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白话第一编年史-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将家中的珠玉珍宝都拿出来散落在堂下。说:“不再为他人做守财奴了。”
九月庚申旦,平阳侯曹窟行御史大夫事。见相国吕产计事。郎中令贾寿从齐国出使回来,数说吕产道:“大王不早归国,今日想要归国,还有可能吗?”
将灌婴与齐楚联合欲诛诸吕的事都告诉了吕产。催促吕产赶快入宫,平阳候听到了他的话,驰告丞相太尉。太尉欲入北军。不得入。襄平侯纪通掌管符节,,就令他持节矫诏令太尉入北军。太尉复令郦寄与典客刘揭先对吕禄说:“:皇上使太尉守北军,希望足下归国。赶快交接将印辞去,不然将有祸事。。”
吕禄以为郦寄不会欺骗自己,就将将印递给典客,将兵交接给太尉。太尉至军,吕禄已去。太尉入军门,发布军令说:希望支持吕氏的,请右袒。支持刘氏的,左袒。军中皆左袒。太尉遂将北军。然而尚有南军。丞相陈平就召朱虚侯刘章助太尉。太尉令朱虚侯监军门。令平阳侯告诉卫尉,不要让吕产进殿门。
吕产不知吕禄已离开北军,乃入未央宫将为乱。至殿门,不得入。在殿外徘徊往来。平阳侯恐怕不能取胜,就驰告太尉。太尉此时尚恐不能胜诸吕,未敢公言说要诛杀他。就对朱虚侯说:“赶快入宫守卫皇上。”
朱虚侯请兵卒,太尉拨给他千人。入未央宫门,见吕产在庭中徘徊,就使人追击他,吕产在庭中奔走,这时天风大起。吕产从官大乱,无人敢斗,四散奔走。于是将吕产杀死在郎中府吏的厕所中。朱虚侯已杀吕产,皇上使偈者持节慰劳。朱虚侯欲夺其节。偈者不肯。朱虚侯就同他一道乘车,因节信驰走,斩长乐卫尉吕更始。还驰入北军,向太尉报告。太尉起身,拜贺朱虚侯说:“最大的障碍就是吕产,今已处斩,天下可定了。”
遂派人分头追铺诸吕,不论男女老少,一律处斩。
………………………………
卷十三 汉纪五(4)
辛酉,捕斩吕绿而笞杀吕媭。使人诛燕王吕通,而废鲁王张堰。戊辰,徙济川王为梁王。遣朱虚侯以诛诸吕事告诉齐王,令他罢兵。灌婴在荥阳,听说是魏勃教齐王起兵的,就使人召魏勃至,责问他。魏勃说:“失火的人家,哪有时间先告诉老人再去救火?”因退立一旁,股战而栗。惊恐不能言,再无他话。灌婴熟视良久,大笑说:“人都说魏勃豪勇,依我看,也不过是一庸妄之人罢了,能有什么作为?”于是使魏勃罢归。自己也从荥阳罢兵归京。
班固说:孝文帝时,天下人都以为郦寄卖友。卖友的定义,应该是见利而忘义。像他这样父亲为大功臣,却又被劫。虽然使吕禄因为对他的信任而败亡,但因此安社稷,谊存君亲,是值得称道的。
诸大臣聚在一起商量说:“少帝及梁王。淮阳王,恒山王,都不是孝惠帝的真子。是吕后收养后诈名而立以强吕氏的。今诸吕都已夷灭,而她所立的这些人一旦年长用事,我们这些人将无遗类了。”不如在诸侯王中另选贤能的人立为皇帝。有人说齐王是高帝的长孙,可立。大臣都说:“吕氏以外家作恶,因而几乎倾危社稷。变乱功臣。如今齐王之舅如同猛虎而冠,一旦立了齐王,则又生一吕氏了。代王是高帝如今健在的子辈中最年长的,仁孝宽厚。太后薄氏家又是谨良之家。而且立长以顺,何况以仁孝闻名于天下呢。于是就计谋使人召代王。
代王问左右。郎中令张武等人说:”汉大臣都是高帝时的大将,习兵多谋诈。这并不是他们的本意,只是畏惧高帝吕后的余威罢了。今已诛诸吕,新喋血京师,这是以迎大王为名,其实不可信。愿大王称疾不往。以观其变,“
中尉宋昌进言说:”群臣的说法都不对。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有多少人自以为能得天下?然而最后能践天子之位的,只有刘氏。因此天下人绝望,这是其一。高帝封王子弟,地土犬牙相制,这是所谓的磐石之宗,天下服其强。这是其二。汉兴后除秦苛法。约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难动摇,这是其三。以吕太后之严,立诸吕为三王。擅权专制。然而太尉以一节入北军一呼,军士皆左袒为刘氏。叛诸吕。因此灭吕氏。这是所谓的天授,不是人力能做到的。今大臣虽欲为变,但百姓不为其使。再说其党也不能同一。今日内有朱虚。东牟侯这样的亲近之臣,外有吴楚淮阳琅琊,齐代之强。如今高帝子只有大王和淮南王,而且大王又年长,贤圣仁孝闻于天下。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大王不要怀疑。”
代王报给太后,同太后商议。犹豫未定。设卜,兆得大横。占辞说: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代王说;“寡人本来已经为王了。又有何王?”
卜者说:“所谓天王,就是天子啊。”
于是代王遣太后弟薄昭,去见绛侯。绛侯就向薄昭讲解了迎立的本意。薄昭还报说:“是真的,不用再怀疑了。”
代王就笑着対宋昌说:“果然如先生所言。”
于是就命宋昌参乘,张武等六人乘传至长安。至高陵,停下休息。然后使宋昌先驰入长安观变。宋昌至渭桥,丞相以下都来迎接。宋昌还报。代王驰至渭桥。群臣拜偈称臣。代王下车答拜。太尉周勃进言说:“愿请借一步说话。”
宋昌说:“如果将军说的是公事,就请在这里当群臣面而说。如果是私事的话,王者无私,请勿言。”
太尉乃跪上天子玺符。
代王致谢说:“等到了代邸再说这事吧。”
后九月己酉晦。代王至长安。住在代邸。群臣从至代邸。丞相陈平等再拜进言说:“子弘等都不是孝惠子,不应当奉宗庙,大王是高帝长子,应该为嗣。愿大王即天子位。”
代王西向谦让三次,再南向谦让。遂即天子位。群臣以礼侍立。东牟侯兴居说:“诛吕氏臣无功。请为陛下除宫。”
于是与太仆汝阴侯滕公,入宫。前去对少帝说:“足下非刘氏子,不当立。于是麾左右令宫中执兵器的卫兵下殿。有数人不肯放下兵器。经过宦者令张释谕令,也就放下了武器。縢公乃招乘舆车,载少帝出宫。
少帝说:”将要我去哪里?“
滕公说:”出去住到你的宿舍。在少府。“
于是奉天子法驾,迎代王于代邸。并汇报说:”朝宫已经清理干净。“
代王当晚就入未央宫。有偈者十余人持戟守卫在端门。说:”天子在内,足下为什么要进去?“
代王只好告诉太尉。太尉前来谕令,这些人才放下兵器走了。代王遂入宫。当夜拜宋昌为卫将军。
镇抚南北军。以张武为郎中令。案行殿中。有司分别诛杀梁王。淮阳王。恒山王及少帝于官邸。
文帝还坐前殿,夜下诏书赦天下。
………………………………
卷十三 汉纪五(5)
太宗孝文皇帝上
元年冬十月庚戌,迁琅琊王刘泽为燕王。封赵幽王子刘遂为赵王。
陈平谢病。皇上问他原因,陈平说:”高祖时,周勃功不如臣。及诛诸吕,臣的功劳又不及周勃。愿将右丞相让给周勃。“
十一月辛巳。皇上迁陈平为左丞相,太尉周勃为右丞相。大将军灌婴为太尉。诸吕所夺的齐楚之地,又都还给他们。论诛诸吕功,右丞相周勃以下,增户赐金各有不同。
绛侯上朝后罢朝,甚是得意。皇上礼待他甚是恭敬。常常目送他离开。
郎中安陵袁盈进谏说:“诸吕悖逆,大臣相约共诛之。当时丞相为太尉。本来就掌握着兵权,赶在了节骨眼上了所以才能成功。今日丞相似乎有骄主之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臣窃为陛下所不取。”
以后上朝,皇上开始严肃起来,丞相也就有了畏惧之色。
十二月,下诏说:“律法,是治国的根本。、今有犯法已经判决的,不要罪及父母妻子同胞兄弟以及收取重币。废除收取重币及连坐的法令。
春正月。有司请早建太子。皇上说:”朕没有多少才能,不能寻求天下有德贤能之人,将天下禅让给他,就已经深感不安了,你却说让我预建太子,这是加重我的不德感,请不要再说了。“
有司说:”预建太子,是为了牢固宗庙社稷,不忘天下。“
皇上说:”楚王是我的季父。吴王是我的兄长。淮南王是我的弟弟。岂不是早就有人了吗?如今不选举贤能,却说一定要以子为嗣,人们会以为我忘记了贤能有德之人而只想到自己的儿子了。这可不是以天下为先的举动。“
有司固请说:”古时殷周有国,国家之所以治安千余岁,是因为用此之道。立嗣必定是儿子,这个规定由来已久了。高帝平定天下为太祖,子孙继嗣,世世不绝。如今放弃宜建,却要在诸侯及宗室中选举,这可不是高帝的本意,不应该更立他人。刘启年齿最长,又纯厚慈仁,请求立为太子。“
于是皇上就准其所奏。
三月,立太子母窦氏为皇后。皇后是清河观津人。有一个弟弟窦广国,字少君。小的时候为人所略卖,辗转十余家。听说姐姐立为皇后,就上疏自陈。皇上召见案问为实。就厚赐田宅金钱。与兄长君在长安安家。绛侯灌将军等人说:“我们这些人不死,命运却悬于这两个人之手,两人出身微贱,不可不为他们选择师傅宾客,防止他们又干出吕氏所做的大事。”
于是选择有节行的人与他们同住同行。窦长君,窦少君于是成为退让君子,不敢因为自己尊贵就在人前有骄色。下诏振贷孤寡老人及穷困之人。又下令八十以上的人,每月赐给米酒肉。九十以上,加赐帛絮。由长吏专门监督发放。并专门遣都吏巡行,有不称职的随时撤换。
楚元王刘交薨。
夏四月,齐楚地震。二十九山同日崩。有大水溃出。
当时有来献千里马的,皇上说:“朕要千里马无所用。”于是将千里马还给他,并赔偿他路上的费用。下诏说:“朕不受献,下令四方不要来献。”
皇上既施惠天下,诸侯四夷,远近欢洽。于是就赏从代来都之功。封宋昌为壮武侯。皇上更加明习国家事。上朝时问右丞相周勃天下一岁决狱多少周勃敬谢不知。又问一岁钱谷收入多少,周勃又谢不知。惶恐,汗出浃背。皇上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有专门主持这事的官吏知道。“
皇上说:”主持官吏是谁?“
陈平说:‘皇上问决狱,就找廷尉。问钱谷,就找治粟内史。”
皇上说:“既然这些事都各有主持,那么你所主何事?”
陈平说:“陛下不以我才能低下,使我待罪宰相。宰相,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其任,”
皇上于是称善。
右丞相大惭。责让陈平说:“你平时怎么不教我?”
陈平笑着说:“你在你的位子上,不知道你的责任是什么吗?而且假如陛下问你长安的盗贼数,你也要强自告诉他吗?”
于是绛侯自知才能远不如陈平了。
………………………………
卷十三 汉纪五(6)
过了不久,有人对周勃说:“将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将军受厚赏,处尊位,但久了恐怕就将大祸及身了。”周勃也感觉有点自危。于是就谢病。请归相印。皇上就许其请。秋八月辛未。右丞相周勃免相。左丞相陈平专为丞相。
起初,隆虑侯周灶击南越。正赶上暑湿天气,士卒染上瘟疫,兵不能越岭。过了岁余,高皇后崩。即罢兵。赵佗因此以兵威财物贿遗闽越,西瓯,使他们役属于他。东西万余里。自己用皇帝的仪制。与中国等同。皇上乃为赵佗在真定的亲属的坟墓设置守邑。岁时奉祀。召集其留在中国的昆弟亲朋,尊官厚赐,宠任他们。然后再使陆贾出使南越。并赐给赵佗书信说:“朕是高皇帝侧室之子,被弃于外北籓于代,道里辽远,壅蔽朴愚。因此未尚致书于大王。高皇帝弃群臣,孝惠皇帝即世,高后自己临朝事。不幸有疾,诸吕为变,赖功臣之力,诛之已毕。朕因为是王侯,群臣拥立,因此不得不立。今即位,听说大王遗隆虑侯书,求亲昆弟,并请罢长沙两将军。朕按大王书信上的要求罢将军博阳侯,大王的亲昆弟在真定的,已遣人存问。并修治大王先人的坟墓。前日听说大王发兵寇边,当时长沙人深受其苦,南郡尤其厉害。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只会多所杀伤,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心这么干。何况得王之地,不足以为大。得王之财,不足以为富。自服岭以南,大王自己治理就是。只是大王号称为帝,两帝并立。无一乘之使相同,就会引起相争。争而不让,仁者不为。愿与王分弃前恶从今以后,通使如故。”
陆贾至南越,南越王恐。顿首谢罪。愿奉明诏。长为籓臣。奉职贡。于是在国中下令说:“我听说两雄不俱立。两贤不并世。汉皇帝是贤天子。从今后去天子称号,”
因制书,称蛮夷大长老坨。昧死再拜。上书皇帝陛下,老夫是故越国的官吏,幸高皇帝赐赵佗王玺,使为南越王。孝惠皇帝即位,义不忍绝。赐老夫甚厚。高后用事,别异蛮夷,出令说:“不要给蛮夷越金铁田地马牛羊。即使给,也要给杜不给牝。老夫僻处南越,马牛羊齿已长,自以祭祀不修,有死罪。使内史籓臣中尉高,御史平,凡三辈,上书谢过。都没有返回来。又风闻老夫父母坟墓已坏削,兄弟宗族已诛灭。群下相谋说:今内不得振于汉,外不能自高,故更号称为帝。自帝其国。并不是敢有害于天下。高皇后听说后大怒,削去南越属籍。使使不通。老夫窃疑长沙王谗臣,故发兵以伐其边。老夫在越,已经四十九年了,今日已经抱上了孙子。然而夙兴夜寐,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之所以目不视菲糜之色,耳不听钟鼓之音,就是因为不能事汉啊。今日幸得陛下哀怜,复故号,通使汉如故。老夫死骨不腐,从此改号不敢为帝。“
齐哀王襄薨。
皇上听说河南守吴公治国平天下,才能第一。用他为廷尉。吴公又推荐洛阳人贾谊。
皇上召为博士。这时贾生二十岁,皇上爱其辞博,一岁中,超迁至太中大夫。贾生请改正朔。变易服色。定官名,兴礼乐,以立汉制,变更秦法。皇上谦让称还没有条件这么做。
二年冬十月。曲逆献侯陈平薨。
下诏列侯各自归国。在朝中为吏的遣太子。
十一月乙亥。周勃复为丞相。癸卯,晦。有日食。下诏令群臣都仔细想一想朕的过失。以及知见所不及的地方。然后启告朕。以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正朕的过失。因各敕以职任。务省繇费以便民。罢卫将军。
”
………………………………
卷十三 汉纪五(7)
颖阴侯骑贾山,上书言治乱之道说:”臣闻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今人主之威,不仅如同雷霆,而且重于雷霆。不仅有如万钧,而且超过万均。开道而求谏,和颜悦色而受之,用其言显其身,士犹恐惧而不敢尽言。何况纵欲恣暴,不愿听到他的过失呢。震之以威,压之以重,虽有尧舜之智,孟贲之勇,岂有不摧折的呢?如此,则人主不得闻其过,社稷就会出现危险。
过去周朝下统一千八百个侯国,以九州之民,养一千八百国之君,君有余财。民有余力而颂声作。秦皇帝以一千八百国之人自养,力罢不能胜其役。财尽不能胜其求。而他只是一君之身,所自养的,只是驰骋田猎之娱。天下不能供。秦皇帝自以为自己的功德无穷,可以传给子孙万代,然而身死才数月,天下人群起而叛。以至于宗庙灭绝。是什么原因导致秦皇帝身在危亡之中而不自知呢?是因为天下人无人敢对他明言啊。为什么会导致天下人无人敢对他明言呢?是因为他失去了养老之意,和辅弼之臣。由于他退诽谤之人,杀直谏之士。至令朝野满是道谀苟合之臣。若论他的德行,则贤于尧舜。说起他的功劳,可以超过汤武。但是天下已溃而无人敢于明言。
如今陛下举贤良方正,天下人无不引颈而望。以为将兴尧舜之道。这可是三王之功。天下之士,莫不励精图强以顺应陛下之德,方正之士如今已大都在于朝廷了。陛下又选其贤者,使他们为常侍诸吏。与他们驰驱射猎,一日再三出,臣恐怕朝廷解驰,百官因此惰于理事。陛下即位,亲自勉以厚天下,节用爱民,平狱缓刑,天下人莫不欢悦。臣听说山东的官吏发布诏令,百姓虽老羸癃疾,都扶杖往听。只愿在有生之年,能见到德化大行的盛世。如今德业方就,贤名方著。四方向风。陛下却与豪杰之臣,方正之士,*猎,击兔伐狐,以伤大业,绝天下之望。臣窃为陛下感到悲哀。古时大臣不得从宴游,使他们皆务其职而高其节。则群臣莫敢不正身修行,尽心以称大礼。士修心养性于家,却在天子之廷变乱其性,臣窃为陛下伤感。陛下与众臣宴游,与大臣方正,朝廷论议,游不失乐,朝不失礼,才能体现大的法度。“
皇上嘉纳其言。
皇上每临朝,郎从官呈上书疏,未尝不止步受其言,言不可用,放在一边。可用,则采纳。未尝不称善。
皇上从霸陵上,将要西驰下陡坡。中郎将袁盈,骑马与皇上并辔,揽住皇上的马缰。皇上说:”将军胆小了吗?“
袁盈说:”臣听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圣王不乘危,不徼幸。今陛下骋六飞,驰下峻山,一旦马惊车败,陛下纵然自轻,将置高庙太后于何地?“
皇上于是就放弃了冲下去的打算。
皇上所宠幸的慎夫人,在禁中常与皇后同席而坐。一次在郎署中同坐,袁盈将慎夫人引下来坐于侧席。慎夫人怒。不肯坐,皇上亦怒,起入禁中。袁盈因前去对皇上说:”臣听说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就是妾。妾与主妇岂可同起同坐?如果陛下爱幸她,大可以厚赐她,今日陛下为慎夫人如此,正是给她制造祸端啊。陛下难道忘了人猪的事了吗?“
于是皇上肃然起敬。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赏给他黄金五十斤。
贾谊对皇上说:”管子说,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老百姓贫穷而可以统治的事,是从古来所没有的事。古人说,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产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古人治天下,至织至悉,故其蓄积足以仰仗,如今背本而趋末者很多,这是天下的大害。因此淫侈之俗日盛。重商贱农,则国库不积,积储,是安定天下的根本,应该鼓励农耕,打击游商。人皆务本,则仓禀实,民心安,国大治。“
皇上感贾谊之言。春正月丁亥,下诏开籍田。皇上亲耕以率天下之民。
三月,有司请立王子为诸侯王。下诏先立赵幽王少子辟强为河间王。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东牟侯兴居为济北王。然后立皇子刘武为代王。刘参为太原王,刘揖为梁王。
五月,下诏说:”古人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是为了通治道而来谏者。如今法律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群臣不敢尽情,而使上无处听闻自己的过失,如此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今除去此法。“
九月下诏说:”农业是天下的大本。百姓所以生存的依靠。而百姓有不务本而事末的。这将会导致生民无食。为了鼓励农耕,朕亲率群臣务农以劝,并免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燕敬王刘泽薨。
………………………………
卷十四 汉纪六(1)
太宗孝文皇帝中
前三年冬十月丁酉晦。日食。
十一月丁卯晦。日食。下诏说:”前时遣列侯归国,至今还有托故未归的。丞相是朕的重臣,请为朕带头帅列侯归国。“
十二月,免丞相周勃,遣他就国。乙亥,以太尉灌婴为丞相。罢太尉官。直属于丞相。
夏四月,城阳景王刘章薨。
起初,赵王张敖献美人于高祖,得幸有孕,及贯高谋反事发,美人亦坐法系于河内。美人母弟赵兼,通过辟阳侯审食其告诉吕后,吕后嫉妒,不肯告诉皇上。美人一生子,即恚愤自杀。官吏奉其子送给皇上。皇上悔恨,取名刘长。令吕后母养他。而将他的母亲葬在真定。后来封刘长为淮南王。淮南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因此孝惠吕后时得以无事。而常心怨辟阳侯。以为是由于辟阳侯不向吕后强争,才导致其母亲含恨而死,及皇上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恣数不奉法,皇上常常宽待他。这年,淮南王刘长来朝。从皇上入园游猎。与皇上同车。常称皇上为大兄。
淮南王有材力,能抗鼎。就去见辟阳侯。袖中藏着大铁椎。用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割去他的首级。自己驰走阙下,肉袒谢罪。皇上感伤他是志在为母报仇,就没有治他的罪。当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都忌惮淮南王。淮南王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