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太极英雄传-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强的内功!武禹襄见了,暗暗叫绝。他抄起桌上的一柄小勺,在嘴边吹了吹,往上一弹,小勺似利箭飞到屋梁之上,竟将梁柱剜了一个洞,将竹筷剔了出来,竹筷化成一股竹粉飘飘扬扬。
  女子一见,暗暗吃惊,凤眼圆睁,柳叶眉往上一挑,哼了一声,站了起来,愤愤走出同和居。她走时未见三寸金莲露出来,只见裙角簌簌而动,拂来一股强劲之风,桌上的杯碗锅盘全都掀翻在地,酒菜狼藉……
  武禹襄小声对杨班侯说:“她是黄葵帮的。”
  “您认识她?”杨班侯轻轻地问。
  武禹襄摇摇头,没有说话。原来武禹襄眼力深厚,他看到那女子的后背嵌有一朵金黄色小葵花……
  杨班侯随武禹襄来到端王府时,已是夕阳西下时分,血色的残阳笼罩着端王府的殿宇楼阁,银安殿像镶上了暗黄色的金环,连竹林草木也是一片暗黄色。
  杨露禅听说武禹襄和杨班侯不期而至,欣喜若狂,立即将他们迎到自己房中。端王听说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和杨露禅的儿子到了,也格外高兴,叫膳房准备了一顿丰富的晚饭,招待这两个人。
  杨露禅和武禹襄道了各自别后的经历,杨露禅特别询问了陈家沟的情形,听说陈长兴的妻子王氏病故,陈德瑚家败落,财产变卖,季雯青回娘家,郑盈盈疯癫而亡,不由得叹了几口气。
  武禹襄着意夸奖杨班侯一番,谈到他武功长进不小,天资聪慧,特别是来京路上,奋战水澳帮主穆天真,毫无惧色,连端王听了也入了神。武禹襄还讲到去年广平府城失火,杨班侯手挥白腊杆,将燃烧着的芦苇全都抛入护城河中,扑灭大火,杨露禅更是喜滋滋的。
  晚宴散后,端王提出请武禹襄也留在府中任武术教头,武禹襄因家中杂务繁多,自己正在家乡开馆授徒,谢绝了端王的请求。端王又提出留杨班侯在府中任武术教习,杨班侯一听,高兴得手舞足蹈。杨露禅想到杨健侯已逐渐长大,妻子身边已有帮手,也想让杨班侯见见世面,便答应了端王的要求。
  武禹襄在端王府住了两日,与杨露禅叙话滔滔不绝,絮絮不休,有时叙到半夜,二人交流了许多拳艺,对如何改进陈氏太极拳交换了意见,谈得十分投机。杨露禅感谢武禹襄托人赠送的王宗岳所著《太极拳谱》,并把自己亲手所抄的眉批《太极拳谱》赠送武禹襄。武禹襄因要探望兄弟武汝清,只好与杨露禅告辞。杨班侯一直把师父送到白塔寺,方才返回端王府。
  杨班侯随父亲在端王府教拳,一晃过了四年,他已成长为一个少壮青年,一位名震京师的年轻拳师。这期间,由父亲介绍,他结识了八卦掌始祖董海川、会友镖局总镖头宋迈伦等老一辈杰出武术家。陈清平的女儿陈玉娘几次千里迢迢由陈家沟赵堡镇赶来与杨露禅父子见面,磋谈武艺,还一同拜会海淀谢庄猎户冯三保、冯婉贞父女俩,杨露禅父子与冯三保父女也成为莫逆之交。
  这天,端王把杨班侯叫来,说道:“前几日蒙古一个王爷,献上一匹烈性马,无人敢驾驭,我想请你去试一试,如何?”
  杨班侯点头答应,然后随端王来到后花园,只见一匹红鬃野马关在木笼内,仰天嘶鸣,狂踢不已。
  杨班侯见这匹马没有鞍缰,浑身亮闪闪的,如炭火一般。它胸宽腿直,背平臀圆,细绒毛似红缎子,四条腿像四根柱子一般,碗口大的蹄子紧扣在地上,双目如电,闪着野性的光辉,半尺多长的红鬃剧烈抖动……
  杨班侯知道这是一匹上等宝马,立即叫人开锁,放马出来。
  木笼门一开,烈马撞了出来,甩鬃摇头,腾空跃起,吓得端王和太监们纷纷退后。
  杨班侯没有躲闪,看看马蹄已近,猛地一缩身,钻于马腹之下,伸出两手,一手紧抓马胸,一手托住马肚,横空举起,就像举着一个光采照人的唐三彩马。
  端王等人看呆了。
  那匹烈马前刨后蹬,把三尺长的马尾像雨点一样摔打下来,可是杨班侯居于马下,丝毫打不着他。
  那匹马又咆哮一阵,渐渐大汗淋漓,如同水洗过一样,两耳垂下来,浑身哆嗦。
  杨班侯见时机已到,趁其不备,猛向空中一抛,又接在手中,连抛五次,吓得那匹马抖如筛糠。杨班侯这才让它四蹄着地,那匹马哪里还站得住,瘫在地上,喘息不止,眼里慢慢流出两行泪水。
  端王一见大喜,立即叫人拿来组绳鞍蹬,把马披挂起来。
  杨班侯哈哈笑道:“蒙古王爷哪里是献马,分明是欺负我中国无人,真是可恶!”端王正要夸奖杨班侯,忽见总管王兰亭匆匆进园。
  “端王,不好了!英法联军六千多人已向通州杀来了!”
 



第44章 英法军长驱逼京师 文总管悲恸饮福海


  杨班侯闻言大吃一惊,他知道英法侵略者对中国早就虎视眈眈,不久前,英法侵略联军二万五千余人,由英使额尔金、法使葛罗率领,陆续到达上海,并即启碇北上。俄国公使伊格拉切夫赶到上海,把北京和天津一带的中国防守情报,密告英法联军。以后,英法联军由北塘登陆,袭击大沽炮台,占领天津。朝廷派大学士桂良、直隶总督恒福与英法谈判媾和。伊格拉切夫极力怂恿英使提出要咸丰皇帝隆重接见的要求,咸丰皇帝拒绝。谈判破裂后,伊格拉切夫又极力鼓动英法联军尽快进入通州,不使中国的僧格林沁将军有在通州设防的时间,还向英法联军提供了俄国间谍秘密测绘的北京地图以及各种情报。如今英法联军长驱直入,果然杀来了。
  杨班侯为听个究竟,来到端王居住的卧香斋外,偷听端王与王兰亭的对话。
  只听王兰亭说道:“皇上已令瑞麟统带旗兵九千人赴通州设防,绵勋带兵分驻东南皇木厂、交亭等处,调山西、陕西、直隶、山东各省兵一万五千四百人入京。僧格林沁将军也已退守通州。皇上还撤了桂良钦差大臣的职务,改派载垣、穆荫前往通州与英法联军议和,阻其进兵北京……”
  “洋人来得好快。”端王惴惴不安地说。
  “皇上已下令调大兴、宛平两县车五百辆,准备逃往热河避暑山庄,城内人心惶惶,前门烧饼被买一空。听说英法联军在通州南二十里的张家湾,大施兽行,有两千多名女子自尽,有跳河的,跳井的,上吊的,抹脖子的,好惨哟,有一百多女子逃入礼拜寺,结果被洋人弄了去,有的割了奶子,有的被刀挑了,惨不忍睹啊!……”
  端王恨恨地一拍桌子,骂道:“这帮衣冠禽兽!”
  王兰亭道:“府里是不是也要做一些准备,把金银细软、文物等值钱的东西收拾一下。”
  端王叹口气:“这端王府还好说,可是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怎么办?那里有价值连城的珍宝啊!”
  杨班侯来到杨露禅房内,将听到的情况对父亲讲了。杨露禅叹道:“洋人的洋枪洋炮不可怕,可怕的是政府腐败无能。想当初,八旗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康雍年间,东伐西征,屡建奇功,绿营军也是异军突起,勇猛神威,后来也衰落了。如今英法联军耀武扬威,张牙舞爪,逼近京师,我与董海川、宋迈伦等人,几次上书皇上,请求集合京师上千武林英雄,与洋兵决一死战。可是皇上就是不准,说什么打仗是士兵的事情,不准百姓参与……”
  局势就像阴暗的天气,一天天恶化。
  九月十八日,通州谈判决裂。英法联军大败僧格林沁,通州失守。
  九月二十一日,英法联军在八里桥重创清军主力僧格林沁、瑞麟等部,枪伤胜保,京兵数万人溃散。
  九月二十二日,咸丰皇帝率领后妃宫眷及部分王宫大臣自圆明园逃往热河。
  这天晚上,端王匆匆把杨露禅、杨班侯找来,说道:“方才圆明园总管文丰派人来,想请二位到圆明园协助看守。因皇宫护卫总管杨洪飞、蔡啸天已随皇上到热河避暑山庄,圆明园内没有高手,非常空虚,只有上千守军,文总管久仰二位大名,特意派人来请二位前去镇守。我也不便在京师久留,今天夜里也前往热河,我身边有兰亭就行了。”
  杨露禅慨然道:“既然国家有难,我杨家在所不辞,我们立刻就去圆明园。”
  端王府门口停着一辆马车,文丰派来的太监正焦灼地等着。他听说杨露禅父子愿意前往,立刻眉开眼笑。三个人挤进车厢,车夫扬鞭策马,端王和王兰亭立于门前频频挥手告别。不久,马车消失在夜色之中。
  天蒙蒙亮,马车驶进圆明园大宫门,来到九洲清宴殿前,圆明园总管文丰正在石阶上如热锅上的蚂蚁,见到太监引杨露禅父子下了马车,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下来。
  杨露禅见文丰面黄肌瘦,一脸凄惶之色,眼窝深陷,眼圈布满血丝,顿生怜悯之心。
  杨班侯完全被圆明园宏大的气势、秀丽的景色所吸引,他一下马车,就东张西望,竟连文丰的问话也没听到。杨露禅用手拽了他的衣襟,杨班侯才醒悟过来。
  文丰将二人请进大殿的西厢房,唤人端来早膳,先请二人用膳。
  杨露禅、杨班侯吃完早膳,文丰心事重重地说:“想当初努尔哈赤铁马横戈,英雄不可一世,皇太极神威英勇,留下多少马上战绩。康熙大帝西征叛贼,凯歌震天;雍正帝机谋满腹,慑服臣民;乾隆爷才华横溢,江山胜迹饱蘸文墨。自从鸦片战争以来,朝廷日益贫弱,洋虏得寸进尺,大好江山日遭践踏,唉!惨不堪言。我文丰原是内务府的大臣,后被皇上任命圆明园总管大臣,统管这万园之园的事务。目前皇上率贵妃等已抵达热河承德避暑山庄,留下恭亲王奕诉在京周旋,恭亲王现躲于万寿寺。英法联军已逼近德胜门,安定门,我看圆明园也将保不住了。我久仰你们父子的声名,知道你们有一腔热血,所以特意请你们前来。我请你们来的原因并非是护园,因为凭你们的高强武艺,也难抵抗洋人的洋枪洋炮,何况他们是几千之众,圆明园肯定保不住了。我请你们来是有要事相托,因为要遮人耳目,所以托名为护园……”文丰说到这里,压低了声音。
  杨露禅见他神情紧张,忙问:“官人尽管说。”
  文丰接着说:“圆明园如被洋人侵入,园内珍贵文物和珍宝必被抢掠或毁坏,我已差人将能运走的文物和珍宝装车,打算藏在西山之中,待洋人退后,再运回圆明园,我想请二位亲自押送……”
  杨露禅慷慨激昂地说:“我们父子愿担当此任,请官人放心。”
  “我给你们跪下了。”文丰说着,跪下一条腿。
  杨露禅连忙扶起文丰,问道:“何时出发?”
  文丰道:“我想洋兵一时还到不了圆明园,一是因为太监们正在收拾文物,二是因白日出园惹人耳目,今晚出园比较适宜。”
  杨露禅点点头,凝望着窗外苍茫的景物,湖面上有一层薄薄的雾,石桥隐约,朱亭时现,显得凄凉静寂。
  文丰又说:“二位辛苦了,白日睡上一觉,好好歇息一下,养精蓄说。”说完,让太监带他们来到后面两间寝室,安排睡下。
  杨露禅、杨班侯睡至傍晚,忽被一阵激烈的枪声惊醒。
  杨露禅连忙披衣来到窗前一看,只见三十多个猎户,手持大刀或宝剑,仓皇奔逃。其中有个老者,双目烁烁,身法轻捷,还有一个少女,气喘吁吁,血染衣裳,好似面熟。
  这一老一少正是十几年前杨露禅在陈家沟见过的“盖五岳”冯三保和冯婉贞。
  杨露禅正要招呼她们,她们已飞快地奔进九洲清宴殿。
  一忽儿,大批英法联军涌入,穿过正大光明殿,向九洲清宴殿扑来。
  杨露禅磨拳擦掌,准备与洋兵决一死战。
  这时,只见九洲清宴殿门大开,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挺身而出,雪髯飘飞,一挥大手,大声喝道:“这是中国皇帝的宫苑,外国人不得擅自入内!”
  这声音,似洪钟,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文丰的身后闪出大批手持兵器的侍卫,个个横眉竖目,剑拨弩张。
  空气像是凝结了。
  洋兵被震慑住了,你看看我,我望望你,谁也不敢再上前一步。
  两个洋兵头目商议着,一个洋兵头目说:“先请示一下额尔金公使。”
  另一个洋兵头目点点头:“先把部队撤到大门外。”
  一个洋兵头目穿着雪亮的靴子,挎着军刀,迈着大步,走上石阶,来到文丰面前,高声说道:“我们是大英帝国和法兰西帝国的军队,你们的刁民杀害了我们四十多个士兵,他们现已躲到这座花园,我们限你们五小时内交出杀人凶手,否则格杀勿论!”说完,一转身,又迈着笔直的步子返回行列。洋兵退出圆明园,驻扎在大门以外。
  文丰来到杨露禅房间,杨班侯也在座。文丰神色沮丧,说道:“洋兵来得迅疾,请二位立刻出发,从后门出去。”
  杨露禅问:“都谁备好了吗?”
  文丰回答:“共有十辆马车,六十个箱子,我挑选了十个马夫和五十个精壮侍卫,你们都骑马走。我派一个叫鸣琴的宫女差头做你们的向导,她比较熟悉西山的路径。……”
  正说着,只听窗外“噗通”一声,有人倒地的声音。
  杨露禅叫声不好,呼地推开门,但见冯三保、冯婉贞父女俩威风凛凛地出现于门口,冯婉贞手持的宝剑上淌着鲜血。
  杨露禅往前一探步,见有个黑衣蒙面人躺在窗下,后背冒着鲜血。
  “我们都听到了。”冯三保说。
  杨露禅惊喜地叫道:“冯大哥!”
  杨班侯也亲热地拉着冯婉贞的手,说:“婉贞姐!”
  冯三保父女与杨露禅父子亲密地叙话。
  文丰认得冯三保父女,冯三保和谢庄的猎户常把猎物卖给圆明园。冯三保对文丰说:“大官人若是信得过我们父女,就让我们父女也跟杨教头去吧。”
  文丰见他言语诚挚,也知他是一个爱国老英雄,于是答应了。
  一行人悄悄出了房间,正见一个人迎面而来,文丰问道:
  “准备好了吗?”那人答道:“都准备好了,后门附近没有洋兵。”
  杨露禅见那人一身青衣,身材窈窕,面目清秀。
  文丰介绍道:“她就是鸣琴,已经换了男装,路上方便些,婉贞姑娘是不是也应换男装?”
  冯婉贞哼了一声,说道:“我有一身武艺,不用换。”
  几个人穿过“天然图画”、“曲院风荷”,过了同乐院,沿着一望无际的福海,快步行进。来到如意桥上,凉风习习。文丰停了下来,他朝杨露禅、冯三保等人双膝跪下,怆然泪下道:“这该不是当年燕太子丹易水之畔送客吧。”
  冯三保道:“大官人说到哪里去了,快请起吧。”
  文丰慨然道:“我文丰一生为官,除了花了些银两求官、求妾,再未求过人。今晚,我跪求几位英雄豪杰,护送国宝到深山,拜托了!”说完,泪流满面。
  杨露禅劝道:“官人快请起来,我们定要尽心竭力!”
  文丰望着福海苍茫的景色,仰天哭道:“我生是华夏的人,死是华夏的鬼,生是朝廷的臣,死是清陵的魂,圆明园啊,圆明园,你这聚古今艺术珍品而建成的世界上最宏伟美丽的宫殿,举世无匹的壮丽宫苑,就要遭到毁灭,圆明园,我与你同归于尽!……”说着,猛的弯腰站起,一纵身,跃进了福海……
 



第45章 潭柘寺粥中落野鸽 梨树院墙头遗投石


  杨露禅去拦,已经来不及了。
  冯三保叹道:“他这一去也好,省得受洋人的污辱。”
  几个人快步来到“北远山村”,只见前面黑黝黝地排着十辆马车,一些侍卫整装待命,他们的手里都牵着马缰。
  鸣琴引着众人来到圆明园的一个后门,她让侍卫打开后门,众人与马车鱼贯而出。
  出了后门,步行的人都骑上快马,一行人迅疾朝西北驶去。
  正行走间,只见圆明园方向大火冲天,通红一片,隐隐传来喊杀声,与哭叫声连成一片。
  “洋兵烧园了。”鸣琴呜咽着说。“园里还有几千个姐妹呢。”
  杨露禅咬咬牙,果断地说:“快走!”一忽儿,这一行车马消失在夜色中。
  第二天下午,这一行车马来到绵延起伏的燕山山脉,走进山坳,仰目四观,杨露禅见九座山峰像卫士一样呈马蹄形排列着,护卫着一座小山峦;在山峦的南侧,依山势建有一座红墙碧瓦的古老寺院,从一座山峰的半腰处,抛银滚玉般淌下一股山泉,如一条素绢绕于寺院的红墙外。
  “看,那就是潭柘寺!”忧郁半天的鸣琴忽然惊喜地指着那座寺院说。
  潭柘古寺,早就名噪京师,古代有“先有潭柘,后有幽州”的说法,谁个北京人不知晓呢。
  鸣琴幽幽地说:“我随皇上到这里游赏过。”
  杨露禅看着疲惫不堪的侍卫和马夫,向冯三保建议,今晚在此处歇息。
  冯三保说:“这里离圆明园已远,我们又是悄悄出园,估计洋兵不会追到这里。这是西山的山口,虽谈不上高枕无忧,心里也算是踏实多了。”
  侍卫和车夫听说进寺歇息,个个绽开了笑脸。
  一行人朝寺院而来,但见苍松翠柏葱葱郁郁,巉岩巨石斗怪争奇,浓荫送凉,徐风致爽;仰面一望,一座飞金走彩的巨大牌楼赫然出现眼前,牌楼前的两株古松颇为奇特,离地面九尺多高匐匍散开,平伸出几条苍龙般的臂膀,走近油彩斑斓的大牌楼,西南的匾额上有“翠嶂丹泉”四个金饰大字,上面写着“香林净土”。进了山门,静悄悄的,没有见到一个僧人。
  天王搬内,四尊巨大彩塑天王神像,依次是:东方持国天王,脸白色,怀抱一个巨大的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脸蓝色,手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脸红色,右手拿蛇,左手提一个多宝珠,北方多闻天王,脸黄色,右手拿伞,左手擒一只老鼠。四大天王脚下还踏着奇形怪状的八大怪。
  杨露禅退出天王殿,让侍卫和车夫在殿前歇息,留下杨班侯和冯婉贞,自己和冯三保又走进大雄宝殿,殿中供奉佛祖释伽牟尼塑像,面容丰满,神态庄严,左右两侧是弟子阿难和迦叶的塑像,殿内也没有僧人。
  “怎么会没有僧人呢?”杨露禅自言自语地说。
  “大概听说洋人打进了北京城,这里的僧人都吓跑了。”冯三保一边说,一边瞧了瞧佛像背后。
  “潭柘寺的香火一直很盛,金朝的几个皇帝曾到这里打猎,元世祖忽必烈还送他的女儿妙严公主到寺里落发出家、康熙、乾隆皇帝曾在这里居住过,这里的和尚手眼通天,有的武艺高强,洋人未到,怎么会逃走呢?……”杨露禅和冯三保又来到斋堂三圣殿、毗卢阁、行宫院、方丈院、流杯亭、地藏殿、圆通殿、药师殿、文殊殿、观音殿等处,还是没有找到一个僧人。
  两个人返回天王殿前,杨班侯早等得不耐烦,口中不迭地喊“饿”。杨露禅与冯三保商议一下,今晚在潭柘寺住一宿,明日一早出发,晚上轮流值班,又派出侍卫到寺外放哨。杨露禅吩咐车夫把马车赶到梨树院,冯三保父女住了东厢房,杨露禅父子住了西厢房,鸣琴与冯婉贞同住一个房间,侍卫和侍卫分住附近空房。几个侍卫在鸣琴的带领下,来到天王殿东侧的伙房,在伙房的灶间,地炉上埋着一口大铜锅。这口锅直径约六尺,锅深约四尺,前伙房里还有两口更大的铜锅,一口煮粥用,一口蒸馒头。灶门的正前方,有一块石匾,石匾上刻有“潭柘寺”三个字。
  鸣琴让侍卫从马车上卸下一袋白面和一袋玉米面,一口锅熬粥,另一口锅蒸馒头,然后又叫侍卫抬来半袋咸菜疙瘩,算是一顿晚膳。
  馒头蒸熟,粥也煮熟,鸣琴招呼众人到伙房用饭。
  杨露禅盛了一碗玉米面粥,刚端到嘴边,猛觉有一股异味,立刻摔掉饭碗,大叫一声:“大家先不要喝粥。”话音未落,“噗通”“噗通”接连倒下两个侍卫,七窍冒血,倒地身亡。粥里有毒!
  大家听说粥里有毒,都放下了饭碗,你瞧瞧我,我看看你,大眼瞪小眼。
  寺内没有一个生人,谁也没有见到有陌生人进伙房,那么谁是投毒人呢?难道是送宝行列中的一员?
  面面相觑!
  杨露禅猛见空中飞过一鸟,他纵身一跃,一手把那只飞鸟摘了下来。他掰掉一块馒头,塞进飞鸟嘴中,飞鸟将馒头吞进腹中,呼煽着飞去。
  馒头无毒。
  可是大家连吃馒头的勇气也没有了……
  冯婉贞见大家无动于衷,抢上前一步,拿起一个馒头就要往嘴里塞。
  杨班侯一把夺过她手里的馒头,憨憨地说:“婉贞姐,你那么漂亮的一朵花,要是毒死了,岂不可惜?让我先吃吧……”说着,将一个馒头咬掉半个,嘴巴动了几下,吞下肚去。
  大家见杨班侯没有反应,都争先恐后地拿起馒头吃起来。
  杨露禅从院子里找来一根大木头,来到熬粥的灶前,两脚站于灶端,用大木头在粥中搅了搅,搅出一只鸽子,鸽子呈灰黑色,两片嘴乌黑。
  鸽子的嘴涂有巨毒,它到灶间偷吃粥,毒性发作,一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