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捣乱天下-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怪我们没有及时说出来,您也是误会了!”
马钧闻言抚须而笑,看看,看看,这就是咱弘威朝的百姓,说话已经不在粗鄙了,都是我弘威皇帝实行义务教育的成果,那些乡村的学究真是不错,不枉将其中的佼佼者,提拔上来做官。
弘威朝有义务教育,乡村有学究,朝廷发工钱,村子里还管饭。桃李满村的,考核通过后,就能够当官。这就是新的晋身捷径,所以许多有才学的人,上山下乡,教导百姓。最有名的,就是曾被程闵骂了个狗血喷头的祢衡。
十万农民工,不单单是这一队人,所有人都不要工钱。马钧可不敢不给工钱,若是被查到,自己不就成了贪官了。他硬要给钱,差一点逼的农民工“造反”。
消息传出去后,百官心里感叹,纷纷呼道:“千年盛世哪家强,百姓遥指弘威皇。”
数千年了,从来都是抢着要钱的,徭役重了还造反,到了弘威皇帝这里竟然全变了。给工钱不要不说,硬要给到是“造反”了。大变样啊大变样,无法适应啊无法适应。
马钧不敢私自做主,急忙觐见程闵。
知道吃了一惊,十万人可不是小数目,他急忙召集诸位军师来商议。
郭嘉心里感叹,出班奏道:“陛下,还是暂时不要发钱了,恐怕激起民变!”
程闵闻言心里“哆嗦”,心说朕给钱竟然会激起民变,心说真是出了妖孽了!
荀彧,荀攸等军师,震惊的同时唏嘘不已,心说这样的事情,恐怕也只有我弘威朝会出现了。
田丰一摸胡子,哆哆嗦嗦拜倒在地,激动的说道:“陛下,民心可用,我弘威朝,一定能够开创前朝所没有的盛世。臣一定尽心竭力,在陛下的带领下,开创千秋盛世!”
千秋盛世,凭弘威皇帝的英明睿智,那是一定能够实现的。跟着弘威皇造福百姓,富国强民,名垂青史!这就是众位军师的理想。
于是乎,众位军师心头热血上涌中,拜倒齐呼道:“吾等一定尽心竭力,辅佐陛下开创千秋盛世!”
十分“惭愧”,心说爷的本事其实也不大,不过千秋盛世,的确是爷的梦想,爷既然来穿越了回来,一定要让我华夏提前崛起,四大文明古国,其他三个都要靠边站。
他便颁下了旨意,“既然农民工们不要,未免出事情就暂时不要给了。不过要记录下各村各地之人,来年税收的时候,减免一些。”
这个折中的办法不错,得到了所有军师的赞扬。
田丰甩着胡子,大声呼道:“陛下圣明,您圣明呀!”
程闵乐开了花,嘴巴都裂到耳朵边了。
…………
转眼间皇宫建设完毕,百官来求赐名,荀彧说道:“臣建议命名为未央宫”,寓意为发奋图强,兴旺强更胜与汉武、光武!”
“不可,前朝国政大乱,导致天下民不聊生,岂能再延续前朝之名!”郭嘉反驳道。
程闵点头认同,回想刚才百官进年号,他便也不再那么麻烦,后世随手摘来,一定是极好的。就说道:“那么就叫紫禁城吧。”
“紫禁城?”百官便开始琢磨其中含义。
田丰最先得知,出班道:“天帝所居的天宫谓之紫宫,有“紫微正中”之说。陛下赐名,真是再好不过了。”
紫取自“紫微正中”之说,而“禁”则好理解多了,皇宫乃是皇家重地,闲杂人等不得来此。
百官赞同的同时,十分佩服,心说陛下随口道出的名字,都极有含义。
一片“马屁”声中,程闵十分尴尬,心说其实是朕从后世敲来的,然而上千年积累的,总是最好的。
于是乎,诸事齐备,百官跪拜,恭送秦峰回宫。
百官出宫的时候,个个弹冠相庆。因为后天便是二月一日,程闵登机之时。众人追随陛下奋斗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所以心里十分高兴。
“奉孝,我请你喝酒!”庞统难掩激昂的心情。
郭嘉也是涨红了脸,“不醉不归!”他遥望“紫禁城”,暗暗发誓,一定用平生所学,辅佐当今天子,开创新朝盛世。
百官们也是这样想的,众人三五成群呼朋唤友,诉说着将来在新朝的奋斗热忱,全部找地方喝酒去了。
汉太尉程闵登基称帝,用弘威为年号。消息传来,华夏帝国内,各地锣鼓喧天,红旗招展,鞭炮齐鸣,人们载歌载舞,庆祝程闵称帝,建立华夏帝国!
“俺们现在是华夏帝国的子民!”
“俺们的皇帝是弘威大帝!”百姓们见面总是这样说道。
而万民劝进,皇袍加身的故事,被载入了史册,流传后世。
消息传到东吴,吴王孙权,笑道:“这程文杰当真了得!”
儒雅的水军大都督周瑜大骂道:“程文杰不想当皇帝?被逼当皇帝得?孤看不是被逼,孤看应该是卑鄙!”
“噗哧!”孙权一下就乐了,“大都督,你这又是何苦呢?毕竟程文杰征战四方却从未与我东吴交战过,证明程文杰确实念及当初与我父亲的情谊!”
“我看未必,我江东乃是极南,他程闵占据极北,是路途遥远,还隔着众多诸侯,所以才从未有任何战事,若是我们在中原,恐怕早就往程闵吞并了!”周瑜不满的说道。
孙权极度的无语,跟这货实在没什么可说的。
另一方面,成都皇宫。
“程文杰居然称帝了,孤才是最可怜的!”诸葛亮仰天悲呼。
他诸葛亮率先向贵霜宣战的,还抵御了贵霜的入侵,将贵霜人打出了益州,可是逼死汉献帝的罪名却加到他身上了,虽然蜀地百姓都知道诸葛亮的恩德,但是其他各州都对诸葛亮怒视。对于一心想要仁德之名的诸葛亮来说,这对他是致命的大打击。
程闵称帝的消息传到乌丸、西域的时候,各部族纷纷派遣使者上表称臣,携带金玉牛羊前去邺都,准备敢在华夏帝国开国大典的时候,奉上供品来朝。
各地更是快马送来珍宝,幽州送来珍贵的皮裘做褥,和田送来美玉,草原进献宝石,并州进献各式银器。手工重镇广宗进献尊贵的金丝楠木家具。
………………………………
第二百四十五章 程氏江山
十万民工不要钱!这种事情哪里找?千古唯有弘威朝!
军师们走了后,程闵便抛开刚才的事情,又开始认真处理各部奏章。案几的奏章,几乎如后世高考前的书山题海一般,顿时就将弘威皇给淹没了。高考还有个时间,弘威皇帝恐怕一辈子出不来了。
弘威皇程闵一抬头,旁边的总管三德子就急忙擦汗。心说这寒冬腊月的,看把俺弘威皇给累的,都出汗了。也只有我家勤奋的弘威皇,才能够开创军师口中的千秋大业。
皇台旁边有一个小案几,史官们也是在奋笔疾书,他们这样写道:自古以来,君王徭役从来不给钱,徭役重了农民就会造反。而弘弘威皇帝,取缔了徭役,改成有偿出工。反而给钱不要,这是因为什么?
这是因为我弘威皇帝的仁德感化了万民,万民这才心甘情愿义务做工。历代君王数不胜数,能够有这样成就的,只有我弘威皇帝。三皇五帝都不行。只有我弘威帝,才能真正称为大帝,弘威大帝!
史官向来都是严肃一丝不苟的,而从这一次十万人的做工,可以看到弘威大帝在全天下人心中的威望。服侍这样一位圣明天子,史官感到就算现在死了也值得了。
…………
后世的紫禁城是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
而程闵建造紫禁城的时候,找来了最专业的星象学老头子,以紫微垣位于中天,天人对应之说。又召集全国顶尖的工匠汇聚一堂,在邺都的子午中心线上,营造了庞大的紫禁城宫。
紫禁城,成为华夏帝国第一位皇帝,弘威皇帝程闵和他的眷属居住的皇宫,除了所属的宫女、太监、侍卫之外。只有被召见的官员,以及那些被特许进入的人员才能进入,这里是任何外人不能逾越雷池一步的地方。是华夏帝国真正的权利中心。
距离二月一日还有一天的时候,弘威皇帝程闵移驾紫禁城的仪式正式开始。
数千乐师,遍布程府通往紫禁城的道路两侧。当弘威皇帝圣驾走出城府的时候,这些乐师鼓足了气,吹响了数米长的巨型号角。震天的鼓角声,透出无比的庄严。震彻天际的同时,仿佛也在告知天下万民,华夏帝国皇帝的迁宫典礼开始了。
两万陷阵营,清一色的骑军,刀枪锃亮沿途守卫。仪仗彩旗、华盖如林,随风招展。百官步行在龙撵两侧,拥簇着程闵的车驾。稍后面的地方,宫女在内,宦官在外,拥簇着皇后黄月英的车驾。一行几乎十万人,浩浩荡荡望邺都内的紫禁城而去。
整个邺都沸腾了,家家披红挂绿。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邺都百万百姓自发组织了起来,就在主道两侧搭起戏台子庆祝,融入到弘威朝难得一见的典礼之中。
弘威皇帝万岁的呼声在这一天里,从来没有断过。
百姓心头火热,是弘威皇帝为他们带来了无法相信的好日子,他们会永远记得弘威皇帝的恩德,他们会永远拥护自己华夏领袖,“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华夏帝国的子民!”不论在任何场合,只要说道自己的国家,人们总是这样激昂的说。
新落成的紫禁城,经过进一步拓展后,占地面积120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1300余座,房屋一万三千余间。四周是五丈高的城墙,更有60米宽的护城河环绕。
这座宏伟的宫城,已经远远超过了前朝的未央宫,并成为这个时代,世界上最大,最宏伟,最奢华的宫殿建筑群。并在持续很久的将来,成为整个大地的权利中心。
后来民主出现了,就没有任何的宫殿可以超越“华夏皇宫紫禁城”的规模。“华夏皇宫紫禁城”,便被认定为第九大古代奇迹。成为炎黄子孙世世代代的象征,也成为古代帝王权利最巅峰的象征。
后来有人说道:“金字塔也很高很大嘛……。”
“白痴,那是死人住的地方,能够跟华夏帝国皇帝相比?”
“那倒也是!”
一万陷阵营军在紫禁城外,一万陷阵营军在许褚的带领下,先一步进入紫禁城外城,第一时间控制各处要道,门禁。
百官喜气洋洋,带着对未来新王朝的憧憬,扶着程闵的龙撵,行走在花岗石的地面上,一路望太和殿而去。而皇后黄月英的车驾,行走在白玉石栏杆之间,转道去了内城后宫。
“太和殿!好名字!”庞统望着远处宏伟的大殿门楣上的牌匾,忍不住说道。
太和,出自伏羲大帝六十四卦第一卦,乾为天中的爻义,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大,一本作“太”。朱熹本义:“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
太和殿高三十丈,由于有三层夯土台,顶部完全超过邺都城墙。每层夯土台都是佛祖须弥宝座分层的那种形式,四周汉白玉石栏,栏杆上有柱头,下有吐水的螭首,每根柱子头上都有装饰。
殿面有十五间大屋宽,进深也有九间,建筑面积达12000平方米,乃是自古以来,规模最大的殿宇。三层须弥座就有二十丈,台阶数百,中间只有华夏皇帝才能行走的龙壁之上,绘制着数百条各式各样的五爪金龙。
当程闵在这里走出龙撵的时候,心中充满了震撼。他去过后世紫禁城,他的太和殿,比后世大两倍不止,殿前的广场更是广大数倍。这就是皇权的象征,程闵的威望比之后世不知超越多少。这宫殿不单单是要让他住,更是要彰显华夏帝国的威仪,程闵不住这么大的都不行。
一路走来,百官已经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当宏伟的太和殿出现在面前的时候,百官震惊的面庞上闪烁着荣耀的光芒。不错,他们感受到了一种荣耀,华夏帝国的荣耀,炎黄文明的荣耀。他们即将在这宏伟的大殿,辅佐弘威皇帝治理这个庞大的国家,他们又怎么不荣耀?又怎么不感到自豪!
当程闵独自走在数百五爪金龙铺垫的龙壁上的时候,百官跪拜在地,陷阵营军将士跪拜在地,齐声呼道:“吾皇万岁万万岁!”
呼声越过高大的紫禁城墙,百姓更大的呼声响彻天际:“万岁,万万岁!”
许久,程闵站在了太和殿殿门前,转身的他,仿佛能够感受到这宏伟殿宇传来磅礴的气势,皇者的气势。而广场上的百官已经朦胧。他缓缓张开双臂,冕冠前十二硫的珠帘,那珍珠晃动间闪烁着光华,那龙袍的刺绣泛着光华。这一刻,他仿佛能够将这一方天地笼入怀中。
“朕做到了!”激昂,让程闵眼中闪烁着晶莹,“朕做的还不够!”
台阶下,许褚双手捧着马钧为程闵打造的土豪枪,金色的大枪泛着着金色的光芒。未来,华夏帝国弘威大帝手中金枪光芒笼罩在那里,华夏帝国无畏的勇士,就会将皇帝的意志带到那里!
红墙黄瓦,画栏雕刻,所经之处皆是金碧辉煌。无数的殿宇楼阁,错落有致又雄伟壮观。阳光的照射,崭新的白玉,大理石散发着光华。人行走在上面,仿佛真的行走在九霄之上的天帝宫廷之中。
太和、保和、乾清、坤宁,这些庄重肃穆又熟悉的名字出现在一座座宏伟大殿的殿门上。
有这样的名字,是程闵从后世真正的紫禁城轻手拈来。这些名字都有独特的意义,那是后世大文豪们搜肠刮肚想出来的。很多人都以为,这乾清宫,太和殿出自大清,其实,这些都是出自明朝的大文豪的脑袋里。大明,乃是汉人繁荣盛世里,不输于唐朝的存在。
程闵要恢复汉人昔日的辉煌些名字。这些蕴含着炎黄文化及深远意义的名字,会随着徐徐升起的华夏帝国,传与四方。
在这个地广人稀,地大物博的时代。“所有的炎黄子孙都要富裕起来,那些曾经欺压过我们的人,必将付出代价。华夏,必将真正的崛起!”这是程闵的华夏梦,也是千千万炎黄子孙的华夏梦。
弘威大帝程闵已经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而这座宏伟宫城,将成为他另一个梦想的开端。
迁入紫禁城,先要祭祖。
程闵率领百官来到太庙,古代祭祖繁琐,皇室更是繁琐百倍。
令百官疑惑的是,太庙之上,最少要追认三代祖先的祭坛上,只有一个牌位,书写“程氏先祖”位。
“母亲、父亲,你们一定依旧在后世生活。儿子祭拜先祖,让程家列祖列宗保佑你们,保佑儿子的江山,保佑华夏的子孙们……。”
程闵祭拜之时,默默念叨着。
弘威皇帝的威严,让百官们也不敢多问,只是跟着三叩九拜程氏祖先。没有程氏祖先,就没有弘威皇帝,就没有华夏帝国,就没有他们,所以百官是要拜的。
一个时辰后,繁琐的祭祖仪式完毕。
按照礼制,这个时候,程闵需要接受百姓的朝拜。
于是,弘武皇帝秦峰来到承天门,承天寓意“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是紫禁城的正门。
承天门的主体建筑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重檐歇山式,琉璃瓦顶的城楼,东西有九间大屋那么宽,南北有五间大屋那么深,取“九五”之数,象征弘威皇帝的尊严。
下面一层则是高达15米的城台。
城楼下有五个拱形城门洞,中间的城门洞最大,高九米,宽五米,坐落在邺都紫禁城中轴线上,唯有华夏皇帝可以进出。城楼前的护城河赐名御水河,河上在城楼对应的方向有七座汉白玉栏柱的石桥。中间最宽阔的只有皇帝能够通过。两旁两座专供皇亲国戚过往,再两旁的两座供千石以上的官员通行,其余人只能走最外侧的两座。
承天门外。则是能够容纳五六万人的广场。
程闵在百官的拥簇下,通过左侧长达百阶的城楼梯道来到承天门上。城门楼正面有三十二扇,雕花网格的门窗。基座周围则是汉白玉栏杆,五十六根包浆巨柱整齐排列,雕刻着玉龙等珍奇鸟兽图案。
程闵就在城楼正门外,承天门正门上站定。百官,则在城门楼边缘的两侧列队。文官在左边,武将在右边。
这时。有陷阵营军,指引数以万计的百姓来到承天门外的广场上。这些百姓早已经按耐不住迫切的心情,他们炙热的眼神,望着承天门上的身影。那身影包裹在一团金色的光华中。正是这个人,为天下带来了全新的气象,让数以千万计的百姓,过上了安宁幸福的日子。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庆幸能够来到广场上的百姓拜倒在地,自内心的喜悦,令他们的呼声充满了真切。
程闵的心情难以用言词表达,他便如后世元一般,就在城门上频频挥手。他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人民。正是因为如此。人民才会支持他。得到人民支持的人,不会失败。
百姓朝拜结束,程闵又在百官的拥簇下返回太和殿。再接受百官朝拜后,迁宫的典礼就算结束了。
弘威皇帝迁宫典礼的盛况消息,很快传了出去。文人能够用自己所能够想出来的所有华丽的词语,描述紫禁城的宏伟,描述弘威皇帝的气象。
华夏帝国的子民,自然是弹冠相庆。
然而。东吴西蜀之地,就有人很不痛快了。
东吴。建业大吴皇宫。
“有钱就是好啊!”孙权得到消息后,这样想到。他不禁来到寝宫外,望着自己逼紫禁城少说笑七八倍的皇城,真特么寒酸啊。
西蜀,成都蜀汉皇宫。
诸葛亮高坐在皇位上,望着这座举行朝会的宫殿,感觉地方小了,木料也不好,地板砖也不强。气急败坏的说道:“为什么程文杰卑鄙无耻,百姓反而敬仰他。朕一直爱护百姓,反而背负了骂名!”
“一开始的道路就输了!”诸葛亮突然明悟了,“纵观华夏诸侯万千,也就出了程文杰一个妖孽,若没有他出现,天下形势决定不会是这个样子。”
“貌似程闵出世后,天灾都少了许多!”诸葛亮每每遥望天空看星星算卦的时候,就会如此想到。
诸葛亮猛然惊觉,全天下跟程文杰打过仗的,好像还没有不被坑的!好像他就未尝一败,就算袁绍都打到邺城了,可还是被程文杰打回来了!
………………………………
第二百四十六章 登基大典
弘威元年,二月初一,华夏帝国迎来了最盛大、最隆重的典礼:弘威皇帝的登基大典,同时也是华夏帝国的开国大典。
邺都外的天坛,几十万百姓来到了这里,同时华夏帝国各州也有观礼朝拜的队伍到来,一时间方圆十余里汇聚了百万观礼朝拜的百姓。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彩旗招展,人山人海。
百姓们自发汇聚到了这里,昭示着华夏弘威朝的盛世初显。
天上脸盆子大的太阳公公大喜过望,球型虎躯巨震,撒发出春季里最最热烈的光芒。
天坛四周,二十万程军将士拱卫,天坛直通邺都的大道两侧,十万程军警戒。威武的将士个个盔甲鲜亮,手中刀枪如林泛着锋芒。雄纠纠气昂昂,向天下展示着华夏帝国的武运昌隆。
卯时的时候,程闵便起驾出宫,百官拥簇着龙撵,数千人的仪仗队,华盖、旌旗在官道上绵延出去十余里,一眼望不到边。所过之处,程军将士与百姓如浪头般拜倒在地,山呼万岁。
程闵就站在龙撵上,接受着万民的朝拜,他奋斗了这么多年,终于,他迎来了这一天。
辰时的时候来到了天坛前。
程闵登上天坛的时候,四周立刻静了下来。
首先是祭拜天地。
加上基座,几乎有三十丈的天坛大殿,旷古烁今十分宏伟。程闵通过大殿前的丹桥进入殿旁一侧的祭天神坛内,当他来到坛内后,文武百官并司仪人员,一路小快步,从丹桥两侧的台阶进入坛内。
这时,六十四名手执羽扇,身穿儒衫的青年才俊来到大殿前的广场左侧列队。同时,咔咔的脚步声响起,六十四名精炼铠甲的魁梧勇士,右手提着开山大斧,左手持着虎纹大盾,来到大殿前的广场右侧列队。
两阵纵横各式八列。
羽扇儒衫者,代表着华夏帝国的文治才盛之气象。
武士者,代表着华夏帝国将士,追随弘威皇帝程闵征伐天下的威武雄姿。
祭天神坛两侧设置着诸神神位,按照统属关系分为七组,每一组都有青色幔帐搭成神幄,两侧六组一边三组。拱卫中间的一组,这一组有正主位:天帝的神牌。两侧则是从神位,掌握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等神牌位。
每个神牌位前,都有三牲和美酒,鲜果,佳肴等大量供品。只是存放祭品的器物、礼器就高达一千余件。
神坛西南有檀香大鼎,东南有火柱天灯,檀香成雾色,将神坛笼罩如烟云飘渺之状,而烛火摇动期间,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