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黄易-大唐双龙传-第4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未来的发展确是教人心寒。
  伏骞沉声道:“我把这个消息泄露出去,说不定可令颉利暂缓入侵中原,改而对付统叶
护。若颉利相信勾结统叶护的是李世民,必通过赵德言令在背后操纵李渊和建成、元吉的魔
门同伙加速对付李世民,所以此为一石二鸟之计。我深切希望统一中原的是少帅而非李家,
那凭着我们的交情,将轮到统叶护忧心他的存亡。”
  徐子陵心中一震,表面则不露丝毫内心的情绪,说到底,伏骞的最终的目的是要振兴吐
谷浑,至乎取突厥人而代之,成为塞外的新霸主。他到中原来,正是为本国找寻机会。他的
一番话虽说得漂亮好听,但他却感到伏骞是言不由衷。
  在伏骞的立场,中原是愈乱愈好,最好是东西突厥同时陷足中原,与李唐和寇仲血战不
休,无法脱身,那吐谷浑将有机可乘。在伏骞来说,为本国的利益,是无可厚非,但他徐子
陵怎可生看这样一个局面。令徐子陵对伏骞的诚意首次生出怀疑,是伏骞把消息扭曲后散播
,那只会是火上添油,徒增变数。
  伏骞笑道:“顾着说这些令人烦扰的事,尚未有机问子陵为何到汉中来,是否要往长安
去呢?”
  徐子陵心想的却是若伏骞如实把李建成勾结西突厥统叶护的消息泄露,收效可能更大,
因为颉利对此岂敢疏忽,说不定他这边进侵中原,那边厢统叶护已攻打其班都斤山的牙帐,
那李建成之危自解。李建成虽没法派兵助统叶护,却可在兵器、粮食方面向统叶护作出有力
的支持。
  心中暗叹,坦然道:“我到长安打个转,办些事后立即离开。”
  伏骞的一对铜铃般炯炯有神的巨目闪过复杂难明的神色,旋即露出喜色,欣然道:“我
们正要入长安拜会李渊,有我的使节团掩护,子陵可省去不必要的麻烦。”
  徐子陵心中思索伏骞眼神内的含意,表面则不动声色,微笑拒绝道:“入长安前我们尚
有其他事情待办,还是分头入城彼此方便。”
  伏骞笑道:“如此子陵到长安后务要来见伏某一面,长安事了后,我希望能和少帅碰头
,看看大家有什么可合作的地方。来!我们喝一杯,愿我们两国能永远和平共存,长为友好
之邦。”
  宋缺领寇仲来到一座小山之上,环视远近,雪愈下愈密,他们就像被密封在一个冰雪的
世界里,再不存在其他任何事物。
  宋缺双目射出沉醉在往昔情怀的神色,轻柔的道:“我和清惠均瞧出由魏晋南北朝的长
期分裂走向隋朝杨坚的统一,实是继战国走向秦统一的另一历史盛事,没有任何历史事件能
与之相比。可是对天下如何能达致长治久安,我和清惠却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在说出我们的
分歧前,我必须先说明我们对杨坚能一统天下的原因在看法上的分界。”
  寇仲感到胸襟扩阔,无论从任何角度去看,宋缺和梵清惠均是伟大超卓的人,他们视野
辽阔,为通古今治乱兴衰,他们的看法当然是份量十足。
  饶有兴趣的道:“统一天下还须其他原因支持吗?谁的拳头够硬,自能荡平收拾其他反
对者。”
  宋缺哑然失笑道:“这只是霸主必须具备的条件,还要其他条件配合,始能水到渠成。
试想若天下万民全体反对给你管治,你凭什么去统一天下。若纯论兵强马壮,天下没有一支
军队能过突厥狼军之右,又不见他们能征服中原?顶多是杀人放火,蹂躏抢掠一番。而这正
是清惠的观点,统一是出于人民的渴求,只要有人在各方面符合民众的愿望,他将得到支持
,水到渠成的一统天下。”
  寇仲点头道:“清惠斋主这看法不无道理。”
  宋缺谈谈道:“那我要问你一个问题,在西汉末年,又或魏晋时期,难道那时的人不渴
求统一和平吗?为何两汉演变成三国鼎立?魏晋分裂为长时期的南北对峙……”
  寇仲哑口无言,抓头道:“阀主说的是铁铮铮的事实,何解仍不能改变清惠斋主的想法
。”
  宋缺叹道:“清惠有此见地,背后另含深意,我且不说破,先向你说出一些我本人的看
法。”
  寇仲心悦诚服的道:“愿闻其详!”
  宋缺露出深思的神色,缓缓道:“南北朝之所以长期分裂,问题出于‘永嘉之乱’,从
此历史进入北方民族大混战的阶段,匈奴、鲜卑、羯、氐、羌各部如蚁附蜜的渗透中原,各
自建立自己的地盘和政权,而民族间的仇恨是没有任何力量能化解的,只有其中一族的振兴
,才可解决所有问题。”
  寇仲一震道:“难怪阀主坚持汉统,又说杨坚之所以能得天下,乃汉统振兴的成果,现
在我终明白阀主当年向我说过的话。”
  旋又不解道:“那阀主和清惠斋主的分歧在何处?”
  宋缺双目射出伤感的神色,苦笑道:“在于我们对汉统振兴的不同看法,我是站在一个
汉人的立场去看整个局势,她却是从各族大融和的角度去看形势。她追求的是一个梦想,我
却只看实际的情况,这就是我和她根本上的差异。”
  寇仲虽仍未能十足把握宋缺和梵清惠的分歧,却被宋缺苍凉的语调勾起他对宋玉致的思
念,由此想到宋玉致反对岭南宋家军投进争天下的大漩涡里,背后当有更深一层的理念,而
自己从没有去设法了解,而正是这种思想上的分歧,令他永远无法得到她的芳心,一时心乱
如麻,情难自已。 
        第三章 思想分歧
  雪花不断地洒在这一老一少、代表中土两代的出色人物身上。
  宋缺察觉到寇仲异样的情况,讶然如他瞧去道:“你在想什么?”
  寇仲颓然道:“我从阀主和清惠而主的分歧想起与玉致的不协调,因而深切体会到阀主
当时的心境。”
  宋缺微一颔首,道:“我和清惠的分歧,确令我们难以进一步发展下去,其他的原因都
是次要。清惠认为汉族不但人数上占优势,且在经济和文化的水平上也有明显的优越性,只
要有足够的时间,可把入侵的外族同化,当民族差别消失,民族间的混战自然结束,由分裂
步向统一,此为历史的必然性。在某一程度上,我同意她在这方面的见地,可是她认为胡化
后的北方民族大融合,始是我汉族的未来发展,在此事上来宋人实不敢苟同。”
  寇仲尚是首次听到任何人从这角度去看中土局势的变化,颇有新鲜的感觉。北方汉族的
胡化或胡族汉化,是既成的事实,像宇文化及、王世充之辈,正是不折不扣汉化后的胡人或
胡化的汉人,李阀亦有胡人的血统。但要宋缺这坚持汉统的人去接受汉化的胡人或胡化的汉
人,却是没有可能的。梵清惠和宋缺的分歧,泾渭分明,而这分歧更体现在目前的形势上。
  宋缺沉声道:“我并不反对外来的文化,那是保持民族进步和活力的秘方,佛学便是从
天竺传过来与我汉族源远流长、深博精微的文化结合后发扬光大的。可是对外族没有提防之
心,稍有疏忽将变成引狼入室,像刘武周、梁师都之辈,正因胡化太深,所以无视突厥人的
祸害。而李氏父子正步其后尘,与塞外诸族关系密切,早晚酿成大祸。我欣赏清惠有容乃大
的襟怀,但在实际的情况下,我必须严守汉夷之别,否则塞外诸族将前仆后继的插足中原,
中土则永无宁日。北方既无力自救,惟有让我们南人起而一统天下,拨乱反正,舍此再无他
途,否则我大汉将失去赖以维系统一的文化向心力,天下势要长期陷于分裂。”
  接着哈哈笑道:“给清惠勾起的心事,使闷在脑袋中近四十年的烦恼倾泻而出,宋某大
感痛快。少帅现在当明白我宋缺的目标和理想,我助你登上帝座,为的非是宋家的荣辱,而
是我华夏大汉的正统。一个伟大民族的出现,并没有历史上的必然性,得来不易,亦非依人
们的意志而不能转移,假若没有始皇赢政,中土可能仍是诸雄割据的局面。我希望千秋万世
后,华夏子民想起你寇仲时,公认你寇仲为继赢政和杨坚后,第三位结束中土分裂的人物。
这是个伟大的使命,其他一切均无关痛痒。”
  寇仲心中涌起热血,同时明白宋缺肯吐露埋藏心底多年心事的用意,是他其实并不看好
这场与宁道奇的决战,他的破绽在梵清惠,当他认为自己再不受对梵清惠的感情左右之际,
师妃暄却代宁道奇下挑战书,再勾起他当年的情怀,致一发不可收拾。使他无法保持在“舍
刀之外,再无他物”的刀道至境,大失必胜之算。
  宋缺不但要寇仲明白他统一天下的苦心,更要他能坚持信念,纵使他宋缺落败身亡,仍
不会被师妃暄晓以大义,令寇仲放弃他振兴汉统千秋大业的遗志。
  寇仲肃容道:“阀主放心,寇仲会坚持下去,直至为阀主完成心中的理想。”
  宋缺长笑道:“好!我宋缺并没有看错你,记着我们为的非是一己之私,而是整个民族
的福趾。现在我可以放下一切心事,全心全意投进与宁道奇的决斗,看看是他的道禅之得,
还是我的天刀更胜一筹。你仍要随我去作壁上观吗?”
  寇仲毫不犹豫的点头。
  宋缺再一阵长笑,往前飘飞,深进大雪茫茫的洁白原野。
  寇仲紧追其后,一老一少两大顶尖高手,转瞬没入大雪纯净无尽的至深处。
  “咯!咯!”
  独坐客房内的徐子陵应道:“显鹤请进,门是没有上闩的。”
  阴显鹤推门入房,掩上房门,神情木然的隔几坐到徐子陵另一边。
  这是和酒馆同一个街口另一所颇具规模的旅馆,与伏骞告别后,他们在这里开了两间上
房。
  徐子陵关心的问道:“睡不着吗?”
  明显鹤木然点头,颓然道:“我是否很没有用呢?”
  徐子陵不同意道:“怎可以这样看自己,你的患得患失是合乎人情。自令妹失踪后,你
天涯海角的去寻找她,虽然没有结果,总有一线希望。现在令妹的下落可能由纪倩揭晓,换
作我是你,也怕听到的会是无法挽回的可怕事实,那时你将失去一切希望,至乎生存的意义
,所以害怕是应该的。”
  阴显鹤苦涩的道:“你倒了解我。”
  徐子陵目射奇光,道:“可是我有预感你定可与小妹团聚,我真的有这感觉,绝非安慰
你而这么说。”
  阴显鹤稍见振作,问道:“你对伏骞有什么感觉?”
  徐子陵呆望他片刻,苦笑道:“我不想去想他的问题,大家终是一场朋友。”
  阴显鹤道:“突利不也是你的生死之交吗?可是在情势所迫下,终有一天你会和他对决
沙场。颉利和突利虽不时缠斗,但在对外的战争上,为共同的利益,是团结一致的。我同意
伏骞的说法,颉利和突利的联军将会不定期内大举入侵中原,这是没有人能改变的现实。”
  徐子陵问道:“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利益?”
  阴显鹤道:“我长期在塞内外流浪,找寻小纪,所以比你或寇仲更深切体会到塞外诸族
的心态。他们最害怕的是出现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原帝国,杨广予他们的祸害记忆犹新。唯一
我不同意伏骞之处,是西突厥的统叶绝不会在这种时间抽颉利的后腿,那是他们狼的传统,
见到一头肥羊,群起噬之,以饱饿腹。目下李阀内分外裂,中土则因寇仲冒起而成南北对峙
,若突厥人不趁此千载一时之机扑噬我们这头肥羊,一俟李阀或寇仲任何一方统一中原,他
们将失去机会。”
  徐子陵感到背脊凉浸湿的,阴显鹤从未试过如此长篇大论去说明一件事,今趟大开金口
且是字字珠玑,把塞内外的形势分析得既生动可怖又淋漓尽致。
  忽然间,他深深的明白师妃暄重踏凡尘的原因,正是要不惜一切的阻止事情如阴显鹤所
说般的发展。
  政治是不论动机,只讲后果。
  寇仲的争霸天下,带来的极可能是更大的灾难。
  “子陵啊!你曾说过,若李世民登上帝座,你会劝寇仲退出。为天下苍生,子陵可否改
采积极态度,玉成妃暄的心愿呢?”
  师妃暄的说话在他脑海中回荡着。
  当时他并没有深思她这段说话,此刻却像暮鼓晨钟,把他惊醒过来,出了一身冷汗。
  万民的福趾,就在此一念之间。
  阴显鹤的声音在耳鼓响起道:“为何你的脸色变得这么难看?”
  徐子陵口齿艰难的道:“我曾亲眼目睹恶狼群起围噬鹿儿的可怕情景,所以你那比喻令
我从心底生出恐惧。”
  阴显鹤叹道:“突厥人一向以狼为师,他们的战术正是狼的战术,先在你四周徘徊咆哮
试探虚实,瓦解你的斗志,令你精神受压,只要你稍露怯意,立即群起扑击,以最凶残的攻
势把猎物撕碎,且奋不顾身。”
  稍顿续道:“若我是颉利,更不容寇仲有统一天下的机会,对寇仲的顾忌肯定尤过于对
李世民,因为没有人比颉利更清楚寇仲在战场上的能耐。这三个月许的冰河期正是颉利入侵
的最佳时机。”
  徐子陵剧震道:“幸好得显鹤提醒我,我并没有想到冰封有此害处。”
  阴显鹤道:“子陵长于南方,当然不晓得北疆住民日夕提心吊胆的苦况,突厥人像狼群
般神出鬼没,来去如风,所到处片瓦不留。”
  徐子陵断然道:“不!我绝不容这情况出现。”
  阴显鹤泄气的道:“我们还有什么办法可想。”
  徐子陵皱眉道:“突利难道完全不看我和寇仲的情面吗?”
  阴显鹤摇头道:“突厥人永远以民族为先,个人为次,可达志便是个好例子。何况有毕
玄支持颉利,只要毕玄插手,突利将不敢不从,否则他的汗位不保。在这种情况下,什么兄
弟之情亦起不到作用,子陵必须面对事实。”
  徐子陵沉声道:“我要去见李世民。”
  阴显鹤愕然道:“见他有什么作用,你们再非朋友,而是势不两立的死敌。”
  徐子陵神情坚决的道:“你今夜这一席话,令我茅塞顿开,想通很多事情。在以往我和
寇仲总从自身的立场去决定理想和目标,从没想过随之而来的后果。”
  轮到阴显鹤眉头大皱,道:“形势已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宋缺既出岭南,天下再无
人可逆转此一形势、子陵见李世民还有什么好说的?”
  徐子陵道:“我不知道!可这是令中原避过大祸的最后机会。若我不尽力尝试,我会内
疚终生,更辜负妃暄对我的期望。”
  阴显鹤开始明白徐子陵的心意,倒抽一口凉气道:“说服李世民有啥用,李世民之上尚
有李渊,建成元吉则无不欲置李世民于死地,照我看子陵无谓多此一举。”
  徐子陵露出苦思的神色,没有答他。
  阴显鹤叹道:“寇仲再非以前的寇仲,他现在不但是少帅军的领抽,更是宋缺的继承者
,在他肩上有很重的担子,我真不愿见你们两个好兄弟因此事失和。”
  徐子陵道:“我没法把得失逐一计较,只知中土百姓将大祸临头,他们受够啦!好应过
一段长治久安的安乐日子。”
  阴显鹤点头道:“子陵就是这么一个只为他人着想,不计自身得失的人。可惜时间和形
势均抵回天乏力的境地,纵使寇仲前向李唐投诚,宋缺仍不会罢休。你最清楚寇仲,他在最
恶劣的形势下仍不肯屈服投降,何况是现在统一有望的时刻,他不但无法向自己交待,难向
追随和支持他的人交待,更无法向为他牺牲的将士交待。”
  稍顿后续道:“我说这么多话,非是不了解子陵的苦心和胸怀,而是怕你犯险,战场从
来是不讲人情的。你如此见李世民,他会如何对付你实是难以预料,即使念旧,李元吉、杨
虚彦之辈更是绝不会放过你的。除掉你等于废去寇仲半边身,照我看李世民不肯错过子陵这
种羊入虎口的机会。”
  徐子陵深切感受到这似对所有事情均漠不关心的人对自己的着紧,感动的道:“我会谨
慎行事的。”
  心中想到的是李靖,他本不打算找他,现在却必须前去与他碰头,再不计较此事会带来
的风险。
  阴显鹤见不能说服他,尽最后的努力道:“你若要说服寇仲投降,何须见李世民?”
  徐子陵道:“若不能说服李世民,没可能打动寇仲,所以必须先游说他。此事复杂至极
点,牵连广泛,一言难尽。”
  阴显鹤沉声道:“宋缺的问题如何解决?”
  徐子陵颓然道:“我不知道,只好见步行步,妃暄说她会营造一个统一和平的契机,希
望她确可以办到。”
  阴显鹤断然道:“我陪你去见李世民。”
  徐子陵道:“见过纪倩再说吧!”
  阴显鹤叹道:“与子陵这席话对我有莫大益处,比起天下百姓的幸福和平,个人的惨痛
创伤只是微不足道。”
  徐子陵忽然探手弄灭小几的油灯,道:“有人来犯!”
  阴显鹤抓上背上精钢长剑,破风声在窗外和门外响起。
  漫空风雪中,宋缺和寇仲立在伊水东岸,俯视悠悠河水在眼前流过。
  直到此刻,寇仲仍不晓得宁道奇约战宋缺的时间地点。
  宋缺神态闲适,没有半分赶路的情态。
  忽然微笑道:“少帅对长江有什么感觉?”
  寇仲想起与长江的种种关系,一时百感交集,轻叹一口气,道:“一言难尽。”
  宋缺油然道:“长江就像一条大龙,从远酉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峰倾泻而来,横过
中土,自西而东的奔流出大洋,孕育成南方的文明繁华之境。与黄河相比,大江多出几分俏
秀温柔。江、淮、河、济谓之‘四渎’,都是流入大海的河道。天下第一大河称语的得主虽
是黄河,但我独钟情大江,在很多方面是大河无法比拟的。”
  寇仲完全摸不着头脑,不明白宋缺为何忽然说起长江来,虽似对大江有种梦索魂牵的深
刻感情,语调却苍凉伤感。
  宋缺续道:“我曾为探索大江源头,沿江西进,见过许多冰川。那处群山连绵,白雪皑
皑,庞大无比的雪块在阳光下溶解,沿冰崖四处陷下,形成千百计的小瀑布,汇聚成河,往
东奔流,其势极其壮观,非是亲眼目睹,不敢相信。”
  寇仲听得心怀壮阔,道:“有机会定要和子陵一起前去。”
  宋缺提醒道:“你似是忘记玉致。”
  寇仲颓然道:“她绝不会随我去哩!”
  宋缺微笑道:“若换过昨天,我或会告诉你时间会冲淡一切,现在再不敢下定论。等当
上皇帝后,你以为还可以随便四处跑吗?”
  寇仲丧然若失,没有答话。
  宋缺回到先前的话题,道:“人说三峡峡谷与黄河相同、既有雄伟险峻的瞿塘峡、秀丽
幽深的巫峡和川流不息的西陵峡,为长江之最,这只是无知者言。大河的周围奇景在前段金
沙江内的虎跳峡,长达十数里,连续下跌几个陡坎,雪浪翻飞,水雾朦胧,两岸雪封千里,
冰川垂挂、云缭雾绕,峡谷纵深万丈,几疑远世,才是长江之最。”
  寇仲苦笑道:“恐怕我永无缘份到那里去引证你老人家的说话。”
  宋缺没有理他,淡淡道:“我的船就在那里沉掉,当我抵巴蜀转乘客船,于一明月当空
的晚夜,在舱板遇上清惠,我从未试过主动和任何美丽的女性说话,可是那晚却情不自禁以
一首诗作开场白,令我永恒地拥有一段美丽伤情、当我以为淡忘时却比任何时间更深刻的回
忆。”
  寇仲心中剧震,想不到宋缺仍未能从对梵清惠的思忆中脱身,此战实不可乐观。 
        第四章 南北之争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徐子陵向阴显鹤低声道:“四个人!”
  房门和两窗同时粉碎。
  阴显鹤长剑出鞘,豹子般从椅内弹起,迎往破门而入的敌人。
  徐子陵看似从容从椅上站起,两窗左右应手拍去,同时发出两段高度集中,灼热迫人的
宝瓶劲气痛击穿窗而入的两敌。
  来人全身夜行劲装,头包黑罩,只露出眼鼻口,可是怎瞒得过徐子陵。
  由正门攻来的是大明尊教的大尊许开山,从窗台攻入的分别为段玉成和辛娜娅,唯一猜
不到的是闯入邻房,误以为阴显鹤仍在其中的敌人,此人武功不在许开山之下。
  与石之轩的正面冲突,令大明尊教损兵折将,元气大伤,但剩下来这几个人,无一不是
经得起严峻考验的高手,绝不可轻忽视之。
  到此刻,他始明白美艳夫人要逃避的是大明尊教,她从塞外携来的五采石是随光明使者
拉摩由波斯东来大草原,建立大明尊教。五采石乃大明尊教至高无上的圣物,故许开山等绝
不容其落在外人手上。
  闷哼和娇呼同时响起,段玉成和辛娜娅尚未有机会越过窗台,被徐子陵的宝瓶真气硬生
生震得倒跌回去。
  徐子陵实战经验何等丰富,岂肯让敌人入房缠战,何况邻房的敌人高深莫测,许开山更
是接近石之轩那般级数的高手。
  倏地前冲。
  劲气交击之声不绝于耳,在眨眼的光景中,阴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