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白话第一编年史-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功。因此天下奇士,云合归汉。智者竭其策,愚者尽其虑。勇士极其节,怯夫免其死。合天下之知识,并天下之威仪,因此灭秦如举鸿毛。取楚若拾草芥。这是高祖无敌于天下的原因。孝武皇帝好忠谏,喜欢至言。出爵不待廉茂(孝廉茂才),庆赐不待显功。因此天下布衣,各励志竭精以赴阙庭。汉家得贤,于此为盛。若是孝武皇帝听用其计,升平可致。可惜一心征服胡越,以致积尸暴骨于天下。如今就连布衣都敢趁国家方乱,见机而起事,这都是因为他们轻量大臣,无所畏忌的原因。国家之权轻,匹夫都希望与上争权。士为国之重器,得士则重。失士则轻。诗经说,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庙堂上的争议,不是草茅之中所说的话,臣诚恐身涂野草,尸首与卒伍并列。因此数次上书求见,都未能如愿。臣听说齐桓公的时候,有人以计觐见,齐桓公不拒绝,是为了治理天下的大计。今臣所言,非独小计,而陛下竟三次拒绝了臣。这就是天下之士不致的原因,昔日秦武王好力,任鄙扣关自荐。繆公行霸,由余归德。今希望致天下之士,民有上书求见者,应该使他诣尚书,问其所言。言可采取者,赐以斗升之禄,一束之帛。如此则天下之士发奋努力,献佳谋,吐忠言。如此国家昌盛可指日而待。孝武皇帝就是因为如此才可以辟地建功,成为大汉世宗。如今陛下既不纳天下之言,又加以屠戮。有愚民上书,多触不急之法,有很多就因此下廷尉而死。自阳朔以来,天下以言为讳,朝廷特别严重。群臣皆承顺上指,莫有执正。如何说明是这样?取民所上书,陛下以为还行的,试将其下廷尉论。廷尉必定说:非所宜言,大不敬。这只是其一。故京兆尹王章,资质忠直,敢面引廷争,孝元皇帝提拔他。及至陛下则戮及妻子。而且国法有恶恶止其身,王章非有反叛之心,却殃及室家。折直士之节,结谏臣之舌,群臣都知道不该如此,但无人敢争。天下以言为戒,最是国家大患。愿陛下循高祖之规,杜亡秦之路。除不急之法,下无讳之诏,博览兼听,谋及疏浅,令深者不隐,远者不塞。所谓的辟四门,明四目就是这样。往者不可及,来者犹可追。如今君命犯而主威夺。外戚之权,日以益隆。陛下不见其形,愿察其景。建始以来,日食地震坦率的说,三倍于春秋。水灾就无法比数了。阴盛阳微,金铁为飞,这是一个什么情景?汉兴以来,社稷三危,吕霍上官,皆是母后之家。亲亲之道,保全为上策。应当给他们贤师良傅,教之以忠孝之道。如今却尊崇其位,授以权柄。使他们骄逸,以至于夷灭。这是失亲亲之谊的大忌。以霍光之贤,不能为子孙虑。因此权臣易世则危。书传说,不如像火苗开始那样平庸,一旦权执陵隆主君,然后再开始防备,那就晚了。

    书上,皇上不能采纳。
………………………………

卷三十二   汉纪二十四(1)

    永始四年春正月,皇上行幸甘泉。郊祭泰畤。大赦天下。

    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夏,大旱。

    四月癸未,长乐临华殿,未央宫,东司马门皆火灾。

    六月甲午,霸陵园门阙火灾。

    秋七月辛未晦,有日食。

    冬十一月庚申,卫将军王商病免。

    梁王刘立骄恣无度,至一日犯法十一次。梁相奏刘立对外家怨望,有恶言。有司案验,因发觉其与其姑姑的奸事,奏刘立禽兽行,请诛。太中大夫谷永上书说:臣听说,依照礼,天子的家事应该私密不让外人知道。因此依照帝王之意,不窥人闺门之私。听闻人中夜之言,春秋以为应该为亲者避讳。今梁王年少,颇有狂病。开始是以恶言按验,既无事实,却又发人闺门之私,这可不是当初奏章所指的事情。梁王言辞又不服,于是强劾立断,传致难明之事。独以偏辞成辜断狱。这无益于治道。只是污蔑宗室,将内乱之恶披布宣扬于天下,这可不是为公族隐讳,增加朝廷荣华,昭显圣德风化的事情。臣愚,以为梁王年少而其姑姑年长,论年龄就不该发生不伦之事。况以梁国之富,足以厚聘美女,招致妖丽。其姑姑亦有耻辱之心。按事者是前去按问恶言的,他为什么自己将这样的事情讲出?从以上几点来看,一定不是真情,恐怕是有所迫切,过误失言。文吏按问迫切,因此不得转移话题。初闻时加恩勿治,是为上策。如今既已安验举宪,应该有梁王不服的供词,诏令廷尉选择尚德通理的官吏,再次审考清问,然后知道事实并非如此,裁定从前失误,然后以清白之状交与有司。以使公族疏属都能亲附。为宗室雪汙乱之耻。如此甚得治亲之谊。天子于是将此案寝而不治。

    是岁,司隶校尉蜀郡何武为京兆尹。何武为官,守法尽公,进善退恶,所居处无赫赫之名,离去后常常使人怀念。

    元延元年春正月巳亥朔,有日食。

    壬戌,王商复为大司马卫将军。

    三月,皇上行幸雍。祠五畤。

    夏四月丁酉,无云而雷。有流星从日下东南行。四面耀耀如雨。自晡时至黄昏而止。赦天下。

    秋七月,有星孛于东井。皇上因为灾异博谋群臣。北地太守谷永上书说:王者躬行道德,承顺天地,则五徵四时有序。百姓寿考。福瑞并降。失道妄行,逆天暴物。则咎徵显于道璐。妖孽并见。饥馑连连。假如还不知悔悟,,恶贯满盈,则上天就不会再谴告,而直接另外选择有德之人君临天下。这是天地处事的常态,对待百王的态度都是相同的,况且功德有厚薄,期质有修短,时事有仲季,天道有盛衰。陛下承八世之功业,经历三七之节纪,遭遇无妄之卦运,建始元年以来,二十年间,群灾大异,交错峰起,多于春秋所书,内则主深宫*,将有骄臣悍妾,醉酒狂悖猝起之败。北宫园囿之中,臣妾之家,幽闲之处,徵舒崔抒之乱。外则主为华夏下土将有樊並,苏令,陈胜,项梁奋臂之祸。值此安危之分界,宗庙之至忧之际,臣谷永只有破胆寒心预言这件事,只有累年积弊,下有其萌,才会变见于上。怎能不慎重?祸起细微,奸生所易。愿陛下正君臣之义,不再与群小私狎宴饮,勤三纲之严,修后宫之政,抑远骄妒之宠,宠近婉顺之人。待朝见法驾而后出,陈兵清道而后行。不要再轻身独出。在臣妾之家饮食。如果做到了这三条,内乱之路也就得以封断。诸夏之人举兵,其原因在于民饥馑而官吏不知抚恤。在于百姓困而赋敛重。在于下怨离而上不知。书传说:饥而不损,兹为泰。厥咎亡。历年郡国伤于水灾,禾麦不收。应该按比例减少赋税,而有司奏请加赋。这可是违背经义的事。与民心相逆。臣愿陛下勿许加赋之奏。渐渐减少奢泰之费。流恩广施,振赡困乏。敕劝农桑。以慰綏元元之心。如此诸夏之乱,庶几可息。

    中厽垒校尉刘向,上书说:臣闻帝舜告诫伯禹说,不要像丹朱一样狂傲。周公告诫成王说,不要效法殷王纣无道。圣帝明王常以败乱自戒。不讳废兴,故臣敢极陈其愚。希望陛下能够留神明察。谨案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有日食三十六次,如今连续三年出现日食自建始以来二十年间就有八次日食。平均二年六个月发生一次。此事古今罕有。异象有大小稀稠,卜占有疏疾缓急,近观秦汉之改换朝代,惠帝昭帝之无后,再看昌邑之不终,孝宣之绍起,都有变异。这些都记载于汉纪。如此看来天道之去就,岂不是昭然明了吗?臣幸得托为宗室之末属,明见陛下宽明之德,希望能消减大异,再兴高宗成王之业。以尊崇刘氏。因此甘犯死亡之诛,天文虽然难以明晓,臣虽愿为皇上解释明白,但需要慢慢解释。希望陛下能够赐臣空闲,详细的为陛下解说。

    皇上随即招之入宫,但终不能用其言。

    红阳侯王立,举陈咸为方正。对策,拜为光禄大夫,给事中。丞相翟方进复奏陈咸前为九卿,坐为贪邪免官。不应当蒙方正举,备位为内宫朝臣。并劾奏红阳侯王立故意不以实选举。有诏免去陈咸的官爵,但不要劾奏王立。

    十二月乙未,王商为大将军。辛亥,王商薨。其弟红阳侯王立次当辅政。先是王立使家客通过南郡太守李尚,霸占恳草田数百顷。上书将它入县官。贵取其值一亿以上丞相司直孙宝揭发这件事。皇上于是废王立而用其弟曲阳侯王根。庚申,以王根为大司马骠骑将军。

    特进安昌侯张禹,请求平陵肥牛亭之地,曲阳侯王根和他相争,以为此地在平陵寝庙内是衣冠之所出游之道,应该赐给张禹别的地方,皇上不从,执意赐给张禹。王根于是心害张禹之宠,多次毁恶他。天子却更加敬重张禹。每当有病,就会遣人问起居。并且车驾亲临问安。皇上亲自拜于张禹床下。张禹顿首谢恩。张禹小子未有官,张禹数次目视其子,皇上即于张禹床下拜其小子为黄门郎,给事中。张禹虽然家居,却以特进为天子之师,国家每有大政,都会与他定议。当时吏民多上书言灾异之应,讥刺为王氏专政所致。皇上心里也是这么以为。只是未有明见。于是车驾至张禹家,辟去左右,亲自向张禹问天变之应,并将吏民所言王氏的事暗示张禹。但张禹自见年老,子孙弱,又与曲阳侯不平,恐为所怨,就对皇上说:春秋日食地震,或为诸侯相杀,夷狄侵略中国。灾变之异,深远难见。故圣人不论命,不语怪神。性与天道,自子贡之属后不得闻。何况浅见鄙儒之所言。陛下应该修政事以善应之。与群下同其福喜。这是经义之意。新学小生乱道误人,应该不要信用,以经术来推断这事。

    皇上雅信爱张禹,由此不疑王氏。后曲阳侯王根及诸王子弟,闻知张禹的话,皆喜悦,遂亲就张禹。
………………………………

卷三十二    汉纪二十四(2)

    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朱云说: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无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一旦失其宠禄,则会言行辟邪,无所不至。臣愿君王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之头,以励其余。

    皇上问是谁,回答说:安昌侯张禹。

    皇上大怒说: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朱云拿下。

    朱云攀殿槛,槛折。朱云大呼说:臣得以去地下从龙逢比干游,心愿已足了。只是不知圣朝以后会怎样?

    御史遂将朱云拿下。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在殿下叩头说:此臣素以狂直著名于世,假使他说得对,不可诛。他说的不对,也应当姑且宽容他。臣敢以死相争。

    庆忌叩头流血。皇上怒意已解。然后也就放过了朱云。后来应当修复廷槛,皇上说:不要换新的了,就原样修复一下,以旌忠臣之节。

    匈奴搜谐单于将入朝,未入塞,病死。其弟切莫车立。为车牙若鞮单于。以囊知牙斯为左贤王。北地都尉张放到官数月,复征入侍中。太后给皇上上书说:前日所说班侍中为大将军所举荐,应该宠异他的事还未落到实处,富平侯之事又有反复,叫我怎能沉默不言?

    皇上致谢说:今日一定奉诏。于是出张放为天水属国都尉。引少府许商,光禄勋师丹为光禄大夫。班伯为水衡都尉。并侍中。皆秩禄中二千石。每朝东宫,常令他们跟随。及大政,就使他们谕指于公卿。皇上亦稍厌倦游宴,复修经书之业,太后甚为高兴。

    是岁,左将军辛庆忌卒。庆忌为国家虎臣,赶上世道承平,匈奴西域亲附,敬其威信。

    二年春正月,皇上行幸甘泉,郊祭泰畤。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既祭,行游龙门。登历观,游过西岳而归。

    夏四月,立广陵孝王子刘守为王。

    起初,乌孙小昆弥安日为降民所杀,诸翖侯大乱。诏徵故金城太守段会宗为左曹中郎将。光禄大夫,使他安辑乌孙。立安日弟末振将为小昆弥。定其国而还。

    当时大昆弥雌栗糜骁勇强健,末振将恐为他所并,使贵人乌日领诈降,刺杀雌栗糜。汉朝想要起兵讨伐而未果,遣中郎将段会宗,立公主孙伊秩糜为大昆弥。过了很久,大昆弥手下大将难栖杀末振将,安日子安黎糜代为小昆弥。汉室恨不能自诛末振将,复遣段会宗发戊巳校尉诸国兵,立即诛杀末振将太子番丘。

    会宗恐大兵入乌孙,惊动番丘,使他亡逃不可得。即留住大兵,选精兵三十名,皆为强弩。径至昆弥所在,召番丘,责以末振将之罪,然后举手中剑击杀之。番丘手下官属惊恐奔逃。小昆弥安黎靡勒数千骑兵围段会宗。会宗向他说明奉天子之命来诛番丘的本意,如今你们围杀我,如取汉牛一毛耳。但宛王郅支之首悬于城门之事,你们是应该知道的。

    昆弥及手下都称服说:末振将负汉,他的太子应该诛杀。但为什么不告诉我们呢?我们也好备些酒菜为他送行啊。

    会宗说:假如预告昆弥,使他得到消息逃走了,那可是大罪。既使他饮食又将他送给我们,就会伤害你们的骨肉亲情,因此才不预先告诉你们。

    昆弥及部下号泣而去。会宗还京奏事。天子赐段会宗爵关内侯,黄金百斤。会宗以难栖杀末振将奏请以他为坚守都尉。以雌栗糜被杀的情状,责备大禄大监,夺其金印紫绶,换为铜墨印绶。末振将之弟卑爱疐,本来与末振将共谋杀大昆弥,将众八万,北附康居。阴谋想要借兵,兼并两昆弥。汉复遣段会宗与都护孙建并力以备之。自乌孙分立两昆弥,汉朝备受忧劳,而且一直没有安宁的那一天。

    是时康居复遣子侍汉,并奉贡献。都护郭舜上言,本来在匈奴强盛的时候,并不是因为兼有乌孙康居的缘故。匈奴称臣拜服,也不是因为失去了这两个国家。汉虽皆受其质子,然而三国内相输遗,交通如故。也互相候司各自的短板,见到便利就互相攻击,合不能相亲信,离不能相臣役。今天看来,结配乌孙,竟是毫无益处。反为中国生事。然而乌孙既然结好在前,今与匈奴俱称臣。义不可拒。而康居狡黠,至今不肯拜使者,都护手下的官吏至其国,都坐在乌孙的使者座下,王及贵人先饮食完毕,才招呼都护吏用饭,故意对汉人无所省视,以夸耀于旁国。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他为什么会遣子入侍?他是为了在中国经商,故意表示亲热而已。匈奴是百蛮大国,如今事汉甚备。如果听说康居不拜,将会使单于后悔对我们过于谦卑了。因此应该将康居的侍子遣返,断绝与他通使。以表明汉家不通无礼之国。

    汉因为新近才与他通使,又看重能致远人的名声,因此始终与之羁縻不绝。

    三年春正月丙寅,蜀郡岷山崩。壅江三日,江水枯竭。刘向大恶之,说:昔日周朝岐山崩,三川竭而幽王亡。岐山,是周室兴起的地方。汉家本起于蜀汉,今所起之地,山崩川竭,又有异常星象,恐怕难逃灭亡了。

    二月丙午,封淳于长为定陵侯。

    三月,皇上行幸雍。祠五畤。

    皇上将向胡人大夸国中多野兽,秋,命右扶风征发民众入南山,自褒斜,东至弘农,南驱汉中,张网罗置陷阱,捕熊罴禽兽,用槛车装载,运到长阳射熊馆。用网遮住周边,将捕到的野兽纵放在里面,令胡人徒手与之格斗,战胜者自取所获。皇上亲临观看。

    四年春正月,皇上行幸甘泉,郊祭泰畤。中山王刘兴,定陶王刘欣皆来朝。中山王只有师傅跟随。而定陶王师傅,国相,中尉皆从。·皇上感到奇怪,就问定陶王。定陶王回答说:令诸侯王入朝,可以使其国中二千石官员相随,傅相中尉都是二千石,因此就要他们都跟从来朝。皇上令其诵诗,通习能说。他日问中山王,只有师傅跟随,在何法令?不能对。令他诵尚书,又不能背诵。及赐食于御前,最后一个吃饱,起身时鞋带又开了,皇上由此以为他不能,而贤定陶王,数称其才。是时诸侯王中,只有二人和皇上是至亲。定陶王祖母傅太后随王来朝,私下里贿遗赵皇后,昭仪及骠骑将军王根,皇后昭仪王根见皇上无子,也希望预先交结,以为长久之计。于是都交互称赞定陶王。劝皇上立他为嗣。皇上也自美其才,在他归国前为他加元服。当时定陶王年十七。

    三月,皇上行幸河东,祠后土。关东有陨石二次。王根荐谷永,征入为大司农。谷永前后所上四十余事,略相反覆专攻皇上本身与后宫而已。党于王氏,皇上也知道。因此不甚亲信他,为大司农岁余,病满三月,皇上不赐告,即时免职。过了数月,就去世了。
………………………………

卷三十二    汉纪二十四(3)

    绥和元年春正月,大赦天下。

    皇上召丞相翟方进,御史大夫孔光,右将军廉褒,后将军朱博入禁中,商议中山王,定陶王,谁是合适为嗣的。方进,王根,廉褒,朱博皆以为定陶王是皇上亲弟的儿子,礼经说,昆弟之子,如同儿子一样。为其后,就是为其子。定陶王宜为嗣。孔光独以为礼立嗣以亲,以尚书盘庚殷之及王为比,兄终弟及。中山王,是先帝之子,皇上亲弟,宜为嗣。皇上以中山王不才,以礼论兄弟不得比肩入庙为推辞,不从孔光之议。二月癸丑,诏立定陶王刘欣为皇太子。封中山王舅谏大夫冯参为宜乡侯。增加中山国封邑三万户。以安慰中山王。使执金吾任宏守大鸿胪,持节徵定陶王。定陶王致谢说:臣材质不足以假充太子之宫,臣愿且得留在国邸之中,旦夕奉问起居,侯有圣嗣,归国守藩。书奏,天子不从其请。

    戊午,孔光因为议不合意,左迁廷尉。何武为御史大夫。

    起初,下诏求殷后,分散为十余姓,推求其嫡系不能得。匡衡梅福皆以为当封孔子世为汤后。皇上从之,封孔吉为殷绍嘉侯。三月,与周承休侯皆进爵为公。地各百里。

    皇上行幸雍,祠五畤。

    当初,何武为廷尉时,曾建言末俗之弊,政事繁多,宰相之才,不能及古。而丞相独兼三公之事,所以长久以来废而不治,应该设置三公官。皇上从之。夏四月,赐曲阳侯王根大司马印绶。置官署,罢骠骑将军官。以御史大夫何武为大司空,封汜乡侯。皆增奉如丞相。以备三公之位。

    秋八月庚戍,中山孝王刘兴薨。

    匈奴车牙单于死,弟囊知牙斯立。为乌珠留若鞮单于。乌珠留单于立,以弟乐为左贤王。舆为右贤王。汉遣中郎将夏侯藩,副校尉韩容出使匈奴。

    有人对王根说:匈奴有斗绝之地,在张掖郡的对面。当地盛产奇材箭杆,鹫鹰之羽。如果得到这里,将使边境变得富饶。如此国家有广地之实,将军显功业垂名于世。

    王根向皇上说明此地的好处,皇上希望直接向单于索取,又担心一旦匈奴不能从命,诏令不行,损伤大汉的国威,一时踌躇。王根即将皇上的意思告诉了夏侯藩,并令他只以自己的名义向匈奴索取。

    夏侯藩至匈奴,就按王根授意的话对单于说:窃见匈奴南边靠近张掖郡的地方,有一块险绝之地,汉三都尉居于塞上,帅士卒数百人守望此地,久劳辛苦,单于应该上书献此地,直接割断给汉室,如此就省了两都尉士卒数百人(张掖两都尉,一治日勒泽索谷,一治居延。又有农都尉治番和。是为三都尉。险地归汉,可省日勒,居延两都尉。),以此报答天子厚恩。天子一定会厚报单于。单于说:这是天子的诏语吗?我将遵从使者所求。夏侯藩说:是诏指,天子的意思。但我也是为单于谋划善计罢了。

    单于说:这是温偶駼王所居之地,只是不知道其地形如何,可不可以分割,应该先遣使者前去问个明白。夏侯藩韩容归汉后复使匈奴,至则求地。单于说:我匈奴父兄相传已五世,汉不求此地,为什么至我为单于,却独求此地?我已问温偶駼王,匈奴西边诸侯做穹庐及车,都仰仗此山材木。况且是先父地,不敢丢失。

    夏侯藩还国,迁太原太守。单于遣使上书,将夏侯藩求地的事情上闻。诏书返报单于,夏侯藩擅自称诏从单于求地,法当死。但因赶上两次大赦,今迁夏侯藩为济南太守,不令他与匈奴相对面。

    冬十月甲寅,王根病免。

    皇上以为太子既奉大宗后,,就不得顾私亲。十一月,立楚孝王孙刘景为定陶王。太子议欲谢恩,少傅阎崇,以为为人后之礼不得顾私亲,不当谢。太傅赵玄以为当谢。太子遵从太傅意见,向皇上谢恩。诏问所以致谢的情状,太子如实回答。尚书劾奏赵玄,赵玄左迁少府。以光禄勋师丹为太傅。

    初,太子幼年时,王祖母傅太后躬自养视,及为太子,诏傅太后丁姬自居定陶国邸。不得相见。过了不久,王太后欲令傅太后丁姬十日一至太子家,皇上说:太子承正统,应当共养陛下(汉对太后的称呼)。不得复顾私亲。

    王太后说:太子从小就是傅太后抱养的,今至太子家,只是以乳母之恩罢了,无妨碍。

    于是令傅太后得至太子家,丁姬因为不养太子,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