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发个微信去地府-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整,即行政管制是必须的,但当它与老百姓的平等自愿选择权发生冲突时,行政管制应当让位于平等自愿。为什么要确立这样一个立法原则,因为:

    其一,平等自愿的交换可以促进交换双方的财富增长,这种交换越多,百姓们致富的希望就越大。人们之所以选择就读没有操场没有电脑没有高级教师的打工学校,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条件就读更好的学校,哪个父母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呢?从表面上看,打工学校并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基本办学条件,但是父母们付钱是心悦诚服的,否则只能让孩子辍学,这将耽误孩子们的一生。这种平等自愿的交换最后结果就是兴办学校的股东们赚了钱,而孩子们则学到了知识没有荒废年华,皆大欢喜。交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义务搜救队员不要报酬奋勇救人,虽然溺水者或者其家属并没有支付金钱,但家属的焦急不安得到到缓解,而救人者赢得了周围群众与社会舆论的称颂。自助透析的患者们互帮互助,用最小的代价最大限度地延长了自己的生命,这种交换简直与生命等值。驼背老伯的葱油饼更是以冗长的队伍证明了这种交换被普通消费者所欢迎,用翘首以待延颈鹤望来形容也一点都不为过。

    市场经济讲究的是机会平等,有的人出生豪门,有的人出生贫寒,有的人生来身强体壮,有的人生来体弱多病,但只要保障每个人都有与他人充分的交换机会,保障他们能够以己之长补己之短、以己之有换己之无,那么每个人都有改变命运的可能。如果某种制度强行剥夺了百姓们这种交换的权利,那么他们要想过上好日子必将遥遥无期。很多人一遇到不满意的问题,就期望政府能够加强管制而不愿去寻求别的途径,殊不知政府官员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利益,他们巴不得群众管制的呼声日益强烈,这样他们行使管制权力就顺乎民意名正言顺。

    其二,如果行业管制不服从于平等自愿,那么行业管制将会有碍竞争,并最终成为执法部门的牟利工具。为什么人们的自助透析费用只有公立医院的1/4,就是因为公立医院利用行业管制的规定而一家独大,无论其医疗费用多高其服务质量多劣,人们并没有太多的选择。更重要的是,有了管制,任何人创办企业都必须经过行政部门的事前审批与事中检查,这正是行政管制部门利益的源泉,所以这些管制规定有越来越苛刻的趋向,只有这样,部门的利益才能源源不断越来越多,而企业在部门面前只能唯唯喏喏俯首称臣。以消防法规为例,如果消防部门来执法检查,很多宾馆饭店都无法达标,因为消防法规是专门法规,它的唯一目的就是防止着火和尽快灭火,至于你按规范来做要花多少成本,是不是美观,会不会妨碍经营,这都不在它的考虑之列。按照法规,消防部门可以叫你在走廊中间加一道防火门,可以叫你在大厅中间安一个消防龙头。正因为苛刻的行业管制大行其道,所以ktv、大酒店、咖啡厅等大型营业场所的大老板,面对消防部门的一个小科长也只能战战兢兢并让其免单消费。法律法规其实早已沦为执法部门的牟利工具。

    相反,如果行业管制服从于平等自愿,那么这些部门的权力将会大大受到遏制。比如,我办一所学校,虽然条件简陋,教育部门也可以在学校大门口张贴告示,告知大家这里的条件并不符合教育部的办学规范,但只要教育行政部门不封门堵路强行干预,只要百姓们自愿将孩子送到这里来就读,我就有可能慢慢地改善条件,并最终办成一所优秀出色的学校。有多少小老板经过艰苦奋斗变成了大老板?又有多少大企业不是经过艰难困苦而从小企业发展过来的?

    四、坚持一以贯之的平等自愿并不容易

    看到这里,可能许多读者会支持本文表述的行业管制应当让位于平等自愿的观点。且慢,要想牢固地树立起平等自愿的思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难在何处?难在当管制本意是为了帮助穷人或者弱者时,或者当管制有利于自己时,很多人的思想天平就会不知不觉发生倾斜,他们有可能会支持政府管制而反对平等自愿。

    比如,你入职一家企业,因工作需要企业花费1万元送你出去进修,但又怕你学成之后扬长而去,于是和你签订合同,你答应在学成之后再回原单位工作,否则赔偿10万元。学成之后,竞争对手邀你加盟,薪水超过原单位一倍,你自然会怦然心动,这是人之常情。问题是,你用什么方式离开这家培养你的企业?只赔偿1万元的学费,这是实际发生的学习费用,是符合新劳动法规定的;赔偿10万元违约金,这是你当初白纸黑字信誓旦旦承诺的,但新劳动法并不因此支持企业。你是遵守中国人的传统道义而信守诺言一诺千金,还是利用荒唐的行政管制来背信弃义出尔反尔呢?许多人之所以对坚持平等自愿不能一以贯之坚定不移,是因为他们需要根据自身的利益择机而断。

    还有更多:企业与员工商量好不参加社保行不行?员工为了早点就业不要最低工资行不行?自愿服用没有行医资格的人的祖传秘方行不行(注意,自愿驾驶没有达标的汽车不行,因为这妨碍第三人)?经父母同意未满16岁的孩子主动出来打工行不行?自愿赌博行不行?自愿同性恋行不行?自愿有偿卖血行不行?自愿借高利贷行不行?自愿参加****交易行不行?甚至,自愿吸毒行不行?以上行为都是不符合我们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的,但人们的交换行为并没有因为法律法规的禁止而中止,只不过是他们的交换更加隐蔽,当然,他们的权益也就无法受到法律的保护,甚至不得不承受黑社会的欺凌侮辱!

    其实,前面所述除了吸毒尚有争议之外,其他的平等自愿行为都不需要政府来强制。不参加社保,那是因为离退休太漫长太不确定,多拿一点工资更实在;不要最低工资,那一定是自己当时的处境特别窘迫,需要一个岗位一个住所暂度难关;自愿服用他人的祖传秘方,那是因为自己的疾病遍访名医久治不愈,甚至已经病入膏肓,权且死马当作活马医;孩子未成年就出来打工,那是因为家境贫寒,出来打工不仅学到了技术,而且帮助了弟妹;赌博、同性恋、卖血、借高利贷和****,都和前面的例子一样,只有当事人才能判断自己值不值得去干,不是山穷水尽走投无路,谁愿意伤害自己身体,谁愿意损毁一生的名节,旁人又怎能洞察他们的苦衷(注意:我赞成平等自愿,并不等于鼓励人们都去干赌博、卖血、****之类的事情)?至于吸毒,因为它容易使人丧失自我控制力,在自由经济理论中尚存争议,这个话题有机会另文专门讨论。

    有人曾经问过我一个极端的问题:你既然如此支持平等自愿,那么别人自杀时,我们也不要出手相救?我的回答是:错,应当施救。再问:那岂不是干涉了人们平等自愿选择的权利?我答:非也。我们之所以解救自杀者,那是因为自杀一般都是冲动行为,解救是要防止他因冲动而后悔莫及,毕竟爱惜生命是人的本能,很多的自杀者在被人相救之后,往往就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假定一个人真的决心赴死,谁又能救得了他呢?

    大部分人面对前面的提问时,回答将会犹豫不决,因为这似乎与我们所受的传统教育格格不入。许多人其实都不是坚定的平等自愿的支持者,他们往往有的时候主张平等自愿反对政府管制,有的时候却又放弃平等自愿而强烈呼吁政府管制,正因为立场不坚定界线不分明,政府管制便顺水推舟,而百姓的权利就只能日渐萎缩,等到最后,政府的权力必将横扫一切。中国各级政府之所以有事无巨细包揽一切的权力,与国民缺乏平等自愿的权利意识动辄呼吁政府加强管制是分不开的。

    我们常说以人为本,很多人并不明白:以人为本,到底是以人的什么为本?本文要告诉你的是,以人为本,就是政府要以尊重和保护老百姓平等自愿的选择权利为根本!

    以人为本,让我们从消费者有购买葱油饼和驼背老伯有烘烤葱油饼的自由开始!

VIP卷 第七百一十四章拓扑

    这个看完了可以和朋友聚会的时候吹嘘一下自己的高大上。

    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戴维索利斯、邓肯霍尔丹和迈克尔科斯特利茨,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物质拓扑相,以及在拓扑相变方面作出的理论贡献。

    何为“拓扑”?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张首晟介绍,拓扑是一个几何学概念,描述的是几何图案或空间在连续改变形状后还能保持不变的性质。

    拓扑很高大上?其实,它有最接地气的定理

    想象一个表面长满毛的球体,你能把所有的毛全部梳平,不留下任何像鸡冠一样的一撮毛或者像头发一样的旋吗?拓扑学告诉你,这是办不到的。

    这个定理被称为“毛球定理”,由布劳威尔首先证明。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在一个球体表面,不可能存在连续的单位向量场。这个定理可以推广到更高维的空间:对于任意一个偶数维的球面,连续的单位向量场都是不存在的。

    毛球定理在气象学上有一个有趣的应用:由于地球表面的风速和风向都是连续的,因此由毛球定理,地球上总会有一个风速为0的地方,也就是说气旋和风眼是不可避免的。

    毛球定理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应用”是在电子游戏里!很多人在玩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的时候会发现一个问题:当你上移鼠标,让你的角色抬头看天的时候,一个手抖就会发现自己的角色瞬间转了一百八十度;另一些游戏里同样的现象会发生在朝脚底下看的时候。这就是你遭遇了毛球的“旋”。

    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游戏引擎需要解决一个数学问题:玩家用鼠标输入的数据只是一个视线轴,游戏画面其实理论上可以绕这个轴任意旋转的。那么实际的画面到底应该哪里是上哪里是下呢?这就需要给每一个鼠标数据对应一个方向――也就是一个向量场。不幸的是,毛球定理指出这个场一定有至少一个不连续点,所以在这个点附近,鼠标极其微小的运动都会导致画面大幅翻转。

    而vr设备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因为决定vr画面的不仅仅是鼠标位置这一个变量,它有一整个头戴设备呢,所以就不会出现旋。

    “任何一个”这个词是很宽松的――组成三明治的食材不必相互接触,每个食材本身也不必是一片而可以是很多片。哪怕你把三明治放进搅拌机打成了酱,或者撕碎了通通喂给鸭子,都没有关系――只要你的三明治分成三部分,那就一定有一刀,能够把每一部分都切成等量的两半。

    它还可以扩展到n维的情况:如果在n维空间中有n个物体,那么总存在一个n…1维的超平面,它能把每个物体都分成“体积”相等的两份。

    这个定理被称为――如你所料――“火腿三明治定理”。最早由斯蒂芬巴拿赫证明,在代数拓扑里出现,在测度论里也有重大的用途。

    地球上的时区两两之间是相连的,东八区之后是东九区,再之后是东十区,依此类推――但有一个例外:国际日期变更线。它两边差开了一天。

    能不能设计出一种不需要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时区体系?答案是不能,分得再细再繁琐也不行。这是拓扑学中博苏克…乌拉姆定理在一维情况下的推论,该定理是乌拉姆提出的,由博苏克在1933年证明。

    实际上这个定理本身的表述是“任意给定一个从n维球面到n维空间的连续函数,总能在球面上找到两个与球心相对称的点,他们的函数值是相同的。”当令n=1的时候,就变成了赤道和时间的对应。

    这个定理还有一个推论是,在地球上总存在对称的两点,它们的温度和大气压的值正好都相同。

    定理4:握住一个装满咖啡的咖啡杯,在不松手也不洒咖啡的前提下,必须让咖啡杯旋转两圈才能让你的手、胳膊和咖啡杯回到原状

    (请勿用热咖啡尝试本实验。)

    方法:伸出手向前反手握住咖啡杯,然后逐渐向胸前旋转,从腋下穿过,这是第一圈。此时咖啡杯转完了一圈,但胳膊已经扭曲成了奇怪的形状。这时将胳膊抬高,从头顶再转过第二圈,才能让一切复原。

    手残党瞩目:你们用空杯子就好,以免灌自己一脖子水。

    实际上你的手和咖啡杯的旋转在拓扑学中称为旋转群so(3);完全回到原状就等于在so(3)里画出了一个环。拓扑学中,so(3)的基本群是“z/2”――这意味着,你要让咖啡杯复原两次,才能让你的整个胳膊复原一次。

    也就是说,如果在商场的地板上画了一张整个商场的地图,那么你总能在地图上精确地作一个“你在这里”的标记。

    1912年,荷兰数学家布劳威尔证明了这么一个定理:假设d是某个圆盘中的点集,

    f是一个从d到它自身的连续函数,则一定有一个点x,使得f(x)=x。换句话说,让一个圆盘里的所有点做连续的运动,则总有一个点可以正好回到运动之前的位置。这个定理叫做布劳威尔不动点定理(brouwerfixedpointtheorem)。

    除了上面的“地图定理”,布劳威尔不动点定理还有很多其他奇妙的推论。如果取两张大小相同的纸,把其中一张纸揉成一团之后放在另一张纸上,根据布劳威尔不动点定理,纸团上一定存在一点,它正好位于下面那张纸的同一个点的正上方。

    这个定理也可以扩展到三维空间中去:当你搅拌完咖啡后,一定能在咖啡中找到一个点,它在搅拌前后的位置相同(虽然这个点在搅拌过程中可能到过别的地方)。

    还有耳机线

    为什么耳机线总是绕成团?――没错!都怪拓扑学!!

    每次从包里掏出耳机打算听音乐的时候,都会发现:

    不管事先把耳机线缠得多整齐,它永远都会在包里扭成一团乱麻。

    近年来,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们一直在思考为什么电线会这么不听话。通过实验,他们发现对于电线打结有好多种有趣的解答。2007年,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者们将几段绳子放在盒子里,然后反复颠倒,试图用这种方法解释耳机线在你的背包里晃荡时打结的原因。

    研究结果表明,随机运动最后似乎总是会导致打结。

    长而柔软的绳子在自然状态下会自发形成许多不同的构型:或许是一条整整齐齐的直线,或许是绳子的一端弯曲并与中段交叉。而在实际情况下,后一种情况占了大多数:绳子总是倾向于自我缠绕,最终结成一团。在这些随机的构型中,基本没有不成团的,所以这些绳子最后基本都会变成一团乱麻。一旦打结,从能量上来说就不太可能自动解开了。因此,绳子的结只会越来越多。

    绳子打结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数学家们为此还开创了一个拓扑学的分支学科,叫做纽结理论(knottheory),用来研究纽结的数学特性。

    纽结的数学定义是处在三维空间里的任何简单封闭曲线。利用这个定义,数学家们把纽结分成了几类:例如最简单的三叶结,绳子与自身只交叉3次;类似地,还有绳子与自身交叉4次形成的结,也就是八字结。数学家们已经找到了一组称为琼斯多项式(jonespolynomials)的数字公式来定义每种纽结。然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纽结理论都被认为是一种有些高深莫测的数学分支。

    2007年,物理学家道格拉斯史密斯(dougssmith)和他当时的本科生道林雷默(dorianraymer)决定用真正的绳子亲手验证一下纽结理论的可行性。在实验中,他们把一条绳子放入盒子中,然后翻转盒子10秒。随后,雷默又改变绳子的长度、硬度、盒子大小、翻转速度等参数,进行了约3000次重复实验。

    结果显示,在大约50%的概率下,绳子会打一个结。而影响这一结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绳子的长度:长度小于15英尺(约46厘米)的绳子打结的情况较少;而随着长度增加,打结的几率也增大。然而这也有上限,当绳子的长度达到5英尺(约152厘米)时,它就会充斥整个盒子,在超过50%的情况下都不会打结。

    雷默和史密斯还利用数学家们发明的琼斯多项式将他们观察到的纽结进行了分类。在每次翻转之后,他们会拍下一张绳子的照片并把图像数据输入到一个电脑算法中对纽结进行分类。根据纽结理论,共有14种基本的纽结,它们都包含不多于7个交叉。雷默和史密斯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全部14种纽结,并且还发现了更复杂的纽结,其中的一些带有多达11个交叉。

    研究者们最终建立了一个模型来解释他们的观察结果。总的来说,为了把绳子放进盒子里,就必须把绳子盘绕起来。此时绳子末端就会与绳子的某些节段平行。当盒子翻转时,绳子末端就有可能落到平行节段的中间而形成交叉。经过多次交叉后,绳子末端基本上就会缠绕在绳子的某个节段上,从而形成不同的纽结。

    其实看了半天我们最想知道的还是到底有没有办法能让电线不打结呢?研究者们在实验中观察到,如果使用较硬的绳子,打结的几率就会减小。可能这就是为什么苹果公司将最近几代笔记本电脑的电源线都选用了较硬的材料。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又细又长的圣诞树彩灯总是一团糟,而又短又粗的接线板电线却总能平平整整。

    另外,较小的容器也能防止打结。实验发现,较长的绳子在较小的盒子中时,由于绳子有一种展开的趋势,所以它会紧贴盒子内壁,从而在盒子翻转时绳子末端不会掉到绳子中段缠绕起来。这是科学家们提出的脐带打结发生几率较低(约1%)的原因:子宫内的空间紧凑,不足以让脐带打结。

    最后,盒子翻转速度较高可以减少绳子打结几率。因为离心力的存在,绳子会紧贴盒子内壁,根本没有打结的可能。然而,这种方法似乎无法用于解决耳机线在包里打结的难题。也许你可以用翻筋斗的方式来行动,或者是买一些带有小口袋的衣服――我觉得应该还是后者比较现实吧。

VIP卷 第七百一十五章十三行

    一趟不知奔向何处的列车,载着一群昏睡漠然的人。没人知道什么时候到站,大家甚至不知道要去哪,他们几乎无法分辨哪个是自己的身体了。然而还有希望,那个婴孩醒了!尽管他暂时只能用手势表达自己想要的未来,但他只要不放弃,甚至放声嚎哭,必可唤醒更多沉睡的人

    我未必能唤醒周围的人,我只是挣扎着不让自己沉睡;我没能力推翻一堵墙,但我不会给这堵墙增加哪怕一块砖;我注定改变不了权势,我只是抗争着不让权势改变我;我可能一辈子看不到未来,但我永远铭记着自己的信仰和方向。每个人灵魂深处都有颗种子,有人选择弃置,有人会给它创造成长的土壤。

    商鞅制民五法:1以弱去强,以奸驭良,实行流氓政治,小人政治。2壹教:思想统治。3剥夺个人资产,造成一个无恒心的社会。4辱民,贫民,弱民:利于统治。5杀力:发动战争,外杀强敌,内杀强民。所以商鞅其实是死在自己的五法上面。

    民营企业家,无论和不和权贵官家捆绑,其实都是一只容易被剥光的肥鹅。唯一的区别就是肥鹅假如主动一些,那还能多少避免牢狱之灾。枪打出头鸟,只要做大做强做出品牌了,就是大抵相同的命运。国企是亲生的,国企中的僵尸企业是太上皇,外企是有便宜就上的隔壁老王,民企是拖油瓶,没了最好。

    1842年12月23日,一个华夏人在羊城写信给他在马萨诸塞州的朋友库欣(jpcushing)说,如果不是年纪太大,经不起飘扬过海的折腾,他实在十分想移居美利坚。同一天,他在写给另一位美利坚朋友罗伯特福布斯(robertforbes)的信中也表示:“如果我现在是青年,我将认真地考虑乘船往美利坚,在你附近的某处定居。”

    这个写信的人非同一般――他是华夏首富,甚至被美利坚华尔街日报视为世界首富;他是19世纪国际知名度最高的华夏人。这个人就是伍秉鉴(1769―1843)。其资产,1834年估计为2600万银元,相当于银子1872万两。这个数字,将近当年华夏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而2008年福布斯财富排行榜中华夏大陆第一富豪刘永行,总资产估计是204亿元,不到逾6万亿的年度国家财政收入的04%,由此可知当年伍秉鉴财富之巨。

    晚清首富伍秉鉴为何想移居美利坚?要知道,1842年的美利坚绝非今日之世界霸主,在当时华夏人的观念中,美利坚根本不是值得向往的乐土,移民是远走异乡,天涯漂泊,绝不像如今,视之为理想的选择,以之为荣。

    伍秉鉴是十三行商人,其财富主要来自对外贸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