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平淡为官-第2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倒不是前者不好,而是相比起前者来说,后者对于城市的未来要更加有利一些,生活在现代都市,环境的污染,城市道路的拥堵,人口的密集,这些都是中国城市面对的巨大难题,而这些问题无一例外全部都是由人口密集的都市区所演变而来的,徐清并不喜欢这样的城市状况,他更加喜欢的,还是欧洲美洲和日本那样的城市,高楼大厦只是少数,整个城市更多的还是平房区域,而不是三十几层的高楼大厦,这对于一座城市的未来来说,绝对是不健康的。

    当然,前世国家的城市之所以会如此,倒也不是国家的错误,而是一切都是前提考量之后的结果,宋朝徐清之所以能够选择后者,就跟欧美那些国家一样,他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根本不用担心有其他国家会威胁到自己的安全,有这样一个背景在,自然就不需要去保留耕地了,这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因为他们是世界的统治者,是世界的剥削者,自然不需要忍受这样的差别待遇。

    但现代的中国却不同,作为一个后发国家,中国必须要保证他国对于本国的威胁,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粮食威胁,民以食为天,工业很重要,但农业更加重要,尤其是当一个国家的工业无法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抗衡的时候,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时候,自然要保证粮食能够自给自足,只有如此,才能够有底气在这个世界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而农业政策决定了中国的城市绝对不能摊大饼,不然大规模的农田减少,中国的粮食就必须更加依赖外国的进口,这对于中国来说,是十分危险的,所以必须维持粮田的红线,才能保证国家不至于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受到其他国家的胁迫,这一点在非洲国家的身上有着十分明显的表现。

    因为社会环境的和平以及医疗技术的改进,整个非洲的人口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就一路突飞猛进,到现在许多国家的人口已经是原本的四倍,甚至五倍的状况,而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技术却没有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农业技术,甚至连古代中国的农业技术都没有达到,在这种状况下,非洲的情况非常不好,每年都会出现大量的饥荒,而这个时候美国就会打着援助的名义,提供大量的低息贷款,然后让他们买走自己的粮食,通过这种方式,来销售自己的粮食,而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的粮食得到了解决,非洲则加剧了债务的危机,到时候依靠着这些债务,美国就能彻底将整个国家的财产全部席卷一空,这种事情,美国显然在世界上不知做过一次了。

    且美国依靠工业体系建立起来的强大农产品行业,不仅量大,而且还便宜,所以大量粮食的进口,必然会击垮本土的粮食产业,进口的粮食比本土生产的粮食还要便宜,自然就会造成更多的农民不愿意耕种土地,继而带来的就是更大规模的粮食问题,如此反复,恶性循环,最终整个国家也就被粮食问题给彻底拖死,永远也起不来了。

    这在非洲是非常明显的,中国为了不犯这样的错误,做出这个选择,在徐清看来,并没有什么问题,反倒是如果像非洲那样,倒是坏事了,但今日不同往日,如今的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也是唯一一个工业国,其他国家在工业水平上,并不会超过中国太多,这也直接导致外国人,是不可能在中国进行农产品倾销的。

    因为倾销的首要条件,就是你的东西要比我本土的东西便宜,而既然宋朝的科技是最为优秀的,自然生产出来的粮食也是最多的,又怎么可能会有比宋朝的粮食更加便宜的粮食呢,无法进行倾销,宋朝的粮食产业自然就得以保全,而只要有这样一份健全的粮食产业,宋朝出现饥荒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

    所以归根到底,工业始终还是要比农业重要一点的,徐清的底线,就是如果当宋朝的人口突破化肥所能供养的极限时,那么宋朝的粮食自行生产量只要能够达到本国所需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这就足够了,因为在宋朝,还会建立覆盖全国的粮食仓库,这些粮食仓库可以保证全国人口长达五年的生活所需,再依靠本土生产百分之六十的产量,即便遇到战争或者是封锁,也能支撑十五年以上,这足够宋朝在其中进行应对了。

    毕竟能够封锁宋朝的战争一定是世界级别的,而这样的战争,在人类历史上,起码没有超过十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来去匆匆,十五年的时间,足够当时的执政者妥善安排了,这也是徐清的后手,毕竟未来到底如何,他也说不清楚,即便他很有信心宋朝绝对不会被推翻,但是保有一点粮食也是必须的,这不仅仅是国家的战略和未来,对于现代的农民也是如此。

    因为化肥产业的发达,如今宋朝的粮食产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宋朝所需的数量,即便是往殖民地卖,也远远吃不完,这个时候,为了保证农民的利益,自然需要大规模收购这些粮食了,而这些粮食就会被放进粮仓之中,等于说这些粮仓不仅仅在未来可以救命,在现在也可以救这些农民的命,要是遇到了天灾人祸,开仓放粮也可以稳定物价,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依靠着这些缜密的设备和制度,建立大规模的城市群,对于徐清来说,无疑是势在必行的,至于那些高楼大厦,他也喜欢,所以在广州和昆山两处,他选择了上千平方公里,专门为大规模的高楼大厦做准备,在这种地方,可以修建大规模的摩天大楼,至于其他地方,短时间内是不可以的了。

    (本章完)
………………………………

578

    而就在徐清处理国事的时候,赵曙等人的船队也终于是披荆斩浪,来到了新大陆新世界城,此时整个港口已经被清空,除了货柜依旧摆放在码头,工人们早已经被毛戡鉴派人暂时驱离,这次来到新大陆的总计七位王爷,在他们赴任之前,毛戡鉴必须要保证他们的安全,若是有任何的闪失,他毛戡鉴也就别想好好的回国了。

    而根据毛戡鉴的情报,在整个新大陆,对着七位王爷可谈不上什么热爱,大多数人都是反映冷淡,还有一部分人则是对这些王爷们深恶痛绝,这也很正常,如今的新大陆居民早已经习惯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现在这七位王爷的到来,无疑昭示着本土有意将这块土地纳入到本土的政治制度中去,这让已经习惯了新大陆制度的人,自然心生不满。

    而还有一部分人,则是本来就不满意本土的制度,才来到新大陆的,现在见新大陆也要变成本土一样的制度,心里自然也就怨恨了,尤其是那些殖民地移民和附庸国移民,原本他们的地位虽然比汉族低一等,但其实并不会有人歧视他们。

    尤其是相处的久了之后,歧视本来就是因为不了解才诞生的,而随着新大陆的人口迁移,在许多小镇上,你已经根本无法区分日本、高丽和越南还有宋朝人的区别了,他们也完全讲着汉语官话,写的字也都是汉字,只有在几个日本人汇聚在一起的时候,才偶尔讲讲日本话,不然你根本看不出他们跟汉族有什么区别。

    至于非黄种人,刚开始的时候虽然是会遭到黄种人的排斥,但随着交流的逐渐加深,大家就会发现,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普通人,芸芸众生,又何必为难谁呢,更何况如今的新大陆并没有像前世的美国一样,因为亚裔、中东裔的涌入而让白人丧失工作,如今的新大陆,到处都是工作,根本不担心找不到的问题,每个人的生活,只要肯付出,都过的非常好,颇有那么点后世北欧五国的感觉,在这种状态下,歧视自然也就非常小了。

    歧视往往是不了解造成的,要么就是因为对方的存在损害了自己的利益,所以美国的种族危机,对于其他民族的排斥,也大抵是如此,而反过来看看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冰岛这五个国家,他们国内也有大量的外国移民,可你却根本看不到这些国家对这些外来人口有什么歧视,就是因为他们的国家达到了全民富裕,那么歧视的第二点自然也就被解决了,而剩下的一点,通过交流自然也慢慢会被解决,所以尽管在明文规定上,其他种族是被歧视的,触犯法律时所受到的刑罚也不尽相同。

    但其实双方在私下交往时,早已经很多人都是平等对待了,真正打心眼里歧视这些有色人种的,只有极少一部分而已,而这些人也大多数都是抱团居住在一个城市里,并不会时常出现在那些有色人种的面前,在这种情况下,突然来了七位王爷,要改变如今新大陆的制度,这自然让许多人感到担忧,同时也有铤而走险的。

    这一切也让毛戡鉴十分头疼,原本他认为自己的奏章呈递上去之后,这里的一切也就没自己什么事了,自己要么在这七块土地上选一块当总督,颐享天年,要么带领水师回国,结束这糟心的一切,但却没想到,朝廷竟然把他留在了新大陆,刚开始他还没明白其中的意思,得到师爷的提醒之后才知道,自己这是被留下来制衡这七位王爷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赵曙了,毛戡鉴的心里一阵苦闷,自己上表已经表明了想要隐退的想法,这朝廷的斗争是越来越激烈,却没想到最终还是没有躲掉。

    他的心里不由想到,若是当时发现新大陆之后,不要贪心权位直接做一个富家翁多好,虽然不会像如今这样手掌兵权,富可敌国,但也可以安然一辈子,福泽绵延子孙后代了,现在倒好,硬生生的卷进了皇权与臣权的争斗之中,到时候要是死了都不知道是被谁害的。

    毛戡鉴虽然是一个英雄,但在政治上却实实在在的是一只雏鸟,压根就什么都不懂,而这些王爷们,虽然骑马打仗不行,政治也大抵不懂,但跟毛戡鉴比起来,人家即便从小也没学过这一切,但耳濡目染之下,自然比毛戡鉴厉害很多,要不是张青北还在,估计毛戡鉴就要上奏表,立刻辞职了。

    张青北原本其实在毛戡鉴表现出退意之后便打算离开了,但没想到朝廷的局势风云变幻,毛戡鉴是想走也走不成了,而张青北却是不愿意走了,他本就不是安分守己的人,面对这样一个大变数,他心中突然明白,眼下,或许就是自己唯一能够青史留名的时候了,所以他立刻稳住了毛戡鉴,然后立刻联络自己的那些老朋友们,对着七位王爷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任何资料,只要是能够查到,找到的,全部被张青北搜罗起来,最后得出了一个很明确的判断,那就是余子皆不足虑,真正主权者,唯有赵曙一人而已。

    得出这个结论之后,张青北立刻找到了毛戡鉴,把自己的判断告诉给了他,在他看来,皇帝把赵曙留在新世界城所在的西大陆,这片土地无论是人口还是环境,都是这片大陆最好的一块,发展潜力雄厚,还有新大陆的第一港口坐镇,这无疑昭示着赵曙的重要性,同时陆地的军队三万也全部握在了这位赵曙的手中,未来西大陆的一切,显然是要听这位赵曙的了。

    但毛戡鉴并不是没有任何的机会,他对毛戡鉴说道:“主公,秦王虽然身负圣上之命,但主公身上也有朝廷之眷顾,两者不分彼此,且都并不重要,此地距离本土千万里之遥,即便朝廷和皇室有什么动作,也很难影响到新大陆的局势,除非派遣军队前来,但双方互相挟持,真正派出军队的可能性只能是微乎其微的。

    而在新大陆,秦王殿下虽然手握重兵,但主公也手握两万水师,足以与之抗衡,而主公身上,更兼具新大陆百姓之名望,虽无实权,但百姓敬重主公乃是不争的事实,而在新大陆,所施行之制度,名望乃是政治入阁的重要前提,这是秦王殿下所不具备的,主公,大势并非动摇,主公何必轻易言退呢?

    且如今之局势,已然是身不由己了,若是主公继续为朝廷,为徐公卖命,或许还能讨得生前身后名,福荫子孙,若是主公急流勇退,想必徐公也不会再为主公张目,到时千万家财顷刻间灰飞烟灭,主公,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如今您在圣上眼中,已然是宰辅在新大陆的代言人,无论退与不退,圣上都不会饶过您,此时唯有奋力抵进,才能求得一线生机啊。“

    张青北说的很是诚恳,一旁的毛戡鉴却沉默了,他喝了一杯茶还不够,又续了一杯之后,这才看着张青北,说道:“先生,我退与不退,已然不是我能决定的了,即便先生不说,我也不可能一走了之,家慈及子孙,都在我一念之间,我又怎可能放下不管,只是先生,我想问您一句,您此番改变主意,又重新回到我的幕府之中,所求者,到底是为何?先生之志向,到底是在新大陆之制度,还是在本土之制呢?

    又或者,先生有更大的目标和野望,还请先生不要推辞,万望告知与我,不然,在下庙小,恐怕也容不下先生这尊大佛了。“毛戡鉴的这番话把自己放得很低,但话里的意思无疑是诛心了,对于张青北,毛戡鉴始终是尊重的,但毛戡鉴在新大陆执政如此之长的时间,虽然是甩手掌柜,但终究也不再是原本懵懂无知的莽汉了,面对张青北,毛戡鉴始终是看不透的,在毛戡鉴的眼中,张青北永远表现的十分儒雅,得体,简直就是毛戡鉴心中读书人该有的样子,就像最近本土非常热门的才子,苏轼所写的词那样“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看到张青北,毛戡鉴的眼中就会浮现出这句诗词。

    他这才知道,原来诗人并不是在夸大,而只是在陈述事实而已,但这也让毛戡鉴在这一刻,不得不有些提防起张青北了,说到底,张青北的身上始终有着传统官僚的影子,这就让毛戡鉴不得不防了,若是他本心倾向于本土的制度,那么在这场争斗中,毛戡鉴自然不敢把这样一尊大佛放在自己的身边,而至于最后一句,则是彻底的诛心之言了。

    事不在本土与新大陆之制,那么还有什么是能让张青北留下来的呢?毛戡鉴能够想到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改天换地,这是他从来不曾想的,他的志向也没有那么大,封疆裂土的梦想,小时候或许有,但等长大了之后,却再也没有了。

    毛戡鉴身上很多的臭毛病,但倒也有一些优点,比如一往无前的精神,这让他领先所有人找到了新大陆,还有就是自知之明,这是许多人身上所欠缺的,而毛戡鉴始终知道,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做成什么样的事,所以他会放手新大陆的行政管理事务给地方自己处理,所以他会尊重张青北人,让他来处理整个新大陆殖民地的重要事件,就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到底能做到哪一步,皇帝,是万万不可能的。

    但自己没有这个心思,不代表身边的人没有,张青北在毛戡鉴的眼中显然就是抱负很大的那一类人,至于到底有多么大的抱负,就不是毛戡鉴能够知道的了,所以他此刻才会问出这么一句话,他的心里,终究还是放不下这功名利禄的,所以看着张青北的双眼中,带着几分热枕,他希望能够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而张青北在听完毛戡鉴的这番话后,立刻便明白了毛戡鉴的意思,他笑着说道:“主公想哪里去了,在下一介书生,平身虽然没有做过什么善事,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从小四书五经,圣人之言,从不敢忘,大宋待士人不薄,在下添为士林之一,自然不敢有他念,此次之所以想要辅佐主公,一来是主公两年多来的信任,全境大小之事,皆交付在下,若是此时离开,主公必然会在面对秦王殿下时,大失阵脚。

    主公以诚心相待,在下自然不会在主公最危急关头离开,此其一也,其次,则确实是在下不愿意见到新大陆生灵涂炭,自从在下来到新大陆之后,对此地所成之制度,便一直非常好奇,三年时间之中,曾经调查探究了无数次,到如今,我也算是半个新大陆人了,对于此地的制度,自然无有排斥。

    至于主公所问的大志向,在下确实有,但无关乎家国,而在于思想,在下是儒门传人,自然知道我等之至高愿望,便是实现圣人眼中的法先王,三代之治,但追根溯源,三代之治到底是什么,却始终没有一个读书人说得清楚,即便是孔圣人,也不甚明了,是周礼么,但这是在周建立之后才出现的,三代之治与周礼之间,相差千年的时间,又怎么可能是同一种制度呢?

    这一点,困扰着无数儒学门生,同样也困扰着在下,如今有许多人认为,宰辅所执行的道路,便是三代之治,因为三代之治,人民安乐,这便是如今这个时代的写照,尤其是在本土,百姓千年不曾日日吃肉,而如今,寻常百姓家怡然可以在自己家中天天吃肉,这无疑是三代之治的前兆,但在下始终认为,三代之治,并不应该仅仅是物质上的,更应该是精神上的,而在下看来,三代之治,便在新大陆之制上。“

    (本章完)
………………………………

579

    张青北始终是一个非传统的儒生,他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正规教育,看的是四书五经,学的是圣人之言,儒家学说在他的文化积淀中,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一环,是不可更改的一部分。

    但他同时在新时代来临之后,他并没有排斥其他的教育文化,而是踊跃的去学习,这跟许多接触新文化的儒者不同,许多儒者固守己见,总是认为儒家文化才是中华文明的正统,至于其他的学科,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小道,对于那些大学中发散的思想,也毫无窥探之意,但张青北不同,他能够吸纳那些不同的意见,触通百家,自然自身的眼见也就越来越大了,所以他是一个非传统的儒生。

    借鉴新时代的思想,这也让他对于孔子所描述的三代之治有了其他的想法,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并没有人能够说得清,只能够用言语去形容,比如三代之治是一个贤明的治世,人民丰衣足食,生活安康,朝廷廉洁奉公,不曾搜刮民脂民膏,那是一个美好的时代,人们之间没有什么争斗,大抵是幸福的生活着,这是对于三代之治的描写。

    但真的是这样么?起码张青北不信,他的人生阅历让他清楚的知道,一个国家倘若没有一点点的生产力,是根本不可能做到夜不闭户,丰衣足食的,三代,那是一个连铁器都还没有得到运用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又怎么可能老百姓日子好过呢?

    不过这根本也无所谓,就像西方宗教中的伊甸园,在那里亚当和夏娃无忧无虑的生活,根本不用去考虑明天应该怎么办,那也是西方世界中的美好图景,犹如希腊的理想国,中国的大同世界一般,到底是不是真的无所谓,只要那份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真的就行了。

    而在这些圣人之言中,张青北渐渐意识到,单纯只是让老百姓有的吃穿这就足够了么?或许以前确实足够了,在那样一个贵族也不可能天天吃肉的时代之下,如今的时代,便是平民老百姓,也能经常的吃肉,这确实是一个治世,但仅仅这样就够了吗?

    张青北来到新大陆之后,他能够明显的感觉到,新大陆的人民在精气神方面,都要比本土的人来的更好,这一方面源自于他们的生产让他们的生活水平基准要比本土的人好一点,另外便是在这里他们少了许多层的压迫,他们拥有选择官员的权利,这让新大陆的官员不像本土的官员那样横行霸道,好官永远是没有多少的,大部分人当官,为的其实也只是自己的前程罢了。

    而在新大陆,因为制度的原因,让他们不得不对百姓低头哈腰,不然百姓就能让他们落选,尤其是在越小的地方,这些百姓的自信心就越强,因为在这些地方,每一票都非常的重要,有时候谁赢谁输,也往往就是一票之差而已。

    这种方式,让张青北感觉到,权利终归是有可能被装入笼子里的,尽管这个笼子十分脆弱,且很容易被聪明人拿来利用,但相比起君子慎独来,张青北显然更相信制度,这是他跟传统儒生思想不同的地方,中国人凡事总是喜欢讲自觉,所以君子慎独,什么意思,就是如果你是一位官员,就必须要时刻自省,每日三省吾身,为的就是不让自己犯错。

    因为孔子认为,作为官员,犯错必然会危及百姓,而不单单是自己,所以每一步都必须要仔细思考才行,二来则是国家也确实没有什么惩罚官员的手段,所以君子必须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去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达到兼济天下的人生境界,这就是儒学的思想理念,相比起法律来说,显然更加相信道德的力量。

    而张青北在接受了新时代的思想之后,显然更加偏向于依赖法律的力量,而不是道德的力量,倒不是道德的力量不好,而是太难了,身处高位,谁都希望大权独揽,这个时候,指望所有人都像君子一样,恪守自己的道德良知,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法律和民意,则能给整个权利套上一个枷锁,让他们不至于胡来。

    其实说到底,两边都有笼子,儒家认为权利的笼子是道德,是自我的坚持,而张青北则认为权利的笼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