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崛起1857-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拉玛五世喝了一口茶,颇有些拘谨,他突然意识到,这还是暹罗历史上,第一次有国王跟中原王朝的皇帝面谈呢。

    “暹罗人喜欢喝凉茶!”

    拉玛五世随口说道,顺便调整一下情绪。

    朱敬伦笑道:“那真是抱歉了,我倒是疏忽了。”

    拉玛五世忙道:“陛下客气了,我们暹罗人也知道客随主便的道理。”

    朱敬伦接话道:“暹罗与我中国还真是疆土相连,人民互通的好邻邦啊,我中国人也认这个道理。”

    拉玛五世叹道:“这么好的道理,可是洋人就不认啊。”

    朱敬伦知道拉玛五世是想把事情往洋人身上引,反正俩人肯定是要谈这些敏感话题的,他也不绕开,所幸接着话头感叹起来。

    “是啊,西风东渐,洋人的到来,把我们都搅乱了。洋人也有洋人的一套道理,其实也未必不好,只是他们就是不懂得客随主便入乡随俗的道理,不知道尊重主人啊。却总想着反客为主,让主人按照他们的道理来做事。”

    拉玛五世苦笑:“他们也未必不懂得这个道理,只是他们从来没把我们当作东方的主人,他们反倒想当东方的主人呢,而我们,要么做他们的奴仆,要么做他们的敌人。”

    朱敬伦当即直言:“不知道国王陛下是想当西方人的仆人呢,还是当敌人呢?”

    拉玛五世知道要切入正题了,正色道:“暹罗虽是小国,愿与人为幼,不愿树敌,但更不愿做人奴仆。”

    朱敬伦叹道:“不知道陛下打算如何在英法之间交朋友?这两个朋友可都不是讲情谊的朋友。”

    拉玛五世叹道:“陛下明察秋毫。英法皆虎狼之国。想与之为友谈何容易,唯有割肉饲敌,以求保全罢了。”

    朱敬伦见他说的可怜,却毫不同情,政治不讲这些。

    反而继续挖拉玛五世的伤疤:“不知道暹罗能有几斤几两,能让英法始终饱食呢?”

    拉玛五世沉默了片刻:“以肉饲敌,终不能长久。暹罗是小国弱国,唯有仰仗大明这样的礼仪之邦才可求的长久。”

    朱敬伦叹口气道:“暹罗的处境我很同情,西边是英吉利,东边是法兰西,皆是泰西之大强国。于我东方国家毫无尊重可言,贪婪无度,唯有自强方是正道。即便我大明愿意施以援手,保的了暹罗一时,保不了暹罗一世啊。”

    拉玛五世心中猜度,大明皇帝这是打算保暹罗一时?助暹罗度过难关吗?

    探问道:“大明上邦如能保暹罗一时,已是莫大的恩情,暹罗当永世不忘。”

    朱敬伦摆摆手:“国王陛下,恕我直言。大明是大国,勉强也算一个强国,暹罗是小国,也是一个弱国。就我个人而言,很赞同贵国进行的改革,稳步推进,不急不躁,假以时日,暹罗必将是一富庶安乐之乐园。但英国侵于西境,法国掠之东疆,暹罗之改革势难持久。若暹罗想要自立,需得如日本,大刀阔斧,励精图治。”

    拉玛五世叹道:“暹罗不是日本,暹罗是不能说变就变的。”

    朱敬伦问道:“那暹罗需要多久呢?”

    拉玛五世回答:“少则十年,多则三五十年,我们有的是耐心。”

    朱敬伦很受触动,就是缺乏这股耐心啊,中国人还是太急了,中国人守旧是有的,可当他们看到非变不可的时候,要变革的心却也比守旧的心更加强烈,可问题是缺乏耐心,今日学德国,明日学美国,后日又要学日本,却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个国家还没学透彻呢,就觉得不行,认为此路不通,匆忙改换路径,始终周而复始。

    日本的快,暹罗的稳,最后都算成功了,原因在哪里,就是两个字,耐心,认准了一条路,快也好,慢也罢,都咬牙坚持走了下去。

    “好,那就十年!我大明给暹罗争取十年时间。”

    君主之间犯不着斤斤计较,自有专业人士锱铢必较,朱敬伦说到这种程度,已经非常直白了,之后就不再谈论细节问题,而是谈一些百姓民生之类的话题,拉玛五世就该知道朱敬伦想要什么了。

    朱敬伦关心大明侨民在暹罗的生计问题,关心大明商人在暹罗的经营问题,那么暹罗就要在这些方面给予照顾,这是拉玛五世心知肚明的事情。

    大明毕竟是大国强国,对暹罗而言,是与英法一样的无法抗衡的超级力量,不同的是,英法是吃肉的,中原王朝却能吃素。

    西方哲人黑格尔说过,世界上有两种文明,一是动物式的,一是植物式的。

    黑格尔认为在植物式文明背景下,历史并非线性向前,而是在不断循环中,由于昨天与今天相互抵消,所以只有时间积累,没有真正的历史,无论多么悠久,始终没有本质上的进步,所以动物文明能后来居上。

    欧洲文明就是动物式的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充满竞争。

    而拥有辉煌历史的古国纷纷凋落,欧洲却在不断进步,为什么前者积累多年,最终化为虚无?

    无非是动物奉行天道自然,天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欧洲的进步何尝不是建立对弱者的掠夺上的。

    按照欧洲的标准,大明跟暹罗都是植物式的文明,遵循东方的这里在不断的循环往复,既然是循环往复,也就有迹可循,历史上大多数中原国家并没有侵袭暹罗,大明也可以不侵袭暹罗,历史上的中原王朝讲究薄来厚往,大明也可以对暹罗薄来厚往。

    可植物式的文明,毕竟也是要生存的,大明可以吃素,可以不像动物式的英法需要暹罗割肉喂养,可吃素,也得让大明吃饱了。

    所以拉玛五世知道,朱敬伦答应的那十年保护期,是一定要让暹罗付出足够的代价的。
………………………………

第七百二十节 头痛的铁路问题

    朱敬伦不用直接过问条约具体商谈问题,拉玛五世同样不需要关心,达成一致之后,拉玛五世的行踪就可以公开了,他要求在大明进行参观访问,在洋务司的安排下,重点参观了大明的兵工厂、造船厂,并通过铁路游览了杭州、泉州等名城,还重点在潮汕地区进行了访问,因为此地是大多数暹罗华人的故乡。

    大明和暹罗的报纸也开始大肆公开报道拉玛五世的行程,大明的报道让更多百姓了解这个近在咫尺的小国,舆论普遍欢迎暹罗王的来访,因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在文人层面,大家都将这种来访视作是对上国的朝贡。

    拉玛五世一边游览,一边关注明暹双方外交人员的谈判,一边还关心在新加坡的和谈。

    大明果然向暹罗提出了各种要求,主要集中在加强经济联系上的,比如双方海关进行合作,以期能够减少大明商品进入暹罗的程序;双方对对方国民不设商业经营上的限制,允许对方国民在本国进行广泛的商业经营和开发活动。

    总体来说,大明提出的要求对暹罗伤害不大,因为华人本来就是暹罗最大的商业群体,经营的商业项目众多,历代暹罗国王并不怎么限制华人的发展。唯一让拉玛五世有些担忧的是,大明果然提出了在暹罗修建铁路的要求,以加强经济联系的理由,希望越南允许大明修建一条从大明境内通往暹罗首都曼谷的铁路。

    修建铁路一直都是拉玛五世的一块心病,因为不止大明提出了要修铁路的要求,英国人之前也已经提过了。

    拉玛五世对铁路本身没有恶感,但如何保证列强国不利用铁路,侵犯暹罗的权力,他却毫无办法。

    英国人要修铁路的态度很急切,虽然暹罗以各种理由推脱了过去,可是一旦大明开始在暹罗修铁路,恐怕就挡不住英国人了。

    自从英国修通了大不列颠之桥和大亚细亚铁路之后,英属印度殖民地跟中国联系在了一起,很多来自印度,甚至英国本土的货物,不在经过马六甲海峡,而是直接在仰光和吉大港入港,然后经铁路运往中国地区。

    尤其是明法战争爆发之后,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更少了,连欧洲其他国家的货物,也大都开始走大不列颠之桥通关了,可以预计的是,即便明法战争结束,恐怕许多货船也不会在回到马六甲海峡了,因为没人愿意绕道两千多公里走马六甲海峡,对于商业而言,时间就是利润,还是昂贵的成本,英国人修建的铁路,不但是一条通往九龙和上海的捷径,而且英国实行自由贸易,铁路两头的港口都是不收取转口税的,大明加强了跟英国的合作,在通关上采取统一的标准,通关速度极快。

    这造成了途径新加坡的商船数量锐减,给这里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于是管理新加坡的海峡殖民地出于为殖民地未来考虑,提出了必须修建一条新加坡通往中国的铁路,以此挽回一些客流。

    经过马六甲海峡前往东亚进行贸易的,虽然说并不都是去中国地区的,可九成都是以中国为目的的,日本、韩国这样的国家,在中国旁边,实在引不起西方国家的兴趣,即便是与这两国之间的贸易,西方商人也懒得自己去开拓,而是直接在上海进行转口,而上海通过大亚细亚铁路,已经跟印度连成了一体,从加尔各答和达卡径直往西,经过缅甸的因帕尔和密支那后进入云南,途径云南、贵阳、长沙、南昌之后跟杭州和上海相连。

    既然直接能动印度洋便捷的抵达上海,欧洲货船有什么理由要绕道呢。

    从新加坡修建到中国的铁路,对英国人来说并不困难,他们只需要沿着马来半岛北上,将铁路修到缅甸就可以了。

    可问题是马来半岛中部地区,都是暹罗的国土,从暹罗湾到安达曼海暹罗国土梗阻了英属马来亚跟暹罗的陆路联系,一旦让英国人通过铁路将两块殖民地联系起来,谁能保证这些暹罗的国土不会随着一同失去呢?

    所以在来大明之前,这条铁路就已经是拉玛五世心头的一块心病了,不是他懦弱,不是他多虑,而是他切实的看到,暹罗已经成了英国两块殖民地联系的障碍,现在这两块殖民地有强烈的联系在一起的需要,这种障碍就立刻突显出来,如果有任何可能的话,拉玛五世是绝对不想成为英国前进道路上的阻碍的,因为英国人会搬开甚至砸碎一切阻挡他们的障碍,暹罗不想直面英国的冲刺。

    但如果拒绝大明修铁路,凭什么让大明保护暹罗十年呢,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求的英国的保护,暹罗将国内的矿藏几乎都交给了英国人开发,却想让大明白白保护自己,即便大明答应了,可这种“保护”暹罗能放心吗。

    所以这条铁路拉玛五世知道阻挡不了,可又不能让英国找到在暹罗扩大利益的借口,左思右想,绞尽脑汁后,他叮嘱暹罗外交人员,看能不能跟大明达成协议,既然是为了加强经济联系,是否由暹罗来修建暹罗境内的铁路更为合适,跟大明铁路网相连,同样能达到加强联系的目的。为了方便的跟大明铁路网对接,暹罗愿意聘用大明技术顾问,并将铁路运营委托给华人。

    他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即让大明获得控制铁路的实利,又保留了暹罗自己建造铁路的名义,不给英国制造任何借口的机会。

    大明果然比西方人更容易沟通,他们经过考虑之后,同意了暹罗人的建议,表示大明无意在暹罗谋取特权,愿意支持暹罗自主修建铁路。

    尽管还没有签订条约,但拉玛五世在大明的活动,已经开始起到效果了,当他亮明身份开始在大明活动之后,在新加坡谈判的暹罗外交团队受到的压力马上就减少了,法国降低了对暹罗的恐吓,开始表现出愿意解决因暹罗向法国宣战而引起的战争状态的诚意,放弃了对暹罗东部领土的要求,只提出了赔偿问题。

    至于柬埔寨,拉玛五世已经不考虑了,只求法国人不要废除诺罗敦国王,让这个对暹罗友好的柬埔寨国王能够继续留在柬埔寨王位上,这是暹罗唯一的要求。

    当法国人大幅度让步,同意暹罗以两千万金法郎的代价,结束跟法国的战争状态,并且表示无异于更改柬埔寨王位现状之后,法国和暹罗迅速的签订了媾和条约。

    这让拉玛五世看到,借助大明的影响力,暹罗真的可以在洋人面前保住一定的权力,更加坚定了他与大明建立紧密关系的决心。

    所以他打算尽快落实铁路问题,在跟大明的相关条约签订之后,尽快启动铁路建设,从而在事实上加强两国之间的联系,至于英国那边,他需要堵住英国人的图谋。

    修铁路,名义上是暹罗自主,实际上势必要依靠大明,暹罗既没有相关的人才储备,也没有必要的资金支持,这些都要从大明取得,可为了尽量保住暹罗对铁路的控制权,拉玛五世需要找到一个自己能够放心,而又有足够的实力控制铁路的人选。

    拉玛五世心中已经有目标了,那就是陪同自己来大明的张弼士,此人能够在荷兰殖民地上承包鴉片税收,能在英国殖民地上开发矿产,还是大明的外交官,此人的身份背景,绝对能在英国和大明两国都拥有影响力,而且他还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加上拉玛五世跟他短暂的交流沟通,认为此人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可以沟通的平和华人。

    相比跟英法打交道,拉玛五世更愿意跟华人打交道,至少华人按照东方标准来说,是讲道理的。

    于是拉玛五世找上了张弼士,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希望由张弼士出面,组建一家铁路公司,在暹罗境内修建铁路,至少修建两条,一条从曼谷北上通往大明境内,一条从曼谷南下直达靠近英属马来亚边境。

    拉玛五世希望暹罗自己率先在马来半岛上修建一条铁路,并且由张弼士这个在英明两国都有强大影响力的人物出面经营,从而堵住英国要在马来半岛暹罗境内修建铁路的打算,就算他们还是要修,也可以由张弼士出面,由这家铁路公司跟新加坡进行对接,从而将英国势力排除在暹罗铁路之外。

    张弼士对拉玛五世的提议很心动,他权衡了一下利弊,尽管他很清楚,随着英国修建的铁路,将中国东海和印度洋联系了起来,势必导致新加坡地位的下降,但对于广大的东印度殖民地来说,通过新加坡依然是与中国大陆联系的最近渠道,别的不说,至少华商肯定会支持的。

    同时通过铁路,能够将泰国,甚至整个南洋的物产开发出来运往大明,必然带来巨大的利益。

    张弼士是一个气魄很大的人,当年荷兰刚刚允许华人经营垦殖公司,他马上将自己的大部分财产投入其中,后来在山东开办酒厂,更是一次性投入三百万两银子,他有在巨大的机会面前孤注一掷的魄力。

    所以当面就接受了拉玛五世的邀请,但是修建铁路这种投入,对他来说也是难以承受的负担。
………………………………

第七百二十一节 明暹同盟条约

    从曼谷修建一条通往大明的铁路线,不提修建的技术难道,单单是资金问题,就是一个天文数字,长达一千多公里的铁路,按照大明境内铁路建设的投入,每公里至少也得三万两银子,张弼士需要投入四千万两左右的资金,这不是现在的他能够拿出来的。

    后世传闻张弼士在1869年就拥有8000万两银子的财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那时候距离他到南洋才不过十年时间,怎么可能拥有这么庞大的财富,况且他的财富主要集中在土地上,虽然是很保值的固定资产,但却很难变现。

    让张弼士一次性拿出四千万两银子,他知道自己就是倾家荡产也拿不出来。

    可是他拿不出来,南洋华人是拿的出来的,他很快就有了主意。

    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拉玛五世,表示自己想要在南洋华人中集资,拉玛五世建议他可以在暹罗华人中集资,告诉他暹罗华人是暹罗最有财力的人群,显然拉玛五世更希望暹罗华人更多的掌控铁路的控制权,他更放心暹罗华人。

    张弼士明白拉玛五世的想法,知道这个国王还有顾虑,自己既然打算孤注一掷在暹罗修铁路,那么就一定要处理好跟暹罗王室的关系,暹罗国王的支持力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铁路的成败。

    他看中了铁路的利益,打算全力以赴,就更不能有失。

    于是他马上表示,将优先在暹罗华人中集资,并且希望暹罗王室能够入股,成为铁路公司的大股东。

    拉玛五世马上答应,暹罗王室将向铁路公司投入一千万两银子,还授权铁路公司可以使用暹罗王室的称呼,也就是铁路公司可以叫做暹罗皇家铁路公司。

    张弼士马上开始活动起来,修建铁路的技术问题好解决,兵工厂在抽走了原来在大明铁路公司中工作的铁路技术人员之后,马上跟兵工厂中其他土木建筑人员一起,组成了一个兵工建业公司,专门从事各种大型工程的建造事业,从港口码头,高楼大厦到铁路桥梁,他们有成套的技术方案,而且只要给钱就愿意干活。

    资金问题,暹罗华人在暹罗经营了几百年,如果能动用暹罗王室的旗号,相信暹罗华人富商们会踊跃入股,筹集几千万两银子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自己打算投入全部的财力,他的土地和矿山不能变卖,但可以抵押给大明的银行来融资,暹罗王室也打算出资一千万两,其实留给暹罗华商的股份并不多,甚至可能都不够他们分享的。

    张弼士一头联络兵工建业公司,一头联络在曼谷的华人富商,打出了暹罗皇家铁路公司筹备处的旗号,登报招股,铁路公司作价十万股,以每股四百两的价格,出让四分之一的股份,向华商融资一千万两,一听铁路是通往大明的,华商果然抢购股份如潮,短短十天时间内,就有三百多个在当地最有实力的华商购买了股份,还有数百华商以没有买到股份为憾。

    同时张弼士还在新加坡城里了铁路筹备处,向南洋地区的所有华商募股,还采取了限购措施,尽可能多的让华商入股,因为他知道,将来这条铁路的客户大多都是华商,入股的华商越多,铁路公司的客源就越稳定。最终在南洋将铁路公司四分之一股份卖给了四千多个华商,同样筹资一千万两。

    资金到位后,拉玛五世正式批准铁路公司成立,并委托张弼士为暹罗王室的全权代表,张弼士还是南洋华商的代理人,这样张弼士手里就拥有了七成股份,牢牢控制着铁路公司,成为毫无争议的总裁人选。

    张弼士在十天之内就完成了融资,这种能力,让拉玛五世大为放心,相信张弼士也能解决英国人的问题,这就解了拉玛五世的心头之患。

    好消息总是喜欢扎堆出现,华人称之为撞大运,拉玛五世的大运也撞上了,在新加坡成功跟法国签订媾和条约后,大明跟暹罗的军事同盟条约也终于签订。

    经过双方详细的讨论,基本以大明跟越南的兄弟同盟条约为蓝本,规定了双方的的军事义务。

    大明承诺,十年之内,当暹罗遭到第三国攻击时,或大明遭到第三国攻击时,双方都以全部兵力相互支援;大明用于援助暹罗的兵力应不少于200万人,暹罗用于援助大明的兵力应不少于50万人。在战争期间,大明将提供所有的武器装备,而暹罗则应保障大明軍队的全部粮草供应。

    这份条约,显然是针对英法的,因为只有英法才最有能力在中南半岛上攻击暹罗,法国刚刚败于大明,他们绝对不会冒着跟大明再次开战的风险侵略暹罗,英国也需要考虑一下侵略暹罗的风险,通过这份条约,暹罗等于为自己买来了十年的和平。

    暹罗付出的,无非是一些经济利益,最大的也只是一半的铁路权益,另一半还在暹罗王室和暹罗华人手里掌握着。即便是经济利益,暹罗也未必能吃亏多少,因为一旦铁路开通,得利最大的还是暹罗。

    对大明来说,通过保护暹罗,从而在暹罗湾获得了一个稳定的基地,随时可以使用暹罗的港口。让大明在南洋地区的影响力大大提高,同时加强跟暹罗的联系,也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如果暹罗的大米生产能够达到越南的水平,暹罗的粮食至少能养活一千万大明百姓,从而让大明在邻国再次获得一个稳定的粮食基地。

    所以大明对这份条约也是满意的,洋务司主事徐荣村认为,暹罗也跟越南一样,牢牢绑在大明外交战略的战车上了。从此大明在南中国半岛的影响力,将大大超过法国,可以跟英国并驾齐驱,甚至超越英国。

    朱敬伦则没有徐荣村那么有信心,他太知道暹罗人的巧劲了,历史上他们能游刃英法之间有余,21世纪甚至依然游刃中国和西方之间有余,始终能够在大国之家玩好平衡,现在他们跟大明签订了军事条约,别以为他们的外交战略就绑在了大明身上,朱敬伦确信,这边向大明出让了利益,回头暹罗一定会加强跟英国之间的关系,甚至跟法国之间的关系。

    若论军事势力,历史上东亚三国中当属日本做的最好,但要说外交平衡的手段,则暹罗是毫无争议的模范。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