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安传-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家子在这里愁眉苦脸,饭本来已经做好了,却没人想起要摆上来。
第一百七十二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2)
客栈的房间里表面看起来比较干净,被子折叠过、地面清扫过,也没有凌乱的杂物破坏它的整洁感。不过这种低档客栈其实非常脏,床上的用度只要靠近了一闻就能从气味随时联想到很多,比如一个酒醉的男人和一个粉头妓女在上面睡过,那个妓女的身体里还留着其它男人留下的脏东西、没时间洗。更甚者,有可能睡过两个男人,许多人就好这一口。只要仔细瞧瞧,床单上的角落也许能看到淡淡的血迹,谁知道是什么部位的血。
但是桃花仙子感觉很良好,无论这里有多不舒服,但只要有两条就够了。首先,和很多次奔波江湖的经历一样,住进客栈可以洗个澡至少换一身内衣。而现在最重要的,她想起了相似的一个场景:在常德城里,和张宁一起追查吴庸的下落,那个晚上也是在这样的一家客栈里,临街。
她用手指挑开竹编窗帘的一角,看着河对岸的巷口。一缕阳光晃眼,睫毛在光线中微微的颤动,一双眼睛如同窗户,没有太多特别的……不过每一扇窗户里也许都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念头。
她看见了光中飞舞的尘埃、墙上陈腐的污垢。有一种错觉,一回头就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的声音很低,说话流畅而平缓,他好像在说:有何异常?
旁边的凳子上放着一块砚台一枝破笔,从客栈要来的。桃花仙子提起笔在手里的册子上写写画画了一阵。在这里呆了一整天,她发现进出那条巷子的人就那么一些,几乎没有别处的人走进去。
派人打探过,巷子里只有民宅没有商铺,并且道理狭窄弯弯曲曲不便通行,难怪进出的都是那么几个住在里面的人。巷子另一个出口在里仁街后面的时雍街,桃花仙子在那头也安插了一个人手。不过这边更重要一点,里仁街处在青溪河畔,旁边就是一道桥,是别处和这片区域的一个连接点;如果有外人从其它地方过来,通常是走这条路,桃花仙子等人昨天去找张家的人也是从这边口子进的。
没有什么异常,桃花仙子把进出的那几个人都记住得差不多了。她在纸上记了一下,算是个记号免得忘记,性别、大概年龄、高矮胖瘦、有什么特征等等。
就在这时,进来了个瘦得像杆的后生,穿着灰布长袍,形象很像识字的人。他抱拳道:“禀仙子,那家的人还是不愿意。问了,张员外找人鉴别过字迹真伪,但是他又找了另一个拖延的托词。他说既然事情很严重,为什么二郎没有亲自回来,却派了几个生人?属下难以回答,就说问问主事的再造访他们。”
桃花仙子转过身来,沉思着没有马上说话。她顺着禀报的内容一寻思,临走前张宁说过要去京师、并且走的路是折道南京,这时候派人快马沿路往回赶,说不定在半道还能碰到他。不过她不愿意向随从透露张宁的行踪目的,自然就没有将想法说出来。
过了许久,她开口道:“就算是张大人亲自来了也麻烦,张家的人世代没离开过南直隶,就算让他们在家里等死恐怕也不愿意逃亡。”
瘦子道:“那此事我们该如何处理才好?”
是啊,该怎么办?桃花仙子寻思,张宁派她来的时候也许就考虑到了这种困难,但他没细说,或许并不是忘记了、而是把烫手山芋交给自己,让她自己想办法?
桃花仙子自幼跑江湖,处理过很多危急和麻烦的事,这点事应该有办法的。她也这么想,自己不是木偶,总得自主想些法子。
“张家男女老幼一共五人,商铺里的伙计没见住在那里。”桃花仙子语气有点冷,“明早凌晨,我们再敲开门进去,随身藏好绳子。进门看听我的号令,抓紧机会将他们全部制服了,强制带走!”
随从面面相觑:“咱们是替张大人办事,那些人是他的家人。这么干,会不会被怪罪?”
“这是我的意思,有我顶着,你们担心什么?”桃花仙子露出一丝笑意,“今天要准备好几辆马车,你们等会儿就去办……你们以前在徐光绉手下做细作?这种事怎么避开注意,找什么地方,不用我说吧?”
瘦子道:“我们明白,找运河码头上的车马行比较好。”
桃花仙子点点头:“明早动手,拿了人可以立刻出城,就算弄出了点动静,邻里报到官铺,想追咱们也来不及。”
正商量着,窗边一个汉子急道:“不太对劲,仙子您快瞧瞧。”
桃花仙子二话不说冲到窗子旁边,掀开窗帘一角,只见一队人马在里仁街上奔行,当街横冲直撞,行人纷纷避让。这种气势肯定和官府有关,南京地面上除了白道一般人没那么嚣张。几个骑马的汉子穿着布衣,但姿势一看就是武夫;有一个穿长袍的骑马很不稳可能是文人,关键是他身后跟着一帮带兵器的衙役!这厮可能是地方官带路的,锦衣卫到地方上拿人,如果有正式公文完全可以要求地方官协助。
桃花仙子沉住气,眼见那些人径直进了那条巷子,她当即就不看了,转身道:“你,立刻去另一头叫上那边的人,然后马上出城,向西走。”
被指着的人脸色有点紧张,应命就走。
桃花仙子回顾剩下的三人,又对那瘦子说道:“你留下,看明白了情况找机会出城会合……不要再留在这家客栈。其它人跟我走,立刻出城。”
手下的人还没完全回过味来,但并没有乱,因为有人明白清楚地告诉了他们应该做什么。一行人拿了东西马上就快步下楼去了。
……走近巷子的人慢了下来,道路曲折又不宽敞,骑马的人控制了速度,跑步跟着的衙役也变作走路。一共有十好几个,都是些汉子,带着兵器绳索等物。
他们径直来到张家院子门口,一个衙役从后面跑上来,作势要去敲门。一个络腮胡在马上冷冷低喝一声:“住手。”衙役忙停下来弯腰站在一旁。
络腮胡回顾左右:“进去后立刻拿人,无论男女尽数拿下,一个也不能跑!”
“是,将军。”
络腮胡从马上跳下来,撩了一把上衣下摆,向前一冲,飞起一脚“砰”地踢在门板上,门立刻就开了,几缕灰尘震得簌簌掉下来,他“呸”地吐了一口,手一挥,众人鱼贯冲了进去。
张九金等一家子好像正在堂屋里商量什么事儿,听到动静都在门口张望,只有张九金从石阶上走下来,迎上来瞪目道:“你们这是干甚?”
随后进来的文官见状,伸手进衣袋正准备拿牌票一类的东西,络腮胡大汉却道:“反正是死囚,啥也不用了。”
这时衙役们已经冲到张九金的面前,其中两个直接将他按翻在地啃了一嘴泥,然后把他的手臂反过来,拿绳子就绑。其它衙役分开,大部分冲进堂屋拿人,因为眼睛看得见的堂屋里还有好几个人;剩下的冲进周围的房间,很快就听到“叮叮哐哐”东西砸碎的声音。堂屋里的女人尖叫和哭喊随之而来。
“我们就是老百姓,犯了什么罪?”张九金被反绑着跪在地上又惧又惊地问。
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过了一会儿那个文官才说:“张宁是乱党,你们是同谋。”
络腮胡军官冷冷问:“张宁回来过没有?”
张九金不住摇头。
一旁的一个锦衣卫军官模样的人说道:“要不派人到附近各家搜搜?”
文官忙道:“官差轻闯民宅舆情不利,邻里各家和张家没多少关系。”
那锦衣卫军官立刻声色俱厉地喝道:“皇上金口下旨的钦案,办案不力,你趁早把顶上乌纱摘了!”作为老百姓最怕的当官的,平时威风八面人见人避,但锦衣卫最不怕就是官。
不料那文官直起腰板道:“皇上爱民如子,办钦案也绝不会扰民,你要是觉得老夫把皇上的旨意解错了,咱们上书问问皇上去!”
“操!”那锦衣卫军官骂道,“嘴上说得好,咱们还不知你们是什么东西?”
另一个军官插嘴道:“兄弟省省口舌,别人要的就是那名声,你和他计较他倒是高兴了。”
络腮胡道:“李知县,传你的人去各家问问,客气点,有没有见过张宁回来,总可以罢?”
那文官这才吩咐人手出门去问。等待的时间里,院子里的五口人已经全部被五花大绑丢在天井中跪着了,女人们战战兢兢只顾哽咽,父子俩低头不语,那个小姑娘哇哇大哭,她的娘一面流眼泪一面低声对女儿说着什么话,手却不能动弹。
等了许久,一个衙役带着个短衣老头儿进来了,衙役让老头儿说话,只见他扑通跪下四肢发抖口不能言。衙役只好躬身道:“此人看见昨日有几个陌生人进张家的院子。”
络腮胡立刻转身问张九金:“来的人是谁?”
张九金一时没说话,突然络腮胡扬起马鞭就打,“啪”地一声,张九金侧脸一条粗的血红鞭痕就冒了起来,耳朵被打破了,血瞬间滴到了地面上。张九金惨叫了一声,倒在地上乱滚。
“你别打他了,老天啊……”绉氏大哭。张世才跪着向前挪了几步,忙道:“军爷问草民便是,放过我父亲。”
络腮胡冷冷地看着张世才,走过去一脚踩在他的手掌上,使劲碾了一下。张世才额上的汗马上渗出来,太阳穴青筋鼓出,牙咬得“咯咯”直响。
“还算条汉子,饶你一回。”络腮胡冷笑道,“记住!爷没问你话,你就得规矩给我跪着,话不能乱说。”
张世才道:“草民没见识,大人有大量。家父要是冒犯了您,您想打一鞭子,就往草民身上打两鞭子。”
另一个锦衣卫笑了起来,说道:“这汉子有点孝心,凭良心说不咋遭人厌。”
第一百七十三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3)
桃花仙子等人及早离开了南京城池,向西走的路上等到了后出城的“瘦子”。听说官府后来在各门都设了关卡,但是瘦子还是安然无恙地混出来了,毕竟他是一个人,目标不大。
这帮人最初的胡滢手下的官吏发掘出来的细作,采访使机构被裁撤后,通过赵二娘的关系在张宁手下效力。他们没有对某阶层的忠诚,干这一行就是为了生计为了钱;不过还是中用的人,办事很熟练。瘦子不仅亲眼核实了张家的人被抓走,还打听了许多细节消息,然后才不慌不忙地过来交差。
官差到河对岸那家客栈盘查过可疑之人,当时桃花仙子等人马上离开客栈并出城实在是明智之举。瘦子还打听到,张世才要求替父亲挨打的细枝末节。
每个时代人们感兴趣的八卦其实都围绕着一些固定的题材、套路,而此时关于子孝、妻贤、仆忠等相关的内容就很容易流传开来,哪怕是在极端情况下。于是在张家出事后,各怀看笑话、幸灾乐祸、无故感叹心理的七嘴八舌故事里,因为张世才替父挨鞭一节,平白让这个故事多了一点切合时代主题的亮点,仿佛八卦的画龙点睛之笔。
或许是在场目睹的衙役说出来,然后通过各种社会关系的闲聊才把这事儿传出来的吧。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桃花仙子纵是有万般不甘,也无可奈何,只能带人向西返回。她总不能带着手下的四五人去劫狱,跑江湖的人有时候可以自称“侠”,会些刀枪棍棒拳脚擒拿工夫,但是飞檐走壁攻开衙门里的牢狱救人显然难度太大;地方官号称“代天子守土”也不是完全流于口头,官府衙门重重设防,要来强硬的估计得用军队才行。况且下令让几个细作跟着去干送死差不多的差事,他们愿不愿意?
一行人沿大路走到临近安庆府的一个市集时,果然找到了从湖广来的张宁等人。
在驿道上总是不缺这种市集,特别是人口稠密的东南地区,往来不绝的行人带来了商机。张宁找了家能吃饭歇息的店铺,一众人进房间说话,总比在大路上被所有人打量更有安全感。
他戴了一定竹编的可笑斗笠,进门就取下来放在门边。桃花仙子一脸歉意地开口道:“事情不顺利,没办好……”接着她详细地把事情经过叙述了一遍,张宁在期间一直没说话打断她,只是沉默地倾听着。
显然从桃花仙子的叙述中,他们已经尽力了,过错并不在他们身上,桃花仙子可能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说完便加了一句:“张大人可以再听听其他人说的。”
张宁已经不是什么大人了,他显然就是一通缉犯,不过眼下没必要去纠正桃花仙子的这些细枝末节。
“不必,我相信你说的话。”张宁开口道。
家人被抓了……张宁此时的心情可谓纠结,他首先想到的是怎么和小妹交代,然后产生了一种屈辱感。哪怕有时候他会感觉自己就像明朝的一个“外人”,但还修炼到完全不在乎他人眼光的境界。南京有不少亲朋好友、同窗、邻居,难免会有所议论;又想到张家的几个无辜妇女,有什么错,被逮进牢里会不会受到侮辱?想到这里张宁产生了夹带愤怒和愧疚的情绪。
很快他意识自己的表现过于“淡定”,会给人不好的印象。不过他自己倒是觉得真实反应也只能如此,大伯一家在他的情感里顶多算熟人,实在难以切身体会到家人般的感情;虽然在别人眼里不应该是这样的。
而且有张世才那个替父受鞭的小故事衬托,张宁的冷静表现有点不孝的嫌疑。
他的脚下突然一个踉跄,桃花仙子等人急忙扶住他。他仍然面无表情,一副强作镇定的样子:“我没事,给我倒杯水喝。”
身边的人急忙去拿茶壶倒水去了。
他不稳地捧住杯子猛灌了一口,找了把椅子坐着一言不发。有时候装作伤心,并不需要哭述念念有词,就这么表现一下就够了,还显得更像真的。
当然只是像而已。突然他觉得自己不应该是一个冷漠甚至冷血的人,为什么竟然麻木不仁?或许杀过了人、经历了极端心理压力后,是个人都在逐渐改变。
而他又本能地不想让这种改变暴露出来,他要装作拥有常人一样的情感和道德。虽然是通缉犯了,但他在建文这边还拥有人们认可的身份,皇子本来应该是体面人……作为他这样守了两辈子规矩的人,内心毫无道理地害怕一种东西,那就是太过独特、行事乖张,会失去他人的认可。或许这也是大部分人类的本性,人们总是在模仿群体模式、随波逐流,所以秩序才那么容易建立起来,就算是乱世也是有一定秩序的。
桃花仙子小心翼翼地宽慰道:“官府只是把他们抓走了,暂时应该无性命之忧……或许官府只是想拿他们作为人质,只想逮捕张大人而已。”
“不应该这么快的。”张宁脸上保持着难过的表情,转头示意几个细作随从回避。
过了一会儿,他才说道:“一定是吴庸的案子被侦破了,有了真凭实据皇帝才会如此气愤,急着派人下来对付张家的人。他们是怎么侦破的?山林里掩埋的尸骨被附近的柴户或者山民发现了报官?这样的话,在常德府搜查我下落的锦衣卫,就可以从尸体上找到线索证明吴庸尸首的身份,一旦急奏到京师,皇帝和胡滢都会推断是我干的……”
房间里的气氛不太好,张宁和桃花仙子的脸色都比较沉重,表情影响人的情绪、不只一个人的情绪合在一起就是一种氛围。唯有那个辟邪教的头目春梅,依然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连伪装都没有。
桃花仙子道:“这么一说,这案子惊动了朝廷,各地多半要贴画像通缉你。此时再北上京师,就更加危险了。”
张宁顿时生出一些害怕的情绪来,不过有这种感觉是正常的,证明自己还没疯。人在害怕的时候会怎样?本能地会退缩防御,甚至想逃避。
不过他很容易意识到,自己到如今的田地还有退路么?他设计了一个局,想掌握“势”的发展,到头来证明事情很难被凡人完全操控,设计局的人自己也要陷进去……其实起初在南京遇到麻烦时,那个想害张宁的周讷已证实过这个道理了。
“我还得去,都出来了干嘛要改变主意?”张宁道,感觉仿佛是在和自己赌气。不过他又想,回到山区躲起来又能做什么,练兵么?时机还没到,建文党高层和辟邪教还有一番博弈,在此之前,什么也干不成。
桃花仙子道:“我和你一起去。”
张宁抬起头看着她的脸,帏帽前的纱巾在进屋后揭开了的,那张白皙带着妖媚感觉的脸、面纹的修饰,有别于明代主流的正经人。但是他能嗅到桃花仙子还拥有真情实感。他点点头:“好,我正缺信得过的人手。跟我过来的那两个男的随从是辟邪教的人,既然教主选的人,应该没什么问题,就让他们继续一道;但你带过来的那几个细作,跟去京师就太冒险了,一会儿打发他们返回辟邪教候着,我们的行程也不要向他们透露。”
桃花仙子想了想又道:“我吩咐他们,回去之后除了禀报教主,不要把南京发生的事说出去,免得被小妹知道了……张大人应该想找个合适的机会告诉她吧?”
张宁点头:“就这么办,我反而一时没想到,到底是女人心思细。”
桃花仙子露出一丝笑容:“我什么时候看起来不像女子了?”
他们商量之后就吩咐了其他人,然后做了一番准备,买了一些衣服和两辆马车。两个教徒,一个肤白的年轻后生,张宁让他穿了身丝绸戴上透气的东坡巾,就像一个有功名的富家公子;另外一个小胡子中年人,扮作奴仆和马夫。张宁自己也穿了一身灰布短衣绑腿,戴顶斗笠扮作奴仆赶车。而桃花仙子和春梅则换上襦裙以纱遮面,身份是那个“公子”的妻妾。
路引是早就伪造好了的,张宁当过官,熟悉各种印信和公文规范,私刻印信伪造路引简直轻而易举;就算是现代,伪造的证件也不是肉眼能分辨真伪的,别说明代这类玩意。伪造印信是杀头大罪?张宁现在还怕多担一项罪名,那就太不可思议了。
路线稍有改动,不再去南京,而是从安庆府附近折道走陆路直接去京师。事先商量好了,老徐他们会在京师城内等候张宁;必须得先去京师才能设法和老徐会合,否则天下之大,确实很难碰面。如果不去的话,老徐干等很长时间后,或许会回辟邪教去,多半是这样,他们也没地方可去,除非像以前那样继续跑江湖卖唱。
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4)
京师根本没有戒严,张宁等人进城门除了交点车辆的过路费甚至都没有被盘查。他犯的那点事实在没能在大范围内激起波浪,更不是重点;现在京师的重点是汉王谋反。
现在城里流言四起,但官府及军队依然毫无动静。朱瞻基确实是一个很稳的人。当初他从南京赶回来还未登基,就传言汉王可能起兵,大臣们建议京师戒严,他拒绝了;如今同样没有大张旗鼓。
张宁等人在城东黄华坊找了家酒楼安顿下来,又在楼上点了桌酒菜。当年永乐帝修好紫禁城之后,强行从各地迁了很多富户到北直隶来,如今京师内外也迅速繁华;京师稍大的酒楼,多半都是吃喝玩乐一条龙,除了桌席,可以住、可以享受吹拉弹唱,还能找妓女。除非是官员一般人狎妓本来就是合法的,大可以明目张胆。
城中没见张贴着他的通缉文书,似乎没那回事、至少人们并不关心,张宁因此也微微松了口气。
酒楼上喧嚣热闹有点吵,朝中大事并不影响人们吃喝玩乐。实际上就算汉王真打进北京了,普通人也没啥好慌的,汉王同样是朱家皇室,谁当皇帝也不可能在自家土地上屠城抢劫吧?除非是蒙古人打进关了,人们恐怕才会忧心忡忡。
桃花仙子出门办事去了,因为同行的男女五人中,除了张宁只有桃花仙子才认识老徐祖孙。张宁坐了个临街的位置,侧头就能观察到下边街面上的状况,他们等着酒菜陆续摆上桌子。
邻桌正在议论时事,他们以为酒楼上很吵别人听不见,实际上张宁把他们的话听得一清二楚。
“现在有啥事也别去山东,各处关口已被汉王派兵把守了,很快就要出事。”
“很快?不已经出事了么。汉王凭啥封了路?放话朝里有奸臣,为首的是户部尚书夏公,派兵把守路口为了防止奸臣逃跑……这倒奇怪了,大臣们在京师,汉王封了山东的几个路口有啥用?”
张宁听罢心道:朱高煦是想复制历史,当年永乐帝起兵谋反,打的旗号就是清君侧;如今朱高熙依葫芦画瓢,模仿的痕迹也太重了。
虽然有时候历史会惊人地相似,但张宁也不觉得朱高煦这步棋高明,现在还用这种手段,连市井不识字的老百姓都知道他要干什么。不过也没别的好办法,朱高煦的侄儿宣德皇帝是名正言顺登基了,起兵不找个借口在大义上也说不过去,这个时代忠君是好人的第一标准。
就在这时,张宁发现了下面几个熟悉的身影。桃花仙子、老徐、徐文君,都是熟人,另外还有一个,居然是罗幺娘。他吃了一惊,差点没立刻从板凳上站起来。
对面的春梅见他脸色有异,忙转头看楼下,说道:“多了一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