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嬿婉及良时-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有志气,自然是好事,”圣上轻轻颔首,道:“好了,没别的事情,便退下吧。”
承安轻轻应了一声,再一施礼,转身离去。
已经是六月,天气已经很热,含元殿的窗扇开着,不远处蝉鸣声吵得人头疼。
圣上目送他背影离去,手中御笔却再没动过。
许久许久之后,那支笔终于被搁到笔架上,伴着似有似无的一声叹息。
承安不是拖沓的性子,事情既然定下,回府之后,便同秀娘说了这事儿,另一头,又吩咐人收拾行囊,准备离去。
为着今年初那档子事儿,秀娘唬的几个月没睡好,这会儿听他说又要走,连眼泪都顾不得流,便气势汹汹往书房去寻他。
“前不久你是怎么答应我的?”她急声道:“好好留在长安,哪儿也不去,这才过去多久,你就不认了?”
“别担心,”承安知道怎么说服她,不慌不忙道:“此前往渔阳去,才是危险,这次是去南越,却没什么。那里温暖宜人,气候好,景致远超长安,南越又是附属国,哪里会有危险,你只管放一万个心。”
秀娘见过的,知道的,不过就是头顶那一亩三分地,家国大事一窍不通,见承安说的信誓旦旦,倒也隐约松口气,只警惕道:“果真?”
“不成,”还不待承安说话,她便摇头道:“那里既没什么危险,你又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回来的,干脆带着我一同去,路上也有个人照顾。”
“真的没事,”南越局势未定,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打起来了,承安哪里敢带她过去:“同行的都是男人,你去也不是那么回事,叫人见了,明面上不好说什么,暗地里会笑话我的。”
他虽不爱说话,却也重脸面,秀娘明了这点,倒是没有再说,忍了又忍的眼泪终于落下:“我给你收拾东西去。”
承安微微一笑:“好。”
锦书是在红芳嘴里,听见这消息的。
在嘴里过了一遍,在心里想了一想,到最后,居然不知应当作何反应。
到最后,她也只是道:“什么时候走?”
“还得再过两日,”红芳轻声道:“偕同几位臣工一道过去。”
锦书面色不变,只应道:“哦,知道了。”
她神情如此,显然不欲多提,红叶红芳察言观色,也没再说这事儿,只将话头转到今日的宫宴上去了。
二公主大婚三日,照例要同驸马一道归宫,向帝后以及宫妃们见礼,圣上索性凑趣,叫大公主夫妻二人与赵王夫妻一道入宫,齐聚一番。
承熙九个月了,小身子圆滚滚的,叫锦书爱到心里去。
今日午间有宫宴,她不愿将儿子独自留在甘露殿,便叫人将他小衣裳取过来,准备叫他穿上,一并抱过去。
承熙最近喜欢吃的水果不再是桑葚,而是葡萄。
他还太小,吃葡萄都不知道吐核,尚宫局里的人也怕呛到他,凭空惹个罪过,所以送过来都是没核的葡萄,连皮一起吃都成。
圣上心性强硬,对着这个幼子,却柔软的厉害,承熙想干的事情,只要对着父皇哭一会儿,咿咿呀呀的叫几声,他就首肯了。
是以,饶是锦书在边上说吃多了甜的东西会坏牙,胖娃娃照旧每天有葡萄吃。
“承熙,”锦书拿着他的小衣裳叫他:“过来,咱们出门去。”
承熙正坐在塌里头吃葡萄,听见母后叫自己,看了一眼,就扭过头去,装作没听见。
外边那么热,才不要出去。
锦书没领会到儿子这份心思,只当他是贪恋那串葡萄,才不肯动弹,再想起此前太医说叫承熙少吃点儿甜,便将那件小衣裳递给红叶,自己往塌上去抱他。
胖娃娃见母后过来了,就起了玩闹的心思,变坐为爬,径直往另一头去了,爬到一半儿,又想起自己的葡萄了,立马扭头去找。
锦书被他这举止惹得发笑,又见他不听话,便将那盘葡萄端起,信手放到一侧塌上案桌上了。
那案桌也不高,但对于承熙而言,却得是站起身来,才能够得到的。
瞧见母后这么做,胖娃娃慌张起来,七手八脚的爬回去,小手指着案桌,咿咿呀呀的叫了不停。
锦书自一侧红叶手中接过承熙的衣服,示意他过来:“先穿上,穿上之后,母后再拿给你。”
承熙叫了半天,母后却没答应,就有点急眼了,一扁嘴,正要哭呢,就听外头有说话声传过来。
——父皇来了!
他可以给承熙撑腰!
这念头在胖娃娃心里浮现,他立马就高兴起来了,拍手都顾不得,就掉头过去,往塌边那儿爬。
“承熙,”锦书被儿子给气笑了,将果盘端下来,就撕了一个葡萄,往自己嘴里送:“你看着吧,父皇来之前,母后就给你吃光它。”
承熙没听明白母后这话什么意思,但看得懂她在做什么,又急又委屈,想说又说不出,想拦又拦不住,委实难受。
圣上往寝殿里去,人还没进去,就听内里儿子不满的声音,打眼一瞧,惊喜之下,竟险些忘了自己是来做什么的。
胖娃娃气急了,扶着一侧床壁,居然自己站起来了。
他已经九个月多大,想要走路,自然是不切实际的,但扶着东西,慢悠悠的站起来,还是有可能的。
圣上和锦书都没有拔苗助长的意思,倒也没有逼他,这会儿见他这样,真真是意外之喜。
然而他毕竟是头一次站起来,边上又没人扶着,小腿一软,差点就摔到一边儿的被子上了。
圣上快步过去,将胖娃娃接住,凑过去亲了亲他脸蛋:“承熙真厉害,居然能自己站起来了。”
胖娃娃有了靠山,先前的委屈劲儿也有了地方发泄,拽着父皇衣襟,蹙着小眉头,指着母后叫个不停,一双清亮的眼睛,时不时在锦书手里没吃完的那串葡萄上打转。
圣上看出儿子告状的意思来,忍俊不住之余,又向锦书道:“怜怜别欺负他,些许小事,便顺着他吧。”
“吃吃吃,”锦书过去摸他头发,无奈道:“等你牙疼的时候,就知道苦头了。”
承熙还生气呢,头发也不许母后摸,锦书手一伸过去,他就仰头向后,躲开了她的手。
“还挺记仇,”锦书又好气又好笑,倒也没强求:“走吧走吧,今日人多,不好叫久等着的。”
大公主成婚三月,夫妻相得,面容愈见娇妩,气色倒好,同身边驸马相视而笑时,当真羡煞旁人。
赵王的王妃是他母家表妹,贤妃虽不喜她庶出身份,但也断然没有帮着其余妾室打压自己侄女儿的道理,少不得耳提面命,叮嘱赵王几句。
萧淑燕自己也不傻,曲意奉承,小意讨好,倒将赵王哄得五迷三道,有了几分热乎。
有了这两个对比,坐在一侧,神情憔悴的二公主,便给凸显出来了。
新婚只不过三日,她面上却也不见喜气,只有疲色萦绕,精神萎靡。
但凡换了别的时候,便是她不受宠,皇家也该为她讨回公道,但她身边的驸马萧循,神色较之她更见疲惫,又是照顾生母所致,委实叫人说不出什么话来。
自己酿的苦果,还是得自己吞才是。
二公主想起葛氏病着的样子,再想起这几日的辛苦,不是没动过向圣上求情,搬到公主府去住的心思,但也只是一想,就给作罢了。
葛氏这般光景,她若是要求搬出去,名声怕是要臭大街了。
虽说是公主,但连自己婆母也不肯照看,传出去后,叫世人如何言说?
更不必说,她还要顾及萧循的意思。
他是孝子,万万不肯在这时候抛下母亲的。
再忍一忍。
她在心里对自己讲,葛氏这几日病的这样重,保不准哪一天就咽气了。
到时候,她的好日子也就来了。
只是想归想,目光不经意的扫过大公主时,她还是忍不住有些心酸。
同样是出嫁,同样是庶女,但大公主的日子,明显要比她好多了,只看大公主气色与同一侧驸马说话时的神情,就知道她近来有多舒适。
不过,这又能怪得了谁呢。
暗暗苦笑一声,她将那些心思按下,垂首坐在席位上,等待帝后到来。
锦书是头一次见萧循,明朗的少年相貌英俊,连眉宇之间的淡淡担忧,都带着温暖的气息,仪度举止,皆是不俗。
怨不得呢,葛氏那样动怒。
这样好的儿子,平白没了前程,换谁都得动怒。
在心底叹一声,锦书跟在圣上身后落座,却也没对此说些什么。
倒是圣上,似乎极关切一般,笑着勉励萧循几句,又赐酒过去,以示恩重。
合宫行宴,自然不是一时半会儿能结束的,等到酒兴将歇,众人散去时,已经是申时初了。
萧循与二公主一道出宫,刚刚上了马车,就听不远处马蹄声传来。
萧家一个仆从打马而来,见了萧循,面露惊喜,只是那惊喜掩在焦急神情之下,叫萧循一颗心吊了起来。
“老夫人晕过去了,这会儿还没醒呢,家里人叫奴才过来请您,快些回去看看吧!”
一句话落地,叫萧循三魂七魄没了一半儿,跌跌撞撞的从马车上下去,接了缰绳,便催马往萧家去,只留二公主独自留在马车上,神情郁卒。
然而这郁卒,还没等到转化为怒意,就变成担忧,游走在她四肢七窍,不见离去。
“夫人今日上午便不见好,只是不欲叫公子担心,这才勉强起身,叫您与公主返宫,”葛氏身边的嬷嬷哭道:“您一走,夫人脸色就坏了,等过未时,人就晕过去了,大夫施针之后,直到这会儿都没醒……”
“娘,”萧循听得心酸,悲从中来,扑在床边道:“我是阿循,您看看我啊。”
二公主过去的时候,便见一众人哭成一团,她同葛氏没什么亲缘关系,真叫她哭是哭不出的,只是倘若不哭,反倒惹人非议。
将将哭了几声,葛氏身边嬷嬷抬眼瞧见,隐约怒容:“公主尊贵,如何能在这儿守着,前日,连夫人的药罐都得给您的夜宵让步,这会儿,怎么又毕恭毕敬起来,传将出去,岂不叫人笑话萧家不懂规矩?”说着,又垂泪起来。
若换了别的时候,这嬷嬷敢这样说,二公主就敢直接发落了她。
可这会儿葛氏病重,儿媳妇就处罚婆母身边人,怎么听怎么觉得她不知孝悌,更不必说,那嬷嬷话里还占着理儿。
不过,二公主其实也觉得冤枉。
前日,她在葛氏病床前忙前忙后一日,晚间想要用些夜宵,哪里想得到身边人这样不仔细,竟将葛氏药罐挪到一边儿去了。
为此,萧循还同她冷了脸。
毕竟是理亏,她也只能含恨忍了,说几句软话,等在一边儿,同萧循一道守着。
然而,她还是忽略了流言的威力。
萧家内部也就算了,没过几日,外头便有风言风语传出,说二公主不孝婆母,生性刻薄,行事之中,颇见霸道蛮横。
明知道婆母病重,朝不保夕,却非要拉着驸马一道进宫。
大周以孝治天下,公主虽是君,却也不能恶待婆母,不然,指定得被戳脊梁骨。
这事儿一传到二公主耳朵里,险些叫她仰面摔一跤,在房里将一口银牙咬的死紧,终于恨恨的吃了这个哑巴亏,换身素净衣裳,往葛氏那儿伺候了。
这种事儿都是越描越黑,她没法儿解释,只能守在边上亲力亲为,挽救一下自己的名声。
她巴巴的送上门,葛氏自然不会客气,推脱一二之后,便大喇喇的使唤。
二公主哪里想得到她会这样顺杆往上爬,心中气急,却也无可奈何,只得忍下去,以图后事。
苦也。
第105章 遇刺
承安出发的日子定在了六月中,长安正热的时候。
他既是圣上长子; 又从渔阳得胜而返; 本就极为引人注目,这会儿再一次离京; 往南越去,就更引人遐思了。
是圣上依旧不喜这个儿子,还是说,有什么其余的估量?
不过也对。
圣上已经册立嫡子为皇太子; 再有一个身负战功的长子在宫里,总归不是那么回事。
这样一想; 许多人也就释然了。
“娘娘,”红叶走到锦书面前去,屈膝道:“楚王殿下往宫里送信,想求见您。”
“还有什么好见的; ”锦书手中摇着的团扇一停,随即被搁下:“算了; 叫他过来,再见一见吧。”
初次见面时; 那少年还是沉稳中带着青涩的,这会儿见他远远走来,却像是刀剑被凝铸出的前一刻那般; 锋芒隐约。
一侧的冰瓮径自散发着凉气; 在这样炎热的夏日里; 给人以几分安慰。
锦书坐在凉亭里; 见他向这边走来,心中忽然浮现出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
他日再见,这样风平浪静的安稳,怕是再不会有了。
然而这感觉来得快,去的也快,一闪而逝罢了。
承安拾级而上,到她面前去,施礼之后,忽的道:“……我没想到。”
顿了一顿,他居然笑了。
那笑意出现在他平静中隐含伤感的脸上,其实是很奇怪的,但见的人还是觉得,这一刻,楚王脸上的笑意,是由衷而发的。
“我还以为,娘娘不会再见我了,”承安英朗的面上,竟浮现出一抹踌躇,然而他并不是性软之人,转瞬功夫,便定下神来,目光稳稳:“早早做了久等的打算。”
“本是不打算见的,”锦书瞧着他,叹口气道:“但最后,还是改了主意。”
她倒不是对他有什么心思,只是谁也说不准朝廷何时才能稳定南越,听圣上说,他这一走,短则半年,长则几年,养只猫狗在身边都会有感情,更不必说那是个人了。
承安显然也明白这一节,便是不明白,见了凉亭左右侍立的宫人们,也该知道她心中作何思量了。
“南越风光宜人,即便客居,也是美事,”他静静看着她,道:“只是归期未定,府中诸事,还请娘娘多加关切些。”
锦书知道他不在乎那座王府,这会儿这样讲,也只是想叫她关照秀娘几分,便点头应了:“你既卫国在外,内里之事,自然无需忧心。”
该说的都说了,彼此都不是拖沓性子,承安最后看她一眼,目光中是别人看不懂的意味:“保重。”
锦书摆摆手,示意他离去:“走吧。”
承安是作为监军亲王往南越去的,走的时候自有前朝臣子相送,锦书既是后宫妇人,自然与此沾不上边。
晚膳的时候,圣上回的早些,抱着承熙在椅上,轻声问她:“今日承安来过?”
“唔,”锦书打着扇,漫不经心道:“来同我道别,说了几句话,便走了。”
圣上原也没抬头,听她这语调,却忽的转目看她:“怎么,舍不得了?”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锦书也没在意,道:“相处了这样久,便是一块儿石头,也该焐热了。”
“你啊。”圣上也不知是想到了什么,径自笑了,边笑边瞧着她摇头。
锦书被他笑的莫名,问道:“怎么了?”
“朕的怜怜啊,”圣上笑着看她,叹道:“道是无情却有情。”
他不肯再说,锦书自是不明所以,同圣上怀里同样好奇的承熙对视一眼,终于摇摇头,将这一茬略过去了。
七月的长安热气腾腾,几乎似是火炉。
锦书几乎不往殿外去,只吩咐人备了冰,每日留在内殿陪着承熙,连往含元殿去瞧圣上的功夫,都给省了下来。
没办法,太热了。
“娘娘,”红叶自外头进去,额头上都带着汗珠:“李太妃的病愈发重了,这两日天气又热,太医说,再这样下去,怕是不太好。”
李太妃本是先帝留下的宫嫔,也是先帝次子临江王的生母,只是出身不高,先帝时只是婕妤,等到圣上继位,加恩之后,才册封太妃。
人上了年纪,各种病痛便来了,这会儿天热,正是用冰的时候,偏生她病着,不敢受凉,只能在宫中苦捱,锦书去瞧了几回,好端端的人,都瘦的皮包骨了。
“知道了,”眉梢一蹙,锦书道:“晚膳时候我便同圣上提一提,要不,还是叫临江王将太妃接到府上奉养吧,免得有个万一……”
接下去的话太不祥,她没有说下去。
“将太妃接出去,倒也无不可,”圣上同临江王关系不算好,但也不算坏,没有借机敲打的意思,略一思忖,便应了此事:“明日便送信出宫,叫他来接吧。”
“准都准了,也别等明日了,这会儿便送消息去吧,”锦书笑着向圣上解释道:“临江王妃进宫瞧了几次,来我这儿请安时,话里话外全是担忧挂念,早些叫他们知道这消息,也好收拾院落,早些准备。”
“也好,”圣上对此宫闱之事,是不会反驳锦书意思的:“都依怜怜便是。”
“再过三日,便是祭天围猎的日子,朕要往霸陵去,少则十日,多则半月,很快就会回来,”圣上将怀里的儿子掂了掂,向她歉然道:“承熙还小,不能带出去,只好叫怜怜留在宫中,照应一二。”
锦书知晓分寸,自然不会在这上头计较:“自应如此。”
每年七月,便是大周祭天围猎之时,天子便须往高祖霸陵去祭祀行礼,率众围猎,以全嘉礼,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按制,本是应该由帝后一同前往的,然而此前圣上未曾立后,贤妃饶是位尊,却也是妾,不得入宗庙,近十几年来,也只是圣上独自过去罢了,这会儿皇太子年幼,皇后需得照料,依旧是圣上独自过去,倒也不稀奇。
圣上不喜铺张,既不是生离死别,也不耐烦去瞧后宫那些虚情假意的哭哭啼啼,日子一到,同锦书辞别后,便率同一众臣僚,往霸陵去了。
锦书既然独自留在宫中,少不得要将诸事安排妥当,以防万一。
好在她做了一年多的皇后,威仪甚重,也没人真敢跳出来生事。
便是素来同她不对付的贤妃,都安分守己的留在披香殿里,谨小慎微。
天气依旧是热,闷闷的燥动,叫人跟着喘不上气来。
锦书这样的大人都觉得难捱,更不必说承熙这样的小孩子了,清晨时候倒还好些,一到中午乃至于下午时分,便懒洋洋的躺着,不愿意动弹。
锦书心疼儿子,便吩咐人每日送一盏酸梅汤过来与他,聊以安慰。
往日里,这活儿本是交给另一个宫人做的,可是今日,那人被锦书吩咐去做别的事儿了,这活计也就落到了红叶头上。
她是甘露殿的掌事宫女,在宫内仆从中,也是头一份的体面,然而她也知道自己的尊荣从何而来,行事从不骄横,倒是极得人心。
甘露殿有自己的小厨房,里头人也是千挑万选筛检出来的,只为个安心。
红叶一进了小厨房,便见有个脸圆圆的宫人迎出来:“红叶姐姐来了?今日倒早,酸梅汤在那儿,我这就去给您拿。”说着,就往一边儿去了。
红叶默不作声的打量她几眼,虽叫不出名字,却也眼熟,只是她心思细致,少不得问一句:“你是什么时候过来的?看着有些眼生。”
“阿春到这儿小一个月了,红叶姐姐近来没往这儿来,难怪不认识,”小厨房的总管殷勤笑道:“是刘尚宫那儿送过来的人。”
刘尚宫同皇后沾亲带故,又是心腹,自然是靠得住的。
红叶释然一笑,随口称赞一句:“倒是生的有福气。”
阿春将那盏酸梅汤搁到篮中,递到红叶面前去,抿着唇笑了。
承熙有些怕热,今日起床后,同母后玩儿了一会儿,就躺在凉席上不想动弹了,锦书怕他受凉,也没敢叫人在内殿备太多冰,只随他一道躺着,有一搭没一搭的为他打扇。
红叶便是在这时候进来的,锦书还没怎么着,承熙的眼睛就亮了,坐起身来,小手指着她手里的篮子,咿咿呀呀的叫个不停。
“馋嘴猫,”锦书笑着说他一句,也没拖延,便示意红叶将那盏酸梅汤取出,亲自接了:“过来,母后喂你。”
承熙笑的开心,七手八脚的爬到母后身边去,还没等她伸手,就张开嘴巴等着了。
“李太妃身子还是不见好,可太医去瞧,也没变坏,”锦书轻柔的喂了承熙,红芳则在一边道:“可见有亲子照顾,心绪舒缓,确实有用。”
“待会儿送点东西过去,全当是我些许心意,”将那只空碗递给一侧宫人,锦书吩咐道:“成了,退下吧。”
然而,还不等红芳出去,更有内侍急匆匆进来,神情惊慌:“娘娘,圣上在霸陵遇刺!”
第106章 流言
“遇刺?”
锦书脸色骤变; 顾不得别的; 当即站起身,道:“圣上如何?可有大碍?”
那内侍脸色也不太好,一句话到了嘴边,竟结结巴巴的没说出来。
锦书心急如焚,怒声道:“磕磕绊绊做什么; 直言便是!”
“圣上伤在要害; 怕是不太好,”那内侍声音都在打战; 断断续续道:“有伤在身; 不便赶路; 只派人回宫送信,叫娘娘早做打算。”
似是一个惊雷落在头上; 锦书脸色灰暗起来。
早作打算; 早做什么打算?
不约而同的; 内殿众人将目光投到了坐在一侧,神情茫然;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小太子身上。
倘若山陵崩; 那这个不到一岁的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