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白话第一编年史-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良说:“臣起兵于下邳,与皇上在陈留会师。这是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不时得中。臣愿意封留地就够了,不敢当三万户。”
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封陈平为户牖侯。陈平推辞说:“这并不是臣的功劳,臣不敢当。”
皇上说:“我用先生的计谋,战胜克敌。不是功劳是什么?”
陈平说:“如果不是魏无知,臣又怎能进用?”
皇上说:“像你这样可谓不忘本啊。”于是复赏魏无知。
皇上以天下初定,子幼,昆弟少。惩于秦因孤立而亡,欲大封同姓,以填抚天下。
春正月丙午。分楚王韩信的土地为两个诸侯国。以淮东五十三县立从兄将军刘贾为荆王。以薛郡,东海,彭城三十六县立其弟文信君刘交为楚王。
壬子,以云中。雁门代郡五十三县,封其兄宜信侯刘喜为代王。以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郡七十三县,立微贱时的外妇之子刘肥为齐王。凡所能说齐地方言的百姓,都划拨给齐国。
皇上以韩*英明才武,所王之地北近鞏洛,南迫宛叶,东有淮阳,都是天下劲兵集结之处,就以太原郡三十一县为韩国,將韩*迁到太原。以备御北面的胡人。定都晋阳。韩*上书说:“国家靠着北边,匈奴经常入寇。晋阳离边塞又远,请求开办养马的城邑。”
皇上优诏答应了韩*的请求。
皇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的人日夜争功,以致不能决断。因此一直未得行封。皇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都坐在沙中互相议论。皇上说:“他们在谈论什么?”
留侯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吗?他们是在谋反。”
皇上说:“天下刚刚安定,他们为什么要反?”
留侯说:“陛下起于布衣,依靠他们平定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的都是自己的故人及自己所亲爱的,所诛杀的都是平生所仇怨的。今日军吏计功,以为天下不足以遍封。这些人畏惧陛下不能尽封,又怕因为陛下见疑平时过失而被诛,因此就相聚在一起计谋造反。”
皇上面有忧色地说:“那该怎么办?”
留侯说:“陛下平生最怨恨而群臣皆知的人是谁?”
皇上说:“雍齿与我有旧怨,曾多次窘辱我。我想要杀他,但顾及他的功劳多一直不忍心。”
留侯说:“陛下如今赶快先封雍齿,这样群臣就人人自坚了。。”
于是皇上置酒,封雍齿为什邡侯。然后催促丞相御史赶快定功行赏。群臣罢酒,都窃喜说:“雍齿尚且封侯,我们也就不用担忧了。”
司马光评论说:张良为高帝谋臣,委以心腹。应该知无不言,怎么会听说诸将谋反,不先定计。非要等到皇上眼见他们相聚议论,心疑问起时才说呢?只因高帝初得天下,多次凭自己的爱好憎恶定行赏。往往就有损至公。如此群臣就有怨望自危之心。因此张良故意因事进忠言。以变异皇上的意愿,使上无阿私之失。下无猜惧之谋。国家无虞,利及后世。像张良这样,可以称得上是善谏了。
列侯都已受封。下诏定十八名元功的名次。大家都说:“平阳侯曹参,身背七十创,攻城略地,功劳最多,应为第一。”
偈者关内侯鄂千秋进言说:“大家的议论都错了。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但这都是一时之事。圣上与楚国相距五岁,失军亡众。多次跳身逃窜。然而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卒,不是皇上的诏令所招,就有数万之众会齐。又军无现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次在山东败亡,但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这才是万世之功。今日虽无曹参等人百数,何缺于汉?如今为什么要将一时之功加在万世之功之上?臣以为,萧何为第一。曹参在其次。”
皇上说:“完全对。”
于是赐萧何可以覆剑上殿,入朝可以无所回避。
………………………………
卷十一 汉纪三(6)
皇上说:“我听说进贤者受上赏。萧何功虽高,得鄂君之力才得以更加显现,于是因鄂千秋的食邑,封他为安平侯。当日封萧何父子兄弟十余人,都有食邑。又给萧何加封二千户。
皇上归栎阳。
夏五月丙午,尊太公为太上皇。
起初,匈奴畏秦,北徙十余年。及秦灭,匈奴再次试着悄悄渡河南移。单于头曼,有太子冒顿。后来又宠爱於氏,生少子。头曼将要立他。当时东胡强而月氏盛,就使冒顿为质于月氏。不久头曼急攻月氏。月氏欲杀冒顿,冒顿盗其善马,逃回匈奴。头曼以其为壮,令他将万骑。冒顿乃作鸣镝,演习骑射。下令说:“鸣镝所射之处,有不随之而射的,一律斩首。”冒顿以鸣镝射其善马,继而又射其爱妻,左右有不敢射的,一律处斩。最后以鸣镝射单于战马,左右无不敢射者。冒顿知其可用,从头曼游猎,以鸣镝射头曼,左右皆随鸣镝而射,遂杀头曼。尽诛其后母与弟及大臣不听从者,
冒顿自立为单于。东胡闻冒顿立,欲得头曼时的千里马。冒顿问群臣,群臣都说:“这是匈奴的宝马,不要给他。“
冒顿说:”和人邻国,为什么要在乎一匹马呢?“于是,使人将此马送给东胡。
过了不久,东胡又使人告诉冒顿,想要得到单于的一位夫人。冒顿复问左右,左右都大怒说:“东胡无道,竟然来求单于夫人,请求发兵攻打他。”
冒顿说:“为什么与人比邻而居而在乎一位妇人呢?”
遂将自己所爱幸的夫人送给东胡。
东胡王更加骄纵。东胡与匈奴间有无人居住的弃地千里,东胡王使使者对冒顿说想要拥有这块弃地。冒顿问群臣。有人说:‘这是一片荒凉的弃地,给他也可,不给他也可。“
于是冒顿大怒说:”土地,是国家的本根。为什么要拱手送人?”遂将那些说是可以送给东胡的人,都斩首。冒顿上马,下令国中有后出者斩。遂袭击东胡,当初东胡轻视冒顿,不以为备。冒顿遂灭东胡。既归又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遂侵伐燕代。将蒙恬所侵夺的匈奴故地都收回去了。当时汉兵方与项羽相距,中国疲于兵革,因此冒顿得以自强。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威服诸国。
秋。匈奴在马邑包围韩*。韩*多次派使者去寻求和解,汉发兵救援他。怀疑韩*多次不见使者,有二心,因此责让他。韩*恐被诛,九月,以马邑降匈奴。
匈奴冒顿因此得以引兵过句注,攻太原,至晋阳。
皇上寄出秦时繁琐的苛政仪法,力求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后乱呼,拔剑击柱。皇上益发厌烦他们。叔孙通对皇上说:“儒者难与进取,但可以使他守成。臣愿征召鲁国的诸生与臣的弟子,制定新的朝仪,”
皇上说:“这件事是不是很难做?”
叔孙通说:“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仪根据现实人情制定,与时俱进,臣愿博采古礼,与秦时的仪礼相参考,制定一套现实可行的礼仪。”
皇上说:“可以试着做做看。但要使他明白易行,考虑我能做到就行。”
于是叔孙通发使征集鲁国的儒生三十余人,鲁国有两位儒生不肯行。说:“先生所事者,前后十余主,都是因为巧言媚主而得贵幸。如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要起礼乐。兴起礼乐,那要积德百年才可以的。我不愿做先生所要做的,先生走吧,不要玷污了我的德行。”
叔孙通笑着说:“你真是鄙儒,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入京都。与皇上身边为学的人,加起来有一百多人,在郊外设营,日夜教习礼仪。
过了月余,对皇上说:“可以试着观礼了。”
皇上使他们行礼,说:“我能做到这些。”
于是就下令群臣学习。
七年冬十月。长乐宫建成。诸侯群臣皆来朝贺。
………………………………
卷十一 汉纪三(7)
天将平明,偈者治礼。将百官按顺序引入殿门。东西向列阵。使侍卫官夹殿而立,并罗列廷中。都手执兵器,大张旗帜。于是皇帝传警。乘辇车出房。引诸侯王以下,至六百担以下的官吏。按次序朝贺。百官莫不振恐肃敬。
至礼毕,又置法酒。百官侍坐殿上,都曲颈低首,莫敢仰视。按尊卑顺序起身上寿。觞九行,偈者说罢酒,御史执法,将不能按照仪法行礼的人引出朝堂。竟朝置酒,却无一人敢于欢哗失礼的。
于是皇帝说:“我今日才知道做皇帝是如此的尊贵啊。”于是就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黄金五百斤。当初秦有天下的时候,将六国的礼仪统统引进进来,选其中能够表现尊君抑臣的礼仪保存下来。及叔孙通治礼,虽有所增损,但大体还是沿袭了秦时的旧制。自天子称号下至佐僚及宫室官名,稍作篡改,其书后来同律令典籍同藏于理官。法家又复不传,因此臣民只知其行不知其言。
司马光评论说:礼作为存在的物,它的作用大了。用之于身,则动静有法。而百行具备。用之于家,则内外有别,九族敦睦。用之于乡,则长幼有伦,而乡俗化美。用之于国,则君臣有序,国家得安。用之于天下,则诸侯顺服,而纪纲得正。岂是只在几席上,户庭之间可以得之而不乱那么简单呢?以高祖的明达,都会听陆贾的话而称善,见叔孙通的礼仪而叹息。然而所以不能比肩于三代之王,是因为他不肯治学的缘故。得大儒的辅佐,。和他们以礼治天下,其功烈岂是止于此境?可惜叔孙生器小,只是得到了礼的糠粃,以此依据世俗的好恶取舍而已。遂使先王之礼伦没而不振。以至于今。岂不令人痛惜。真正的大儒,是不会毁其规矩准绳,以求一时之功的。
皇上自为大将进击韩*。在铜缇大破其军。斩其将王喜。韩*亡走匈奴。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等,立赵的后代赵利为王。复收韩*的败兵,与信及匈奴谋攻汉。匈奴使左右贤王将万余骑,与王黄等屯兵广武。以南至晋阳。
汉兵进击,匈奴退走,继而复聚。汉兵乘胜追击。这时天大寒雨雪。士卒冻掉手指者十分有三。皇上居住在晋阳,听说冒顿在代谷,将要进攻他。使人侦察匈奴的动向,冒顿将他的壮士及肥牛壮马都藏匿起来,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数十次往返,都说匈奴可击。皇上复使刘敬前去出使匈奴,未还,皇上尽起大军三十二万北上进军,已过句注,刘敬还报说:“两国相击,应该向对方夸大自己的长处,以振恐对方。今日臣去,只见羸瘠老弱,这一定是故意向我们暴露自己的短处,引诱我们进击,然后他将设奇兵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
当时,汉兵已经开始出击,皇上因此大怒说:‘齐虏以口舌得官,今日又妄言沮我军事。“因下令械系刘敬于广武。皇上先到平城。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将皇上围于白登七天。汉兵中外不得相救。皇上用陈平秘计,使人持金币厚贿冒顿夫人。夫人对冒顿说:”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不能居住在这里,且汉主也有神灵保佑,不能相害,愿单于明察。“冒顿与王黄赵利约会,至期而王赵不来。怀疑他们与汉军有阴谋,,就解围的一角。。正赶上天有大雾,汉使人往来,匈奴不能觉察。陈平令强弩掩护,从解围的角落直冲而出。皇上出围后要驱马飞奔,太仆藤公坚持徐行。到了平城,汉大军亦到。胡骑遂解围而去。汉亦罢兵而归。令樊哙停下领兵定代地。
皇上至广武赦刘敬。说:”:我不用先生所言,以至于困于平城。我已将前面那些言可战的人斩首了。“
于是封刘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建信君。
皇上南过曲逆,说:“这座县城如此壮丽。我行走天下,只见到洛阳城和他一样壮丽。”于是更封陈平为曲逆侯。陈平随皇上征伐,曾经六出奇计,因此皇上给他增加食邑。
十二月,皇上还过赵地。赵王张敖执子胥之礼,非常恭顺。皇上傲然箕居而骂之。赵相贯高,赵午等皆怒。说:“大王真是卑弱的侯王。”因对赵王说:“天下豪杰并起,能者先立。今大王事皇上如此恭顺,而皇上却无礼于大王。请求让我们为大王杀了他。”
张敖咀指出血,说:‘先生为什么如此乱说?先人亡国,是赖皇上的力量才得以复国,德义流于子孙,国家的秋毫都是由于皇上的力量。希望大家以后再不要这样说。“
贯高,赵午等乃说:”这原来是我们的不是。大王是长者,不肯背德。但我等守义不肯受辱,今皇上羞辱我王,因此想要杀他,与大王有什么关系?事成功劳归王,事败我们独身坐罪。”
匈奴攻代,代王刘喜弃国自归。赦为郃阳侯。
辛卯,立皇子如意为代王。
春二月,皇上至长安。萧何修治未央宫。皇上见其壮丽甚怒,对萧何说:“今日天下汹汹,劳苦数岁,成败还未可知,为什么如此过度浪费,修此华丽的宫室?”
萧何说:“正因为天下未定,才更应该修治宫室。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壮威。况且不能让后世君王超过皇上。”
皇上闻言心喜。
司马光评论说:王者以仁义为壮丽,道德为神威。没听说有以宫室壮丽来填服天下的。天下未定,应当克己节用以解决民众之急,而萧何以治宫室为先,怎能称得上知时务?当初大禹卑宫室,而桀为倾宫。创业垂统之君,躬行节俭以示子孙。最后其子孙都未免流入淫靡。何况将奢靡作为榜样呢?还说什么不要让后世超过,这岂不是谬论吗?到了孝武帝时,就因为大修宫室而疲敝天下。这未必不是由于酂侯所开的先风。
皇上自铄阳迁都长安。
初置宗正官以明九族之序。夏四月,皇上行如洛阳。
………………………………
卷十二 汉纪四(1)
太祖高皇帝下
八年冬,皇上在东垣攻打韩*的余寇。经过柏人。贯高等人藏人于厕中,准备邀击皇上。皇上将要留宿,忽然心动,问随侍:”这里是哪里?“
随侍说:’是柏人。”
皇上说:“柏人,迫于人。地名不祥。”遂不宿而去。
十二月,皇上至东垣。
春三月,皇上行如洛阳。下令商人不得衣着华丽,不得随身携带兵器,骑乘马。
秋九月。自洛阳还长安。淮南王,赵王,楚王皆跟从。
匈奴冒顿数苦北边,皇上以为大患。问刘敬。刘敬说:“天下初定。士卒疲于兵。不可以武服。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也不可以以仁义来说服他。只可以以久远计,令他子孙为臣。但恐怕陛下不肯这么做。”
皇上问:‘是什么办法,说说看》“
刘敬说:”陛下若能将长公主嫁给他为妻,他一定会立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陛下再岁时问遗使辩士讽喻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冒顿死,则外孙为单于。有谁听说外孙敢与舅家抗礼的?可以不经战事而渐渐成臣。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他知道不肯贵近,是无益的。“皇上说:”好。“准备遣长公主。
吕后日夜哭泣说:’只有太子与此一女,为什么要将她遗弃到匈奴?”皇上竟不能遣。
九年冬。皇上取家人之女,假称为长公主,送给单于做妻子。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司马光评论说:建信侯说冒顿残贼,不可以仁义说,而却欲与之为婚姻,为什么前后相违呢?骨肉之恩,尊卑秩序,只有仁义之人才能知道。为什么要以此服冒顿呢?上世帝王对付夷狄,都是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没听说可以与其为婚姻的。且冒顿视其父为禽兽而猎之。又怎么会将夫人的老父放在眼里?建信侯之术,本就不足取,何况鲁元公主已为赵后,又怎么可以强夺其志,使她去匈奴呢?
刘敬从匈奴回来,因上言说匈奴河南白羊楼烦王,离长安近者只有七百里,轻骑一日一夜可以至秦中。秦中新破少民,而土地肥饶。可从内地迁民充实它。诸侯初起时,非齐诸田,楚昭屈景等族莫能兴。今陛下虽定都关中,但关中其实少民。东有六国之强族,一旦有变,陛下也不能高枕而卧。臣愿陛下迁六国后及豪杰名家居关中,无事可以备胡,诸侯有变,则可以率之东伐。这可是强本弱末之术。“
皇上说:”很好。“
十一月,迁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族及豪杰于关中。送给他们便利的田宅。凡十余万口。
十二月。皇上行幸洛阳。贯高的冤家知道贯高的计谋,就上告他。于是皇上逮捕赵王及所有造反的人。赵午等十余人都争着自杀。只有贯高怒骂说:”谁叫你们这么干的?如今赵王实在没有参与计谋,而皇上连赵王一起逮捕了。大家都死了,谁来证明赵王的清白“
于是登上槛车,与赵王一道至长安狱。贯高对狱吏说:”只是我们这些下属做的这事,大王其实根本就不知道。“
狱吏谤治,笞略数千,直到体无完肤,贯高始终不改口。吕后多次说张王因为公主的缘故,不应该会参与阴谋。皇上发怒说:”假使张王得天下,岂少你这一位女儿。“不听。
廷尉将贯高的供词送来,皇上说:”真是壮士。有谁是与他相知的人,可以再私下里问他。“
中大夫泻公说:”臣乡邻的儿子与他相交,知道他是一位重然诺,守义的人。“
皇上使泄公持节前去问他。泄公与他互问劳苦,相谈如平生欢,因私问张王果然参与了计谋不?
贯高说:“人情谁不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如今我三族都已论死,我岂爱赵王过于我的至亲?只因为赵王真的没有参与,只是我们大家干的。我怎么能让赵王含冤呢?”
于是泄公见皇上,将实情报告皇上。
春正月,皇上赦赵王张敖。废为宣平侯。徙赵王如意为赵王。皇上贤贯高的为人,使泄公对他说:“如今张王已出,同时也赦你之罪。”
贯高大喜说:‘我王已经无罪了?“泄公说:”是的。皇上敬佩足下的为人,因此同时也赦免了你,“
贯高说:”我所以不死,就是为了证明张王不反。今王已出,我的任务已经完成。死不足恨了。且人臣有篡逆之名,有何面目再服侍皇上?纵然皇上不杀我,难道我不于心有愧吗?于是绝亢而死。
荀悦评论说:贯高首为乱谋,杀主之贼。虽能证明其王,小亮不塞大逆,私行不赎公罪。春秋大义居正,罪无可赦。
司马光议论说,高祖因骄失臣,贯高以狠亡君。贯高心生逆谋,因高祖骄慢而起。是高祖之过。但张敖亡国,则是贯高的罪过。
下诏丙寅前有罪殊死已下皆赦免。
二月,自洛阳至。
起初,皇上下诏赵国群臣宾客有敢从张王者,一律族灭。郎中田叔孟舒等都自刑为赵王家奴从之。及张敖免罪,皇上以田叔孟舒等人为贤,召见与他们交谈,汉宫廷臣无人能比得过他们的才能,皇上将他们分别拜为郡守及诸侯的相国。
夏六月晦日。有日食。
更以丞相萧何为相国。
………………………………
卷十二 汉纪四(2)
十年夏五月。太上皇蹦于铄阳宫。
秋七月葵卯,葬太上皇于万年。楚王梁王都来送葬。赦免铄阳囚徒。定陶戚姬有宠于皇上。生赵王如意。皇上以太子仁弱,以为如意像自己,虽封为赵王,但常将他留在长安。皇上去关东,戚姬常常随从,日夜啼泣,希望能立其子为太子。吕后因为年长,经常留守,与皇上的关系就日益疏远。皇上欲立赵王而废太子,大臣力争。都不能得到皇上认可。御史大夫周昌在朝廷上争得尤为激烈。皇上问他为什么不能。周昌为人口吃,又在盛怒之下,说:”臣口不能言。然臣知期期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皇上欣然而笑。吕后侧耳在东厢偷听。既罢朝,吕后见周昌,跪谢他说:”没有先生,太子几乎不得免。“
当时赵王年仅十岁,皇上忧虑自己万岁后不能保全,符壐御史赵尧请皇上为赵王选强贵的国相或者吕后太子及群臣平常所敬惮的人。皇上说:“谁合适呢?”
赵尧说:“御史大夫周昌就是合适的人选。”
皇上就以周昌为赵相。而以赵尧代周昌为御史大夫。
起初,皇上以阳夏侯陈豨为相国。监护赵代边兵。陈豨去辞别淮阴侯。淮阴侯执其手,屏退左右,与他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淮阴侯仰天长叹说:“我可以和你说几句知心话吗?“
陈豨说:”将军请讲。“
淮阴侯说:”足下所处的地位,乃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足下是皇上的信幸之臣,如果有人对皇上说足下将要造反,皇上一定不会相信。如果再有人说起,皇上就会心疑。如果有人第三次这么说,皇上就会怒而自将,前去讨伐你。这时候如果我在都中给你做内应,天下可图。“
陈豨知道韩信的能力,相信他能做到,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