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2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一场考验韧性的战役,就看谁先扛不住了。

第九百五十六章:大胜

这一场大战,旷日持久。自滂沱大雨到零星雨滴,双方已经打了整整一个时辰。

尸骸蔽野,血流成河,积怨满于山川,号哭动于天地。

而萧元揽夹在禁军丛中,左冲右突。

虽然他使的一杆狼牙棒,威武十足,却极其耗费力气。

战到这时,已经有点吃不消了。

只是他望着禁军那杆龙旗,距离他不过百丈远,他想着一鼓作气,冲过去斩将夺旗,一举奠定胜势。

这些汉人,如果没有了主帅,还不是砧板上的一块肉吗?

而此刻,在后方指挥的耶律挞不也,突然接到一旨圣意:“大将军,陛下让你火速回去护驾!”

耶律挞不也一惊:“怎么了?”

“有两万禁军骑兵,竟冲入了金帐左右,御帐亲骑,也抵挡不住……”

耶律挞不也倒吸了一口冷气,要是耶律洪基被俘了,那辽国就等于灭国了。“汉狗这一招使得狠啊,攻敌之必救,围魏救赵之计!”耶律挞不也知道,那两万禁军骑兵,绝对是禁军精锐中的精锐,不然话,凭什么十几万契丹骑兵,打不过区区两万禁军骑兵呢?

看了一眼天空,又有渐渐放晴的态势,而对面那杆高高飘扬的龙旗,依旧是屹立不倒。任凭契丹骑兵左冲右突,就是进不到百丈以内。

“皇上不容有失!”

耶律挞不也知道,现在就算猛攻,也讨不了好去了,好不如就此鸣金收兵,还能保持个进攻的姿势。把握了进攻的主动权,他就能组织下一次进攻。

萧元揽气力渐竭,他身上已经挂了三枝箭镞,全都被拗下了箭杆。

可即便如此,流下的鲜血,已经让他眼前一阵发黑。

就在这时,他听闻远处传来一阵鸣金的声音,他愣住了。

“将军,鸣金收兵了!”

一旁的契丹骑兵,大声地对他说道。

萧元揽何尝不知道?但他不敢相信,拼死做到了这一步,就差那么一百丈,就能斩将夺旗了,现在退兵,他不甘心啊!

“啊,是金帐方向,升起狼烟了!”

一个契丹骑兵眼尖,看到了十几里外,袅袅上升的狼烟。

“皇上!”

萧元揽也明白了过来,肯定是耶律洪基那边出了状况,不然的话,怎么会鸣金收兵?

耶律洪基不容有失,是所有宫帐军的信念。

如果皇帝都被俘虏了,那他们在这里拼死拼活,又有什么意义?

“回去!”

萧元揽拨转了马头,拍马就就跑。

他这一跑,宫帐军再无斗志,也纷纷做鸟兽散。

此刻,种诊的脸上现出了一丝微笑:“成了!传本帅军令,全军追击五里,然后回营休整!”

他手上还有五六万骑兵没有动用,现在正是动用生力军的时候。五万余禁军骑兵猛然冲出,如同下山猛虎一样。

本来,宫帐军胯下骏马是比禁军好得多的,只是经历了一场大战之后,马力削减很多。禁军是生力军,此消彼长之下,不出一会,就追上了逃得慢的宫帐军。又是一场追逐战,禁军凭借着马力优势,居然俘获了不少宫帐军。

当然,也有禁军骑兵不慎,被弓马娴熟的契丹骑兵,回身一箭,射得摔下马来。

但总体来说,却是一场大胜。

什么时候,大顺的骑兵,居然能和契丹人抗衡了?唯有此战,打出了汉人的威风!

那边厢,耶律挞不也心忧耶律洪基,亲率一万余骑回防救援。

却不料,迎头碰上了一支禁军骑兵。

虽然对方有不少带伤士卒,可精气神都攀升到了一个巅峰。

不期而遇之下,耶律挞不也暗自心惊:“我乃辽军护驾大将军耶律挞不也,对面是哪位汉将,报上名来?”

谁知道,他不喊还不打紧,一喊之下,有两骑突然从禁军的骑兵中冲了出来。

“一言不合就打?”耶律挞不也有些怒了,他身为耶律仁先之子,自小跟着父亲南征北战,虽不敢说一身武艺万人敌,但也不弱。

禁军发起了冲锋,宫帐军自然不能怂了。耶律挞不也猛地喝道:“缠住他们!”

他也知道,自己一方兵力不济,想要围困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是缠住,那就没问题了。

只是他没料到,禁军那两骑来得如此之快转瞬间已经欺近眼前了。

耶律挞不也瞧得真切:“啊,是你?”

他来不及多想,连忙挥舞手中长枪,准备应战。

来的那两人,正是杨怀玉和折克行,两人都是使枪高手,一身武艺极为出众。就连跨下战马,也是难得一见的千里骏马。其实这也是托了大奸臣耶律乙辛的福,要不是他贪财,大顺又怎么会获得这么好的骏马呢?

战场上,瞬息间胜负即分。

耶律挞不也没料到杨怀玉和折克行来得这么快,一时间就面临着两人夹击,情况危险至极。

幸亏他有急智,居然使用马术,一只脚脱下了马镫,藏身在马腹之间,堪堪避过了两杆如同毒蛇一样的长枪。

只可惜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耶律挞不也正庆幸着没有受伤的时候,自己已经一头扎进禁军骑兵当中了。眼看迎面要撞上,座下那匹骏马稀溜溜一声,直立了起来,硬生生地止住了去势。

但马背上的耶律挞不也就惨了,他本来就没来得及回到马背上,现在那马又来了个高难度的“杂技”动作,他一个不稳,就摔下马来。摔得七晕八素的时候,已经被禁军刀枪加颈,动弹不得了。

“我被俘了?”

耶律挞不也虽然脑袋发昏,但内心却是清楚的。

“哈哈,这可是耶律仁先的儿子啊,我们立大功了!”杨怀玉收了长枪,把耶律挞不也麻溜地提了起来,仔细地打量了一番:“不错,是耶律挞不也!”

耶律挞不也很硬气地说道:“要杀就杀,要剐就剐,我皱一皱眉头,就不是好汉!”

“杀你?恐怕太尉都舍不得!没了你,耶律洪基还能蹦达几日?绑了,回营邀功去!”杨怀玉看着那些投鼠忌器的宫帐军,不屑地说道。

折克行也笑道:“看来天无绝人之路啊,耶律挞不也,你真的很有本事,要不是你,恐怕我们现在已经活捉耶律洪基了。不过也没差,你落到了我们手里,耶律洪基身旁还有谁?都是一群佞臣,靠他们来领兵打仗?简直不要笑死人!”

耶律挞不也心中也明白这个道理,却铁青着脸,一言不发。

禁军扬长而去,竟无人敢拦。

事实上,这一场,是禁军胜了,虽然胜得艰难,差点就没守住。但终究还是胜了,而且俘虏了耶律挞不也,算得上是一场大胜。

第九百五十七章:对峙

“什么?挞不也被汉人俘走了?”

金帐之中,耶律洪基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

刚刚才经历了一场极为惊险的战斗,处于后方的耶律洪基,根本没有料到汉人会这么大胆,居然敢绕过前面十几万契丹骑兵,从左右两边,几乎是同时袭营。

要怪也是怪耶律洪基自己,如果他真的任用贤臣良将,怎么会如此迟钝?

他任用了这些个奸佞,就等于自掘了坟墓。与禁军对峙到现在,连斥候都懒得派出去了。

就算派出去,也不过做做样子。

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些斥候也认定了自己不会被重用,做事也得过且过。这样的氛围下,更别提在雨天之中,这些斥候会出动了。

没有斥候,等于没有了眼睛,没有了耳朵,耶律洪基这一场大败,也算是在情理之中。

幸亏有辽国中最精锐的御帐亲骑护驾,不然耶律洪基真的又要体验一番滦河行宫那场地狱般的噩梦了。

这一次,耶律洪基算是真正了解了禁军的战斗力,绝对不逊色于御帐亲骑。

三万御帐亲骑,对上了四万禁军,哪怕是仓皇迎战,也打了个五五开。

耶律洪基注意到,这些身披锁子甲的禁军,几乎没有一个使用火器的。

或许是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已经让禁军丧失了火器上的优势。也正是因为这样,种诊才不得不行险,让人来偷袭金帐。诸葛亮一生谨慎,唯有行险玩弄了一次空城计。种诊也差不多这样,从不打无把握之战,此次行险,他看似平稳,其实心中的不安,比任何都要甚。

没有火器的禁军,居然能和御帐亲骑拼了个五五开,甚至有四员大将,左冲右突,将偌大的屯营冲了个七零八落,落花流水,水银泻地……

但凡有人阻拦,都会被无情地挑翻在地。

在这一刻,让耶律洪基见识到了什么是大顺将领。这些大顺将领的武艺,并不输任何契丹将领,甚至犹有过之。

行云流水般的枪法,如同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往往一个照面,号称精锐的御帐亲骑,都逃不过被挑翻在地的下场。

不过也还算好,这些大顺的骑兵,见事不可为的时候,拨转马头就退去了。忽如其来,忽然退走,来去如风。耶律洪基回过神来的时候,让人连忙去联系耶律挞不也,却接到了这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

“这都是朕做的孽啊,朕悔之不及啊!”耶律洪基捶足顿胸,这时候他已经得知了前方的战况。

萧元揽拼死攻入了禁军之中,就差百丈,便能斩将夺旗了。可偏生在这时,他因为“御驾亲征”,被禁军来了个围魏救赵,功亏一篑。

这时候,耶律洪基这才想起之前有臣子竭力反对他“御驾亲征”,可他怎么都听不进去,认为辽太祖都能御驾亲征,打下偌大一个江山,没理由他不行的!好大喜功之下,才导致今日之败,悔不当初啊!

这一战,可谓是天时占尽,地利也占据优势,只要在“人和”上用一点点力气,禁军就败了。

只可惜,应该的事情没有发生,禁军的韧性简直难以想象。在这一场大暴雨之中,他们没有了火器优势,竟敢端着洪祥式步枪与辽军拼刺刀。

人人拼命,奋勇争先,这样的军队,又岂是外力能打得垮的?

自助者,天助之。只有自助,天才可助之;人不自助,天将弃之。

辽军很努力,很拼命,但禁军比他们更努力,更拼命。于是乎,狭路相逢之下,更为奋勇的一方胜了。

看似不可思议,出乎辽军的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耶律挞不也的指挥没有错,萧元揽拼得重伤,也要斩将夺旗,这也没有错。错就错在,禁军浑然整体,没有明显的破绽。而辽军的破绽,恰恰就在看似最为强大的耶律洪基身上。因为多了耶律洪基这个变数,耶律挞不也不得不撤兵了。

本来撤兵也没什么的,双方战到这个时候,早已筋疲力竭了。就算禁军会追击,也不敢深追。

耶律挞不也没有想到的是,他亲自率兵回援的时候,却迎面撞上了杨怀玉和折克行。

这两人,一个是杨家将里面最为出色的新生代,一个是折家将里面,枪法战略都极为出众的帅才,两人又“不要脸”地一同攻击,耶律挞不也武艺不错,可在两人的夹击之下,一招被制,也算得上人生污点了。

这一场大战原本是不分胜负的,但耶律挞不也被生擒,胜利的天平就倾向禁军了。

自助者,天亦助之!

哪怕禁军不占天时,不占地利,但他们用意志,硬生生抵住了辽军如同潮水般的冲击。哪怕被冲散,被冲破,却从未被冲溃过。他们一旦散开了,就各自组成小型战阵,与契丹骑兵缠斗起来。

辽军几乎都是骑兵,陷入了禁军的“泥沼”之中,也翻不起什么风浪了。哪怕武勇如同萧元揽,也不过是欺近龙旗百丈之外而已。但终归再也前进不了一步,禁军如同疯了一样,疯狂地扑了上来,前赴后继。

萧元揽认为,这是他打过的,最为心悸的一战。

汉人一个个都视死如归,这样的军队,真的是先前那个任凭辽国搓圆踩扁的大顺军队吗?

再听得耶律挞不也被擒,萧元揽更慌神了。

他此刻算得上是身受重伤,之前奋战不觉得。回到营中的时候,他才发现肩膀、后背、大腿都中了箭,现在是连走路都不成了,一支胳膊根本提不上劲来。

正愁着怎么和禁军继续厮杀的时候,耶律洪基下令退兵十里,严防死守,让萧元揽松了一口气:“万幸,不然这十余万大军,恐怕就得毁在我手中了。挞不也,愿长生天保佑你!”

即日,辽军退兵十里,安营扎寨,严防死守。

耶律洪基派出使者,前来议和,条件是归还耶律挞不也,禁军退出辽国,他们愿重开榷场。

种诊二话没说,把使者轰出了营帐。

耶律洪基闻得此事,登时大怒,却又无可奈何。

辽军和禁军,在临潢府外八十里对峙着,都舔舐着伤口,等着下一场决战。

第九百五十八章:草原变天了

“这就是辽国啊?”

一个穿着大顺十品官服的青年,心生豪情地说道,语气里充满了激动。

“不,这已经是我大顺的国土了。”

一个年约五十的三品大官,骑在马上,意气风发地说道。

“章相公,这怎么可能?”那个十品官不敢置信地说道。

那员大官笑道:“怎么不可能?不瞒你说,本官就是因为此事,被陛下派来这里的。”

那十品官虽然阅历不足,但并不蠢笨。蠢笨的人,是考不过科举的,当今的科举,和先前的科举早已大相径庭了。虽然一样要读经典史籍,但比例已经逐年下降。现在考得更多的是数理知识,经世致用的实用知识。

“所以章相公后面的边军,都是派来保护你的?”

那员大官笑道:“是,又不是。本官到这,凭的是一股真诚,助百姓脱离贫苦生活。百姓又如何会将恩人往外赶?”

那十品官不明所以地问道:“那他们……”

“他们?他们不过是护卫牧民财产的士卒罢了。”那员大官轻描淡写地说道。

“护卫牧民财产?”那十品官嘟哝了两句,突然想到一件他认为深思极恐的事,脱口而出道,“这算是大顺子民了?”

“还记得《讨辽檄文》怎么写的吗?‘如契丹、女真、室韦、萌古、奚人,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故兹告谕,想宜知悉’。我们并非不告而取,这是有大义在的。”那员大官眨巴了一下眼睛,人畜无害的样子。

“这……这是强取豪夺啊!”那十品官喃喃地说道。

“怎么会是强取豪夺?陛下这是恢复汉时故地,不仅辽国,西域都要拿下来哩!”那员大官不在意地说道,“好了,北安州要到了,我们也该进城了……”

临潢府附近,辽军和禁军还在对峙着。

间或有交战,不过一触即分。

伤亡不大,却不时发生。

禁军都是在防守,辽军来攻。等到最后,耶律洪基也知道,是怎么都啃不掉这伙禁军的了,不由有些泄气,竟返回了临潢府,同太后商议去了。

这时候,萧太后已经病重,恐不久人世。辽国之中,人心浮动,一副国之将散的模样。

耶律乙辛和张孝杰一党,更加肆无忌惮,想要捞取好处。一时间,辽国之中,乌烟瘴气,乱象丛生。

“母后,朕来迟了!”耶律洪基进入了萧太后萧挞里的寝宫后,看着骨瘦如柴的母亲,眼泪也流了下来。

虽然他生性多疑,但还是顾及亲情的。

“我儿来了?”萧太后挣扎着想要起来,却被耶律洪基一个箭步,扶着她继续躺下了。看着耶律洪基经历大战之后,沧桑了许多的脸颊,萧挞里心中也是一阵心酸。风霜满面,这个词多久没出现在辽国皇帝身上了?

萧挞里记不得了,她只记得先帝,似乎从来没有这么辛苦过。

“唉,我儿不应该招惹大顺的啊!”萧挞里摇了摇头,苦涩地说道。

耶律洪基此时已经潘然醒悟,想通了许多:“母后,就算朕不去招惹大顺,大顺也不会放过辽国的。顺辽是世仇,且一个强盛的大辽,对于大顺来说,简直就是猛虎在侧,大顺那个小皇帝,是怎么都睡不安稳的。要是他没有同大辽死战的心思,又怎么会短时间内集结如此庞大的军队,准备如此充分,行动如此迅捷?”

萧挞里虽然衰老,但思维还在,仔细想了想:“不错,顺辽之间,确实是不死不休了。”

“而且朕已经丧失了南方大片草原,要是议和的话,不就等于承认大顺已经是这片草原的主人了吗?”耶律洪基阴冷地说道,“朕决不妥协,朕已经调回了三十万宫帐军和各地驻军,准备再次和禁军,决一死战!”

萧挞里点了点头:“大顺最缺的,就是战马。要是占了我大辽这么宽广的草原,怎么可能不拿来养马?时间拖得越久,对我大辽就越是不利啊!”

耶律洪基当然看出了这一点:“不错,母后说得对!更气人的是,大顺已经派出官员,接管了草原。我们大辽的官员,全被他们关进了牢狱之中。”

萧挞里一惊,猛地咳嗽了起来,脸上浮现出一丝不正常的潮红,良久才抚平了胸腔中那口气:“那……那些个官员,是什么来头?”

“好像是一个参知政事,叫章楶。此人是洪祥三年进士及第。厉陈留知县,京东转运判官、湖北刑狱使、成都路转运使等职,政绩卓著。范仲淹后人范纯仁评价他为‘伏审进被宠荣超升,宥密内以谋脩于七德,外将震叠于四夷,应率土之具瞻,喜大贤之登用,伏惟柜密通议,机筹独运,文武兼资,挺生杞梓之材,蔚为廊庙之器,果由省闼入践枢庭,协赞治功久预裁于国论,发挥雄畧,遂专决于兵谋,圣时方偃于干戈,宠任爰资于柱石’。”耶律洪基别看他外表粗犷,其实他对大顺是很有研究的,诗词歌赋,无一不精。

萧挞里一惊:“他上任后,做了什么?”

“给原先的辽国百姓圈地,一户人家好像是多少顷草地来着?还派出了边军,美曰其名是护卫牧民财产,甚至还让人传授种植牧草,多养牛,少养羊的谬论,真的是贻笑大方……”耶律洪基不屑地说道。

“这……咳咳咳咳咳咳……”萧挞里又是一阵猛烈的咳嗽,良久方才说道:“这……这是在灭亡大辽啊!”

耶律洪基一惊,连忙抚了抚萧挞里的后背:“母后,此话怎讲?”

“汉人和契丹,区别就在于我契丹能随时远走大漠。可现在契丹人被圈在了草地上,草原变成了一家的私地……”萧挞里没有继续往下说,可耶律洪基已经明白了过来。

这是在掘辽国的立国根基!

“朕绝不能让汉人得逞!”耶律洪基丢下一句话,猛地冲了出去。他知道后果有多严重,已经迫不及待,要召集重臣商议了。

第九百五十九章:百姓归心

“萧大叔,你家的牛羊,养的怎么样了?”

一名身穿大顺官服的三品大员,笑嘻嘻地倚着栏栅,看着真正吃草的牛羊,对一个坐在草地上的大叔说道。

那位大叔正躺在草地上,用一顶毡帽盖住自己的脸,闭目休憩着。

听到了声音,他把毡帽一放,见了那个官员,连忙爬起身来:“章相公来了?”

“本官过来看看,你这牧场,好像挺不错啊!”那官员笑道。

“这是托了你的福啊!我从来没有想过,还能有这么一天!”萧大叔也乐得开了花。

他知道,这位从大顺来的官员,叫做章楶。为人刚正不阿,却又能放下身段,和百姓打成一片。在萧大叔眼中,这是一件了不得的事。先前还是辽国管辖的时候,那些王公贵族、朝廷命官,哪一个不是趾高气扬,颐指气使?

这样还不算,这些辽国官员还恨不得把百姓的牛羊都便成他家的,但凡看见了钱银,就好像狗嗅到了屎一样。

辽国百姓之所以敢怒不敢言,还是因为害怕朝廷的威势。

但现在不同了,辽国被打退了,这片草原已经被大顺接管。大顺的政策是极好的。先是把一个部族的牧民找来,然后统计出有多少户,然后均分草地,水源则是大家共用的。这样一来,虽然难免草地有肥瘦的区别,但是汉人聪明,教他们自己种植牧草。这个主意,好像还是大顺皇帝想出来的,说什么“凭什么粮食能种,牧草不能种?种了牧草让牛羊吃,人再吃牛羊,不就和吃粮食一样?”

经过一番试验,牧民知道这是一个极好的主意。先前不是自家的草地,他们也不会想到这个办法。现在成了自家草地了,他们就要想方设法,怎么使得水草肥美了。

只用一个月,牧民们就知道,这个办法真的好使。草这种东西,可比庄稼好侍弄多了。只要把种子一洒,管都不用管,它自己就能长起来。不到一个月,就已经满山满地都是绿色,好像是铺了绿毯子一样。

水草肥美了,饲养的牛羊就多了起来。

牛羊多了,收入也多了。

这时候,牧民们发现,这位汉人官员说得没错,养羊会把草根吃掉,养牛,养马则不会。而且这几年羊太多了,羊肉在大顺这个市场上,价格也不高。这时候,大顺官员又教他们开始侍弄绵羊,剪羊毛做大袄。听说这样的大袄,是汉人富贾的最爱。冬日一穿,身上暖烘烘的。再配上些好的做工,卖出一贯钱一件都行。

单单是这种收购羊毛的生意,已经让牧民们赚到了不少钱。以至于他们忘了,自己到底是契丹人,还是汉人。

是契丹人,还是汉人,重要吗?

先前还是辽国的时候,辽国里面还不是一样有过半的汉人?

哪怕是大顺,在边境地区,也是有契丹人生存的。

对于百姓来说,有一个安稳的生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