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淡为官-第2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英国殖民地中最为恭顺的那一个,但就因为英国在装配列强涂油的时候,选择了猪油,便让印度的军队暴动,甚至爆发了一次起义,虽然最后被英国人弹压,但这件事情也提醒了英国人,即便是统治者,也必须尊重被统治者的信仰和生活习惯。
若是强制把自己的习惯和喜好压制在别人的身上,即便对方比你弱,无法反抗你的无理举动,但他最终也会给你带来伤害,而这些伤害,其实原本是可以避免的,是统治一个和平的国度来得容易,来的省心,还是统治一个混乱的国家更加让人省心,这其中的道理大多数人都应该明白。
就像美国人打伊拉克那样,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愚蠢的举动,当时的美国,是世界霸主,是真正没有人可以反抗的存在,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因为苏联的解散而十分崇高,俨然是地球警察的姿态。
在这个时候,他有许多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法去对付那个在他眼中的小国家,但他却选择了最为爆裂的一种,从而导致美军深陷中东泥潭,即便到如今,也没有理顺那里的关系,从其中解脱出来,而美军需要为此付出的绝不仅仅是金钱而已,还有战士们的生命,以及国家的精力和信誉,自此之战之后,中东因为美国定居进入和更加复杂,而各国对待美国的态度也开始改变。
这是一件非常得不偿失的事情,统治一个国家,是不可能把他的人民全部屠宰殆尽的,更需要的还是学会如何去治理,而治理,并不能是一昧的屠杀,而是要考虑到如何降低成本,降低成本最好的方式,自然就是维持一个强力的政府,从而让他去治理自己治下的子民,而列强们只需要从中崛起利益就可以了。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所有的殖民地都被解散,变成独立国家,而欧美列强依旧能够赚取大量利润的原因,因为他们早已经跟随自己的心意,而改变了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通过贸易,知识产权以及专利来垄断高科技产品的利润,从而达到自己增加利润的目的,这显然要比直接管理然后榨取金钱要高明的多,也要简单的多。
这也是徐清对于未来殖民地理念,那些可以变成本土的地方,让他变成本土,至于那些殖民地人口众多的地方,在未来合适的世纪就把他们放出去就行了,不然到时候民族意识崛起,若依旧还殖民殖民政策,那么宋朝每年军队也不需要去做其他的事情了,只需要不停的平叛就行了。
就像二十世纪的英国一样,几乎每年都要平叛十几次,国家的财政大量拖在其中,到最后从殖民地收上来的钱,甚至要比殖民地花费的钱还要多,慢慢的许多殖民地也就迫不得已必须要放手了,这就是殖民地政策有限的所在。
所以对于殖民,徐清的态度是两面的,一方面现在殖民地区大多数还没有崛起民族概念,这个时候殖民,就像女真人入主中原一样,只要政策得力,当地人很快就能习惯宋朝人的统治,这也是徐清鼓励移民的原因,丑化和魔化往往就是因为了解不多才造成的,那么既然如此,宋朝就让他们多见见宋朝人,如此一来,自然能够缓解一下双方之间的关系,同时做一些慈善,也让当地人不至于那么排斥宋朝。
当然,除了教育之外,还比如说给当地修建一些博物馆,然后来展示他们当地的一些文物,古物,这对于宋朝积累民心是很有帮助的尤其是对于很多当地的穷人来说,他们对于自己民族的文物并没有什么太深的概念,就像埃及人知道金字塔是从法国人那里知晓的一样,古代并不像现代,平民会拥有那么多的知识,他们能够知道自己的村子叫什么,自己周围最大的城市叫什么,一般来说,就可以生活了。
因为他们一辈子也不会去到更远的地方,这就是古代农业社会的生活,无论是东西方都是如此,至于对于民族和国家的认同,自然也不存在,至于那些珍贵的文物,往往都收集在那些名门望族的手中,普通人哪里能够得见。
而如今宋朝把一部分得来的文物归还给这些殖民地,从而放在展览馆进行展示,这就让当地平民也能够看到自己国家精美的物品,这对于许多平民来说,绝对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精美的东西,对于宋朝的好感度自然也是上升。
当然,通过这种展示,自然也会引发当地民族的自豪,从而初步觉醒起民族意识,但这对于宋朝来说并没有什么大碍,毕竟相比起所获得的好感来说,觉醒民族意识,并不会对宋朝造成太大的损失。
相反,通过这种举动,他们只会更加赞美宋朝而已,毕竟若是没有宋朝的到来,他们想要看到自己国家的宝物,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宋朝给了他们这个机会,并且还是免费的,且是一堆当地的文物摆放在展览馆中,随大家去看,同时这些博物馆也会跟宋朝本土,和其他租界的博物馆进行联动,让他们可以欣赏更多其他国家的文物。
这对于当地平民们来说,绝对是一项精神上的享受,而通过给这些租界的人们看其他国家的文物,也能够给他们树立起一个世界一体的概念,相比起民族概念,人类这个概念显然更加宏大,既然民族意识可以让国家诞生,那么人类这个概念,自然能够让国家这个概念消失。
虽然以如今的科技无法做到,同时宋朝人征服者的形象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但给人民灌输这个思想理念,无疑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此一来,起码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因为人类是一个共同体,从而接受宋朝的统治。
毕竟在这群人的眼中,宋朝俨然已经不是殖民者,征服者,而是帮助他们开化的人了,就像日本人对待佩里将军一样,在中国人的眼中,鸦片战争是耻辱的,他将中国作为一个天朝上国的尊严,踩到了泥沙之中,并且自此之后的一百年里,中国饱受屈辱和战乱的痛苦,民不聊生是最适合的词汇。
而日本人却把黑船事件当做是日本开化的象征,而把佩里将军,当做是犹如伟人一般的人物,他们认为正是因为佩里的到来,从而影响了日本,使日本领悟到这个世界依然翻天覆地,而当今的幕府并没有能力引导日本走向何方,从而明治维新,大政奉还,日本也紧接着快速崛起。
(本章完)
………………………………
634
这就是各个不同民族对于国家概念理解的偏差所带来的影响,有的人认为侵略把先进的文明和制度,以及科技带到了这片土地,而有的人则认为侵略是一种耻辱,即便是中日两国,相隔不过浅浅一弯海峡而已,想法便如此不同,更何况全世界呢。
所以如今全世界,宋朝殖民的地区,许多地方对于宋朝的殖民非但没有恶感反倒把宋朝当做了大救星,相比起他们自己民族的统治者,倒是对宋朝的统治者更加亲切和信任,这些地方,往往当地的统治者对待当地民众都十分的恶劣,甚至称得上残忍。
许多地方甚至还保留着杀人殉葬的传统,每一位王公大臣的离世,都需要上百奴仆为之殉葬,这种习俗,在中国,唯有夏商时代还保留着,到后来殉葬慢慢变成了杀马不杀人,这个过程在中国汉代便慢慢完成了。
而许多地区却依然保持着这种十分原始的祭祀方式,还有许多地方保留着严苛的奴隶制度,一个国家之中只有百分之三十的人是自由民和贵族,而其他的人全部都是奴隶,在非洲和印度次大陆,这种情况非常多见,而在这些地区,宋朝的统治往往非常稳固,虽然宋朝来到这里也是剥削当地的老百姓,但宋朝好歹诗书礼仪传家,再加上本身已然是一个富裕的国度,老百姓虽然还带有乡土之间的暴躁气息,但统治租界的官员,往往都是饱读诗书之人。
纵然恶毒,也不会比当地的王公要厉害许多,而且朝廷对于租界的管理有着十分严格的命令,规定了租界之中不允许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所以虽然宋朝的统治十分严苛,但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殖民地人并不会遭受严刑拷打,不会随意被宋朝人在路上直接杀死。
这种情况在一些野蛮地区是非常正常的,在他们的眼中,那些底层的贱民根本算不上自己的同胞,只不过是一群予取予夺的羔羊而已,若是心里不爽便直接杀死,也不会有人什么,在开化之前的日本,一位武士走在大街上,若是想要试刀,便直接拔出剑鞘中的长刀,当街劈死一人,管理治安的足轻也绝对不敢有所阻挠,因为他们是特权阶级,一个底层的平民,为一位武士试刀而死,这是他的荣誉,而并非不幸。
这就是古代社会,与之相比,中国的古代社会虽然也很残酷,但起码要比这些古代社会好得多,能够在农业时代,这样一个物资贫乏的时代,宣扬孝道,宣扬人人应该互助的思想,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创举,因为在这个时代,还有许多的民族,他们宣传着适者生存,宣传着老人就应该直接杀死,这种思想在游牧民族特别普遍,而在非洲这样半牧半农的社会里,这种情况也很普遍,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的文化本身就比较接近王道的文化。
讲究的是一个仁字,所以即便心中瞧不起这些殖民地人,但也绝对不会做出太过残酷的事情,就像当年清军入关,按理来应该是外族,如果按照现代饶观念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不应该是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吗?
怎么一个七千万人口的大明朝就被这十几万满洲人给打败,并且稳坐江山接近三百年的时间呢?这个道理,如果用现代饶思维去想,是万万想不通的,但你只要站在古代饶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答案就很明显了,那就是老百姓并不在意头顶上的皇帝到底是哪个民族的,对于他们来,皇帝距离他们的生活实在太远了。
农业时代,普通人一辈子唯一需要做的事情,便是让自己活下去,活下去,就足已经消耗光一个人全部的力气了,只要有一场灾人祸,一个家庭就会彻底失去生存的机会,这就是古代社会的残酷性,他们又哪里有什么时间去思考国家、民族这些东西呢?
他们只想要知道,换了一个皇帝之后,税收会在什么水平,每年需要为国家服多少的徭役,新的官员对于地方的治理会不会有效,他们在意的只有这个而已,而清朝在这一点上无疑做的很好,税收相比起晚明来要清许多,同时玉米和番薯的普及也在清朝的推广下遍布全国,这样一来,民众生活有了保障,自然不会对清王朝有所谓的反叛心态。
直到近代清王朝在对待战争中屡次失败,而中华民族的理念开始慢慢在中国饶心中传播,夷狄思想从士大夫们的见解中变成了全民的共识,这才压垮了清王朝,弱是工业时代不来,清王朝继续延伸下去,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在许多殖民地,宋朝被当地人也是如此看待的,他们对于自己的统治者到底是不是同族的人并没有什么兴趣,无论如何,只要是贵人,他们只有磕头跪拜的份,连脸都很难看清,既然如此,又何必在意这些冉底是什么样子的人,是不是跟自己长得像呢?
他们需要关心的,唯有宋朝需要他们缴纳多少的赋税,需要他们去做什么样的徭役,这才是他们关心的,而宋朝在这一点上,无疑要比当地的贵族们要好许多,毕竟宋朝搞殖民,可不是为了农业收入,而是为了工业的发展,和寻找市场以及资源,所以在宋朝统治的区域,既租界周围,农税基本保持在十分之一左右,相比起宋朝三十分之一的税要高许多,但对于当地人来,这个税就跟没有一样。
要知道在日本古代,农民要上缴的税最高的时候是在七成,如果大名只征收五成左右的税收,甚至可以被称为是仁政,至于欧洲,在中世纪的税收也基本保持在五成到七成左右,至于印度这样的地方,往往也是在这个数字,而这还是自由民,他们的土地是他们自己的,只需要向政府交纳税收就行了,剩下的那些都是可以给自己吃的。
如果是丰收之年,大抵还能过一个安康,不定还能买几件新衣服来穿,若是碰上灾年则只能卖田卖地了,不过他们还不是最惨的,比他们更惨的则是无地的帮工,他们耕种地主家的土地,每年除了需要向政府上缴沉重的税收之外,还要给地主一笔钱来租用这片土地,往往一年的收成,最后到手的只有一成而已。
辛辛苦苦一年的时间,即便是丰收之年也不过是混一个饱餐一顿而已,若是碰上了灾年,那么整个家庭瞬间就只能是陷入绝望之中了,若是运气好一点,还能卖到富贵人家为奴为婢,虽然身份低贱,但还能活,若是不走运,则只能沿着道路活活饿死,或者进了山林成为盗匪,最后被当地的官兵平叛,成为将军们的功勋,被埋在无人知晓的谎丘之郑
这就是许多农业时代农民的命运,而宋朝的税竟然只有十分之一,这一点无疑让所有殖民地人都感恩戴德,这代表了什么,代表只要是拥有土地的人,他们将直接收入九成的粮食留给自己,这样一来,他们不仅仅可以生活富足,甚至还可以每年存下一点钱,然后买下更大一片的土地,至于那些无地的农民,也可以通过耕种别人家的土地,来获得一笔不错的收入。
积年累月之下,也可以有存款,然后自己慢慢卖地置业,不再像原本一样,毫无出头之日,只是麻木的为了生存而已,这样的制度,又如何让当地人不喜欢呢,他们只恨为什么宋朝不侵略他们整个国家,如此一来,全国的农税都可以只叫十分之一,那他们的日子该多好过呀。
底层人民的想法是很单纯的,只要有好的生活可以过,他们才不管自己头顶上的大人们到底是谁,所以只恨宋朝只管着租界那一亩三分地大的地方,压根就不往外扩张,若是把整个国家屯下来,所有人都能跟着享福,这才是他们的福气呢。
这就是底层民众的想法,但无奈,宋朝对于这些土地,并没有太大的需求,他们要的是这片土地上的人口和资源,至于这片土地本身,虽然有兴趣,但是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要管理他们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这是国家所无法承受的,利用租界来管理一片土地,同时控制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工业,从而达到集一国之力与一地的程度,如此要比管控整个国家容易的多。
毕竟只有一座城市,而且还是沿海的,无论怎样,宋朝的军队都能够及时援救,这对于宋朝来,才是最为紧要的,至于掌控整个国家,实在是没有必要也不需要的一件事情,若不是当地粮价太贵,以及周围的粮食无法供应租界庞大的人口,同时为了防止当地的起义军拦截进口到租界的蔬菜果实,这才让人在郊外划下一大片地用来耕种,不然便是连农田也是不用留的。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整个租界的人口便是多大数十万,若是算上郊外的大片附加人口,更是大多上百万,这些饶吃饭问题,宋朝还是有责任要解决的,这才提出耕种土地,从而完善租界的防卫体系,不然若是遇到紧急情况,租界却不能自产粮食,那么对于一个人口大多数十万的核心城市群来,他的危机将会无比的巨大。
所以必须要有一块自留地,而宋朝人是不可能来租界种地的,来到租界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有一定技能的人,他们要么是作坊主,要么是工匠,要么是寻找机会的冒险家,要么是黑社会来到这里做非法盈利项目的,还有一些就是资本家,知识分子等人,农民是不会来这儿的。
不过宋朝人虽然不种地,但却会买地,对于宋朝人买的地,租界是不收税的,这也是为了鼓励宋朝人在租界郊区买地,但租界也有要求,那就是这些土地上种出来的粮食,必须全部贩卖给租界的粮食署,决不能偷偷卖到租界之外的土地去。
因为租界内部税收的低下,以及使用化肥的缘故,所以宋朝租界内的粮价往往是外部两家的二分之一左右,所以很多人会在租界买地种田,然后把粮食贩卖动租界外头去,以此来赚取暴利,对于这些人租界政府是绝对严重惩罚的。
而这样一来,种地的盈利自然就大大减少了,为了鼓励宋朝人买地,就只能不收税,然后让这些宋朝人再把地包给殖民地人,抽取租金,以此来保证地主们起码可以赚取到一部分的利润,保证土地的价格可以在五年内回本,这才让宋朝人愿意投资进去,如今租界的田地,大部分都是宋朝人买下来,然后给当地人耕种的。
即便如此,其中大部分殖民地饶生活都要比外面的人好得多,盖因为税收着实非常的低,同时还有化肥加持,以及旁边就是租界这个巨大的城市,每年消耗的粮食不计其数,租界种出来的粮食根本不愁烂在地里,只要他们种,就一定能够卖得出去,如此一来,他们的生活自然富足了。
而至于劳役,在租界是不存在的,所谓徭役,就是国内百姓,每年必须抽出一个月的时间,为国家免费工作,相当于是做义工,这种事情在古代中国存在,在古代的欧洲也同样存在,因为生产力低下,为了保证一些建筑物的竣工,许多地方都会采用这种方式来保证,国家的效率和军队的战力。
但在租界,并不存在劳役,因为宋朝都是付钱的,虽然殖民地饶工钱非常的低廉,但相比起义务劳动,宋朝付薪水这已然是大的好处了,更何况宋朝付钱,付的可是宋朝的铜钱,是银两,这些钱放到租界外头去,往往要翻好几倍的价格,因为宋朝的铜钱是经过特殊工艺制程的,非诚精美,且含铜量实足,导致铜钱在海外的价格非常高昂,他们赚取的钱放在宋朝人眼中并不算什么,但在当地人眼中,已然是一份不错的工作了。
所以在外头人人喊苦的劳役,到了这租界,却是人人抢着干,这不得不代表着宋朝强大的实力,和金钱作为后盾的底气。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635
而且宋朝不仅仅给予工钱,而且还保证住宿和一日三餐,虽然不至于每一顿都有肉,但也绝对管饱,光是这一点,对于农业时代,动不动就干旱的土地来,能够保证粮食充足这是很难的事情。
要知道在古代社会,并不是每一片土地都象中国一样,被开发到了极致,可以供养如此多的人口,许多地方的农耕技术是远远落后于中国的,在这种地方,粮食是十分宝贵的财富,就像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因为铁器和铜器还没有广泛应用在农业上,畜力也还没在农业上完全被开发出来,这个时候的中国,农业水平也是非常低下的。
因此各国都会颁布禁酒令,来防止民间酿酒,其主要原因便是因为酿酒需要大量的粮食,贵族或许消费得起,但平民们的生活无疑就会变得非常差,在这种时候,一些贤明的君王,便开始颁布禁酒令,宣布全国从上到下,除了王室可以酿酒之外,其他地方全部不准许酿酒,以此来保证粮食可以供应全国。
而这种情况一直要到宋朝,才开始慢慢缓解,因为占城稻的出现以及国家大力开发江南地区,让江南真正变成了中国农业最为重要的生产地,从而解决了一大部分粮食问题,酒才成为了一种饮品,而不是一种奢侈品。
至于欧洲,在古代,麦酒的价格要远远超过葡萄酒,而葡萄酒的起源,也不过是一些穷人,把那些贵族们不要吃的烂葡萄拿回到家里从而发酵,成为了葡萄酒,至于葡萄酒所使用的那些白酒,都是十分低劣的,所以这些酒的度数非常的低,最开始的葡萄酒其实跟葡萄饮料并没有什么差别。
是后来贵族们发现了这些饮品之后,觉得味道很好,这才开始慢慢研究,将这些葡萄酒系统化,变成了如今遍布欧洲的各大葡萄酒庄,这其中的发展,其实最开始的时候,不过是一些劣质的葡萄用来酿制成了饮料而已。
这就是古代社会的农业生产水平,十分之低劣,所以许多殖民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是十分低劣的,他们每一亩土地的生产粮食数量甚至不足宋朝江浙地区一亩良田的三分之一,更别如今宋朝经过了农业改革,开始使用化肥来进行浇灌,其产量更是倍增,早已经是这些殖民地区的五倍,六倍之多了,在这种优势下,宋朝租界的粮食价格自然十分低廉。
所以即便是穷人,是做苦工的劳役,在宋朝起码也会给他们一口饱饭吃,有时偶尔也会买下一些肉类来给他们补贴,这些都是必须要给予的,如果地方官员没有给当地劳工这些食物,那么若是被中央来的调查组发现了,是会被斥责的,这对于一位官员的前途来,自然是十分不利的,为了这么一点蝇头利去对抗朝廷,没有哪一个官员会这么干,所以对于这些劳工,在吃和住上面是有一定保障的。
且这个保障,绝对要超出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了,就像美国人认为中国人是廉价劳动力,因为他们给的工资不过是自己本国工饶三分之一甚至是四分之一左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