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崛起1857-第2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风帆。

    之所以在跟法国战争期间建造的新舰没有风帆,第一因为大明海军军官主要出自英国的军校,受英国海军作战理论影响,认为纯蒸汽动力战舰对风帆战舰用够更大的优势,第二则是当时大明对于能否战胜法国海军严重缺乏信心,毕竟当时的法国海军对大明来说,实在是太强大了,要对抗世界第二大海军,大家都认为应该抓住任何一丁点微小的技术优势,所以全面采用了英国軍舰的设计。

    但纯蒸汽动力的主力舰队,大大影响了续航力,虽然大明的主力舰,在满载装煤,低巡航情况下,理论上续航力高达5ooo海里,但依然无法跨越过6ooo海里的太平航航道,而且这只是理论续航力,战争中不可能保证理论状态,就是安全状态下也不敢保证,因为军舰一旦出港,就要对抗海上的风浪,不同风向都会对锅炉的燃烧效率造成影响,因此大明舰队开到美洲海岸,至少需要一次加煤,安全情况下最好能进行两次加煤。

    至于驶往美洲的航道,大明海军倒是十分熟悉的,因为大明在美洲有一个阿拉斯加殖民地,海军在哪里驻扎着一直小规模的分舰队,冬季之前会南下过冬,另外救灾期间,大明大量的商船也行驶过中美航线。

    既然掌握了这条航线,那么浩瀚大洋也就不算什么障碍,只是麻烦一些罢了。比如需要在日本进行停靠一次。在东京进行加煤,或者在函馆进行加煤更好,一次就能直达美洲。

    可问题是,一旦战争爆,日本会不会受迫于中立法,禁止大明舰队进入日本港口呢。

    就好像法国舰队从欧洲赶往越南,当时英国港口都没有允许法国海军进驻。而大明却在暹罗寻找到了港口的支持,取得了巨大的战争优势。

    因此取得日本的支持,允许大明舰队利用日本的港口,对于这场战争来说,将会相当重要,这一切就需要外交手段来达到了。
………………………………

第七百三十七节 战前的外交准备(1)

    大明驻日公使何如璋失望的走出日本外务省,他的外交活动失败了,日本表示一旦大明跟美军开战,日本将严格遵守中立法。

    何如璋拉拢日本表示,美国不但排华也排日,大明如果跟美国因为排华问题爆发战争,日本也可以从中受益,大明希望日本能在对美作战上,跟大明结成同盟,为亚洲人,黄种人争取生存权力。

    可是日本表示,日本没有加入战争的条件,日本将保持中立。

    何如璋多次游说,都没能说服日本人,日本始终表示将坚守中立。

    这意味着一旦开战,大明将无法利用日本的港口。

    何如璋不知道的是,他跟日本的交涉,在日本政府高层引起的震撼,大明已经打败了法国一次,那次大明胜利之后,日本文化界的反响强烈,正面的声音为主,他们看到黄种人打败白种人,危机感强烈的日本感到了鼓舞,这意味着只要变革下去,同为黄种人国家的日本也能变得强大,从而摆脱被白人瓜分的危险。

    这就好像日俄战争后,对世界非白种人国家的鼓励一样,日俄战争之前,虽然嘴上不服气,但却受到白人至上主义的影响,看到白人在全世界横行,在所有地方高人一等的样子,在非白种人心中造成的自卑阴影十分深刻,日本的胜利,让大家都看到了希望,原来非白种人弱,并不是因为先天的人种低劣,只要通过改革和努力,也是能变强的。

    但日本国小心大,或者说自尊心强,日本文化界在欢心之余,也十分担忧。

    日本思想教父福泽谕吉不断的提醒日本人,日本不能被支那国家所遮蔽,他在1884年就发表了文章,《日本不能被支那所遮蔽》,对西方人一提到东亚,只会提大明和满清十分忧虑,感觉日本被庞大的东亚大陆的倒影所遮蔽,还声称支那人的卑躬屈膝寡廉鲜耻这笔了日本人的侠义,朝鲜人的残酷刑罚会让日本人也被人认为无情。福泽谕吉的文字中,一方面包含着在大陆国家面前的盲目自大,另一方面则表现出在西洋人面前的过度自卑,极其在乎西洋人的观感。

    日本的明治维新虽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西化的很彻底,但却抛弃了自己的根,好像在茫茫大海中找不到回家的方向一样,迷茫、无助、恐慌。

    尤其像福泽谕吉这种西化的人物,更是极力鼓吹日本要全面西化,极力歌颂明治维新中的种种事业,完全蔑视大明的改革和满清的洋务运动,其实这已经不是从文化本身去考虑问题了,而是从思想上在考虑问题,是意形识态之争,因此他极力在来源于中国的东方文化前表现的极度高傲,把东方文化贬低的一钱不值。

    不再使用传统称呼将大陆称之为中国或者唐国,改称之为支那或者支那地区,连大明都包括在内,显然他们不希望用中国这个比较有历史推崇性的名字在描述大陆国家。

    为什么要这么做,第一是这货思想西化,真的是看不上传统文化那一套,不希望日本人继续沉浸在传统的礼仪文化之中,希望鼓动日本人性格中的兽性,推行军国主义。

    他不但对中国文化表现的鄙夷不说,还要求日本人应该摒弃几千年来的唐化成果,写文章《有支那色彩的东西应该摒弃》进行呼吁。写《文明论》抨击传统文化,将人类文明分为三类,未开化,半开化和文明开化三种,他们认为原本的日本属于半开化,随着学习西方文明,日本开化了,而中国和朝鲜还是未开化国家,日本有必要用軍队帮助中国和朝鲜开化,显然这货的最终目的是鼓吹进攻大陆。

    最后形成的思想正是所谓的脱亚入欧。

    日本正是有一群这种盲目媚外的家伙,即让日本人在进行革新的时候,可以放下思想爆发大刀阔斧的西化,同时又大肆抛弃了旧传统,也失去了文化自信心,心态极度自卑,甚至有种要求引进欧美人种改良日本人种的舆论,直接就认为日本人种是低劣的了。

    这就是没有底蕴的国家容易犯的错误,衰败时盲目自卑,兴起时又盲目自负。

    后来在日本留学的鲁迅等人也沾染了这种毛病,连中国文字都要废弃,认为唯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善中国文化,因为那样的话,中国人就不会读懂古书了,也就不会被旧历史,旧思想所束缚。

    几年前,朝鲜发生了壬午兵变,满清和日本同时出兵朝鲜镇压,福泽谕吉那时候就开始鼓动战争,写文章《支那士兵罪责难逃》,声称满清士兵杀害日本在朝鲜的妇女儿童,还写了《一旦开战,胜券在握》给日本民众壮胆,还告诉民众不要害怕支那人的报复等等。

    这货的理论在日本很受欢迎,可是大明也在变革,他为了贬低大明的变革成果,还是下过本钱的,前几年到大明游历了一番后,回国写文章告诉日本人说大明的变革不过是一种假象,面子上糊上了西方文明的表皮,骨子里还是那一套腐朽的文化,他主要依据的是大明普及教育的教材中大量教授四书五经,他告诉日本民众,在日本飞速革新教育,采用最先进,最文明之西方教材教育自己的学生的时候,大明反而在大肆兴办寺子屋。

    日本的寺子屋在日本教育历史上功不可没,主要都是民间教育机构,一般为寺院创办,免费或者只收少量学费,教育平民子弟读书,很多穷人家的孩子从小就放在寺庙中读书,好像寺院里的孩子一样,所以叫做寺子屋。

    这种寺子屋并不正规,教授的知识主要看寺庙的教师水平,大多还是教授传统的儒学,同时为了孩子的生计考虑,他们还传授给平民一些实用的农业知识,很受普通百姓喜欢。

    日本明治维新前之所以能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识字率,就是这种寺子屋的功劳,在日本全国大概拥有以那16560家寺子屋,由于是寺院,所以老百姓都比较放心,女学生也愿意送去学习,所以寺子屋的教师和学生都有相当数量的女性,这让江户末期日本的识字率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准,1850年统计的就学率高达70%…86%,而大明推行普及教育二十年的时候,才勉强达到这个水平。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政府打着西化的大旗,连这种优良传统也看不上了,看不上传统的教育方式,要求革新为西式学堂,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教育改革法令《学制》,明确宣布要在全国普及小学,把全国分成80个大学区,每个大学区设大学1所,中学32所。每个中学区设立小学210所。全国办8所大学,256所中学,53760所小学。实际上他们知道21世纪,也才建了两万多所小学。

    但新教学令,要求废除寺子屋,强行要求学生转入政府开办的西式学堂,结果不但没有受到百姓的欢迎,反而是大加抵制,老百姓觉得孩子挤在一起听天书一样听老师将西方科学文化,什么都没有学会,完全没有用,还不如寺子屋中教的农用学问呢。

    结果导致老百姓不愿意将孩子送进政府办的学堂,1873年小学就学率只有28%,1890年才达到50%,直到1905年才达到96%,超过了寺子屋时代的入学率。

    另外政府办学经费,还主要是向穷苦的老百姓征收,这更让老百姓不满,出现了大批捣毁学校,袭击教员的事件。

    不过他们倒是成功的摧毁了所有的寺子屋,通过一项法令,将设立寺子屋的大批神佛合一的神道教寺庙,进行了神佛分离,推行日本本土的神道教,而排斥已经跟神道教融合到一起的佛教。

    日本称之为“废佛灭释运动”,大批佛寺全毁,多数寺院的佛像、佛具被毁,僧侣转职为神职人员,直到1901年,这场佛教文化灭绝运动才结束,而就在这一年,日本一家寺庙重开了寺子屋性质的学校,帮老百姓照顾和教育孩童,但已经改名叫幼稚园了。

    后世一提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必说日本重视教育云云,大体上没错,日本是通过引入西方教育方式,短期内培养了大批工业化人才,可他们的教育也是走了弯路的。很大程度上,日本工业化成功不是教育的成功,反而是工业化的成功带来了教育的成功。

    福泽谕吉批评的大明普及教育为寺子屋,展现的还是日本人对本国旧传统的鄙弃,认为寺子屋就是不好的,这主要是精英的心态,一切向西看,凡不是西化的就不是好的。大明坚持了旧道德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朱敬伦向士大夫阶层进行的妥协。可也绝不是完全传统的旧学,主要教的还是数学等基础科学。

    不过福泽谕吉将大明教育比喻成日本的寺子屋教育,一定程度上给他打击大明改革找到了理论依据,他的目的还是维护日本式改革的正确性,担心日本政府和民间受到大明影响,而回到旧教育的老路上。

    但是大明打败法国,让福泽谕吉这老小子很尴尬,很多依然对传统儒学抱有好感的文化学者发文质问他,为什么寺子屋的大明打赢了法国,而不是已经福泽谕吉口中“不断地采用西洋文明的利器”的日本打败了白人呢。

    福泽谕吉很是低调了一阵,但随着大明跟美国关系变得紧张之后,他又开始活跃了,他鼓励日本政府要趁着大明跟美国交恶的机会,找机会“开化朝鲜”去。
………………………………

第七百三十八节 不是已经开战了

    日本的港口无法利用这是一件很被动的事情,朝鲜倒是也有港口,大明要强行使用,朝鲜也不敢拒绝,问题是朝鲜的港口设施太过落后,而且也没有煤炭供应,军舰听不进去,加不上煤,完全没有利用价值,俄国建造的海参崴港口倒是能用,可是俄国人显然不可能让大明使用。

    这种情况下,大明海军就只有一个选择了,租用加煤船,不进日本港口,而是通过加煤船在港口装煤,然后运到海上去补给军舰,这样才能够成功跨越大洋障碍,法**舰,以及日俄战争中的俄**舰都是这么做的。

    大明在日本展开外交活动的同时,也在其他地方展开了外交活动,最主要的还是英国,因为只有英国有能力干涉这场战争。

    大明不担心英国跟美国联合起来攻击大明,可如果英国海军介入,会给大明带来巨大的麻烦。而英国是有很大动机介入的,因为一旦大明跟美国开战,英国跟美国的贸易受影响不说,主要是加拿大会受到威胁。

    另外加拿大跟美国一样,同样有着排华问题,这让英国跟美国有了共同利益。

    对英国的外交,让赫德直接负责,朱敬伦给他的要求是,只要英国能保持中立即可。

    赫德汇报说,英国非常不希望看到大明跟美国之间爆发战争,不过英国人的主要考虑,倒不是加拿大,而是他们希望大明能将军事力量保持在东亚地区,他们认为一旦大明跟美国开战,俄国又会趁机南下。

    英国还在报着借明防俄的目的。

    不过赫德表示,如果真的要跟美国开战,英国是不会介入战争的,他有信心让英国保持中立。

    理由赫德没说,朱敬伦基本也能猜到,美国对加拿大的野心从来就没有断过,始终想将加拿大并入美国,而加拿大议会中确实也有这么一批亲美的议员,认为英国太远美国更近,加拿大只有加强跟美国的关系,才对加拿大更加有利。加拿大与美国的贸易前景,远远比跟大英帝国的贸易前景要好得多。

    可加拿大大多数议员还是保皇党,更加亲英,但美国的企图总是一个麻烦。

    而且美国的工业实力也让英国忌惮,他们担心任由美国发展下去,迟早有一天加拿大会被美国吞并。美国的高关税也让英国不悦,曾经的美国笑话了英国百分之四十的工业品,可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大幅度提高了关税,出口美国的工业品下降了一大半。

    如果此时有国家站出来削弱一下美国,英国凭什么要阻拦呢,更何况大明丝户也变得过于强大了,威胁到了英国在远东的控制力,这两个潜在竞争对手互相削弱,从长久看,是对英国霸权最大的维护。

    但赫德认为,大明如果跟美国爆发战争,英国不可能支持大明占领美国国土,尤其是美国西部国土,英国不能接受大明在美国西部取得立足点。一来,吞并美国领土,会让大明变得过于强大,二来,加拿大的安全更加无法保证。

    所以这很可能是一场大明即便打赢了,也无法取得领土的战争,而大明发动战争的最大目的,当然是为了让华人继续在美国西部立足,而让华人在哪里立足,则是为了保护大明的美洲利益链,如果无法在美国西部取得立足点,保护一说也就无从谈起。

    朱敬伦让赫德继续稳住英国,最后通牒都下过了,如果不打这一仗,大明也就成了一个笑话,以后大明说的话,还会有谁当真呢。

    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外交活动虽然居于次要地位,但也在同时进行。

    法国是第二重要的,几年前才结束了跟法国的战争,法国在越南只保持了一个立足点,而失去了实际控制力,法国人如果能高兴才怪了,他们是最有可能跟美国联合对抗大明的,历史上法国也没少跟美国结盟,主要是帮助美国对抗英国。直到拿破仑时代,美国不但没有帮拿破仑打仗,反而趁机吞并了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路易斯安那,此时美法两国长期的天然盟友关系才告终结。

    对法国的诉求还是,寄希望法国能帮大明,但只要法国尽可能保持中立就行,哪怕法国发战争财,卖武器和帮助美国融资,这点大明都能接受。只要法国不直接出兵就行,法国海军的实力依然不可小觑,一旦让他们占据地利优势,大明海军能不能重现击败法军的战果,那就不好说了。

    在德国和俄国也进行了活动和试探,但是这些欧洲国家的氛围十分轻松,大明公使四处活动之时,美国公使也在跟各国接触,但大家普遍不相信大明会开战,美国公使只是想跟欧洲保持友好关系,不断的举办各种舞会酒会,还连大明公使都邀请,显然将大明公使的四处活动领会成烟雾弹,认为是一种施压,是逼迫美国放弃排华法案。

    假如最后真的爆发了战争,美国人也不认为欧洲国家会帮大明,毕竟他们可是“同文同种”的白人国家。

    德国和俄国虽然不认为大明的外交活动就一定代表他们下定决心开战,但是他们还是借此机会提出了他们的要求,德国重提在中国或者朝鲜取得殖民地的事情,俄国则要求大明不要阻挠他们在葫芦岛建立港口的行动。

    德国的要求肯定是不能答应的,但俄国的要求是可以考虑的,即便俄国在葫芦岛站稳骄傲跟那又如何,他们当年占据了旅顺,最后不也被日本夺走了吗,只要大明能够越来越强大,在东亚地区,就依然能股掌握话语权,让俄国人经营他们才能经营,不让他们经营了,随时可以赶走他们。

    于是大明公使再在俄国的接触中,口气有所松动,原则上不反对沙俄将葫芦岛用作经济活动,但绝不答应沙俄利用葫芦岛建设军事基地。

    此时俄国人才明白,大明是真的决定战争了。

    尽管在主持外交活动,但是赫德的内心十分忐忑,他是冲着战争去准备的,但他自己却没做好战争的准备,这次跟上次与法国不一样不一样,不是在家门口应战,而是去主动攻击一个白人国家。

    上次他都始终坚持让法国先向大明宣战,这次难道真的要首先向美国宣战吗。

    他赫德一旦做了这种决定,带领一个黄种人国家将战争加在一个白人国家的头上,这会给他自己带来什么影响,他不知道,但他感到后怕,他感到自己承担不起这种道义责任,他始终还是一个白人。

    “陛下,我们真的要开战吗?”

    他犹豫不决,还是请示朱敬伦,在大明的官场上待得越久,他反而越来越像过去的陈芝廷了,越来越重视皇帝的态度,可陈芝廷最后发展到开始跟皇权对抗,显然赫德在大明官场的影响力和支持度远逊于陈芝廷,根本无法凝聚整个官僚集团,反而要处处借助皇帝的权力来压制官僚集团。

    朱敬伦很疑惑:“我们不是已经开战了吗?”

    赫德迷茫道:“我们还没有宣战啊?”

    朱敬伦叹道:“我以为我们的最后通牒已经说的很明白了,美国一旦通过这个犯案就是对大明宣战,现在他们强行通过了法案,我们难道不是自动进入战争状态了吗?”

    赫德极其震惊,现在全世界都在等着看大明是不是敢宣战呢,结果大明的皇帝认为双方已经进入了战争状态,这是多大的乌龙啊。

    压力瞬间就降了下来,赫德觉得空气都变得浓稠,他感到了窒息,战争原来已经爆发,可所有人都在迷梦中,包括他赫德在内,而眼前这个皇帝如此云淡风轻,让他感到恐惧。

    他恐惧的是,大明已经开始进行战争,而他这个首相竟然还不知情,还在进行外交。

    他明白,按照法律,皇帝已经掌握了全部的权力,恐怕已经秘密下令进行军事行动了,而他完全被排除在了权力中枢之外。

    可是他有一个很大的疑惑,大明既然已经开始了战争,可是为什么没有进行动员啊。

    如果仅仅是现役部队的简单调动,瞒过他还能够想象,战争动员这种事他都一点没有察觉,这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

    他不由得小心谨慎的问道:“可是陛下,难道我们不进行战争动员吗?”

    朱敬伦摇头道:“不,打美国,不需要动员!”

    赫德彻底明白了,他确实被排挤在了权力中枢之外,他到底是一个外国人,他到底不被人信任,他很失落。

    美国的军事实力不强,没有什么常备军,大明常备军六十万,而且是经过了跟法国鏖战两年的六十万精锐老兵,这样的軍队去打美国,确实不需要重新进行动员,现役部队足以给美国一个沉重打击。

    但他还有一事不明,表面上看,好像这场战争是因为他这个首相的外交失败,造成了目前的紧张局面,可是回头一想,他突然发现,好像皇帝本人从一开始就很想打这一仗。

    “陛下,臣有一事不明,陛下为什么一定要攻打美国呢?”

    是啊,为什么要打美国呢。
………………………………

第七百三十九节 此时打成本最低

    从显示考虑,美国排华关乎的,只是尊严问题,历史上因为尊严问题爆发的战争数不胜数,但大多是在封建时代,是在君王主宰一切的时代,而在这个现代文明正在取代一切其他文明的时代,战争往往只有一个理由:利益!

    美国排华确实侵犯了大明的利益,但在所有人看来,还没到战争的地步,因为美洲华人怎么看都不能算是大明的核心利益,大明的核心利益一个是生存,一个是发展,生存需要安全空间,所以第一大利益往往是安全,古今中外皆然,发展则需要保证物质资源,或者向海外拓展殖民地,或者在国内进行开发。壹看书 ・1kanshu・

    以这两个核心利益来看,美国跟大明冲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