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淡为官-第4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朝廷出大头,大约占据整个项目的百分之四十左右,然后拥有管理权,民营企业占股百分之六十,然后只收利润,却不占据管理权,所有管理岗位全部由官员来担任,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这些地方可以得到朝廷全面的监管。
毕竟水和米是一样的,都是民众一刻也不可以缺少的东西,这些大型工程若是被资本家们掌握在手里,对于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隐患,若是长此以往下去,士大夫阶级的权利无疑会被这些资本家们逐步蚕食,因此大型项目可以交给这些资本家们,但国家级别的项目,就必须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不过陈明功的想法与实际上的情况还是有些出入的,他最开始制定这一套计划其实并不是为了大城市而准备的,而是为了像西南地区这样的地方而准备的,自来水系统在他看来是南水北调系统的补充,是帮助这些贫困地区用水问题的一个方法,但最后如果这样说,必然是无法通过的,毕竟这样就成为纯粹的公益工程了,朝廷不会赚钱,且也不会有什么公司来投标。
到时候所有的钱都需要朝廷来负责,而朝廷显然没有这个打算,因此陈明功在与徐清商量之后,只能选择将这套自来水工程系统暂时用在发达地区也就是江苏,浙江以及昆山市这三地进行联动,以尝试改善当地的用水情况。
对此,这三地的百姓自然很开心,因为工业化的加速,这三地的不少河水都受到了不小程度的污染,尤其是城市周边的河流,污染程度是很严重的,所以他们对于自来水的渴求自然十分的高,他们需要有专门的公司去山区把水运到他们的家里来,但因为这些自来水公司规模相对都比较小,所以能够处理的泉水数量也很少,所以大多数人只能继续使用井水或者是城市里的工业废水,而如今朝廷进行大规模的扶持,大型公司开始成立,一些小型公司也纷纷合并,通过这种方法,一些大型公司已经有能力建设能够供应百万人规模的自来水厂。
这在现代虽然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放在这个时代,这可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毕竟科技水平有限,建设成本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而另一方面,对于工业废水的排放,也做出了十分严格的区分,这些水只能排放在指定的河道里,这些河道的水就都不能喝了,而民众则要饮用自来水烧出来的开水,而不能再饮用这些脏水,至于工业排放问题,以现如今的技术显然没有办法解决。
除非把所有的工厂搬出宋朝这片土地,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像现代的欧美国家之所以能够如此漂亮,天是蓝的,空气也是清新的,不像中国,天空始终是雾蒙蒙的,空气中也弥漫着一股味道,这是因为欧洲在原始工业的基础上诞生了附加值更高的产业,比如芯片,电脑,互联网,高科技,生化等产业,通过这些产业,他们所产出的利润是原本产业的几十倍,而且没有污染,因此他们可以把一些污染严重的工厂搬出去。
因为这个时候,即便这些工厂搬走,也不会影响他们的经济,同时因为这些工业生产的最高端掌握在他们的手里,他们依旧可以利用这些产业去威胁处于下游的产业,这是没有问题的,而此时尚且没有更加高端的产业出现,所以宋朝是不可能将这些污染产业给搬走的,在这个时代,城市中雾蒙蒙的,才是发达的表现。
不像现代,雾霾被认为是一种不好的东西,在这个时代,欧洲的国家以及殖民地来的人,才看到宋朝的这些大城市后,往往会因为这些工业化的城市而羡慕不已,在他们眼中,这些污染又算得了什么,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污染,宋朝才能造出精美的商业品,才能生产出坚船利炮,统治整个世界。
所以此时人民的世界观与现代尚且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并不认为污染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大概只有在肺部疾病爆发的事情才会认为雾霾是一种不好的东西,在此之前,他们大多数人则认为这些工厂喷射的浓烟是工业化的象征,代表着他们的国家是强大的,是这个世界的霸主,而其他殖民地的人来到宋朝,也会十分羡慕的看向那些巨大的烟囱。
这是这个时代人们心中对于工业的想法,此时的人们尚且还没有什么保护自然的想法,更多的还是对于人类如今强大的空前膨胀,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人是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因为人很弱小,而自然很强大,因此我们要顺应自然的规律,要学会在相处的过程中,摸透自然的规律,然后按照他的规律,进行引导,而不是蛮横的要去改变自然的规律。
但随着工业化的开始,人类手中所掌握的资源猛然扩大,这也使得人们对于自然不再像原本那样敬畏,正所谓与天斗其乐无穷也,保持着这种心态,宋朝人自然也慢慢忘记当初对于自然的那份谦卑之心,敬畏之意,而是开始肆意破坏自然,此时的人们显然不会有后世的环保概念,其实即便是上层的领导者们也同样是如此,要不是徐清一直在呼吁保护环境,估计根本就没有人会意识到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而即便是如此,到现在绝大部分人依旧并不认为保护环境有什么重要的,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对此徐清一方面感到很遗憾,因为这样一来,民众对于环保的意识不强,自然朝廷能够做到的就非常有限,但另一方面又很开心,因为如今的科技水平,尚且无法做到更好的保护环境。
因此民众若是真的开始重视环保,那么朝廷的压力也就大了,因为朝廷是没有能力,真的去保护环境的,到那时,朝廷能够做的相当有限,大概也就是少砍树之类的事情而已,对于城市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土地污染,是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去拯救的,而此时民众并没有对环保有什么太大的要求,这倒是让朝廷不至于太过于为难,但以个人的角度出发,徐清心中对此还是很无奈的。
………………………………
910
不过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发展脉络,让如今自信心爆棚的人类去尊敬自然无疑是有些困难的,徐清能够做的也就是尽量约束而已,而且站在他的角度来看,恐怕等自己离开之后,这些法令恐怕都会被废掉,毕竟想要保护环境,自然就得多花钱或者是少赚钱,在如今资本主义正在走向顶峰的时刻,徐清的这些政策显然就会被人们所忽略,认为这些政策挡住了自己的财路。
自己活着的时候,因为尊敬徐清他们或许还会留着这些政策,但若是自己离开了,恐怕这些政策也就被那些人弃之如敝屣了,这也是徐清一定要让徐宁上位的原因,虽然徐宁也没有多少的环境保护概念,但相比起同时代的人来说,徐宁无疑是保护环境的思想最高的那一个。
当然,徐安要比徐宁在保护环境上拥有更高的意识,在北方驻守的这两年时间里,徐安在除了日常工作和训练之外,便让义务兵在北方修建绿色城墙,也就是种树,以保持北方土地的湿润,当然明面上自然不能用这种事情作为借口,毕竟宋朝自军事改革之后,全军都是职业军人,是不会从事人民生活的劳动上的,所以徐安找了一个借口,就是北方辽国和金国都有大量的骑兵,种树是为了阻挠对方的骑兵直接南下突破方向,给己方更多的时间去做应变。
这显然是一个很好的理由因此徐安也得到了一大笔的军费可以雇佣工人和军人一起搭建这道绿色的城墙徐安也得到了一大笔的军费可以雇佣工人和军人一起搭建这道绿色的城墙,而在徐安给自己写的密信中,徐安则十分清楚的说明了自己之所以要修建绿色城墙的原因,就是在来到北方之后,深刻的感觉到燕京以北地区的干旱程度十分严重,许多地方已经开始板结,甚至开始硬化。
若是让这情况持续下去,恐怕不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这些土地就会慢慢砂砾化,到时候原本是人间乐土的燕云十六州,恐怕很快就会被沙子所笼罩,变得不适宜人类的生存,因此在发现这一点之后,徐安立刻想出了这一个办法,在北方修建了这一道绿色的城墙,两年的时间,总计两百万颗左右的树木被种下去,虽然没有将板结的土地恢复健康,但却成功阻止了板结土地的继续恶化,以及将这种沙化的情况给遏制在了现有的土地上,也就是内蒙古境内,并没有进入河北。
为了达到两百万颗的数量,徐安还在当地积极的发动群众,只要当地群众愿意来义务劳动,种树,那么徐安就请他们吃饭,这对于北方的民众来说还是很开心的,大人或许并不稀罕这一顿吃的,毕竟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多数家庭一个礼拜也能吃一顿肉,但对于小孩子来说,却是很难得的事情,毕竟小孩儿正在长身体的年纪,一个礼拜一顿肉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徐安便调动起这北方的十几万孩子,每每到礼拜六,礼拜天的时候便让他们来种树,这样一来,才在短短的两年间,在北方树立起这样一道城墙,除此之外,徐安还积极发动自己军事区域内的所有学校,让他们在休息日的时候,带着孩子们去郊区种树,以保护当地的绿化情况。
当然,作为一名将军,他是没有权利插手教育的,不过燕云十六州的教育总司正是徐清的学生,而徐安是徐清的儿子,虽然外人都认为两人是断绝父子关系了,可像他这样处于徐家核心的人物,自然知道这是父子俩演给别人看的,所以徐安这么说,他又哪里有拒绝的可能,自然是奉命办事,所以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整个十六州大约种树达到五百万颗,可谓是全国之冠了。
而同学们对此也很开心,首先可以吃到肉,军队的伙食还是十分不错的,孩子们自然喜欢,另外一方面则是这个时代的孩子们本身的娱乐活动并不多,十一二岁的小孩儿,大概也就是跳跳牛皮筋,玩捉迷藏之类的,可不像现代的小孩儿,有手机,电脑,电视机,游戏机,他们是什么都没有的,而种树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不仅仅可以去野外郊游,还能够和同伴在一起玩,一方面增进感情,一方面也可以锻炼身体,同时在爬山种树的过程中,也能够看到一些不同于城市的风景,也让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有多方位的了解,这便是徐安的想法,显然,从小受到徐清教育影响的徐安,在思想上,几乎与自己保持一致,这也是让徐清很欣赏的一点。
但很可惜,徐安的政治理念太过于极端,所想要建立的国家也太过于严苛,并不是徐清心目中该有的一个国家的样子,倒像是一个大工厂,所有人都是这个大工厂的螺丝,这种法家思想过于浓厚的想法,徐清并不喜欢。
他还是喜欢给每一个人更多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可以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而不是建立起一个只有少数人可以思考,而其他人只需要听从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未免也太无聊了,虽然这样的社会,诚如徐安所想,效率一定很高,因为大部分人不用思考,只需要听从领导者的命令就行了,但这样的社会同样也缺乏创造力。
而徐清心目中的社会则是希望人人都能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不要人云亦云,同样也不要剥夺他们思考的能力,因为两人在政治上的不同,最终分道扬镳,除此之外,徐安无疑是徐清心目中最适合的接班人,他既有政治才能,同时又跟皇帝赵昕有着良好的关系,要知道想要做好首相这个位置,与皇帝的关系可谓十分重要。
虽然如今的皇帝在士大夫的压制下,权利越来越小,但始终还是皇室,在民间拥有很高的威望,在军队中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在经济上拥有庞大的财产,可以说皇室无疑是当今宋朝最大的士大夫家族,任何一个家族若是单独与皇室作对,都是必死无疑的,所以首相要想执政顺利,皇帝的配合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若是任何政策皇DìDū要挑刺的话,那么你就很难去执行你的政治理念,这一点非常重要,同时皇帝的不信任也会让你的同僚产生自己也可能上位的想法,因此与皇帝的关系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他可以确保你的统治是否稳固,他可以在你被官员阶级所排斥的时候,继续保证你在首相的位置上待下去,以完成你的改革或者是政治理念。
要知道首相的权利其实是主要来自于士大夫阶级的,所以一般来说没皇帝什么事情,但也有例外,比如说首相想要进行内部改革,从而使这个国家恢复健康,这个时候,必然会动到士大夫们的利益,那么在短时间内,你就会受到士大夫阶级的排斥,从而让你失去统治的权利来源,这个时候,若是没有其他外力来帮助,你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而在这个时候,皇帝的支持则能让你再支持一段时间,而一位优秀的首相就能够通过这段时间,从而将改革走向正路,从而拉拢一批支持自己的人,从而使改革可以前进。
而若是在这个时候,皇室还背后踩一脚,那么这位首相距离下台也就不远了,也正是因为如此,皇帝才显得格外重要,他是国家改革的最后一道绳索,当这个国家已经快要无药可救的时候,皇帝起码能够保证还有最后一次救援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徐清始终没有废掉帝制的原因,除了民众短期内不能接受之外,便是这最后一道保险索。
身为皇帝,这个国家的主人,他有着天然的权利可以任命首相和保护首相,若是把这最后一道绳索给扔掉,那么首相的统治来源将完全来自于底下的官员,那么当问题不是出现在社会,而是出现在士大夫阶级中的时候,首相又该怎么办呢?
他是不可能推翻支持自己的这一整个阶级的,因此皇帝的存在就是可以确保这一点,他超脱于士大夫这一个阶级,是全阶级,全民族的共同皇帝,因此便可以超然物外,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但他的支持却可以给首相很大的权利,而徐安无疑可以得到赵昕全心全意的信任,两个人从小一起长大,彼此之间的秘密相互之间都十分清楚。
赵昕甚至说过徐安就是自己兄弟之类的话,在赵昕的眼中,徐安是自己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人,当初徐安在他身边的时候,他的弟弟刚巧因为流行传染病死亡,徐安的出现弥补了他心中亲情的损失,身为皇室子女,从小便在宫廷的斗争中长大,而徐安的到来,无疑给了他极大的安慰。
两个人之间曾经一度好到过形影不离的地步,坊间甚至谣传两人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当然到底有没有除了他们两个自然是没人知道,徐清也不敢妄作猜测,毕竟自己可是有一个儿子,正是有龙阳之好,且古代中国文人雅士,对于脆皮鸭的爱好可谓是十分的推崇,从黄帝时代就有所谓的**,而宋朝正是这一风气的集大成者,身为上位者,士大夫,要是没有几个**,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读书人的。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才会传出这些事情来,倒也没什么恶意,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八卦的心而已,从古至今,人们都是热爱八卦的,尤其是上位者的八卦,也正是因为如此,那些八卦杂志的销量才会这么的高,,而徐安和赵昕两个人,一个是名门望族,一个则是当今圣上,自然会有人想歪歪。
不过起码在徐清看来,两个人应该是纯洁的友谊,毕竟如今俩个人都已经结婚生子,尤其是赵昕,作为皇帝三宫六院,嫔妃无数,怎么看也不像是这方面的爱好者,不过这也难讲,双性恋在这个社会上的数量可要比同性恋多得多,两个人到底怎么样,徐清也不敢保证,不过他也并不是很在乎,毕竟经历过徐泰的事情之后,在儿女这一方面,他已经无所求了。
总而言之,赵昕对于徐安无疑是非常信任的,两个人从小一起长大感情不可与旁人同日而语,要知道,即便是在皇权下落的现在,大内宫禁依旧十分严格,整个皇宫内,到晚上只可能有一个男人,那就是皇帝,其他人要么是女官,要么就是太监,是不可能有其他男人的,这就是为了保护皇家血脉的纯洁性。
但徐安却是一个例外,自从徐安回到汴梁之后,几乎常常会去皇宫之中与赵昕谈天论地,时间一晚便也不出宫,便就在皇宫中住宿了,有的时候甚至待在皇宫里好几天的时间,这显然是其他大臣不可能做到的,便是徐清也不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坊间才会疯传两人之间的事情。
毕竟没事留一个大臣在自己家里这么长的时间,在很多人看来,显然是徐安离开的两年让赵昕十分想念,所以这回到汴梁城了,自然要好好的看一看,以解相思之情,甚至还有一些专门写言情的作者将两人的事情写成进行发表,当然,宋朝虽然言论十分开放,但公然讨论皇帝和大臣的私生活,显然是不可能的,不过这位作者也十分聪明,将这个故事完全架空在一个不存在的朝代,然后以赵昕和徐安为原型创造出两个人物来进行叙事。
倒是颇有那么一点红楼梦的味道,曹公在写红楼梦的时候也是如此,虽然背景看上去像是明朝,但又带有很多不属于明朝的味道,以一个架空的朝代和时代来描写当代的东西,这就是曹公红楼梦的写法,而这位作者也是如此,虽然写的是另外一个时空的事情,但只要明眼人一看,就能够很轻易的感觉到,这是在写徐安和赵昕这两个人。
而这样的一本书,虽然没有获得大众和主流文学界的认可,倒是获得了很多少女们的垂青,他们十分喜欢这种美少年之间的恋爱,徐安和赵昕两个人的面孔都在电视上出现过,无疑称得上美男子,这也十分正常,赵昕是皇家,经过好几代的基因改良,即便赵匡义的后人再怎么丑,,这么多代漂亮女人的加持,赵昕的长相也绝对是人中龙凤的。
至于徐安,则也完成继承了王梨和徐清的面貌,称得上是美男子,而这样的恋爱物语,深的少女们的喜爱,宋朝的第一批腐女也正式诞生,而**文学也开始正式出现,或许赵昕和徐安也不会想到,他们两个人在后世,会被以**文学始祖的名号被一代代的年轻少女们所传颂,就像魏王和龙阳君的故事一样,经久不衰。
………………………………
911
因此在成为首相这一点上,徐安无疑是更加适合的,而与之相比,徐宁与皇帝之间的关系,显然就要生疏许多了,两个人之间基本就是以君臣关系为主,并没有什么私人感情,这与徐安完全不同,这一点上,对于徐宁来说无疑是致命的缺点,这就代表他在做任何改革的时候,必须去仔细思考士大夫阶级的想法。
改革必须要符合大多数士大夫阶级的利益才能够推行,若是自己是少部分的那群人,则恐怕很难推动,而徐安则不同,有皇帝的有力支持,即便支持他的人只是少数,他照样能够通过自己的政策,凭借皇权来加强自己的相权,甚至可以借皇帝的权利来辞退其余的宰相,重新组阁,而这是徐宁做不到的,徐清自然十分担心这一点。
所以徐清也经常会找机会让徐宁和赵昕能够有更多相处的时间,徐宁的妻子本身就是皇帝的姐姐,姐弟两个人感情还算不错,但如何将这份情感嫁接到徐宁的身上,这无疑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首先是在政治立场上,两人就完全不同。
徐宁的改革与徐清差不多,都是走温和的方向,同时对于皇权是绝对约束的,皇帝只要名义上的统治,在国家危急存亡时刻站出来就行了,其他时候就乖乖的待在皇宫里,做一个好皇帝就行了,而赵昕的政治目标显然不是如此,他希望能够恢复身为皇帝的权利,最起码也要扩大皇帝的影响力。
另外一方面则是在改革上,赵昕显然更加偏向于激进的改革方式,这一点与徐安如出一辙,政治理念的不同,自然令赵昕很难对这位姐夫有什么太大的好感,再加上两人平常来往就比较少,而赵昕又是一个对人很警惕的人,据说他自从与皇后结亲以来,基本上没有在皇后的房间里面睡过觉,其他女性也都是如此,往往播种结束之后,赵昕就会离开这些妃子们的闺房回到自己的房间睡觉,可见即便是枕边人,赵昕都是不相信的。
这也难怪,身为皇帝,牵扯着太多的利益和权力,从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你不可能像普通人那样,可以很轻易的相信别人,而即便是在现代社会,基本上在社会上待几年之后,你其实也很难在相信别人,你最好的朋友,往往是你大学或者是高中时代结交的那些朋友,因为那时的你们,尚且还没有牵扯到这么多的利益纠葛,结交朋友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算计,普通人尚且如此,赵昕自然也是如此。
也正是因为如此,坊间才会传闻徐安和赵昕有苟且之事,毕竟有哪一个正常人会不跟自己的老婆睡同一个房间呢,老百姓可不会了解皇帝的心理,他对人有多么大的防范,他们只会以为皇帝是跟他们一样的人,就像他们觉得一天吃四个馒头就是幸福的生活额,人皇帝就是过着这样的生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