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欺世盗国-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竟自己做出的判断比别人硬塞给你的判断看起来更可信一些。
口供不长,杜太后很快就看完了,脸上带了一丝丝的愤怒,就是那种错信了旁人暗自懊悔的感觉。
杜太后仔细回想杨邠说过的话,仍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此事为真?”
“真真切切!”赵元昌十分肯定,“儿子原先也不相信,还特意亲自去问了这个叫卞朗的。若是娘娘担心底下人蒙骗儿子,也可以亲自问一问卞朗。”
看着赵元昌的神情,又看看手中的口供,再联想杨邠所作所为,杜太后不得不承认,或许放任杨邠的话,这大周江山真的会出问题!
短短一个多月,先是丈夫离开人世,之后最喜爱的儿子犯错被幽禁,好不容易有翻身的机会,合作对象又出了事,杜太后不免有些消沉。
沉默了好一会儿,她终于开口了:“杨相公老了,也到了含饴弄孙的时候了。”
虽然觉得继续让杨邠留在朝堂上会坏事,但杜太后还是为这个合作对象争取了告老的机会。
赵元昌同杨邠的矛盾目前仅仅是新皇同前朝权臣之间的矛盾,若是杨邠真的愿意退,他不介意给出种种荣誉,当即点头道:“娘娘说得是,杨相公为国操劳,着实要嘉奖一番。”
“嗯。”看到当了皇帝的儿子还愿意听自己的,杜太后脸色总算好转了一些,将那份口供放到桌上,犹豫了一下才道:“婵姐儿快生了吧?再安排几个御医和收生婆子过去,待养好了,早日回京来让我看看孙子。”
卢金婵怀孕至今,也不过才六个多月,离“快生了”还早。杜太后这番话,实际上是说自己不再想着参与朝政,就等着以后带孙子了。
赵元昌虽不会读心术,但也能听出来杜太后态度软化。
天家和睦当然是好的,故而他也附和着说笑两句,一时之间倒有些母慈子孝的样子。
太后同皇帝想法一致,对杨邠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打击,他毕竟没有直接领兵,缺了宫内的支持,一下子就不再是不可或缺的了。
接下来几天,弹劾杨邠的奏章愈加多起来。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杨邠的羽翼也在弹劾之列。
之前答应了让杨邠体面致仕,赵元昌就没有趁着这一波弹劾浪潮罢相,而是等着杨邠自己请辞。毕竟一个被弹劾下台的宰相,和一个自请致仕的宰相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可惜杨邠似乎不想接受这样的好意,就这么死撑着。
就在赵元昌渐渐失去耐心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意外。
十三日下午申时末,天色渐暗,两名骑手自梁门奔入汴梁城,沿着南门大街一路喊着紧急军情直奔左掖门。
来到左掖门前,不等守卫开口询问便大声道:“保义军紧急军情需送达枢府!”
两府同皇宫其它部分是隔开的,就在左掖门不远,故而立刻有一名军士带着上缴了兵器的两名骑手快步朝枢密院行去。
一行三人来到穿过几道门,来到枢密院所在的一片建筑群,领路的那名军士叫住一个匆忙赶路的仆役:“这两位是从保义军来的,带来了紧急军情。”
骤然被人拦下,那仆役吃了一惊,待听军士说完之后好似松了口气:“我知道了,这就带他们去找人。”
军士点点头,对两名骑手道:“跟着此人走便是。”
说完,径自转身往回走。
目送其人离开,那仆役才看向两骑手,带着些恭谦道:“请跟我来。”
刚走两步,突然听到一阵惊慌的呼喊:“走水了!走水了!”
跑了一路晕头转向的两名骑手还没反应过来,那仆役立刻叫到:“你们在这里别动!”
说完就朝那声音传来的方向跑去。
很快,他们就能看到那一片建筑中透出了火光,在傍晚昏暗的天空下显得格外醒目。
紧接着各种呼喊不绝于耳,房屋间人影憧憧,本就劳累非常的两名骑手,受到如此冲击,竟然就这么昏倒在地上。
陈佑站在火场边上,紧绷地面容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阴晴不定。
由于发现的及时,且身处皇宫大内,防火工作一直没有放松,现在火势已经变小了。
此时火场周围有几辆木车,仆役们正不停地按压木柄,从车内喷出一道道水柱。另有人朝火焰边缘砸水袋,那里正有仆役在搬运物事、拆毁房屋,这是为了防止火势蔓延。
“承旨,烧毁的这一间是杂务房的库房。”梅松走到陈佑身后轻声报告,“里面没放什么重要的东西,平常看管也不严密。”
陈佑看着翻腾的火焰,眼神幽幽。
好一会儿才道:“让滕青把今天看守此处的人看好了。”
“是。”梅松答应一声,转身离去。
陈佑长舒了一口气,这若不是人为纵火,他就有麻烦了。
看了一阵,他转身准备回书厅,却看到站在不远处看着火场不知在想什么的杨邠。
发觉此处着火的赵元昌一连派了三四波人来探问情况,等到一炷香之后,火终于灭了。
火灾被消灭的消息穿过去不久,就有宦官来宣枢密院三枢密四承旨至广政殿觐见。
………………………………
我吃大纲了,今晚无更
如题,写着写着发现剧情逻辑有问题,于是日常吃大纲。
今晚大概是来不及写完一章了,朋友们无须等更新。
………………………………
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义谋反欲亲征
此时天已经黑了,前来传话的小宦官提着灯笼在前方领路,枢密院七人或是袖手或者甩臂,一言不发地跟在宦官身后走向简贤讲武殿。
枢密院突然起火,每个人心头都仿佛压了一块石头,至少表面上看上去是如此。
陈佑在火还没被扑灭的时候就安排调查事宜了,站在他的立场上,这场火灾必须是有人挟私报复,而不能是意外事故。
不需要找出纵火人,只要能确定是纵火就行。否则的话,那些原本就看他不顺眼的人就能借着此事批判改制不合理,然后延伸到批判他这个人不该坐在这个位子上。
陈佑现在根基浅薄,如果不想日后只能依附皇帝,一旦物议汹涌,哪怕赵元昌想要保他,他都得主动请辞。
如果真的是人为纵火,那会是谁指使的呢?
陈佑一边走,一边看着前方的三个背影。
前面是三枢密,后面是三承旨。
三位副都承旨这两天才陆续抵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收服可信之人。这样的话,只能是就在枢府的三位枢密了。
风雨飘摇的杨邠,即将上位的吴峦,压抑已久的郑志康,究竟是谁?
陈佑皱着眉头细细思量,还不等他想出眉目,一行人就到了简贤讲武殿。
行礼落座,赵元昌直接就开口问道:“今日枢府为何起火,诸卿可有头绪?”
陈佑等了一瞬,见三位枢密都不开口,他才出声道:“启禀官家,臣来之前,已令人调查何人纵火。”
赵元昌听了这话,脸色有些阴沉:“已经确定是有人纵火?”
陈佑心中一个咯噔,连忙道:“尚未。”
这话一出,赵元昌脸色稍霁,只是看向陈佑的眼神中带了一丝别样的意味。
陈佑轻轻抿唇,关心则乱,他的心有些乱了。好在他现在反应过来,还有补救的机会。
只是稍稍沉吟,不等赵元昌再次开口,陈佑便道:“臣先前拟定规程,对防火事宜有所规定,故而此次先是要查有无人等未按规程行事。若所有人皆按规程行事,则再查是否有人故意纵火。若无线索,则再查规程是否有错漏之处。如此,方可确定责任所在。”
这番话有条有理,赵元昌总算是点头道:“如此甚好。”
说着,他拿起一份奏章,示意身边宦官递到杨邠手中。
“突然让诸卿过来,火灾只是其一,主要还是为了另一件事。”
陈佑松了口气,随即看向杨邠手中的奏章。
枢密院官员一股脑叫来,十有八九是为了军事。
奏章很快从杨邠手中递到吴峦手中,吴峦只是大略扫了一眼就递给郑志康。
不等郑志康翻开奏章,就见吴峦自怀中掏出一份文书,双手奉着朗声道:“官家,臣这里有一份军情急报,正要报官家知晓。”
宦官从吴峦手中接过文书,粗略翻了一下后摆到赵元昌面前。
吴峦犹自说着:“本来这份急报应该在半个时辰之前自枢密院递到御前,只不过信使赶到枢密院时火势刚起,一时间纷扰竟让信使昏睡过去。枢府诸人忙着救火也没注意到信使,大火扑灭之后才有人自信使身上搜到此份急报。”
陈佑一边从郑志康手里接过奏章,一边听着吴峦的话。
奏章是从河南府送来的,主要内容是陕州保义军似有异动。
陈佑刚要将奏章给下一个人,突然听见赵元昌道:“保义军谋反,已经攻下渑池,兵围新安。”
得了,保义军,这奏章没必要继续传下去了。
陈佑只知道陕州在河南府西边,但是却不晓得渑池在哪,即便渑池之会很有名。
他不知道,但有人知道。
郑志康忍不住出声道:“渑池,新安,意在河南府!”
“地图拿来。”
赵元昌一声吩咐,侍候的宦官趋步离去,过不多时便捧着一卷布帛来到众人面前。
赵元昌自己动手整理桌子,清理出一块桌面,宦官将布帛展开,河南府周边地图展现在赵元昌眼前。
陈佑等人依然坐在原位,自然看不到地图长啥样。
只见赵元昌手指在地图上划了几下,思索一番后抬头问道:“保义军谋反,诸卿以为当如何?”
陈佑眨了眨眼,看向神采莫明的赵元昌,突然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最先开口的是杨邠:“回禀官家,可令虢州谨守州境,着护国军攻陕州,另遣大将自东击之便可。”
中规中矩的战略规划,准确的说,这是正确的战略。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战略是因为正确所以才胜利,战术是因为胜利所以才正确。所谓庙算,就是保证正确的战略能够被毫无偏差的执行。
杨邠开口之后,陈佑能看到赵元昌脸上闪过一丝不耐烦。虽然转瞬即逝,但还是透露出他已经对杨邠十分不满了。
陈佑暗自思量,如此一来,纵火之事就和杨邠无关了,毕竟枢府出事,不管谁的责任,都能借机贬斥杨邠。
不对!
陈佑突然一个激灵,若是算上保义军谋反之事呢?
内外一齐生乱,此时正需老成持重之人坐镇枢府,如此人选,除了杨相公,还有谁合适?
“便依杨卿所言。”赵元昌话语中透露这疏离,“不过此次我欲亲征。”
陈佑回过神来不再考虑起火之事,专注于眼前。
赵元昌果然是要亲征。
陈佑权衡利弊之后,选择闭口不言。
只是出乎他意料的是,三位枢密一齐出声劝阻:“不可!”
借着烛光能看到赵元昌沉着脸道:“朕即位伊始,便有谋反之举。朕当以浩荡之军,行犁庭扫闾之事,这有何不妥?”【1】
最先起来的竟然是吴峦,只见他起身长揖道:“太祖皇帝亲征之时,以陛下监国。不知陛下此次亲征,欲以何人监国?”
“司空冯道可行监国之事。”
其实监国能处理的都是一些小事,皇帝亲征,身边必定会带上一套中枢。但有时候政治意义比实际意义更重要。
杨邠也站起来道:“陛下初为社稷主,不宜轻动。”
紧接着郑志康起身:“臣附议。”
………………………………
第一百九十六章 两手准备终定音(一)
三位枢密使都反对亲征,陈佑能看到赵元昌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陈佑心里是支持赵元昌亲征的,正犹豫着要不要起身开口,就听赵元昌道:“三位相公留下,其余人等先退下,许竹林请政事堂三位相公过来。”
赵元昌的语气听着有些生硬,估计是要有一番口舌之争了。
陈佑同三位副承旨起身告罪离开,同他们一路的还有侍奉在赵元昌身边的年轻宦官许竹林。
估计是知道枢密院七人都被召见有些不寻常,因此虽然已过了散衙时间,冯道等三相公依然留在政事堂等着。
简贤讲武殿内到底是个什么结果,晚上到冯府去问一下便好,眼前最重要的还是火灾事宜。
回到枢密院时,还冒着青烟的火场已经拉起一圈绳子围着了,周边也安排了军士值守。
两边拆除的房屋也点了灯笼连夜清理,身为杂务房主事的滕青就站在边上监督。
走近几步,陈佑出声喊道:“滕主事。”
“承旨!”滕青扭头喊了一声,快步朝陈佑这里走来。
“我都按承旨所言安排好了。”不等陈佑开口询问,滕青便指着被绳子圈起来的火场道,“只等天明便可安排人手搜查。”
陈佑点点头:“明日你从开封府借几个搜查经验丰富的小吏过来。”
术业有专攻,滕青也明白此事,故而点头应下。
“你可曾查到有可疑之人?”
“尚未有收获。”滕青摇摇头,“不过我听说有两个京外来的信使,好像是被外吏房请去了。”
“外吏房。”陈佑重复一声,若有所思。
外吏房匡国信是吴峦的人,怪不得吴峦之前会拿到情报文书。
人多力量大,这一地的狼藉很快就清理一空,只留下中间那一片烧了大半的废墟。
见几位相公还没归来,便自散了衙。
按照规矩,这时候皇城早该落锁了。不过之前赵元昌已经派宦官送来手谕,令左掖门等候两府诸官出宫之后再落锁。
陈佑出了皇宫之后直接就去了冯府,今晚发生的这些事,他得问问冯道的看法。
冯府门房将他引到偏厅,椅子还没坐热,就听到一阵脚步声。
陈佑连忙起身,只见一个三十左右的眉眼之间颇为轻佻的白面汉子步入偏厅。
这是冯道的次子,名吉,字惟一,现在是户部郎中。冯道长子早逝,冯道不在府中,冯吉自然得出来待客。
陈佑看清来人之后,立马见礼:“佑见过二哥!”
只是冯吉却笑着摆手:“将明你就别来这些虚礼了!我家大人还没回来,你有什么急事吗?”
这段时间陈佑出入冯府,同冯吉也接触过,自然知道冯吉的脾性,坐回椅子上道:“确实有些事情要来请教老师。”
“哦?”刚刚坐到陈佑对面的冯吉轻轻挑眉,“不知是何事?”
陈佑沉吟一阵,想着此事也不可能瞒下来,便开口道:“二哥该是不知,今日散衙之前枢府起了火。”
“竟有此事!”冯吉一惊,随即急切问道:“可抓住纵火之人了?”
陈佑摇头道:“现在还不知道到底有没有人纵火呢!”
冯吉只是惯为举止轻佻,脑子却不笨:“将明你却是有难了!”
陈佑露出一副无奈地神情,双手一摊道:“所以我来寻老师了。”
看到陈佑这样子,冯吉前一刻还是一脸严肃,下一刻就哈哈笑道:“将明你还有心思作怪,想来是无事了!”
说着,不等陈佑开口便向前倾着身子挤眉弄眼道:“再有二十天就是除日了,将明可愿陪我弹一曲琵琶?”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一声冷哼,紧接着响起一个熟悉的声音:“你自己不思进取,不要把将明带坏了!”
听到这个声音,陈佑连忙起身:“学生拜见冯师!”
另一边,冯吉也苦着脸站起来:“大人回来了。”
来人正是冯道,他没理会冯吉,直接就摆手道:“你先去歇着。”
冯吉不敢违背,只得离去,只不过临走之前还朝陈佑挤眉弄眼一番,直让冯道伸手欲打。
陈佑笑着上赶两步扶住冯道:“二哥关心政事,老师何必将其赶走?”
冯道斜了他一眼,哼哼道:“你以为他是关心政事?纯粹是闲着无聊罢了!”
这一对父子也算是冤家了,冯道虽是宰相,但时有诙谐之语,而冯吉更是性格跳脱,喜滑稽狂荡。不能说这种性格坏,但在需要老实持重的官场上却让人无法放心。
之前中书舍人出缺,那时候冯道还在同州,当时的首相孙启祥就曾想让冯吉接任,但同他谈了一次之后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当然,最让冯道不满的是冯吉尤爱弹琵琶,水平甚至达到名家水准。
冯道看不惯此事,训了多少次都不管用,最终想到一个法子:家中只要宴请宾客,就叫冯吉出来弹奏,有时候还会赏赐束帛,让他背着致谢。
本以为这样会让冯吉有羞耻心,放下琵琶把心思都放在政事上。只可惜冯吉毫不在意,根本不打算改。
几次下来,冯道也是死心了。
回到眼前,陈佑扶着冯道在主位上坐下,管家亲自送上茶点。
喝了一口茶水,冯道心气平息,开口道:“官家意欲亲征,被我等劝了下来。”
“这是为何?”陈佑不解地问道:“官家亲征,岂不是正可以趁此机会收拢亲军?”
冯道放下茶盏,轻蔑道:“区区叛军,怎可让天子轻动?”
陈佑一窒,说白了是面子问题啊!
不过皇帝的面子问题就是政治问题,他也能理解冯道等人的想法。只不过之前没想到这一茬,说明他的思路还没转变过来。
一件确定的事情,提一句就算揭过了。
紧接着就听冯道问道:“将明你来我这,可是为了今日着火之事?”
涉及自身,陈佑面色一肃:“正是!枢府改制刚刚完成,就有这事发生,明日怕是会有人攻讦于我。”
冯道转着茶杯盖,好一会儿才道:“你是如何打算的?”
陈佑犹豫一阵才道:“若是不能确认有人纵火,而又弹劾甚急,学生准备主动请辞。”
………………………………
第一百九十七章 两手准备终定音(二)
“请辞?不失为一个好法子。”冯道点点头,“既然你心里有想法了,那就按照自己所想的去做。”
见冯道没有反对,陈佑便知自己的应对没大的问题。
说实话,如果可能,他现在不想离开枢密院。
在枢密院不过刚刚开始,虽然梅松当了内间房主事,但情报细作还没来得及插手。除了借助改制在朝堂上亮了相之外,他这一个月没有任何收获。
心中叹息不已,又听冯道开口了:“你的婚事有眉目了。”
乍听此言,陈佑眨了眨眼:“不知对方是何来历?”
“德州刺史李明卿幼女,大理寺丞李仁信之妹。”
李仁信身为大理寺丞,陈佑倒是听说过,但是李明卿就不知道了,不过看冯道的神色,似乎对这一家比较满意。
冯道也没让陈佑过多疑惑,直接就道:“李明卿原本是兵部尚书,当年拆分天雄军时调到德州充了刺史,待两家亲事定下,正可运作入京。或是入政事堂,或是接了吏部。”
朱庆尧致仕,刘明辞相,三馆大学士一下少了两位。以李明卿的资历,加上冯道的支持,入政事堂也不是全无可能。
双方这也算是门当户对了。
陈佑心中权衡一番,就决定应下这门亲事。
刚要开口,突然想到一件事,有些尴尬地问道:“老师,这李家娘子年岁几何,是何模样?”
冯道轻抚胡须笑道:“李家的小娘子去年行的及笄礼,模样端地可人。”
说到这里,他忍不住戏谑道:“倒是听闻她性格颇为跳脱,同将明这沉稳性子正是阴阳相济!”
陈佑尴尬笑着,连连拱手告饶。
翌日常参结束,陈佑刚回到枢密院,庞中和就过来了。
庞中和被陈佑安排在杂务房当了一个书令史,借着职务便利能在枢密院到处走动,陈佑便让他平常注意枢密院的一些动静。
这次庞中和带来的消息是杨邠回来的时候脸色不是很好,而吴峦看起来却颇为轻松。
陈佑等人参加常参空拜御座的时候,几位相公是在长春殿同皇帝议事。
从杨吴二人相反的表现来看,杨邠为保住相位的一番谋划十有八九是落了空。
不等陈佑多想,就有宦官来召他前往长春殿。
陈佑出枢密院时,滕青正看着从开封府借来衙役捕快在火场废墟中调查翻找。
长春殿离地不远,很快就到了。
殿内除了赵元昌,就只有昨天那个名为许竹林的小宦官立侍在旁。
进殿之后,陈佑立刻快步走到正中,双手合抱长揖道:“枢密都承旨臣陈佑参见陛下,恭问陛下圣安!”
赵元昌正襟危坐道:“朕躬安,陈卿且坐。”
陈佑刚坐到一旁的木椅上,就听赵元昌问道:“将明,起火之事可有定论了?”
“回禀官家,臣来时,开封府调来的衙役正在搜查火场,暂无发现。”
听了这话,赵元昌目光灼灼地看向陈佑:“已经有结果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