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水乡人家-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哥挑剔、坚持的很。
“那个……我……不卖。”
福儿面对大汉很慌乱,不敢看他眼睛,脸也红了。
“我多出银子。”大哥诱惑道。
“这个送……送给大哥。不要钱。”
福儿从篮子里捡了一个福袋,勇敢地抬眼对大哥道。
大哥看着少女红艳艳的脸、水汪汪的眼,头皮发炸,深吸一口气,赔笑商量道:“福儿姑娘,我要两个呢。这个我买,那个我买给我兄弟。你看好不好?”
福儿听后,一声不吭又从篮子里拿了个福袋。
两个福袋递到那大哥面前,他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青年汉子见大哥买不来福袋,正不耐,又要咳嗽。
忽然,他见埠头又来了一艘船,还很大,不禁注目。
当看清船头站的锦袍玉带、风姿翩然的少年公子,他再咳不出来了,只顾出神。
韩希夷站在船头,看向两岸的村庄、田野。
“就在这一带?”他问身后汉子,却并不回头。
“这一带决堤最频繁。还有其他许多地方。”汉子回道。
韩希夷游目四顾,忽见前方有一棵大树。
“这树倒好看。”他看出这树不凡。
“少爷下去瞧瞧吧。五桥村这棵银杏树少说也有一千多年了呢,四五个人都抱不过来。旁边还有个观音庙,香火鼎盛的很。听说凡来求子、求姻缘的,没有不灵验的。”汉子忙解说。
“哦,那要上去看看!看我可能求个好姻缘。”
韩希夷戏谑道,一面命将船靠岸。
其实他是被“一千多年”打动,想上去看看那棵银杏树。
上岸后,四下一扫,看见观音庙前的石桥边站着一群人,其中有个淡绿色身影十分熟悉,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算不算有缘?
再一想这观音庙求姻缘灵验的传说,他心狂跳起来。
真是天注定吗?
他深吸一口气,定了定心神,向那边走过去。
清哑看着陡然出现的韩希夷很意外,“韩兄怎么来这了?”
韩希夷笑道:“这不是闲着无事,就出来看看春景。刚巧到这,听人说这五桥观音庙的菩萨最灵,还有棵千年的银杏树,就想上来看看。谁知这样巧,就碰见郭婶子和郭姑娘。”
他的双眼烨烨生辉,流光溢彩。
吴氏被丰神俊朗的少年晃花了眼。
还是一样笑容和煦、有礼,但眼中流露的光彩比田野的春光还要令人沉醉,一眼看去,这一片天地间仿佛就剩下他和清哑两个人。
什么叫郎才女貌,这就是!
什么是天生一对,这就是!
吴氏想起老和尚的话,激动地心“咚咚”跳。
真的是他吗?
不然怎么这样巧!
寒暄一阵后,韩希夷陪着她母女往庙里去。
“郭婶子上过香了?”
“上过了。就等吃斋饭。还没做好,先和清哑出来逛逛。”
“哦,这里斋饭好吃吗?”
“我觉得还好。韩少爷怕是吃不惯。”
“说得晚辈惭愧极了。婶子若不嫌晚辈讨厌,可否让晚辈陪婶子和郭姑娘用斋饭?晚辈肚子正饿呢。”
“那好呀!一起吃饭也热闹。”
“郭姑娘,瞧那树,真是古朴苍劲,蔚为壮观!真没想到这里有如此神树。姑娘是否也是冲这树来的?”
“你怎么知道?”
“就觉得姑娘会喜欢。”
……
一路说着,一行人又来到树下。
所有人都看向那并行的少年男女,恍若天人。
那些大姑娘小媳妇甚至老婆子,都目不转睛地看着韩希夷,眼中的痴迷、惊艳、羡慕,种种情绪都显示韩大少爷老少通杀的魅力!
******
又晚了!抱歉朋友们,原谅原野吧!提前祝大家中秋愉快!(*^__^*)
第343章 明心(二合一求月票)
清哑见此情形,有些不自在,看向韩希夷。
韩希夷对她温柔一笑,“这里甚是清幽。”
他并未在意这些乡下信徒目光,全心都在郭家母女身上,一面脚下不停地随吴氏上了青石台阶,一面轻声和清哑说话。
银杏树下,众人互相私语,纷纷猜测他们是何人。
青年汉子不知何时已收回目光,低头不知想什么。
耳听得那边大哥还在向福儿恳求,忽道:“大哥,不要了!”
那大哥忙转回,用询问的目光看他,他也不吭声。
这时又有香客来买鱼放生,大哥忙招呼。
福儿本也双眼发亮地看韩希夷,忽然大哥被那兄弟叫走了,不禁怔住——福袋不要了?
她偷偷瞄了一眼那边两兄弟,心下十分踌躇。
爱情,是世上最奇妙的感情。
它可以超越财富、地位,甚至容貌和年龄,毫无道理可言。
赵家这一对远房表亲兄弟,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可是福儿碰见过两次后,便再也忘不掉了。尤其是那个弟弟,她着实心动。所以,以往都是她在家做活,她娘来庙前卖福袋,今日她却鼓起勇气亲自来了。之前不肯卖那个福袋给那大哥,除了那是织女编给她的她舍不得卖这个缘故外,还有一层意思:她想把自己亲手编的卖给他们兄弟。
可是,她的坚持竟令他打了退堂鼓。
她偷瞄那弟弟,觉得他好像有些丧气。
他再也不朝这边看一眼。
之前,他可是频频对她这里看的。
她心里便煎熬起来,想了一会,拿出清哑编的福袋,飞快地在袋口穿织了两个对称的福字,然后又从篮子里拣出一个,一并送到他兄弟面前,递给大哥。
大哥下意识地接住。没等开口,福儿转身就走了。
大哥不及叫她,把福袋往弟弟面前一送,目带询问。
还要不要?
青年汉子想说不要。却怎么也张不开口。
他看着那个精致的小袋儿,一眼认出袋口两个福字是另一人手笔,和福袋本体不是一个风格,一面想“画蛇添足”,一面飞快拿了。揣入怀中,目光就柔和下来。
大哥就笑了,拿了一两银子去给福儿。
他也学福儿,说一声“多谢福儿姑娘”,丢下银子就走。
福儿很懊恼,一言不发地拿了银子又送过来,也是丢了银子就走。
大哥急叫:“福儿姑娘,这是买袋子的钱!”
老汉将这一幕尽收眼底,恨铁不成钢道:“这憨娃子!人家要稀罕你那银子,人家也不送袋子给你了!”
大哥听了。捏着那银子发呆。
青年汉子低着头,一声不吭。
大哥转脸看见,络腮胡子不住抖动,不知怎么了。
“福儿姑娘,回头我打些鱼送你。”
他想出了一招应对手段,笑着许诺。
福儿虽低着头不吭声,那耳垂都红了。
送鱼给她,她觉得还不错,比给银子亲近一层。再说送鱼不是要上门么,到时留他们吃个饭。一来二去的,就熟悉了。
他兄弟的鱼全卖完了,便不再停留,大哥提了鱼盆。和众乡亲招呼一声,往埠头走去。
走几步,弟弟回头看向银杏树荫深处。
那凤尾飘荡,历历在目。
又看一眼庙宇,才收回目光离开。
福儿没有抬头,却知道他回头了。
是看她吗?
观音庙内。韩希夷正和郭家母女说话。
他向来风姿洒脱,又学识丰富,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举手投足均浑然天成,今日面对郭家母女,言谈说笑更是令人舒心。并非他刻意应酬,而是每每触及清哑那黑漆漆的眼眸就完全沦陷,所有话语和行动都来不及经过大脑思考就先一步表现出来了,直出本心,更显真诚。
吴氏把他的心意看得清清楚楚。
清哑也感觉出来了,又有了不自在的感觉。
和韩希夷谈话如沐春风,还能增长见识,她挺喜欢的。然自从察觉他对她的爱意后,她便不知如何面对。初时以为是严未央喜欢过他,后来严未央都定亲了,她还是不自在,便不知为何了。
像这样,他看着她,星眸温润如玉,烨烨生辉,她就不自在。
她是经历过情事的,觉得那不是动心的羞怯和躲避。
她不太会矜持和傲娇,便想弄明白。
“你不是说要抽签吗?”她问。
“当然。姑娘等等,我就去抽一支。”韩希夷笑道。
又对吴氏告罪一声,去观音像前跪了,恭敬叩首、摇签。
然后又去里间找老和尚换签文。
打开黄色纸笺一看,笑容敛去。
签文也是一句诗: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他蹙眉朝老和尚瞅了一眼,强烈腹诽:一个村野小庙的签文,弄这样诗句在签文上,那些村夫村妇能弄懂内含的意义吗?老和尚自己能懂吗?不懂怎么解?
这首诗他咀嚼多年,如今出现在签文上,什么意思?
又瞄一眼标签,是中上签,心里一动。
中上签可是好签!
一般而言,上上签太圆满,而水满则溢,月满则亏。
中上签则留有余地,正是恰到好处。
他又瞅了干瘪的老和尚一眼,决定试试他,看这小庙弄这签文是不是唬弄人的,因上前奉上签文,恭敬道:“烦请大师为小子解惑!”
老和尚睁开眼睛,瞄了一眼那签文。
“是好签!”他道,“然得失仍在施主一念之间。”
这话莫名的很,韩希夷有些不确定了。
出来后,清哑不掩好奇地问他:“什么签?”
韩希夷笑吟吟地将签文递给她瞧。
清哑接过去一看,这句诗她倒也知道,可用做签文来对应人事,其寓意却有些难以断定了。
因问他:“什么意思?”
韩希夷道:“自然是指愚兄一段心事。”
眼中笃定的神色,表明他已经解了这签文寓意,而他对清哑说话时清亮柔和的声音又透露了这“心事”。
清哑却觉得他说太含糊了。追问:“什么心事?”
难道他不是在追她吗?
那就应该说清楚,她也好理清自己的心事。
韩希夷在她清澈的目光下有些狼狈地脸红了。
他也想对她倾诉一腔心事,可现在不是时候啊!
也不是地方,旁边还有个吴氏盯着呢。
于是他柔声哄劝道:“日后姑娘自然会知晓。”
吴氏见两人问答。也凑过来问抽得什么签。
听说是中上签,忙笑说不错,这是好签。
她满面笑容,自为得了菩萨指引,闺女终身有落了。
说起来。清哑的婚事成了她一块心病。
一方面,清哑出色能干被御赐“织女”称号,全家都不肯委屈了她,发誓要她嫁得遂心如意;另一方面,不论她嘴上说得多要强,清哑先后三次退亲是不争事实,因此,稍注重家世名望的就算看中她人品才能,也要顾忌名声,不肯和郭家结亲。
高不成低不就指的就是这情形。
从小门小户挑也不容易。
太差了别说清哑看不上。做爹娘的也看不上!
如今这情形上哪找合心意的女婿呢?
官家少爷是想都不用想,商家子弟里边,挑挑拣拣也就剩韩希夷能入眼了。况且他在夏家为难郭家时,可是不惧权势站在郭家一边,心性是没的说。今日进香巧遇,她再无迟疑了。
心里这样想,脸上就带了出来,对韩希夷十分亲切。
韩希夷自然感受到,更是欢喜。
时候不早了,庙祝来请他们去后院用斋。
五桥观音庙只是乡村小庙。没有专门的禅房给贵客使用,庙祝让出了自己的静室给他们用斋。斋饭很平常,都是农家菜蔬,然韩希夷和清哑都觉得味道很好。都吃得津津有味。
韩希夷吃相优雅,比安静的清哑还有品相。
吴氏完全食不知味,光顾看他二人去了。
清哑将她神色看在眼里,心中有个决定。
饭后,她对吴氏道:“娘,我想跟韩兄去看桥。”
水乡一大特色就是各种石桥。不论春夏秋冬景致如何变换,它们都各有风味。五桥村有五座石桥,清哑自然要去看看。
吴氏忙道:“娘也想看看。咱们一块去。”
她当然不放心清哑跟韩希夷单独出去了。
不过,只要他们在自己眼皮底下,说什么由他们。
清哑看向韩希夷,韩希夷忙笑道:“咱们一起去更好!”
于是一行人出了庙,往田野拐去。
走一段,吴氏和杨安平家的几个媳妇对田野指指点点,渐渐就落后了;而细腰和细妹则一直跟在清哑和韩希夷身后,另有韩希夷的小厮秀儿也在。
很快他们来到一座石拱桥边停下。
这是一座小小的单门涵洞拱桥,并非用大青石板砌成,而是用不规则的大石头砌成,也不知怎么沏得那么整齐,居然还不会散架掉下一块石头来。
桥头一棵大柳树,万千金线垂落,婀娜多姿。
桥下一群鸭子戏水,两岸春光明媚。
韩希夷称赞一番后,对清哑讲起他所见过的各种石桥。
说得正兴浓的时候,忽觉身边有些安静。
转眼一看,清哑正望着他,黑眸纯净无暇。
“郭姑娘!”他不由轻声唤。
“你想要上我家提亲?”清哑问。
韩希夷被她的大胆给震住,一时不知怎么回。
“你怎么就喜欢了我呢?”清哑认真问,“我猜你以前喜欢谢大姑娘吧?所以才一直不娶。”
韩希夷心中一动,隐隐欢喜。
她这是吃醋了吗?
他看着少女,目光温柔明亮,恰似春日阳光。
清哑沐浴这阳光,等待他回答。
他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望着桥头垂柳微笑。
然后他就轻声道:“我确曾喜欢过谢大姑娘。然谢大姑娘选择方兄之后,我虽沉沦了一阵子,却已彻底丢开这段心事。不然我成了什么人?他们可都是我的至交好友。一直拖延未择亲,有两点缘故:其一,谢大姑娘乃女中翘楚,经她之后,我实难再对人动心。其二,既未动心,若随意定下终身,别说我自己不甘心,对别人也不公。——若不能全心爱她,娶回来岂不委屈了她?”
清哑听懂了,这是说严未央呢。
韩希夷这时收回目光,直视清哑眼睛,“也不知什么时候起的,我终于又动心了。姑娘不必怀疑我真心。之前我也曾怀疑自己,是否将姑娘当成了‘退而求其次’的选择。直到方兄和谢大姑娘退亲,我才真正明白自己:我很愤怒,甚至和他大吵了一场,却从未起过回头再去找谢大姑娘的念头。一点都没有!”
他目光炽烈,满满都是爱意。
完完整整的,不带一丝别样情绪。
清哑相信了他,也有些触动。
但并不表示她就愿意接受他。
她又问道:“要是我和谢吟月争斗,你会帮谁?”
她想他会说“两不相帮”吧。
这一刻,韩希夷觉得她像个孩子,好似问“我俩吵架你帮谁?”
他心中柔情泛滥,几乎控制不住自己,想要将她揽入怀中呵护一番,又顾忌她心思,又碍着细腰细妹在身后,因而轻笑问:“姑娘不知道吗?”
清哑无辜道:“我怎么知道!”
真是的,男孩的心事女孩最好别猜。
猜来猜去也不明白!
韩希夷叹道:“我不是已经做了选择吗!上次凶杀案,我并不知谢大姑娘是否冤枉了姑娘,但我选择帮姑娘;这次夏流星要强娶姑娘,我也不知是否谢大姑娘在后弄手脚,我一样选择帮姑娘。我是全心全意信任姑娘的。”
清哑静默无语。
她调转目光看向水中。
远远的,水面上飘着一艘船。
站在船头摇浆的,满脸络腮胡子,正是那卖鲤鱼的人。
想起那对鲤鱼,也算是历经劫难,才“有情人终成眷属”。
就听韩希夷又道:“终身大事非同儿戏,姑娘不必急于做出决定,好好考虑。愚兄等得起。便是最后姑娘拒绝,愚兄也不会怪你的。”
清哑忽然转头问:“你们世家都是三妻四妾的。我不要夫君纳妾!我要一生一世一双人!”
你能做到?
韩希夷震住。
他蹙眉慎重思考。
好一会,他才认真道:“不瞒姑娘说,子嗣为重。若不能绵延香火,恐怕我无法不纳妾;只要生了儿子,我便能保证说服长辈,绝不纳妾给妻子添堵。”
清哑道:“生几个儿子才算数呢?想纳妾都说生的不够。”
韩希夷见她一派淡然地跟自己讨论生孩子,心中升起异样感觉。强忍悸动,他柔声道:“只要生有一个儿子,我便能保证不纳妾!当然,能多些更好。”
******
朋友们中秋愉快!少吃月饼啊!月底还剩几天了,搜搜票夹支持水乡好么!期盼!!!
第344章 守护(祝中秋节快乐!)
清哑对他回答还算满意。
当然不是因为能生儿子就不纳妾的保证,而是他承认“若不能绵延香火,恐怕我无法不纳妾”这句话,他不愿欺骗她。
若有人对她保证不纳妾,她是不会相信的。
她再天真,也不会以为这里男女平等。
绵延香火这件事,无论小户人家还是大户人家都一样。
七出之条就有无子一项。
所以,韩希夷虽然保证说只要生有儿子就不纳妾,她也不会据此就选择他,她问这个问题另有目的。
从沉思中回神,立即撞入韩希夷眼中。
黑眸深不见底,她感觉自己被一股大力席卷进去。
她慌忙挣扎道:“你要我现在就回答你?我……”
“不!姑娘不用现在做决定!”韩希夷急忙打断她,“请姑娘慎重思量。愚兄……愚兄等得起!”
其实他等不起了,父亲病重,一再催他。
清哑松了口气,不自觉道:“我不知道!”
她是真不知道!
她目前没对任何男子动心。
若论有好感,韩希夷可算一个。
但这不足以让她把终身交出去。
韩希夷体贴道:“愚兄明白。”
若论这感受,恐怕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了。
清哑没有再说话,静静地向前走去。
韩希夷跟上来,与她并肩而行,含笑指点路边花草。
她忍不住瞥了他一眼,对他经历了刚才的事后依然从容不迫感觉有些刺眼,怎么觉得他跟她不但未疏远反而更亲近了一层呢?
想起吴氏那热烈的目光,她觉得还有必要跟他约法三章。
她道:“韩兄,我不能给你承诺。”
韩希夷停步,看着她笑,“我明白。姑娘不必担心。”
清哑道:“人家会误会!”
韩希夷柔声问:“姑娘想说什么?”
清哑道:“你不许讨好我爹娘。”
好奇怪的要求!
韩希夷觉得有些憋屈。
然顿了下,他便爽快道:“好!”
清哑又道:“你也不能再找理由送我东西。”
韩希夷更觉憋屈。
但他依然道:“好!”
清哑道:“你不能碰到我就赖着不走了。”
就像今天这样。
韩希夷再应道:“好!”
清哑道:“你别盯着我看。人家要说闲话的。”
其实是目光太炽热了。她觉得不自在。
韩希夷看着无比认真的少女,苦笑。
他并没有老盯着她看,然情感流露很难控制的。
他商量道:“不管如何,都要以姑娘闺誉为重。这个我一定铭记在心。可是……不是还有情难自禁一说吗。照姑娘说的,我从此要离姑娘远远的,连看也不能看。那姑娘又怎么认清我呢?”
清哑一听可不是吗,他没了机会自己也没了机会。
于是,她蹙眉细想。
想了一会觉得没主意。心想这不该我操心吧。
于是她道:“那是你的事,不该我操心。男孩子追女孩子,就是要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你没能耐,就该被淘汰!”
韩希夷先愣愣地看着她,半响才用力点头道:“好!!”
随着这一声有力的“好”字落音,他笑得比任何时候都醉人。
清哑诧异:自己说了什么他高兴成这样?
韩希夷看着她迷惑的样子,柔情汹涌,喃喃道:“清哑!”
这是他头一次当面叫她闺名。
清哑忙道:“我们走了!”
转身就走,脚步很快。
韩希夷微笑。觉得她害羞了。
过了桥,清哑四下一看,五桥村已抛在身后。二话没说,她又回头上桥。因为事情说完了,她想回去了。虽然还有几座桥没看,她也不打算看了。韩希夷是个很好的游伴,可终究有些顾忌。
水上,小船也调转头,往埠头划去。青年汉子坐在船一侧,紧闭着嘴唇。不紧不慢地摇着浆。他的目光漫无目的在田野间溜过,韩希夷和清哑的身影总是闯入视野。
他们站在桥边说了许多话,十分投契的样子。
快到埠头时,只见吴氏、清哑和韩希夷一行人离开观音庙。正往埠头走来,一面说笑。春风送来谈话内容:
“这树开花吗?”
“开。过些日子就要开了。”
“花什么样的?”
“不明显。不像一般花卉。”
……
韩希夷送郭家母女上了船后,自己也上了韩家船。
两船一前一后离开埠头,扬帆远去。
已临近傍晚,埠头汇聚了许多小船,捕鱼的人回来了。香客也一拨拨赶来搭船回家。
待夕阳西下,两兄弟上岸,向观音庙走去。
褪去人流的观音庙,格外清幽安静。银杏树静静伫立,宠辱不惊。青年汉子朝大哥看了一眼,大哥便停住脚,在一个常年做买卖的摊位上拿了个凳子坐下。青年汉子踏上石阶,向庙里行去。
庙堂上空无一人,观音像前的香案上燃着香,青烟袅袅。
他站在那,静静地打量雕像。
岁月剥蚀了雕像的色彩,为它浸染了沧桑的痕迹。
目光落在香案一侧的签筒上,定住了。
似乎犹豫了好一会,他上前,在蒲团上跪下,抬起拖沓的长袖,隔着衣物双手合拢,闭目静静默祷。
寂静中,他仿佛听见自己的心跳。
不知过了多久,他睁开眼,将签筒拿下来,双手抱住摇动。“哗啦哗啦”竹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