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崛起1857-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明在马达加斯加问题上,坚决不肯让步,这让法国看到了大明夺取哪里的决心,而且法国舰队被大明封锁着,重新打造海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们已经没有能力保护马达加斯加了。

    反正法国在东非也就只有这一块基地,法国在非洲的主要利益在北非和中非,法国人考虑之后,认为马达加斯加也不是不能丢掉,但是他们需要得到足够的补偿,他们要求大明向他们支付一亿法郎,折合九百三十万大明两。

    大明表示,钱可以给法国,但要求法国向大明开放法国的非洲殖民地,也就是允许大明商人在法属刚果、突尼斯、塞内加尔等殖民地进行自由贸易。

    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上,列强之间达成的协议是,维护非洲殖民地之间的自由贸易,也就是说,法国殖民地上,德国商人也可以自由经商,比利时人可以自由经商,那么多一个大明商人,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却能得到大明一亿法郎,要这一亿法郎,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给民众一个交代,让他们看到政府在不利的情况下,还能保护国家利益,重要的是让他们看到政府愿意在任何情况下,都为国家牟取利益的态度。

    但法国也顺势提出其他要求,那就是大明殖民地也必须向法国开放。

    大明要的是一个通往非洲的通行证,为此愿意支付高额门票,当然给钱也是为了取得马达加斯加这样的有价值的殖民地,至于开放本国的殖民地,大明认为法国在本国殖民地上的存在,能让殖民地跟世界经济更紧密的联系起来,是有益的。大明对殖民地最大的诉求,还是释放国内的人口压力,稳定社会秩序,经济利益只在其次,因此就答应了法国的要求。

    至此大明和法国在基本态度上达成了一致,基本上做到了利益分享,而不是零和博弈,双方都给自己开阔了新的利益,也保住了一些旧的利益。

    可另一方面,暹罗跟法国的谈判就很不顺利,暹罗没有能力将法军驱逐出柬埔寨,由于他们之前没有及早参战,大明軍队甚至都没有进入柬埔寨,在柬埔寨大明完全没有言权。

    这让暹罗不但偷鸡不成蚀把米,还招惹了法国这个强敌。

    大明无意参与柬埔寨问题,如果暹罗早点加入战争,大明乐意跟暹罗配合,将法国彻底赶出中南半岛,但考虑到法国在南圻的存在,就等于是搁在越南脖子上的一把刀,能帮助大明牢牢牵住套在越南脖子上的锁链,所以大明默许法国能在西贡驻军。

    对于暹罗也是一样,如果法国在柬埔寨保持影响力,能不断的对暹罗造成威胁,除了依靠英国之外,暹罗就只能依靠大明了,法国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暹罗更进一步推向大明怀中。

    另一方面,英国的平衡战略让大明认识到,如果保留法国势力在这里,未尝不是一种对英国势力的制衡。

    所以大明决定不介入柬埔寨问题。

    可大明不介入,暹罗却要拉拢大明,拉玛五世向大明领事馆提出,希望近期对大明进行一次访问,并且邀请一定要跟大明皇帝陛下进行直接会谈。

    大明很快就答应了。

    拉玛五世秘密从暹罗西部海岸坐船到达仰光,乘坐英国人的铁路,经曼德勒、腊戌进入云南,火车直接开到广州,这就是英国人修建的大不列颠之桥,明法战争爆那年通车,还有另一条大亚细亚铁路,也已经在去年通车了。

    朱拉隆功抵达仰光的时候,有人在港口秘密接应他,从新加坡乘船过来的大明新加坡公使张弼士,亲自在港口迎接他。

    此人正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张裕葡萄酒创始人,不过此时他跟酒还拉不上关系,他的主营业务是垦殖,在荷兰殖民地开办了八家橡胶园,雇佣了上万华人,因为跟大明殖民南洋的战略一致,且在当地拥有巨大的人脉网络,邀请他担任大明驻新加坡公使,负责管理所有南洋事务。

    “让公使久等了。”

    拉玛五世有求于人,非常谦卑。

    张弼士躬身道:“大王客气了,只比大王早了两天而已。”

    拉玛五世叹道:“新加坡以海为路确实便捷。”

    张弼士笑道:“铁路比坐船更便捷呢,如果暹罗通了铁路,大王也就不用耽搁路程了。要是新加坡有铁路,在下也能少一些舟车劳顿了。”

    提到暹罗和新加坡的铁路,拉玛五世不由得忧心忡忡起来。
………………………………

第七百一十八节 富商和国王

    张弼士安排的很周到,包了一列豪华专车,不止是舒适,最重要是安全,不会有英国警察上来骚扰,他们这样身份的人,最不想麻烦,尤其是此行还是秘密活动,尤其不能张扬,不管是被法国现,还是让英国人提前知道了,都是麻烦事。。

    张弼士是广东大埔县西河镇黄堂乡车轮坪村人,小时家境贫寒,父亲是乡村塾师兼医生,他得以识字。1858年,十八岁的时候,张弼士家乡遭受灾荒,不少人离乡背井,外出谋生。迫于生计,张弼士也跟乡人一起飘洋过海谋生,到南洋荷属巴达维亚城。开始寄食于大埔会馆,后经同乡介绍,到同乡开办的温氏米行当店员。老板现他勤恳麻利,精明过人,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兼且忠厚老实,可以信赖,即起用他为帐房,并把自己的独生女儿许配给他。几年后,老板病逝,张弼士夫妇继承了他的资产。

    之后张弼士继续经营,不到十年,他就成为当地屈一指的富豪了。

    张弼士不时跟拉玛五世谈几句话,他是南洋富商,而且是巨富,能成为人上人,除了运气极佳之外,跟他情商极高也有关系,如果不是能让老板喜欢,又如何能成为老板女婿,继承家业呢。

    在官场上,他也是八面玲珑,历史上,他担任过清廷的领事,而且跟洋务派关系莫逆,但却资助康有为,资助孙中山,可以说,不论谁得了天下,他有买来了路子。

    这种人物,又怎么能错失结好暹罗国王的机会呢,而暹罗国王去中国是求助的,因此也很愿意从张弼士口中打听到一些大明的消息。

    暹罗跟大明的关系还不错,因为暹罗境内生活着大量华人,跟大明之间的贸易量很大,至少大明是暹罗大米的第一进口国和暹罗最大的贸易国。

    最重要的是,暹罗对待华人的态度很好,当然不好的话,也没那么多华人去暹罗,暹罗的华人数量甚至远高于越南。

    后世评价东亚局势,这里只有三个独立国,一个中国,一个日本,一个泰国(暹罗),说中国是因为太大,让洋人无法下口,日本是因为太强,明治维新成功,暹罗则是因为太巧,善于周旋于英法之间。

    暹罗的巧,可不止在本世纪,而是从古至今都很巧,他们长期以来一直都很积极展跟中原王朝的友好关系,所以华人在暹罗展始终很平稳。

    暹罗也愿意给能为暹罗带来中国商品的华人一些优待,让华人享有“商业上合理的自由,历代国王都友好相待”,一方面是因为暹罗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贸易都是王室垄断的,他们造船跟外界做贸易,获取巨额利润,而王室不可能自己做生意,就需要找人帮忙,在亚洲商业知识最丰富的族群,显然就是华人,因此华人长期包揽了暹罗王室的外贸生意,甚至明清时期暹罗国王的贡船,事实上都是华人驾驶,暹罗的贡使其实是华人充任。

    另外就是,受印度文化影响的地区,往往管理比较粗放,税收都是包买制,由一些富商包买下某一个地区的税收,荷兰殖民地也继承了这些传统。而华人在历史上,就是这一地区最大的包税商集团,在暹罗他们也从事这种生意。

    尤其是18世纪后期,祖籍潮州的混血华人郑信在缅甸灭亡大城王朝后,建立吞武里王朝,成为暹罗国王,大力招诱华人来暹罗,潮州一带的华人大批南下投奔这个国王老乡,而潮州人从那时候起也在暹罗获得了皇族华人的外号。

    19世纪初出使暹罗的英人柯罗福记载:“旅客是从中国到暹罗的最重要的输入”,“一艘戎克船(中国帆船)一次送12oo个华人到曼谷”,每年到曼谷的华人少说有7ooo人。据他估计,到了1821年,暹罗已有华人7o万。

    华人数百年来平稳的在暹罗经营展,数量多少难以统计,但经济上已经占据了缅甸较高的位置,尤其是长期跟暹罗皇室合作,垄断对外贸易,让他们天然成为大明跟暹罗之间的贸易纽带。

    所以大明跟暹罗的商业往来,很容易就建立起全面的贸易网络,暹罗的大米、苏木甚至各种热带水果的加工品都在大明市场上热销,是大明农产品最大的进口国之一,仅次于被法国开出来的越南南圻。

    因为历史的关系,暹罗国王还多跟华人之间通婚,说暹罗国王是华人有些牵强,但他们的血脉中肯定有华人血脉这却是无疑的,不知是不是因为这种关系,暹罗国王始终对华人相当友善,加上佛教文化和中国文化中,都没有种族主义成分,华人在暹罗这种温和的社会中游刃有余,得到了各个阶层的信任,如果暹罗人民族情绪强烈的话,郑信就是再有能力,也不可能有足够的号召力吸引那么多人跟随他,最后建立新的王朝。

    拉玛五世对华人这个平和勤劳的族群也没有任何排斥心态,早就将其当成暹罗的一部分了,反正暹罗民族成分复杂,有三十多个民族,最大的泰族也不过占了四成,老挝族占了三成半,华人占了一成,华人是第三大族群,想排斥也不现实。历史上,直到二战时期,泰国才在民族主义军阀的带领下掀起排华浪潮,但也没有实际实行,战后就废除了那些政策。而且引导排华的那个将军,自身都有华人血统,祖父都是从中国去的。排华在越南,没有民族基础。

    所以拉玛五世对中国相对信任,这次开放曼谷给大明海军,就是希望借助大明的力量,将法国驱逐出去,法国殖民了柬埔寨之后,对暹罗越来越不友好,不但迫使暹罗签订了各种不平等条约,还多次在边境制造摩擦,吞并暹罗的野心昭然若揭,这次要不是他们先兵越南,没准就会找机会对暹罗下手,而他们一旦在越南站住脚跟,下一个目标必然还是暹罗,现在他们在越南失败在即,可是却在柬埔寨没受影响,以后越南有大明保护,可想而知,法国今后会对谁动手了。

    至于英国,虽然暹罗始终在英国和法国之间周旋,但英国人同样不是什么好鸟,在暹罗也霸占了大量特权,而且为了拉拢英国,暹罗政府从财政到外交都用的是英国顾问,并且将暹罗境内的采矿权几乎都交给了英国人。

    但即便是这样,也未必能打消英国对暹罗的野心,缅甸还是英国的保护国呢,趁着明法在越南开战,英国不也灭了缅甸吗。废除了缅甸王室,将缅甸降为印度的一个省。这种情况未必不会生在暹罗身上,而且是很有可能生在暹罗身上,甚至是必然要生在暹罗身上的遭遇。这种认识,尤其是对英国废除缅甸王感到深深的惊惧的拉玛五世现,除了中国人在对待番国比较可靠,从不干涉内政之外,英法都靠不住。

    可是拉玛五世虽然冒险与大明合作,在英国人的背后推动下,为大明舰队开放了曼谷,但却始终不敢进军柬埔寨,担心遭到法国人的报复,结果错失良机,没有跟大明结成军事同盟,共同对付法国,最后匆匆加入战争,却还是无法改变柬埔寨的局势,而且英国也不再支持暹罗,英国转而开始扶持法国了,这让拉玛五世觉得,他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

    只要能保住暹罗,让暹罗百姓安居,让暹罗江山永续,他愿意按照传统向中原王朝,也就是大明朝贡,自称臣属。

    可是张弼士向拉玛五世展现的态度,似乎比他想象的还要友好,张弼士告诉拉玛五世,大明并不打算夺取南洋地区的领土,也不打算欺负南洋国家,大明只会向南洋国家展示自己礼仪之邦的传统,在这一点上,大明是跟西洋国家有本质区别的。

    不过大明在南洋的商业利益还是需要维护的,也只在南洋地区寻求商业利益。

    虽然如拉玛五世想的那样,中原大邦往往不太看得上南洋小国,可也让他担忧,如果大明对这里没有兴的话,那又凭什么冒着得罪英法的风险保护暹罗呢。

    此去成败难料,拉玛五世觉得,他需要在大明官场上找到助力,眼前这个大明南洋公使态度友好,对南洋的风土人情也是了如指掌,正是他最好的助力。

    于是拉玛五世跟张弼士开始谈起了生意,在拉玛五世的印象中,华人就是做生意的,只要让他们赚钱,他们什么都愿意干。

    但他很快现,这个张弼士似乎没有那么容易收买,至少收买的成本很高,暹罗可能收买不起。

    因为这个人太有钱了。

    张弼士继承岳父家业之后,开始显示非凡的经营实业奇才。他抽出一部分资产,开设了一家经营各国酒类的商行,并承办了当地的酒税和新加坡的典当捐务,随后又承包了荷属东印度一些岛屿的鸦片烟税,收入更是暴利。

    186o年代,由于荷兰殖民地印尼岛屿众多,荷兰殖民者对许多岛屿都鞭长莫及,眼睁睁看着利益拿不到手里,所幸就放手让华侨组织垦殖公司,他们好从中攫取税收。

    张弼士抓住这一时机,抽出大部分资产投入这一事业,1866年,他在荷属葛罗巴埠创办了裕和垦殖公司,大规模地开垦荒地,专门种植椰子、咖啡、橡胶、胡椒、茶叶等热带经济作物,并在垦殖区间种杂粮,获取了极大经济效益。1875年,他又在苏门答腊的阿齐创办了新的垦殖公司。1877年和1878年,他在荷属怡厘创办的裕业垦殖公司、爪哇日里创办的笠旺垦殖公司就有橡胶园八处,雇工近万人。

    在经营垦殖公司的同时,张弼士善于抓住其他商机。他在英属马来亚彭亨州文东埠开设东兴公司开采锡矿,赚了一大钱;在日里开设日里银行,专门办理华侨储兑和侨汇业务,成为华侨银行巨头;又用金融资本,在棉兰、槟榔屿兴建中西合璧住宅,展房地产事业;建立了一个联系海内外的药材批药行,国内的名贵药材多经张氏药行批销海外,海外名贵药材及西药,多经张氏药行批销回国,沟通了海内外药材市场。

    张弼士有多少钱没人知道,他也不会轻易向别人透露自己的财产情况,可是拉玛五世也是一个人精,他通过张弼士跟他讲的生意规模判断,此人身资巨万,可能比暹罗每年的国库收入都高,这样的人怎么收买?

    拉玛五世猜的没错,张弼士经营的企业风生水起,获得了惊人的利润,后世传言,到了1869年,张弼士的财产已经达到了8ooo万两白银,成为华人富,而这一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才7ooo万两,张弼士的财产比清政府的岁入都高,更何况一个暹罗呢。

    但其实暹罗也不穷,他们的财政状况极好。

    经过他父亲和他两代国王的改革,暹罗的财政制度效率大幅度提升,加上暹罗处在热带丰富的物产资源,这让拉玛五世不但能不断的进行改革,进行各种现代化建设,同时还不用借一毛钱债务。

    历史上,在拉玛五世逝世前一年,暹罗财政收入相当于当时清朝的39%,人均是清朝人均收入的173倍,也相当于日本的好几倍。而暹罗的税率是不可能跟明治时代疯狂搜刮百姓的日本相比的,所以单纯从其他角度来考虑,暹罗的改革成绩丝毫不输给日本。

    而在富裕程度上,远中日两大帝国,所以这一时期,大量华侨涌入暹罗谋生。唯一的缺陷是,暹罗的改革没有让国家变得强大,但暹罗人口只有六百来万人的基础上,事实上也不具备成为一个强国的条件。

    一个重视财政的国王,一个精于牟利的富商,俩人很快就有了一些相同的观念,比如张弼士就认为,如果暹罗能够加大稻米的垦殖的话,暹罗经济一定大有可为,国力大幅提升。

    拉玛五世深有同感,法国人在南圻进行大规模开之前,暹罗一直都是中国最大的粮食供应国,可是暹罗的开只限于湄南河下游三角洲地区,中上游尚未得到开,最大的限制是交通问题。

    铁路!

    俩人很快就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是铁路。
………………………………

第七百一十九节 十年保护期

    拉玛五世朱拉隆功乘坐火车,行走了两千七八公里的路程,只用了七天时间,但他从暹罗出发抵达仰光,就用了十天时间,还不如安排他这次行程的张弼士走得快,张弼士从新加坡到仰光,才不过花了一天时间而已。

    当下了火车之后,拉玛五世已经深深的感受到在暹罗修建铁路的必要了,他不是不知道修铁路的好处,暹罗地广人稀,暹罗人对待土地的态度,也没有华人那么富有宗教精神,不会把土地看的比命还重,在暹罗征地并不困难。

    问题是钱,暹罗财政虽然不错,可是拉玛五世的改革还在进行中,兴建公共设施需要钱,组建常备軍队需要钱,他还想再暹罗推行现代金融制度,废除延续了六个世纪的奴隶制度,这些都需要钱。

    而修铁路是一项超大投入的项目,尽管铁路的便利毋庸置疑,但修铁路的资本,不是暹罗这样的小国能够承担的,铁路可不会因为国家小而变得廉价,况且暹罗的是体现在人口上,国土上他们在欧洲可是一个大国,现在琅勃拉邦、万象和占巴塞王国还是暹罗属国,因为还没有割让马来半岛上的四个土邦给英国,暹罗名义上的国土相当于后世的泰国加上老挝,甚至还要更大,将近八十万公里。

    这样的国土面积,放在欧洲比德国、法国这样的大国还大,仅次于俄国的领土面积,可以排在第二位,但德国已经拥有了四万公里的铁路,法国铁路网也在疯狂扩张,可是暹罗还没有一条铁路。

    最大的原因就是修不起,暹罗的改革中,不管是拉玛四世还是拉玛五世都不想借洋人的债务,连日本都忧虑会不会像土耳其和埃及那样,被西方国家用贷款逐步控制,暹罗就更担心了。

    到了广州,张弼士将拉玛五世引荐给主管洋务的礼部侍郎徐荣村,就算完成了任务。

    他之所以要从仰光将拉玛五世一路护送到大明,因为他在南洋的人脉广泛,由他私人出面,而不是大明官方出面,甚至更能保密。

    拉玛五世在面临着跟法国争夺柬埔寨的时刻希望访问大明,目的不言自明,如果说不带有现实的政治目的,那是不可能的。

    拉玛五世可以不用保密,但大明一定要要求他保密,大明刚刚跟法国完成谈判,协议详细内容双方尚未完全拟定,此时大明突然跟暹罗进行沟通,显然会刺激到法国,英国人也一定会起疑心,怀疑大明要在中南半岛建立某种军事联盟,法国已经被大明击败,那么大明针对谁,不由的要让英国人作过多解读。

    不管英法如何看到大明个暹罗的靠近,都会生出忌惮之心,这对暹罗有百利而无一害,但对大明就不一定了,在没有足够利益的前提条件下,承担英法的压力,为这种小国背负上军事义务,不是一笔划算的政治交易。

    所以大明要求一定要保密,拉玛五世不想玩弄政治手段,他是真心有求于大明,甚至对做好了称臣纳贡的准备,哪里敢不答应大明的要求呢。

    大明礼部尚书洋务出身,精通外交礼仪,专门用暹罗礼节拜见拉玛五世。

    然后俩人开始商谈与大明皇帝见面的程序,其中首要的还是礼仪,让拉玛五世松了一口气的是,徐荣村并不要求他叩拜皇帝,听说大明皇帝不喜欢跪礼。徐荣村建议,暹罗国王跟大明皇帝将以平等的礼仪相交。拉玛五世将向朱敬伦行抚胸躬身礼,大明皇帝同时以深揖回礼。

    俩人将面谈暹罗和大明的军事、政治和外交关系,期间不得有第三者在场,不能有任何记录。

    这些安排也是拉玛五世想要的,他也不想提出了一大堆请求,人家一个都没同意,最后留下一个难堪,不留记录,也就没人知道,无从查起。

    出于隐秘考虑,当天夜里拉玛五世就住进了大明皇宫,并且在第二日清晨,就被安排与大明皇帝在客厅见面。

    俩人按照商定相互行礼过后,皇帝邀请拉玛五世入座,没有外人的情况下,朱敬伦只能亲自给拉玛五世倒茶。

    “不知道和不和国王陛下的口味?”

    朱敬伦准备的是绿茶,而且给里边加了冰,他知道后世的泰国人喜欢喝冰茶,因为属于热带气候炎热,但这个时代的暹罗人显然没有这种条件,但他们后世喜欢喝,就说明这种茶适合他们的口味。

    拉玛五世喝上瘾了,把喝冰茶的习惯带回了暹罗,大明商人就又多了一个赚钱的门路,以后可以冬天去北方凿冰,储备起来卖给暹罗人了。

    拉玛五世喝了一口茶,颇有些拘谨,他突然意识到,这还是暹罗历史上,第一次有国王跟中原王朝的皇帝面谈呢。

    “暹罗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