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槃凰缘-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藩王之上唯有天子,可是此汉中王又非王莽驾下,可谓云里雾里。

    若在明处,则无论此人及势力如何强大,却终可看到其顶端。

    而在暗处,则难以预料,倘若踩在太岁头上,休说立足天下,恐性命亦堪忧。

    公孙述尚未想明白,却又得报汉中王所部一日便取得武都郡。至此,公孙述不得不放弃攻取汉中的战略意图,曾陈兵数万于武都郡边境却无功而返,而这位汉中王竟一日之内平定武都这座益州北境要塞,真若交战,后果可知。

    就在这时,延岑传汉中王之言,若公孙述兵马助汉中王一臂之力,便可将武都郡相送,而且当即便可交割。

    要塞武都郡,公孙述对此是求之不得;神秘汉中王,公孙述对其是得罪不起。稍作思量,谨慎安排,不日便遣陈兵益州北境的侯丹率军五万前往刘嘉所定地点。

    却说,将公孙述化敌为友之时,出使陇右的来歙又成功说服隗嚣起兵。

    如此则形成三辅的西、南皆有大军压境,王莽遂急招数路讨贼大军反转驻守各重镇、要塞,以及回援拱卫京畿,王莽的荆豫战前部署由此陷于被动,逐步进入妘洛布局之中。

    昆阳之战后,汉中延岑率军并同益州公孙述部曲侯丹大军助隗嚣夺得陈仓。

    再接前文所说,昆阳之战大胜后各取所得,皆大欢喜,余热尚存,隗嚣大宴刚开便闻来歙再次到来,莫非又有何大事共谋?隗嚣猜测,心中暗喜。

    「是否来得不是时候?」来歙入得门内见如此场景,觉得来得唐突便拱手道。

    隗嚣豪爽大笑:「不早不晚,正是时候。」又接着道:「再摆上一桌酒肉。」

    抬出一桌,虽是简单,却甚是实在,大鼎肥羊肉,大块苦菜头,大盅烧酒杯。

    帐中皆是陇右将领谋士,而来歙又是贵客,因而下人很是为难,又不敢造次,便将此桌放于末座。

    隗嚣指着旁边言道:「来先生坐咱旁边。」

    下人闻声,便急忙从末座将酒席抬过去。

    隗嚣举杯道:「凉州之地水缺物稀,吃食简单,不怕先生笑话,即便是今日大宴亦无珍味佳肴,来先生游历南北,想必多有见识,还望见谅咱陇右招待不周。」

    来歙入帐便已将众人扫视一遍,案几简易,物什更是不讲究,隗嚣身前亦是酒肉菜各一样。虽说如此,烈酒肉香却是诱人。

    来歙举杯道:「远远有一股本色酒肉香,如此美味就怕今日酒足肉尽而醉倒施礼。」

    「来先生果真如此便可与凉州将领合得来,再说,如此庆功大宴,岂能不大醉。人生几何?沙场难料!何以快哉?一醉方休!」隗嚣说罢,一饮而尽。

    来歙亦仰头一杯下肚,烈酒烧心,却甚是痛快。

    「烧酒下肚得来块肥羊肉。」隗嚣伸手招呼来歙。

    「羊肉用手抓,吃起来方显本色本味。」隗嚣见来歙在寻找,遂笑到。

    来歙入乡随俗,便伸手撕下一块塞口中,嚼咽下肚,不由得赞道:「不腻不膻,肥美鲜嫩,看来今日不大醉一回亦是难。」

    隗嚣大笑:「我有一言,无论先生有何要事,今日不得提。来,先共饮三杯,不醉不休,今晚就在咱府中下榻,待明日酒醒后,好好唠嗑叙旧一番,再谈正事,不知可否?」

    客随主便,来歙满上酒道:「如此甚好,凉州多豪爽之士,与诸位饮酒食肉乃人生一大快事,先干得此爵。」

    诸将皆举杯,酒过三巡,外来之客与凉州诸将越喝越醉,越醉越是投缘。

    且说来歙前次出使凉州,乃是初到西北边陲,难辨敌友,故而皆心存疑虑。当初的来歙亦是明白此理,因而未曾袒露胸襟。

    而此时再次来访,则是在刚刚历经联合讨莽,且又在庆功宴上,凉州汉子豪爽,常以酒观人,故而来歙畅怀饮酒,双手撕肉,囫囵吞苦菜头,说话爽快,毫不顾忌仪态。

    直至夜深,众人皆醉倒,下人扶诸将回各自府中,而来歙则留宿于隗嚣府,此次庆功宴遂结束。

    却说,益州cd府衙,公孙述站在行军地图旁,李熊、公孙恢等在其左右。

    「荆豫一战之后,王莽新朝必将土崩瓦解,刘玄从此将一家独大,樊崇赤眉将逐渐衰落,陇右隗嚣素有大志。」公孙述说罢看向诸人并接着言道:「益州何去何从?还请诸位畅所欲言。

    李熊首先开口道:「较绿林刘玄更危险者,将军却未曾说。」

    「何人?」但见公孙述之弟公孙恢露出疑问。

    李熊欲言,但见公孙述摆手:「此人另当别论,先说这三方诸侯。」

    诸人皆未言语,公孙述遂看向李熊。

    只见李熊淡然一笑,好似腹中早有熟虑,胸中已有良策。

    (本章完)
………………………………

第34章 首局棋送武都城;再开盘赠弘农郡

    话说李熊尚未开口,但见帐外兵士报称汉中王密使陈俊拜城。

    武都一战,公孙述已略知这位汉中王之实力,昆阳一战,更是领教了这位汉中王之雄风,可谓是身在幕后,谋划全局。

    公孙述不敢怠慢,并非惧怕,其起兵之初曾率一千槊骑战骑平定成l都斩杀残虐之徒宗成、王岑,并收服其部数万,占领蜀郡,广汉郡归服,夺占巴郡,取得北境三郡。

    之后越帯迦喂笊毙鲁綆‘郡大尹携全郡降公孙述,犍为、牂牁两郡郡守闻风而降,南境尽数降服,故而称公孙述为英雄亦不为过。

    不过英雄皆有憾事,益州八郡虽得六郡,却未能取得北境咽喉武都、门户汉中两郡。

    世事难料,未曾想据汉中者有鬼神莫测之实力且神秘不可知,这位汉中王竟将武都郡相送。

    汉中王密使陈俊之名虽陌生,公孙述却也不敢失礼,但亦不愿示弱。

    「有请。」公孙述下令的同时示意李熊归座。

    陈俊入内,只见其目不斜视,未曾注视府中诸人,而是径直上前几步施礼道:「公孙将军,我奉汉中王之命前来拜会。」

    「陈将军请坐。」公孙述细细打量之。

    陈俊谢过并端坐于旁。

    「你家汉中王派贵使来成l都不知有何要事?」公孙述有意在汉中王前加上“你家”,以此表明自己非汉中王部曲,且未认同此称号,又以“贵使”称呼以示礼节。

    陈俊在战场打仗素来料事如神,在厅堂论战亦是一把好手,岂能不知其意。

    陈俊拱手道:「久闻公孙将军乃当时英雄,我便直言不讳,益州之地沃野千里,民富粮足,一州之资便可养兵三十万,将军占有此地久矣,为何不曾争雄于天下?绿林军与将军先后起兵,且其起兵之初并无根本,将军却拥有益州。而如今绿林建元开国,兵强马壮,文武昌盛,坐拥荆豫,雄视天下,恐天下再无人可敌之!」

    此话说到公孙述痛处,益州之地虽物产丰富,人口众多,且易守难攻,南边无战事,乃图大计之天赐根基。

    常言道,天欲给之必先取之,如此宝地却有一致命之处,那便是益州难攻,却也难出。

    此非绝对,而是以陈仓要塞,汉中重镇两地归属而论之,若陈仓、汉中在益州一方,则易守、难攻、易出;反之,则难守、易攻、难出。

    而陈仓、汉中之间尤以汉中为重,故而得汉中者便掌控益州命脉。

    如今形势,陈仓乃隗嚣占领,而汉中长久以来则是号称汉中王之人据有。

    公孙述言道:「益州大军若出汉中,必可亡王莽于长安。」

    帐下文武闻得公孙述此话甚是惊讶,其意暗指夺取汉中,争雄天下之意。

    陈俊针锋相对道:「汉中铁骑南下可助公孙将军平定南地不服王化之地。」

    帐下诸人闻陈俊之言甚是气愤,其意明了汉中王随时可占领益州。

    李熊在沉思中,显然有不同之见。

    如今天下难料,汉中、益州、陇右互成犄角之势,且乱世初起,能结成攻守同盟甚是艰难,唇亡齿寒,汉中郡若真归入益州也并不见得是好事。

    汉中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若取得汉中则需重兵驻守,且时刻须提防敌军来袭,战争若起则益州各地皆进入战争状态,钱粮消耗,兵马损失皆难以避免。

    若形成长期战乱状态,以一州之力却是难以供给汉中长久战争消耗。

    若汉中郡为奸险之人占领,则益州便时刻在其虎视眈眈之下。

    蜀道虽难,汉中进入益州却是如履平地,且退可守,进可攻,益州将门户大开,天险荡然无存。

    而这位汉中王虽未曾谋面,但从汉中郡守延岑至汉中王密使陈俊,从武都之战至昆阳之战,无不隐藏着汉中王的影子,也无不显露出这位汉中王的正气,睿智,雄略。

    虽是对手,却不由得放心,而平庸奸恶之辈虽无甚大才,却始终须戒备之。

    李熊思索良久遂出班向公孙述施礼,但见公孙述点头示意。

    李熊便转身与陈俊相互见过,随即言道:「先生刚刚所言恐非真言,若有高论,还请赐教。」

    陈俊早已注意到此人,无论厅堂如何争论不休,此人皆是低头沉思,不言不语。

    看似对一切熟视无睹,实则是用心闻,用心观,捉摸不透,难以预料,如此之人可谓心机颇深。

    「莫非先生便是蜀南竹海隐者高士李熊?」陈俊躬身施礼。

    「在下正是李熊。」李熊回礼。

    「素闻先生贤德,有幸今日一见。」陈俊说罢又转向公孙述道:「汉中王此次遣我入蜀,只为一事,助将军夺取弘农郡,不知意下如何?」

    众人惊愕,公孙述也是一时未曾料到,只见李熊神情淡然,遂问道:「弘农郡属王莽司隶部,与京兆相邻,此地若失,长安危矣。如此战略要地岂能无精兵良将把守?即便是侥幸占领亦必然引来大军压境。」

    李熊使人打开地图,继续言道:「陈将军请看,宛城、昆阳等地已尽数归于更始军。宛城急行军两日便可抵达弘农郡边境,骑兵则是朝发夕至。进入弘农郡过武关,经蓝田便可抵达长安城下;而昆阳一路经颍川,过洛阳,出函谷关便可一路无阻进军长安,与长安城下宛城大军会师。」

    公孙述听闻李熊所论,随即言道:「先生之意已经很明了,如今之弘农郡乃是王莽与更始皆必争之地,我若去取岂不是腹背受敌?如此则益州亦不保。」

    陈俊胸有成足:「公孙将军于李先生所言皆切中要害,而我之所言是王莽与刘玄军皆无暇顾及弘农郡所论之。」

    陈俊如此论却是出乎意料,公孙述饶有兴致问道:「愿闻其详。」

    陈俊起身来到地图前,指向凉州言道:「河西被隗嚣阻断,见王莽大势已去,故而四郡欲归隗嚣,如此则其尽收凉州全境,再无后顾之忧。出陈仓,取右扶风,东进称雄,岂不占了天下先机;三辅之地皆是戍卫部队,北部卢芳拥重兵在朔方,今见王莽精锐尽灭,为扩大地盘,故而起兵南下左冯翊。」

    陈俊看了看公孙述,又道:「昆阳之战后严尤投奔汝南刘望并劝其称帝。再有,王莽任人唯亲,手握重兵的异姓者皆在其监视之下,而今严尤投敌附逆,正好可利用之。

    故而汉中王密令潜藏于长安的飞骑翼密使行离间之计,使得王莽深信昆阳之战时陈茂通贼共谋、消极怠战、养寇自重。陈茂因此恐慌,步严尤后尘,率军南下汝南投奔刘望,因此刘望军势大振。汝南与昆阳、宛城之间皆只有数日路程,绿林后院起火,卧榻之侧又冒出一天子,岂会在此时此刻进军长安。汝南此刻已成心头大患,故而更始须先除之。」话说至此遂观向公孙述。

    (本章完)
………………………………

第35章 观形势权衡利弊;饮烈酒识人性情

    天下形势变,蜀中却不知,足见益州情报之闭塞,以及成l都反应之迟缓。

    公孙述依然认为攻占弘农郡弊大于利,其忧虑的倒不是攻取此郡所付出的代价,而是惧怕占领此郡所招来的各路兵马。

    王莽自长安东出或南下皆须经此郡。

    绿林、赤眉,以及刚刚称帝的刘望,若西进、北上长安,亦必须经由此郡。

    如此战略要地,即便趁各方势力火并无暇顾及而侥幸占领,日后亦将成为众矢之的,若各大势力卷土而来,休说弘农郡,恐怕益州亦将难保。

    李熊反问:「敢问陈将军,如此战略要地,汉中王为何不攻取?」

    公孙述早有疑虑,亦问道:「汉中王当初攻取武都郡后割让给我益州,又助凉州隗嚣夺得陈仓。如此煞费苦心仅是牵制莽军、援助绿林?如此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敢问汉中王所图何物?」

    陈俊出使益州之前已深思熟虑,可预见的各种情况亦谋划于心,故而公孙述有此问亦在意料之中。

    陈俊直言不讳:「汉中王有一兄一弟在绿林军中为将,故而鼎力相助。至于汉中王为何不取弘农郡,若无意于天下便无心于州郡。」

    公孙述笑道:「汉中王倒是与众不同,只是不知其二位兄弟乃是何人?为何不追随汉中王,而屈居他人之下?」虽未多言,心中却是充满疑云,来使不说亦不去问,纷争之时,各怀心思,即便强问亦是客套虚言。

    作为一方诸侯当听闻各势力说词,至于如何取决则当以己方利害为核心而权衡利弊,至于决策对错与否则未到最后时刻难以判决,贤主与庸主便是由此而分化而出。

    既然难辨来使话语真伪,这位汉中王行事诡异,更是云里雾里,而其所说却甚合益州利益,故而公孙述便小心翼翼试探

    短短话语却是有深意:怀疑两人是否同胞兄弟,若是同胞,为何刘縯、刘秀兄弟二人不跟随实力不俗的汉中王,而偏偏委身平庸之辈的刘玄,绿林多宵小英雄,各怀鬼胎,岂能成大事,岂不美玉落入污泥,自毁也!

    陈俊仰头长叹:「刘縯刘伯升,刘秀刘文叔,与汉中王非同胞,而是同宗。人各有志,汉中王不恋天下,同宗兄弟或许不然,志同道合则相聚追随,至于正确与否唯独自己知道,功过身后方知。」

    昆阳一战,原本默默无闻的刘秀大名传遍天下,益州虽说被遏南境一隅,而此关乎天下命运之决战却早已传至成l都。刘縯因其少时喜好结交天下雄俊,且起兵之初便名望甚高,后逐渐盖过绿林诸将,若非各路人马首领畏惧其而合力压制,否则岂能有资质平平、毫无威望的刘玄被推上帝位。

    「如此说来,这位汉中王反莽并非为拯救天下苍生?」公孙述说至此轻蔑一笑,思量片刻又道:「不过依先生所言,汉中王却较一干打着“替天行道,拯救黎民”旗号的义军,可谓是真性情。」

    李熊接其话遂言道:「我游历南阳时,曾与刘伯升有一面之交,只是不知若论同宗之情,刘玄、刘縯兄弟、以及这位汉中王各自之间谁更亲近?」

    李熊曾隐于蜀南竹海博览群书,同隐者高士论道谈策,并观天下之变。帝位争夺,同胞手足相残,更休说早不相识的皇室后裔族人。

    皆是同宗共祖,同为高祖子孙,有人君临天下,有人乞讨苟活。刘縯不服宗弟刘玄,刘玄诛杀族兄刘縯,刘望称帝分庭抗礼。汉室的草莽远亲之间尚且刀兵相见,而这位手握重兵的汉中王何以如此超脱?

    陈俊不隐瞒:「较更始刘玄来说,汉中王与刘縯兄弟血脉更远。权且如此说,刘玄乃刘縯五福内族弟,而汉中王却早出五福。」说罢看向李熊,随即目光落在公孙述身上。

    李熊稍作沉思,遂拱手道:「非揭汉中王痛处,而是有一事不明,刘玄杀五福族兄,而汉中王却为何如此相助刘縯兄弟?」

    陈俊实情相告:「汉中王自幼父母双亡,寄养于同遭遇的刘縯叔父家中,从此三人相依为命,虽无同胞之名,却有手足之情,养育之恩。」

    「如此说来这位汉中王是助其族兄族弟,倒是有情有义。」公孙述说罢看向陈俊,又继续说道:「不过,倘若以大情大义而论,仅为兄弟情而如此大动干戈,并激起天下震动,劳民伤财,将士殒命,是否稍显狭隘?」

    众人皆看向陈俊,不知其何以答之。

    陈俊露出严肃神情:「天下纷争,既出英雄,亦出俊才,英雄争天下,俊才辅英雄。治世与乱世,治天下与争天下,守江山与打江山,所需之人不尽相同,同一位置,治与乱所用者甚至是才华截然相反之士,故而治世庸碌之辈或许便是乱世贤能之才。生于乱世,则民间有志之士便有施展才华之机,或力扶根基崩溃之朝廷,或投奔割据一方之明主,或追随穷途末路之英雄,或辅佐治理州郡之官吏,如此等等不胜枚举。乱世之贤士进入尘世,与其说是辅助明君拯救苍生,不若说是趁天下大乱而实现自己抱负。越是大贤则越难以在治世显现,越是治世则越难以见到大贤。大贤为乱世而生,乱世需要大贤,不知公孙将军是拯救苍生之圣人,还是为乱世而生之大贤?至于争霸天下之英雄,将军认为普天之下谁人可当之?」

    陈俊一席肺腑之言,只见府衙内一片沉寂,各有所思,乱世称英雄者甚多,可有几人是真正拯救苍生?

    李熊亦不再言语,在一片沉默中,公孙述打破沉默:「陈将军真乃实在人,你即实在,我岂能虚礼。汉中王遣将军来成l都是望我益州兵马攻取弘农郡,如此关乎益州兴衰之大事不可不慎之又慎。我意,将军暂且驿馆歇息,容我商议三日,可否?」

    「理所应当,将军与益州贤才商议大事,我当避之。」陈俊知此事重大,不能急躁,否则将适得其反,故而退下,公孙述令侍从领其去驿馆歇息。

    却说,陇右天水郡隗嚣府中,来歙因前日大醉,当日日落三干方才苏醒。

    洗漱完毕,但见隗嚣府中侍女已摆好饭食,无肉无酒,皆是清淡菜肴,茶香甚是醇正。

    「凉州烧酒后劲无穷,将军请用清茶缓缓酒劲。」侍女语气中透着醇厚,如烈酒一般。

    桌前坐定后,来歙问道:「隗将军是否酒醒?」

    侍女铃铛笑声:「我家主公酒醒?从未有人见过我家主公醉酒,昨日之饮无关痛痒。」

    来歙暗惊却未言语,倒觉这个侍女小小年纪却甚是清新,如清茶,却带着酒香,仿佛躺在蓝天白云下的田园草地上沐浴春风一般。

    却说,蓬莱岛槃凰宫馨寝宫中,妘洛轻抚琴弦,静雅之中透着伤感。

    但见依兮接过飞骑翼玉箭向馨寝宫轻盈走来。

    (本章完)
………………………………

第36章 槃凰盘再布天下;亲兵翼永守槃凰

    话说依兮捧玉箭来至馨寝宫外,忽闻琴声嘎然而止。

    「依兮。」传来妘洛轻轻的声音。

    「公子知我来了。」依兮柔情一笑,轻盈入内。

    妘洛笑道:「闻到你身上体香,并感到你的身影。」笑容甚是灿烂。

    依兮将玉箭放在案上,然后轻抬手腕闻之:「未有异香。」

    依兮孩子气仪态甚是惹人怜爱,妘洛亲切笑道:「唯我可知。」说罢打开玉箭取出玉箭卷轴,观之乃是汉中王刘嘉按妘洛槃凰盘部署所实施情况。

    「孝孙已开始按槃凰盘部署在布局天下。」妘洛起身将玉箭卷轴交于依兮,并向槃凰盘厅堂走去。

    依兮手捧玉箭卷轴紧随来至槃凰盘旁边,并交于一名侍从,令其按汉中王最新调动而调整槃凰盘原有部署。

    侍从观玉箭卷轴之后令分开槃凰盘,只见四名侍从分别在槃凰盘四角向外拉,使之分成四瓣。

    随即这名侍从按玉箭卷轴所报念之,另有一名侍从依其所念调整槃凰盘棋子。完毕后遂将槃凰盘复位,侍从一并退下待命。

    妘洛上前观之良久,遂道:「贾复在昆阳一战放走严尤,此人败逃至汝南并拥立刘望称帝,却是出乎所料。汉中王以离间计,王莽猜忌陈茂,其被迫率部弃守雒阳而南下归降刘望。刘望打“复兴汉室”旗号,用大汉国号,称“大汉嗣元皇帝”,其意是与刘玄分庭抗礼。绿林西进长安计划暂缓,且已遣大司徒刘赐率兵五万东征刘望。荆豫二次战争在刘氏血脉中展开,皆打义军旗号,单以此战来看,天下形势将为之一变。」说罢陷入沉思:

    王莽拆毁汉室太庙,废除刘氏爵位,大汉诸郡县官吏见风使舵,落井下石,罗列罪名,去除刘汉,归服新莽。

    新朝朝廷一卷圣旨将汉室王侯降为庶人;新朝州郡一纸文书使汉室宗亲成为罪徒;新朝县衙一片书简变刘姓皇族为阶下囚。摇身一变,汉室太守化作新朝太尹、卒正,岂止郡县官吏,新朝皇帝王莽曾自封大汉“假皇帝”。

    是时,刘赐与子侄刘信变卖农田院落,尽散家财,结交宾客,烧杀官吏妻女四人,官府海捕,遂亡命天涯,遇天下大赦方归家乡,后刘縯、刘秀兄弟在舂陵起兵,刘赐、刘信叔侄亦追随,再后来数路义军共推刘玄为帝,而有英雄之志,却无帝王之命的刘縯被诛。

    刘赐依附,随即被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