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战将王玄策-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佛法向来没有蒙尘的时候,即使在这个地方凋零,必定会在另外的一个地方兴盛,而这佛陀之真身舍利也是如此,既然他在我五印度暂时消失不见,我想必定会在暗地里向着佛法兴盛的地方走去,所以,还请王长史不必介怀”老僧依旧是颇为有礼的对他们说道。
听得这一番话语,虽说王玄策未曾问到想知道的,但是毕竟也释怀了不少……
阅读网址:m。
………………………………
第四十五回:婆高僧辩经鹿野寺 王玄策前来会故人(上)
第四十五回:婆高僧辩经鹿野寺 王玄策前来会故人(上) (第1/1页)
看着天色已经不早,王玄策等人于是就辞别了这位老僧。在临走之时,顺带就留下了不少食物以资助这位贫寒的僧人。虽说这老僧拒绝了紫衣袈裟和七宝戒刀,但是对这些日常所需之物,则是尽数收下……
伴随着落日的余晖,沿着宽敞笔直的官道,一行人就这样打马回城,准备休息几日,再赶往下一个落脚点。
欣赏着静美的晚霞,注视着穿过树叶之间依稀的霞光,只听这周曾这样对他们说道:“这名老僧可是不一般呀,他讲述的每个故事,都充满了甚多的哲理,不曾想连我这资质愚钝之人,都能够悟出各种真谛。”
“咳,你就甭自夸了,其实这事谁都知道,这位得道高僧则是通过一件件佛事,诉说这人生的真谛,讲解佛法最深沉的寒意”陈茂材也随着他的话语说道。
“这老僧的确不简单,早已看透了很多事情,就比方说这法号,对他来说就是一种虚空之像,有与没有,没有任何差别,并且更摆明这祸事的根源,既然自己没有能力掌控,何必要坚决留下咱们赠送的宝物,这还是咱们第一次遇到这不曾收下这两件至宝的僧人”王玄策也是带着欣喜之情对他们说道。
待其话音刚落,突然间,有一个身影,从他们前面再次闪过……
“什么人?”周曾随即抽出宝刀,大声吼道。这一吼,瞬间让所有人都稍稍紧张了一些,可惜的则是但看他拍马向前,却不曾察觉到丝毫的不同。
“大哥,这什么情况,怎么感觉这段老有人跟踪咱们呢?”周曾望着空无一物的周围环境,甚是奇怪的对他们说道。
“我也感觉到了,不过在这五印度大地,算下来也不应该有谁敢对咱们怎么着呀。”陈茂材也是带着高度警惕,与高度自信对他们说道……
只见这王玄策,稍稍思索一番之后。立即对着周围空当当的密林,大声的吼道:“你们给我听着,我等是大唐国出使五印度的使节,我们秉承这善念,出使贵国。向来秉承井水不犯河水心态,你们的事情,我们丝毫不会干涉;但是如若你们心存恶念,胆敢谋害我等,你们都应该想想这阿罗那顺的下场。我不管你是土匪还是某些国王派过来的人,也务必请你们权衡利弊,衡量再三。否则,再次败亡的依旧不会是我们……”
话语之后,随即对众人说道“走,不用搭理他们”。于是,这众人,在王玄策的引领之下,依旧大摇大摆的朝着前面的镇子走去,这是一种气概,更是一种坦然……
在他们走后没多久,这个身影随即就从密林之中走了出来,拍了拍手上的泥土,微微一笑,叹了一口气之后,就往后方走去……
春天萌芽出土,夏天荷花飘飘,秋天树叶被风摇,冬天百草穿孝。四字并成一字,不差半点分毫。暑去寒来杀人刀,劝君及时行乐最好。不知不觉又是几个月过去了,这几个月以来,王玄策等人依旧是这样苦苦的追寻这佛陀遗留下来的遗迹。虽说也遇到了很多的寺庙,不少僧人,也打听了不少关于这佛舍利的问题,可是丝毫未曾可知这两颗至宝的准确下落……
可能正如这婆娑林中的老僧诉说的那样,这佛舍利向来都会在光明之处出现,既然他如今消失不见,断然是在向着佛法发扬光大的地方走去。于是,这王玄策等人也只能无奈的叹息一声。希望这佛舍利能够走到这大唐,在大唐重新唤醒这盛世佛光……
又是几个月的行走,不由自主的就走到了这婆罗尼斯国的境内。这婆罗尼斯国也是当时的五印度,十六大国之一,方圆四千多里,并且该国的都城西邻殑伽河,长十八九里,宽五六里。因为扼守这殑伽河水路之交通要道,且紧邻这殑伽河,因此气候温和,庄稼繁茂,果树浓密,草木茂盛,总之就是物产颇丰,商贸繁盛。
但看这都城之内,巷道鳞次栉比,规规整整,同时百姓也很殷实富足,家中财富颇多。因为信奉正统的婆罗门教,故而百姓的性格也温顺很多,同时学习风气也甚是浓厚。
在一千多年前,这佛陀尚在人间的时候,一生之中,相当长的一部分时间,就在这婆罗尼斯国度过。并且在后来,这著名的阿育王佛塔也起源于这里。所以,他们也想到这里观瞻一番,以便心中不留憾事,归国之后好向高宗李治和皇后武氏,诉说这一切事情……
虽然此国婆罗门教甚多,但是依旧有一座古老的佛教寺院遗存,这座寺院名唤鹿野寺。
只见,今日的天空异常的晴朗,一朵朵白云,点缀在蔚蓝的天空之上,因为气候温和,所以这大地之上,不仅枝繁叶茂,空气也很是凉爽。尽管这些年五印度之佛教已经凋零了很多,并且这婆罗尼斯国信奉佛教之人甚少,但是这鹿野寺特殊之地,在于他地处这婆罗尼斯河的渡口旁边,所以异国的佛教信众,依旧让着鹿野寺看起来,兴盛了不少。
伴随着川流不息的人群,一个身着婆罗门教僧袍的僧人,大概三十来岁,将近四十的样子,手中拿着一根紫檀木制成的节仗,脖颈之上挂着一串菩提子的念珠,赤着脚。就随着众人下了这宝船,在这码头之上落了脚停顿一下之后,就颇为有礼的向着船老大谦虚的问到:“不知这鹿野寺在那个方向?”
当船老大细心的向他指明了方位之后,他依旧颇为有礼的还了一礼,就朝着这鹿野寺的方向走去。待其走近了之后,细细的打量这位婆罗门教僧人,只见他长长的胡须之上,一张浑厚的大嘴,外加一个高耸的鼻子,明媚的双目,配在一张圆疙瘩脸上,看起来也甚是般配。这份般配之中流露着和善,流露这自信,更流露这从容。
这名婆罗门教之僧人,不是别人,正是这鸠摩利罗。这几年来,他挑战了甚多佛教之寺院,可惜的则是未曾有一个人将其辨倒。今日,恰好路过此地,于是就想来这鹿野寺好好的切磋一番……
阅读网址:m。
………………………………
第四十五回:婆高僧辩经鹿野寺 王玄策前来会故人(下)
这鹿野寺的布局也如其他寺院一样,巍峨宏大的山门之上,梵文抒写的鹿野寺三个字也是让这里熠熠生辉,在这山门两旁的影壁之上,两个大大的佛字,也是让人们一幕了然的就知晓了这是佛家的寺院。而在这山门外广场之上,不少高大茂密的菩提树,也是将这里映衬成了片片绿荫,看起来甚是古朴典雅。
但见他走到这山门之外,望了望这人来人往的鹿野寺,只是微微一笑,就走向了这山门。这守门的小沙弥,看着有一名婆罗门教之僧人到来,也是双手合十施了一礼:“不知先生,到我鹿野寺有何贵干?”
“在下婆罗门教僧人,鸠摩利罗,今日初到贵地,是想找贵寺的寺主,辩论一番,还望通禀一下……”鸠摩利罗,颇为有礼的答复这个小沙弥道。
当听闻这鸠摩利罗,辩论,这几个字眼之后。这小沙弥,顿时一愣,随即脸色大变道:“对不起,我们寺主法师不在,请你速速离去吧,我们不可能给你辩论的。”话语之后,也不有他继续辩解,赶紧就关闭了这鹿野寺的山门……
只见这鸠摩利罗无奈的摇了摇头道:“我仅仅是想和你们的寺主辩论一番,并没有太大的恶意……”
“你快走吧,你是我们佛门弟子的克星,你已经辩论倒了那么多高僧大德,我们这寺院庙小,只希望你能留给我们一条活路吧”这小沙弥随即在门内对他说道……
听得此语,惹得这鸠摩罗什,无奈的耸了一下肩膀,宛然一笑,只能够继续拄着他的节仗,转身离去……
这小沙弥,通过这门缝,看到这鸠摩利罗远去之后,赶忙就跑到了这寺院的后殿,将这一切尽数告知了正在禅定的鹿野寺寺主,行明法师。
只听这法师,也是无奈的长叹一声:“唉,想不到这鸠摩利罗今日竟来我们这鹿野寺挑衅,可惜呀,老僧在这议题之上也是无解呀,以至于让他横行这五印度”。情到这伤心处,不由得让行明法师也是留下了无奈的泪水……
这行明法师,已经六十多岁,也是一副慈眉善目,宽厚之像,主持这鹿野寺也有将近二十来年的光影,向来勤勤恳恳,所以也颇得大家伙的拥戴。自从这鸠摩利罗称雄这五印度之后,当他得知他的论题之后,也是苦思冥想甚多时日,可是依旧未曾能够破解,故而也很是无奈,只能寄希望于这后来人……
日常之中,这行明法师与玄奘法师也多有交集,并且他也参加过第六届无遮大会,所以与王玄策也有几面之缘,算是故人。
因此,为了防止这鸠摩利罗再次前来挑战。于是,这辩经寺放走礼敬的信众之后,就关闭了山门,只求得能够逼得这一时的清静。
恰在这后半晌,王玄策等人就来到了这婆罗尼斯国都城,因为急于会见老友,所以,就没有在这都城之中做过多停留。而是直接往东北而来,度过了婆罗尼斯河,就来到这鹿野寺的山门之外。
“大哥,这什么情况,不是说这鹿野寺香火也算鼎盛吗?怎么也是山门紧闭,谢绝会客呢?”周曾望着这空荡荡的山门外广场,疑惑的问到……
“不知道,去敲门吧”王玄策一边指引这种兄弟,将马匹栓于这拴马桩上,一边就引着这周陈二人,来到了这寺门跟前。
随着清脆的“咚咚咚”三响,这陈茂材,就轻轻地叩响了这寺院的大门。
“谁呀?”只听这寺门内传出了这小沙弥的声音
“我们是行明法师的故人,今日是特来拜会大师的……”陈茂材轻轻地回话道。
“我师父,今天不会客,你休想用这样的法子让我打开山门和你辩经”正是因为这鸠摩利罗的名气太大,以至于这小沙弥草木皆兵,以为这鸠摩利罗又折返了回来,找了这样一个法子欺骗与他,骗他打开山门……
“什么辩经不辩经的,我们是大唐国来的使节,是来礼佛的”陈茂材纳闷的回复到……
听闻是大唐国来的使节,这小沙弥随即小心翼翼的通过这门缝,往外面瞅了这么一眼,当其发现还真的不是这鸠摩利罗之时,随手就打开了山门,双手合十,对他们施了一礼道:“失礼,失礼,我以为你们是又来找我师父辩经之人呢”
王玄策也是双手合十,回了一礼道:“我等是行明法师的故人,你就说是大唐国来的王玄策,他自然会知晓,还劳小师父,快去通禀一声”
听得王玄策如此之说,这小师父赶忙就又掩了这山门,入了这寺院的后殿,通禀去了……没多大一会,就见着山门大开,行明法师带着几个弟子,就出现在了他们的跟前。
“老僧不知是王长史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赎罪”行明法师迎到这山门口之后,带着歉意对王玄策说道。
“大师哪里话,施礼的应该是玄策,这次前来,也未曾提前通报一声,是我的失礼”王玄策也是随着他的话语,颇为有礼的回复到。
于是,在这众人的一番寒暄之后,行明法师就将他们引入了这鹿野寺内。看着巍峨的寺院,王玄策疑惑的问到:“听闻大师的寺院,向来香火鼎盛,不知道今日为何要闭门谢客呢?”
听得如此之问,这行明法师无奈的长叹一声回复到:“唉,王长史这次游历我五印度也有不少日子了,这鸠摩利罗你应该听说过吧?”
“听说过,此人这几年来,时常挑战这五印度各大寺院,让咱们的佛教也凋零了不少呀,莫非他也前来挑战鹿野寺了?”王玄策随着他的话语,就问到。
“是呀,在今日的前半晌,这鸠摩利罗孤身一人,就来到了这山门之外,指明要挑战老僧,可惜的则是,这么多年以来,老僧虽然对佛法感悟的颇为精湛,但是却不能有这有效的理论依旧,将其公布的论题击破,只能够如此呀”这行明法师话语之间,不由得多了甚多之感慨……
面对如此之一幕,王玄策该如何答复呢?请看下回……
(本章完)
………………………………
第四十六回:鹿野寺再谈舍利 佛像前诚心许愿(上)
第四十六回:鹿野寺再谈舍利 佛像前诚心许愿(上) (第1/1页)
“对这高深的论断论据之问题,特别是你们这别具特色的辩经方式,在我大唐还未曾有过;不过通过你们这有理有据的说服,确实让玄策这些年大开眼界。这些日子以来,尽管未曾见过这鸠摩利罗,但是他给我的感觉就是霸道无理,如若有朝一日能够见到,我定要替法师好好教训他一回,以解法师心头之狠,以雪五印度佛教的耻辱”王玄策也是带着一丝怨言说道……
听得此番话语,这行明法师赶忙制止到:“王长史万万不可,虽说你甚为这上国使节,并且威名也远播我五印度大地,教训一婆罗门教僧人断然是可以的,也是没有问题的。尽管这鸠摩利罗在这多次辩论之中击败咱们佛教之高僧大德,但是从他秉性上来讲,他并不是坏人。”
“大师此话怎讲,他都已经把你们欺负成这样了,还不坏吗?”陈茂材带着疑问,就先王玄策一步问到。
“我们这辩经,指的是按照因明学体系的逻辑推理方式,辩论佛教教义的过程,在这种逻辑构架下,如若失败,这种失败也是让我们心服口服。因此这不能说是欺负,虽说他来挑衅我这鹿野寺,但是自关闭山门之后,他也未曾出现。当然了,这最重要的也是老僧技不如人,所以,恳请王长史你们如若遇到这鸠摩利罗,一定要善待于他,这不仅是老僧的心愿,也是所有败在他手下的佛教高僧的心愿。”行明法师言辞恳切的向王玄策等人请求到。
面对着行明法师如此的请求,王玄策等人虽然微微一愣,但是感觉这法师话语之中也不无道理,毕竟这鸠摩利罗也是在道义之上,将这众多天竺僧人给辨倒,还未曾在这肉体或者武力上伤害这众多佛教高僧,这一点看起来,也是可取的。冷静下来之后的众人,不由得,就对这鸠摩利罗又多了一份异样的感觉,顿时想会会他的念头,就涌上了众人的心头……
“不知王长史这次出使我五印度,所谓何事?”行明法师一边走着,一边就向他们问起此事。
“实不相瞒,我等此次出使五印度,正是因为这佛教在我大唐日渐兴盛,我们这次正是奉了陛下和皇后娘娘的旨意,前来咱们五印度观瞻佛之遗迹,代为礼佛”王玄策如实相告道。
看着夕阳即将下沉,霞光也将染满天空,行明法师于是回复到:“今日天色已晚,不如王长史等人就暂且在我这鹿野寺安歇,以待明日才诚心礼佛,如何?这么久未曾见面,趁着今晚,咱们也好好聊聊”
“如此甚好,多谢大师的美意”王玄策拱手施礼回复到。于是,他随即转身,吩咐小六安排好众人之后,就引着周陈二人,跟随大师到了这禅堂的门口……
在行明法师的邀请之下,三人随着大师以及他的侍从就步入了这典雅的禅堂。只见这禅堂,大约有三四十个平方的大小,坐东朝西。禅堂里面布置的也甚为雅致,在这东侧山墙的正中,有一一尺来高的鎏金佛像,安奉在红木几案之上。
而这正北侧的山墙处,则是一床榻,在这南侧房门的旁边随窗的位置,则是一对桌椅,其他空余的地方,则是安放着古老的贝叶经卷。当然了在这禅堂的正中也有一个方桌,外加四个明黄色蒲团。在行明法师的礼让之下,众人也按照这原有的礼节,尽数落座;行明法师随即纷纷侍从,冲泡了几杯红茶,被他亲切的安放在列位的面前,当然,这茶具也很是简陋。但是茶的效果却丝毫并不比大唐的香茗有这差别。
率先开口的依旧是行明法师:“刚才听王长史说起,这佛教在你们大唐日渐兴盛了起来,这可是玄奘法师的功劳?”
“正是如此。当年,玄奘法师归唐以后,先帝素闻其是一高僧大德,故而就亲自相问这佛法上的问题,玄奘法师都一一精彩作答。再加上大师归唐之时,又带回了甚多之佛教典籍,于是,这佛教上有朝廷支持,下有精湛的佛教教义,故而使得佛教在我大唐日渐兴盛,再加上我大唐今日之陛下与皇后均信奉佛教,所以,这佛教在我大唐目前也算是大兴。”王玄策轻押一口茶水之后,对行明法师回复到。
“这都是佛陀的荣光呀,向来没有一个宗教可以在一个地方长久,特别是在我这五印度大地之上,佛教与婆罗门教本自一脉,这些年来,在这根本的教义问题之上,似乎已经难掩佛教之颓势,特别是这鸠摩利罗出现以后,已经让佛教在百姓之间的根基,日渐消亡,所以老僧也时常担心这佛教的未来方向。听长史这么一说,老僧心中倒是宽慰了不少,毕竟这佛陀的荣光,依旧存留世间。”行明法师面带悦色的对他们三人回复到……
“多谢大师,看得起我大唐,咱们这五印度,向来就是佛教的根基。朝代也有时常的更替,而这宗教也有兴亡往复,这佛教自诞生以来,也出现过多次兴亡更替,我想这次也断然不会例外,这仅仅只是一时的消沉罢了……”王玄策安慰行明法师到……
“王长史所言甚善,希望如此……”
“我等此次前来,另一方面,就是准备礼拜这佛陀遗留在咱们五印度大地上的两颗至宝佛指骨舍利和佛顶骨舍利,可惜的则是,这两颗至宝,目前均下落不明,不知大师可曾知道其下落否?”因为也算是老友,更了解这行明法师之为人,所以,王玄策就打开天窗直接问到。
“这件事情,这些年我也听别人说起过此事,当时这佛顶骨舍利在这劫比他国之大珈蓝寺供奉,而这佛指骨舍利则是在这曲女城的王宫之内供奉,可惜的则是因为十年前阿罗那顺的行梵灭释,以及篡权夺位,就失踪不见了,这些年老僧也曾打探过这两颗至宝的下落,可惜的则是依旧未曾获得丝毫的线索,当时那几年,还怀疑是不是王长史给带回大唐了呢?最后发现却不是”这行明法师轻轻的押了一口茶之后,话锋一转微笑着对王玄策等人说到。
阅读网址:m。
………………………………
第四十六回:鹿野寺再谈舍利 佛像前诚心许愿(下)
“哎,大师这是哪里的话,玄策向来不干这偷鸡摸狗之事,这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素养,更是使节使命的使然,如若此,如何能够结交这诸国,如何能够让别人信服。当年这佛牙舍利,是这戒贤法师再三相赠,玄策不得已,才将其带回大唐。如今在我大唐也庇佑这我们的万千百姓,大放光芒。”王玄策如实相告到……
“哈哈,所以嘛,老僧断然感觉王长史不是这样的人,不知你们这次出使这五印度,可曾打探到这两颗至宝的下落?”
“实不相瞒,至如今已经过去了将近两年之时间,我等也游历了这五印度甚多的山山水水,明面上或者暗地里,都在不时的打探,可是均未曾寻获其中的丝毫踪迹,所以,也深感惋惜,只希望这佛陀的至宝,千万不要蒙尘呀……”王玄策带着一丝忧虑回复到。
“王长史尽可放心,这佛陀至宝,向来不会蒙尘,并且无坚不摧,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东西能够破坏的了。既然他在我五印度消失不见,我想他正在这暗地里,寻觅这佛教兴盛的国家,前往那里佛光普照,庇佑万千百姓。”
“如此甚好”
但见这行明法师顿了一下神,转念一想道:“其实吧,听闻王长史刚才的一番话语,以及这么多年以来的接触,老僧还真想这两颗佛教至宝能够也像这佛牙舍利一样,流转到大唐。”
听得他的这番话语,王玄策等人也是一愣,这是什么意思,是要试探他们吗,虽说王玄策一时也拿捏不准,但是依旧将心中所想,如实相告到:“大师这话何解?这两颗宝物可是佛教的圣物,我大唐国可是万万承受不起这份荣光。”
“唉,王长史千万不要介怀,这乃是老僧发自肺腑的话语,如今我五印度佛教凋零,即使这两颗舍利被安然的供奉,也起不到佛光普照的作用;况且你们大唐如今四海一统,国力强盛,佛教日渐兴盛,如若这两颗舍利,能够流转到你们大唐,这佛教必定会大兴,佛光也将更加的光光四射。而这也是老僧身为这佛陀弟子,所愿意看到的,毕竟佛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