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舰队战术与海岸战斗-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截至目前为止,吾人尚未赋予S舰队任务。假设S必须与T作战,尽管注定失败,仍须竭尽一切努力,尽可能对T造成损害。如S指挥官对吾人前面所述了然于胸,则可估算,如将所有飞弹攻击敌部份兵力,会获致些许成效。战术作为向来难以完全依据计画行之,故吾人之战术将简单可行。此时指挥官面临之问题为,攻击那些目标?容易攻击之目标可作为选择方案,包括大型军舰,此类军舰之防御力与持续战力不若小型舰。  
  运输舰与两栖舰亦在易攻击目标之列。1982年5月英军登陆圣卡罗斯(San Carlos Water)时,阿根廷空军战斗轰炸机并未掌握此一要领。阿根廷战机并未攻击两栖登陆舰,渠等认为摧毁护卫船团后即可取得优势,但此举太过艰难。飞行员事后回忆,当时仅凭直觉,攻击对其射击之军舰。如渠等事先运用公式,即可了解应攻击滩头上运载部队之舰船。  
  目前吾人探讨之重心集中于B如何分配火力攻击T部份兵力,俾获致些许战果。S舰队指挥官知道,旗下7艘护卫舰,每艘可发射8枚飞弹,其中4枚将可命中目标。而敌舰每艘如遭3枚飞弹命中随即沉没(1。5枚失去战力,1。5枚击沉)。为使战术简单化,S舰队指挥官下令各舰8枚飞弹一次发射,集中攻击敌某舰。如一切顺利,可击沉7艘T舰。假设T舰队为求集中火力,将25艘军舰采单一编队作业,二艘S舰同时攻击同一目标之机率不高。  
  假设S打算攻击半数敌舰,亦即约12艘。所有飞弹除以12平均分配,结果如下:  
  
 
  8艘失去战力(遭到攻击的军舰为12艘)  
  击沉7或8艘总比0来得好,故S舰队指挥官应两者择其一。  
  读者或许有意了解S舰队最多可摧毁多少数量,如将目标定为10艘,则△7=10。最大估算系作战分析人员较中意之结果,但不切实际。从实际角度观之,S舰队指挥官必须了解:第一,渠毫无胜算;第二,如上级下令务必接敌,必须就前述两项方案择一行之,俾使敌军受创。计算敌最大损伤并不重要,因作战时有太多未知因素会影响火力分配与攻击成效,且攻击时可能误击现场之中立船只。运用公式时如采平均值,上述未知因素的影响将降至最低。  
  如何在作战计画时,将战斗环境之实际资料运用于齐射公式中?吾人须谨记,敌军亦有其战术选择方案。假设T舰队指挥官运用公式计算后,了解S舰队将攻击其部份兵力,渠将致力降低S舰队之攻击效能。渠亦深知,胜利是轻而易举的,故可集中适量军舰发挥齐射火力,无须将25艘军舰全数投入行动,此举太过浪费飞弹,且可能使太多军舰遭敌攻击。渠亦了解,如侦搜能力优于S舰队,且能先发攻击,不会折损任何一艘军舰。同样地,当渠执行追踪、协调攻击及发射飞弹之时,S亦可能在被袭之前侦得T,并发射飞弹。而S侦搜能力可能较为优异,此时T容易遭受奇袭。  
  故T指挥官可将舰队分成数个战队实施周波攻击,各战队轮番上阵。各战队应足以摧毁S所有之军舰,平均打击力如下:  
  
 
  T并依此结果计算需多少枚方可获致△S=7的结果。  
  
 
  答案是每周波5艘军舰。实际上,指挥官会考量各周波之兵力搭配,例如,企鹅飞弹快艇亦或鱼叉飞弹舰,或者两者混合编队于同一周波。编队间距可依据准则行之,其他诸多决策则依战场实际状况而定。  
  T指挥官应采何种作为方能在交火中降低损失?如一周波有5艘舰艇,S(此时即占数量优势)就有多余火力:  
  
 
  十五艘远超过实际的三倍,故T之第一周波全军覆没。但充其量损失5艘军舰胜于平均损失7或8艘。实际上T以5艘军舰足以摧毁S之7艘。S可能会有部份军舰躲过第一周波攻击,除非S之战术计算极为精确,否则所余军舰此时已无飞弹,而T所余20艘仍配备齐全。  
  吾人已就战事即将开始且获得部份资料时如何进行战术规画作了说明。如战机加入侦搜与攻击行动时,会产生许多影响,然仍可运用齐射公式加以计算。有些作战取决于侦搜范围与武器射程能否大于敌军。1986年3月美海军攻击雪特拉湾(Gulf of Sidra)利比亚军舰之行动即为一例。当时美军行动之遂行在于优异侦搜与长程打击能力,而利比亚之防御力与持续战力毫无作用。训练、欺敌以及指挥管制作业之精良亦为决胜因素。1973年10月以色列与叙利亚或埃及间之海战即为一例,这些战役系战术状况不明下之飞弹作战。叙利亚与埃及海军飞弹射程优于以色列,却未命中任何目标,以色列之命中率反而相当高。  
  如欲计算出比本章所提更为精细之数值,包括侦搜、欺敌、武器射程及战机等,的确有可能,惟须更多资料,以及更复杂之计算方式。有关1986年版所提之侦搜范围与武器射程之计算方式将于本章结尾部份再次提出讨论。  

 
战术网路  
  美海军致力于研发战术网路,最新的方案系「以网路为中心之作战」(Network Centric Warfare) ' 译注:此名称系由海军中将Arthur Cebrowski所创。由于此一概念仍在发展中,文内相关描述系笔者对此概念之诠释。 ' ,其内涵超越指挥管制与资讯作战。以网路为中心之作战包括三个网络:第一,感测网络,用以比对情报;第二,指挥管制网络,各单位可交换作战计画、战术任务、命令,或依状况改变计画、任务与命令;第三,武器网络,旨在分配目标与协调火力。各网络系采垂直连结,故各项作为由感测系统送至决策人员,再传达置武器系统。从外表观之,笔者并未发现任何反制功能,但实际上,以网路为中心之作战隐含各种反制能力,包括反侦搜、指挥管制反制措施与反制武力等,俾削弱敌战术能力,同时干扰其网络运作。  
  此处齐射公式假设上述三种网络皆彼此构联,因此A和2、20或200艘军舰构联皆无关紧要。公式中则假设网路可能仅具雏形,大多靠准则之完善作为主要协调工具,亦可能已完成网络整合,成为自动化网路,后者系美国「以网路为中心作战」系统之目标。就最大程度而言,公式代表网路可横向与纵向运作。  
  指挥管制(C2)无须以其他辞汇代替。例如aA代表一艘军舰最大命中率乘以军舰数目。在作战迷雾中,不允许有两艘船攻击同一目标,其他浪费飞弹或不符合效率之情事亦不被容许。防御火力与软杀措施无法由外在行为观察得知。事实上,整个公式代表一支网路连结兵力。吾人切不可期望网路连结作战之结果会超越计算结果。一旦网路连结失效,后果惨重。这也是何以σ值与δ值是由0(网路连结效果极差)至1(完美的网路连结)。  

 
集中兵力从事防御  
  网路可使散布各处之军舰在同一时间对特定地区实施同步攻击。然各舰间距过远时,即无法相互防御,从而易遭攻击。水面舰之主要战术特性在于能相互防御。若舰艇透过相互防护可达到整体防护之目的,则适用兵力集中。航空母舰飞机执行战斗空中巡逻任务时,舰队已具备区域防御之能力。地对空飞弹有效射程如能达20浬,已可防护一个船团。如能因应来袭攻船飞弹,效果更佳。  
  舰队最重要的因素是数量优势;小型军舰数量愈多,在战术上就愈具弹性。舰队中最小的单位就是军舰。美海军系由性能优异之大型军舰组成,其中许多军舰具备区域防御能力。美海军大多基于防御理由,而牺牲数量换取品质 ' 译注:另一项原因系节省成本。大型军舰之排水量如为小型军舰之三倍,可携带三倍酬载,而成本可能仅为二倍。有时候为了酬载之故,军舰体积必须够大,例如舰载机。大型军舰适合在各种天候下执行长程巡弋。 ' 。美海军作战舰队须能摧毁敌人可能发动之奇袭,故利用广大的海上空间与层次防御,第一道防线为F…14战机,第二道为对空飞弹,最后是点防御系统。持续战力(承受飞弹命中之能力)曾经是重要因素,如今已式微。  
  由于大型舰队采疏散编队时,军舰易遭攻击,故应采密集编队或分割成数个船团,俾能集中兵力,构建坚实防御能力。此时舰队有无网路构联并不重要。即令船团间协调未尽完善,相互防御之功效仍不容忽视。  
  此项原则并非新颖概念。舰队采疏散或密集编队向来系基于防御考量。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航空母舰战术即以此为原则,成效良好。如相互防御能构成强大防御力,则应集中兵力,1944年美国航母舰队之作为即为一例。反之防御力薄弱时,则须采疏散编队,1942年美航母舰队即采取此一作为因应空袭,但需要优异侦搜能力,并能先发制人。如反制武力不足,但指挥管制网络若能充分协调散布各处之火力,发挥集中攻击效能,图11…b战术2(分散广正面攻击)为可行方案。  
  就目前环境言之,战术3(循序攻击)之优势较适用于滨海作战。因滨海水域容易发动奇袭,舰队于短时间内即遭摧毁。1943年所罗门海战中,勃克凭借雷达侦测范围与鱼雷齐放之优势,采用此战术。集中兵力从事防御着重于数量,然美海军神盾级巡洋舰却可称为单舰舰队 ' 译注:笔者提过,战术单位起码应由两艘可相互支援之军舰组成,谈到神盾级时,此概念仍然适用。 ' ,具备优异之侦搜打击能力,系统包括雷达、直升机与飞弹等,并可自卫星取得情报,能管制其作战空间,防范来自空中、水下或水面之攻击。神盾级巡洋舰之功能与一般舰队无异:摧毁邻近敌舰队,掌握制海权。依据兵力集中原则,一艘军舰不足以防御时,则须增加一至二艘,但神盾级巡洋舰未必如此  
  事实上,一艘神盾级巡洋舰就相当于图11…1之A军,只是将图上的三个黑点结合成为一个。神盾级巡洋舰体积大,功能强,以极具成本效益的方式获致强大防御力。舰上配备之追瞄雷达与指挥管制设施造价高昂(约为整艘军舰造价之一半),故需要强大防御能力提供防护。神盾级巡洋舰之作战能力亦因其庞大火力而发挥至极。  
  当吾人研究以少量大型舰艇从事防御时,并无以往之相关作战资料可供参考,但这不构成无法进行明确研究的理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对舰炮所进行之研究,后来发挥相当大的功效。尽管其研析未尽精确(平时之研析向来过于乐观),却有助改善舰炮效能:测距、预测敌位置、严格保持间距,以及采取最佳编队等。下列计算将有助吾人了解,公式中之数值未必精确。  
  神盾级巡洋舰携带32枚防空飞弹,俾因应来自空中、水面与水下之攻船巡弋飞弹。依据准则,每枚来袭飞弹将以两枚防空飞弹拦截之,故其防御力a3=16。此处假设点防御系统能弥补防空飞弹能力之不足,确保无攻船飞弹穿越防御网。另外,敌我距离远,能充分获得早期预警,故δ=1。0。在攻击上,该舰配备32枚飞弹,命中率H=0。75,故其攻击力α=24。持续战力不确定,约需2至4枚攻船飞弹方能使其失去战力。敌军各项诸元与图11…1相同,亦即打击力β=6,防御力b3=1,持续战力b1=1。敌舰队可能由飞弹快艇组成或类似P…3C之海上巡逻机,携带8枚飞弹,可命中6枚。  
  神盾级巡洋舰可摧毁多少具备上述诸元之军舰?假设δB/B=1,可摧毁12艘(架)军舰或飞机。设若神盾级巡洋舰遭敌(B军)奇袭,敌需多少军舰方能遂行任务?假设δA/A=1,B军仅需3或4艘火力强大之军舰即可。B军最多4艘军舰即可使巡洋舰失去战力,但仍有诸多武器尚未使用而全然弃置,就滨海水域作战寿期期间所需投射之武力言之,神盾巡洋舰之打击力过大。  
  设若B军=10艘军舰,A军则需4艘神盾级巡洋舰提供相互防御:亦即以数量充分之巡洋舰摧毁敌之攻击。如这4艘军舰之128枚飞弹能执行战区飞弹防御或攻击岸上战略目标,则较具价值。  
  另一个作法是改变舰上之武器数量。设若A携带16枚攻击飞弹,其打击力a=12,可摧毁6艘敌舰。但其防空飞弹则可增加至48枚,足以防御4艘敌舰之攻击。  
  第三种作法是在侦搜范围与武器射程上大幅超越敌军。如能先发制人,将飞弹依据目标数量平均分配,则α=24,一艘神盾巡洋舰可摧毁12艘B舰。然须在侦搜与武器上付出高额成本。这与航空母舰之情形一般,运用现有航母成本不高,但如欲发展新型航空母舰与舰载机,则须付出高额成本。  
  吾人获致原则如下:舰队如无法有效地先发制人,则应集中兵力于防御。如防御力无法增加,则须具备长程侦搜能力,俾能闪避攻击。  
  大型军舰之部份问题可透过增强持续战力加以解决,俾防范穿透防御网之飞弹,然吾人忽略了此点。  
  吾人可从过去飞弹作战史归纳出穿透率:平均每三枚飞弹就有一枚可穿透防御网。然此数据并不具任何意义,因飞弹穿透与否取决于防御行动之效能。对神盾级巡洋舰防御网之穿透率并无任何实战资料可供参考,仅有性能测试数据。如能确定穿透率,则持续战力问题不难解决。如穿透率为十分之一,(防御效能为90%),则神盾级巡洋舰防御10枚飞弹时,势必有1枚命中。故二艘B舰,总计发射12枚飞弹即可能有1枚命中A。如巡洋舰承受2、3或4枚飞弹攻击后,战力虽受损,但仍能继续作战,则B须发射更多飞弹。如飞弹确能穿越防御网,则吾人设计军舰时须增强持续战力。  
  由于滨海水域环境复杂,空间受限,对巡洋舰之威胁更大。笔者看不出有何必要,将造价高昂性能优异之大型军舰派赴狭小之滨海水域,除非这些军舰在遭受数枚飞弹命中还能持续作战。事实上,自从鱼雷艇、滨海潜舰及雷区于本世纪初问世后,滨海水域成为杀伤力高之小型快艇的天下,对大型军舰而言则变成禁地。  

 
概述  
  本书此一版本虽然增加了滨海作战,并以新素材来协助读者了解过去卅年之飞弹作战。然这个部份的概述在内容上仅作些许变动。读者应了解,滨海作战中有相当部份属于陆基兵力,是一种联合作战的缩影。  
  攻击艇拥有庞大火力,却无防御系统,易遭攻击,而且是战术状况中的不稳定因素。攻击艇完全仰赖先发攻击采隐匿奇袭或具备较佳之侦搜范围与武器射程。攻击艇如具备这些能力则可称为异数。为何建造只具备攻击而无防御能力之快艇?原因在于成本效益。如就火力效益言之,一攻击艇之飞弹命中率可达数枚,两军对阵之作战不在考量之内。更精确之效益为「作战寿期内可投射之火力」,此为攻击力与反制武力之结合。  
  可投射火力之研析有时显示,攻击火力最好集中于一个载台,除节省载台建造经费外,加装飞弹之成本亦不高。然而火力集中于单一载台有其不稳定因素,前述讨论亦指出此举需搭配(一)科技能力(更多防御力,例如点防御或千扰丝,抑或增加舰体强度俾提升存活力),与(二)良好之战术(采循序攻击,或从各个方位发动攻击,使敌之侦搜与管制能力无法负荷)。上述两项因素结合后方能有效发挥攻击。  
  在战术架构上,需要多少打击力方能一举摧毁敌威胁。如由一艘或多艘军舰在一处或多处发挥集中火力,有效攻击则需更大火力。  
  至于兵力集中则有赖防御力之分析。集中火力之战术端视吾人欲从事攻击或防御。然各项考量切不可仅以武器威力与射程为依据。其他因素包括,网路构联之良剽决定吾人是否可有效集中散布各处之火力,侦搜网络(敌我之舰载或他处之侦搜系统)搜索范围与计画,以及滨海水域之假目标与电子辐射皆影响防御与攻击能力。反侦搜能力如匿踪等亦影响最终之计算。  
  兵力对比无法确切估算,系吾人面临的实际问题之一。平时吾人习于高估自身之打击力。故规划防御与攻击行动时,应额外增加火力。  
  战术后备兵力须处于安全区域,无被攻击之虞。保存部份飞弹攻击能力俾利第二波攻击之前提在于,本身安全无虞以备不时之需。如后备兵力离战场太远,无法发挥作用,则不具有后备功能。周波攻击并非保存后备兵力之作为,而是攻击之一种模式。  
  集中兵力之缺点在于敌人可知舰队所在,故电战作为不应着重于隐匿本身行踪,而是使敌人难以追踪与瞄准舰队中执行任务之主要兵力,亦即打击力。此外,切莫为了闪避敌侦测与追踪而大幅牺牲防御能力。主动干扰措施与辐射诱标系公开行动时之主要扰敌作为。设若主动防御并不足以在发动攻击前有效防护舰队,则整个行动须重新评估。行动计画如须集中兵力俾利防御,却因电子辐射严格管制限制了搜索与射控作业,而丧失防御效能,后果将极为惨重。神盾巡洋舰防御能力无与伦比,然其电子辐射却是致命伤,除非其兵力相当强大,足以公然发动攻击。  
  未来由于侦搜能力之缺陷,加上反侦搜能力提升,两军对仗距离将益形接近。一且飞弹仓促发射完毕之后,勃克比喻以短弯刀作战之情形可能发生。  
  滨海作战的距离短,而海上并无侧翼可攻击,或高地可占领。海军岸置单位以独特方式结合感测器、飞弹与其他武器发展新战术,透过准则、训练与通信使彼此密切配合。另外以杂波为掩护发动奇袭,益使滨海作战风险性增高。防御愈难,舰艇与飞机面临之风险相对增高。  
  是否有任何方法今战术指挥官与其参谋在面对滨海作战的繁杂问题时,冷静思考,仔细检验各项因素。当某国不仅能防御其海岸线,且具有相当之海洋作战能力时,吾人与之作战须着重侦搜、指挥管制与武器射程。  

 
现代海战模式:以武器与侦搜系统涵盖范围为中心  
  本模式之目的:协助战术人员比对敌我侦搜与武器系统效能,俾比较彼此实际可投射之武力。本模式显示,能掌握环境状况者,将能先发制人。  
  除火力比较外,侦搜系统之效能、感测系统之电子辐射管制(EmCon),以及两军间距离,亦为重要因素。  
  这些因素将使得分析作业益加复杂,然这是无可避免之事,因侦搜与感测系统能有效能地运用系战术首要之务。本模式系以最简便之方式展现现代海战中最重要之因素。  

 
状况描述  
  1.蓝军与红军可由各种射程各种方向发动攻击,打击力以每次攻击之命中率计算。此处所言命中日标之飞弹数量系依据射程而定。红、蓝军可集结、分散,或分割成数个单位,最小单位为军舰。  
  2.两军防御力包括软、硬杀系统(拦截器、防空飞弹、干扰丝等),两种系统结合运作只能作为消耗之用,摧毁部份来袭武器,仍有若干将穿越防御网。  
  3.如无侦察、监测、电子反制拦截等系统或其他情搜系统提供之情报,即无法发射武器或充分发挥防御能力。打击力与防御力皆取决于侦搜情报。  
  4.侦搜情报之取得系依对敌采主动侦测或被动拦截而定。被动侦测之距离较主动为远,且可取得各种战术资料。  
  5.侦搜情报内容可分为三个项目:  
  a.侦测:了解敌人所在,足以防御即可,无须攻击。  
  b.追踪:对敌位置与行动资料不足,但仍可发动攻击,惟其效能将受影响。  
  c.瞄准:详细了解敌兵力组成,可瞄准敌各单位,只要在射程内,命中率可发挥至极致。  
  6.就主动侦测言之,方位与距离、目标定位、瞄准等侦测效能取决于电子辐射管制程度的三个等级:  
  一级(EmConA):严格限制 (最小或无)搜索  
  二级(EmConB):中度限制 (部份)搜索  
  三级(EmConC):无限制(开放)搜索  
  某些主动系统之性能取决于扫描率,亦即某个单位时间内扫描之范围。其他系统则视某个单位时间内在某个地区之侦测机率。就整体搜索而言,在搜索区内之可能作业密度端视时间与作业模式而定。无论追踪或瞄准敌军时,亦需要进行攻击,此时需更多时间与侦搜作为。无论何种状况,(敌军位置、航向、航速以及部署细节)情报皆须回报,故侦测作业时间包括将情报送达至指挥官所需的时间。侦搜作为不易概念化,管理上亦相当困难,无论如何实施,其效能取决于扫描范围、精确度及回报时间。 ' 译注:侦搜方式概述见Koopman。 '  
  7.被动侦搜亦包括测距、定位与瞄准,其效能取决于敌军电子辐射管制。电予辐射管制旨在防止敌军透过被动侦搜取得主要目标(航空母舰与旗舰)之瞄准资料。  
  8.实际可投射火力(有效打击力减防御力)能在攻击后降低敌攻击与防御力。实际上,敌原本之战力(攻击、防御与持续战力等)与主动侦搜能力降低程度系依被命中之程度而定。  
  9.红、蓝军之机动单位皆可四处游动。  
  10.舰载感测系统亦随载台而动。卫星属移动性,而陆基雷达属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