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塞北王朝金-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岳飞大喜,当场解下金束带奖赏给郭进,并将他提拔为秉义郎。

    第五将韩顺夫夜晚放松警备,宽衣卸甲,掳妇人佐酒,当夜敌军悍将杨再兴率军反扑,杀死韩顺夫和岳飞之弟岳翻。

    张宪与后军统制王经率部击败杨再兴。

    闰四月,岳飞在贺州破曹成后,命张宪统兵自贺州、连州招降曹成余部。张宪在追击中俘杨再兴。又至沅州,擒获曹成部将赦政。

    绍兴三年,张宪参加平吉、虔州盗匪,自武功郎、合门宣赞舍人迁武略大夫、吉州刺史,落合门宣赞舍人。

    绍兴四年四月,在岳家军第一次北伐前夕,宋高宗特赐王贵、张宪、徐庆捻金线战袍和金束带。

    这是一份不小的犒赏,至少这些人明白了,皇帝知道他们在干什么。有的时候,我们不是不愿意牺牲,而是痛恨我们的牺牲被熟视无睹。

    我们都是凡人,总是喜欢被鼓励,被认可。这并不可耻,如果你什么都不求的话,下一步,很可能就是无耻了。

    当然了,你没本事却有不愿意修炼自身,却幻想着各种好处,这也是一种可耻。
………………………………

第248章 248张宪 岳云

    后来,张宪参加破郢州和随州之战,又与王贵进兵邓州,破金将刘合孛堇、伪齐将李成数万联军,克复邓州,又于唐州再破敌军。

    襄汉之役后,岳飞上奏,请求侍奉患病的老母姚氏,“将本军人马,权暂令统制官王贵、张宪主管”,宋高宗不准。

    大约在绍兴五年,岳飞遣部将李道讨伐湖南盗贼张平。

    张平与李道对峙之时,张宪突然取代李道,作为指挥官出现在宋军阵前。

    毫无心理准备的张平见之大惊,因惧怕张宪,顿时气夺,全军不战自溃,投降岳家军。

    这是岳飞安排的心理战术,利用张宪的威名,达到震慑敌首、兵不血刃平定贼寇。也由此可见,当张宪当时的威名。

    绍兴六年,岳家军二次北伐后,岳飞目疾发作,张宪以同提举一行事务的身份,于鄂州主持军务。

    这一年的冬天,张宪参加对伪齐军的反击。

    绍兴七年,岳飞因并统淮西等军、大举北伐的计划被宋廷取消,愤而辞职。全军将士“汹汹生异语”,薛弼请当时告病假的张宪出面抚定。

    由此可见,张宪在岳家军中不仅仅地位很不一般,而且很的人心。

    绍兴八年正月,金朝蔡州知州刘永寿等人杀金将兀鲁,率军民归宋,岳飞命张宪前往接纳。

    绍兴九年宋金和议后,金“归还”宋部分土地,张宪奉命统兵护送赵士㒟、张焘等前往西京河南府祭扫北宋皇陵。

    绍兴十年,金人背盟入侵。岳家军在几乎是孤军独进的情况下,顶住压力,正面推进,发动了最大规模的一次北伐。

    张宪率半数的岳家军出兵北宋故都汴京以南地区,与此相配合的是王贵率另一支岳家军兵进京西。

    张宪率部进击金韩常于颍昌,收复颍昌城。

    宋军旗开得胜,顿时勇气百倍,猛打猛冲,又收复淮宁府。金国用来拱卫开封的三大重镇,四日内连失其二。

    郾城战后,完颜宗弼非常恐慌,急忙收集余众十三万万余人,进犯临颍,妄想孤注一掷,以求一逞。

    张宪从淮宁府回师后,指挥前军、背嵬军、游奕军等诸军人马,前往临颍,寻求与兀术大军决战。

    前锋杨再兴以三百余骑与金兀术猝然相遇在小商桥地区,宋军以一当十,拼死与战,终因寡不敌众而全部阵亡,杨再兴亦以身殉国。

    宗弼虽然斩杀了杨再兴,却不敢于张宪对阵,在茫茫夜色的淹护下,仓惶逃走,率军转攻颍昌。

    张宪于十四日天明一鼓击破兀术留下的八千金兵,轻而易举地重占临颍县。同时派部将徐庆、李山在临颍东北部歼敌六千,获马百匹,“追击15里,中原大振”。

    之后就是十二道金牌班师,被构陷下狱,那帮渣渣对张宪严刑拷打,妄想追使张宪根据他们编造的谎言自诬,作为杀害岳飞父子的证据。

    张宪备受酷刑,体无完肤,始终不屈。是年岁末,张俊和杨沂中亲赴临安闹市(今杭州市众安桥),将张宪和岳云处斩。张宪家属流放广南和福建路。

    绍兴三十一年,金人毁约南侵,宋高宗诏蔡京、童贯、岳飞、张宪等子孙家属,令各拘管州军“放令逐便”。

    宋孝宗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张宪追复原官。

    宋宁宗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宋廷追赠张宪为宁远军承宣使。至此,张宪冤狱得以昭雪。

    张宪祠位于四川阆中市锦屏山,门前悬挂佐岳王图复兴功臣同祸莫须有。正殿对联为:“佐少保力战中原,果能痛饮黄龙,知公必在;共西湖同存庙貌,纵令深诛白铁,遗恨难消。”以使抗金骁将千古传颂,烈文侯祠万世仰英。

    岳云从小与父母分离,颠沛流离中目睹了金兵的恶行和宋人的困苦,在祖母教育下,立下保家卫国的大志。

    岳云自幼习武,十二岁时岳云从军,被父亲岳飞编入其部将张宪的队伍中,当一名小卒。旦夕勤学苦练,可谓文武双全,大有乃父之风。

    绍兴四年(1134),十六岁的岳云随父出征,收复被金人占领的随州、邓州等地。

    在这次战斗中,岳云手持铁锥枪,冲锋在前,勇不可挡,第一个登上久攻不克的随州城,后又随军北征,收复了邓州。从此军中皆称他为“赢官人”(官人为宋代对男子的尊称,赢指常胜不败的意思)。

    此后岳云成为背嵬军最重要将领之一(背嵬军:岳飞亲兵,岳家军精锐,以8000余名骑兵为主,战斗力极其强悍)并任机宜文字(主要负责机密文字记录,是一支军队的重要文职)。

    历次对金对伪齐作战,以及剿灭杨幺安定后方等战斗中屡立大功,却多被父亲隐瞒不报,岳云毫无怨言。(后来张俊知道了岳云的功绩,坚持给岳云报了功)

    朝廷也多次欲赐岳云官位,但岳飞上书曰其子尚存乳臭,恐不得军功,十分坚决地推辞了朝廷给岳云的封赏。

    绍兴十年(1140),宗弼率军南侵,以本族精锐在郾城与岳家军大战。

    岳云身先士卒,率背嵬军骑兵冲撞敌阵,挫敌锐气,又反复冲杀,为这场重要的主力决战获胜立下大功(此战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大规模骑兵“遭遇”战,更是少有的平原野战中,农耕民族步骑混同击败数量优势的游牧民族骑兵精锐的战例)。

    郾城大败后不久,金兵获得增援,以十万众改攻颍昌(今河南许昌),岳家军守军约三万。

    岳飞预先令岳云率部分背嵬军赴援,岳云率军在金兵阵中来回冲杀数十次,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后因金兵数量远胜,主将王贵一度怯战欲退,但是岳云坚决拒敌。

    鏖战半日后,金兵士气低迷,岳家军留守部队五千人人趁势开城杀出,一举击溃金兵。此战诛杀了兀术女婿夏金吾,还生擒金军大小首领七十八人,杀死敌军缴获军器等不计其数。

    后来,岳飞被定罪,岳云和张宪一起被斩于闹市。
………………………………

第249章 249宋金和谈

    绍兴三十年(1161),孝宗皇帝为岳飞父子平反昭雪,岳云附葬在杭州栖霞岭下,墓坐落鱼岳王庙中,陪伴其父的陵墓。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愿这对父子的梦里,只有金戈铁马……

    后,孝宗皇帝追授岳云为安远军承宣使、武康军节度使及安边将军等职,并追封为继忠侯。其妻巩氏,被赠封为相德夫人,其后又加封为忠烈夫人。

    岳云有两个儿子,长子岳甫,次子岳申。岳甫在祖父岳飞昭雪后,累官至吏部尚书,在南宋时期颇有影响。岳申授保义郎。

    岳甫生子七:岳觐、岳觌、岳岘,岳规、岳靓、岳琼、岳观。

    岳飞下狱这段期间,魏良臣同金使萧毅等来,商议双方以淮水为界,让宋割唐、邓二州。在实的方面,割地求和让宋朝丢了脸,玩虚的宋朝也丢脸了,给金廷上了一个极其丢人的奏章。

    录入如下:臣构言,今来画疆,合以淮水中流为界,西有唐、邓州割属上国。自邓州西四十里并南四十里为界,属邓州。其四十里外并西南尽属光化军,为弊邑沿边州城。既蒙恩造,许备籓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称贺不绝。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自壬戌年为首,每春季差人般送至泗州交纳。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坠命亡氏,踣其国家。臣今既进誓表,伏望上国蚤降誓诏,庶使弊邑永有凭焉。

    天地君亲师,你都“臣构”了,你都“既蒙恩造”了,还说什么呢?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挺好。

    十二月,宋廷派何铸报聘,双方最后达成和约:

    宋向金称臣,“世世子孙,谨守臣节”,金册宋康王赵构为皇帝。

    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

    宋割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县)二州及商(今陕西商县)、秦(今甘肃天水)二州之大半予金。

    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自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

    既然宋朝愿意当狗,金国也得拿出点诚意,哪怕这个诚意虚的不能在虚了。

    毕竟江南是一个国家嘛,脸也是要的,欺负吉娃娃,并不长脸。

    金国将死去的徽宗皇帝追封为天水郡王,将钦宗封为天水郡公。

    第一提高了级别,原来封徽宗为二品昏德公,追封为王升为一品,原封钦宗为三品重昏侯,现封为升为二品。

    第二是去掉了原封号中的污侮含义。第三是以赵姓天水族望之郡作为封号。

    皇统二年(1142)绍兴十二年(1142)。

    两国谈和后,双方停止了战争。两国进入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

    完颜宗干死了以后,大权就落在了完颜宗弼的手里,而宗弼对权利的掌控欲并不是很强,完颜亶逐渐有了一些自我发挥的空间。

    正月初五,完颜亶到来流河打猎。

    十三日会到宫殿,五日后,衍圣公孔攀溃钏锃'的儿子孔拯承袭了衍圣公之位。

    完颜亶是一个汉化很深的皇帝,即位前就曾受学于汉人文士韩昉,能用汉文赋诗作字,喜雅歌儒服。即位后,勤于汉文典籍的学习。

    佛、道、儒法等涵盖了普世价值的学说,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在你不读它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是嗤之以鼻的,一旦你读了,就会立刻立正敬礼,对圣贤们顶礼膜拜。这算是洗脑吗?在下并不清楚,在下知道的是,圣贤们所言基本没有什么错。现在动不动骂孔子的人,你比皇帝还厉害吗?

    完颜亶既然读了儒学,自然觉得孔子很靠谱,于是在天眷三年,封孔子的第四十九代孙孙馕苁ス;释吃辏智准揽鬃用怼:笥投允坛妓担骸半抻啄暧呜恢狙В暝掠饴酰钜晕凇?鬃铀湮尬唬涞揽勺穑雇蚴谰把觥4蠓参疲豢刹幻恪!贝哟艘院蟾优Χ痢渡惺椤贰ⅰ堵塾铩芳啊段宕贰ⅰ读墒贰返仁椋菔妨霞窃兀芄淮锏健耙砸辜萄伞钡木⑼贰

    有的时候,你不得不承认,宋金和谈是因为双方力量相差无几,还有一个愿意,是一位金国开始汉化了,开始放下了弯刀,捧其了书本,开始修心养性了。

    关于汉化的优劣,在下之前已经谈过了,就不在赘述了。

    二月十三日,宋廷加封建国公赵瑗加衔为检校少保,进封普安郡王,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基本是确立了高宗皇帝的接班人。

    金朝的继承人也有了影子,这个月的二十四日,皇子完颜济安出生。金国大赦天下。

    三月二十三日,金廷差遣左宣徽使刘筈带着衮冕圭册,到江南册封宋康王为皇帝,册书的内容是:“咨尔宋康王赵构,不吊,天降丧于尔邦,亟渎齐盟,自贻颠覆,俾尔越在江表,用勤我师旅,盖十有八年于兹,朕用震悼,斯民其何罪。今天其悔祸,诞诱尔衷,封奏狎至,愿身列于藩辅。今遣光禄大夫,左宣徽使刘筈等持节册命尔为帝,国号宋,世服臣服,永为屏输。呜呼钦哉,其恭听朕命。”

    在这件事上,在下YY一下,也许赵构是愿意的,对他的来说,从徽宗或者钦宗那边继承法统,并不是特别能说的通,毕竟没有即位诏书,从某种角度来说,他是篡位,和当年太祖皇帝黄袍加身并没有什么区别,他也是大臣们拥戴。

    金国册封就不一样了,至少他这个皇帝与他爹和他哥没有关系了,反正现在自己的宗族基本死绝了,也不怕谁来争夺皇位了,认金国为爹也没什么不好,万一朝廷内出现了骄兵悍将,还可以找爹来帮忙,何乐而不为呢?

    既然册封赵构为皇帝,那做爸爸的还要在给你一点好处,于是金国准备送还高宗皇帝的母亲韦氏以及妻子邢氏、天水郡王及其妻郑氏的灵柩到江南。
………………………………

第250章 250太后北国艳史

    到了四月,金廷做出了实际行动,派完颜宗贤、刘校に丸鞴呔影不に透咦谏肝は湾兆诠组す樗巍

    由此可见,金国对宋朝还有有一点点担忧的,他们也害怕把赵构逼急了,赵构之所以不北伐的理由,因为父母兄弟在北方,所以投鼠忌器。尽管这个理由并不成立,但却是赵构的脸。

    现在双方谈和了,不把人家的老爹老娘给送回去,那等于不给赵构一点点脸了,人家好歹是皇帝好不好,说话能当成屁吗?

    万一在出现一个强力的主战派,高宗皇帝即便不想北伐,也没有理由打压主战派了,因为北伐不北伐,二圣都回不来,还不如打回去,把二圣接回来。即便被金国人宰了,也能落得尸首啊。

    可能有看官要问了,爹娘都回来了,高宗皇帝更没有理由不北伐了。不用担心,金国有能人,因为钦宗皇帝还被扣押着呢,这还可以成为赵构压制北伐的理由。更重要的是,高宗皇帝可以以金国守信用为理由,让主战派也守信用。

    宗贤护送韦贤妃南下这事,也挺有意思,是想让二人多一些缠绵的时间吗?难道她们之间真的有真爱吗?还是纯粹想要恶心宋朝呢?

    靖康之变后,完颜宗贤霸占了韦贤妃,据说还生了两孩子,现在又让这小子把孩子娘送给另一个孩子。老天爷的剧本就是这么的让人猜不透,不到最后,你什么都猜不到。

    抛开一切不谈,对韦贤妃来说,嫁给宗贤未必不是幸福,当年在阴冷的皇宫里,唯一一次临幸还是因为乔贵妃的面子,所以才有高宗皇帝。

    到了北方,在年龄比较大的情况下,还能有两个孩子,说明宗贤对韦贤妃还是不错,至少不用空守宫门了。也许送韦贤妃南下,宗贤是主动请缨的,有些事情真的不是谁能决定的,没有人能替你入地狱,哪怕你是金国的皇叔,在大势面前,爱情就是一个笑话。

    在韦贤妃临行时,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钦宗皇帝得知消息后,披头散发的冲了出来,死命的挽住车轮,请她转告高宗皇帝,若能回去,他只要当个太乙宫主。

    钦宗皇帝的日子过的怎样,韦贤妃自然是知道的,对于这个落难皇帝,作为一个女人自然会起同情之心,与哭着说,我回到南方,如果不让九哥把你弄回去,我的眼睛就瞎掉。

    八月十余辆牛车到达临安,十月,南宋将徽宗暂葬于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名曰永固陵。

    回到宋朝后,韦贤妃自然荣升为太后,也得知了儿子对皇位的隐忧。高宗皇帝在这个时候基本已经断定绝育了,钦宗若能回来,必然会有投机分子,拥立钦宗皇帝继承其帝位,所以赵构只能学陈文帝,不能学明代宗。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钦宗皇帝不在高宗皇帝有生之年做皇帝,那么高宗皇帝死后呢?钦宗皇帝或者钦宗的儿子会不会在登帝位呢,如果真这样的话,高宗皇帝死后,会不会被反攻倒算呢?

    对钦宗的许诺,就是欠下的债,韦太后晚年果然患有目疾,道士皇甫坦以针灸为韦太后治好了一只眼睛,于是韦太后就成了独眼龙。

    韦氏后来又多活了十七年,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去世,享年八十岁。也有记载为九十岁终,当时民间谣言太后在金国嫁人生子,高宗为降低谣言把太后年龄增长十岁,意思是太后是在四十岁后被掠去的,不可能生子。

    太后回来以后,造成了连锁反应,柔福帝姬案就爆发了。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三朝北盟会编》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情:韩世清破刘忠,夺一妇人,自称是柔福帝姬,小名瑗瑗。

    柔福帝姬是徽宗皇帝的第二十女,高宗皇帝的妹妹,韩世清自然不敢怠慢,于是立即被送到临安。该女子自称从金国奔逃回来,其间历尽了风霜雨雪。

    高宗皇帝确实记得宋徽宗有个公主叫嬛嬛,为懿肃贵妃所生,被封为柔福帝姬。但阔别多年,已记不清楚公主面貌身材,在加上皇家规矩森严,兄妹也不经常走动,根本无法确定真假。

    于是高宗皇帝命老宫女们察验真伪。老宫女们都感觉这女子相貌确实很像当年的柔福帝姬,用宫中旧事盘问,这女子也能够回答得圆满。

    只有一个值得怀疑的地方,这女子有一双大脚,不似柔福帝姬的纤足。对此疑点,那女子泪流满面地解释说:“金人驱迫,跣行万里,岂复故态。”

    宋高宗觉得言之有理,尤其是这女子能够一口叫出宋高宗的乳名,于是便不再怀疑,下诏让她入宫,授予福国长公主的称号。又为她选择永州防御使高世荣为驸马,赐予嫁妆一万八千缗。此后宠渥有加,先后赏赐达四十七万九千缗。

    韦太后回国之后,听到柔福帝姬一事,不禁诧异说:“柔福已病死于金国,怎么又有一个柔福呢?”

    宋高宗便说了柔福由金逃回的情状。韦太后说:“金人都在笑话你呢!说你错买了假货,真正的柔福早已经死了。”

    宋高宗听了母亲的话,勃然大怒,立即拘捕了柔福帝姬,交大理寺审问,严刑拷问之下,假柔福公主无可抵赖,只得一一供招。

    荣福帝姬本是汴京流浪的尼姑法名静善,生得颇为美貌。汴京攻破后,她被乱兵掠往北方。

    在路上遇到一个名叫张喜儿的宫女,张喜儿曾在乔贵妃(柔福帝姬生母)宫中侍奉,知道许多宫闱秘事,一一都说给了静善听,尤其还说静善的相貌气质酷似柔福帝姬。

    静善对这个巧合十分动心,于是开始留心记忆各种宫闱秘事,而且刻意模仿张喜儿所说的公主形态。之后,静善在战乱中经历曲折,曾经三次被人拐卖,最后被土匪陈忠虏入盗伙,被迫嫁给了一名小土匪。
………………………………

第251章 251柔福帝姬案

    宋官军剿匪之时,抓住了静善,打算以匪眷的名义将她杀了。

    见大刀片子就要落在头上了,静善为了活命,称自己就是柔福帝姬。

    静善模仿公主还真没白模仿,表现的的气度不凡,官军还真的被吓住了,哪里来的女汉子?一打听竟然是公主,于是将她送到临安。

    静善成功蒙骗过高宗皇帝后,得到了十多年的富贵。不料人算不如天算,韦太后回到京师,说破了此事,静善再也无从掩饰,只好老老实实地招认,于是被斩于东市。

    一场游戏一场梦,民家皇家,不过都是梦,梦醒了,梦就不在是梦了,醒来的才是梦,不是吗?就像佛所言,都不是真的。

    倒霉的是驸马高士荣,先是奉旨娶了柔福帝姬,按现在的说法,都不知道多少手了,现在又因为柔福帝姬是假被削夺了驸马都尉的爵位。这也就罢了,关键还时常被人嘲笑说:“向来都尉,恰如弥勒降生时;此去人间,又到如来吃粥处。”

    世间多有浑噩之徒,这本是悲伤的事情……

    更倒霉的是宦官冯益曾,这为公公当初指证柔福帝姬为真,为此也受了牵连,人家不过是看走眼罢了,又不是有意糊弄皇帝的。

    还是古代的法律严苛啊,换到现在的话,质监局的人估计都要被发配了。

    《宋史·宦者列传·冯益》记载:“先是,伪柔福帝姬之来,自称为王贵妃季女,益自言尝在贵妃合,帝遣之验视,益为所诈,遂以真告。及事觉,益坐验视不实,送昭州编管,寻以与皇太后联姻得免。”

    事情告一段落了吗?没有,事情远远没有结束。我们看不见蝴蝶的翅膀,也看不见几万里的汪洋。

    宋人笔记《四朝闻见录》、《随国随笔》和《南渡窃愤续录》都认为,这位被杀之柔福帝姬就是真的柔福帝姬。

    因为韦贤妃在金国归宗贤所有,恰好和柔福帝姬共事一夫,韦太后回宋后为了保全名声,计杀柔福帝姬以灭口,免得自己丑事外扬,往深了说,也许高宗皇帝才是搞死柔福的主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