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崛起1857-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朱敬伦还没来到这个时代之前,温子绍已经是广枺忻耐ㄎ餮У娜宋锪恕

    等到陈淡浦帮陈启沅仿制缫丝机的时候,遇到技术方面的问题,他就去清剿温子绍,当陈淡浦成功复制出缫丝机后,第二年温子绍就从他哪里订购了一套机器,带回顺德大良建立了缫丝厂。

    由于温家的势力,以及良好的名誉,温子绍在顺德的缫丝工厂遇到的阻力小了太多,而后来模仿的人就更多,比陈启沅晚一年,1863年才建立缫丝厂,结果到了1864年的时候,顺德就相继诞生了40多家缫丝厂,反倒比南海的缫丝厂多了十多倍。

    历史上顺德就是这一时期,很快超过了南海,成为机器缫丝的核心地区。

    而陈启沅在经营十年之后,结果机器厂被人捣毁,不得不将机器厂搬到了澳门。那是后话了,这个时代这种事情显然不可能再次发生的,真有人这么做,那无异于与朱敬伦为敌。

    顺德的情况让朱敬伦欣喜,他虽然不宣传,但他随时都通过官府的注册信息,关注着现代工厂的发展,从这里也发现了温子绍这样的人才,可惜的是温氏作为前朝大员,不肯跟官府合作,历史上后来温子绍用自己的知识帮清政府办理洋务,办了广枺骶郑ケ狈桨锇焯旖蚧骶值龋钦飧鍪贝捎谖录胰衔炀绰椎男形粲诖苷峁⑾录已担辖录易拥艹鍪耍伦由苤荒茏约壕荒苋ス俑龉佟

    不然朱敬伦倒是有心请他去兵工厂当一个顾问。(未完待续。)
………………………………

第三百八十五节 进京城

    朱敬伦曾经答应徐荣村等他从阿拉斯加回来参加登基大典,他早就回来了,但是登基大典并没有开始,朱敬伦并没有借故拖延,而是大臣们认为不妨等等。

    他们在等一个消息,大军攻克北亰的消息,他们认为这样的消息能够极大的提升大明的合法性,能让登基大典更加光彩。

    新安第一军在天珒窝了一个冬天,在之前他们探查清楚了到北亰的道路,准备好了下一步的计划,只等开春后援军到达,他们就要对北亰发动攻击。

    其实让第一军自己选择的话,他们更愿意自己动手,文鸢多次请战攻击北亰城都被严令驻守天津。

    同样在冬天,黑狗在福健也没闲着,五坑军向北攻入了浙江,跟左宗棠主力会战,一举打垮了左宗棠楚军,缴获了大批法制线膛炮,可惜性能都不怎么样,远不如英国生产的阿姆斯特朗后装大炮,明军试验后认为,可靠性太差,综合水平还不如明军装备的滑膛炮。

    左宗棠苦心孤诣组建的炮兵部队基本上被歼灭,导致他不得不退守杭州,而这时候太平军趁着左宗棠兵力收缩,已经攻占了浙江多个地方。

    严州府和衢州府可以说就是左宗棠让给太平军的,他在这里几乎没做抵抗就收缩兵力退往杭州府,因为让出这里后,太平军将跟北上到了处州府和温州府的明军交界,左宗棠很希望看到两个强盗因为争夺地盘而决裂,可惜他失望了,当太平军赶到之后,明军主动交出了占领区,五坑军直接北上。

    这时候已经到了冬季,北上当然不是去打天津的,而是跟从天津南下躲避的海军一起,攻占了宁波府。占领宁波港的时候,遭到了英法两国的强烈抗议,尤其是法国人,甚至派出军舰跟明军对峙了半天。

    可惜明军此时鸟枪换炮,从美国购买来的军舰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战斗力,至少表面上很唬人,但士兵的技术能力,此时还比不上法国,更不用说跟英国比了。但是法国人认怂了,强烈抗议之后,也没能挡住明军登陆,更没敢直接开炮。

    占领宁波港后,大明官府很快派来了官员,管理起这座港口,一时之间港口的管理模式改变,反而促进了贸易,英法也就慢慢失去了借口,坐享贸易的扩大,但在政治层面,他们依然不接受明军占领这里。

    左宗棠看到明军如此强硬,而洋人竟然能忍下这口气,让他大叹失算,而背后出现的情况,直接让他吐血,在太平军猛烈攻势下,苏北一带,还没成型的淮军,在李鸿章的命令下撤退了,退出了江苏长江以南地区,这让左宗棠立马陷入了被太平军南北夹击的处境。

    左宗棠吐完血之后,马上给清廷上了一封奏折,要求朝廷跟明军谈判,告诉朝廷说,目前朝廷无力同时跟两个叛逆开战,如果能够稳住明军,则应尽力安抚。

    但已经占领了天津的明军根本就不想这时候结束战斗,黑狗他们愿意老老实实的放弃占领的浙江地盘,就是因为心里憋着一股劲要打北京呢,此时谁挡他们北伐,他们就敢跟谁玩命。

    李鸿章之所以逃跑,是因为几年前在跟太平军的血站中损失太重,去年首席大将,一直跟戈登搭档的程学启在攻打嘉兴的时候,被洋枪打中头部,不治身亡。

    淮军在江南地区的屠杀行为,不但让戈登要跟李鸿章决斗,也让太平军在跟淮军战斗的时候极为英勇,因为他们知道即使投降也是死路一条,当地老百姓竟然也在帮太平军,因为李秀成经营江南的时候采用了怀柔政策,而李鸿章向来不重视军队的纪律,淮军占领江苏后肆意的掠杀政策让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跟太平军在镇江、常州血战之后,淮军损失惨重,虽然太平军损失同样惨重,但是李鸿章已经没有跟太平军死战下去的决心了,这时候因天津被占领,清廷发下来勤王诏令,曾国藩和左宗棠都不予理会,可是这给李鸿章一个很好的借口,打着北上擒王的旗号,他命令淮军余部从苏州府和松江府撤退,至于会不会将左宗棠陷入死地的事情,李鸿章从来就没考虑过。

    李鸿章打着勤王的旗号北上,可是走到扬州就不走了,赖在这个盐商群集的富庶之地,表示需要筹措军饷。

    而左宗棠却面临一个两难的抉择,到底是跟太平军死战一场,还是跟李鸿章一样,保存实力要紧。

    左宗棠是果决的人,在太平军以死伤两万的代价,攻下了湖州府后,他立刻命令剩余楚军从嘉兴府退往上海,放弃了浙江所有的土地。

    此时另一个汉人军阀集团,湘军一直都在安庆休整,曾国荃从天京撤退之后,大病了一场,在安庆跟他哥哥曾国藩做了好几个月的功课,读了许多哥哥让读的书单,身体总算恢复过来,但是他们依然没有选择进攻,哪怕包围他们的太平军兵力已经远没有湘军兵力多的时候,他们依然没有行动。

    曾国藩或许没有反心,但不代表曾国荃没有这个意思,他很想看看明军是不是能够攻陷北亰城。

    一旦明军攻陷了北亰城,他很想看看他哥哥是不是还能不动心,还能坚持本心,始终跟太平军较劲而不去争夺天下。

    天珒失陷让清廷震恐,慈禧一边不断的催促外地军队来勤王,奕欣则跟洋人不断的交涉,希望洋人能够介入这场战争,但是他还是要点脸,或者说同样顾忌洋人,他只是希望洋人能够出面调停。

    美国人那边表示没办法之后,他找上了俄国人,上次调停英法,可就仗着俄国人出力,最后酬谢俄国人的是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尽管代价很高昂,奕欣还是希望俄国人再能出面帮一次忙。

    俄国人倒是很活跃,因为清廷实在是太好骗了,英法联军费力巴哈打到北亰城,俄国人坐地分赃却得到了大头,他们很想在玩一次这种猫腻。

    但大明却不肯配合,明确表示,在攻下北亰城之前,不会与清廷和谈。

    英法都无力干涉,正陷入解放农奴的混乱时期的俄国更没有能力干涉,因此他们也没有好办法。

    终于开春,北京的雪化了,天津港解冻了,明军的舰队浩浩荡荡直奔天津而来。

    不但有军舰,还有大批为军队运输补给的商船,上次独占天京的贸易利益,让他们非常渴望能在天津复制那种垄断性的利润,迫不及待的跟随舰队北上。

    可惜的是天津不是天京,洋人在这里根深蒂固,不是他们轻易能横插一杠子的。

    可他们依然很高兴,很乐意见证本国的军队攻陷伪清的都城。

    五坑军和新安第二军刚刚登陆,新安第一军就已经出发了,他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得到攻占北京的这个北伐首功。

    文鸢不断的催促着部队,一路上打垮一切敢于抵抗的军队,对于那些主动远离他们的军队,不管是从山东等地来的勤王军队,还是驻京八旗和绿营,只要他们不阻挡他前进的脚步,此时都可以不计较。

    在第一军身后,五坑军和新安第二军如同波浪一样,层层推进,后浪想要赶上前浪,从前浪手里夺取功劳。

    在这种现代军队的进军竞速中,基本上没有哪只清军能够阻挡,事实上他们也不打算阻挡,他们只想保存实力,或者保存性命。

    在这种速度下,文鸢进军的速度比当初的英法联军更快,等他也到了圆明园的时候,同样听说慈禧太后跟随他亡夫的脚步,跑去木兰围场巡狩去了,她一个女人巡狩什么?

    “富珠哩,带你的人去喊话,你们不是会说北亰话吗?告诉他们开城投降,否则格杀勿论!”

    文鸢看到高大的北亰城,心中深深的震撼,同时兴奋异常,这么雄奇的坚城就要被他攻克了,如果不是后面追得紧,他宁可打一仗,堂堂正正的攻下这座城,而不是去劝降。

    富珠哩知道明军的命令,是不能够杀俘的,但他也不想北亰的旗人真的跟明军打,他太知道明军的可怕了,这些人现在都疯了,一个个眼红着要进城,此时挡他们的路,那就是找死。另外,富珠哩这段时间真的是老老实实给明军效力,或者说是合作,因为朱敬伦答应过他,等打下北亰之后,就让他和其他广州旗人回到北亰。至于明军打下北亰城,是朱敬伦坐江山,还是其他什么,富珠哩管不着了,为了将来他和其他广州旗人能在北亰安然落户,他希望能帮一帮北亰的同胞,如果能在这场战争中,救下他们一命,相信他们日后会知恩图报的。

    于是富珠哩去了,带了十几个旗人,在城下喊了一会儿话之后,城上放下吊篮将他拉上了北亰城。

    文鸢焦急的等待着结果,北亰城的城楼一刻都没有离开过他的视线,望远镜不断的扫视城墙的各个角落,炮兵早就对准了每一个地方,但这种城池不是轻易能够炸开的,所以他寄希望于对方能够投降。

    富珠哩去了三个小时了,从中午已经到了傍晚。

    对文鸢来说,相比于这些清军,他更把身后紧追不舍的友军当成对手甚至是敌人,他甚至恨不能摆开阵势,跟后面的五坑军来一场炮战,他们追那么紧是赶着投胎吗?

    可是他不能,当哨探报告五坑军距离他们已经不到十里的时候,文鸢等不了了,立马下令开炮。

    当一**炮落在北亰城墙上一刻钟后,城头飘起了白旗,富珠哩说服了城里军队投降。

    当然,投降的条件十分优渥,清军甚至不用放下武器,只需要回到军营或回到家里,不要抵抗。

    当城门刚刚打开一道缝隙的时候,文鸢已经骑着马带着骑兵第一个冲进了北亰城,然后他纵马狂奔,直奔紫禁城而去。未完待续。
………………………………

第三百八十六节 搬迁工作

    黑狗紧赶慢赶的也没赶上,懊恼无比。

    等他进城的时候,城墙上已经一个清军都不见了,都回家抱孩子去了,富珠哩保证过不闹事就不会被杀。

    方山骑着一匹瘦马优哉游哉的走进城门,黑狗早就铁青着脸等着了。

    “他倒好,连守城的兵都不留,全都跑紫禁城去了!”

    黑狗没好气道,觉得文鸢那后生简直就是恶狗抢屎,没见过这么抢功的。但是文鸢是后辈,黑狗还真拉不下脸来跟他抢功,但这功劳实在是太馋人了,这可不是一般的功劳啊,是攻占敌京的大功啊。徐达当年攻占蒙元的京师北亰,那是何等的荣耀,几乎是一个武人能够取得的最高荣誉,不说这些虚的,黑狗相信,一旦他拿到这份功劳,封侯是少不了的。

    方山摆摆手:“他不留人,你的人呢?”

    黑狗道:“大半在后面落下了,现在只有千把人,怎么办,咱也去紫禁城瞅瞅?”

    占领紫禁城当然是最大的功劳,所有人都这么认为。

    但是方山摇摇头:“德性!真以为功劳是这么抢得?”

    黑狗哼道:“你倒是不着急,也罢,你是个文官,不用抢功。”

    方山叹道:“得了。听我的,老夫告诉你怎么抢功。让你的人把四面城门占住了。多找一些彩布做点旗子。”

    黑狗疑惑:“找彩布干什么?”

    方山道:“打旗子欢迎那些记者啊,他们是玩笔杆子的,谁有功,谁没功,他们说了算。”

    黑狗觉得很有道理,就找人去做了。

    抢新闻的记者跟抢屎的恶狗没什么区别,他们的速度一点都不比军队慢,会骑马的疯狂拍马赶到北亰城,第一批记者赶到的时候,彩旗才刚刚挂起来,忙碌的士兵头上的汗水还没有干。

    方山在城门口迎接了这些记者。

    “各位先生,容在下做个介绍,本人方山,是军机参谋。这位是五坑军大统领黑狗。想知道军情的先生,请跟老夫移步。”

    他找了一个茶馆,拉来了十几个记者。

    “对对对,四面城门都被我们五坑军占住了,大家看到了,我军秋毫无犯,军纪严整。对了守地安门的是杨楚吧,守东安门的啊,是谁来着…”

    方山不厌其烦的将一个个守门的士兵都告诉了这些记者。

    “紫禁城又没有攻陷?这个就不知道了,我劝你们赶紧去发稿子吧,有这些足够了,赶紧把胜利的消息传给家乡父老啊,晚一步就被洋人抢先了!”

    记者们一听非常有道理,来不及写详细的报道了,赶紧赶了一份初稿,让随从带着赶紧坐船去上海发稿子,新闻的时效性非常重要,哪家报纸能把第一手资料传回去,哪家报纸的销量自然最好。

    这时候他们才有兴致进北亰城详细报道。

    才有时间去紫禁城看看是哪只部队在攻打,是否攻下了等等。

    紫禁城当然攻下了,这里倒是有些抵抗,但抵抗最激烈的是一群小太监,很容易就被镇压了。

    占领了紫禁城文鸢自然高兴,这时候徐荣村赶来了,带来了一份朱敬伦的秘密军令。

    “不是不让抢劫吗?”

    文鸢严重怀疑这份军令的真假。

    徐荣村哼道:“这怎么是抢劫,写的明明白白,这是搬迁,把紫禁城的宝贝搬迁到我大明去。”

    文鸢不屑一顾:“抢劫就是抢劫,说的再好听也是抢劫。”

    徐荣村哼道:“你小子说话注意点,被人听到了,这可是心怀怨愤。”

    文鸢呵呵一笑:“我就是说说。”

    他当然不敢对朱敬伦有怨忿,他也就是太激动了,激动的让他什么都敢说,因为他占领了紫禁城了啊。

    徐荣村指了指他:“知道怎么搬迁吗?”

    文鸢道:“还能怎么搬?让士兵搬呗,总不能我去搬?”

    徐荣村摇摇头:“紫禁城的宝贝啊,有几个兵舍得放下,碰都不能让他们碰,除非你觉的他们的脑袋多到军法官砍不完。”

    文鸢皱眉道:“那怎么办?”

    徐荣村笑道:“给我找这里最大的太监过来。”

    太监们已经投降了,都被关了起来,瑟瑟发抖。

    很快就有人带了一个老太监过来,这老太监自从道光年间就在这里了,对紫禁城的一草一木都熟悉。

    “曹公公啊,幸会幸会!”

    徐荣村对老太监非常客气。

    老太监则跪在地上发抖道:“老奴叩见大王!”

    扶起不断磕头的老太监,徐荣村笑道:“曹公公,本官可不是大王啊,千万不敢乱说。本官有一个难处,不知道公公愿不愿意帮忙呢?”

    曹公公身子一颤,他没来由想到曹操借人头的故事,难不成是要借他这颗头来杀鸡儆猴,让其他太监不敢妄动。

    但他不敢说半个不字。

    徐荣村笑道:“那就好。我大明天子听闻清宫多宝贝,不知道老公公知道内务府的清册在哪里?”

    曹公公当然知道,很快就有一队士兵带他去找来了。

    “嚯嚯,还真是不少啊。本官一个人可搬不走啊。还得请曹公公帮本官另一个忙。”

    “大人请说!”

    曹公公发现不是借他的脑袋,心里也就踏实了,既然真让他办事,那就是说他是有用的,在宫里只有有用的人,才活的滋润。

    徐荣村请曹公公帮忙的是搬迁,清宫收藏是以百万计算的,从顺治、康熙那会到现在,几百年了,不管是清宫自己的造办处,还是景德镇的官员,年年往这里送最好的工艺品,早就堆成了山。另外还有番邦进贡的宝贝,乾隆时期更是直接让十三行的商人不要顾惜本钱帮他搜罗奇珍异宝,这些宝贝很多都封存起来,常年不见天日。

    除了这些本朝积累的宝贝,更多的则是历朝历代遗留下来的古玩珍宝,比如大量的古代字画等物。

    上次英法联军只是劫掠了圆明园,紫禁城的宝贝肯定比圆明园多多了。

    但搬迁这些东西是一个大工程,没有几千人成年累月休想搬完。

    而普通人更是连那些东西在哪里,都有些什么都不知道。

    徐荣村是一个商人,他懂得如何利用别人为他服务,找清宫的太监是个不错的办法。

    “干活就有饭吃,一个个的哭丧啥呢,大明天兵来了,你们一个个倒像是死了爹娘一样,都给咱打起精神头来。”

    曹公公此时威风极了,他身后跟着一大群各种太监,许多都是专门管理收藏的内务府管事的,但他们不可能自己搬,只能拉来一个个宫女太监,这些人惊慌的很,宫女们更是哭哭啼啼,惹得曹公公很不高兴。

    “人总得给自己留条后路吧。”

    曹公公突然听到一个小声诽谤的。

    他冷哼一声一点都不怕,刚才那个和蔼可亲的大明大官说了,办成了这些事,就带他回大明,还说了,大明皇宫里可还没有一个太监呢,他去了可就是太监总管,太监总管多威风,就是当朝一品见了,也不得客客气气,他当了一辈子太监,如果说太监也有上进心的话,那就是希望当一个总管。

    在一群想去大明当总管的有进取心的太监头子的管理下,大批太监宫女只能忙碌起来,不然不给饭吃啊,到现在都没吃上一口饭的他们,早就饥肠辘辘了。

    一件件宝贝被打包搬出不见天日的库房,接着搬上明军的车马,当然徐荣村是要一车车清点的。

    “还真是不少。”

    徐荣村笑道,上百辆马车装满了,却不见底,只划拉掉了内务府清册上一小部分。

    曹公公受到表扬非常高兴:“谢大人夸奖。”

    徐荣村皱眉道:“我是说不见的东西真不少。”

    曹公公冷汗下来了,他就知道会有这种事,那么多的宝贝,没人见了不心动,有好几个小太监就悄悄给他塞了几个物件儿,都是平时主子们把玩的宝贝,绝对的价值连城。

    拿人钱财与人消灾,曹公公是个讲究人,宫里有宫里的规矩,坏了规矩的没有好下场,他养成讲规矩的好习惯。

    所以只能支应着:“这深宫大院的宝贝多了,难免有个疏忽,老奴想怕是登记的小太监慌忙记错了,也说不定。”

    送来的东西跟清宫的记录不一样,徐荣村当然知道里面有什么猫腻,就算记错了,可是为什么记错的都是一些小件,什么珐琅彩鼻烟壶了,七宝的玉如意了,怎么不见一个翡翠屏风丢了呢?

    但是他不会说破,过手哪有不沾水的道理,一些小件而已。

    他笑道:“是这样啊。看来是本官错怪公公了,不过公公还需要小心,要是错的太多了,怕是将来不好跟皇上交代啊。是我大明的皇上。”

    曹公公点点头:“奴才晓得。”

    搬了一整天,几十万收藏搬上了马车,可是距离全部搬走还早着呢。

    连夜曹公公找各房的大小太监,宫女头目们开会,严厉的斥责了他们,告诉他们手不要太黑了。但是默认了他们第一天贪下的东西,众人第一天也是见到宝贝太多,心起贪念,见明军不追究,也就放心了。

    第二天干活都更有劲了,当然手底下也没少做动作,进了宫就没什么希望了,不求财还能求什么,所以太监这一类身份往往很贪婪。

    徐荣村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是有指标的,朱敬伦告诉他,最要紧的是不要破坏了那些好东西,宁可搬的慢一点,也不要砸坏了,都是民族的瑰宝,破坏了太可惜。

    徐荣村摸准了朱敬伦只看重那些古物和大件,什么鼻烟壶了,玉如意了,玛瑙扳指了,这些小东西,朱敬伦是不在乎的。

    就当奖赏给了干活的小宫女和太监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