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富家子-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定国公徐延德摇头笑道:“成国公世子朱希忠这会儿还不到二十岁呢,功夫或许还过得去吧,厉不厉害就不清楚了,这还是他第一次出来任职呢。”

    原来是个愣头青啊,很好,越是没见过世面越好忽悠,要是根老油条,忽悠起来难度就大了。

    陆炳紧接着又接口道:“对了,清风,这次皇上要从锦衣卫抽调一百精锐随行保护你,我提议让沈炼带队,你看如何。”

    沈炼?

    好啊!

    杨聪连连点头道:“沈炼这人不错,武功高强,办事干练,上次去山西可帮了我不少忙,我都忘了跟皇上提了,还好你记得。”

    他跟众人寒暄了一阵,又敬了回酒,随即便端起酒杯往另外一桌走去。

    这一桌基本都是派系大佬,不是公侯勋贵就是朝廷重臣,而另外一桌都是五品以下的“小官”,杨聪自然不好安排他们坐在一起。

    不过,他也不想过于怠慢这些人,跑过去敬敬酒,寒暄一阵那是免不了得。

    没想到,他刚来到旁边这一桌,唐顺之便拉着他殷切的道:“清风,不若你带着我们一起去宣府吧,我们这兵法终究要通过实战的锤炼,让我们跟你一起去吧。”

    唐顺之一开口,罗洪先、赵时春等人也纷纷跟着附和起来,众人脸上都满含着期待的表情。

    这个。

    杨聪原本是想让他们待在京城好好编撰,他隔断时间回来看看成果再提出点意见便成,不曾想他们也想跟着自己去宣府。

    唐顺之说的很对,不管什么兵法都要通过实战的锤炼才行,不然就是纸上谈兵。

    不过打仗可不是开玩笑的,连嘉靖都担心他出事,所以派了一千神机营精锐和一百锦衣卫随行保护,这些人如果在战场上出现意外怎么办呢,神机营和锦衣卫的人可不会专门去保护他们。

    杨聪有些犹豫道:“这个,刀箭无眼,战场上着实太危险了,你们要出了意外,我这心里怎么过意的去?”

    唐顺之洒笑道:“你都不怕,我有什么好怕的,不是我吹牛,论到功夫,这京城我还未曾遇到过敌手呢。”

    晕死,这唐顺之貌似真是个高手来着。

    杨聪又犹豫了一阵,随即咬牙点头道:“好吧,你们可以跟我去宣府,但是尽量不要离开宣化府城。”

    众人自是喜笑颜开,没想到这时候杨维杰又拉着他恳求道:“清风,要不把我也带上吧,其实我对天文历法也颇有些研究,你要是不嫌弃,我可以帮你编撰《天文篇》。”

    杨聪正愁找不到人编撰《天文篇》呢,这里竟然有个现成的,这真是无法拒绝啊,杨聪只能点头应了。

    紧接着,薛南塘和李杜又拉着他恳求道:“大家都去了,我们待京城也没什么意思,要不你把我们也带去吧,我们虽然没什么本事,给你跑跑腿还是没问题的。”

    这帮家伙,估计一个个都是热血上涌,晕了头,竟然都想跟着他去战场。

    不过,也好,战场上获得功绩比较容易,这样对他们升迁也比较有利,只要大家都注意一点,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杨聪干脆都应了。

    好吧,要去就一起去,大家一起为国出力!

    。。。。。。

    PS:推荐新锐作者洗青竹的新作《汉当兴》,一个刘禅忽悠刘备的故事,有兴趣的读者朋友不要错过哦。


………………………………

第三卷 第八章 奔赴边疆

    这天早上辰时许,朝阳初升,光芒四射,京城西北,西直门外,旌旗招展,热闹非凡。

    状元郎杨聪奉圣谕巡按宣府,今天就是出发的日子了。

    这时候西直门外早已聚满了看热闹的百姓,前来送行的朝廷重臣也有不少。

    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严嵩;

    都察院左都御史屠侨;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张岳;

    兵部尚书毛伯温;

    兵部左侍郎聂豹;

    翰林院侍读学士穆孔晖;

    锦衣卫都指挥佥事陆松、陆炳等,一个个达官显要皆满脸严肃的站在城门口,貌似是来跟杨聪惜别的。

    这些人里面,有想来送行的,也有不想来送行的,有真舍不得杨聪的,也有巴不得杨聪去死的,不过大家表情都差不多,都是一副依依惜别的样子,谁也不知道他们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杨聪一开始着实吃了一惊,饿滴乖乖,这一下朝廷重臣几乎来了一小半,嘉靖这也太夸张了吧。

    不过,他也只是吃了一惊而已,随后,他便微笑着走过去,开始和送行的官员一一道别。

    这第一个就是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严嵩了,这家伙长的倒不像个大贪官,反而有些仙风道骨的味道,花白的胡须,清瘦的面容,不知道他底细的真会以为他是个大贤臣。

    杨聪这还是第一次和严嵩这大奸臣打交道,也不知道这家伙脾性如何,他眼珠子一转,干脆上前拱手道:“相国大人,劳烦您亲自相送,下官着实汗颜啊。”

    这内阁大学士着实有宰相的职能,不过,叫相国大人就有点太过头了,就算是内阁首辅也不能叫相国大人,最多叫个某相某相意思意思就行了,杨聪这是故意在试探严嵩呢。

    严嵩这会儿正想翻白眼呢,皇上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让他来送一个小小的巡按。

    这小子也是的,他怕是不知道阎王爷长了几只眼吧,竟然敢自请去宣府对付鞑子,鞑子是那么好相与的吗?

    小子,这时候还有心情跟老夫耍心眼,到时候看你怎么死的。

    不过,他早已到了喜怒不形于色的境界,杨聪这么胡咧咧,他竟然眼皮子都没眨一下,仿佛就没听到杨聪叫他相国大人一般。

    他直接拱了拱手,随即满脸严肃道:“状元郎精忠报国之心着实令人钦佩,此去宣府,危险重重,状元郎多多保重啊。”

    尼玛,这口气简直就跟给人送终一样。

    算了,这家伙嘴毒的很,还是不要自讨没趣了。

    杨聪微微一笑,又拱了拱手,随即便跟后面人道别去了。

    后面几位也没什么好说的,真正跟他有关系的,他事先都跟人聊过了,这会儿说几句场面话便成了,他拱着手寒暄了一圈,随即便结果护卫手中的缰绳,直接翻身上马,往前面队伍行去。

    这时候一千神机营精锐已经排成整齐的方阵在前面等候了,一百锦衣卫也在沈炼的带领下团团护卫在十余辆马车周围,就等他下令出发了。

    原本上战场是不能带家眷的,不过文官可以例外,因为为官一般都是坐守坚城指挥,不用真正上战场厮杀,带上家眷也没什么。

    这会儿大军出发在即,跟家眷磨磨唧唧就有点不像话了,杨聪干脆直接打马来到神机营阵前,随即便抬手朗声道:“出发。”

    一阵令旗挥舞,整个队伍终于缓缓开始移动,慢慢往西北方向行去。

    这神机营将士并没有骑马,所以整个队伍行进速度并不是很快,杨聪大致看了看后面的队伍,随即便对着那身穿亮银甲的将领朗声道:“朱将军,要不我们走快点吧,这一路足有三百余里,要这么慢吞吞的走下去,恐怕得七八天才能赶到宣化府城。”

    满脸稚嫩的朱希忠点了点头,又问了问旁边的将领,这才抬手朗声道:“跑步,前进。”

    这跑步前进也不是很快,一天能跑个百里就不错了,不过总比慢吞吞的走路要快,杨聪其实也不是很着急,他只是试探一下这朱希忠的脾性而已。

    现在看来,这朱希忠果然是个愣头青,而且还没有世家子弟的傲娇,要忽悠倒是简单的很,就是他身边这员将领,貌似很老成的样子,不知是什么来头。

    杨聪想了想,干脆打马靠过去问道:“朱将军,不知这位将军是?”

    朱希忠连忙介绍道:“这位是明威将军戚祥之后,京营参将,坐神机营指挥,戚景通戚将军。”

    明威将军?

    这应该是开国的时候封的,不够封公侯伯爵的武将一般都会封个将军什么的,看样子这家伙跟成国公府应该有密切的关系。

    戚姓倒是很少见啊。

    杨聪下意识拱手道:“原来是戚将军,敢问令郎叫什么名字啊?”

    这话问得,简直莫名其妙。

    戚景通愣了一下,这才拱手道:“末将育有二子,长子继光,次子继美。”

    杨聪闻言,错点从马上跌下来。

    卧槽,这位竟然是名将戚继光的父亲!

    他也就是下意识随口一问,没想到这戚景通真跟戚继光有关。

    戚继光啊,那可是明朝中后期最有名的名将,既然遇着了,自然不能错过。

    他忍不住激动道:“所谓虎父无犬子,想来戚将军之后定然也是大将之才,不知令郎现在何处任职,如若戚将军不嫌弃,不如一同调来本官账下听用,毕竟这宣府正是鞑子眼红之所在,建功立业的机会很多。”

    这状元郎是怎么呢?

    戚景通满脸懵逼的看了朱希忠一眼,这才尴尬拱手的道:“多谢杨大人,不过,犬子尚且年幼,还不能领兵打仗。”

    你这怕有四五十了吧,戚继光怎么滴也快二十了吧,什么年幼不年幼,先捞过来再说。

    杨聪不依不饶道:“年幼没关系啊,所谓英雄出少年,只要锻炼一下,定能成大器的。”

    你到底想干嘛?

    戚景通愣了半晌,这才拱手弱弱的道:“这个,杨大人说的对,不过继光今年才十岁,继美今年才八岁,他们真的不能领兵打仗,末将在这里替他们多谢杨大人好意了。”

    杨聪闻言,顿时羞的满脸通红。

    晕死,这年头武将都流行晚婚晚育吗,俞大猷是年近三十还未娶妻,这戚景通四五十岁的人了,大儿子才十岁,搞得人好不尴尬啊!

    他讪讪笑了几声,这才尴尬道:“噢,原来是这样啊,没关系,没关系,等以后有机会了再招令郎过来。

    ()


………………………………

第三卷 第九章 宣府镇

    宣府镇,又名宣化府,属万全都指挥使司,治所宣化府城,有边垣一千一百一十六里,边墩一千二百七十四座,冲口一百九十二处。

    宣府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特别是明朝建都北直隶顺天府之后,宣府镇更是保卫京城,防御北元余孽南下的咽喉之地。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宣府镇被瓦剌太师也先率军攻破,边防设施遭遇严重破坏,其后虽屡有修缮,但断壁残垣甚多,直到嘉靖年间都未曾完全修复。

    这也正是北元鞑靼部吉囊频繁入寇宣府镇的原因,因为宣府镇北边的长城缺口太多了,他随便找一个便能率军冲进来,而当初宣府总兵赵镗正是因为率军去堵缺口不敌身亡。

    宣府镇经此一役,元气大伤,直到这会儿还没缓过来,杨聪率京营前来巡按,也算得上是一股强有力的支援,可谓恰逢其时。

    可惜,现任宣府总兵李凤鸣却不这么想,状元郎来指挥作战,怎么都感觉不靠谱啊!

    杨聪一行自西直门出发,往西北方向疾赶百里左右,当天晚间便来到了居庸关内,过了居庸关就是宣府镇地界了,也就是说宣府镇其实离京城只有百里左右,只是其治所宣化府城离京城有三百余里。

    第二天一早,不到辰时,杨聪便率军越过居庸关,进入宣府镇,没想到,前行还不到十里,前面便出现密密麻麻的边军,那黑压压的一片,足有四五千人。

    杨聪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呢,前面几骑便从边军阵容中跑出来,直朝他们奔来。

    他才刚刚看到一群将领中的汤克宽,成国公世子朱希忠便打马迎上去大笑道:“凤鸣叔,你怎么跑这么远来接我们啊?”

    晕,原来是宣府总兵李凤鸣,听朱希忠这口气,这李凤鸣应该是成国公府的亲信。

    他想了想,干脆打马迎上去拱手道:“李将军,劳烦在此相迎,一路辛苦了。”

    李凤鸣看了看满脸稚嫩的朱希忠,又看了看年纪轻轻的杨聪,脸上满是无奈之色,这朝廷到底怎么回事啊,竟然派两个毛头小子跑边镇来瞎指挥,这以后可怎么得了啊!

    他无奈的朝朱希忠拱了拱手,道了声“世子好久不见”,随即便朝杨聪拱手道:“巡按大人,这边关时刻都有危险,末将害怕鞑子收到消息前来偷袭,所以私自做主率军前来相迎,还望巡按大人勿怪。”

    他这心里着实无奈的很,这家伙,一个成国公世子,一个新科状元郎,如果出了什么事,那他就百死莫赎了。

    杨聪闻言,不由吃惊道:“鞑子竟然能闯入宣府镇偷袭吗?”

    唉,果然是个愣头青!

    李凤鸣在心中叹息一声,随即解释道:“宣府外围长城损毁太严重,虽然大的道口基本都已经修复,但是很多小地方还是断壁残垣,如果鞑子集结几万大军前来,我们事先就能收到消息,他们自然不可能无声无息的闯进来偷袭,但是如果只是几百上千人马,他们随便哪个部落都能拉出来,我们也无从防备。”

    晕死,这意思,宣府镇岂不是千疮百孔!

    杨聪闻言,眉头不由一皱,他想了想,随即问道:“鞑子骑兵现在何处,可有消息。”

    李凤鸣郑重的点头道:“大人,消息是有的,前几天延绥镇那边传来紧急军情,鞑子骑兵正在河套集结,估计今年他们还会入寇。”

    这!

    杨聪闻言,脸色不由一变,他这还什么都没准备好呢,要是鞑子骑兵这会儿冲过来,他真没一点办法。

    李凤鸣见他这表情,脸色无奈之色更甚。

    唉,这都什么事啊!

    他无奈的解释道:“大人请放心,河套离此足有两千余里,鞑子骑兵不将陕西三镇边军收拾一顿是不敢轻易进犯宣府的,毕竟他们还要顾及自己的后路。”

    原来是这样,杨聪嘘了口气,随即追问道:“如果鞑子要入寇宣府,一般是什么时候?“

    李凤鸣如数家珍道:”这几年鞑子一般是二月份开始在河套集结,三月份开始进犯陕西三镇,最快也要六月份才会跑到这边来。“

    还好,还好,这会儿才二月,还有三个多月时间。

    杨聪当即便挥手道:“那行,我们现在就出发吧,边走边说。”

    李凤鸣虽然头疼,也只能听杨聪的行事,别看杨聪只是个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甚至他这巡按的实际官职只是正七品的都察院御史,但是,人家代表的是朝廷前来巡按,可以说是见官大三级,他只能听人家的。

    这一路从居庸关出发到宣化府城还有两百来里,杨聪这会儿倒没要求急行军了,他一路拉着李凤鸣细细询问,每过一个地方都要李凤鸣好好介绍一番,不管是城池还是堡垒,甚至是边军屯卫他都仔细了解一番。

    他发现,这宣府镇防守其实挺严密的,几乎每隔二十里左右便会有一个城池或者堡垒,而且里面都驻扎着边军屯卫。

    只可惜,这些边军屯卫装备实在太差了,别说是北元骑兵,甚至是人家的步卒都不一定打的过,所以,每次鞑子入寇的时候,他们都只能守着城池和堡垒,眼睁睁的看着鞑子骑兵在城外肆虐。

    这着实是个问题啊,如果边军屯卫能人手一杆火枪的话,鞑子骑兵别说是来四五万了,就算是来四五十万都要栽在这宣府镇,可惜,这会儿边军屯卫手里刀枪弓弩都配备不全,根本没法跟人家打啊。

    这时候,他也明白了,大明并不是没有兵而是没有武器,缺乏训练,如果大明能重视边军,何至于此啊。

    像这宣府镇,原来就有边军屯卫十五万余,虽然几经劫难,现在还剩下边军八万余,也就是说,只要把这一镇边军全部装备齐整,训练成精锐,足以打得北元余孽抱头鼠窜!

    只可惜,这会儿大明的主要精力都消耗在内斗上了。

    朝臣和朝臣斗,朝臣和太监斗,皇帝和朝臣斗,大家眼中就只有窝里斗,也不想想斗来斗去便宜了谁。

    他这会儿还没办法去管那朝堂的纷争,他只能尽力做好自己的事,争取在宣府镇闯出一番天地来了。

    ()


………………………………

第三卷 第十章 搬迁

    低矮的平房,冷清的街道,寥寥无几的行人,杨聪看到眼前的一切,很难想象这就是宣化府城,这里简直比惠安县城还差劲啊,而且是差的远。

    这宣化府城城墙倒是挺高大的,但这城里面也太冷清了,简直就跟个鬼城一样。

    杨聪一行人经过五天的缓慢行军,终于赶到的宣化府城,李凤鸣将手下将士和神机营精锐安排去军营修整以后便带着杨聪等人来到了城中的总兵府,按他的意思,是请杨聪和朱希忠在总兵府后院东西厢房住下来,他自己去住军营,但是,杨聪却婉拒了。

    杨聪此行可不是光指挥边军对战鞑子,更重要的是要把边军的后勤体系建立起来,把边军精锐装备起来,也就是说,他必须在宣府建立后勤基地,总兵府那么点地方,根本就不够。

    他在总兵府稍稍休息了一阵,又将陆灵儿和张贞留在总兵府的迎宾楼暂住,并留下一众护卫高手保护,随即便带着锦衣卫还有一众随行官员和李凤鸣一起在宣化府城巡视开了。

    这宣化府城虽然冷清,面积还是相当大的,其东西和南北宽度都有八里许,住下二三十万人都不是问题,不过这会儿城里除了边军屯卫和边军家属,貌似就没什么其他人了,据李凤鸣了解,这会儿城中连带一万边军精锐,总共还不到五万人口。

    没办法,自从鞑子入寇宣府之后,这里的人烟是越来越稀少了,生意都没法做了,很多商户都无奈迁走了,这商户一走,很多生活物资都买不到了,城中其他居民也只能想办法迁走了,如此恶性循环下,宣化府城的人口自然是越来越少。

    这人少也有人少的好处,折腾起来方便,杨聪大致巡视了一番,心里便有了谋划,回到总兵府之后,他便拉着李凤鸣来到其书房商议起来。

    这总兵府其实有很多办公用的书房,李凤鸣的意思,原本是想将这间最大的书房让给他的,也被他婉拒了,因为他压根就没想着在总兵办公。

    两人在书房中坐定之后,杨聪便有些迫不及待的道:“李将军,你应该知道,皇上派我来主要不光是指挥大军跟鞑子作战,更重要的是要给边军精锐配上火器和战车,而这些都需要腾出地方来制作。我刚也看过了,城北基本上没什么人,你看看能不能尽快将整个城北全部腾出来,我好让尽快让匠户入住,生产火器和战车。”

    这家伙,莫非疯了不成,整个城北,那是多大的地方啊,宣化府城占地足有两万余亩,整个城北就是将近六千亩!

    城北虽然住户不多,但也不是没人住啊,而且,就算是人家躲别的地方去了,那地,那房子,还是人家的,你总不能强抢吧?

    李凤鸣愣了半晌,这才尴尬的道:“大人,这城北虽然没什么人住,但房子和地都是有主的,要全部腾出来恐怕很难啊。要不这样,末将命所有屯卫军户全部搬去其他地方,这样城北就空了将近六成了,您看地方够了吗?”

    开玩笑,这可不光是地方够不够的问题,火器的生产可不能让鞑子偷学了去,而且兵工厂中有其他住户也不安全,万一鞑子奸细混进来捣乱怎么办。

    杨聪缓缓的摇头道:“这不是地方够不够的问题,整个城北必须空出来,这样吧,原有住户的房子和地,我全部掏钱买下来,另外每个屯卫军户搬迁我补偿十两银子,总之,一句话,要快,最好五天之内能全部搬迁完。还有你记得通知宣府镇所有军匠五天后来宣化府城集合,好好把城北拾掇一下,京城那边的匠户有个六七天差不多也能赶过来了。”

    晕,这小子,怕是不知道城北有多少住户吧,掏钱让人搬倒是个不错的办法,问题你掏的起这个钱不?

    李凤鸣忍不住提醒道:“大人,城北的屯卫军户足有两千多户,而普通老百姓的院子和士绅的府邸也有不少,要将整个城北全部腾出来最少得四五万两银子啊。”

    四五万两?

    很多吗?

    要换做是后世,四五万两银子在宣化这样的市府也就能买套不错的别墅而已,买下一片城区,根本想都不用想!

    杨聪淡淡的道:“四五万两银子是小事,这个你不用管,你只管让人赶紧搬。”

    这银子不管怎么能行,如果答应好的银子不给,到时候肯定会有人闹事,朝廷这种事情干的多了。

    李凤鸣小心的道:“这个,大人,末将如果让人搬了,朝廷真的会给人家银子吗?”

    杨聪莫名其妙的道:“朝廷?朝廷为什么要给人家银子?”

    卧槽,刚说过的话马上不承认!

    你家伙,也太无耻了吧?

    李凤鸣只能无奈的摊手道:“要是没银子,这事情真不好办啊。”

    杨聪总算是听明白了,这家伙还以为搬迁的银子是朝廷出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