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风月-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先登安享富贵呢,不因贫贱而失意,不因不得志而苦苦煎熬,放松一切,享受当下。
多好的意境,如果能够理解其意,用古琴弹出来,一定是一件唯美之事。
可是“雪仙”因为没想到题出《乐府》,有些慌了神,第一个音竟然弹破了,虽然后面极力挽回,但只能是手忙脚乱,眼睛死盯着大题板,嘴里无序地唱着,手指再慌乱去找音。这效果就差得多了。
这曲弹完,台上的考官纷纷摇头,台下也陷入了沉默中。
她尴尬地站起身,只得到了象征性稀稀拉拉的安慰掌声。她的妈妈桑“老知了”,更是急得在台下捶胸顿足,流露出了深深的惋惜之情。
接下来的比赛,因为闯头关的“雪仙”折戟,其他几位佳人都受到了强烈的刺激,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第二位出场的佳人,是“竹兰院”的花魁“湘妃”。
这时候大题板上出现的也是一首《乐府诗集》中的《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这是一首抒发读书人感叹的诗,寒窗苦读,却没有好的结果。
明月当空,蟋蟀低吟。北斗星移,夜空璀璨。又见深秋白露,时光飞逝。树间秋蝉流鸣,鸿雁已经南归。同门苦读的好友,早就飞黄腾达平步青云,却把我当作了陌路人。遥望星空中那著名的“南箕”、“北斗”和“牵牛”、既不能颠扬、斟酌,也不能拉车,为什么还要取这样的名称,就象当年“坚如磐石”的同门之谊,如今“徒有虚名”,又有何用呢?
这位“湘妃”吸取了刚才“雪仙”的教训,弹奏得要好一些,但是她只考虑到了要用乐府调,却忽视了这其实是一首感叹诗,她还以为这一轮的整体基调不会变,所以一开始还照着上一首的平静淡雅来,等弹奏到了后面,才体会到这首诗的感伤情绪,却已经晚了。
这曲弹完,众人的掌声稍微热烈了些,但台上的考官们仍是微微摇头。
到了第三位佳人出场,正是“春风楼”的“如花”。
她习惯性地抿了抿性感上翘的嘴唇,先在琴上试了一个音,再去看大题板上的诗。
这一首也是《乐府诗集》里的,题目是《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是一首两地分居的思念之诗。“如花”还算聪明,她吸取了前两个人的教训,先望向了此首的最后一句,对这首诗的意境作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这首诗写思念之情写得特别的好。
踏过江水去采芙蓉和兰草,采了后想送给谁呢,那位心里的人儿还在远方。每次都不停远望通向故乡的长路,可是一眼看去,总是无边无际。心在一起,可是地处两方,始终不能在一起。只能伴随着思念和忧伤,孤独终老。
一辈子的爱,其实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也不是什么承诺和誓言,而只是心里面最深沉的那种想念。当距离把心里的思念越拉越远,这才真正意识到,什么也比不上平凡而长久的陪伴!只要能在一起,比什么都强,而不在一起,只有孤独的思念,逐渐老去。
这先看最后一句“点睛之笔”的做法帮助了“如花”,当唱到这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时,她把这种哀怨唱到了顶峰,甚至最后还自作主张地反复吟唱了这一句,以提升哀怨的氛围。
这一曲喝完,台上的考官才一改刚才的摇头沉默,纷纷点头首肯,淡淡微笑。台下的观众也都非常识货,大声叫好起来!
一直悄悄躲在人群中的“春风楼”妈妈桑“月如钩”,极少抛头露面,这会儿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接下出场的这一位,是“杏花台”的花魁“璞玉”。
大题板上写的是《乐府诗集》中的《生年不满百》。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这首诗一改前面的哀苦之风,号召大家行乐要及时,痛快要趁早。
人生只有短短的数十载,却常常怀著有一千年的愁忧。如果想及时行乐,却埋怨白昼短暂而夜晚漫长,那为何不执火烛夜晚游乐,通宵达旦地畅玩呢。韶光易逝太匆匆,行乐更是要及时,时不我予,此时不乐,更待何时?
这个“璞玉”也不是等闲之辈,略一观瞧,就看出了此诗的含义,尤其这王子乔,是快活神仙的代言人。青楼女子们经常会让来逛窑子的客官们做一把真正的“王子乔”,就是指让他们放弃一切不快,痛快花钱,痛快行乐。
所以这一曲,她弹奏得欢快自然,最后也学习了“如花”的做法,把最末一句反复吟唱了好几遍,一下就调动了现场的欢快情绪。
“好!”这曲终了,台下的观众发出了如雷的欢呼声和掌声,比刚才“如花”得到的喝彩还要多!
及时行乐的气氛感染了场上的每一个男人,尤其是成功的男人。
闵、钟二人本来以为自己是最成功的男人,但是现在心里也开始含糊起来。
如果综合权利、地位和金钱,在这个地面上不会有人比他们更成功。但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他们的身份不能公开,单凭金钱来说,比他们有钱的富商还是大有人在。
果不其然,俞大猷这时又从“赛桃花”那儿匆匆赶过来,挤到了他们身边,耳语了几句。
原来,宁波城里的首富“伍大麻子”准备把这两个很有可能夺得此次大赛冠亚军的新花魁全包下来,出价已经达到了每人二千两银子。
闵、钟二人大吃一惊,这个“伍大麻子”他们知道,这家伙是真有钱。如果放在平时,如果知道会和两位巡抚抢,借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但是现在不便公开身份,这就很麻烦了,谁有钱谁就能直接抱美而归。
这如果真抱走了,那可就再也回不来了。
还好戚继光刚才把佩剑一起送了过去,让“赛桃花”有所忌惮。要不然,这两个如花似玉的人儿就真要被人抢走了。
戚继光这时冷眼看了一眼他俩焦急的样子,笑了一笑:“二位兄台放心,这样吧,我和宗宪亲自去一趟‘赛桃花’那儿,把她摁住了,不管这个‘伍大麻子’出再多的钱都没用,一定让二位兄台得偿所愿。好吧!”
闵、钟二人激动地站起身来,紧紧握住戚、胡二人的手:“兄弟,那就有劳你们了!”他俩一边说,一边又从怀里掏出一张一千两的银票来:“兄弟,今天出来得匆忙,没带多少银子,这银票你们先拿去,咱们不能出得比这捣乱的‘伍大麻子’少!”
戚、胡二人点点头,接过银票走了。
这时候,台上出场的佳人,正是“锦簇”。
大题板上写着的是《乐府诗集》中的《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这首诗很好地反映了这些青楼女子们从良后的无奈,经过“锦簇”的口唱出来,真是发人深省。
河畔芳草萋萋,园中垂柳郁郁。仪态万千的女子在楼上的窗前站立,洁白的肌肤可比明月,纤细的手指楚楚动人。从前的她曾是青楼女子,而今成了在外游荡之人的妻子。天色很晚了,游子还未回来,只剩她一人独守空房,寂寞难耐,谁能理解这其中的悲苦呢?
这样的诗在这样的环境中弹唱出来,简直就象是汉朝时候的人专门为今天的青楼比赛而作的,既应景又应情,一下子就得到了所有人的共鸣。
这一曲唱完,过了好一会儿,大家才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台上的考官也鼓起了掌,台下甚至有不少人被感动得流下泪来。
被青楼女子的情谊感动得落泪,不得不说是一种奇迹。这说明人无贵贱,都可以去追逐自己心中的那份真感情。也说明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都是有真感情的,青楼女子也有。
这是人世间一份美好真情的向往和寄托,正因如此,才会有苏小小、李念奴,才会有鱼玄机和薛涛,成就一段又一段才子佳人的不朽传奇。
此刻,台上的“锦簇”长出一口气,站起身来向台下施了一礼,她最后也没有忘记戚、胡二人交待的,没有将胸一挺,而是微微含胸,款款向下一望。
第二百一十三章 抱美而归散万金
这丫头还真是争气!就连站在台下最前方的“赛桃花”也露出了笑容,眼见“锦簇”滴水不漏地完成比赛,即便是最后的“花团”发挥失常,至少也已经确保冠军无虞。
而且她对“花团”很有信心,她发挥失常的可能性很小。作为头号王牌,她可是踩着姐妹们的身体上来的,越是这种大赛她越兴奋,发挥得越好。所以,一切就看接下来的这一锤子了。
大家好象也非常期待“花团”的压轴大戏,欢呼了一阵,就渐渐安静了下来,开始了等待。
“花团”抚琴而坐,既没试音,也不慌张,就这么看着唐老爷子把大题板上的旧诗扯去,露出后面的新诗来。
这首同样来自《乐府诗集》,题目是《冉冉孤生竹》。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这首诗,乍看象是一首少妇的思怨,但是结尾却一下转为爱情坚贞不渝的相思相守,一下子将整个主题提升很多。
我是荒野孤生的野竹,希望在山谷里找到真正的依靠。我与你刚刚新婚,就象兔丝依附女萝一样依赖你。兔丝有繁盛之时,夫妻也有两相厮守的时候。我不远千里而来与你结婚,你却在此时远赴他乡。相念令人老去,多希望你功成名就早日归来。我自喻是蕙质兰心,正是含苞待放的季节,过了时节你还不归来采撷,那我就会象秋草一样凋谢。但是你始终信守高节而坚贞不渝,我就只有守著相思在这儿等你。
最让考官和观众们叫绝的是,“花团”好象只看了几眼大题板上的诗,就没有再看,而是全情投入了弹唱之中去。
这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她竟然全文背得这首诗。
她的琴声好象也是经过专门设计的一样,调调有音,音音在韵。每一句唱完后指压琴弦,让琴音与唱词的尾字相和,然后又紧接着抬指轻扬,续起下一句的首字。
这么短的时间,不光把音调与唱词协调得极好,更难得的是,她把这种意境完全唱了出来,既有对外出谋求功名夫君的思怨,又有来自内心深处的信任和坚守。
这无疑是现场男人们最愿意看到的。
男人在外面闯世界,多苦多累都不怕。为的是家中始终有一个不离不弃的妻子,有一盏始终为他点亮的灯。
一曲终了,现场再度爆棚!
“花团!”、“花魁!”的呼叫声不绝于耳!甚至有很多人还嫌不过瘾,一齐高喊,让她再多唱几句。
她淡淡一笑,轻轻起身,向台下施了一礼,最后也牢记着含胸低眉,极尽淑女之态。
所有的男人都疯狂了,眼睛里冒出热辣辣的光,都恨不得把这位最闪亮的花魁娶回家。
舞台上一声清脆的锣响,所有比赛结束。六位佳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静静等待考官评分和观众投赏。
唐老爷子招了招手,六名考官一同站起身,与他一起将手中的三枚青叶投给他们觉得满意的三甲。
考官评分往往是最终结果的风向标,结果,“花团”、“锦簇”都得到了七枚青叶,说明每名考官都选了她俩,她俩的前两名地位几乎是不可动摇的。而选第三名的时候,考官们偏好有所不同,“如花”得了三枚,“璞玉”得到四枚。
考官评分结束后,台下已经跃跃欲试,在唐老爷子的不断告诫下,大家才稳定了情绪。只见他又一挥手,观众们手持银两或银票,上台投赏。
六位佳人都有人投赏,估计也有平时的熟客或是各自青楼约定好的财团相助,但是现场这么多人,大多数的人原来并没有倾向性,还是选择了现场表现得更好的佳人。
络绎不绝的投赏竟然进行了半个时辰,特别是“花团”和“锦簇”面前的箱子,竟然一下就塞满了,唐老爷子不得不让后台各抬了一个箱子上来,不一会儿竟然又满了,一直到抬上第三个、第四个箱子,才算是接住了所有人对她俩的热情。
唐老爷子一挥手臂,进行清场,考官们开始清点佳人们面前箱子的银票和银两数目。
其他人都好说,主要还是“花团”、“锦簇”面前的箱子,足足过了两刻钟才清点完毕。
一声锣响后,唐老爷子在舞台当中宣布最后的成绩:“第一名,‘花团’,考官评分得到全票,现场评赏得到七千两;第二名,‘锦簇’,考官评分得到全票,现场评赏得到三千两;第三名,‘如花’,考官评分得到三票,现场评赏得到一千五百两。虽然‘璞玉’的考官评分得到四票,但现场评赏只有四百两。综合加权后只比‘如花’差了一点儿,屈居第四。”
尘埃落定。“花团”、“锦簇”如愿夺得冠亚军,‘璞玉’有些可惜,虽然没有进入前三,但其表现也得到了众人肯定。
场上掌声雷动,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欢呼声。三位百里挑一的“花魁”向大家施礼致谢,尤其是“花团”和“锦簇”,她俩把面纱掀起向大家道谢的时候,很多人把喉咙都喊破了。
不知是谁提议了一句,很快得到了大家的齐声赞同,所有人都高喊着,让“花团”和“锦簇”再友情奉献一首合奏。
眼见群情高涨,唐老爷子哈哈大笑,挥手让大家安静下来,然后让人把大题板上的纸又撕去一面,高声向台下说道:“本来这最后一首诗是用来备用的,却没想到还能派上用场!盛情难却,那就请二位高票当选的魁首为大家合奏吧!”
二女也不推辞,一个抚琴,一个抱起了琵琶,再看大题板上的诗,赫然是《诗经》中的《国风·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娴静的姑娘多么美丽,在城角等我。隐藏起来不让我看见,急得我挠头徘徊。娴静的姑娘多么美好,送我一支红色的笛管。红笛色泽鲜亮,就象女子一样美丽。姑娘从郊野采来茅草芽送我作为信物,真是美好新奇。并不是茅草芽有多美,而是因为美人所赠。
人间最美,乃是诗经。二女对此诗竟然也只是看了一眼,就开始弹唱,看来也是熟记于心。这场绝美弹唱,听得所有的人迷醉不已。好象万千红笛、万千草芽都从她们的歌声和乐声中来,遍撒在每个人的心里。
……
大幕散去。“花团”、“锦簇”今天出尽了风头,感谢完大家后下了台,就看见两顶轿子已经停在了旁边,为首的正是南大爷和梅大爷,旁边还站着两个自信满满的人,难道这就是那两位大人物?也就是两省的巡抚?
二女正在心跳之中,后面的“赛桃花”笑着催促她们:“姑娘们,快上轿吧!上了这轿,老身就不能叫你们为姑娘了,而该称呼巡抚夫人了!”
几个人先去了戚、胡二人预先置备的一个小院儿“玉筑居”。上次“暖玉”和“温香”嫁入巡抚府前,也是暂时安置在这儿,为避人耳目,这里极其隐秘。
“花团”和“锦簇”因为早有准备,所有并没有显出特别的慌乱,这让两位巡抚大人越看越爱,如果不是家里那两只“母老虎”太凶悍,真是恨不得现在就把她俩接家里去,好好把与两位万众瞩目的新魁首狂欢一番。
花开不多时,堪折只需折。更何况这还是百里挑一的“花魁之首”,真正的“花王之王”。
在来“玉筑居”的路上,他俩就听说“伍大麻子”正四处寻找这两位魁首,给每个人的出价已经和今天她俩在台上获得所有人的投赏相当,愿用七千两赎“花团”,用三千两赎“锦簇”。
居然为了两个青楼花魁,一下就肯拿出万两白银,二人不禁咋了咋舌。
不过咋舌之后,他俩也顿时释然,他俩何尝不也一样。男人的心思就是这样,越是有挑战性,才越显出这二女的金贵来。
事已至此,别说万两黄金,就是让他俩把捞来的金银全部搭上,也在所不辞。
因为钱花了,还可以再捞嘛。
于是,他俩简单合计了一下,闵维义是本省巡抚,当仁不让地娶第一名“花团”,虽然退而居其次地娶“锦簇”有些委屈了钟钦良,但他也乐意,因为他在二美下台后短短的这段相处时间内,发现“锦簇”更对他的胃口,有一股子不易察觉的野性。
对于这两位魁首的赎金,当然不能比“伍大麻子”少。
所以,钟钦良当场就又掏出了一千两银票,加上前面预付给“赛桃花”的二千两,正好三千两。闵维义也不含糊,又从怀里掏出了三千两,因为身上没带够银子,又向戚、胡二人各借了一千两,凑足了七千两,递到了“赛桃花”的手里。
第二百一十四章 四美争宠春意闹
“赛桃花”今天已经是喜得合不拢嘴,不光顺利达成了让这两个小妮子嫁入巡抚府的目标,还一下子就进帐了二万两银子。
二万两银子,这可是个天文数字。
要知道明朝政府鼎盛时期一年的国库收入也只有一千五百万两,象浙江这样的富庶之地,一年上缴国库最多也只有七八十万两。
就这一杆子,搞了个“花魁大赛”,就轻轻松松地收入二万两,这还不算抽取其他参赛者的费用,七七八八算下来,“赛桃花”至少净赚二万五千两左右。
这买卖做得真值!“赛桃花”现在打心眼里佩服戚继光和胡宗宪,要不是他俩提出这个好主意,怎么会一下赚这么多。这得卖多少年雪白大腿才能赚到这个数!
不是赚不到,就怕想不到啊!
戚、胡二人看到闵、钟二人如此拿钱不当钱,也很是吃了一惊,但还是不动声色。按照他们原来与“赛桃花”商定好的五五分成比例,他俩今天也将拿到一万多两银子。
一万两,这足够一千‘虎贲军’士兵发一年的饷。
有了这个,就不愁练不出战胜倭寇的精兵了。
皆大欢喜!唯一有些心痛的就属闵、钟二人,他俩现在不恨别人,就是有些恨这“伍大麻子”,就是这个家伙把价位抬上去了,让自己放了这么多的血。
他俩几乎同时是咬了咬牙,这个“伍大麻子”,看来平时敲他的竹杠还是不够,还得让他多吐点儿才行。
闵维义这时叫过了一个亲兵,解下了腰里别着的一个玉佩递给了他,对他耳语了几句。亲兵点点头,应命走了。
这个亲兵转眼就来到了“伍大麻子”的府上,掏出玉佩在这位本土大财主的面前晃了晃,说巡抚闵大人准备照顾他一单海上运货的大生意。
“伍大麻子”一听,顿时眼前一亮,急忙拿过玉佩来仔细观瞧,认出这确实是闵维义之物。巡抚大人关照生意,那肯定是大买卖。当下不敢怠慢,急忙拿了一百两白银递给这位小哥,然后用信封装了几张银票,让他带给闵大人。
这位亲兵把一百两白银收了,回去把封好的信封递给闵维义,闵维义笑着打开来看,里面是五张一千两的银票,不由得笑了,拿出两张还给了戚、胡二人,剩下三张全揣进了自己怀里。
戚、胡二人安排好饭菜与好酒,给“赛桃花”递了一个眼色。
“赛桃花”会意,吩咐“花团”、“锦簇”好好招待二位爷,和戚、胡二人一起转身,把门带上后走了出来。
“玉筑居”内,这片土地上最成功的男人,正在这片土地上最美艳的两位花魁身上纵横驰骋、恣意妄为。
……
五天后,“花团”和“锦簇”分别嫁入闵、钟二位巡抚府上。
直到这一天,大家才知道这两位万众瞩目的新花魁竟然被两位巡抚捷足先登,娶作了新姨太。
到了这时候,这首流传的诗又有了新的说法。
暖玉温香音犹在,花团锦簇入梦来。男人当做真巡抚,才子首富全枉然!
闵维义和钟钦良也听到了这首流传诗的新版,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男人,当然还是要当官,而且要当大官。
你唐易才再有才、“伍大麻子”再有钱,能娶这两位魁首过门么?不能,还得说是巡抚的这顶官帽,才是真正厉害至极的东西。无往不胜,在这片土地上比皇帝的圣旨还好使!
“暖玉”和“温香”,这两条在沙丁鱼槽里称王称霸的“大鲶鱼”,到了这天才搞明白巡抚这段时间天天往外跑的原因。
不过,她俩一开始还是没当回事,认为这不过是爱偷腥的猫儿从外面捡回来的小干鱼儿而已。
可听到坊间关于“花魁大赛”的传闻之后,她俩傻了眼,尤其是看到这过门的新人望过来的眼神后,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