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2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来,势必要舍弃经营一百多年的上京,耶律洪基舍得,底下的辽国大臣,王公贵族也舍不得啊!这样一来,就只能选择第二条路,对抗到底了。

第二条路也有好处,一旦战胜了这四十余万禁军之后,大顺的精锐立即去了一半,肯定转攻为守。那时候,辽国只要想南下,随时都能南下。大顺除了被动挨打以外,再也腾不出兵力来决战了。顺辽大战那么多次,除了百余年前那几仗,辽国输得很惨之外,几乎就没有败过。这也增添了耶律洪基的信心,打仗总归是要靠人的,武器再强,士卒不行,能打得赢吗?

耶律洪基见张孝杰和耶律乙辛还想再劝,他猛地一起身:“休要再劝!枢密院,立即起兵符,召集四十万宫帐军,朕要与那汉狗,决一死战!”

见耶律洪基已经拍板了,张孝杰和耶律乙辛只能暗吞苦果。

他们没想到,排挤太子耶律浚,却把耶律洪基这个皇帝搭了进去。要知道是这样的话,他们宁愿附和耶律浚,让耶律浚去和大顺禁军打好了,也不失为一招借刀杀人。

终日打雁,今日却被雁啄瞎了眼!

悔之晚矣啊!

大顺京兆府,长安城内。

一阵马蹄声响处,百姓皆自觉靠边,驻足观望。

“北伐大军,灭辽军于麝香河畔,俘辽朝留王!”

一声声喝喊,自远处而来。

捷报和军事机密不同,捷报是为了鼓舞百姓的情绪,是可以当众宣读的。

只有军事机密,才要用火漆封好,装入木匣子,送达京城。

所以长安百姓也得出了一个规律,但凡是有飞马急报来的,从说不说话就能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

要是好事的话,飞马急报那是眉飞色舞,沿街通报。

要是坏事的话,飞马急报则阴沉着脸,一言不发。

其实自大军北伐一月多以来,大顺上下都紧绷着那根弦。此战要是败了,就真的伤筋动骨了。四十万人马啊,除去十万辅兵,还是有三十万战兵的。这等兵力都败了,岂不是汉人永远都要被契丹人打压?

此际捷报忽传,长安百姓一个个都愣住了:“胜了?”

直直过来许久,等飞马急报过了御街,马蹄声渐远,他们才突然爆发出极为热烈的欢呼:“胜了,胜了!陛下万岁,大顺万岁!”

长安百姓开始奔走相告,多少人喜极而泣。

这是多少年来,汉人终于摘掉了“软弱可欺”的帽子,扬眉吐气的一日。

“白日放歌须纵酒”,酒楼的生意再次爆棚。不管认不认识的,都坐了一桌,为禁军敬酒,为朝廷敬酒。勾结搭背,泪花闪烁。

不是汉人没血性,只是被压抑住了血性。要知道,禁军大多是京兆府本地的士卒。秦地多侠士,向来便是尚武之地。一个尚武之地,被压抑成这样,可见文官集团打压武人,到了何等地步!

第九百五十章:真正的大决战

皇宫之中,垂拱殿内,陆承启也接到了捷报。

只是和平常百姓不同,陆承启想得更多,更远:“饶州……饶州在哪?”

那飞马急报老老实实地说道:“回禀陛下,饶州位于辽朝上京临潢府西北方……”

陆承启起身,看向了身后那张世界地图。

“哦,是在这里。才打死辽国两万余人,太少了些吧?”陆承启喃喃地说道。

那飞马急报不知道怎么回答,禁军骑兵仅八万,这还是向边军“借了”一万多才有八万人马的。这点骑兵,马匹也不够精良,契丹人想跑的话,怎么追得上?

“朕知道了,你下去领赏吧!”陆承启缓缓地说道。

飞马急报谢恩退下后,陆承启才让人传召六部尚书、参知政事、枢密院、军事参谋部、内阁大臣等前来垂拱殿,准备商议事宜。

这几个衙门,组成了大顺的文武机构。可以说是大顺的中枢所在,朝廷的中枢。如果这几个部门罢工的话,大顺朝廷就瘫痪了。

待得冯京、文彦博、司马光等等一干重臣,步入了垂拱殿,陆承启早就让人备好椅子,他们的消息也不算慢,早就知道了前线捷报。只是见到皇帝还在镇定地批阅奏折,他们就心中惴惴不安,不知道陆承启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不到一刻钟,所有大臣都赶到之后,陆承启才算是停住了笔。

“臣等,参见陛下!恭贺陛下!”

陆承启正色道:“朕何喜之有?”

“陛下神武,大军踏破辽国饶州,临潢府即在眼前,此非大喜之事邪?”兵部尚书种诂笑道。

陆承启摇了摇头:“大战方起,决战未至,区区小胜,何足挂齿?朕今日召集众卿,要谈论的,并非此事。林卿、种卿,那事可以说出来了。”

林镇中和种诂对视一眼之后,林镇中站起身说道:“陛下可是说,长城外那驰道、直道一事?”

“没错,朕就想知道,修筑得如何了?”陆承启笑道。

“进展顺利!”林镇中连忙说道,“就是国库……”

“此事再议!”陆承启颇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林镇中心中一凛,不敢再吐露一字。

种诂则接着说道:“启禀陛下,臣已接收户部调来军粮、军饷,皆派大军护送,已运达云内州城。”

陆承启点了点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朕估算着,大军粮草,已快耗完,须得尽快送到。”

种诂不敢怠慢:“臣遵旨!回去之后,立即督办!”

陆承启示意他坐下,然后才又问道:“吴卿,朕让你遴选智勇双全的人才,可选到了?”

吏部尚书吴显祉连忙站起身,施了一个长揖礼:“回禀陛下,已然选出两百一十名候补十品官,皆才学、德行、智勇上上之辈!”

“如此甚好!”陆承启淡淡地说道,“这些待职十品官且留住了,朕欲在驰道、直道之旁建城,这些十品官,日后就是草原的地方官!”

吴显祉终于明白陆承启的打算了,心下一凛:“臣遵旨!”

在座的都是大顺顶尖的人物,哪里听不出陆承启的那勃勃的野心?现在还没把辽国灭掉,已经想延续治理交趾的经验了。说得好听一点,那是未雨绸缪;说得不好听,那是狂妄自大。要是辽国真的那么容易灭掉,太祖高宗那会早就灭掉了,何至于现在尾大不掉?

陆承启缓缓地说道:“朕的打算,想必众卿都知晓了。但与交趾不同,北地草原居多,不宜耕种。朕欲驱使牧民,圈地放牧。一户按一公顷草地算,此地便是他家永牧之地。至于水源,则是千家万户共用。此计,众卿以为如何?”

“这……”

在座的大臣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位皇帝还真敢想啊!

把游牧民族圈在土地上,是哪一朝,哪一代都不敢想的事情,为什么他就信心满满?

不过似乎也行得通,游牧民族之所以为患,不过是因为他们逐水草而居。草原哪里水草肥美,他们就在哪里放牧。

这种生活,是靠天吃饭的。

一旦天降雪霜,没了吃食,这些游牧民族为了生存,就会拼死南下,抢掠财物、粮食……说白了,不过为了生存而已。一旦像汉人这样被圈住在土地上,他们也就没野性了。

冯京到底是内阁首辅,当即起身说道:“陛下,如果遇到百年大雪,草原全无绿色,则这些牧民,何去何从?”

陆承启神秘一笑:“草原上没吃的,难道江南也没吗?”

冯京一愣:“陛下是要将江南稻米,运往草原?”

陆承启点了点头:“想要长治久安,必须这样。其实如果牧民们有经验,他们就会备足过冬干草,甚至会自己种植牧草。一旦干草备好,牛羊马驼也就不会饿死,冻死,何惧没有吃食?”

“牧草也能种?”在座的大臣面面相觑,他们从未听过这等说法。

陆承启认真地说道:“粮食能种,牧草为何不能种?汉人吃稻米,吃小麦,不过是直接些罢了;草原人吃牛肉、羊肉,不过是因为牛羊吃草,他们再吃牛羊而已,本质来说,并无区别。既然稻米、黍麦能种,为何牧草不能种?”

冯京算是明白了:“陛下,若此举真能行得通,则日后我大顺,再无北患也!”

陆承启点了点头:“此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草原与中原互补,两相依附,则草原永不会反叛!”

“陛下英明!”

这一次,这些自命清高不凡的大臣们总算是服气了。陆承启想他们不敢想之事,虽匪夷所思,却有可行之处,这怎么叫他们不心服?

陆承启叹了口气:“打败辽国并非决战之事,此事才是真正的大决战。只有解决了草原之患,朕才能放心啊!”说到这,他心中还添了一句:“官绅一体纳粮也是真正的大决战,只是对我来说而已。”

冯京说道:“陛下,臣愿竭力相助!”

当即,在座的所有臣子都表了态,事情已经摆明了,陆承启就是要他们表态而已。就算他们不同意,陆承启也是要推行这个政策的。要是能化解游牧民族的危害,这些大臣哪里还会反对?

当这些大臣表了态,陆承启又让他们保密之后,就挥退了他们。

“粮食,最关键还是粮食啊!”陆承启喃喃地看着空荡荡的垂拱殿,突然脱口说出了这句话来,“看来,南洋、美洲之行,要着手准备了……”

他回过头来,看着那副偌大的世界地图,眼光停留在广阔的南洋和美洲大陆上面,连他自己都没察觉,这道目光是如何帜热,似乎恨不得将这两地占为己有一样……当然,他也知道,这有点不现实。别说到美洲,就算是南洋,一去一回也得一年。移民可以,但要纳为版图,实在有心无力。还是把农作物带回来就好了,有东西吃百姓就不会造反了……

第九百五十一章:御驾亲征

辽国的五月天,寒气渐退。

高山上有冰雪消融,河水也涨了起来。

一时间,野草从土地里顽强地冒了出来,草原上一下子绿意盎然。

对于辽国百姓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但是对禁军来说,这并非是一个好现象。

种诊作为主帅,又怎么会不知道大顺武器的奥秘?一旦草原上进入了雨天莫测的时候,那禁军战败的可能性就太大了。别看现在禁军占据了优势,其实都是靠着火器而已。真正要论天时、地利、人和,禁军可谓一条都不占。

地利不占,禁军可以提前通过探马得知,避免进入天绝之地,致使全军覆没;人和不占,禁军可以利用自身的宣传攻势,拉拢在辽国的汉人,宣称“汉人不打汉人”和“回中原有田分”,瓦解辽国的民心;但天时不占,那就真的没办法了。禁军虽然号称是大顺精锐,武器精良,但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怕水。

洪祥式步枪还好,由于是纸装火药和粒装铅弹,配上燧石打火,就算在雨天,也有超过八成的击发率。但是子母炮就真不行了,一到雨天,就成了摆设。

唯一能派上用场的,就是手雷了。

可是好几斤重的手雷,便是力大的士卒,也不过能掷出三四十步远,哪里比得上子母炮?况且在雨天,手雷的哑火率,也蹭蹭地往上涨,起码有一半的哑火率。

雨天并不可怕,只要守好营寨,挖好战壕,布置好铁丝网,只要粮草没绝,禁军也能守御一时。

可怕的是,草原上的雨天,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来。

有时候天气看着晴朗,可转瞬之间,就是瓢泼大雨。要是选择了这个天气与辽军决战,那就等于自废武功了。

更要命的是,探马得知,辽国皇帝居然御驾亲征了。尚有百余里就是辽国的上京临潢府,辽国四十万宫帐军,三万御帐亲骑,已经在五十里外屯营完毕。一时间,辽军士气鼎盛。御驾亲征,以万乘之重,驭百万之师,自然人心踊跃,争效死功,有攻则必胜、战则必克的战斗力。

种诊也知道此仗乃是决定顺辽两国命运的大决战,不敢怠慢,只能紧闭营寨,以消耗辽军的锐气。

其实耶律洪基也不好过,因为张孝杰和耶律乙辛的集团,每天都要来烦他,说他是万金之躯,如何能御战阵之险?宜及早入临潢府,此地交由耶律挞不也就行了。耶律洪基驳斥道:“朕观班中臣宰,多半而鬓发斑白,无人掌师。朕御驾亲征,迎敌汉狗,除此心腹大患,以免黎民涂炭之苦!朕意已决,诸卿切莫再劝!”

可张孝杰和耶律乙辛太过坚持,以至于耶律洪基都怕了他们,命令士卒一见到他们,就把他们拦在金帐外面,不得入内。

耶律洪基是好大喜功之人,最想一战而定胜负。于是每晚都要派出士卒偷营,以期一战而胜。

只是契丹人作为步兵,实在是太过蹩脚了。在纵横交错的战壕下面,还有数不清的暗堡,能挂住血肉的铁丝网,都是他们的劲敌。别说战马过不来,就算是人,也灵活不到哪里去。

禁军也很坏,每次都是把他们放进了再打。洪祥式步枪,每夜都要响彻云霄。

一旦枪声响起,契丹人就退去了,只留下好几具尸体。

别以为他们就这样停止了攻击,契丹人只是稍稍停顿了一小会,又悄悄摸上来了。

只可惜他们的努力注定是无用功,禁军派出的暗哨实在太多,不存在有走神的说法。

只是枪声不时响起,几十万禁军都不得一觉好睡而已,日子过得苦哈哈的。

种诊也注意到了这种情况,亲自视营,鼓励士卒早睡,多警觉。

最让人气愤的是,契丹还每日派出将领来阵前叫骂。种诊都让人挂出免战牌了,他们却视而不见,依旧如故。种诊和众将都骂,这些契丹人就是夷蛮,连免战的道理都不懂。

如此过了半月余,辽军的士气渐渐褪去了。毕竟每日都拿不到丝毫战功,身旁的同袍却一个个倒在战壕上面,这是一种无奈的恐惧。恐惧是会蔓延的,哪怕是耶律洪基亲自督军,御驾亲征,士气也提振不起来。

禁军这边,士气却日益旺盛。无他,杨家三将联合中郎将邹游,率兵马八万,已经把粮草押解到,共计五十万石。他们一路上,不知道击退了多少想来劫粮的契丹骑兵。不过幸好,这些运粮车都是用铁皮铸成的,防火,能挡箭镞。一旦卸下粮草,就是一辆战车了。凭着这样的运粮车,他们才堪堪地粮草运到。

有了粮食,禁军的底气就更足了。

他们耗得起,辽国耗不起啊!

要知道,辽国最肥美的牧场,大部分都分布在辽国的南边。辽国南边,自然就是和大顺接壤的地方了。现在禁军一路碾压过来,边军也趁势出击,接管了这些牧场。甚至有传闻,大顺已经派出了官员,准备治理这些地方了。

耶律洪基作为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怎么能容忍这种事?

阵前叫骂更加殷勤,甚至雨天也不放过。大雨滂沱之时,还猛地攻营。

禁军乐得看契丹人做无用功,很多人是一边啃着干粮,一边看着契丹人倒在战壕里。

只可惜好景不长,这一天,耶律洪基学精乖了,调来了几十辆投石机。

这也要夸契丹人,他们是汉化得比较成功的民族,甚至学去了很多中原文化。其实也是源于武力,他们掳走了很多大顺边境的工匠,逼迫他们制成了这些攻城、守城器械。耶律洪基起先并不想用这些笨重的东西,但不可否认,在这个时候,投石机和床弩,确实比骑兵好使,比步兵好使。

禁军,开始出现伤亡了。

在重力加速度的石弹下面,血肉之躯根本无法抵挡。

到了这个时候,种诊也不能再忍了。先是让子母炮出击,干掉了不少投石机和床弩,然后匆匆召开了一个军事会议,认为现在耶律洪基心态已经出了问题,是到了决战的时候。

有道是三个裨将,胜过一个诸葛亮,更何况全都是身经百战,又经过皇家军校系统学习的将领?

众人齐心,其利断金。

“砰!!!”

一声砲响,禁军营寨打开了寨门,一列列士卒整齐有序地走出了战壕。

第九百五十二章:摆出阵势

耶律洪基正拢着美姬,在金帐里面看着宫女们婀娜多姿的舞步。

这时候,同知北院宣徽使事萧得里特冲进金帐,结结巴巴地说道:“陛……陛下,汉狗……出战了!”

耶律洪基先是一愣,然后兴奋地站起身来,把怀中那美姬一抛,丢在地上,发出一声尖叫。由于起身太急,甚至将身前的那张矮桌,都掀翻在地。桌上的鲜果、肉铺,都落到了那个美姬娇躯上面,让她发出了一声痛哼。

“好,哈哈哈!传朕旨意,整军,出击!”耶律洪基哈哈大笑道。

他笑了一阵,见萧得里特瞪大了眼睛,看着地上那罗衫半解的美姬,邪邪一笑:“你喜欢她?”

萧得里特哪里敢接这话,连忙低下头说道:“臣不敢!”

“你喜欢也行,等打胜了这一仗,朕赏给你!”耶律洪基心情大好,浑不在意地说道。

地上那美姬听了,先是神情一暗,然后又有些窃喜。她要是做了耶律洪基的侍寝,恐怕连个名分都拿不到。但要是耶律洪基将她赏赐给了臣子,却能做一个侍妾。地位说起来,只高不低。

萧得里特一听,哪里还按捺得住:“愿为陛下效死力!”

耶律洪基哈哈大笑道:“好!”

笑声还没落地,就听到一声巨响,紧接着地面一阵微颤。

紧接着,像是冰雹一样,响声不断,震彻云霄。地面摇晃不停,甚至耶律洪基都快站立不住了:“这些汉狗,又在打炮了!”

耶律洪基早就知道,这些火器并非妖法,而是一种大杀器。他早就想通过高丽探子,获取火炮的制造技术。但大顺对此守得极严,别说探子,就算是一般的官员,都没有权力接触到火炮的生产。

这种只能挨打,不能还手的滋味,耶律洪基终于也尝到了。

想当年,他们契丹人纵横驰奔,南下打草谷,汉人莫敢不从,甚至还默许了这个事实。只要辽国做得不算太过分,连大顺朝廷都懒的理。

只是风水轮流转,现在轮到契丹人挨打了。有日行千里的骏马又怎样?人家一顿火器,就能把你淹没了。马跑得再快也没用,那火炮,是一打一大片的啊!

耶律洪基现在想起来了,克制汉人火器的最好办法是下雨。只是他并非天神,哪能真正的呼风唤雨呢?

没来由一阵心悸,耶律洪基大叫道:“快,让耶律挞不也出战,毁掉汉人的火炮!”

萧得里特算是半个文人,此刻已经吓得软了腿,哪里还站得起身来?

耶律洪基怒斥道:“你去不去?”说罢,就要拔出他腰间的金刀,“汉人的火炮打不了这么远!”

他不是无的放矢,此地距离最前线,足足相隔了差不多二十里地远。这一通炮击,估计是汉人想要先声夺人,才弄出的声响。萧得里特第一次听闻炮声,吓得狼狈不堪,也是情有可原的。

在被杀头和出去传旨的两个选择当中,萧得里特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

笑话,不出去现在就要被杀头了,出去的话,还不一定死。哪个人不是贪生怕死的?萧得里特自认为是一个怕死的人,他连滚带爬地出了金帐,摸上了马匹,眼一闭,心一横,就往前线拍马而去。

其实不用耶律洪基的旨意,前方的耶律挞不也,也有点吃不消了。

禁军的火炮一通打击,已经让他乱了阵脚,好不容易稳住阵脚,禁军已经列队完毕,齐刷刷地往前迫近。

两军相隔,仅仅五里地。

听着几十万人齐刷刷的步伐,耶律挞不也竟然从心底生不出一丝抵抗的心思:太过震撼了。

这种压迫感,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得到的。

草原上一马平川,耶律挞不也不是瞎子,自然能看到几里地外,黑压压一片的禁军。沉重的脚步声,像是敲打在心房上一样,能把人的精气神都踏掉。

“这……这简直是血肉长城啊!”耶律挞不也心中苦笑道,“不成,要是让禁军是士气攀升到巅峰,这一仗那就更难打了……”他自小跟着父亲耶律仁先南征北战,早就把心志锻炼得如同钢铁一样。辽国不是没有忠臣良将,而是这些忠臣良将,都快被奸臣迫害完了。

耶律仁先是命好,化解了耶律重元的反叛,才官至于越。

但他的儿子耶律挞不也就没那么好命了,同样是北院宣徽使,他差了萧得里特不知多远。

“吹角,冲锋!”

耶律挞不也口中的“角”,是一种用兽角做成的,故称角,在东汉时就由边地少数民族传入中原了。由于号角发声高亢凌厉,在战场上用于发号施令或振气壮威。只不过和汉人的用法不同,契丹人的角一吹,是进攻;汉人的角一吹,是“鸣角收兵”。

契丹人是天生战士,一听到号角声,他们就不约而同地做出了冲锋的姿势。

等到号角声一停,他们就好像离弦的箭镞一样,呼喝着,叫喊着,猛地冲向大军集结的汉军。

同时一手持弓,一手拿箭,准备射击。

千军万马的奔腾声,比步卒的前进更具有震撼力。

毕竟一匹马重达几百斤,而一个人再重,穿上盔甲也不过一百多斤,这根本没法比。

隆隆的马蹄声,却摧不垮禁军的斗志。

曾经有人质疑过禁军的战阵,问陆承启道:“平时官府面前所用花枪、花刀、花棍、花叉之法,可以用於敌否?军校所教,亦有是欤?”

陆承启笑着同《步兵操典》里面的话答道:“开大阵,对大敌。比场中较艺,擒捕小贼,不同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丛枪戳来,丛枪戳去,乱刀砍来,乱杀还他,只是一齐拥进,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