗局。
赵匡胤和赵光义的生母就是大宋朝的第一任太后,杜太后。
杜太后病重时,赵匡胤侍候左右,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杜太后劝说赵匡胤死后传位给赵光义,理由就是五十三年换了十五个皇帝的五代乱局。
【正由周世宗使幼儿统治天下耳。假如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所拥有乎?汝死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国家之福也。】
而当时赵匡胤满口答应,并且让赵普记录下来,藏在了皇室专用的金匮匣中,藏于皇宫之内。
这么一份能够证明赵光义继位合法性的重要文件,第一次的曝光,却是赵光义登基第六年,太平兴国六年,赵普献上的金匮匣中找到的。
而这一年,赵普也从河阳三城节度,一举回到了汴京,再次成为了大宋的宰执,同平章事。
赵普在太平兴国初年和卢多逊的党争中落于下风,离开了权利的中心,而又因为献出了金匮匣再次回到了汴京。
而金匮之盟的核心内容:太宗传之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
赵廷美,本身是赵匡胤的四弟,也就是真的按照金匮之盟传递皇位的话,赵光义死后应该传位给赵廷美。
但是赵廷美并没有挺住,人没了,皇位自己轮不到他头上。
赵廷美时任开封府尹,等同于储君,被人告发,谋划篡夺皇位。
而查案的正是赵普。
赵普用了短短不到三天的时间,就铁证如山的坐实了赵廷美谋反之实。
魏王赵廷美谋反,同伙正是兵部尚书卢多逊,太平兴国初年的政敌。
赵德昭也没挺住。
赵光义兵败高粱河,回到京中,太原之战的封赏并没有发下,赵德昭上谏请赏,赵光义发诏责问:“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
赵德昭收到诏书的当天,只能自杀了事,否则就是全家陪葬。
所以整个金匮之盟仅仅是赵光义为了自己继位的合法性,让赵普执笔,写出来的一份来历不明的札子。
毕竟曝光的时候,已经是太平兴国六年,其他两位当事人,杜太后和赵匡胤早已经离开了人世,封土又比较厚,轻易跳不出来打赵光义的脸。
但就是这么一份札子,成了赵光义埋下的深坑,每过几年就人拿着金匮之盟对着皇帝怒喷,把皇位让出来给太祖系!
毕竟对于北宋这些皇帝来说,是祖宗赵光义亲自定下的规矩。
“很难应对呀。”赵桓颓然的坐在御座上,看着被自己扔出去的札子,对着赵英说道:“捡回来吧。”
这赵伯琮是被赵构收养改名为了赵瑗,在原来的历史线中,在被立为太子之时,赐名赵玮。赐字元永。
就是后来南宋唯一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皇帝,宋孝宗。
此人登基立足未稳,登基第一年,绍兴三十二年,还未改年号的时候,他就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和他的父亲赵构完全反过来,锐意收复中原。
在内政上,加强集权,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一年内能除吏一千余人,严格限制恩荫数量,让大宋冗官弊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也常言:“蚤夜孜孜不敢怠惶,每日灵时已无一则自事,三两事反复思虑,唯恐有失。”
在位期间,日理万机、事必躬亲,事事三思而后行。
在民事上,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宋孝宗在位期间兴修水利便民,乃是大宋之首,大约等于大宋其他年份的总和,百姓生活安康,史称:“乾淳之治”。
这个赵伯琮是经过历史证明的明君,人称:“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
南渡的朝廷不止大宋,但是南渡第一明君,赫然就是此人。
赵桓不愿意浪费掉这个胸怀凌云志的人才,而另外一方面,郑望之隐晦的提起了这件事已经得到了孟太后的首肯。
“党争又起呀。”赵桓叹气的看着手中的札子,他最担心的事,又来了。
但凡是涉及到皇位更迭之事,都会牵扯出党争出来,而大宋因为党争失去了多少军卒、悍将、机遇?
数不胜数。
“我的大皇帝系统呀,老子这身子骨到底出了什么毛病,你查清楚了没?”赵桓询问着自己的大皇帝系统。
这件事最好解决方案就是赵桓再生一个“功绩无瑕”的孩子出来,那这个郑望之的札子,自然迎刃而解。
大宋朝政每稳定一年,金人被彻底消灭的几率就会增大几分,赵桓撒出去的种子,也会多萌生出几片枝丫。
到那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滚滚历史大势,再无人可挡。
【攻占辽东郡获得成就积分可再次升级系统,升级系统可解锁全面体检系统,更加方便快捷的找出问题的根由,请问是否升级?】大皇帝系统冷漠的电子音传来。
嗯?
“能升级你为什么不早说?!”赵桓打开了自己的成就积分看了半天,才发现早在拿下辽阳城的时候,成就积分已经满足了一百分的升级积分需求。
而那时因为拿下辽阳城太过兴奋的赵桓,并没有注意到系统的提示,而是对沈州行在异常感兴趣。
【你也没问呀。】大皇帝系统理所应当的回答道。
系统还是那个系统,很皮。
“升级,升级!”赵桓迫不及待的说道。
自己到这大宋有了四年的时间,从朱琏到张棠华,再到刘婉、曹娴,以及北上途中的朱凤英。
身边的女人也不少,自己耕耘的也算卖力,却迟迟见不到开花结果,他一直在等这个机会。
【系统升级成功。】
赵桓皱着眉头:“就这?就成功了?没个高烧不退,没个特殊情结触发之类的吗?”
【咋地,给你整个全服通告,还是整个金龙环绕的特效?】
【检查身体1%……100%,检查成功。】
………………………………
第七百二十七章 人在家中坐,铅从天上来
“整整整!”赵桓笑着打着哈哈,略带着一些紧张,等待着系统的检查结果。
皇帝没有子嗣的后果,就是没有国本,意味着江山社稷风雨飘摇,每次皇权交接,都会伴随着腥风血雨。
最明显的就是宋仁宗赵祯,这个皇帝在位期间,性情宽仁,不事奢华,勤政爱民,唐宋八大家之中有六位就在仁宗朝之间,而在位中期,爆发了第一次的宋夏之战。
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场大战,都打的有声有色,若非辽国借机南下,西夏怕是存在仅仅三年就要被赵祯给灭了。
可惜,当时辽国南下,为西夏造势站台,无法两线开战的大宋,只能两边议和。
诞生三子统统夭折,而宋仁宗死后,新旧党争在朝堂的拉锯战也正式展开。
没有国本,就没有说话的底气。
即使郑望之拿着札子糊他的脸,让他把皇位继承给赵大一系,赵桓没有子嗣,说话的底气就弱几分。
“也不知道这些朝臣们都是什么逻辑,八门进京之时,谌儿也就七岁,朕都把太子之位下了,怎么还是揪着不放。”赵桓优哉游哉的翻动着札子,等待着系统的对自己身体的检查。
【有一个好消息,又一个坏消息,你要听哪一个?】
嗯?!
赵桓看着系统提醒自己的字幕,皱着眉头说道:“好消息。”
【大宋皇帝久未诞生皇子的原因找到了。】
【大宋朝都城开封,在唐时仅为州城,而开封皇宫本为节度使住所,在兴建之初,为了防止蚊虫蚁噬,曾经在皇宫之下大量铺洒了水银、硫磺等物,而这一切都是破坏身体机能之诱因。】
【从小生活在汴京皇宫长大的皇子,长期服用富含铅、贡等重金属水源等物,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重金属中毒,长大成人后,这些皇子身体多数较为虚弱,子嗣较少,生育困难。】
“那赵佶不是生了那么多吗?”赵桓皱着眉头问道。
【宋徽宗赵佶并非从小生活在宫内,他的哥哥宋哲宗死后,他才搬入皇宫之内,没过几年,他就修了延福宫的园子,垒了万岁山,建了艮岳宫。】
赵桓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古代金丹,多数都是汞来烧制,服用之后可羽化登仙。
这就是古代对汞的认知,连唐太宗都没逃脱这种宿命。
赵桓坐直了身子问道:“坏消息呢?”
【坏消息是系统只能修复宿主之身躯,但宿主的子嗣依旧生活在重金属环绕的环境,所食用的水、食重金属较多,重金属中毒导致的体虚多病将是子嗣常态。】
【重金属中毒的可怕,可能导致帝国的陨落。】
【古罗马帝国的覆灭,盛传是因为罗马城内数十公里的高架输水管道使用了铅水管,导致了罗马人的体弱,被过去的奴仆的日耳曼人打败。】
【铅水管并非储蓄系统,水管中的水源长期流动,并且会在铅水管的表层沉淀一层碳酸钙来保护,水源的不断流动,造成的铅污染,微乎其微。】
【而罗马帝国的重金属中毒之事,却是普遍存在。铅污染主要原因在于铅水管在制作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毒的蒸汽。】
【生活中,有钱人对铅制品的追捧,长期使用铅制品的酒器和烹饪用具,是导致铅中毒的重要原因。】
【而导致罗马人嗜铅如命的原因,正是醋酸铅。铅制容器会和酒中的醋酸反应,产生醋酸铅,味甜。】
【而更有甚者,罗马人会将酸坏的葡萄酒,放入铅锅中蒸煮,煮至粘稠,本来酸坏掉的葡萄酒,居然变成了甜味的糖浆,原料简单易得,变废为宝,以至于醋酸铅大量运用于饮料、糕点、菜肴之中。】
【而在后世劣质辣条的蒸煮器皿多为铅制,很多喜食辣条的孩子,都有铅中毒的迹象。】
【你猜猜你的甜点里有没有醋酸铅?】
赵桓猛地打了个寒战,虽然醋酸铅是甜味,可这哪里是吃甜,分明是服毒。
得亏大宋地大物博,制糖手段较多,蔗糖块、红糖快更甜。看不上醋酸铅那点甜味。
“也就是说谌儿……”赵桓叹气的问道。他自己有系统可以修复这身子成长期间导致的重金属中毒,可是赵谌他可没自己的系统。
从小在汴京皇宫长大的赵谌,羽翼未丰已经失去了天空。
【赵谌正在长身体,若是迁出皇宫,未尝没有重金属中毒缓解的可能。】
赵桓沉默的看着系统的提醒,最后略带一些不甘心的问道:“能不能……”
【不能。】
大皇帝系统简单粗暴的打断了赵桓的妄想。
“咸鱼呀。”赵桓拿起了手边的札子,这是前几天跟李纲商议的第二件事,在燕京再起一处宫舍。
当时朝议的第一件事,是岳飞出兵乌海,李纲连问都没问。
“燕京行在,建好了,就得迁都了。”赵桓低声自吟,本来燕京迁都就在赵桓的计划之中,现在只需要加快速度罢了。
“还是把醋酸铅的制作方式写出来的好,万一以后用得上呢?”赵桓总觉得这个醋酸铅有大用。
比如制作大量铅制品运到金国贩售?
金国可是没那么多糖可以吃,一天两顿饭的金人,在吃的上面,可没那么多天然甜食可以食用。
人类嗜糖。
这种来自口腹的欲望,最难抵抗,多少人都管不住自己的嘴,打开零食袋之前,不都发誓,这是最后一袋?
“这么做是不是太损阴德了?”赵桓将札子写好,准备喊赵英拿走的时候,有些心虚。
毕竟扶余府、黄龙府、会宁府那片土地上,生活着无数的汉儿,而这三府之地,现在是金人的,但未来是大宋的。
如此断子绝孙的阴损招数,很可能为自己以后的统治埋下隐患。
“还是算了,传到倭国?这样好了,贺飞羽上皇复政,特赐酒器器皿一套,久盛而甘,颇为奇异。”赵桓仔细思忖之后,决定扔到倭国去试试这招的威力。
倭国飞羽王压根不知道,人在家中坐,铅从天上来。
………………………………
第七百二十八章 岳飞对西夏的谋划
赵英被赵桓喊过来之后,拿着札子看了半天,又思忖了好久,才说道:“官家,要不这个东西和鼠疫、圣疮放在一起?臣觉得的,万一在倭国风行,传到大宋,岂不是危难?”
“官家札子上写着,长期使用,可导致子嗣断绝。”
赵桓品了品,又仔细品了很久,最终放弃了安排飞羽王的想法。
无他,大宋的文治,在封建王朝里,属于翘楚,但是依旧是封建王朝的标准,文盲占据了整个大宋亿兆人口中的九成九。
普及铅中毒的危害,还是有些困难。
“那就放在一起吧。”赵桓点头说道,这种战略性后手,自然是有备无患。
“但愿臣这辈子都看不到官家能用到这些手段的时候。”赵英小心翼翼的将札子放在了金匮之中,藏于了文德殿的密室之中。
这里面的札子,都是些不能见史,曝光有违官家仁善形象的东西。
为投放鼠疫,天花专门培养的死士的名册,也在其中。
“知识就是力量呀,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赵桓看着赵英的背影,摇头说道。
而此时的岳飞正在享受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具现产物,轰天雷。
岳飞站在乌海城外数里的高处,仔细观察着乌海城西夏人的守备。虽然轰天雷轰了数日,但是西夏人依旧没有溃营。
“张宪,官家斥责西夏王的诏书到兴庆府了吗?李乾顺还没回信吗?”赵桓放下了手中的千里镜,问着自己第一秘书。
打仗,也需要仪式感,大宋不屑于和西夏玩什么不宣而战,作为大宋的藩属国,打他根本不用商量。
但是岳飞依旧请了一道圣旨,请官家申斥西夏人在大宋攻伐辽东郡时,偷鸡的行径。
“官家的圣旨已经到了兴庆府,李乾顺,表示很为难。”张宪笑着说道:“根据黄彦节的回报,官家的申斥一到,整个西朝上下都是一片哗然,议和的有,孤注一掷的也有。”
“原则上,李乾顺已经同意了道歉,但是对大宋的索要乌海城之地的要求,不能接受,询问黄彦节是否可以赔款了事。”
岳飞点了点头,这是他早就猜到了结果,他嗤笑了一声,说道:“道歉有用的话,还要我们有什么用。”
岳飞看着戒备十分森严的乌海城,眉头紧蹙。
他请的圣旨,自然是按着兵法之中,上兵伐谋来行事,若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那是最为稳妥之事。
大宋需要西夏人对他们的行径做出实质性的补偿,而不是不疼不痒的。
官家那道申斥等于宣战的圣旨,让西夏人上下极为惶恐,但是乌海城镇守的依旧是精兵,即使士气被官家的札子打击的有些低迷,但是依旧没有到溃营的地步。
“河间军连年征战,若是此战不能快速拿下,官家给我们修整的时间又会少几个月,对明年攻伐黄龙府不利。”岳飞非常严肃的对着张宪说道。
不拿下乌海,西夏人明年进犯河套,河套百姓又是遭难。
但是拿下乌海城付出惨重的伤亡或者耗费数月时日,都是得不偿失之举动。
张宪也是点头,乌海城的守备比张宪想的更加周密,西夏人也早就准备好了迎接大宋的怒火,并且在乌海城放下了重兵把守。
“河间军七万之数,乌海城有五万精兵,按着围城的法子,打是能打下来,就是少说得三个月。”张宪略微有些为难的说道。
三个月,就进了冬天了。
张宪这句七万打五万,还要按着围城的法子打,并且扬言三月下城,其实侧面的反映出了河间军的精悍。
攻城之战,攻城方和守城方的伤亡比例,一般在五比一,攻城方死五人,守城方才死一个。
这也是当初完颜宗望实行跳蛙战术的根本原因,从燕京到汴京,一路打过去,他那两万人一个城都很难拿下,快速穿插、发挥骑兵优势的作战方式,发挥了金兵最大的作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