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聊斋之重建天庭-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前的他跟孙旭一般,都是一副书生样子。而如今的他,豹眼狮鼻,络缌长须,头戴方冠,右手持笏于胸前。
而此前出现了十殿的那个地方,第一殿那处也发生了变化,不仅在宫殿之上出现了赵煦的虚影,还在宫殿右侧出现了一座高台。
只见此台高一丈,台上有一镜,名唤孽镜,镜大十围,向东悬挂,上面横写着七个字,曰:“孽镜台前无好人。”
因为秦广王乃是十殿之首,所以所有鬼魂必须先经过他这一处,按善恶多少来决定各个鬼魂的处理结果。
善恶对半之人,送交第十殿轮转王殿发放,仍投入世间,男转为女,女转为男;若是恶多善少之人,便有鬼差将其押到此处高台,对着那镜子一照。
孽镜台乃是天地灵气所结而成,凡人魂魄到它面前便可照耀出其本身面目,丝毫不能隐藏。
世人自少到老,一生罪孽重重。但人乃是灵性之物,一生所做之事是非善恶只有自己明白,正所谓心知肚明。而着孽镜便是不用魂魄言语,便能照见其生前种种罪孽。秦广王便以此结果处置魂魄,从无错处。
这也就是“孽镜台前无好人”的缘故,若是正心正行之人,心中自然无孽,何必来照这孽镜?
众鬼神见了秦广王归位,都是上前祝贺起来。
孙旭册完秦广王,跟众鬼神交代了一些事情,又唤来林翼,与他说了说林平的事,让他安心在阴司供职,以后自有相见之时。
随后,孙旭便离了阴司,回转阳界金华府去了。
回到金华后的几天都是太平无事,孙旭练气之余,一边教授阿衣、阿食道门进阶之术,一边给卧牛、苗仙两个阴神讲解一些妖类修行诀窍。
数日后,孙旭查看了一下宝印,发现又到了能够穿梭的时候。
第219章 五丈原汉相禳星
季汉建兴十二年,五丈原,汉军大营外。
孙旭此次穿梭,系统给他的任务是“续后汉余晖”。也就是让蜀汉不灭,并尽可能地壮大蜀汉国势。
任务的奖励足有200年道行,若是完成,他足以渡过雷劫,成就天仙。那时,他便可以上得九霄,册封天庭群仙了!
孙旭经过数次穿梭认真完成任务,再加上平时修炼,还有鬼神归位后给他增加的气运,几项累加下来已有三百多年的道行。因此,来到这个时空,纵然不能直接对凡人军队施展道术,可是想要辅佐一个人间王朝称霸,应该还算简单吧。
不过,按以往的经验,这次穿梭怕是会有难度……
上次穿梭大宋,南北皆是宋土,却只给了数十年的法力,这次200年的道行,能容易完成任务才怪!
而且,他这次就是一个光杆司令,此前那些跟争霸有关的位面里,宝印给自己安排的身份要么是个国舅爷,要么是个郡公,好歹有个贵胄身份。
可这次干脆就是个平民,顶多有个孙膑之后的称呼。
刚才通禀的汉军大营的小校回来了,做了个请的手势道:“我家丞相有请。”
孙旭跟在小校身后,一边往里面走,一边查看这座营盘。
只见这营盘上合天时,下应地利,与之相比,自己在大宋时与人对阵所用的营盘真的是拿不出手了。
汉军这样的营盘,敌人若是想正面击破,非得数十倍以上的兵力才有可能。
孙旭不禁惊叹:“武侯果然是不世出的奇才,这座营盘谁能撼动?不愧是一人敌一国的人物。”
若是没有小校的带路,便是现在的孙旭,一时半刻也休想找到中军大帐。
二人一路快步走着,很快便到了大帐。
此时的帐中,正座上坐着一个羽扇纶巾的人,他容貌甚伟,面上一副自信的神情,仿佛天下任何事情都在他掌握之中。这人想必便是季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了。
此时的诸葛亮哪还有早年的意气风发,上苍给了他绝强的智慧,可也让他生错了时代。若是在太平王朝,诸葛亮绝对能将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不是将所有的精力耗费在北伐曹魏、东和孙吴上,内外争斗让他耗尽了心力。
诸葛亮一见孙旭,见他容貌俊秀,不禁暗暗点头,口中问道:“未知足下姓名?”
看着有些憔悴的诸葛亮,孙旭拱手道:“在下孙旭,字子平,乃是孙伯灵后人,拜见丞相。”
诸葛亮笑道:“子平不必多礼。听人讲有人来投汉军,亮甚是欣慰,不想竟是计圣后人。”
一番寒暄之后,诸葛亮便介绍起了帐中的其他季汉人物。
帐中两列文官武将侍立着,武将中为首一人长相桀骜不驯,后脑勺高高隆起,看到孙旭一副不屑的模样;文官中为首之人面相儒雅、三绺长髯显得此人很有风度,见到孙旭很是客气地点了点头,可是孙旭分明看到他眼神中的阴鸷一闪而过。
武将为首之人,乃是魏延;文官之首,乃是杨仪。
杨仪身后,又有一人,英姿飒爽,风流倜傥,年龄大约三十左右,看到孙旭,笑着跟他颔首。孙旭感受到了他的善意,也是回了个礼,这人乃是武侯弟子姜维。
魏延素来居功自傲,他是先帝时就有大功的人,在诸葛亮面前也不会太过收敛,向来有一说一,因此,这会儿见孙旭都认了帐中几人,便当着孙旭的面跟诸葛亮抱怨道:“丞相怎么如此信任这人,不怕他是魏军细作吗?”
诸葛亮闻言,猛咳了几下。这个魏延从来不会让自己省心,当下给了孙旭一个歉意的眼神,跟麾下文武解释道:“昨日我夜观天象,却见那颗暗淡已久的紫薇右弼大放光彩,今日子平来投,正应天象。”
孙旭见诸葛亮居然如此为自己说话,心下有些意外,忙拱手道:“丞相言重。旭愿竭尽全力,辅助丞相!”
诸葛亮急忙下了帅座,扶住孙旭的胳膊,道:“今得子平,汉兴有日。”又欲上疏表奏孙旭为军师将军,一如自己先例。
众将见诸葛亮如此看重这个毛头小儿,只道他有些糊涂了,都来劝谏道:“古人云,无功不受禄,孙旭初来我军,并无功勋,丞相便如此委以重任,并非我等嫉妒,实怕旁人不服。”
诸葛亮却道:“众将不知,子平乃是大才,若不如此,恐天下人嗤笑我识人不明。”
众将听了,心中不悦,暗道:“丞相此言,岂不是笑我等皆不如此人?”
孙旭见状,也劝诸葛亮道:“丞相,诸将所言极是,待来日破了魏军,取了长安,丞相再为我表功不迟。”
诸葛亮见孙旭本人也如此说,只好先封孙旭做了个辅弼校尉。众将见孙旭夸夸其谈,轻言攻取长安,都暗自嗤笑不已。
这时,外边却有士卒来报说费祎求见,诸葛亮忙请他进来:“文伟,出了何事”
费祎如实道:“魏主曹睿闻东吴三路进兵,自引大军至合淝,因机密泄露,吴兵无功而返。”
诸葛亮闻言,一个没站稳,倒在地上。
帐中诸将吓坏了,赶紧上前扶起孔明,正要唤医官时,却见孙旭上前,轻抚几下诸葛亮后背。不过片刻,诸葛亮便醒转了过来,长叹一声:“我心昏乱,旧病复发,恐不能生矣!”
众将大惊,都道:“丞相身系社稷,岂能轻易言死。”
诸葛亮被众人扶着做回主位,苦笑道:“汝等道我为何急急授子平高位?昨日我夜观天象,虽然见弼星备亮乃得才之兆,可是辅星却暗淡无光。天象如此,我命可知!我本意死后让子平继承我的遗志……”
魏延听了,满是不服,打断了诸葛亮的话:“丞相何以厚此薄彼?便是丞相不在,我亦尚存,黄口小儿有何能耐统帅三军?”
诸葛亮闻言不语,他自然知道冒然将孙旭拔擢会引起反弹,可是遍观军中诸将,却没有一个可以继承他的衣钵。
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姜维,才智勉强能入他的眼,本意让他作为自己的弟子。却不想这些日子天象大变,今日又见孙旭,便知他有经天纬地之能,才想将身后之事托付。
正感慨间,孙旭道:“丞相,既然天象不吉,何不用祈禳之法避死延生?”
诸葛亮略一思索,深深地看了孙旭一眼,道:“祈禳之法虽有,但未知天意若何。”
孙旭笑道:“丞相何必自寻烦恼?若是当年赤壁时丞相仿徨不前,可有曹贼败北、天下三分?若是天意亡汉,丞相便坐以待毙吗?”
诸葛亮闻言怒道:“我宁愿守汉土而死,绝不食魏粟而活!”当即遣散众将,只留下孙旭与姜维二人,预备祈禳之事。
第220章 中军帐揭谛熄灯(为舵主∠色加更)
不多时,姜维便召集了甲士四十九人,各自手执皂旗,身穿皂衣,于帐外环绕不休。
诸葛亮则于帐中祈禳北斗,孙旭也在帐中,接应一应需用之物。
此时中军帐中并无杂物,地上按北斗方位放置着七盏大灯,七大灯外又有四十九盏小灯,按星野分布着,帐中央还有一盏极大的本命灯。
诸葛亮见布置完毕,对孙旭说道:“若七日内主灯不灭,吾寿可增十二年;如若灯灭,吾必死矣。”
孙旭闻听,笑道:“丞相勿忧,有旭在此,定保丞相无虞。”
说着又想到了一些事情,继续道:“丞相既然祈禳,军中事务便交由他人处理,如何?日间计议军机,夜间步罡踏斗岂是礼天敬地所为?”
诸葛亮闻言,眼中忽然泪光闪动:“前日主簿杨顒也劝我不必事事亲为,我岂能不知事必躬亲损身伤体?只是先帝托孤,责任至重,惟恐他人不似我这般尽心竭力。”
孙旭知道无法短时间内劝服他,便只好怒道:“旭只有这一件要求,若是丞相不依,旭这就回转山野,再也不问世事。”
诸葛亮大惊:“子平弃汉,汉必亡矣。唉,亮依子平便是!”
孙旭这才笑道:“丞相只管祈禳,营中之事自有人处理,若是他们连这些都做不好,也白在丞相身边这么多年,这大汉还是亡了的好。”
诸葛亮不再言语,只是手执七星剑,脚踏七星方位,按天罡之数变换方位,镇压将星越来越弱的气运。
时值八月中秋,此时无风无雨,旌旗不动,整个大营除了士兵来回走动的吭吭声,再没有多余的声响。
姜维在帐外引四十九人守护,诸葛亮则与孙旭在帐中设香烛祭品。
待摆设完毕,诸葛亮拜祝道:“亮生于乱世,甘老林泉;承昭烈皇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不敢不竭犬马之劳,誓讨国贼。不意将星欲坠,阳寿将终。谨书尺素,上告穹苍:伏望天慈,俯垂鉴听,曲延臣算,使得上报君恩,下救民命,克复旧物,永延汉祀。非敢妄祈,实由情切。”
拜祝毕,就帐中俯伏待旦。
祈禳六日,尽皆无事,待到第七日晚上,诸葛亮喜道:“看来天意不绝炎汉,延寿有望矣!”
孙旭笑了笑,没有答话。
与此同时,魏军主将司马懿因日前被诸葛亮在上方谷吓破了胆,再也不敢提出战之事。此时他仰望天文,不由得心中大喜。
然而即使见天象预示诸葛亮命不久矣,他也不敢率大军去攻击蜀营。
司马懿沉思片刻后便叫来魏军先锋夏侯霸,谓之曰:“吾见将星失位,孔明必然有病,不久便死。你可引一千军去五丈原哨探。若蜀人攘乱,不出接战,孔明必然患病矣。吾当乘势击之。”
夏侯霸是个武将,连日来的坚守让他觉得有些窝囊,今日都督忽然让他出战,当即喜不自胜,引兵而去。
这边,诸葛亮仍在禳星,忽听得寨外呐喊,显然是魏军来袭,再听时,却见营帐上人影晃动,显然是有人进来,却是魏延。
还不待魏延迈步进帐,就听一声大喝:“出去!”却是孙旭运着真气将魏延击飞了出去。
这一声,只震得魏延耳膜生疼,二百斤的身子立刻倒飞账外,不过孙旭掌握着力道,并没有伤到他。
孙旭也不出帐,直接道:“亏你还在军旅这么多年,连这都看不出来。这是司马懿料丞相有恙,故令人来探视虚实,兵马不会太多。你可与姜维出寨迎敌!”
魏延不敢反驳,又是惶恐又是羞愤地跟姜维去引兵对敌了。
只是他人随走,刚刚由他带来的秋风却没有停下。只见秋风顺势而进,直接将那四十九盏小灯吹灭,那七盏大灯也开始摇摆不定,顷刻间也灭了几盏,便是那主灯也开始忽明忽暗。
诸葛亮见此,绝望地闭上了双眼:“吾命绝矣。”
他并非是怕死,而是知道若是自己身死,蜀汉便大厦将倾了。心中悲戚欲绝,不禁晕倒。
孙旭却是不慌不忙,口中法言煌煌:“哪路的毛神,敢在这里放肆?还不现身!”
话音刚落,便见帐中的秋风裹着几个身影,细看之下发现几人都是僧人模样。
几个僧人被孙旭一语喝出,运动法眼一看,不敢怠慢,赶紧过来跟孙旭行礼道:“小神乃是五方揭谛,见过至尊!”
孙旭颔首,说道:“既知我身份,就此退去吧。”
五方揭谛听了,赶紧摆手道:“至尊玩笑了,我等乃是奉了玉帝和世尊的法旨,来此熄灭七星主灯的,岂敢有违?”
见孙旭脸色不悦,为首的金头揭谛赶紧道:“至尊岂不知,汉相寿祚已终,合该金德主天下。”
孙旭听了,不怒反笑,道:“这话,你去问问你家玉帝敢不敢跟我说,一个小小的毛神,也敢与我扯皮,说什么天命!”说着一指曹魏大营的方向:“既然你说天命,为何赤壁之时,死了八十三万人,曹贼却毫发无伤!”
“曹孟德乃是上界真神下降,自然有仙神庇佑……”银头揭谛赶紧回答,只是话一出口,看到孙旭那副样子,就后悔了。这等欺骗下界愚夫愚妇的话,也敢拿出来欺骗至尊?
“那日前上方谷中的司马懿父子也是如此咯?”孙旭哼了一声,又问。
五方揭谛听出了孙旭言语中的不满,都是不敢搭腔了。
孙旭见他们不敢说话,索性将话说明了:“我也不为难汝等小神,汝等可先回转天庭,问问玉帝,跟他说我保了汉祚。他若是不同意,你们再来不迟!”
五方揭谛自然乐得避免直面冲撞孙旭,赶紧告辞,架起祥云回转天界去了。
待几个揭谛走后,孙旭忙救起诸葛亮。他只是悲伤过度,被孙旭渡了些仙气后便悠悠转醒。
此时,子时已过,诸葛亮见主灯未灭,当下大喜,手执孙旭双手于胸前,诚挚地道:“多亏子平,延我寿祚!”
孙旭拱手道:“鞠躬尽瘁,复兴汉室,丞相何必客气?”
第221章 改天象司马中计
诸葛亮微微摇了摇头道:“复兴汉室,还于旧都,何其难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又何其不易?当日两军对阵,司徒王朗以此语说我,我还不屑一顾,不想今日……”
孙旭在侧,闻听此言,佯怒道:“既然丞相有降意,不若遣散营中诸君、上表乞降如何?也省得我等殚精竭虑,还得被人说成不识天数之人。”
诸葛亮只是因自己方才在生死间走了一遭,心志失守,才有些口不择言。现下被孙旭这一说,瞬间就回过神来。
他本是心志坚韧之辈,便是先帝在夷陵精锐尽丧,他也没有害怕,因为他知道万事只靠人为,若是迎难而上,高山可平,惧难而下,帛纸难破。
当下,诸葛亮急忙站起身来,言道:“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我岂能以身事贼?我心本为天下人,可天下人……”说着,见孙旭脸带笑意,知道他是在用言语相激,当下二人相视一笑。
孙旭一边扶着诸葛亮坐下,一边道:“天下人,谁又是天下人?为何总有人说天意在魏?不过因为魏强而已,若是汉强,那些人又该说天意在汉了。若是谁强天意在谁,那么有朝一日,塞外异族强于中原,中原也要拱手称臣吗?此辈,腐儒而已,丞相何必介怀?”
诸葛亮闻言,击节道:“子平所言甚是。只是如何使汉强我知之,可如何破司马懿请子平教我。”他心中早有定计,只是想试探一下孙旭,看他能否独挡大任。
孙旭跪坐在诸葛亮对面,双手放于膝上,淡淡道:“此事易耳,只需如此这般……”
诸葛亮听后笑道:“当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心宽矣!只是,取长安之后,我却有些顾虑,不知子平可有良策?”
孙旭道:“魏军我自一力当之,丞相可安心经略陇西。”
诸葛亮将信将疑,道:“若失了长安,魏军岂不起倾国之兵?我恐子平难以招架。”
孙旭笑道:“这便需要丞相助我了。”
诸葛亮疑惑道:“你不是说去了长安之后,我去经略陇西么?我怎生助你”
孙旭道:“却需借丞相六甲天书一观,充我学识之匮。”
诸葛亮哈哈大笑:“想不到子平竟然已经到了能熟读六甲天书的地步了!这些书籍我虽然得之,却未完全运用,只在赤壁时用过一次。”说着拉着孙旭进了内帐,先是指了指一边的几个箱子,显然是许久不曾打开过:“这便是那六甲天书。”
见孙旭看着另一侧帐中堆满的竹简和书卷,诸葛亮介绍道:“亮平生所学,尽在此处。已著书二十四篇,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内有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若是子平愿学,自可读之。”
“多谢丞相!”孙旭上前,就地打开那个盒子,细细看了起来。
诸葛亮也不打扰他,最近他因为身体的原因,已经很久没睡过好觉了,当下便轻轻走开,回去帐中歇息了。
明天,还有大事要做,必须养好精神!
第二日,孙旭刚到中军帐中,便见诸葛亮和众将都是一副怒容。
孙旭拱手问道:“丞相素来不曾动怒,出了何事?”
“魏延叛逃了!”诸葛亮还未说话,一旁的姜维咬牙切齿地说了起来:“丞相曾说他脑后长有反骨,久后必反,不想今日应验!昨日夜间我与他击退试探的魏军后,他便不知去向了。”
“哼!这个狗贼,一定是早就有害死丞相的心思,昨晚形迹败露,怕被追查,这才投奔魏国去了!”长史杨仪一脸的得意。
魏延终日跟他有仇,便是诸葛亮也无法化解两人的敌意。今日魏延叛逃,他自思这汉军中,他自己便是除了诸葛亮之外的二号人物了!
“魏文长乃是先帝时的老臣,先帝对他天高地厚之恩,怎会无故叛逃?此中定有缘故!”费祎不解地问道。他虽然跟魏延关系不是太好,可觉得这件事情很是诡异,不得不问。
“文伟是个实诚人,哪里知道奸诈贼子的心思?那魏延平日里便没少埋怨丞相轻视他,如今叛逃,有什么可奇怪的。”杨仪阴阳怪气地说道。
“好了。如今魏延叛逃,我军许多机密他都有参与,为防他泄露,亮决定今夜出击,攻破渭北魏营,兵进长安!”诸葛亮虽然气恼,可事情已经发生,必须补救。
“丞相,我军虽精,然人数不如魏军,司马懿又是老谋深算之人,若是不细细谋划,岂有胜算?”费祎谏言道。
“文伟,个中玄机,如今不可说破,来日你自可知之!”诸葛亮神秘地一笑。
随后,诸葛亮给众将都发下了命令,众将各自去了。诸葛亮却跟孙旭专等夜间的到来了。
晚上,孙旭跟诸葛亮择了一处要地观看天象。
诸葛亮仰观北斗,遥指其中的一颗星言道:“这便是我本命将星也。”孙旭视之,见此星虽然颜色昏暗,可是已有了几分气象,不像是此前摇摇欲坠的模样了。
“丞相,那我便开始了!”说完,孙旭拿出一口宝剑,对着那将星,口中念咒。
却说魏军营中,司马懿正在操练兵士,忽然心血来潮,赶紧仰观天文。
忽的,他看到一颗大星,赤色,光芒有角,自东北方流于西南方,坠于蜀军营内,三投再起,隐隐有声。
司马懿见状,大喜道:“孔明死矣!”随即,传令诸军尽起去攻击蜀军大营。
可他是个多疑之人,这会儿刚带着人马出了寨门,便想到:“孔明善会六丁六甲之法,若是今日此举乃是以此术诈死诱我出战,我若追之,必中其计!”
想到这里,司马懿又勒马回寨不出,只令夏侯霸暗引数十骑,往五丈原山僻哨探消息。
夏侯霸引军至五丈原蜀营看时,不见蜀军一人,情知蜀军撤兵,赶紧回到魏军大营报告司马懿:“蜀兵已尽退矣!”
司马懿一听,狠狠的跺了一脚道:“孔明真死矣!可速追之!”
不想这会儿的夏侯霸反倒劝住了司马懿:“都督不可轻追,当令偏将先往。”
司马懿道:“仲权不知,如今营中诸将对我坚守不出多有不满,若非天子明诏,我早已弹压不住。如今诸葛亮已死,蜀军一退,此番须吾自行!”
遂带着司马师、司马昭领着大军一齐杀奔五丈原来。呐喊摇旗,杀入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