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斩邪-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螃蟹一见,心中大喜:这一下,自己还不立下大功?大头怪呀大头怪,等你带公子来,本蟹爷已解决掉了……
这一手水流束缚术,却是前一阵子敖卿眉传下来的,名曰:《水缚术》。龙女所传,岂会等闲。
不过螃蟹新学不久,刚上手,威力马马虎虎。
被捆绑住,泥鳅大吃一惊:这只螃蟹是什么来头,竟能掌握如斯精妙术法,究竟是甚来历……
妖类天生天养,以龙君为首,虽然勉强也算有组织,但松散得很,和修士宗门没得比,大都只能从底层慢慢熬,凭着天赋本领厮混。长生大道那些,做梦都不敢想,不知付出多少才能获得一些粗浅术法,还不一定适合自己修炼,或者干脆就是残缺不全的篇幅。
就说泥鳅,跟在蟒妖身边,鞍前马后,跟随了几十年,也只是打磨成一柄流星锤,以及学了一门只得半部的锤法而已。其他的本事,完全依靠本身天赋。
螃蟹嘿嘿一笑:“钻泥长虫,你现在落在本蟹爷手里,还有甚话说?”
泥鳅嚷道:“你休得猖狂,此事我一定回去禀告大统领,到时候大军杀到,教你们好看!”
螃蟹哼一声:“那你以为落在本蟹爷手里,还能回去?”
“我变!”
泥鳅不与他争辩,忽而现出原形,却是一尾三尺三的乌黑大泥鳅,浑身光滑溜溜,在水里十分灵活,居然就脱掉了水流的束缚,一头往河床钻去。
螃蟹暗叫不好,要是被对方逃走,去禀告那大统领,闹将起来,事情可就一发不可收拾。
不假思索,也现出原形,正是磨盘大小的一只螃蟹,嗖的,一记螯钳便钳住泥鳅的尾巴,死死不放。
泥鳅半截身子都已钻入泥土里,不料后面被钳住,钻心的痛,便狂甩尾巴,要把螃蟹摆脱。
然而螃蟹如何肯放,干脆将另一只螯钳也伸过来,毫不客气地钳住泥鳅的腰部,入肉见血。
这一对螯钳,乃是它全身精华所在,淬炼不知年月,早打磨成一对法器般的存在,非常锋锐。
泥鳅受不住了,只得从泥土中回过头,张开血盆大嘴,一口咬在螃蟹背壳之上。
咔!
如咬铁石,差点没把牙崩掉。
螃蟹哈哈大笑:“钻泥长虫,现在知道为何本蟹爷身为壳类,倍感光荣了吧。”
它的背壳,虽然比起龟背来远远不如,但浸淫功夫足够,也是无比坚硬。螯钳主攻,背壳主防,攻防一体,几无破绽。
当然,这也是相对而言,比如上次面对陈三郎,一剑就将它刺穿。
泥鳅下不得口,唯有将身体翻腾起来,带着螃蟹滚动。
这一闹腾,水流激荡,河面上便形成许多漩涡,风浪起伏,拍打着岸边。
这时候,雄平已上得岸来,把事情告诉陈三郎,带着他过来了。
陈三郎听着,眉头微皱:他倒没有责怪螃蟹鲁莽的意思,这泥鳅使者贪得无厌,嫌弃送的香火少,一定要查看玉符敕命,彼此之间,迟早要大打出手。
既然出手,就该快刀斩乱麻,将对方拿下,免得放虎归山,引来后患。然而根据雄鱼精的报告,这泥鳅却不是省油的灯,蟹和未必能拦得住。
两个赶到岸边,见水面之上漩涡滚滚,搅动起波涛,声势惊人。
见状,陈三郎顿时放下心来:看样子,最起码说水底下两妖还在激战当中,蟹和并未让泥鳅跑掉,这就足够了。
等拿下泥鳅,自然有方法处置。
陈三郎正要施展《真龙御水诀》下去,再好好实战一番,擒拿下泥鳅,忽然见河面上的漩涡慢慢平息,波涛安定,就听得汩汩声响,来自水潭深处。片刻之后,蟹和浮出水面,一对螯钳死死咬住一尾大泥鳅的身子,将它拖上岸来。
而那条巨型泥鳅,此刻一动不动,奄奄一息的样子,连挣扎的心思都没了。
雄平看见,大感惊讶,没想到螃蟹居然能拿住泥鳅,活擒上岸,立下大功。但按道理,这不可能呀。螃蟹是自己手下败将,而自己是泥鳅手下败将,那么螃蟹怎么打得赢泥鳅呢?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一物降一物?
第一百一十六章 泥鳅招供,蓝图成本
将泥鳅弄上岸,螃蟹变回人身,咧嘴一笑:“参见公子,我幸不辱命,将这厮拿下了。”
装死的泥鳅精好不容易等到螃蟹松开螯钳的时刻,觉得全身一松,便要来一记泥鳅打滚,滚进河水里逃走。
就见一道黄光从陈三郎袖中飞出,淡黄色光芒一闪,快如闪电。转眼将泥鳅捆绑得死死的,如同一条咸鱼。
被勒得几乎喘不过气,泥鳅精骇得魂飞魄散:“这是《缚妖诀》!”
在妖族当中,此门法诀可谓大名鼎鼎,知名度极为高。原因无他,只因这是一门妖族的克星法门,一旦被捆住,虎豹皆成病猫。不仅如此,当法诀随着施法者的意念,会越勒越紧,直至勒进皮肉里头,那般感觉,痛不欲生。
螃蟹和雄鱼精早有预料,只等看泥鳅的狼狈样:陈三郎只是出绳而已,如果出剑,泥鳅立刻变成死鳅……
“阿和,你这次做得不错。”
陈三郎微笑赞道。
蟹和顿时像大暑天喝了冰水,从头到脚清凉干爽到底,非常难得地谦虚了一把:“公子过奖了,这是我分内的事。”
说着,还挑衅般冲雄平抛了一记“媚眼”。
雄鱼精更加郁闷,忍不住凑过来:“兄弟,你是怎么把它拿住的?”
螃蟹差点忍不住开骂:刚才脚底抹油,要本蟹爷殿后拼生拼死的时候,也是你这个兄弟呀。
晒然道:“实话告诉你,本蟹爷早非吴下阿蒙了。”
雄平想了想,脑海灵光一闪:“大人传授术法给你啦?”
蟹和得意洋洋:“算你聪明。”
雄平一听,那个羡慕呀,简直如泾河之水,滔滔不绝。它和螃蟹一样,都被敖卿眉种下《阴神命灯元机符》,受制于人。
这是硬性的限制条件,由不得他们不听话。
但正所谓物极必反,若是一味硬压,没有活路,就算死,也会反抗。一如造反的奴隶那样,前赴后继,死,也得死得轰烈。
故而驭下之道,得软硬兼施,一记棒子一粒甜枣。
敖卿眉对蟹和与雄平都说过同样的话:只要他们忠心,有所表现,立下功劳,日后便会放他们自由。不仅如此,还会传授术法,乃至于长生大道。
如果是别人如此许诺,两妖不会一下子相信,并死心塌地,但说话的人姓“敖”,一切都不同。
“敖!”
这个姓氏对于天下妖族而言,是神圣无比的存在,不容置疑,更不许亵渎。
当初雄鱼精知道红鲤鱼是小龙女的时候,几乎要当场晕死过去;蟹和知道得更多,它明确敖卿眉只是个落难公主。
然而,公主落难,但还是公主。
敖卿眉自幼聪颖好学,博闻强识,记得许多术法传承,只要被她传授一二,终生受益无穷。
看陈三郎就知道了,一个人族,居然被传授了《缚妖诀》。
严格意义上,小龙女也是妖身,这便等于她对陈三郎已是无保留的信任,没有任何设防之处了。
对于敖卿眉的承诺,两妖都是豁出去了,真是个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什么活都干,但凭陈三郎吩咐。
反正在他们心目中,陈三郎已是乘龙快婿的不二人选。
现在,蟹和就得到了敖卿眉的指点传授,并藉此打败了泥鳅,实力跃然超越了雄平,雄平心里,怎能不妒忌?
蟹和呵呵一笑,踮起脚尖拍了拍雄平肩膀:“兄弟,替大人和公子办事,得靠真本事,拍马溜须那些,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说罢,不再理他,跑到陈三郎跟前,低头弯腰,一副拍马溜须的模样:“公子,这泥鳅该如何处置?只要你吩咐一声,我立刻去剥了它的皮!”
那边雄平听着,鼓起了鱼眼:鄙视!
陈三郎瞧了泥鳅一眼,淡然道:“你先弄它进庙里,审一审,让它把该说的话全部说出来。”
“强项!”
螃蟹兴奋地道,又有表现的时候了。
陈三郎补充一句:“不要闹大动静,惊动了别人。”
这么大一条泥鳅,要是被华叔他们看见,不得少见多怪,喧哗起来。
螃蟹面有难色:“公子,你知道我是个实诚人,而这泥鳅却狡诈多计,有些手段不用不行,而用了之后,难保它会叫唤出声。”
被捆在地上的泥鳅一听,浑身打个冷战,赶紧张口吐出一串妖语。
陈三郎问:“它说什么?”
雄平听得真切,连忙做翻译:“公子,它说不用审,且容许它变为人身,问一句,答一句,绝不敢有半句欺瞒。”
陈三郎哑然失笑:次次都这样,看来妖族比人还要怕死得多。
他却不知道,这些底层妖类千辛万苦,才开窍明智,实在极其珍惜此身。
一刻钟后,泥鳅就把该说和不该说只要是能说的,统统来了个竹筒倒豆子。最终事情的来龙去脉,却让陈三郎感到啼笑皆非。
原来这泥鳅来泾河做检查,并非出自大统领蟒妖的授意——皆因这条蟒妖年前便闭关修炼,突破瓶颈,起码得两三年才会出关。
水域的管理,本就松散,大统领这一闭关,下面的水族妖类就更没人管了。虽然大的纰漏不敢做,可小的手脚却前所未有的多。
比如上次雄鱼精走门路获得玉符敕命,便是钻了管理上的漏洞,根本就不是蟒妖批准审核的,而是下面掌管的人收了好处,私自弄出来的东西;又比如这次泥鳅出行,就是举着“例行巡视”的幌子,到下面各河神庙里打秋风,狐假虎威,获取好处。
听完之后,陈三郎觉得好气又好笑,不禁想起俗世衙门“钦差满天飞”的怪现象。
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阿和,你带着他到大人那里去,由她发落。”
蟹和一听,有些不情不愿,要是敖卿眉对泥鳅种下禁制,那不等于说自家又多了一个竞争对手吗?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可就没水喝了。
想着,就朝雄平打个眼色。
雄平也是个乖巧的主,当即道:“公子,这泥鳅惯于披虎皮做大戏,狡诈如油,不如一刀杀了,落个干净!”
陈三郎喝道:“我知道你们打着什么主意,你家大人自有分寸。”顿一顿,说道:“就算收为己用,也不会放在泾河,你们明白了吗?”
两妖面面相觑,还是螃蟹领悟得最快,面有喜色:“好,我这就押送它走。”
过不多久,雄平也明白了:这泥鳅不管怎么说,也是蟒妖大统领手下有名有号的一个家伙,要是贸然被杀,难免引来变故。不如收了,再打发它回去,等于在蟒妖身边安插了个眼线,日后或者有用得着的地方。
想到这一层,满脸敬佩之色,对着陈三郎一竖大拇指:“公子,高,真高!”
解决了这一桩事,陈三郎继续去视察建设事项。
由于属于起步阶段,万废待兴,人力物力都不具备,全盘计划,当前只能先勾勒雏形。
主要有三块。
第一是田地生产,这个没甚好说的,春耕秋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虽然这一块还有着许多能改善的地方,眼下却不急着弄,当徐徐图之。
第二,建立族学,这个由杨老先生负责;夏禹王朝重教育,社学族学之类,大都属于私人组织,无需公家拨款,衙门乐见其成,只要不宣扬反动的言论事物,就不会干涉管制。
对于族学,陈三郎颇为看重。知识改变命运是老生常谈,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他另有打算,准备把族学细化,多学科化。不仅办明经科举,还要办工农技术等。
当把这个建议向杨老先生提出时,老先生脑袋摇得像拨浪鼓,说陈三郎这个想法简直是异想天开,不切实际。
在这个世界,匠人——不管什么匠,包括医生,但凡吃技术饭的,身份地位都颇为低微,被人看不起。
万物为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才是主流,士子之外,轮到农民,商人又次之——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家财万贯的商贾宁愿倒贴巨额嫁妆,也要找个有功名在身的女婿的主要原因。
现在陈三郎办族学,却要设置各类技术科目,这不搞笑吗?
天下私塾官学多矣,但基本没有哪间会设立这样的学科,实用些的,就是算术了。而对于工匠而言,他们的技术传承主要是父传子,子传孙;或者是收徒弟,两个方式,很少会拿出技术,广而告之的。
思维的改变最为艰难,所以陈三郎只是提一提,没有和老先生争辩。
第三:建立村庄坞堡。
由于选址在城外,荒郊野岭之地,那么就需要做好应对贼寇进犯的物理防御准备。普通住人的农舍,简陋点没事,反正只是临时建筑,可一旦真正创建村庄的时候,布局设置,一丝不苟,用材用料,都不能含糊。这样的话,就算遭遇乱世,族人家人们都具备自保的力量。
这三块是根基,至于锻炼壮丁那些,属于更远的筹谋了。
陈三郎心头掠过诸多构思想法,然后每一个想法都用笔记载下来,写得清清楚楚,最后将纸张装订成本。
这一本册子,便是所有计划的蓝图所在。等有了钱,有了相关人才,便可逐条逐条实现,把构思变作事实。
真是期待那一天能早日到来。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十月之时,倩女怀春
日子过得快,九月之后是十月,早晚气温变化颇大,清晨起床的时候,明显感到寒意,单衣有些禁受不住。
陈三郎要赶赴京城长安,参加明年春闺的考试了。
这一场会试,应该是他这一辈子最为关键的考试——至于会试之后的殿试,圣上朱笔点进士,其实有着“选秀”的性质,气氛绝不会和乡试会试那般压抑紧张。
从举人到进士,从官身到官位,从鲤跃龙门到青云直上,会试,便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枢纽转承点。
陈三郎势在必得。
他虽然不会望气术,但也知道目前自己的时运正是旺盛的时候,自当一鼓作气冲过去。
这不是借东风,而是东风别有用心地鼓吹,但只要本心稳固,不受迷惑,不得意忘形,自然无碍。正好顺势推舟,将计就计。
恰如诗云:“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高处固然不胜寒,可高处也别有风光,此乃“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处”是也。
行装已收拾完毕,主要是换洗衣服,干粮,银两等,还有一些文房四宝,书籍经义,全部装在书筪中,足有十多斤重,分量可不轻。
对家里人说,陈三郎带上雄平做伴当,然而京城龙盘虎踞,乃天下中枢,雄平一介妖身过去并不妥当,故而送陈三郎到南阳府后,他就化身入水,返回河神庙去了。
前往京城之路,要先到南阳,然后乘船到中州,穿过中州,最后进入名州——抵达京城长安。
这个路线,当初叶藕桐便是这么走的。他与陈三郎一同从扬州出发,当到达南阳府后,就与陈三郎告别,各走各路。
至今已过去许多日子,路上没有滞留的话,叶藕桐可能都已进入名州地域了。
整个路程,可谓千山万水,时日不好估算,所以获得会试资格的举子们,基本都会提前前往京城,以免错过考期。又由于中间隔着一个冬季,当隆冬季节,天寒地冻,北风呼啸,甚至下雪。这般环境赶路十分艰苦,容易生病。故而动身的话,大都选择在十月份。
南阳府码头,船只穿梭,人力繁忙。
陈三郎打听前往中州的船只,过不多久,就有了结果——明天上午,有一艘商船会驶向洞庭湖,搭载货物之余,兼且带客。每人船费五贯钱,价格倒适合。
陈三郎没有讨价还价,直接登记在册,并交纳了五百文定钱。
商船是抵达洞庭湖那边的,不过洞庭湖本来就位于几个州郡的交界处,下船后换乘马车,拐过去便进入名州了。
“洞庭湖……”
念及这个时常在梦境出现的汪洋巨泽,陈三郎面色不禁一紧——他人生的命运轨迹,便与此湖息息相关。
虽然,他从未曾亲身去过。
正是敖卿眉万里迢迢地从洞庭出走,一直游到泾县,他们之间,才发生了交集。
造化如斯,实在妙不可言。
那么,明日坐船扬帆而去,不出意外的话,大半个月就会来到洞庭湖,亲眼见一见这片浩瀚之景。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这句著名之言,陈三郎也早就听过。
船只明天才走,当晚得在南阳府住下来。
陈三郎决定趁着时间,到南阳学院去,拜访一下院长宋志远。上次来寻访周分曹,以及一些同窗,但没有拜访宋志远,却显得有些失礼。
话说回来,由于他进学时期短暂,也就远远见过宋志远一面,彼此之间,不曾交谈过什么。如今陈三郎一考中举,获得举人功名,自然不需要在学院继续进学了。
学院一如既往的清幽,宋志远的住所就在学院内。
来到门外,举手敲门,很快有门子出来询问,然后返身进去禀告。片刻功夫,大门打开,请陈三郎进去客厅。
宋志远等在那儿,呵呵一笑:“解元公终于抽得空暇,来看一看我这个院长了。”
陈三郎连称“不敢”。
宋志远也只是打趣,略作寒暄——南阳学院今科出了个解元,身为院长,他自是面上有光。
瞥了陈三郎一眼,道:“道远此来,所为何事?”
陈三郎干咳一声:“学生明日将奔赴长安,今晚在府城过一夜,顺路就来拜访院长。”
“哦,顺路……”
宋志远眉毛一扬,突然叹口气:“道远厚此薄彼,岂是为客之道?”
陈三郎一愣,不明所以。
宋志远又道:“前天我曾去陶然庄,老曹都告诉我了。”
陈三郎一听,这才了然,略感尴尬。
宋志远悠然道:“一人正身,百人正城,万人正国,千万人者,是谓浩然……这番论调,确有独到之处。道远,你年纪轻轻,却有如此见解,实在让老夫惊讶。你在学院进学期间,未能与你深谈,老夫深以为憾。”
陈三郎回答:“彼时学生只是个毛头小子,如何入得院长之眼。”
“呵呵,反将我一军是吧。其实端午诗会,我听闻你的表现,神乎其神的,就想找你谈一谈,不料你第二天就回泾县去了。”
那时候,螃蟹报讯,前来求救,故而陈三郎第二天就回了泾县。
“神乎其神?”
陈三郎摸了摸下巴:“这传言未免夸张。”
宋志远道:“不,并非传言,而是事实,因为告诉我的人,她说话向来都是实事求是的。”
陈三郎疑问:“宋小姐?”
宋志远撸一撸胡须:“正是小女……我这女儿,说起诗会之事,眉飞色舞,有板有眼,我还从没有看见她如此兴奋欣喜过。”
这话说得就有些含义了。
顿一顿,又道:“不过最让老夫钦佩的,却是你在鹿鸣宴上面对刺史大人时的表现,可圈可点,老夫自愧不如。”
说着,竟站起身,朝陈三郎拱手做礼。
陈三郎连忙还礼:“折煞学生了。”
宋志远坐好,叹一口气:“老夫读书多矣,经义倒背如流,自以为领悟真意,但和你相比,才恍然醒觉,那些理解都是纸上文章罢了。”
陈三郎心里不由犯起嘀咕:这高帽一顶接着一顶戴上来,怎么感觉有点怪怪的?
按理说,宋志远进士出身,阅人不知凡几,乃是有名的大儒,能如此放低身段,对一个刚及冠的后辈学生推崇有加,实在不是一件正常的事。
陈三郎面对元文昌不亢不卑,表现出读书人应有的风骨,赢得士林名声不假,但还不至于就能让周分曹宋志远这等人物五体投地了。
宋志远又道:“道远,杜学政的事,你应该知道了吧。”
陈三郎一怔:“知道,实在遗憾。”
宋志远双眼一眯:“登高跌重,仕途险之又险。别的我就不多说了,道远,你此去京城,路途遥远倒在其次,到了京城,处处漩涡,江湖风波恶,必须多加小心。”
陈三郎起身做礼:“多谢院长提醒。”
“对了,你来得刚好,我有几封书信要带到京城给几位老朋友,你顺路的话,就帮我捎带过去吧。”
言语中,特别着重“顺路”二字。
陈三郎无语,心想这宋院长都这么大的人了,怎么有时候还跟小孩子一样斤斤计较:“学生一定把信带到。”
宋志远就回书房去拿信,过不多久,拿出三封信来,另外还有一个包袱,沉甸甸的。
陈三郎接过信,面对包袱不禁一愣神:“院长,这是?”
宋志远淡然道:“一些程仪,小小意思。”
所谓程仪,便是路费,但凡亲朋好友要出远门,便会有相关程仪赠送,这个世界流行的做法。
陈三郎推却道:“学生愧不敢受。”
宋志远一板脸:“长者赐,不可辞。”
陈三郎微一沉吟,就拿了,告辞离去。
他离开后约莫一刻钟,咚咚咚,一阵急促的跑步声,就看见一个身穿淡蓝色衣裙的少女急匆匆跑到客厅,东张西望,见只有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