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猎击三国-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悍惊讶不已,立即从案后站起,亲自将贾诩扶起,正容道:“无论军师有何过失,悍先恕其罪,再言其余。”

贾诩微微动容,深吸一口气,道出原委。

其实事情说来也简单,一个出身汉戈部的龙狼牙将喝醉了酒,与下属海侃,晕头晕脑之下,竟将万年公主当年的身份给漏了出来。此事正好被鹰眼侦知,报与贾诩。

贾诩深谙明哲保身之道,绝不愿卷入这等皇家秘辛当中,当即将那一桌人控制住,押入监牢,并在第一时间前来请罪,以摘清自己。

马悍正为后院起火窝火不已,一听这事,眼神一冷,就想拿人开刀,但旋即想到贾诩的感受,杀意尽消,淡淡道:“军师无须自扰,这事在辽东并非秘辛,汉戈部里知者甚多,也算不得什么大事。不过,散播这样的言论者,也不可轻饶……嗯,这事先放一放,军师不妨看看这份刚到的情报,且看有何良策,可解此局。”

贾诩接过情报,仔仔细细看了两遍,再向马悍详询他与阎柔的过往恩怨。末了,闭眼沉吟一会,双目倏翻,眼神诡谲:“欲解此局,关键就在这个阎柔身上——诩有一计,可送此人归西,无须刀兵,可解辽东之局。”

第二百八十二章 【毒士杀毒狼】

(感谢大盟,这节日之赏太丰厚了!致谢赵无恤2014、ufgw、水映云、也想支持正版、peterlin)

~~~~~~~~~~~~~~~~~~~~~~~~~~~~~~~~~~~~~~~~~~~~~~~~~~~~~~~~~~~~

建安元年七月末,医无虑山脚下,两支大军已对峙了整整两个月。其间阎柔曾发动两次试探性进攻,均无法击破田豫所驻守之扶黎营,而此时乐浪一千余兵马、东莱一千五百步军,均已抵达,双方在兵力上再度持平,辽东军略占优势,士气大振。

田豫近来心情大好,不光是主公的飞鹰传书到了,更重要的是,虎牙中狼将、领辽北太守乐进,回来了。

乐进可不是只带几十个随从回来,而是带了一支上千人的蛮人大军。这些蛮人包括强悍的肃慎人、灵敏的夫余人、善射的邑娄人,以及从极北之地掳掠的凶暴野人(通古斯人)。

这些野蛮人只服从他们的酋长,而他们的酋长又只听乐进指挥,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算是乐进的一支私军了。乐进也是无奈,这支蛮子军上上下下只服强者,他在极北之地东征西讨近两年,打下赫赫威名,更以个人武勇将这一伙亡命之徒折服,结果脑子一根筋的蛮子不管什么军令权威,谁拳头硬,就听谁的。

乐进之所以将这支军队带回来,就是因为野蛮人的这个特性——你们不是只服拳头硬的强者么?那好。主公的拳头硬得足以将你们的骨头敲成渣,且看尔等服是不服。

等主公顺利收服这支攻击力惊人的蛮子营,乐进肩上的担子就可以放下了。

田豫视察过这支军队之后,曾问乐进这支蛮人大军的战力如何?乐进道:“若让他们披上重甲,手持斧槌,在适当的时候令之出击,可横扫万军战场。”

田豫满意点头,有这样一支剽悍之军,看来反击可期。田豫晃了晃手里一根竹管:“这是主公启动飞鹰接力送来的,只能交给一人亲启……你不用看我。这人不是我,也不是你。”

乐进大奇,目下在辽东,主公最亲信的就是田豫了,连他都不给看,哪会给谁看?

田豫神情有种说不出的古怪,道:“这不是给我们的,而是给我们的敌人的。”

乐进失惊:“你是说……”

田豫向西方十余里外鲜卑人的大营一指:“没错,收信人——阎柔!”

……

阎柔近两个月来的心情用忧心如焚形容并不为过。原本以为马悍不在了,辽东又大量抽调兵力南下,实为天赐良机。没想到,集合数千人马。打了近两个月,竟然连扶黎营都攻不破,连辽东边境都进不了,更别提兵临襄平城下了。

蹋顿那边已屡屡派使者催他退兵。最近几次,更是措辞严厉,声称若他再不肯退。就休怪自个不讲同盟之谊,先行撤兵回柳城了。

眼下阎柔是进退两难,进已无望,退则不甘。这一次,他已彻底暴露,若不能攻到襄平城下,达成撬动马悍根基的目的,一旦被对手缓过劲来,今后他将面临天罗地网的捕杀。

这是最接近目标的一次机会,就这么放弃,真不甘心啊!

战场上打不赢,恼火;被盟友逼迫撤兵,窝火;三伏暑天,最易动肝火;而肝火太盛,最易流鼻血——正常人都不免中招,更何况阎柔这“非正常”之人。

当侍从遮遮掩掩从帐子里端出一个木碗时,竟未留意,碗口边沿腥红刺目。帐子左右持戟卫士互相望了一眼,心下暗暗吃惊:这几日大人流鼻血有点多啊!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

如同放血疗法之后,人会轻松很多一样,阎柔喷了小半碗血,感觉头没那么疼,胸也没那么闷了。阎柔在帐子里是不戴铜面具的,毕竟三伏天带这玩意气都喘不过来。感觉好受一些,他刚伸手想从案牍上取军报,帐外传来侍从的禀报声:“大人,对面扶黎营驰来一骑,对辕门射了一箭,箭上绑着一封蜡竹管,其上写着‘阎君亲启’字样。”

阎柔手势一顿,缓缓缩手,想了想,道:“拿进来。”

这是一根细若拇指、长约一指的小竹管,竹管光滑,色泽蜡黄。这种竹管辽东一带是没有的,只有数千里外的中原或蜀地才有,会是谁千里送来这样特别的东西呢?

阎柔似是想到了什么,瞳孔一缩,眼袋突突抽动,持竹管的手轻轻颤抖。他急忙深吸一口气,稳定了一下心神,将竹管交给侍从:“溶蜡解封。”

侍从用火烛将封口蜡溶去,倒出一手指细长的小纸卷。侍从反复用手指按捏摩擦,甚至还凑到鼻孔细嗅一番,确认无异状,这才呈送给阎柔。

嗯,阎柔本身就是玩这种阴毒手段的,自然得防范别人也来个“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阎柔缓缓将纸卷展开,其上只写着寥寥几行小字:

“阎君如晤:昔日一别,迄今四载,君今无鼻,吾已有妻;吾妻万年,曾名离姬,蒙君所赐,皇族贵裔;我为外戚,君为叛逆,追本溯源,系于离姬。故呈信致谢,阎君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喀嚓!阎柔竟然生生咬断了一枚牙齿,额头青筋如蚓起伏,面赤如血,双目赤漓,嘶声咆哮:“马悍欺我!离姬……还我离姬!”

噗!一口鲜血喷溅了侍从一头一脸,同时刚刚愈合的鼻创再度破裂,两串鼻血,如同两条细长的红虫,嗤地窜出老远。

曾经有一个贵不可言,并能彻底改变他的命运的女人,在他手里整整两年。他竟懵然无知,甚至在失去后,也只略感可惜而已。直到今日,他才明白,他干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竟将足以改变自己命运的机缘,亲手送给马悍……

似阎柔这样一个自诩聪明绝顶之人,如何能接受得了自己曾经干过的天大蠢事?

侍从慌成一团,情急之下,撩起衣袍蒙住阎柔的脸。本意想为主人止鼻血,但阎柔狂怒之下,只当下人要谋害自己,拔出短刀,狠狠槊入侍从心口。

侍从愕然倒下,眼睛瞠大,死不瞑目。

“马悍,你不是最喜决斗抢亲么?滚出来!我要决斗抢亲——”阎柔挥舞着血刃,散发如蓬。仰天狂哮,目眦欲裂,口鼻喷血……

是夜,辽东乱局的始作俑者阎柔。卒。

阎柔既死,群龙无首,军心溃散,鲜卑人与乌丸人各不相服。

很快。得到消息的田豫、乐进大喜,二将联兵,向胡人大营发动凶猛反攻。一战破之,胡骑伏尸数里。

八月初,田豫、乐进整合五千余步骑,挺进辽西。

……

阎柔之死非常突然,正在马首山谷辛辛苦苦为他屏蔽侧翼的蹋顿措手不及。

柳城绝不容有失,否则不光是根基尽毁的问题,更会被两头堵死在马首山谷。

十万火急之下,蹋顿什么都顾不得了,留下近千步卒断后,自率千骑,日夜兼程逃回柳城。

只是,蹋顿的运气实在太糟,因为他遇到了乐进。

乐进征战数载,已经是辽东军中战斗经验最丰富的将领,他当然不会闷头与田豫一块去围柳城。柳城要围,蹋顿这个大老虎更要打,只要堵住马首山道北面出口,蹋顿与他的大军,就将陷入两面夹击之中,难逃败亡。

而要达成此战役目的,一是要够快,二是要有精锐的山地战士。恰好,乐进的蛮子营正符合这要求。

夫余人擅攀岩走壁,邑娄人擅林中冷箭,这两个部族的山地战能力,不亚于三国时代两支悍兵:丹阳的山越兵与西蜀的板盾蛮。

乐进亲率五百异族兵,比蹋顿快了两个时辰,率先抵达马首山道北口,将蹋顿留守的北口砦三百余辅兵斩杀殆尽,抢占砦寨,截断蹋顿归途。

退路被断,蹋顿与他的乌丸骑兵急白赤眼,疯狂向北口砦发动猛攻。

如果在平野之上,乐进所率这支山地兵只有被虐的份,但在狭窄的谷口,崎岖的山道,依砦而守,夫余人犬齿一样的利刃,邑娄人蛇牙一样的冷箭,成为乌丸人的噩梦。

蹋顿的噩梦只持续了两日便结束了——不是他突破阻拦,杀回柳城,而是,赵云到了。

“之前慢了两个时辰,现在又只阻挡了两天,这是天亡我啊!”蹋顿长叹一声,不顾扈从阻拦,提着他那把五石大弓,策骑来到两军阵前,冲对面大喊,“我是乌丸之王,也是乌丸第一勇士!赵子龙,请出阵,让我象个王者、象个勇士一样战死。”

赵云尚未答话,副将裴元绍已拍马挥刀出阵,大叫道:“好极!就让我来斩下乌丸王的头颅,成就我裴元绍的勇名……”

话音未落,百步之外的蹋顿突然抬臂张弓,箭矢凶猛,一箭正中裴元绍的马颈。

马血怒溅,战马悲呜,蹶蹄踣地。裴元绍大刀脱手,生生被掀翻下马,翻翻滚滚,激起一溜烟尘。

乌丸人齐声喝彩,继而冲辽东军一阵嘘声。

蹋顿冷冷道:“不是什么人都能取王者之首,你不是我的对手,叫赵子龙来。”

北口砦的了望塔上,有夫余人对乐进道:“将军何不出战,斩杀乌丸大王,博取勇名。”

乐进嘿了一声:“有赵子龙在,哪有我乐文谦出手的份。”

白色战袍,银盔银甲,白马神俊,一杆丈八横锋长槊,赵云施施然出场了,两道黑亮的浓眉扬起,淡淡道:“我给你以勇士之葬礼,你可以给我什么?”

蹋顿大拇指向后一点:“我给你我的军队。”旋即扭头,对残余的数百乌丸精骑大喝,“尔等听真,无论谁,若能在公平决斗中取我项上人头,尔等便须跪伏其马前!”

赵云一抖长槊,催马出阵:“那好,蹋顿,授首。”

白马如飞,势若奔雷,清脆而急遽地蹄声,在山谷嗡嗡回响。

蹋顿同样拍马相迎,两条异于常人的强健手臂,左右分张,将五石弓引满,掌扣三箭,咻!一点寒芒,直取赵云面门。

银色盔沿之下,一双眸子精芒四射,紧紧锁定对手一举一动。寒芒如电,长槊如风,槊尖一点,精准无比将箭矢挑飞。

一箭无功,在蹋顿意料之中,但对手轻描淡写就将他这力道凶猛的一箭破去,又颇出他意料之外。蹋顿咯嘣一咬牙,双臂聚力,引弓张弦,正要射出第二箭。

此时,两骑已接近至三十步,这样的近距,以五石弓引满而射,箭势之速,威力之强,达到极致,天下谁人能躲?

望楼上的乐进远远看了,都不由得捏一把汗,自付若手里无盾,这一箭他都难防,赵云又如何?

赵云没有躲闪,他只做了一个动作——将掌中长槊当标枪呼地投出。

蹋顿正凝神引弓欲射,压根想不到对手也会“射”。

一声怒吼,空谷回荡,沉重而锋利的长槊,生生贯穿蹋顿胸膛,槊尖自背透出盈尺。

两骑交错而过,赵云探手握住透脊而出的槊刃,借着马势,生生将长槊从蹋顿的雄壮身躯拉穿而出,长槊尽染。

啪嗒,蹋顿的大弓与掌中所扣的两支狼牙箭,同时坠地,至死都没机会射出这惊人一箭。

第二百八十三章 【北海危机】

(感谢大盟、赵无恤2014、ufgw,封神逍逸、孤舟垂钓,节假日支持依然坚挺!)

~~~~~~~~~~~~~~~~~~~~~~~~~~~~~~~~~~~~~~~~~~~~~~~~~

建安元年,堪称多事之秋,尤其对实施了战略移转的辽东集团更是如此。

因贾诩一招“无形杀”,阎柔暴毙,蹋顿败亡,这场短暂的叛乱迅速平定,顺带还拿下了柳城这个被乌丸人盘踞了近百年的辽西重镇。至此,辽西全境尽被收复。

由于两任乌丸王横死,俱无子嗣,后继无人,乌丸王庭崩解,乌丸人的势力遭到沉重打击。此后十余年间,马悍于边地恢复前朝诸县镇,为乌丸人造册入籍,废帐居屋,数代之后,世间已无乌丸族名。

而对鲜卑的征服与同化,则比乌丸困难许多,但对一个君王而言,有对手,才更有乐趣,否则,人生岂非太过无趣?

以上都是后话,就眼下而言,阎柔与蹋顿的叛乱虽已平息,但却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后遗症——青州二刺史之战。

青州二刺史,谁跟谁?又怎会与千里之外的辽西叛乱扯上关系?

汉末三国,青州一直无主,所以周边所有势力,都想插足,从中分一杯羹,前前后后,曾出现过四个刺史,各念各的经。各唱各的调。

最先插足青州的,是幽州大佬公孙瓒,在初平二年,挟击破数十万青州黄巾军的东光大捷之威,进占平原,以田楷为青州刺史;接着冀州袁绍也不甘示弱,派长子袁谭出任青州刺史;再然后,刘备也来凑热闹,在自领徐州牧之后,表奏北海相孔融为青州剌史。以拉拢其为助力;最后,兖州的曹操当然也不忘往里掺沙子,以李整(李典从兄)助击吕布之功,表奏其为青州刺史。

这下好了,青州三个方向的势力,包括本地势力,各塞了一个刺史。这还是因为青州东面是大海,没有别的势力,否则指不定会出现第五个刺史。

东汉十三州。青州最小,只有两郡四国,四个青州刺史,都不知道怎么分。

三个和尚没水喝。四个刺史必掐架。

最早动手的,是袁谭。

兴平元年,彼时公孙瓒颓势已显,一改往日咄咄逼人之势。易攻为守,被袁绍压在易京,动弹不得。英雄迟暮。

冀州集团的青州刺史袁谭,觑准时机,向幽州势力的另一位刺史田楷,发动攻击。从兴平元年中,打到兴平二年末,历时近两年,打得田楷节节败退,势力不断北缩。

袁谭初到青州时,只有平原一个郡,但只用了不到两年,就占领了大半个青州,最后更将田楷逐回幽州老窝。

这个时候,摆在袁谭面前的,只有孔融这个绊脚石了。至于李整这个其空有其名,而无其实的刺史,完全可以忽略。

孔融治北海六载,修城立学,举贤表儒,又曾数次击退黄巾贼进犯(虽然是请外援,但贼寇溃败总是事实),加之又是当世名士,声望甚隆,远不是田楷那种土军阀所能比的,袁谭要踢掉这块绊脚石,并非易事。

按历史的进程,袁谭将会在建安元年春,进攻北海,从春至夏,历时半载,终逐孔融,一统青州。但在这个时空,由于马悍的强势插足,局势发生显著变化。

如果没有马悍,东莱,原本是不战而弃,丝毫不足以成为袁谭的阻力。但现在完全不一样,东莱竟成为袁谭统一青州的最大障碍。

袁谭已占领了平原、乐安、济南、齐国等一郡三国,就剩下北海与东莱了。对于东莱,袁谭已得到父亲提点,暂时不能碰,但对于北海,袁谭一直虎视眈眈。只是碍于东莱的强势,不好下手而已。

建安元年夏季的辽西叛乱,给了袁谭一个绝好的机会。

东莱原有驻军四千,其中有一千是渤海军分部,为水军,驻于牟平;三千步骑,二千为正卒,一千辅卒,驻屯于掖国,距离北海国治所都昌,不过百余里,但有所需,朝发夕可至,是为孔融之最大倚仗。

东莱四千兵马,北海三千六百余兵马,合计七八千人马,这样的强力阵容,仅有不到五千人马的袁谭除了暗暗咬牙,别无他法。

由于辽西之乱,东莱输送了一千五百步卒,兵力锐减一半(渤海军为水兵,不计入其中),实力空虚。当袁谭获悉这情报后,眼睛亮了。

袁谭所顾忌者,无非辽东而已,至于孔融那点人马,他还不放在心上。

袁谭有两个心腹,曾被后来的青州别驾王修指为奸佞,一个是华彦,一个是孔顺。此二人都是当地豪强,其中孔顺与孔融还有族亲关系。

华彦察颜观色,眼见主公心动,当即进言:“眼下辽东内乱,无力他顾,东莱兵力锐减,此时正是出兵北海的天赐良机。”

孔顺也道:“太史慈守着大小十几个粮仓,自顾不暇,未必敢来。如此,北海可下,而东莱的粮仓……既已到嘴边,何时吃下,端看大将军之心情如何而已。”

袁谭听得两眼发光,只是还有一丝犹豫:“我军与马骠骑毕竟有粮秣协议,倘若直接与东莱发生冲突,会不会引起大将军不满。”

华彦道:“不会,我们没有直接进攻东莱,若有冲突,那也是东莱向我们挑衅。此中道理,大将军不会不明。”

孔顺捋着山羊胡子,眯着眼笑道:“吾有二策,可令太史慈坐困东莱,不敢西进。”

袁谭大喜,合袖致礼:“请先生赐教。”

孔顺慢条斯理。手挥麈尾(与孔融一个德行)道:“一、我军可再征召数千役夫入营,形成兵力优势,以慑东莱,威压北海;二、可请季礼先生对太史慈责以大义,施以威吓,令其不敢妄动。”

袁谭击节称善:“吾得二位贤士,何愁青州不平,大业不成。”

六月中,袁谭发布征募令,向治下强募征兵。一时之间,举州怨声载道。袁谭初掌青州,因其显赫身份,加之年轻有为,曾被青州民众寄予厚望,但随着时间推移,其急功近利,不擅处理内政的短处渐渐暴露,民心大失。而此次大肆征兵。使之暴政之名,举州皆闻。

看看袁谭的军队都是怎么招募的——当时下去募兵的官员收了谁的钱就免了谁的兵役,没钱给的就抓去当兵,以致家里穷的都躲到荒郊野外。募兵的官员就带人去抓。像打猎一样(《九州春秋》载“别使两将募兵下县,有赂者见免,无者见取,贫弱者多。乃至于窜伏丘野之中,放兵捕索,如猎鸟兽”)。

这样的士兵上了战场也不会尽力。人再多也没用。但就是这样的军队,却打得孔融闭城不出,最后抛妻弃子,仅以身免。

袁谭与孔融不是比谁强,而是比谁弱。

如此折腾月余,得兵三千,袁谭军力阵容暴涨至八千,足以威慑东莱,并对孔融形成压倒性优势了。

八月中,酷暑刚过,袁谭就迫不及待纠集了刚训练两个月的新募之军及麾下兵马,除留下一千余卒守备,亲率七千大军,兵临乐安国与北海国交界——灌亭,扎下大营。与五十余里外的都昌,只隔着一条溉水。

北海之战,即将打响。

……

太史慈时任为平东将军、领东莱太守,在整个辽东集团排名第三,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职责。东莱这个地方,三面皆海,四面无敌,怎么看都像一个世外桃源。但它对辽东集团而言,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枢纽。它是辽东快速进入中原的跳板,同时也是连接辽东与雒阳之间的纽带,更是辽东兵粮南输的唯一中转站。

正因为这地理位置如此重要,而且又没有强敌威胁,故此马悍才将辽东大量粮食屯集于东莱,以便于运输。这样一个关键地方,守将必须在能力、资历、忠诚方面,俱为佼佼,才堪重任。毫无疑问,太史慈完全合格,而且他还有一个先天优势,其本身就是东莱人。

上任年余,太史慈整训军卒、修戈筑城、建仓造船,很快将东莱建成令袁氏都不敢轻视的坚城重镇。

当马悍南下雒阳后,东莱的地位更凸显重要。太史慈军政一把抓,黄县、掖国两头跑,实在负担过重。为此,马悍在两个月前,表奏原平郭令吕岱为东莱郡丞,协助太史慈。

袁谭的异动,太史慈早就注意——谁让东莱唯一的潜在对手,就是这位袁大公子,平原但有风吹草动,想不被注意都难。

太史慈与吕岱分析,袁谭扩军,必有战事,剑锋所指,无非东、北。北边的田楷,早被逐回幽州了,而近期冀州方面并无对幽州用兵的迹象,如此一来,袁谭磨刀霍霍,锋刃所向,不言而喻。

北海方面也警觉起来,下密令王修奉孔北海之令,出使东莱,双方做了一番沟通,重申攻守同盟。结果王修刚刚返回北海,袁谭便大举入侵。

太史慈急召郡丞吕岱、主簿柳毅,以及刚刚从雒阳返回的武猛都尉管亥,紧急议事。

议题只有一个:怎么救北海。

袁谭与他的幕僚们怕是要咬舌头——太史慈根本不考虑救不救的问题,而是怎么救!

第二百八十四章 【太史慈再救北海】

(大盟支持爆表了!怎一个谢字了得?赵无恤2014、ufgw、磨沙瓶、光辉的宪章、小宝***,支持给力,谢谢。)

~~~~~~~~~~~~~~~~~~~~~~~~~~~~~~~~~~~~~~~~~~~~~~~~~~~~~~~~~~~

摆在太史慈、吕岱、管亥、柳毅面前的最大难题,就是粮仓要守,北海要救,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