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野骆驼三部曲-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五吨水能够换一吨燃料回去,系统整体上还是很划算的。如果要获得一亿吨燃料,不过就相当于运输十五亿立方的水过来,这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水库的年供水量而已,这样规模的水库在我国数以千记,也就是说,如果水的消耗降低到足够低,来源就不是什么问题。能源作物生产的副产品还包括饲料、造纸原料,进一步的下游产业还包括产量巨大的沼气生产和发电系统,这些还能产生附加效益。”
会议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掌声中夹着很多议论:
“这么说只要有充分阳光照耀的国土,就是我们的油田了。”
“还是我们这样的国家占便宜啊,小日本就不行了,没有土地不光没有战略纵深,而且还没有足够的太阳能…”
“不光可以用来生产能源作物,顺便还可以提高粮食战略储备,也减少耕地的压力。”
“这样的话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不就成了战略资源了…好在‘进口’温室气体不需要建设海外军事基地,不需要十几个航母编队,不需要上万亿美圆的战争费用……”
……
在公司全体精英的努力下,各种自动控制技术、管理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被迅速开发和运用到“花园系统”中,努力地压榨出每一滴水和每一分钱。显然这才是老乔请大家来的目的。
各种融资和建设计划也出台,庞大的工程迅速启动了。中国在最近二十几年的建设中,消耗了全世界超过一半的钢铁和水泥,完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宏伟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工程,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建设施工队伍和最多的设备。现在,这股世界上最庞大的建设力量,终于又找到了新的舞台,摆脱了饱和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始滑落的阴影。数以亿吨计的钢铁、水泥、玻璃被运到了沉睡多年的荒原上,数以万记的机器设备和建筑工人在忙着在这洒满阳光的国土上描绘庞大的人工花园。
中国只要建设起“阳光能源花园”,不再高度依赖进口石油资源,那么努力突破眼前的岛链封锁以后,虽然仍然面临从太平洋、印度洋到海湾地区的各种强大势力的联合封锁也可以慢慢克服,不用太着急—;—;反正石油资源人类已经用不了太久了。
加油站的生意很快又热闹起来了。
汽车销售商门可罗雀的日子过去了。
自驾车旅游又热闹起来了。孙经理经营的山庄的停车场又停满了各种颜色鲜艳的小汽车。
城市的天空更兰了。
人口密集的中原地区出现出现了向西部的大规模移民,人们将在新兴的绿色能源城市生活,世界上首次出现了资源不会枯竭的“资源开发型城市”。在新建设的能源基地、粮食基地、畜牧基地里,虽然水价比较高,而且要求水的使用是封闭循环的,但用电、用油和燃气价格只有其它地区的一半不到,是创业的好地方。中原大地超过千年都没有得到过休息的土地上也开始规划出一片片的森林公园。
第三章 天网
    海南陵水机场。
上午10点,热带的阳光已经开始剧烈起来。满是飞机轮胎摩擦后留下的黑道道的跑道上,热腾腾的空气使各种景物都扭曲起来。虽然天气极热,机场远处是坐在敞棚吉普车里的身穿海军陆战队制服的哨兵,他们极认真地瞪大眼睛查看四周,汗水不断流过黑黢黢的脸庞也顾不上擦一下。一个第一次来执行任务的海军陆战队员忍不住多看几眼附近守着特殊设备、穿着包住全身的耐火防护服的值勤人员,觉得自己还是很幸运的,至少在这将近40度的高温下没有必要还带面具和手套。后来,这位新来的队员才知道,防护服内部已经有液冷循环系统,足够在值勤的三个小时内提供舒适的小空调环境,即使外面温度超过40度,穿得厚厚的这些人其实并不觉得热,以至很多陆战队员都希望能够调进特别勤务队。
空调机库的大门徐徐打开。一股凉爽宜人的空气冲了出来—;—;不过离得近的只有几个穿着防护服的人,远处的陆战队员是享受不到了。
一台白色的电动牵引车嗡嗡地轻响,徐徐拉出一架被收拾得一尘不染的歼11。这架战机罕见地没有涂装灰色调的亚光的空优迷彩,而是象飞行表演队那样用明艳的兰色和白色混合涂装。显然这不是一架通常的空军或海军航空兵的战机。
这是一架天军的歼11T型战机,属于天军的白伏波中校带领的一个天军歼11T机动发射大队。天军是一个新的兵种,由传统的第二炮兵发展而来,主要掌管陆基战略导弹和军用卫星的发射和管理。机动发射大队则是天军最新的宠儿。
一枚白白胖胖的开拓者IV型机载火箭挂在歼11T特别改装过的中央挂架上。这款新的火箭发射重量超过6吨,不同于以往的开拓者系列全部采用固体燃料,这款火箭采用了煤油/液态氧为主要燃料系统,效率高而且环保,发射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从开拓者III的一百五十公斤左右的发射能力提高到了二百三十公斤以上,单位重量的发射成本更低。当然,开拓者IV型的准备时间也更长,遇到紧急发射任务还是以采用固体燃料发动机的开拓者III型为主。
机库里的人明显比前几次执行发射任务时要紧张得多,因为这次是液体燃料的开拓者IV在海南的第一次发射,火箭的液氧加注设备还是第一次使用。
为了保证安全,最后的液氧加注一般都在起飞线上进行。承担最后工序的人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小心地操作着。一个银色的输送液氧的管子连接到飞机腹部的白色火箭,几个黄色的输送冷却空气的管子连接到飞机机体上的几个接口,开始迅速接受温度极低的液氧,由于温度快速降低,一丝丝淡淡的水汽凝结出来,轻柔地飘到地面。
白伏波中校平静地坐在在座舱里,耳机里听着指挥员下达的各工序指令。眼前的一个下显里,通过数据链得到的发射准备流程和每个环节已经消耗的时间、尚剩余的时间预测等信息不停地跳动着,有些象正在安装一个复杂的软件的电脑屏幕,全是显示百分比和剩余时间的棒条,等这些棒条都走完就该他起飞了。说实在的,编写人机界面的工程师还真的是很会体贴人。
说实在的,对于出身战斗机飞行员的白伏波中校来说,驾驶歼11T就象坦克手驾驶一辆拆除了炮塔的坦克一样,没有什么太大的挑战性,只不过高机动飞行的要求变成了高稳定性、高精确性。歼11T是标准的双座歼11改装而来的,与标准的歼11战斗机相比,拆除机炮以及不必要的对地攻击需要的一些设备等等,结构上也进行了优化,减轻了几百公斤的重量。如果不挂火箭,歼11T绝对是歼11家族中空重最轻,机动性最好,最适合做飞行表演的飞机。
按照规定,正式执行卫星发射任务的时候双座的歼11T只需要一名飞行员。其实自从白中校负责航天发射任务以来,歼11T的后座几乎从来没有坐过人,因为特种发射大队的飞行员全部都是老得不能再老的老油条,一般也不需要双座型的训练功能。说到这一点,还真的是很奇怪—;—;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直接生产单座型号呢?也许是为了将来扩展什么特殊功能吧。
白中校独自一个人平静地在座舱里等待了一个多小时后,加注完成了,最后的检查也结束了。与飞机相连接的管道、电缆也摘掉了。没有常见的航天发射的“十、九、八、七…。”的发射倒数,只是一个简单的起飞指令,歼11T象普通的战斗机那样点燃发动机,松开刹车,自己滑向起飞跑道。
白中校尽可能轻柔地操纵着飞机,跟着先期起飞的一架歼10B型战斗机,精确地按照预先计划好的飞行路线,向南太平洋上空爬生而去。在他的侧后方,另一架双座的歼10B在伴随飞行。
飞机越飞越高,下面早已经是茫茫大海,接着,飞机似乎从一个巨大的分不出海天交界的兰色的美玉中冲了出来—;—;飞机已经到了平流层的边缘,与大海颜色一样的兰色天空变成了黑色,海天线又显露了出来—;—;天是黑的穹顶,海天分界处是穹顶下方的一末流光的浅兰。
飞机打开了加力,丝毫不吝惜体力地冲刺起来。终于,飞机的高度达到了一万五千米,速度保持在1。5马赫。
座舱显示屏上一条标明计划航线的绿线逐渐被一个小箭头一点点划过,很快就要达到一个红色的亮点处。白中校知道在下面机场和北京的指挥部,大屏幕上显示的是同样的内容。
当飞机到达发射位置的时候,白中校收到了“进入发射姿态”的指令,他立刻操纵正在平飞的飞机进入一个小角度爬生。
最后的发射指令是由发射中心下达,飞机自动执行的,只有在紧急状况下才需要驾驶员使用手工发射装置。白中校感觉到飞机轻微地震动了一下,飞机猛地减轻数吨的重量,几乎在同时,中校轻轻地带了一下驾驶杆,机头顺势一扬,象一个标枪选手投出标枪以后的快速减速,飞机顺利地与火箭分离了。
火箭尾部冒出一小股极淡的白烟,然后猛地喷出炙热的红色火焰,划出一个巨大的向上的弧线,红色火焰很快转为蓝白色,推动着火箭直刺苍穹。
……
当歼11T完成高空发射任务返航的时候,指挥中心里才开始进入最繁忙的阶段。
第一级分离。
第二级星箭分离。卫星准确入轨。
按照平常的工作流程,这时候应该是大家一起祝贺发射成功。但是指挥中心里仍然是一片肃穆,大屏幕上不断显示各种数据。
与此同时。在台湾南部的一个山顶上,象一组大积木块拼凑起来的巨大的“铺路爪”监控雷达也正在紧张地工作。当年台湾为了监控大陆的纵深的导弹和飞机从美国进口了两套“铺路爪”雷达,经过战火的洗礼,目前还有一套可以继续运转。
“铺路爪”雷达是美国侦测距离最大的预警雷达之一,主要部署在阿拉斯加、格陵兰和英国等地,以防御洲际弹道导弹的袭击。该雷达的探测距离一般为4800公里,对高弹道、雷达反射截面为10平方米的弹道导弹的探测距离达5550公里,同时还可探测、跟踪绕地球轨道运行的卫星。不过,台湾购买的该型雷达的性能比美国自己使用的要低,其探测距离还不到2000公里,但仍是中国目前得到的最强劲的相控阵雷达。对于天军,特别有价值的是,可以同时跟踪数千颗低轨道的卫星。
宽敞的雷达操作中心几个巨大的屏幕上,满是移动的小图标,每个图标上是个中颜色的标号。这就是当前中国上空的成群的卫星。看来,这套雷达系统用来作航天测控的手段还算是很称职的。
一个闪烁的新的信号增加进来,这就是刚刚发射的那枚开拓者IV,速度由慢到快,然后…信号消失了…
这个情况通过通讯网络迅速通报给北京的天军总指挥部。奇怪的是,指挥中心得到这个消息,并不觉得奇怪,大家反而露出了欣慰的表情。在指挥中心的显示器上,这颗刚刚发射上去的卫星并没有丢失,而是继续保持联系,根据指挥中心的指令调整工作状态和轨道。
原来,这是一颗首次投入实验的雷达隐形卫星,属于天军的卫星网中重要的卫星平台,这颗卫星的跟踪和控制需要通过交互通讯手段来完成,卫星上自己带有导航定位系统,能够通过定向天线向地面或者其它通讯卫星报告自己的方位。
……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工作,白中校领导的海南发射大队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环境,把陵水机场作为天军的一个正式发射外场,在海军航空兵的支持下,在机场附近建立了自己的小小的基地。发射任务从最开始的个月一两次提高到了每周一两次的密度,最让大家满意的不是工作的量而是效率—;—;达到这么高的发射强度只需要有两架歼11T,一架为主,另一架备份,小小的发射基地只需要一百多名工作人员,航天发射的成本是大型运载火箭的十分之一。
这段时间发射的卫星最大的有二百多公斤,最小的只有几公斤,用途更是千奇百怪。当然,其中最有意义的两次发射之一是隐形试验卫星的发射,另一次是太空加油卫星的发射。所谓太空加油卫星,是指能够与长征系列火箭发射的大型侦察卫星对接,给侦察卫星输送变轨和维持姿态所需要的燃料的卫星。明眼人都能够看出,这种能够追上侦察卫星,给它提供补给任务的小卫星,当然也能够轻易地破坏敌对的侦察卫星。这种能力不仅意味着天军可以建立自己的天网,而且手上还有自己的天钩,能够威慑试图破坏自己天网的别的超级航天大国。
当海南岛的发射任务走上正轨的时候,白中校得到了参加新的技术培训的命令。据说天军的军官在服役期间有一半时间都处在培训状态。
很快,白中校来到了中国西部的一个天军的训练基地。这次不仅看到了几个参加第一批空中航天发射训练的老面孔,还有很多新人。他们黑里透红的脸说明这些“新人”都是飞行老手。
这些人高矮胖瘦都有,并不十分整齐,但他们类似的地方是一种超级沉稳的气质。
天军挑的执行发射任务的飞行员,相对于战斗机飞行员的选拔,对于身体素质没有更多的要求,主要是看心理素质,因此在军队内部把天军的航空发射部队戏称为“神经最粗壮的军团”。
当大家了解这次训练的目的后,这些号称神经粗壮的家伙竟然也会怦然心动。
训练飞行的任务从技术上对于这些老手来说其实还是平淡无奇的。不过大家对训练的目标是前所未有的慎重。
每次演练中歼11T的座舱都坐了两名飞行员,这一点就与一般的航天发射任务完全不同。除了机腹挂上细长的开拓者III模拟训练火箭以外,两处翼尖挂架还挂了两枚格斗导弹。在每个飞行员面前的仪表板上一个从来没有用过的红色小盖取掉了,露出里面一个特殊的锁眼。在进入座舱前每个人都领到一把特殊的钥匙,这把钥匙象征着比生命还重要的特殊责任。
这是在进行空射弹道导弹的演练,这把钥匙就是核按钮的钥匙。飞机在高空高速的状态下发射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如果火箭的有效载荷不需要进入太空轨道的话,足够把一枚重达数百公斤的核弹头投射到上万公里以外。一架战机,两个飞行员,同时按下核按钮,就能毁灭一个上万公里外的城市,这是何等沉重的任务。
由于基于开拓者III固体运载火箭开发战略导弹的诱惑实在太大—;—;相对于传统的陆基战略导弹和战略核潜艇,造价和值班成本都极低,很容易部署(只需要几百米简易跑道的任何前沿机场甚至是公路跑道都可以),可以在空中飞行到数千公里外发射,机动性特别好,在本国领空或者沿海上空发射可以基本上覆盖全球—;—;天军决定发展这种迷你战略空军,使中国的战略核力量终于修成三位一体的完整体系。
卫星快速发射、反卫星、战略导弹采用同一平台,这使得唯一的一个航空发射团成为天军的新宠儿。
天网恢恢,正是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第四章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上)
    “师傅,你的信,”邮递员小王急冲冲地跑进了热闹的修车店,一边拿出信一边递上一个本子:“这是挂号加急信,您在这里签个字。”
小王一向很崇拜胡师傅的技术,向往能够成为修车好手,下班后经常来兼差帮忙,因此对这家店的老板兼头号大师傅老胡很是尊重。
坐在一把藤椅子上的老胡放下轻轻摇动的扇子,微睁双眼,一边接过信件和本子,正要签字,他突然停下手,有些不满地大声说到:“我说小李子,你负责的那辆车是不是还有道活儿没做完。”
“师傅,我都做完了,这不我刚打着火,要把这辆车停到外面,好倒个地儿出来。”
“我说你小子就是缺心眼儿,仔细想想,一定还缺活儿。到时候可别让人骂,说咱们手艺不行。隔了这么远我都听到你那车的发动机声儿不对。”
小李赶忙找出一个本子翻了翻,“哦,师傅,我确实拉了一道手续—;—;忘记清洗油路了。这车改烧酒精汽油以后需要清洗油路,我忘记了。”
小王既崇拜又不解胡师傅:“师傅,这里环境这么吵,到处都叮叮当当,而且不止一台车在响,您是怎么听到的?”
“小子,这是专门练的功夫,跟修车没多大关系。你是不懂的。你小子要是能够做到凑近了一辆一辆听,能听出毛病就足够出师了。对了,我好象听见电饭煲里熬的粥开了,你去帮忙关一下。”
小王跑到后面一间小办公室走去,把一个正在发出轻微的咕嘟咕嘟声的小电饭煲的开关打到保温状态—;—;胡师傅的胃不太好,经常爱煲粥喝,这是弟子门都知道的。不过胡师傅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不管在店里的哪个地方,不管店里有多吵,都能知道粥煮开了。小王他们几个人都发现好象胡师傅对水里冒泡的声音特别敏感。据胡师傅说,这是当年落下的职业病。
胡师傅眯着眼睛看了一眼信封,这封信没有贴邮票,只有几个黑的和红的印戳—;—;这是部队里来的信!胡师傅猛地坐起来,迅速打开信封,仔细看了起来,看着看着,就站了起来,眼睛里放出精光……
两个月以后,一艘潜艇从山东半岛的一个小小的军用码头悄悄地起航。这是一艘035级潜艇,外界一般称之为“明级”,是中国海军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建造的第一批自主设计的常规动力潜艇中的一艘,现在原本是即将退役的二线潜艇。这艘潜艇能够再次进入一线作战部队,显然再次进行了技术改造。单从外表上看,这艘潜艇已经贴了一块块的橡胶消声瓦,艇体上方帆罩上的小零碎都拆干净了,显得十分光滑。
中国海军的舰艇都有自己特定的名字,一般都是地名,惟独潜艇没有。经过争取,潜艇部队终于也有了命名规则—;—;就是以著名风景来命名。据说潜艇部队的官兵在执行任务时是所有军人看到风景最少的人,他们只能终日看着一成不变的钢板、管道、筏门,因此美丽风景就成为大家最向往的东西。
“香格里拉号”就是这一艘潜艇的名字。这艘潜艇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改装和恢复性训练,在15艘退居二线的035级老式潜艇中,是第一艘重新进入一线战斗序列的。
潜艇就是一根水下钢管,挤满了设备、武器、燃料、管道和几十个臭烘烘的爷们,现在取个一个“香什么拉”这样的名字—;—;不过起码现在这个直径5米多,几十米长的钢管里,充满了战友重逢的温情。老胡现在就回到了这个曾经非常熟悉的战斗岗位上。
要说这艘潜艇的型号,并不受海军潜艇部队官兵的瞩目,甚至可以说应该是刻意被遗忘的。不要说核潜艇,常规潜艇部队这几年早就以进口的号称“海洋黑洞”的基洛级,以及国产的041(“元级”)等为主,连039(“宋级”)都一个过渡产品(039基本上就是035的修长的身子骨,换了一个鲸形艇首,升级了指挥作战系统,装了德国进口的柴油机而已)谁还在意这艘老掉牙的上世纪80年代生产的“明级”?虽然与那些开着新艇的新一代比不了,老胡等几个老哥们还是很满意的,因为现在这艘老潜艇里面既让他们觉得非常熟悉,但又比以前可舒服得多。
几个老潜艇兵最满意的是现在潜艇里的生活环境的改善。首先,潜艇里有了真正的餐厅、图书室、俱乐部—;—;这说的是一个最大的居住区“后蓄电池舱”中腾出的一个六平方米大小的地方。虽然这里一点也不豪华,但是完全可以挤着坐下十来个人,不当班、不睡觉的人可以在这里看电影、看书学习、打扑克下棋。这可不简单,要知道这是老式的常规潜艇,原先吃饭和休息可没有固定的地方,除了工作和睡觉,吃饭和休息要占每个人三分之一的时间,这段时间吃饭和打发时间都是随便找个角落待着。现在能够腾出这么大的一块地方,主要原因还是采用新式的操控系统—;—;大部分的阀门和控制把手换成了手工和电磁开关双重控制的新产品,在操作上就象老式洗衣机换成全自动洗衣机,可以通过控制盘的简单的程序选择来代替原来一系列的手工操作,好多两个甚至是三个人的岗位现在只需要一个人,既降低了劳动强度,又减少了操作人员,操作失误也大大减少了。在指挥和声纳等岗位得到一定加强的情况下,全艇编制人员从57人下降到39人,据说另一种比较新的039“宋”级潜艇也采用了类似的技术进行改装,编制人员从60人下降到42人,虽然这样的自动化水平比不上西方最先进的只编有二十来人的常规潜艇,但已经有了可以大大改善工作和居住环境的条件,而且大幅度降低训练和维持战斗力的成本。
比起空间的改善,老胡最满意的还是空气的改善。国内最好的空调厂家专门组织攻关,为潜艇提供了空调系统,使通风系统吹出的不仅是舒服的凉风,而且还用一种叫做“光触媒”什么的东西,把潜艇里的各种臭气吸收掉。要知道潜艇出航几天后,舱里各种气味把人的鼻子都要熏麻木了,让人吃不好谁不香,心情特别烦躁。氧气再生板虽然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提供氧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