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世富贵-第3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
  李璋张着嘴巴,完全不知道徐平说的是什么,这些对他来说显然还是太陌生。
  徐平叹了一口气:“你现在不明白没有什么,等到有一天真地上了战场打仗,便就能够体悟了。有人说汉人没了血性,怎么会没了血性呢?汉人从来不缺血性。可惜的是这些有血性的汉人,却要他们像野兽一般去战斗,如何适应得了?有人又说汉人要有兽性,把血性和兽性混淆起来。现在军制下禁军还缺兽性?他们跟丛林里的野兽一样,见到比自己强的扭头就跑,等到见到比自己弱的时便就食其肉,寝其骨。民间有谚:‘匪过如梳,兵过如篦’,说的不就是兽性吗?平蜀之后,激起民乱,这种事情难道还少了?国家的军队,能够比敌人还残暴,这样的军队你还有什么指望?小仗还罢了,如果大打,着实堪忧。”
  把血性和兽性混淆,还沾沾自喜,不是这个年代特有的。从五代以来,用吃人喝血这种野兽一般的行为彰显自己勇气的武将不少,宋初还有遗风。崇文抑武,跟这样的背景是分不开的,正常的政权都不会允许自己军队对自己的人民这样做。实际上崇文抑武针对的是晚唐五代武夫当国,超出这个范围,与其他的朝代比较是不正确的,是一个特殊背景下的政策。不实行这样的政策,国家政权便就安定不下来。可惜这传统却绵延不绝,越是对外敌胆小如鼠的军队,对自己的人民越是强凶极恶,千年以后还有“水旱蝗汤”。
  两宋最能打的军队无过于“岳家军”,正是诞生在国家崩溃,军制荡然无存的时候。这支军队从来没有什么兽性,他们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正是没有了兽性,所以才有了保家卫国的血性。军人要有血性,但绝不允许有什么兽性,他们的热血是为国家为人民而流,而不是为了彰显什么勇气,兽性是正常军队的大敌。
  徐平喝了一杯酒,放下杯子,看着远处的天空,不再说话。
  西北战乱将起,他是一定要去的。去西北不是为了报答赵祯的知遇之恩,也不是为了建功立业,而是为了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他的官做得已经够大了,前途足够光明,没有那些武勋,依然可以顺顺利利地拜相,做到人臣之巅。
  那些不是徐平想要的,人到了一定的地步,一定要些追求,要担上一些责任。在这个世界顺顺利利地过上了富贵生活,有妻有妾,有儿有女,徐平需要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


第292章 兄友弟恭
  林素娘笑着与张三娘一起把两个小孩放在厅堂中间,便退到一边。地上铺的毯子上面摆了各种各样的物品,最显眼的位置自然是徐平和父亲的官告和敕命,这一点林素娘和张三娘倒是想的一致,孩子将来最好能当大官,还要是跟徐平一样的大官。次一点的位置上摆的,便是林素娘和张三娘争执的地方,最后各让一步,一边是金银,一边是诗书。因为最近通行纸钞,张三娘还特意加了一叠钱钞上去。至于其他的,无非是通常摆的那些,果儿食品,七宝玩具,道释经卷,称尺刀剪,算盘等子之类。
  这种场合秀秀是不能参与的,这便是外室不好的地方,礼仪上的母亲没有她。当然少了日常的争吵,还有各种各样的烦心事,这又是在家里比不了的地方。
  赵祯坐在最中间的位置,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两个小男孩,满面都是羡慕,丝毫都不掩饰。他也生过一个儿子,但是当天便就夭折了,连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都没有来得及举行。已到壮年,迟迟没有子嗣,去年不得已接了堂兄赵允让的儿子与先前就在宫中的赵允成之子一起抚养。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是为了防万一。
  宋朝纳宗室子弟入宫,在宫里开皇家幼儿园和小学,从太祖时候就开始了。太祖虽然有儿子,但还是接了子侄辈和孙子辈的几个孩子入宫养在身边,特别是孙子赵惟吉,尤其得到他的喜爱,不管走到哪里,都让小黄门抱着跟在自己身边。不过真正把宗室子弟接入宫中,有当作子嗣培养的意思,是始自宋真宗。悼献太子赵祐九岁不幸夭亡,当时真宗已到壮年,便接弟弟赵元份的儿子赵允让入宫抚养,不久之后第六子即赵祯出生,便就又把赵允让送回家去了。当时赵允让还年幼,而且并没有赐为皇子,只是万一的备份而已。哪怕不接入宫中,没有子嗣的真宗一旦有不测,最大可能接位的也是赵允让。
  会有这样的传统,应该是与宋朝是从后周柴家的孤儿寡妇手中夺了天下有关。皇帝年龄小了太过危险,为了不重蹈覆辙,便早做准备。但这个时候,没有人相信那个养在宫里的小孩会在未来真地成为皇帝,纯粹就是一着闲棋,当不得真。历史上是因为宋仁宗所有的儿子全部早夭,再也生不出来,到了生命的最后几年才赐赵宗实为皇子,接了皇位。这种制度正是从那个时候完善的,现在还只是一种尝试,那两个小孩连皇子的身份都没有。
  徐平坐在赵祯身边,笑吟吟地看着两个儿子。他们抓什么徐平并不关心,想读书可以给他们请最好的老师,想当官最少恩荫有出身,想要金银家里有的是,总之这两个孩子想要什么自己这做爹的都能给他们。不指望他们给自己挣来什么,只要好好地做人,不堕了家风,徐平就心满意足了。毯子上摆的东西,实际都是吉物,这个时候没人给自己找不自在。摆的位置跟长辈的希望有关,但摆在上面的东西,却都是精挑细选的,都是好的寓意。
  两个小孩被放到毯子上,先是对视了一眼,而后好奇地看了看四周,有些迷惑。到底是大户人家的孩子,这种场合并不怯场,只是有点不知所措。
  张三娘看两个孙子不动,不由就急了,连续几天,她可是教了又教。为了让孙子把官告捉起来,她把徐正的官告要来,让孙子练了很久。哪里知道真正上场了,这两个孩子把教的东西全忘了。见两个宝贝孙子还在那里你看我我看你,张三娘急得坐不住。
  林素娘的心里也急,不过这种时候,面上可不能表现出来,一直从容微笑。见两个孩子一直不抓,林素娘只好起身,上前抱住两个小家伙,温言又教一遍。
  赵祯看得热闹,忍不住拍了拍身边的徐平,指着中间毯子上的两个小伙大笑起来。
  母亲又教一遍,两个小家伙终于记起来要干什么了,一起看向摆在最显眼的位置的官告。这是张三娘千叮万嘱,一定要让两个孙子抓的。为了吸引他们,徐正的官告都被她偷偷涂上蜜过,各种各样的方法能用到的全都用上了。
  大儿子本来离着官告的位置近,看了一眼,又转身看了看身边的弟弟,最终没有爬过去把官告拿在手里,而是含着手指,看着弟弟慢慢爬过去把官告拿了起来。
  张三娘长出了一口气,手捧胸口,对身边的徐正道:“好孙儿,好孙儿,迟迟不动,可是把婆婆唬得不轻!拿了爹爹的官告在手,一世有大官做,果然是好孙儿!”
  徐正不屑地摇了摇头,他这些年混在一起的人物非富即贵,眼界高了,哪里还像妻子那样没有见识。徐平这种身份,孙子做官有什么稀奇的,有本事不做官,那才是人物。
  赵祯看着徐平的二儿子把官告拿在手里把玩,突然大笑:“爱卿,你家二哥拿了官告在手,将来是要做官的!不过这可由不得你,却是朕说了算!今日开心,便赏他个官做!”
  徐平吓了一跳,忙道:“陛下,官爵朝廷公器,岂可私下授受!他若是有福,将来自会沐天恩,有官做,若是没福,也不失富贵员外!”
  赵祯摇了摇头,怪徐平大惊小怪,不过他不愿意,也就算了。
  这孩子将来终究还是会做官,现在先封了,只是多拿几年俸禄,徐平家里怎么会差那个钱?君非问疾而入大臣之宅谓之谑,赵祯今天来观礼,已经有流言蜚语了,再给一个襁褓之中的孩子授官,徐平非被台谏言官骂死不可。怎么算,徐平都划不来。
  见儿子把孙子到手的官给推掉了,张三娘有些不高兴。不过徐平官运亨通,这几年自己升不动了,转了不少官到父亲身上。升官升得多了,也就没那么稀罕,张三娘也就罢了。
  林素娘面带微笑,心里高兴,隐隐得还有那么一丝失落。儿子要当官,但林素娘又想让他读书,做个饱学大儒。到底哪个重要一些,她自己的心里也分不清楚。
  看着徐平的二儿子慢慢爬回来,赵祯对徐平道:“爱卿家风极佳,那官告本来是离着你家大哥近一些,他却故意让给了弟弟。所谓兄友,不过如此。”
  话音未落,却见小家伙爬回哥哥身边,把拿到手里的官告又塞给了哥哥,一脸憨笑。
  赵祯看得目瞪口呆,过了一会才道:“所谓弟恭,不过如此!”
  坐在一边的张三娘却有些发急,低声道:“乖孙儿,这东西也有让的?”
  徐平看着两个儿子,面带微笑。孩子去抓官告不算什么,那都是大人教的,在这种场合图个乐呵而已。但亲爱礼让,那就只能说明是林素娘平时教的好,今天给自己挣脸了。
  作为文官,徐平也算是诗书之家了,孩子喜欢当官真不能算是值得夸耀的事。但两个小家伙不争不抢,众人围观之时,把到手的东西让来让去,把徐平的家风给撑了起来。


第293章 皇子降生
  看了看弟弟递过来的官告,老大却没有接,伸手向弟弟怀里推了一把,转身就把旁边的书籍抓了起来。紧紧抱在自己怀里,老大好奇地看周边围着的人。
  赵祯看着一愣,继而拊掌大笑:“好,好,好,诗书传家,爱卿算是后继有人!不过他要读书,这却是君王也给不了他的,只好自己去用功了!”
  徐平看了看一边拉着妹妹的盼盼,笑道:“没有什么,等大姐再过几年,找个饱学大儒嫁出去,来教两位弟弟就是。”
  盼盼听见阿爹说自己,鼻子一拧,做了个鬼脸,扭过头去不理,众人一起大笑。
  这种仪式只是一个游戏而已,怎么可能就靠着这玩闹一样的一抓就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呢?不过徐平还是感到很欣慰,这游戏决定不了孩子的未来,但却是留给所有亲友的第一印象,是一个给家庭、给父母争光的机会,两个小家伙表现得着实不错。
  仪式结束,徐正作为家长,给两个孙儿取了乳名。大哥拿了书籍,便就为书郞,以后好好读书。二哥拿了官告,便就为秩郎,以后是要当官的。两个孩子今天一抓,虽然决定不了他们的未来,但却让家里大人有了培养的方向,成不成功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然后摆开宴席,招待来道贺的宾朋,赵祯与李用和等人自然坐了上席。
  正在热热闹闹的时候,掌管皇宫警卫的蓝元用突然急急忙忙赶了过来。满大头汗,到了赵祯面前,来不及行礼,只是叉手道:“官家,苗才人不适,将要诞龙子!”
  赵祯手里的酒杯差点掉到地上,向身边陪侍的徐平问了一遍,才确认了蓝元用说的话。
  得了这个消息,赵祯哪里还能够坐得住?急急忙忙要回皇宫,连仪仗卤簿也顾不得带了,只是带了几个护卫,车骑回城。
  徐平不敢怠慢,跟着李璋一起,招呼了所有护卫中的骑兵,紧紧跟在后面。蓝元用来得正好,便让他收拢所有随从,急急忙忙得回宫。
  赵祯子嗣不蕃,至今为止就生了一个儿子,刚生下来便就早夭。正是因为如此,他看着只有一妻一妾的徐平,明明跟自己一样年纪,却有了两子两女,而且都健康可爱,心里羡慕得不行。终于有第二个儿子了,高兴得简直要飞起来。
  到了垂拱门外,徐平就看见李迪和陈执中,以及张士逊和韩亿已经等在那里。今天他们几个人当值,应该是得到了消息,等在这里。
  皇子诞生有各种礼仪,特别是首先要告诉宰执大臣,他们必须要到。皇子是国本,不仅仅是皇帝的家事,也是国事,国事是不能瞒着宰执的。
  李璋带着护卫进了大内,徐平上前与几位宰执大臣见礼。
  李迪问徐平:“圣上今日到你家观礼,必然有话说。宫中诞龙子,你可有什么消息?”
  徐平摇头:“我也只是知道诞龙子的苗才人,其他一概不知。帝王家事,我们臣子如何能随便过问?宫里很快有消息传出来,相公安心等就是。”
  李迪点点头,不再说话,面色凝重,跟大家一起静静等在垂拱门外。
  宫里这种事情算得精确得很,到临产前三个月,怀孕的妃嫔便就开始领各种赏赐,数额极为宠大。这么大的动静,不可能瞒过外朝,苗才人有身孕,这里人人都知道。
  这个时候时间过得特别得慢,得到消息的侍从大臣,纷纷赶了过来,垂拱门外很快便聚起人群。不过没有人交头接耳,都静静等等宫里的消息。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蓝元用才带了几位小黄门出来,满面喜色,向门外的诸位大臣拱手行礼:“诸位相公,苗才人顺利诞下龙子,母子平安!相公等得辛苦,官家赐下‘浴儿包子’,分赐诸位。且收了包子,入宫延和殿见驾!”
  李迪领着众大臣谢恩,小黄门上来分了包子,众人收了,随着进了皇宫。
  “浴儿包子”不是真包子,里面包的都是金玉之类,做个彩头讨个吉利而已。今天大臣们等得这么辛苦,赵祯又高兴,先赏了一些下来,明后天还会遍赏群臣。
  徐平取了包子,轻轻一捏,知道里面包的是金粒,不下十两重。这只是个添头,后面还会有更重的赏赐下来,自己这种身份怎么也能分到百十两黄金。皇帝出手大方,再一个也是借着这种机会,给大臣们发钱,关系越亲密的发的越多。
  到了延和殿,赵祯已经换了公服,喜气洋洋地坐在上面。显然这一次顺利得多,母子平安,跟上一次大儿子降生大家还没笑起来,便就没了气不能比。
  李迪带着众臣上前行礼如仪,一起道贺。
  赵祯吩咐平身,等大家分班站立,又急不可耐地吩咐小黄门端着各种宝物,给在场的人再赏一遍。他今天是真开心,见了人就要发钱,当然也是因为最近手里确实有钱。
  热闹一会,赵祯才道:“今日三司徐平双子试岁,朕前往观礼。一是君臣同乐,再一个也是因为皇子将生,想沾一沾喜气。不想刚刚观礼完毕,皇子便来到世间,而且母子俱都平安!皇子为国本,当告于太庙天地,天下同喜!”
  李迪再次带着众臣上前道贺,礼毕,上前捧笏问起一些细节。
  皇子牵扯到一些重大的国家礼仪,以及生母应当受到的礼遇,不能含糊,赵祯喜滋滋地一一作了回答。他自己生下来之后便就由刘太后抚养,与生母分离,有切身之痛,为了防止再次出现这种事情,回答得相当详细。这就是相当于把苗才人的身份确定了下来,以后不管发生什么,有了今天诸位大臣作见证,谁也无法更改。
  最后,赵祯才道:“宫里旧例,皇子初生,便就与生母分开,由乳母照顾。朕想母子天性,不忍一出生便就让他分离,自今便改了这旧例。皇子今后由苗才人亲自抚育,候其身子长成之后,再行处分。此是朕之家事,众臣不须多言。”
  说完,赵祯看了一眼徐平,暗暗点了点头。以前对此事他还有点疑虑,毕竟牵涉到宫里错综复杂的关系。今天见了徐平的两个儿子,长得一个比一个欢实,最终下定了决心。
  李迪上前捧笏行礼:“陛下,皇子由生抚育,不知与皇后如何相处?”
  赵祯道:“日常问安教导,一切如旧礼,只是随着生母长成而已。”
  这种事情可不是这样一句话就能含糊过去的,御史中丞孔道辅和兼知太常院的石中立上前反复询问,确定礼仪的细节。


第294章 养起来
  这种国家大事,赵祯作为皇帝对具体程序也作不了主,一切按照规矩来。第二天特下诏让八大王赵元俨告于太庙,又派晏殊为使告于天地、社稷,兼知太常院的石中立告于诸陵。一直在外做事的石全彬被召回宫中,管理苗才人的一应杂事。
  皇子出生,再次大赏群臣,徐平被密赐金合。当打开看到里面满满的瓜子金,足有二三百两的时候,徐平的心情非常复杂。这种待遇非常罕见,当然不是没有用意的。
  苗才人的母亲许氏,本来是赵祯的乳母,因为被宫女造谣告黑状,放出宫来。出宫后嫁给了苗继宗,生下了苗才人。赵祯登基之后,天圣二年许氏邀车驾,诉说自己当年的冤枉,被封为县夫人,不久之后女儿进入宫中,到现在累封到郡夫人。
  这种家世,在后宫妃嫔中是非常寒酸的,跟现在的杨太后有得一比。如果生了皇子之后依着以前的规矩,不由生母抚养,则她能够跟曹皇后相处融洽,平安无事。这道理就跟赵祯小的时候,名义上的母亲是刘太后,实际养育他的却是杨太后。正是因为杨太后家在外朝没有任何势力,惟一的一个亲戚杨景宗还不成器,刘太后对她足够放心。但是现在赵祯听了徐平的意见,把旧的规矩改了,让皇子由生母抚养,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
  曹皇后虽然是内宫之主,但母子天性,将来这孩子真成了皇帝,曹皇后的地位会如何则很难说。如果是由自己从小养着是一回事,不由自己养,只是做个礼仪上的母亲,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曹家累世将门,大宋最顶尖的家族,现在算是人材淍零,官至刺史以上的也有好几个人,而且在军中的声望极高。苗才人的家世跟曹皇后比起来,天差地远。
  皇宫里的事情,徐平这样的地位,也不知道细节,只能靠猜测,后世所谓的那些宫闱秘闻,本来就大多是猜测。皇子降生,生母抚养,曹皇后的态度未知。虽然徐平不相信她能干出戕害皇子的事情,但平时生活上态度严厉,克扣俸给,让周围的人给予压力,这些可没有人能说出什么。最极端的情况,一旦赵祯出现意外,事情就微妙了。
  为了防止这些不应该发生的事情,赵祯要给这孩子在外朝找个靠山,而且还不能够太过明显,免得再出现太宗晚年群臣结党争立太子的事情。赵祯先择了徐平,虽然现在还没有明说,但意思有了,与徐平两人心知肚明而已。本来他最好的选择是李用和,但李用和现在显然还不能胜任,只能退而求其次。
  皇家的事情,影响重大,赌对了比立下多少大功都有用,但切忌入戏太深。归根结底那是人家的孩子,从旁辅助是可以的,但如果真当成自己的事情,则会弄巧成拙。
  事后徐平考虑了很久,还是决定暂时把这事情放在心里,与赵祯心照不宣。现在两人都还年轻,意外不一定会发生。如果一切正常,最好是帮着李用和家里,最合适的人选是李璋,一步一步在军中建立起威望来,掌握军权。皇位最可靠的保障是军队,宰执大臣意见重要的前提也是军队稳定。李璋外戚的身份,才最适合做这种事情。
  几天之后,一切仪式化的事情忙完,赵祯在延和殿特意召见徐平。
  见礼毕,赵祯赐了座,喜滋滋地对徐平道:“你曾说母子天性,子不能离母,先前我还不怎么信。这几天二哥跟着生母,极是健壮活泼,宫里人人都说皇子未尝见过如此,才信你说的果然是有道理。虽然改旧例诸般纷扰,只要皇子平安,一切都值得!”
  徐平犹豫了一下才道:“陛下兄弟六人,健康长成的只有陛下一人而已,即使贫寒百姓之家也少见。由此可见纵然锦衣玉食,还是比不得母子亲情。”
  赵祯连连接称是,他的五位哥哥最大的才长到九岁,若说没有离开母亲身体孱弱的原因,怎么也是说不过去的。赵祯虽然也是一出生便就离开了生母,但从他以后的经历的就可以看得出来,这孩子心宽,什么都想得开,反而好养活。
  转过话头,赵祯对徐平道:“才人生父现在提举在京仓草场,职事过于辛苦,你可于三司内选个轻便的职事于他。皇子尚幼,不好骤然拔擢,当从容升迁。”
  这话里的意思,是新生皇子的亲外公最好把官升上去,但又不要让外朝说外戚因缘得官,最好是有功劳,让别人说不出什么来。怎么做合适,徐平有经验,赵祯当然交给他。
  想了一会,徐平才道:“此事等臣回去仔细想一想,再回复陛下。——不过陛下既然提起了此事,臣恰好有与此相关的事情禀告,只是还没有考虑稳妥,今日便先请陛下参详。”
  赵祯正在兴头上,让徐平只管讲。
  “现在三司属下公司众多,前几日臣算了一下,大大小小已经有三百多家。这些公司大小不一,年入过万贯的有近百家,过十万贯的也有三十多家,最大的三家年入都在两百万贯以上,不包括蔗糖务、营田务和各家银行。商税过万贯已经是上州,过十万贯的全国不过两三州府而已,至于两百万贯则超过天下各路。这么大的公司,还是由吏人管理,全部没有设官,于理不合。臣请按照公司年入分等,设官员提举,考其课最。如果合适,便就安排才人生父去管理公司,选合适的人选为副就好。”
  赵祯听了,略一沉吟说道:“若是如此,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