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平淡为官-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种大历史观去看待现在的问题,这种能力,在宋代人身上是很难具备的,而对于养在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赵昕来说,更是十分缺乏这样一种能力,也正因为如此,赵昕对于徐清是非常佩服的,这也是徐清如此严厉而赵昕始终不敢反对的重要原因。

    (本章完)
………………………………

第292章 292。军神武官

    等到两人把题目做完,徐清把两人的答题纸拿了过来看了看,见他们回答的都不错,条理清晰并且思维敏捷,在数学题之后便是思辨题,古代常常从古典经学中拿出一句话来当做题目来让学生解答,后来人总是认为古代人这么做是为了让他们明辨事情的真理,其实不是,对于他们这些士族门阀,真理并不重要,对错也并不重要,毕竟他们做过的错事是肯定要比对的事多得多的。

    他们之所以会去学习这些思辨能力,并不是为了把真理越辩越明,只是非常功利的想要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口才而已,作为门阀士族,这些人便是古代的政客,而政客,无疑都是可以拿奥斯卡奖的好演员,包括皇帝自然也是如此,中国最古老的书籍之一《礼记》,在徐清看来,便是教人怎么演好自己角色的一本书而已,当然皇帝、太子也不例外。

    等级社会,所有的一切都要遵循礼,也就是所谓的定式来走,而作为未来的皇帝,赵昕当然不仅仅要学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还要培养起一个十分有逻辑的思维,不然就会掉进其他人给他挖的坑穴之中,这也是昏君诞生的原因,从这一点上,徐清的培养方式还是十分值得肯定的。

    将两人的思辨题仔细的看着,经过一年的培养,现在的赵昕已然不是一个只讲对错的人了,思辨之中,更多了一些其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隐隐中还会体积利益的考量,这让徐清很是欣慰,正打算继续看下去的时候,一旁的赵昕突然开口说道:“老师,今日朝会,孤听人说范大人和夏大人因为辽国是战是和之事吵起来了?“

    听到赵昕谈论起了朝堂之事,徐清不由轻轻瞟了他一眼,作为东宫皇子,赵昕的地位虽然不及太子,可现在赵祯的子嗣里,除了赵昕以外,其他的孩子是则都是公主,也就是说,赵祯百年之后,最有可能成为皇帝的人,便是赵昕,所以此刻即便还没有成为太子,但他的地位也跟太子差不多了。

    而赵祯也正是用太子的态度来对待赵昕的,只是碍于赵昕年纪还小,这才没有册封他为太子而已,可太子该有的一切赵昕全部都有,其中自然也包括参与朝政的权利,不过赵昕现在年纪实在太小,位列朝堂两三个时辰也确实是吃不消,还是应该以学习为主,但赵昕的政治培养自然也不能停下,而身处朝堂之上,无疑是培养政治敏感度最好的办法,所以赵祯便让东宫派来一个太监在朝堂一旁听着,等听完之后便回来讲给赵昕听,这也让赵昕对于朝堂之事能够知道一个大概。

    只不过听到他问这个问题,徐清还是十分意外的,毕竟赵昕今年才只有九岁而已,一个九岁的孩子,除非是像乾隆这样的少年天子会关心政事之外,其他的皇子皇孙又哪里会去关心政事呢,毕竟他们享受着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生活,并且不像乾隆随时有可能会****死,生活无虞的赵昕竟然会如此关心政事,这确实让徐清有些意外,不过这毕竟是一件好事,所以徐清便也没有责骂他,而是说道:“确实如此,范大人想要停战休养生息,夏大人则打算毕全功与一役,功课辽国首都,今日为了此事,所以为师才会来晚了。”

    “原来如此,那老师您的心中,到底是战是和呢?”赵昕问道。

    赵昕的这个问题让徐清一时之间有些语塞,他看着赵昕不由说道:“为师心中并无有所定论,是战是和各有好处,为师也并不清楚到底哪一边更加有利一些,这个问题,恐怕老师是无法回答殿下了,不过殿下,您的心中,可有答案吗?“

    徐清本来是不打算问直接把这事给接过去的,可看着赵昕因为自己的回答而皱起了眉头,这让徐清的心中不由有些好奇起来,这个小王子的心中到底对这件事是什么态度呢?是战还是和?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念头,徐清不由继续问了下去。

    赵昕看着徐清,原本在他的心中这件事其实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可徐清这一问,却让他心中断断续续,破碎不堪的思维不由被一股强力给冲破连接在了一起,赵昕说道:“依学生之见,我更同意夏大人的意思。”

    “哦,殿下是想战?”赵昕的这个回答让徐清有些惊讶,惊讶的不是他回答问题的答案,而是他的态度,竟然能够把杀伐之事如此轻巧果断的说出来,徐清真不知道该把赵昕的这种特质看成是天子气态,还是单纯的莽撞而已,所以他接着问道。

    “是,也不是,老师,其实孤的心中也并不想战,可是我觉得与其现在议和,然后让辽国恢复元气,不如尽全力将辽国驱逐到关外去,也好给我朝一个尽量平稳的环境以进行改革,不然若是让辽国残存于境内,辽国就算不尽出精锐与我朝攻伐,也可派出小股兵力进行骚扰,只要如此,我朝在辽宋边境之上,数百公里的地区便不能再做任何事情,此乃事关我朝百万百姓之生计,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孤看来,还是先将辽国驱离关内。”赵昕的回答很是有条理,不过漏洞也很多,徐清听完他的回答立刻问道:

    “殿下,你有没有想过,若是再战下去,国库空虚之下,河北之地下半年开始便再无可用之粮了,若是今年春夏之际潮水泛滥,更有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水灾,这可都是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样的情况下,拿下燕云,恢复中原又有什么意义呢?”

    从徐清的话中可以看得出来,虽然他在朝堂上没有表态,可是在他的心中,其实已然有了自己的答案,只不过碍于夏竦和范仲淹曾经都是他的上司这才没有好意思开口,而在赵昕这里,徐清就没有多么多的忌讳了,一开口,便将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全给讲了出来,一旁的赵昕倒也不意外,跟了徐清那么久,自己的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无疑非常清楚,所以他也直接说道:

    “内忧外患之下,依学生看来,可分为能解决的和不能解决的,诚如老师所言,若是再继续打下去,国家将要为战争而背负沉重的债务,并且要掏空国库才能继续战争,这确实会耗尽国财,可是这样的问题其实并不难解决,我想老师应该知道,燕云十六州此时因为半年时间的战争,此时境内的人口已然是十不存五六了。

    将近半数的人口死亡,亦或者举家逃逸,也就是说,整个燕云之地,大概有将近一半的土地成为了无主之地,这难道不就是财富么,当年曹操面对凋敝的大汉王朝,尚且用屯田江淮之地的方法让国库重新充盈了起来,难道我大宋就不能用此法来改善河北百姓的生活了么?到时候依靠这些土地,我们还能将这些土地赏赐给有功劳的士兵,并且让他们从军籍转为民籍,如此一来,国家财政也就可以省下一大笔钱用来加快还债的进度。

    至于河北粮食空虚的问题,银行便可以解决,高丽、越朝皆乃粮食富庶之国,加之我朝海运强大,只要从这些地方运来一些粮食,相比便能让河北安然度过今年,此策虽然会让我朝负债加重,可并不会造成动乱。

    而辽国则不同了,瓦桥关一战,距离我大宋军队使用火炮不过短短两个月的时间,辽国便造出了火药出来,并且投放在了战场上,与我国造成了强大的杀伤,老师,仅仅两个月的时间,辽国便得到了火药,若是给他们更多的时间,火炮还会远么?还有火枪呢?辽国之内也有聪慧之人,若是苦心钻研,其危害必然大于天灾之祸,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学生想,应该尽快将辽国赶出燕云之地,断其人才之源,假以时日,契丹人势必恢复本性,重新饮血大漠,到那时,我朝兵马娴熟,火器精良,又有何惧之?“

    赵昕说完之后,双眼炯炯有神的看着徐清,而徐清也是十分惊愕的看着赵昕,有些说不出话来了,这番分析条条有理,丝丝入扣,把战与和的弊端和好处全给说了出来,虽然有一点没有说清楚,就是关于辽国之后的外族若是继续崛起的事情,可这并不妨碍赵昕的这番话可以配得上精妙两个字,简直就是专家的分析水平,而且照着他的分析往下推论,契丹人在失去燕云这块中原内土之后,势必便会从文明上开始退化,到时候即便有其他民族打败了他,能够得到的也只有人口而已,在武器能力上,并不会有突飞猛进的进步,而到那时宋朝早已经进入到了火器时代,到那时,冷兵器状态下的人数实在没有太多的用处。

    也就是说,虽然赵祯的这番分析有些漏洞,可是其条理无疑是十分清晰的,甚至在徐清看来,要比夏竦的那番言论还要成熟了,一个九岁的小孩说出了五十岁老人家那般的深度,这绝对不是一个小孩儿能够做到的,徐清看着赵昕不由说道:“殿下,这番话是谁教您说的?”

    赵昕听到徐清的这番话,眼神很明显的有些飘忽起来,看到他这眼神,徐清心中知道自己猜对了,这小子,平时最多也只是有些小聪明罢了,怎么可能会懂那么多,这番话肯定是背后有人教给他的,徐清开口逼问道:“殿下,此人是否在东宫任职武师?”徐清之所以会这样猜测,自然是有把握的,赵昕年纪还小,宫外的大臣他也很难接触到,唯一能够接触到的人,还要懂点军事的,便也只有他的武术老师了。

    果然,赵昕的表情更加动摇了,徐清看他还一副死鸭子嘴硬不愿意回答的样子,便朝着站在门口的公公说道:“杨公公,东宫之中所有武官可否在今日抵达东宫?”徐清是太子少师,是整个东宫除了太子和太子妃之外最大的官,再加上他现在还是皇帝面前的红人,太子贴身太监虽然很有权利可是在徐清面前却十分的乖巧,他低着头赶紧说道:“大人若是想见,奴才这就招他们入宫。”

    “不用了,杨公公,孤知道老师想要见谁,去把狄青找来便是了。”赵昕最终还是有些坐不住了,他赶紧站起来对着已经准备走出去的杨公公说道,心里对于自己背叛了狄青感到十分的伤心,而另一边的徐清则处于震撼之中迟迟没有回过神来,想出这套理论的人竟然不是别人,而是狄青,这还真是让人意外,又让人很是容易接受。

    狄青,北宋时期战神级别的人物,也是在原本的历史中五路伐夏里唯一取得重大胜利的一位将军,可以说是北宋中期,军队之中的灵魂人物了,其战阵之前常常会带面具并被人称为面涅将军一事也是从古到今一直流传,这样一位杰出的将军,能够想出这些东西来,那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么,只不过,他不是一直在永兴军中做将军么,怎么到东宫里当武官了,徐清心中颇是有些不解。

    不过这并不打紧,以前在西北的时候,徐清就经常听到狄青的名号,如果说秦凤路的不败将军是裴德衍的话,那么狄青便是永兴军的中流砥柱了,只不过碍于公务繁忙,所以徐清也一直没有见到过这位军神,而现在,竟然能够在汴京相见,徐清心中不由很是有些激动,根据历史记载,狄青的容貌简直堪称人中精品,比女人还要美,导致他上战场的时候经常会被敌人轻视,到后来为了威慑敌人,甚至不得不携带面具上战场,这样一位传奇性的将军,让徐清这个尽管已经见过很多名人的人,也不由得兴奋了起来。

    (本章完)
………………………………

第293章 293。狄青

    当狄青走入大殿出现在徐清面前时,徐清的心中也不由得惊叹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为什么会长了一张如此精致的脸,即便是那嘴角的胡须也没遮掩住他丝毫的风华,只是左边脸颊上的兵字有些阻碍了狄青的英气,整个人站在那里,不像是一个武将,倒像是一个豪门公子哥一般,十分的风流倜傥。

    “末将拜见殿下、少师大人。”狄青走近徐清和赵昕行礼道,对于自己来到这里的原因他十分清楚,像自己这样一个小小武官能够被徐清召来唯有可能是自己告诉赵昕的事情被转告给了徐清,除此之外,徐清这样高高在上的人物,实在是没有见自己的必要。

    “狄大人请起。”赵昕对着狄青说道,狄青虽然是赵昕的武师,可是与徐清不同,在职位上狄青只不过是东宫的属官而已,虽然被称为师,可是在面对赵昕的时候还是要执臣子礼的,不像徐清,乃是真正的太子老师,面对徐清,赵昕就必须得以学生的身份还礼,两人之间的差别,可谓是十分悬殊,不过赵昕这句话里倒是透出了几分亲近之意,显然赵昕在与狄青平时的交流中,十分欣赏狄青,这让徐清不由留下了意,看来今天赵昕对自己说的这番话,还不是无意为之而是精心布置啊。

    “是。”狄青恭敬的站了起来,头始终低着,可心中却异常兴奋,他知道,自己能不能离开这无趣的东宫前往真正属于自己的战场,就在这个时候了,确实如徐清所料,狄青之所以会跟赵昕说这番话,就是为了让赵昕能够把这番话讲出去,没办法,他实在是人微言轻,唯有将这番话告诉大人物才有可能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而徐清显然是一个十分适合的人物。

    首先徐清并没有什么特别明确的战争理念,这就给了狄青一个可以操纵的空间,若是像范仲淹这样意志坚定的人,狄青的办法就很难起到作用了,毕竟范仲淹这样的人,历经官场劫难数十余年,心智早已经是坚若磐石,想要劝服这样的人无异于是痴人说梦。

    其次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现在狄青的关系网中,能够真正接触到的重要人物,也就只有徐清这一个人了,除了他,也真的是没人可以帮他一把,所以狄青选择将这篇策论通过赵昕的口传递到徐清的耳朵中去,为的就是这一搏。

    他实在是受够了东宫中的无趣,自从西北调往京城,又因为武功卓越提拔进东宫为太子武师之后,无数的人羡慕他可以每天见到未来的皇帝陛下,以后必然是飞黄腾达,光宗耀祖,可是狄青却很不快乐,相比起皇宫之中,他更加喜欢在战场是纵横睥睨,那种杀伐的快感,让他的血液喷张,而自从来到京城之后,虽然待遇提升了无数倍,自己的身份也越来越高,相比起当年耕地的农民来说,简直是天壤之别,可狄青真的不想再继续留在这里了。

    他很清楚的知道,这片繁华的富贵乡正在磨灭自己的斗志,甚至是在吞噬着他强壮的身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安逸,狄青现在晚上睡觉也越来越沉,平日里的反应也不如原本那般快乐,这种感觉让他很是讨厌,他喜欢生死之间的考验,而不是在东宫中做一位老师,这不是他想做的,也不是他的理想,为此,他必须要离开这里。

    “狄大人,关于我大宋与辽国之事,可是你说于皇子殿下?”徐清看着狄青问道,见狄青点了点头,徐清也没什么意外,只是对于狄青能够如此洞察赵昕的心智,将他的一举一动计算在内,稍微感到一些些吃惊罢了,不过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个以一介贱民成为枢密院正使的传奇人物,智商若是不高,也是根本无法爬到那个位置上去,所以徐清也只是惊讶了一下而已,很快便恢复了正常。

    “不知辽国在狄大人的眼中,到底是何物?可否告知在下。”徐清认真的问道,对于狄青的能力,历史上尽管评价颇高,可徐清终究是没有见识过此人真实的战略水平,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事情,徐清见得多了,该考的还是要考的。

    而狄青听到徐清的这番话心中立刻一紧,他知道徐清这是在考验他了,他沉吟了一会儿,然后认真开口说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短期之内,必会留存于世,不过必然会为其他猛兽吞入腹中,与我朝而言,无有大患。”

    “哦?何解。”狄青的回答让徐清有些意外,满堂诸公,尽管有看不起辽国的,可能够如此笃定的说出辽国不是宋朝对手的人,还是十分稀少的,便是徐清,也不敢如此肯定,毕竟就像夏竦说的,辽国并不是没有能人,火药这样的东西,他们凭借着自己的经验也能够研制出来,这不得不说代表了辽国人的智商还是可以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断定辽国必然衰败覆灭,徐清很想知道狄青为什么会有如此笃定的答案。

    “回少师大人,辽国建国已逾两百年,国内承平日久,日渐繁华,契丹人中弯弓射雕之人逐年减少,从前日与我朝瓦桥关一战中便能发现,契丹勇士之名早已名不副实,此时失去燕云赋税之地逃往关外,尽管仍旧有大片国土,可此时的契丹人已然不是跟着马儿走的游牧民,而是变成了享受土地收成的农民了,试问失去了土地的农民,在群狼环伺之下能够活多久?早晚周边各部落就会蚕食起这个昔日的老大帝国,从匈奴到鲜卑,草原民族代代如此往复,辽国失去燕云之后,也终究逃脱不了这宿命,所以在微臣看来,辽国灭亡之期不在近日,而在将来不久之时。”

    狄青的回答让徐清忍不住的点头,一个士卒出生的人思考起问题了却并不是单纯站在战争的角度,而是站在了一个大历史的角度下去思考问题,这对于一个武将来说,真的是十分难得,就像裴德衍,尽管冲锋陷阵无往不利,可在思考大局之时,相比起狄青来说却会稍显不足,徐清看着狄青,心中对他的欣赏之情也是愈渐浓厚,之前自己被套路的事情也早已经在他的记忆中灰飞烟灭,他看着狄青继续问道:

    “狄大人,那你认为我朝现今之敌人,未来之敌人将是谁?”

    这个问题狄青并没有很快回答,而是思考了更长的时间,徐清的这个问题显然要比第一道问题更加的有深度了许多,良久之后,狄青这才开口说道:“现今之敌人乃为辽国亦或未来女真,今后之敌人也依旧会在北方,此地游牧民族众多,且多剽悍之众,只要出以雄主统一草原,便必然会挥师南下,于我朝争夺中原。”

    “恩,狄大人时间不早了,还请回去多多休息吧。”狄青的这个答案徐清并不是特别的满意,不过一名武将能够回答到这个程度已然是非常优秀了,心中有了谱,徐清便也不再多问,让狄青退了下去,狄青心中纵然有些忐忑,可见徐清笑着看他,心里倒也平静了许多,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自己这一次到底能不能冲破枷锁,壮志凌云,就看自己的命了。

    看着狄青一步步退出东宫大殿,徐清也从位置上站了起来,现在的朝廷,因为改革和战争双向并举,每天的事情都多的能够把人淹没,尤其是像徐清和范仲淹这样的人物,那更是超负荷运转,几乎每天的睡眠时间很少会超过五个小时,在这样的状态下,来一趟东宫显然是十分奢侈的行为,现在也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间了,徐清便跟赵昕告辞,回到了自己的官署,开始继续工作了起来。

    不过工作之余,对于狄青的安排徐清也并没有忘记,这确实是一个大才,也值得托付重任,在找了一个空闲时间之后,徐清特意去了一趟夏竦的宅邸,跟他讲了一遍自己对于狄青的欣赏,同时把狄青关于战事是否该进行下去的论述讲了一遍,并且把自己对于这番话的理解详细的告诉了夏竦,并且保证在下一次朝会时会支持夏竦的决定。

    徐清的表态让夏竦很是高兴,在所有重臣中,几乎所有人都已经表态完毕了,唯有徐清的态度让人捉摸不定,现在他能够站到自己这一边,那么继续打下去的可能性就会增大许多,并且那个叫做狄青的人所找到的开战理由,也让夏竦有了新的灵感和理由让战争继续下去,所以他很快便答应了徐清会给狄青一个新的安排,这样的政治交易对于夏竦来说实在是很熟悉的工序,徐清也很相信夏竦的人品,便在第二天的朝会上站在了夏竦的身边,支持战争继续下去。

    徐清的表态当然让朝堂之上战和的平衡发生了倾斜,而对于徐清的意见十分重视的皇帝赵祯在听过了徐清对于战和的理解之后,也颇是理解,两方力量的此消彼长,徐清并不在意,只是在听到狄青将被认命为秦凤路军政使之后笑了笑而已,在得到消息后的那天下午,狄青便拿着一壶酒到了徐清的府上,这让徐清很是开心,两个人喝了一个晚上的酒,畅谈国家大事,一直到第二天的早上这才依依惜别。

    而通过这番了解交流,也让徐清认识了狄青,这是一个非常耿直的人,虽然没有什么文化水平,说起话来也是粗话连天,可是在细微之处却能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十分细心的人,上到军势的走向,下到倒酒的时候两个碗里都是一样平,这种种的细节都能证明这是一个十分厉害的人物,而跟他结交,徐清的心中也很是自豪,等到狄青准备去赴任的那一天,徐清还特意从官邸里抽身出来送他上路,一路上还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