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美学-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即把一切看成虚幻的滑稽观点。
① ② “·形·式·的自由是超然于一切之外,或是(表面的)随意取舍的能力;与此
相反,·真·正·的自由是自我与能满足自我的东西的同一。”(鲍申葵英译本 注)

……………………………………………………………………………………………………………………………
三 艺术美的概念
9 8
却把这些对周围现实的关系,对他自己的行动的关系,以及 对自在自为的普遍的事物的关系,都看成虚幻的,他对这一 切都抱着滑稽的态度。
   神通广大的滑稽态度的一般意义就是如此,它就是自我 集中于自我本身,对于这自我,一切约束都撕破了,他只愿 在自我欣赏的福境中生活着。这就是弗列德里希·许莱格尔 先生所发明的“滑稽”,许多人跟着他吹嘘过,最近还有人在 跟着他吹嘘。
   这种滑稽否定态度可以约略从两方面来看。从一方面来 看,它认为一切有事实根据的,道德的,本身有真实意蕴的 东西都是无聊的,一切客观的自在自为的东西都是虚幻的。如 果“自我”停留在这种观点,一切事物都会显得虚幻无价值, 有价值的只有“自我”本身的主体性,而这主体性其实也就 因此变成空洞无聊的。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自我”在这 种自我欣赏中也许得不到满足,也许觉得自身有缺陷,因而 感到一种渴望,想要找到一些坚实的,明确的,有实体性的 旨趣。这种情形就产生一种不幸和矛盾:一方面主体想深入 了解真实,渴望追求客观性,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无法离开 这种孤独自闭的情况,摆脱这种未得满足的抽象的内心生活, 因此他就患一种精神上的饥渴病。我们见过,这种病也是从 菲希特哲学产生出来的。不满足于这种静止和软弱无能状态 的心情怕有所作为,怕沾惹任何东西,因为它怕这样就会搅 扰内心的和谐,所以尽管它想望达到真实与绝对,它却仍是 空虚的,不管它本身是多么纯粹。就是这种心情产生了病态 的心灵美和精神上的饥渴病。一个真正的美的心灵总是有所

……………………………………………………………………………………………………………………………
0 9
全 书 序 论

作为而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但是上述那种精神上的饥渴 病就是主体空虚的感觉,这主体毫无能力自拔于这种空虚,用 有实体性的内容来充实自己。
   但是就把这种滑稽变成艺术形式来说,滑稽的艺术家并 不满足于用艺术形象把自己的生活和特殊个性表现出来,而 是在他自己的行为等等所表现的艺术品之外,艺术家还必须 凭借他的想象来创造外在的艺术品。创造这种艺术品的原则 还是把神圣的表现为滑稽的—— 这种原则主要地只能应用于 诗的领域。这种滑稽态度,作为天才的个性来说,就是高贵、 伟大、辉煌的东西的自毁灭;因此就连客观的艺术形象也还 只是表现绝对主观性的原则,凡是对人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都被表现为在它们自毁灭过程中变成空无。这就是说,不仅 是对法律、道德、真理都不持严肃的态度,而且就连最高尚 最优美的品质也都是空幻的,因为在通过个别人物、性格和 行动来显示这种品质之中,这种品质就否定了并且毁灭了自 己,因此这种滑稽对它自己也采取了滑稽态度。抽象地看,这 种形式很接近于喜剧的原则,但是尽管有这种类似,喜剧性 在本质上却与滑稽有别。因为喜剧只限于使本来不值什么的, 虚伪的,自相矛盾的现象归于自毁灭,例如把一阵奇怪的念 头,一点自私的表现,一种任性使气的态度,拿来与一种热 烈的情绪相对照,甚至把一条象是可靠而实在不可靠的原则, 或是一句貌似精确而实空洞的格言显现为空洞无聊,那才是 喜剧的。但是如果把实际上确是一个道德的行为,一个真理, 一个本身有真实内容的东西表现于某个人身上,而又借这个 人证实它们是空虚的,这就是和喜剧的情况不一样了。因为

……………………………………………………………………………………………………………………………
三 艺术美的概念
1 9
这样一个人在性格上本来就是空虚可鄙的,而表现出来的就 是他的孱弱和缺乏性格。所以滑稽的和喜剧的在本质上的分 别就在于被毁灭的那东西的内容究竟如何。凡是不能坚持重 要的目的,而轻易地抛弃它们,让它们自归于毁灭的人就是 些不道德的坏人。我们现在所说的“滑稽”所喜爱的正是这 种缺乏性格的滑稽。至于真正的性格,一方面须抱有具有重 要内容 (意蕴)的目的,另一方面又要坚持这种目的。如果 一个人轻易抛弃这种目的,他就完全丧失了他的个性。性格 的基调就在于这种坚定和稳实。卡陁 ① 只有作为一个罗马人 和共和党人才能生活。如果把滑稽态度作为艺术表现的基调, 那就是把最不艺术的东西看作艺术作品的真正原则了。结果 不外三种,第一是形象平滑呆板,其次是内容意义空泛,因 为它们的实体性被证明是虚幻的;第三就是上文所说的那种 精神上的饥渴病和心情上的未经解决的矛盾。这种表现不可 能引起真正的兴趣。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提倡这种滑稽的人 常常埋怨群众没有深刻的感觉、艺术的见解和天才,不能了 解这样高度的滑稽;这就是说,群众所不喜欢的正是这种庸 俗,这种既平滑而又缺乏性格的东西。幸而这种没有实体性 的患精神上饥渴病的性格不能讨人欢喜,这种恶劣和虚伪的 东西得不到赞许,而人们所喜见乐闻的却是丰富而真实的旨 趣,以及忠实坚持人生重大理想的性格。
还有一个历史的事实须提一提:把滑稽看作艺术最高原

① 卡陁(Cato),公元前一世纪罗马政治人物,为维护自由,反抗凯撒大帝,
失败自刎,以性格坚强著名,做罗马人和共和党人就是他的重要目的。

……………………………………………………………………………………………………………………………
2 9
全 书 序 论

则的特别是梭尔格和路德威希·梯克 ① 两人。
   梭尔格本来值得详细讨论,但是我在这里只能约略地谈 一谈。梭尔格不象其余的人那样只满足于肤浅的哲学修养,他 的内心最深处的真正的思辨的需要使得他深入了解到哲学的 理念。在这方面他认识到理念的辩证因素,认识到我所称为 “无限的绝对的否定”的那个观点:即认识到理念的活动否定 了理念本身的无限性与普遍性,以便转化为有限的与特殊的 东西,于是再取消这否定,因而在这有限的与特殊的东西之 中把普遍的与无限的东西重新建立起来 ② 。梭尔格没有从这 种否定再向前走。这种否定当然是思辨的理念中的一个因素, 但是如果把它了解为无限与有限的单纯辩证的骚动与解决, 它就还·只·是·理·念·的·一·个·因·素而不是·整·个·的·理·念,象梭尔格所 想的。梭尔格不幸早死,来不及对哲学的理念作具体的阐发。 所以他只停留在上述的否定,这种否定与用滑稽态度去消除 有限事物和本身实在事物那种活动有些类似,所以梭尔格在 这种否定里见出艺术活动的原则。但是在他的实际生活中,梭 尔格的性格是坚定的,严肃的,英勇的,所以不是上述意义 的滑稽的艺术家,而且他由长期艺术研究所培养成的对真正

梭尔格(Karl W .F.Solger,1780—1819),德国哲学家,滑稽说的倡 导者,梯克的朋友。梯克 (Ludwig Tieck,1773—1853),德国耶拿派 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小说家和文艺理论家。
② 这句话最简赅地说明了客观唯心主义者所看到的“否定的否定”的辩证
过程。抽象的“人性”否定了它自己的抽象的无限性和普遍性,才可以 转化为具体的个别的人,这个别的人又见出普遍的无限的“人性”,这才 达到普遍性与特殊性、无限性与有限性的对立面的统一或矛盾的解决。


……………………………………………………………………………………………………………………………
四 题材的划分
3 9
艺术作品的深刻的敏感也不是滑稽的。梭尔格在生活、哲学 和艺术三方面都不应与上述那些滑稽说的倡导者混为一谈。 以上这番话就足以替他辩护了。
   至于路德威希·梯克,他的观点也是在耶拿成为文学中 心的时期形成的 ① 。他和其他要人都爱谈滑稽说而却不说明 他们所谈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他口头上老是要求滑稽,但 是临到他评判伟大的艺术作品时,他对它们伟大成就的认识 与描绘却是很深刻的。人们也许认为《罗密欧与朱丽叶》那 样的作品最便于说明滑稽说,可是不然,在批评这种作品时, 梯克却不提滑稽这回事。
四 题材的划分

在以上一番序论之后,我们现在就可以进一步讨论我们
的研究对象本身了。但是我们的序论还没有完,而在说明对 象这方面,序论只能对我们将要做的科学研究全部进程作一 种鸟瞰。我们既已把艺术看成是由绝对理念本身生发出来的, 并且把艺术的目的看成是绝对本身的感性表现,我们在这鸟 瞰中就应该至少能概括地说明本课程中各个部分如何从艺术 即绝对理念的表现这个总概念推演出来。因此,我们应该先 使读者对这总概念有一种很概括的认识。

① 耶拿派浪漫主义作家团体成立于十八世纪九十年代,代表人物是许莱格
尔兄弟和梯克等,都属于消极的浪漫派。

……………………………………………………………………………………………………………………………
4 9
全 书 序 论

   上文已经说过,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 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方面调和成为一种自由的统 一的整体。这里·第·一·个决定因素就是这样一个要求:要经过 艺术表现的内容必须在本质上适宜于这种表现。否则我们就 会只得到一种很坏的拼凑,其中内容根本不适合于形象化和 外在表现,偏要勉强被纳入这种形式,题材本身就干燥无味, 偏要勉强把一种在本质上和它敌对的形式作为它的表现方 式。
   ·第·二·个要求是从第一个要求推演出来的:艺术的内容本 身不应该是抽象的。这并非说,它应该象感性事物那样具体 —— 这里所谓“具体”是就它和看作只是抽象的心灵性和理 智性的东西相对立而言。因为在心灵界和自然界里,凡是真 实的东西在本身就是具体的,尽管它有普遍性,它同时还包 含主体性和特殊性 ① 。例如我们说神是单纯的“太一”,是最 高的存在本身,我们就是根据非理性的知解力把神看成一种 死的抽象品。这种不是按照神的具体真实性来理解的神就不 能作为艺术的内容,尤其不能作为造形艺术的内容。犹太人 和土耳其人的神还说不上是这种根据知解力所形成的抽象观 念,所以他们就不能象基督教那样用艺术把他们的神很明确

① 黑格尔所说的“具体”不仅与“抽象”对立,也与“片面”、“不真实”对
立。“具体”就是完整,寓普遍 (理)于特殊 (事),也就是真实。所以 哲学史家往往用“具体的普遍”(Concrete universal)来概括他的“对 立面统一”的学说。

……………………………………………………………………………………………………………………………
四 题材的划分
5 9
地表现出来。基督教的神却是按照他的真实性来理解的,所 以就是作为本身完全具体的,作为人身,作为主体,更精确 地说,作为精神 (或心灵)来理解的。作为精神的神把他自 己显现为三身 ① 于宗教的领会,而这三身却同时是·一·体。这 里有本体,有普遍性,有特殊性,也有这三者的和解了的统 一 ② ,只有这种统一体才是具体的。一种内容如果要显得真 实,就必须这样具体,艺术也要求这样的具体性,因为纯是 抽象的普遍性本身就没有办法转化为特殊事物和现象以及普 遍性与特殊事物的统一体。
   ·第·三,一种真实的也就是具体的内容既然应该有符合它 的一种感性形式和形象,这种感性形式就必须同时是个别的, 本身完全具体的,单一完整的。艺术在内容和表现两方面都 有这种具体性,也正是这种两方面同有的具体性才可以使这 两方面结合而且互相符合。拿人体的自然形状为例来说,它 就是这样一种感性的具体的东西,可以用来表现本身也是具 体的心灵,并且与心灵符合。因此,我们就应该抛弃这样一 种想法:以为采取外在世界中某一实在的现象来表达某种真 实的内容,这是完全出于偶然的。艺术之所以抓住这个形式,

基督教的神或上帝是“三身一体”,所谓三身即圣父上帝、圣子耶稣和圣 灵。所谓“圣灵”是就上帝显现于人时而言,例如圣灵凭附圣母玛利亚 而生耶稣。
② 有神的本体和普遍性,也有特殊的存在,即作为人的耶稣,三者的统一
才是具体的神,即所谓 “三身一体”。


……………………………………………………………………………………………………………………………
6 9
全 书 序 论

既不是由于它碰巧在那里,也不是由于除它以外,就没有别 的形式可用,而是由于具体的内容本身就已含有外在的,实 在的,也就是感性的表现作为它的一个因素。但是另一方面, 在本质上是心灵性的内容所借以表现的那种具体的感性事 物,在本质上就是诉诸内心生活的,使这种内容可为观照知 觉对象的那种外在形状就只是为着情感和思想 ① 而存在的。 只有因为这个道理,内容与艺术形象才能互相吻合。·单·纯·的 具体的感性事物,即单纯的外在自然,就没有这种目的 ② 作 为它的唯一的所以产生的道理。鸟的五光十彩的羽毛无人看 见也还是照耀着,它的歌声也在无人听见之中消逝了;昙花 ③ 只在夜间一现而无人欣赏,就在南方荒野的森林里萎谢了,而 这森林本身充满着最美丽最茂盛的草木,和最丰富最芬芳的 香气,也悄然枯谢而无人享受。艺术作品却不是这样独立自 足地存在着,它在本质上是一个问题,一句向起反应的心弦 所说的话,一种向情感和思想所发出的呼吁。
   就以上这一点来说,艺术的感性化虽不是偶然的,却也 还不是理解心灵性的具体的东西的最高方式。比这种通过具 体的感性事物的表现方式更高一层的方式是思想;在相对的 意义下,思想固然是抽象的,但是它必须不是片面的而是具

Gemu A t und Geist,英译本作heart and mind,前者是管情感方面功 能的心,后者是管思想意识方面功能的心,姑译 “情感和思想”。 这种目的指 “诉诸心灵”和 “为着情感思想而存在”。


② ③ Fackeldistel,原文为火炬蓟,不是昙花,译 “昙花”较便于了解。

……………………………………………………………………………………………………………………………
四 题材的划分
7 9
体的思想,才能成为真实的、理性的思想。如果拿希腊的神 和基督教所了解的神来比较,我们马上就可以看出一种是既 定的内容可以用感性的艺术形式恰当地表现出来,还是在本 质上就需要一种更高的更富于心灵性的表现方式这二者之间 的分别。希腊的神不是抽象的,而是个别的,最接近人的自 然形状的;基督教的神固然也有具体的人身,但是这人身是 看作纯粹心灵性的,他须作为·心·灵 (或精神)而被认识,而 且须在心灵中被认识。他所借以存在的基本上就是内心的知 识(领悟)。而不是外在的自然人体形状,用这种形状就不能 把他完全表现出来,就不能按照他的概念的深度把他表现出 来。
   因为艺术的任务在于用感性形象来表现理念,以供直接 观照,而不是用思想和纯粹心灵性的形式来表现,因为艺术 表现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理念和形象两方面的协调和统一,所 以艺术在符合艺术概念的实际作品中所达到的高度和优点, 就要取决于理念与形象能互相融合而成为统一体的程度。
   艺术科学各部分的划分原则就在于这一点,就在于作为 心灵性的更高的真实得到了符合心灵概念的形象。因为心灵 在达到它的绝对本质的真实概念之前,必须经过植根于这概 念本身的一些阶段的过程,而这种由心灵自生发的内容的演 进过程就和直接与它联系的艺术表现的演进过程相对应,在 这些艺术表现的形式中,艺术家的心灵使自己能认识到自己。
这种在艺术心灵以内的演进过程,按照它的本质来说,又

……………………………………………………………………………………………………………………………
8 9
全 书 序 论

有两方面。·第·一方面就是:这种演进本身就是一种·心·灵·性·的、 ·普·遍·的演进,因为先后相承的各阶段的确定的·世·界·观是作为 对于自然、人和神的确定的但是无所不包的意识而表现于艺 术形象的。·第·二方面就是:这种内在的艺术演进须使自己有 直接感性存在,而各种确定形式的感性的艺术存在本身就是 一整套的必然的艺术种类差异—— 这就是·各·门·艺·术
①。艺术
表现以及它的种类差异从一方面看,即从它们的心灵性看,固 然都有一般性,不限于某一种材料,而感性存在本身也是千 差万别的;但是由于感性存在本身,正如心灵一样,以概念 为它的内在灵魂,所以从另一方面看,某些感性材料却与某 种心灵性的差异和艺术表现种类有密切的关系和内在的一 致 ② 。
我们的科学总共分为三个主要的部分: 第一,是·一·般·的部分。它的内容和对象就是艺术美的普 遍的理念—— 艺术美是作为·理·想来看的—— 以及艺术美对自

“这里所指的两方面的演进,第一方面是某时代和某民族例如埃及、希 腊、基督教等时代对于自然、人和神的一种特殊的看法,特别就这看法 对艺术的关系来看;第二种是各门艺术,例如雕刻、音乐、诗歌之类,每 种有它自己的基础,从它们对第一种演进的关系来看。”(奥斯玛斯通英 译本注)
② “作者追问声音或颜色之类何以适应某一类型的艺术,如在理论上所界
定的—— 这在骨子里是理智的而不是感性的—— 他回答说,这些媒介作 为自然事物来看,自有一种意蕴和目的,虽然不象在艺术作品里那样明 显。它们各特别适宜于某些类型的艺术,这就足见它们所隐含的意蕴和 目的。”(鲍申葵英译本注)


……………………………………………………………………………………………………………………………
四 题材的划分
9 9
然和艺术美对主体艺术创造这双方面的更密切的关系。
   第二,从艺术美的概念发展出一个·特·殊·的部分,即这个 概念本身所包含的本质上的分别演化成为一系列的特殊表现 形式。 ①
   第三,还有一个·最·后·的部分,它所要讨论的是艺术美的 个别化,就是艺术进展到感性形象的表现,形成各门艺术的 系统以及其中的类与种。
1.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关于第一第二两部分,为着便于了解下文,我们首先就 要提醒一个事实:就艺术美来说的理念并不是专就理念本身 来说的理念,即不是在哲学逻辑里作为绝对来了解的那种理 念,而是化为符合现实的具体形象,而且与现实结合成为直 接的妥贴的统一体的那种理念。因为就·理·念·本·身来说的理念 虽是自在自为的真实,但是还只是有普遍性,而尚未化为具 体对象的真实;作为·艺·术·美·的·理·念却不然,它一方面具有明 确的定性,在本质上成为个别的现实,另一方面它也是现实 的一种个别表现,具有一种定性,使它本身在本质上正好显 现这理念。这就等于提出这样一个要求:理念和它的表现,即 它的具体现实,应该配合得彼此完全符合。按照这样理解,理 念就是符合理念本质而现为具体形象的现实,这种理念就是

① 即三种艺术类型。

……………………………………………………………………………………………………………………………
0 0 1 全 书 序 论

理想 ① 。这种符合首先可能很形式地了解成为这样的意思:理 念不拘哪一个都行,只要现实的形象(也不拘哪一个都行)恰 好表现这个既定的理念,那就算是符合。如果是这样,理想 所要求的·真·实就会与单纯的·正·确相混,所谓单纯的正确是指 用适当的方式把任何意义内容表现出来,一看到形象就可以 直接找到它的意义。理想是不能这样了解的。因为任何内容 都可以按照它的本质的标准很适当地表现出来,但不因此就 配称为理想的艺术美。比起理想美,这种情形就连在表现方 面也显得有缺陷。关于这一点,我们先要提到一个到将来才 能证明的道理:艺术作品的缺陷并不总是可以单归咎于主体 方面的技巧不熟练,·形·式·的·缺·陷总是起于·内·容·的·缺·陷。例如 中国、印度、埃及各民族的艺术形象,例如神像和偶像,都 是无形式的,或是形式虽明确而却丑陋不真实,他们都不能 达到真正的美,因为他们的神话观念,他们的艺术作品的内 容和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