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淡为官-第2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这些科学家们始终充满了尊重,即便他们不是宋朝人,但在宋朝,他们依旧可以获得崇高的声望,这也是为什么只有一些优秀的科学家会离开这里,前往新大陆寻找机会。
而那些顶级的科学家却都留在宋朝的原因,因为在这里,全民已经培养出了尊重科学的意识,而在新大陆,更多的人还是忙于怎么让自己变得更加富足,这完全是两种社会发展的状态,就像现代的中国,在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谁会关心自己用的东西到底是不是有自己国家的专利。
谁会关心高铁有多少产权是我们国家自己的?很少很少,那时候的人以如何养活自己为第一目标奋斗,至于国家有多少的专利,我们国家又有什么样的新发明,这些东西是没有人关心的,更没有人在乎,那时的人们更加关心,哪一个法律能够钻漏洞,哪一个东西可以赚大钱,至于其中的科学和专利产权,没有人想去了解。
直到现在,中国人开始渐渐富裕起来了,老百姓才终于开始慢慢注意起科学的问题来,每一次中国有什么新的东西被发明出来,也可以引起全民的关注,这便是社会发展状态的不同所引来的不同的问题。
如今的宋朝,经过十八年的发展,中产阶级已经壮大到了差不多一千万左右,且这个数字每年还在不断的增加,依托这一千万的中产阶级,宋朝已经可以开始进行一定规模的文化建设了,这一点从各地的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文物馆游客人数呈直线增加就能够看得出来。
以前这些地方去的人是很少的,大家都穷,自然也没有人去关心艺术,大家更关心的是自己的温饱问题,是养家糊口的问题,又有谁会去关心艺术呢,但随着如今中产阶级的增加,这些馆的旅游人数上升趋势是十分明显的,甚至有许多博物馆为了更好的管理文物,不得不实施限流,可见观看人数达到了一个峰值,这一切都表明,宋朝的中产阶级已然形成,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个数字只会增加,不会倒退。
而这还只是最基础的,根据徐清的估计,未来十年之内,宋朝的中产阶级人口便能增长到一千五百万左右,到那个时候,不仅仅是这些免费的艺术馆,博物馆,文化馆会人潮如织,恐怕是那些需要一定经费的歌剧、戏曲都会有更多的人进入其中。
23
手机站:
………………………………
630
中产阶级的增加,不仅仅对于文化产业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于产业升级也有着巨大的帮助,一个国家的中产阶级如果数量不够,那么国家的产业也只能始终处于低端,很难向更高层攀爬,因为老百姓不可能买得起那些东西,而仅剩的那些中产阶级,他们的选择只有两种,要么直接购买上流社会的奢侈品来作为自己的用品,要么就从国外进口,无外乎就是这两种方法而已。
若是放到现代,那自然是从国外进口了,欧美等国,通过自己国家大量的中产阶级,扶持起了一大批供中产阶级消费的商品,而中国因为中产阶级的数量过少,所以根本无法供养这些中产阶级,导致每年大量的中产把钱拿去买外国货,从而让外国人赚走了钱,而中国刚刚萌芽的中产公司却不得已无法维持经营,这无疑是一件坏事,但是在现代便是如此。
因为中产阶级追求精致和与众不同,而这些东西都是需要积累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方面,欧美等国自然有着更多的经验来从事这方面的生意,而中国因为是后发国家,想要在这方面站稳脚跟,无疑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对于中产来说,几十块钱的差距,并不是什么太大的差距,他们完全可以消费更高价格的,所以对于中产来说,产品的廉价与否跟他们本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不过在宋朝,去国外买适合中产阶级的产品显然是不可能的了,所以他们能做的便是在本国寻求产品,而农业时代,一般产品只有两个档次,那就是日用品和奢侈品,至于中产阶级所使用的产品,是没有的,比如在现代,就会有路易威登之类的牌子,这些商品的价格适合中产阶级来消费,但在古代,这种产品是非常少的,甚至可以说没有,所以他们只能去追求更贵的属于士大夫的东西,而这对于中产阶级来说,无疑是非常难以消费的。
除此之外,众人都去消费奢侈品了,自然也就没有人愿意去消费更加低廉的产品,这对于产业来说,自然也就没有赚钱的地方,至于那些做生意的人,在看到中产阶级规模并不大的时候,自然也不可能迅速发展,商人是要赚钱的,赚钱的方式是为人民服务,但首要前提是必须要赚钱,而现在,随着中产阶级的人数增加,自然有更多的人愿意投身其中,从事这项工作了。
而中产阶级所使用的日用品,他无疑会比底层平民所使用的更加精致,价格也会更加昂贵,这就会带来更大的利益增长点,任何基础工业产品的价格都是非常低廉的,唯有把工业产品的档次提上去,国家才能赚更多的钱,而这些钱,就是所谓的附加价值,这有时候甚至要比产品本身更加昂贵。
就像前世的迪士尼,你在外面吃一顿饭根本用不了多少钱,但在迪士尼,同样的饭菜,价格却是三到四倍左右,这就是双方的差距,那为什么依旧有人愿意去迪士尼吃上一顿饭呢?这就是文化所带来的吸引力。
而如今宋朝显然也到了文化产业联动工业的时候了,原本工业仅仅只是工业而已,但如今,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相比起物质享受,他们也开始追求起精神上的享受了,而这就要求一些工业产品,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在里面,而这就会带来更大的利益。
更大的利益就会造就出更多的中产阶级,而贩卖这些物品的利润越高,国家能够征收的税收也就会越来越多,这对于整个国家都是有好处的,所以对于这些服务于中产阶级的产业,徐清是非常支持的,也建立了一些法令来扶持他们,比如说允许创业者向银行进行一些小额贷款,让一些优秀的年轻的设计师也好,工程师也好,可以放开手脚去实验,这都是一些帮助,还有组织起一些奢侈品的工匠去给这些人做展示,让他们可以从中得到灵感,然后加诸在普通的物品之中,让他们更有价值,这也是一种办法。
所谓的奢侈品,除了高端的工艺之外,还有就是要有稀世的珍宝,而中产阶级所使用的物品,材质不需要像上流社会那么讲究,但在工艺上却必须要公益求精,这是中端产品的要求,徐清显然很明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千百年来有无数的绝活,他们都被王侯将相所垄断,变成了上流社会的专利,而如今大开方便之门,让那些中端的商品可以使用这些技术,加诸在普通的物件上面,以此来提升宋朝商品的竞争力,这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都是好事。
要知道奢侈品赚的只不过是贵族的钱而已,但那些中产的钱是很难赚到的,而随着宋朝中产阶级商品的崛起,以后能够赚到的钱可就不仅仅是奢侈品了,而且相比起奢侈品的产量稀少,中产阶级使用的相对来说数量会更大,那么就需要雇佣更多的工人,如此一来,对于提高就业率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如今宋朝的环境因为工业化变得非常恶劣,徐清虽然进行了好几轮的产业淘汰,将一些落后产能扔到了殖民地去,但为了保证宋朝本土的就业率,所以即便是淘汰了一部分产能,但他却不能够把所有落后产能全部淘汰,不然宋朝的失业率上升,整个国家都有可能陷入动荡,这是没有人允许发生的事情。
而如今,随着中产阶级的数量开始增加,对于高端有质量的产品,人们的消费欲望开始上涨,就会带动商品更新换代,如此一来,商品的种类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如此的稀少,比如说现代,便是一个洗发水都有无数种牌子,而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国家根本没有洗发水,便是肥皂,也只有雕牌而已,这便是中产阶级的作用,他可以让产品开始细分,变得更加精致,以此给予顾客更多的选择,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宋朝也是如此,基本上每一种生活用品只有一种牌子,衣服更是没有什么品牌,大多都是一家店直接做而已,而现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开始上升,各种各样的品牌开始诞生在宋朝的商业圈子里,大规模的生产开始流行在服装、饮食等产业,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将吸纳更多的人进入到就业之中,如此一来,一些落后产能便能彻底从宋朝的国土上搬出去,全民进入到相对更加高端,工资更高的产业中去,这当然是一件好事。
不过这也有坏处,那就是随着中产阶级的爆发,宋朝的城市化问题也就越来越严重了,这一点非常致命,城市化有好处,也有坏处,他可以聚集人口,然后集中发展,是工业的基石,也是一切文明的起源,但当这些城市过大,而现在的技术又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的时候,那么城市化就会变成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当中产阶级规模开始扩大,商业用品开始拥有品牌,细分自己的市场定位之后,工厂对于工人的需求自然也紧随着扩大了,当城市里的工人不够用之后,自然要去乡村之中挖掘更多的劳动力来为自己的工厂打工,赚取更高的利润,如此一来,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开始进入城市,许多城市的人口纷纷突破,在三年前,宋朝城市人口不过三千万左右,占据整个国家的三成,人口超过两百万的城市七座,而如今宋朝城市人口四千三百万,占据整个国家将近一半,人口超过两百万的达到十一座,其中汴京,昆山,广州三座城市人口超过五百万加上乡村人口已然达到千万的规模,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大都市。
在这种情况下,以现如今的技术,便是全部用上,依旧会使城市每天陷于异常拥堵的境地,即便是汴梁城,徐清原本以为一系列的公共交通外加地铁的修建能够让城市稍微不那么堵点,可谁知道,这三年的时间里,汽车技术突飞猛进,尤其是对于橡胶的应用,让车轮可以在更多的道路上进行行驶了,不再像以前一样,对于道路有着超高的要求,制动系统和刹车系统也慢慢开始成熟起来,工艺的成熟外加技术的成熟,再加上流水线生产的技术,立刻让汽车的价格开始下降,从原本三十万贯一辆,变成了十七万贯一辆,即便依旧很贵,但许多中产偏上,比如各大跨国集团的经理,大型公司的总监们都可以消费的起了,如此一来,汽车的销量立刻开始扩大,这对于整个国家的交通系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尤其是如今宋朝的道路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可不是汽车,而是马车和牛车,在这种情况下,一座城市突然多了那么多的汽车,可以想见这对于一个国家的交通来说到底是一场怎样的灾难,而徐清还不能像现代城市那样搞什么禁摩政策那样去搞禁止马车和牛车进城的政策。
不然那些驾驶马车和牛车的人一定会把整个天都给掀翻的,毕竟禁摩在现代也是一件褒贬不一的事情,有的人认为在市中心禁摩有利于城市的交通管理,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更加有利,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出行的安全,但还有些人则认为开摩托车是别人的自由,就这样因为一纸政令就让所有摩托车不进入市中心,这是损害了这一部分人的利益,在此之前,应该再三征求意见,最后再做出决定,而不是一刀切,让所有摩托车不能进入市中心。
这可是在现代,汽车的数量远远超过了摩托车,其次是电瓶车,才有可能那么做,因为摩托车是少数,可即便如此,这项政策依据从诞生的那一刻起被拿来反复谩骂,直到近几年才因为交通事故的明显减少而开始赞扬起来,一项政策在现代都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才能够被老百姓所接受,放在这个牛马比汽车还多的时代,徐清怎么可能一直政令,就让那些牛马离开车道,去往郊区呢。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光是在汴梁城,牛车和马车的数量便已经达到了三十万,这还仅仅只是出租车,若是私人的牛车和马车也算上的话,整个汴梁城,拥有的马车和牛车总数量便已经超过了五十万辆,这么多的牲畜,光是每天拉屎就能让整条街臭气熏天,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而这些牛马背后,则涉及到数万个家庭的死活,想要不管他们,是万万不可能的,但是牛马在街上,又确实对整个交通产生了巨大的威胁,牛马不是汽车,汽车可以走走停停,听从人类的指挥,牛马即便接受过教育,听得懂命令,但就像是孩子一样,有时候就是会脾气不好,牛马也是如此,他们有时候就会停在路边,一动不动,而它们一动不动,整条道路就会陷入瘫痪之中,这对于城市的交通来说,损害实在是太大了。
所以徐清是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尤其是随着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中心城区的高楼大厦也开始越来越高,越来越密集,如果不现在解决这个问题,等再拖下去,势必会危及到整个城市的交通系统,到时候再改,也就来不及了。
不过徐清也确实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便勒令开封府来提出一个解决办法来,上报到交通部,让他们来商议可行性,最后再上报给自己一个可行的计划,徐清的这项命令可是难坏了开封府尹,接连召开了好几次会议,寻找解决办法,但最后都很难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迫不得已,众人只好求助于社会,希望社会上的贤达能够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可别小看这件事情,放在现代,大家会觉得官府询问百姓一件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就像中国任何法令的颁布都需要先召开公听会一样,把政府的政见或者是改革意向告诉给大家,然后给大家提意见的时间,但这在宋朝还是头一次。
23
手机站:
………………………………
631
宋朝的官员们总是习惯了颐指气使,高高在上,他们并不是不爱自己治下的子民,而是因为太过于高傲,总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可却忘了术业有专攻的道理,读书再厉害,可若是论起田间耕种,即便是大学士也比不了耕地数十年的老农,这是完全两个领域的争锋,毫无意义,但许多人就是如此,不会打仗的文人去统帅军队。
不动水利设施的人去管理水患,这简单就是胡闹一般的场景,但在古代的中国却是经常发生的,因为皇帝信任文人,不信任其他人,武将会造反,而文官想要造反,则实在太难了,这就让皇帝把更多的权利交到了文人的手中,如此一来,文人自然越发心高气傲,而现在,经过徐清多年的思想变化,终于宋朝的官员们明白了术业有专攻这个最简单的道理,让懂的人去做该做的事情,而衙门需要做的,便是提供方便的渠道而已。
所以这一次召开听证会,对于宋朝整个朝廷和各地方的衙门来说,都可谓是一件大事,而老百姓们对此倒也是很感兴趣,毕竟原本的宋朝官府,老百姓只需要执行官府下发的政令就是了,就算心里有意见,也最多就是抱怨抱怨,除非惹出什么人命,或者是天怒人怨了,不然在宋朝,衙门是不会更改意见,只会让老百姓去习惯新的政令罢了。
如今竟然公开让老百姓发表意见,来解决这些牛马的问题,这一下子可谓是激发了老百姓对于议政的热情,人嘛,尤其是男人,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讨论政治,即便是普通人,也很喜欢谈论国家大事,俗话说得好,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的心,这便是中国人对于政治的狂热,如今衙门给了他们正式的机会,自然是讨论反响十分热烈了。
你可以在汴梁城各大酒馆,查肆,听到一些文人士子们谈论此事,街道边的商贩们也会谈论此事,甚至是花楼的清倌人,弄情人也在讨论着有关牛马的事情,仿佛一瞬间所有人都是政治家,忧国忧民般讨论起这些事情,当然,其中大量的人只不过是附庸风雅,当做热闹罢了,不过这些人中,倒也真的有人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
比如其中一位男士,此人自身便来自牛马行,是一位在出租车行业工作很久的老车夫了,他就提出了一个建议,说让他们这些牛马车夫以后不把牛马赶进市中心也可以,只要衙门能够给他们这些车夫提供新的车辆,把出租车从牛马车换成汽车,他们就愿意协助衙门进行改革,当然,衙门需要承担一部分的学习费,以及一部分的汽车费用。
这项方法得到了开封府尹的认可,通过换车的方式,将牛马车夫便车汽车司机,如此一来,便可以大肆减少牛马车的数量,至于所需要用到的钱,衙门也有了成算,其中培训费将由开封府尹承担,至于汽车的钱,则与汴梁银行合作,采取低息贷款的方式,让这些牛马车夫们可以用极低的利息贷款到一笔钱,从而可以先买下一辆汽车,然后再慢慢还。
为了减少牛马车夫的顾忌,如果牛马车夫司机愿意,那么头一批在生意不好的情况下,衙门将用同等的价格从他们的手中把汽车换回来,时间期限是一个月的时间,如此一来,便能让司机们彻底放心。
不过这样一来,开封府的开销就大了起来,整个汴梁城的牛马公用车子大约有四十万辆,其中市中心大概有十万辆左右,如果要全部更换这些牛马车,变成汽车,那么这个费用将会是十分惊人的,而汴梁城的汽车数量,也会瞬间增加一倍,对于这个问题,开封府想出了两个办法来解决,第一个就是对汽车司机进行严格的考试,只有通过的才能担任汽车司机,至于那些没通过的,要么补考,而补考需要自己交钱,要么就只能转业去从事其他的工作。
而衙门可以回收他们的牛马车,以此来作为补偿,回收价格将会按照市价来回收,不会故意压价,卖掉牛马车,再加上他们的积蓄,大部分人都可以做一些小买卖,只要解决了大部分人的问题,剩下的小部分人,自然也就括不起什么大风浪了。
至于另外一个办法,有关于汽车数量众多,而导致的拥堵,对此,开封府决定对现有的道路进行改造,以及在城市内修建高架桥,和跨区大桥来减缓交通,这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当初徐清早就料到随着汽车数量的增长,汴梁城如今的道路必然会极大的阻碍城市的发展,所以在修建城市的时候,给整座城市的道路都留下了很大的空隙,其中有一部分是人行道,还有一部分则是大量的绿化,如今完全可以将人行道和绿化变成汽车道,如此一来,便可以省去拆迁的费用,修建只需要人工费和建筑材料费用就是了,拓宽后的道路,城市交通要道可以变成双向十车道,大马路可以变成八车道,一般道路则为六车道,这对于汽车来说,已经基本够用了,再配备双向两条自行车道,整个道路系统已经达到了极限,短期内,城市中的拥堵情况,将会极大改善。
而至于那些拥有私用牛马车的家庭,在汇集了众人的意见之中,开封府则是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第一种是决定对他们的牛马车进行回收,价格也是按照市价来,回收之后,这些家庭是要买汽车,还是以后改步行或者是做公共交通,又或者是骑自行车,这衙门就不管了。
至于第二种方法,就是以牛马车来换汽车,这是开封府与汽车公司进行商议之后的决定,将牛马车算作金钱,可以抵消一辆汽车五分之一的价格,如此一来,相当于比市场上买车,便宜了三千多贯,通过这种方式,来敦促这些家庭来换车,反正能够拥有私用牛马车的人,大部分都不缺钱,很多人还是愿意换的,至于那些不愿意换的,则可以走第一个程序,直接拿到钱,通过这两种方法,来对中心城区的私用牛马车来进行改造,如此一来,双管齐下,城市中的牛马车数量就会被彻底消灭。
至于还有一些外地赶车进来的农民,开封府尹规定他们的车队只能停留在中心城区之外,不能进城,不过这一项决议很快遭到了这些农民还有搬运货物的工人反对,他们没有钱去买卡车,平日里只能用牛马车来运送,如今不让他们进城,他们就只能在城外卖,但城外本就有人在卖菜,他们这些去中心城区卖菜的,现在只能在郊区买,菜价自然就变得很低廉,许多人卖菜等于是在亏本,而市中心,因为才始终进不来,菜价则是飙升,这让许多人都不买。
为此开封府连夜开会,最后决定,牛马车依旧不准进城,但为了考虑到城市内部的菜价问题,干脆就在郊外建设一座农业果蔬肉类市场,这个市场直接有开封府下属的农林厅进行掌管,提供免费的服务,在这里,菜农和肉农们只需要给极为微薄的费用,便可以享受政府的保护,而城市内需要用到蔬菜的商场,超市则可以直接在这里进口,衙门并不赚取其中的中间价,由双方直接交易,通过这种方法,即把牛马车挡在了城市之外,又确保了城市内的蔬菜肉类物价不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