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大文豪-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14年8月19日,北洋政府颁布了《关于人事凭证贴用印花条例》,规定每纸婚书贴印花**一元,如不贴用印花或不盖章画押者,在法庭上不能作为婚姻的有效证明。

这种贴有印花**的婚书就算是政府认证的结婚证书了。

大户人家结婚还要在报纸上刊登婚讯,以示隆重,也是作为见证,当然,离婚的时候也会在报纸上刊登消息。

爱因斯坦入住在上海法租界杜美路9号一位旅沪犹太人家里。

作为一名犹太人,他应上海犹太青年会和学术研究会邀请,于1923年1月1日下午3时在福州路17号公共租界工部局礼堂讲演相对论。

也就是说,当林子轩结婚的时候,爱因斯坦正在讲述相对论。

爱因斯坦在1923年1月2日11时乘坐“榛名丸”邮船离开上海,返回欧洲。

在海上的时候,他回忆起在上海的经历,习惯性的写了旅行见闻,脑海里偶尔闪过了林子轩的身影。

爱因斯坦不是对林子轩有深刻的印象,他连林子轩的名字都没记住,或者说他没记住大多数中国人的名字。

他只是记住了林子轩提出的问题,至少在所有人的提问中关于时间旅行的问题还算有趣。

时间旅行?

爱因斯坦笑了笑,他不认为这个设想能够成为现实,然而,他并不知道,自己和一位时空穿越者就这样错过了。

第一百四十六章婚礼

当穿越者遇到一名顶尖的科学家会发生什么?

当然是强强联手,大力发展黑科技,然后组建军队,称霸全球,纵横宇宙,接着到另一个平行宇宙继续战斗……

这才是爽文应该有的套路。

林子轩看到爱因斯坦的时候也有过这种小幻想,可惜那不现实。

不说爱因斯坦会不会相信他,就林子轩那么渣的科学知识,也搞不出什么厉害的黑科技来,爱因斯坦还不一定能看得上他。

就算双方合作了,也难保不走漏风声,各国的谍报机构可不是摆设。

或许还没等研究出来成果,就被某些国家抓起来严刑拷打,切片化验了。

所以,他也只是想想而已。

林子轩的婚礼在上午进行,西方式的婚礼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上海圣三一教堂是一座红砖砌筑,室内外均为清水红砖墙面的建筑,俗称“红礼拜堂”。

教堂的设计体现了多种建筑风格的融合,在教堂的左侧,有一座高耸的钟楼。

钟楼为四方形平面,尖椎形屋顶,四角有四个小尖顶。

钟楼内安置了八音大钟,能按着圣诗的音韵敲打。

这座钟楼是上海的制高点和最醒目的地标,尤其是对于乘坐轮船进出上海的乘客来说。

他邀请的观礼嘉宾除了外国人外,还有一些有基督教背景或者曾经留学的社会名流,比如宋子闻和宋玫龄两兄妹。

在上海文坛,周瘦绢和严独贺一众鸳鸯蝴蝶派的人,以及以郑震铎为首的文学研究会的人也同时前来。

有意思的是,他们分别坐在教堂的两侧,泾渭分明。

林子轩并不担心会闹出事情来,虽然说文学研究会和鸳鸯蝴蝶派战斗不休,不过那只是文学道路的不同,个人之间却没有太大的矛盾。

再说,文人嘛,典型的动口不动手,最多是回去写文章骂一通,绝不会直接干架。

剩下的就是一些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包括美国人奥斯邦。

此时的奥斯邦早已没有了一个月前的意气风发,售价40块银元的山寨收音机一出现,他的收音机就卖不动了。

山寨收音机虽然没有美国货洋气,却结实耐用,价格低廉,上海的中产阶级都能买得起。

随着上海万象广播电台每日不间断的播出,收音机在上海成为了最新的时尚,不仅能听歌曲、听评书、听戏曲,还有新闻播报和儿童故事。

可谓是一机在手,别无所求。

最近的广播中又加入了一档贴近民生的新节目,专门介绍上海滩好吃的和好玩的地方,还有各大戏院最新电影和话剧的预告。

这就是一本上海生活指南。

听众有什么好去处也可以写信给电台,电台会把这些地方播报出来。

这种电台和听众之间的互动吸引了不少阔少们的兴趣,他们纷纷写信,在上海滩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这座城市的美妙之处。

和电台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奥斯邦的收音机生意。

美国人没想到价格战来的如此凶残,他如果降价到40块钱,几乎就不挣钱了,大把捞钱的美好日子就这么结束了。

他曾调查过这种廉价收音机的来路,就是一个小作坊里十来个中国人手工组装出来的,质量竟然不比美国货差。

他没有理由告这家小公司侵权,只好找一些社会上的闲散人员捣乱。

可他没想到这家人也有背景,苏家是上海的闽商两大家族苏家和曾家的结合。

苏组圭的曾祖父曾经是上海商界的领袖,因在多次赈灾中的公义之举,被晚清政府赏为“四品顶戴花翎”。

他的父亲苏本言,曾当选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议董、上海商团工会会长等、除政商两界之外,也热心于教育事业,还曾参与发起成立中华进步党。

这让奥斯邦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仓库里大量的收音机。

降价觉得亏本,不降价卖不出去,这就是美国人奥斯邦面临的困境。

林子轩冷眼旁观,准备找机会把他赶出电台。

上午十点钟,婚礼正式开始。

冯程程的伴娘是她的同学汪月琪,林子轩则请了洪慎作为伴郎,他站在教堂里,看着冯敬尧带着冯程程进来。

这一刻,林子轩有点小激动。

无论是穿越前还是穿越后,这都是他第一次结婚。

冯敬尧在这时候不是大佬级人物,而是一位慈祥的父亲,他对林子轩很满意。

虽然外界有不少林子轩和一些女人的传闻,比如大歌星孟晓冬和大明星殷明竹,还有明月歌舞团里的众多女人。

但冯敬尧知道那都是谣传,他派人查过,林子轩的确没有沾花惹草。

他甚至觉得林子轩有点正经的不正常了。

在这个时代,社会对男人非常宽容,特别是才子,他们觉得才子就应该偎红倚翠,所以像平禁亚这类鸳鸯蝴蝶派作家经常和名妓喝酒谈天,嬉闹买醉。

即便是那些新文学作家也不免流连烟花之地,胡拾和徐至摩都有过这种经历。

以林子轩的名声和赚钱的本事,冯敬尧对他很放心,也愿意把女儿嫁给他。

冯程程穿着婚纱,来到林子轩面前。

牧师念诵《圣经》,主持婚礼,两位新人发出了誓言,交换了戒指,婚礼就算结束了。

接下来是一场酒会,大家敬酒,说着恭喜的话语,一片喜气。

明星电影公司的工作人员架设了一台摄像机,把婚礼的过程全部拍摄下来,留作纪念,这就是有电影公司的好处。

傍晚时分,林子轩和冯程程回到公馆,现在他们已经算是夫妻了

晚上不免又是一番闹腾,不过没有闹多久,就放他们回房间了。

与此同时,上海闸北区火车站有一列火车进站了,这是一列从天津开往上海的火车。

火车停好,车上的人陆续下车,其中有一名高个子的青年,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地方。

他来自北平,刚刚坐完三年牢,被放了出来。

青年走出火车站,默默的望着远处灯火辉煌的夜上海,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第一百四十七章新的一年

此人名叫许文强,原燕京大学学生,是一名爱国青年,因在1919年5月参与示威游行而被抓捕,关押了三年之久。

这次他被释放和北洋政府的内战有关。

1922年4月,第一次奉系和直系的军阀战争爆发。

由英国和美国支持的直系军阀吴佩浮联合六省军阀,通电攻击梁市诒内阁媚日卖国,逼迫梁市诒离职。

5月5日,由日本支持的奉系军阀张座霖败退出关,吴佩浮取得战争的胜利。

1922年6月17日,在英美等国的干预下,直奉两系停战议和,签订和约。

直系军阀控制了北洋政府,为了展现自己进步亲民的一面,吴佩浮在9月19日采取了胡拾提出的“好政府主义”,建立了以法学家王宠晖为内阁总理的知识精英们组成的所谓“好人政府”。

然而,这个好人政府只维持了72天,11月29日,王宠晖请辞离去。

虽然这个好人政府只是一个摆设,但也做了一些事情,其中就有释放被抓捕的爱国青年这一项,许文强这才被释放出来。

他出了火车站,在夜色中朝着法租界走去,他要去找一位昔日的同学。

许文强刚走没多远,就遇到了一拨拿刀互砍的社会势力。

闸北区属于华界,是个较为混乱的地方,治安很差,这种争地盘和抢劫的事情屡见不鲜。

正当他不知所措的时候,被一名卖梨子的小贩拉到了一边,躲了起来。

这名卖梨小贩叫做丁力,他在闸北火车站一带厮混,以卖水果为生,是位削梨高手,人称“水果阿力”。

他还做过“抛顶宫”,就是几个人配合,在人群拥挤的时候,把人家的礼帽抢走。

丁力知道许文强要到法租界的时候,就告诉他晚上进出法租界会被巡捕严查,没有身份证明是进不去的,只能等到白天和商贩一起进去。

他热情的邀请许文强到他家里住上一晚。

于是,许文强来到了丁力的家中,在那间简陋的屋子里过了一夜。

第二日,许文强离开丁家,前往法租界,等待他的将是一个全然不同的新生活。

有些事情就是这样,当初经历的时候觉得很平淡,但以后回过头来看,这或许就是命运。

林子轩起床吃早饭,习惯性的翻看着报纸。

在上海,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都会订阅两份报纸,一份《申报》,一份《新闻报》。

这两份报纸几乎囊括了上海所有的新闻报道,《申报》侧重于关注民生,《新闻报》则倾向于政治新闻。

《申报》的头条是爱因斯坦昨日在公共租界的演讲。

据说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很多著名学者在下面以学生的姿态认真听讲,一些大学生甚至多次欢呼,有人竟然热泪盈眶。

讲演结束后,中国的学者们提出了五花八门的问题,期待爱因斯坦能给他们解答。

他们似乎把爱因斯坦当成了无所不能的上帝,以为他挥挥手,就能创造出一个小宇宙。

《新闻报》的头条则是孙仲山发表的一篇《元旦宣言》,阐述了他的政治主张,也就是“乃以三民主义为立国之本原,五权宪法为制度之纲领”。

这段时间以来,孙仲山都在对自己的政党进行重组,效果显著。

今天下午,他还会在上海万象广播电台进行讲话,呼吁全民族团结起来。

林子轩虽然宣称万象广播电台是商业电台,没有政治倾向,可谁都知道,电台作为宣传工具,总难免会有这种情况出现。

孙仲山也是看到了电台的宣传功能,才对林子轩提出了这个请求。

如今整个上海至少有两千台收音机,而且与日俱增,发展非常迅速,这些收音机大多是在中产阶级家庭中,通过电台可以影响到这些人的观点。

林子轩不可能拒绝这个要求,为此承担一点风险也是值得的。

他下午就会去万象书局,陪同孙仲山一起进行这次有历史意义的广播。

林子轩翻到第四版,才出现他结婚的消息,这是作为娱乐消息刊发的,他没什么不满意,相比较孙仲山和爱因斯坦而言,他还只是一个小人物。

上午爱因斯坦离开上海,送行的人应该有很多,林子轩没打算去凑热闹。

他想了想,自己是不是应该为诺贝尔文学奖而努力了。

爱因斯坦在上海受到如此热烈的追捧和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有很大关系。

即便是听不懂相对论,中国学者也只会认为自己的学识不够,而不会怀疑爱因斯坦是个骗子,这就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带来的光环效应。

不过诺贝尔奖从来都不是公正的,东方人想要获得诺贝尔奖需要更多的努力。

要么你富有争议,要么你有着他们不能忽视的作品。

光凭着《老人与海》恐怕还不够,还需要能够震撼世界的文学作品。

而且,年龄也是个问题,如果三十年后,应该问题不大,但林子轩才二十多岁,他们根本不会考虑这位年轻的东方人。

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44岁的法国人,阿尔贝加缪。

加缪是荒诞哲学及其文学的代表人物,在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有时候,年龄也是一种资历。

这个问题可以暂时搁置,至少几年内林子轩和诺贝尔文学奖不会有交集。

上午休息了一番后,林子轩和冯程程来到万象书局,为孙仲山的到来做准备,这件事情绝不能出错,要保证一切顺利。

下午两点半钟,孙仲山和宋倾龄准时前来,林子轩带着万象书局的同事们准备了一个小小的欢迎仪式。

下午三点钟,广播电台正式开播。

先是播放了一段音乐,然后广播员介绍了下面的节目。

孙仲山站在话筒前,开始发表演说,他没有拿稿子,就那么讲了起来。

林子轩和其他人在一旁安静的听着,已经在万象书局实习的蒋伟和她的同学王剪虹也在人群后面,见证了这个时刻。

演讲持续了大半个小时,孙仲山留下了一幅题词,四点钟离开。

林子轩和冯程程乘车返回家中,望着外边商厦上悬挂的庆祝新年的横幅,他猛然觉得,新的一年就这么开始了。

第一百四十八章我们的家庭生活

回到家中,吃过晚饭,林子轩习惯性的站起身,朝着书房走去。

这是他的习惯,每晚要写上两到三个小时的稿子,看看书,然后睡觉。

刚走两步,他就停了下来,想起来自己已经结婚了,不再是单身一人,需要考虑另一半的感受,不能再这么不管不顾了。

至于婚后的日子应该怎么过,他心里还没底。

后世是个较为开放的时代,两个人可以在自己的房间里过着没羞没躁的生活,不用担心别人说什么,自由自在。

但现在是和整个家族生活在一起,相处模式就要有所改变。

不说家族,就算是和冯程程,他都没有想好以后如何相处。

在后世,很多男女没有结婚就住在了一起,彼此非常了解各自的生活习惯,结婚之后不会有太大的矛盾出现。

可在这个时代,特别是大家族,婚前是严禁生活在一起的,一旦被发现,名声就坏掉了。

上海沪江大学是教会学校,管理比较严格,林子轩和冯程程每个周末能够见上一次,或者是吃饭聊天,或者是看一场电影。

他们之间最多是牵牵手,偶尔拥抱,他可以说了解冯程程,但又不是彻底了解。

他了解冯程程的性格,却没有更为细致的了解她的生活习惯,因为两人没有在一起生活的经历,不知道如何来配合对方。

他在书上看到“相敬如宾”这个词,来形容夫妻之间和谐的生活关系。

然而,这恐怕是彼此不愿意深入了解对方,给对方留下了空间,这很难说是好是坏。

说好听点,这叫做互相尊重,说难听点,这就是没有爱情,只剩下了亲情。

按照后世的观点,爱情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深入的了解,如何才算爱的彻底。

林子轩回头看了冯程程一眼,他不怎么喜欢“相敬如宾”的模式,感觉上太过虚假,既然成了一家人,还是在心灵上更为亲近一些的好。

只是这个时代没有电视,可以让他们躺在沙发上对着电视剧的剧情吐槽。

也没有太过私密的空间,可以让他们大声的谈笑,做一些爱做的事情。

怪不得这个时代的人喜欢早睡,那些不睡觉的都在外边的娱乐场所找乐子,没有电视和电脑的日子真的太过无聊。

他本以为自己习惯了这个时代,可此时此刻,他才觉得和这个时代仍然有着隔膜。

“你怎么了?”冯程程招呼佣人把饭菜端下去,看着林子轩在发呆,不解的问道,“不去书房了么?”

虽然这是她在这座公馆生活的第二天,但从林晓玲那里知道了林子轩的不少生活习惯,比如晚上会在书房里写稿子。

“我在想……”林子轩迟疑了一下,继续说道,“我们出去看电影吧,《顽童当家》正在戏院放映,很有趣的一部片子。”

他本来想和冯程程探讨一下日后的相处模式,可话到嘴边,觉得就这么说出来太过严肃和正经了,或许会吓着冯程程,以为他有什么不满。

于是便改变了话题,在以后的相处中慢慢磨合会更好一些。

《顽童当家》昨天开始在影院放映,票房还不错,虽然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大,但却是一部合家欢的片子,老少咸宜。

在这个年代,因为在上海话中“小鬼”是指童工的意思,所以林子轩改了电影的名字。

元旦过后,将近农历的年底,明星电影公司会有三部片子陆续上映。

《顽童当家》是第一部,接下来是《妈妈再爱我一次》,最后是压轴的《大闹天宫》,这是要横扫贺岁档的节奏。

“那部片子你早就看过了,你还是去书房写稿子吧。”冯程程婉拒道。

她不是喜欢玩闹的人,而且刚刚嫁人,要稳重一点,如果还四处疯玩,会被说闲话的。

“那我们聊聊天吧。”林子轩觉得有道理,提议道。

“好啊,你想聊什么?”冯程程让仆人们下去,倒了一杯茶,坐在林子轩的身旁。

她觉得林子轩有点怪异,刚刚吃饭的时候还好好的,现在有点不怎么自然。

作为这个时代的女人,冯程程不认为他们的相处有问题,反而觉得就应该如此,这才是夫妻相处的模式。

他们至少有话题可聊,没什么隔阂,不像现在很多夫妻都无话可说,只是在彼此应付。

这也是这个时代的男人们为什么喜欢出去玩乐的原因,包办婚姻,彼此没有感情,自然不愿意呆在家里。

“我们今年夏天去庐山避暑怎么样?”林子轩想到了一个话题。

这是他和赛珍珠信件交流的时候知道的。

赛珍珠的父亲是名传教士,在庐山的牯岭有一栋避暑的院子,那里可以说是避暑胜地。

1886年,英国循道会传教士李德力上庐山,看中了这里的凉爽气候,打算在牯牛岭长冲租地建别墅,招徕外侨上山避暑。

1895年,李德力从中国官府得到租契,开始把这里逐步开发为避暑胜地。

每年夏天,从长江流域各省来山上避暑的外国人超过2000人,其中仅英美两国传教士就有1000多人。

在同一时期均由西方传教士开发的中国几大避暑胜地中,以江西牯岭的规模最大。

其次是河北的北戴河、浙江的莫干山和河南的鸡公山。

赛珍珠为了感谢林子轩为她提供的工作机会,以及在美国的《大西洋月刊》上推荐她的文章,特意邀请林子轩夏天的时候到庐山避暑。

林子轩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就算是和冯程程一起度蜜月了。

“你做主就好了。”冯程程没有意见,随后想了想,询问道,“是那个在南京的美国女人邀请咱们的?”

“没错,就是她。”林子轩坦诚道。

同时有点小惊讶,他好像两个多月前在和冯程程聊天的时候随口提了那么一句,没想到冯程程还记得。

女人是不是对其他女人都这么敏感啊!

看来聊天充满了不可预测的危险性,还是回书房写稿子去吧。

“那我去书房了,你……”林子轩示意道。

“我回房看书好了,你别写太晚。”冯程程关切道。

就这样,他们婚后的第一次家庭磨合宣告结束,人生尚未成功,子轩仍需努力。

第一百四十九章独霸贺岁档

在民国时期的电影市场还没有贺岁档这种说法,不过经过一年的发酵,在1923年的开端迎来了一拨国产电影放映的热潮。

不少国内的电影公司纷纷在这个时间段推出了自己公司的影片。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们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影院不够用了。

在1922年底,不算那些小型的影戏院,上海共有四家影戏场,十二家豪华影戏院。

这些影戏院中西班牙人雷玛斯独占六家豪华影戏院。

林子轩占有两家影戏场,四家豪华影戏院,这些影戏院中有购买的,也有租用的。

影戏场是指像是上海大世界那种多功能的戏院,既可以放电影,也可以演话剧和唱戏,不像影戏院那么专业,环境较为噪杂,观影体验不佳。

剩下的只有位于公共租界的两家影戏场和两家影戏院。

在上海的国产电影公司共有5家,如果同一时间推出电影的话就要抢占影戏院,虽说现在竞争还不是那么激烈,但他们也看出了端倪。

那就是影戏院的重要性,在这方面,林子轩无疑走在了他们前面。

在这个时代,电影放映还是以外国片为主,雷玛斯的影戏院主要放映外国电影,他只放映质量上乘的国产电影。

因为明星电影公司制作的有声电影受到观众欢迎,所以雷玛斯选择和林子轩合作,花钱改造了他的戏院。

《顽童当家》正在雷玛斯的戏院热映。

这就造成了其他国产电影公司的困境,他们的影片无法和明星电影公司的影片竞争。

想要在地段好,票价高的豪华戏院放映就要等明星电影公司的片子放映结束才行,否则只能到那种小型的戏院放映。

可就他们所知,明星电影公司会接连推出三部电影,这个消息在万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