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捣乱天下-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神坛西南有檀香大鼎,东南有火柱天灯,檀香成雾色,将神坛笼罩如烟云飘渺之状,而烛火摇动期间,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祭天神坛前,程闵双手叠加环在胸前,两个大拇指遥遥相对,郑重拜在正中的金色蒲团上。

    这时,有司仪跪呈香柱。

    程闵把那香拿在手中,这一刻高擎拜香的弘威皇帝程闵,他便代表着普天之下亿兆子民,请求皇天上帝为新兴的华夏帝国带来福祉。他由衷祈祷上天,“保佑朕的江山永固,国泰民安!”

    弘威皇帝程闵洪亮的声音传到了坛外四周的时候,天坛外的乐师团奏起庄严的乐声。早就等待在广场上的羽扇儒衫方阵跳起文德舞,魁梧的勇士一手拿斧头,一手执盾牌跳起武德舞。有节奏的舞步,表达了华夏帝国对上天的崇敬,同时又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而这时,祭天神坛前的弘威皇帝程闵起身,拿起坛上的明黄诏书展开。这时,庞统、赵云等文武百官双手叠加放在地上,额头拜在手背上不动。他们微微颤动的身躯,昭示着心中的激荡。

    弘威皇帝程闵开始大声宣读祭天文:“臣奉天承运,开华夏帝国继位,当承三皇五帝之志,体恤华夏百姓之疾苦。治四季五行之气,艺五谷耕种,抚万民,度四方,开山通路接连天下……。”

    “昔日,天下大乱,百姓民不聊生,在此华夏危难之际,赖天帝与四方神灵之护佑,助臣北逐患乱,南平叛逆。于是,才有了今日华夏帝国之太平盛世。更赖四季变化之神明,更替有序。和风细雨,应时而至。天不言而有信,地无语而物成。于是,这才有了我华夏大地,我华夏帝国五谷丰登,六畜蕃盛。百姓无饥寒之苦,国内无兵火之灾,此皆天帝诸神之所赐也。”

    “今日,臣开国继位,为报答皇天诸神护佑之恩,臣特于此举行祭天大典。敬献玉璧、金圭、三牲六畜、清酒及五谷之实等各色祭品。乞皇天诸神共飨,护佑我华夏帝国国泰民安!”

    百官顿首拜道:“乞皇天诸神共飨,护佑我华夏帝国国泰民安!”

    祭天至此完毕。

    有亲卫军统领许褚,带人抬出黄金龙椅,设置在三十丈高大的天坛主殿殿门处,面南摆放。

    至此,祭天完毕,登基大典开始。

    郭嘉率文武百官,山呼拜道:“告祭天地礼成,请继皇帝位!”

    程闵表情庄重,但心里十分激荡。只见他这边刚刚放下祭天的祭文,后面百官呼啦啦全上来了。郭嘉托着程闵的左臂,赵云托着程闵的右臂,其余百官都跟在侧后,众人喔喔呀呀拥簇程闵来到主殿前。

    百官拥簇着弘威皇帝程闵来到龙椅上坐下,之后这才走下台阶,就在阶前依照品级排班。这时,华歆高举着一张金案来到程闵面前跪地放好,只见金案上是明黄色的龙袍。随后,又有王朗激动的牙齿打颤,高举一张宝案,跪呈到程闵面前,只见这宝案上,放置着华丽的冕冠。

    程闵就只能是庄重的端坐在龙椅上,目视前方。空洞洞看到啥神秘秘东西的眼神,心里却是在琢磨,这古代的礼节真是繁琐,若按照朕的想法,邺都城头上念念开国礼文也就成了。

    然而,古时候皇权凌驾于一切之上。亿兆子民之上,只有弘威皇帝程闵一人。所以,要彰显皇家威仪,能有多隆重就要有多隆重,能有多少程序就要有多少程序,程序越多越隆重,越能彰显帝王的威仪。

    所以,当钟繇、李儒等人跪着退回去后。文武之前的郭嘉、赵云对视一眼,躬身重新上了台阶。郭嘉跪在金案旁边,赵云跪在宝案旁边。程闵就当没看到他们俩,眼神望着前方。

    远处是百姓的呼声,近处是百官敬畏的目光。四周是飘扬的华夏帝国旗帜,庄重的乐声始终在天空回荡。在这一切之中,程闵目空一切,又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气势一览无余,做做架势,肯定是难不倒后世做业务工作的程闵了。

    于是,郭嘉取来龙袍加在程闵的身上。赵云捧着冕冠,小心翼翼为程闵带好。

    望着这两位身边的重臣,程闵十分欣慰。

    而郭嘉、赵云可不敢去看程闵,那样就是大不敬。两人下了台阶入班后,负责司仪的官员唱道:“排班!”

    百官站位,捧着朝板列成文武两班,首先鞠躬。呜呜沉重的号角声响起后,百官立刻改鞠躬为跪拜,三拜,“吾皇万岁万万岁!”

    这时,龙袍冕冠加身的程闵,微抬手道:“平身。”

    号角声停下,百官平身后,司仪又开始唱诺,于是群臣三跪九叩再来一遍。

    礼毕,司仪引郭嘉又来到弘威皇帝程闵的龙座前,唱道:“跪。”于是,郭嘉就跪在程闵面前,又将手中朝板往腰间一插。

    司仪传唱众官皆又跪拜。

    这时候司仪捧出宝盒,打开取出里面的玉玺,授给郭嘉。

    郭嘉急忙双手捧心状接过,又呈献给程闵,进言道:“陛下登大位,臣等谨上玉玺”。

    程闵坐着都已经累的不行了,也不知古代这些人为什么这么能折腾。但为了皇帝的威仪,程闵还需坚持下去。于是,程闵拿过郭嘉呈献的玉玺交给一旁的大内总管德全收入宝盒之中。

    这时百官跪拜弘威皇帝程闵,就有礼官领着郭嘉从另一侧走下台阶,郭嘉归位后。在司仪的唱喏下,聚齐的百官再拜。

    过程中程闵几乎全是在龙椅上坐着,连句台词都没有,表情也只有庄重威仪一种。然而仪式走到这里,终于程闵能够活动活动了。龙袍冕冠,又有玉玺在手。百万百姓,几十万将士的目光汇聚中,程闵难掩心头的激荡。多年的大战,数百次的大小战役,不知多少次的出神入死。

    为的是什么?

    为的就是这一天!

    为的就是登基称帝!

    终于,程闵做到了。回忆的碎片从他的脑海中划过,初来东汉是的落魄,讨伐黄巾时的意气风发,当朝大将军的位高权重,南征北战时的艰难险阻。

    “爷终于做到了!”程闵望着天空正中的太阳,阳光照耀,洒在他的身上,明黄的龙袍泛着光华。天空中有太阳,地面上,程闵便如同天空中的太阳一般,会用他独特的光芒照耀这天下,照耀这方大地上的子民。

    华夏帝国的天下!

    华夏帝国的子民!

    程闵高高举起右臂,一旁的德全急忙跪在地上,双手高高托起玉玺就在程闵身边。

    这一刻,数以百万山呼万岁的呼声扑面而来,震颤天际,传于华夏帝国四方。呼声传百里,闻到的百姓不约而同燃放起喜庆的烟花,爆竹,轰轰声将程闵登基的喜讯传于天下。

    而数十万程军勇士呼声中高举起手中的刀枪,泛射着锋芒的刀枪。锋芒呼应着华夏帝国的弘威皇帝,昭示着为时不远的哪一天,弘威皇帝的锋芒会笼罩天下,真正的天下!

    登基大典一般都是在皇宫里的,只有开国皇帝的开国登基大典才会如此隆重。

    在子民的欢呼声中,百官拥簇着程闵返回紫禁城。

    太和殿,大将卷帘,内侍捧玉玺置于案上,程闵穿龙袍冕冠升御座面南君临天下。鸣鞭声中,引班带领文武百官进入太和殿。在这座辉煌宽广的宏伟正殿,第一次正式参拜华夏帝国开国皇帝,弘威皇帝程闵。

    三跪九叩礼成后,弘威皇帝程闵发布登基后的第一封诏书。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后”。所以这第一封诏书,便是册封母仪天下皇后的诏书。

    大内总管三德子十分激动,因为他可是华夏帝国开国大总管,开国大总管,那可真是千百大总管中的唯一一人。他就在龙台侧面,站的笔直,极尽可能的让自己的声音更洪亮一点。大声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天命,开国立社稷。励精图治,不敢懈怠。闻为圣君者必立后,以承祖庙,建极四方。今有正妃黄月英,名士黄承彦之女,昔承明命,虔恭中馈。温婉淑德,娴雅端庄。宜建长秋。以奉宗庙,唯黄氏德冠有佳,乃可当之。今朕亲授金册凤印,册后。为六宫之主。”

    百官就琢磨,这“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开头就太好了,比xx年x月x日,xxx天子诏曰的开头强多了,陛下就是圣明。从此以后,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就成了各朝各代皇帝标准的诏书开头。追溯起源,还需从华夏朝开国皇帝弘威大帝说起。

    大内总管三德子继续念着弘威皇帝程闵的诏书。道:“历朝宫规,多有陈旧,今我华夏帝国开国。朕当改之……。废前朝皇后三卿,改华夏朝皇后“六尚”……,并内侍、侍卫,皆以以下改之……。”

    皇后三卿就是皇后的官署,官署内同样有司徒、司马、司空,负责管理后宫一切事物。程闵将其改为“六尚局”。分别为尚官局:负责宫内传达、人事、会计、处罚、门卫。尚衣局:负责文教、音乐、礼宾、礼赞。尚服局:负责符玺、衣饰、兵器。尚食局:负责食膳、药品。尚寝局:负责住行器具、园艺、灯火。尚工局:负责织染缝制,珠宝钱货。

    程闵做出六尚改制就是要重新评定宫中女官制度,宫中女官高于宦官,杜绝东汉十常侍宦官集团专政局面情况的再次出现。

    程闵又对宫内宦官作出改革:成立“宫殿监办事处”,重新设立太监品级:大总管、副总管、带班首领、御前太监、殿上太监、一般太监和下层打扫处小太监之分。

    紧接着程闵又对御林军作出了改革:设龙卫将一名、侍卫三百名、一般御林军若干。侍卫又分为:一等侍卫、二等侍卫、三等侍卫,只有入籍的侍卫才能够宿卫扈从,值守乾清门、太和殿和皇帝御驾所在的重要单位。一般御林军只能警戒外围单位。弘威皇帝程闵另有旨意,晋级追随自己南征北战的三百亲卫,全部为一等侍卫。许褚做为龙卫将。

    册立皇后对于皇室十分重要,对于国家也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需要要诏告天下,普天同庆。并不单单只是宣读一番诏书,同时还要进行正式而隆重的立后仪式。

    弘威皇帝对百官宣读改革宫规的种种事项,是因为皇家事,就是天下事。程闵的一系列改革,吸取了后世成熟的体制,所以百官们十分赞同。

    登基大典走到这里,已经到了最后阶段,正式册立皇后之后,国家就有了皇帝和皇后。

    于是,宫女、太监行动了起来,开始在太和殿外,布置立后典礼。
………………………………

第二百四十七章 普天同庆

    当黄月英乘坐简单的车驾来到太和殿的时候,太和殿外已经布置好了典礼场。只见皇宫尚仪局“司乐”已经带着乐部众人,将各式乐器排列在太和殿外。当黄月英走出车驾的时候,清脆灵动的音乐随即响起。每一种乐器都在奏响独特的声音,吩咐百鸟朝凤一般。

    乐部对面,则是百多人的皇后仪仗,中间一辆凤辇:木质明黄,高六尺。穹盖、冠银圆顶涂以金色,辇屋四角系着明黄色的圆形饰带。

    凤辇里面有两进,明黄缎垂帷。也就是门帘。内里一层有明黄缎帏罩住,有内柱绘金凤,凤座明黄缎绣彩凤,门楣上有铁洌Ы鹚锵嘞颍蕉俗暌酝'金。

    凤辇前,有太监高举凤旗八面。左右金节二,这金节就是刻满赦文的金质铁卷。还有人拿着吾仗,这吾仗便如执金吾手持的金色棒一般无二。还有人捧着立瓜、卧瓜各四。凤辇后面有太监高举曲柄九凤伞、直柄花伞、直柄瑞革伞、青里直柄九凤伞等各种华盖。凤辇四周,百名宫女各持扇、香炉、金**、香盒、唾壶、盆、杌、凤椅等皇后日常用具。

    这全套的皇后仪仗,将会跟随黄月英一生,只要她走出本宫就会跟着,不论走到那里,华夏帝国母仪天下的皇后都不会去用任何凡人的事物。

    凤冠霞帔的黄月英,道不尽的雍容华贵,百官拜倒在大道两旁,心中不免在想:“前朝皇后不计其数,论德才气度,唯我朝黄皇后真是母仪天下的风采。黄老先生生了个好女儿,我怎么就没有呢……。”

    太和殿内,正中放置了香案,香案左边是放置金册的册案,右边是放置凤宝的宝案。

    外面,有通赞弯着腰引着黄月英,身后四名宫女垂着头捧着拖地的裙摆。黄月英仰望着宏伟的大殿,脑海中不断闪烁着过去,雍容平静的她轻轻踏上了台阶,庄重走了进去。

    程闵就在大殿的龙位上等着,当黄月英进入大殿的第一时间,他的目光便望了过去,眼底是饱含情意的笑。而黄月英雍容平静的面庞,宛若桃花般盛开。她就望着程闵,来到香案前,跪在明黄的蒲团上,双手合在膝上,气度不凡。

    郭嘉开始大声宣读诏书。

    一番典礼后,黄月英走上龙台,就坐在程闵一旁的凤座上坐下。

    香案等物撤去,百官捧着朝板来到殿中,撩袍拜倒在地,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百官高呼的一刻,程闵与黄月英相互看着彼此,他们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昔日,他只不过是一无所有的毛头小子。昔日,她只不过是一个懵懂的小丫头。风风雨雨十余年后,他们在这金碧辉煌的大殿,终于来到了人生最辉煌的顶点。

    至此,弘威皇帝正式登基称帝,开国华夏。

    于是,天下正式进入到了“华夏”,“西蜀”,“东吴”“中魏”的四国时代。

    早有报喜太监,一路快马加鞭狂奔来到邺都皇宫旁朱雀街的黄承彦府上。

    黄府祠堂内,须发皆白的老黄承彦颤颤巍巍,手中的香烛就没断过,嘴里念念有词没有听过。虽然大家私下里早就以国丈相称,但女儿的册封诏书没下来,他这心,不落地。

    祠堂外,有族中兄弟带领百多口黄家族人,个个面上焦急。“也不知皇妃能不能册封为皇后……。”

    “咱们老黄家若是能出一名皇后,那就了不得了!咱们黄家就能够拥有家号,成为华夏朝真正的名门望族。”

    开国皇后的家族,一定能够伴随华夏帝国永世昌隆,所以黄家的族人等的是望眼欲穿。

    黄家是第一等的心愿,而来到黄家的宾客也是望眼欲穿。

    朱雀街上住的都是达官显贵,他们心中琢磨皇后人选是黄氏**不离十,所以虽然官员在皇城中朝拜,但都在家中留下重要的人盯着黄府。

    所以宣读诏书的大内王副总管带着几个小太监进入黄府后,静悄悄的朱雀街上,突然各家大门大开,喔喔呀呀上千口一起涌到了街上。老爷们在前面,身后少说跟着几十个抬礼物的家丁。顿时就将黄府堵住了。

    王副总管站在大厅上,黄承彦等人跪在堂下。他宣读了册封皇后的诏书。

    仪式结束后,黄承彦在众人搀扶下站了起来,褶皱的脸上欣喜若狂。有年少的族人已经忍不住喊道:“我姐姐是皇后,我们黄家出了一位皇后,开国皇后!”

    众人就拥簇着黄承彦上座,一起恭贺当朝第一真国丈。

    “老国丈万寿无疆!”

    熙熙攘攘中,不断有来道贺的达官显贵。黄承彦只以为自己在梦中。

    册立诏书,被各地驿站的驿夫快马传于天下。人们奔走相告。弘威皇帝与黄月英从相遇到如今的大小诸事被传的沸沸扬扬。于是,弘威朝许多怀春少女哭晕在阁楼。

    普天同庆。

    三月。弘威皇帝继位一月,四方安定,边境无事。弘威皇帝程闵有感于东汉朝廷官职的臃肿复杂,于是开始着手体制改革。

    三月五日,弘威皇帝程闵正式将这几日编篡的一系列新的朝廷机构,宣召出来,首先,正式发布了三省六部制替换三公九卿,官职从先前的多少石排列,改为九品十八级,每品有正从两级。

    再次,启动新的爵位,公、候、伯、子、男。同时启动荣誉勋章,荣誉奖章制度,对于之前拥有旧爵位,而又未达到新爵位评定着,评定后授予荣誉勋章与荣誉奖章。包括:华夏金太阳勋章、华夏银太阳勋章、华夏铜太阳勋章黄月金月亮勋章、华夏银月亮勋章、华夏铜月亮勋章华夏金星星勋章、华夏银星星勋章、华夏铜星星勋章。

    最后,是地方机构的改革,用以州刺史、郡太守、县令三级主行政体制。

    武官系成立军政部,用不同的将军位制度,军政部最高长官为大将军。陆军部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东南西北四征将军、东南西北四镇将军、东南西北四安将军、东南西北四平将军、其下为校尉、偏将、裨将。海军部,大都督,卫海将军、四路征海将军、四路镇海将军、四路安海将军、四路平海将军、其下也为校尉、偏将、裨将。而之前的五虎上将,升格为尊号将军,为虚衔,为功勋武将加官、赠官所用。

    以上是较为重要的朝廷机构组成。

    众位军师边看,边听秦峰的详细讲解,惊讶不已。首先。他们不敢相信这番大规模的改革,这些体制、制度。各部的官职名称等等,这样庞大的数据资料。弘威皇帝竟然一个人就完成了。

    其次,众位军师震惊的是,弘威皇帝一人策定的这些体制,竟然比现行的体制更加清晰明了。比如户部、礼部、兵部,一听就能想明白具体的职责,相较于天下百姓而言,就要比太常、少府、光明禄容易懂的多。

    “这真是弘威皇帝一个人完成的?”

    “你们没有背后密奏吧?”

    “绝对没有!”众位军师彼此大眼瞪小眼一番,他们岂能不明白,若是实施起来。今后的政务实施一定更加有效率。

    首席军师郭嘉,叹了口气,奏道:“陛下圣明,此番改革必能惠及千秋万代。”

    田丰摸了摸胡子,奏道:“陛下睿智,似这等改革,历朝历代无人出其右,也只有上古周礼初创才能与陛下的此番改革相提并论。”

    周礼传说是周公所做,实则乃是战国时期的人所归纳创作而成的一种思想。书中记载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礼法诸制。就如同后世高举某某思想一般。华夏数千年的封建时代,都是高举着周礼思想。

    古时候认为,人之所以称为人而与动物有区别,是因为人有礼仪。而礼仪。莫过于周礼。可见周礼在当时人心中的地位,比圣经还要深入人心。

    所以程闵听到田丰的比喻后,十分尴尬。他急忙谦虚一番。

    谁知众位军师已经深深陷入程闵提出的新体制中,齐呼拜道:“陛下圣明。耗费心血无数,作出此番改革。我华夏必然是蒸蒸日上,一统河山指日可待。”众位军师十分激动,在他们看来,一定是弘威皇帝耗费多年的心血,早几年前就开始谋划了。“陛下真是圣明,高瞻远瞩!”

    程闵见到军师们十分激动,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然而他就更加惭愧了,心说爷其实也没耗费啥心血,就是睡觉前回忆一会,从后世摸来的。然而这后世总结归纳的制度,那就是比一千多年前强。众位军师不知道是从后世摸来的,那叫一个钦佩不已。

    庞统心说我弘威皇帝睿智那不假,但不能让田丰你一个人将马屁都拍了,于是,庞统出班奏道:“臣对陛下的敬佩,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吾靠!程闵还以为庞统有什么建议,没想到突然来了这么一句,险些从龙椅上栽下翻到龙台下面去。程闵身体巨震后,便感到有失龙威,尴尬中随口道:“陛下这个词不好……。”

    “啊!”几位军师闻言懵了,心说说了数百年,怎么突然不好了。

    荀彧急忙道:“陛下……,这个……,那该如何称呼?”

    程闵一挥手,“应该叫皇上!”

    “咦?”几位军师琢磨了起来,“不错,皇上就是比陛下强!一个在上,一个在下,高下立判。”

    田丰一摸胡子,庞统急忙走出来道:“皇上圣明,臣对皇上的敬佩,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几位军师带着感慨,走出了紫禁城。同时他们心里也在琢磨,自己到底在新朝的朝廷内,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毕竟他们到目前为止,也就一个军师的名号,没有实际的职权,所以难免担心。

    消息传出去后,朝野震动。“弘威皇帝要改革近千年的官职制度!新制度是怎么样的?行不行?”

    历史以来,朝廷机构改革最为困难,只因盘根错节,利益冲突,非明主不能轻动。不过程闵乃是开国皇帝,威望之高前朝没有,又是新朝,所以改革顺理成章。

    没有人敢反对英明神武的弘威皇帝,所以,所有人毛呆呆的,每天回家烧香,祈祷上天让自己在改革后,能够有一个好位置。

    同时,华夏从始皇帝时就开始用的陛下被搁置了起来,从此人们称呼华夏帝国天子为皇上。“一上一下,这皇上就是比陛下强!”

    随后程闵又找来了荀彧,跟荀彧透露了想让他担任尚书令的心思,又跟他讨论了一下之前规划的册封人员名单。

    荀彧也思考了起来,自己被封为最高权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