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白话第一编年史-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博士说:“听说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葬在这里。”
秦王大怒,使刑徒三千人,将湘山上的树木砍伐而空。遂自南郡由武关归国。起初,韩国人张良,其父祖辈以上,五世相韩。及韩国亡,张良散家资,欲为韩国报仇。
………………………………
卷七 秦纪二(3)
三十四年。贬治狱不直的官员。使他们去筑长城或者将他们迁到南越偏远之地。丞相李斯上书说:“以前诸侯并争,厚招游学,如今天下已定,法令一统,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如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议当世。祸乱黔首。相约以非法教人,听到上边有政令下达,就各以自己所学的理论来非议政令,在家里就在心里非议,出门就在街巷议论。各以所学夸短长。以标新立异相雄长。非议时政,造谤当今。如果不再禁止,,任其下去,则主上的威望降低,造谤者的地位就会日益上升。臣以为禁止便于国治。臣请求将所有史书,只要不是秦国记载的,都烧掉它。另外,民间非馆藏的诸子百家之书,都应该收集起来,由各地守尉主持烧掉。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灭。官吏知道而不举报的,与同罪。令下三十日而不烧者,刺字充边。可以保留的,只有医药,卜巫种树之书。若有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
始皇下制说:“可。”
魏人陈余对孔鲋说:“秦国将灭先王的史书,你作为书籍的主人,危险了。”子鱼说:“我崇尚无用之学,知我志向者只有朋友,秦国非我朋友,我有什么危险?我将把它藏起来,以待后来人来求,既然来求了,也就无患了。”
三十五年。使蒙恬修直道通九原,抵云阳,劈山填谷,一千八百里,数年不就。
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的宫廷太小,就在渭南的上林苑营造朝宫,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面可以坐万人。下面可以建五丈旗,周边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以南山之巅为阙,做复道,自阿房渡渭水,与咸阳相接,以应天极阁道之象。使隐宫刑徒者七十万人,分作阿房宫。发骊山北山石椁,蜀荆之地良才,都运到关中。以资供用。又在东海立石为界,以为秦国的东门。迁三万家去骊邑。五万家去云阳。都免除十年的赋税。
卢生对始皇说:“世间的人主,应该经常微行,以辟除恶鬼。只有恶鬼被辟除了,真人才会出现。只要皇上所住的宫室不被人知道,然后不死之药就可以得到。”
始皇说:“我羡慕真人。”于是自称真人,不称朕。令咸阳城二百里内,二百七十座宫观以复道甬道相连,里面帷帐钟鼓华丽充盈,美人如云。使她们都固定住在那里不准移徙。始皇行幸之处,若有人泄露,罪当死。
始皇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不高兴。有中人告诉了丞相,丞相后来就损毁车骑,不敢再那么张扬。始皇发怒说:“这一定是中人泄露了我的话,”使吏按问,无人肯服,于是就将当时在场的中人全部杀掉。从此后无人知道始皇的行踪。群臣接受决断,都在咸阳宫。侯生卢生在一起讥议始皇,因怕得罪逃走了。始皇听说了大怒道:“这两个人我尊赐甚厚,如今竟敢诽谤我。我应该使人按问,在咸阳的诸生,有没有妖言惑众的。”
于是使御史案问诸生。诸生转相告引,于是将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尽坑杀于咸阳。使天下人知道以后不要再犯。更把大批的儒生发往偏远的边关。
始皇长子扶苏进谏说:“诸生都是诵法孔子,今皇上以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
始皇怒,使扶苏去北边的上郡为蒙恬的监军。
三十六年。东郡有陨石。有人在其上刻字说:“始皇死而地分。”始皇使御史逐问。无人肯服。将石边的居民都杀掉了,又用火烤这块陨石,直到看不见字迹。迁河北榆中三万家,都赐爵一级。
三十七年冬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李斯随从。右丞相去疾留守。始皇二十余子,少子胡亥最受宠爱,请求随驾,始皇答应了。
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嶷山。然后浮江下观,乘船渡海,过丹阳,至钱塘,临浙江。因为此处风浪凶险,,就西下一百二十里,从狭窄处渡江。再上会稽,祭大禹。望南海,立石颂德。还过吴地。从江上乘渡,并至海上。北至琅琊,芝罘湾。见巨鱼,令从者射杀之。从海上西至平原津而病。
始皇忌讳说死字,群臣莫敢言死事。病的更厉害了,就令中车府令行符壐事赵高写信给扶苏,使他在咸阳会葬。书已经封好,在赵高手中,还没有付给使者。
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李斯因为考虑到皇上崩驾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为变,就秘不发丧,将棺材放在辒辌车中。使随行人员,所至上食,奏事如故。只有胡亥,赵高及近幸的几个宦者知道。
起初,始皇尊崇信任蒙氏,蒙恬任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因此诸将相莫敢与其争锋。赵高,天生隐宫。始皇听说他强壮有力,又通于狱法,就使他为中车府令,使他教习胡亥决狱。胡亥亲幸他,赵高有罪,始皇使蒙毅按治。蒙毅以为赵高当死。始皇以为赵高有才,就赦免了他。并且使他官复原职。赵高既得胡亥宠幸,又怨蒙氏,就想说服胡亥,诈以始皇之名,诛杀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以为此计可行。
赵高说:“此事不和丞相同谋,恐怕不能成功。”于是就去见李斯说:“皇上赐给扶苏的书信及符玺,都在胡亥那里。定太子,只在君侯与赵高而已。君侯打算怎么办?”
李斯说:“怎么能说这些亡国的话?这可不是人臣所当论议的。”
赵高说:“君侯的才能谋略,功高无怨,以及长子的信任程度,哪一点能比得上蒙恬?”
李斯说:”我都不如他。“
赵高说:“既然这样,长子即位后,一定会用蒙恬为丞相。君侯不能怀通侯之印归乡里,这是明摆着的了。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希望君侯详思定夺。”
李斯考虑了一下,也以为这样做是对的。就和他一起计议,诈为始皇诏书,立胡亥为太子。更写书与扶苏,述说他不能辟地开疆,却使士卒多所损耗,多次上书直言诽谤,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将军蒙恬,不知矫正,阴知其谋,一并赐死。将兵权交给裨将王离。“
扶苏拆看书信后哭泣,欲入内舍自杀。
蒙恬说:”陛下在外面游历,根本没有立太子。使臣领三十万大军守边,以公子为监,这是天下重任,如今一使者来,就自杀。谁知是不是有诈呢?先看看情势再死也未晚。“
使者多次前来催促,扶苏对蒙恬说:”父赐子死,还有什么理由再去请示。“于是自杀。
蒙恬不肯死。使者将他交给廷吏。将他羁押在阳周的狱中。另使李斯的舍人为护军。然后使者还报。胡亥听说扶苏自杀了,就要释放蒙恬。正好蒙毅为始皇出去考察山川回来,赵高对胡亥说:”先帝很久以前就要举贤立太子,是蒙毅一直以为不可。不如趁机诛杀他。“于是就将他羁押于代地的监狱。遂从井陉直抵九原。
正赶上暑天,辒车臭,就诏从官,将一筐鲍鱼放在车上,以乱其味。从直道至咸阳发丧。
太子胡亥袭位。九月,葬始皇于骊山。下锢三泉,奇器珍怪,无所不有。又令机匠做机弩,有穿近者,就可以射杀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后宫无子者,皆令从死。葬既下,有人说匠人建造机括,所藏的东西在哪里都知道,出来的话一定会泄密,于是就将他们都关在墓中。二世欲诛蒙恬兄弟,二世兄子子婴进谏说:”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旧忠臣而用后胜,都随即亡国。蒙氏是秦国的大臣谋士,而陛下一旦要弃去他们,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外使斗士三心二意啊。“
二世不听,遂杀蒙氏兄弟。蒙恬临死说:”自从我的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已经三世了。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虽然身受囚羁,想要背叛那是谁也拦不住的,然而之所以自度必死而守义,,是不敢辱先人之教,不忘先帝旧恩的缘故。“于是吞药自杀。
扬子法言说,有人或许会说,像蒙恬这样忠而被诛,忠臣是不可为了。我以为,像他这样劈山填谷,劳民力疲民生,他的忠心不值得崇尚。司马光说,始皇方荼毒天下,而蒙恬为他所用。蒙恬的不仁是明摆的了。但是他明于为人臣之义,遂无辜见诛,能守死不贰,也可算是值得称道了。
………………………………
卷七 秦纪二(4)
二世皇帝上
元年冬十月,戊寅。大赦天下。
二年春,二世东行郡县。李斯随从。到碣石。并且从海上南至会稽,尽刻始皇所立石刻。旁边注上大臣从者的名字。以张大先帝的成功盛德,然后还都。夏四月,二世至咸阳。对赵高说:“人生在世,犹如白驹过隙。我今天既然已经君临天下了,希望能够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以终天年,可以吗?”
赵高说:“好啊。这是贤明的君主所能行,昏乱的君主所禁止的事啊。虽然如此,但眼下还不能实行。请听我说,沙丘之谋,诸公子及大臣都有所怀疑。而诸公子都是陛下您的兄长,大臣又都是先帝安置的大臣。今陛下初立,他们都心意怏怏不肯服气。时间久了恐怕就会有变。臣每天都战战兢兢,唯恐不能善终。陛下又怎么可以为此乐事呢?”
二世说:“那么该怎么办?”
赵高说:“陛下不如严法苛刑,令有罪者互相连坐,诛灭大臣及宗室。然后收举遗民,使贫者富之,贱者贵之。尽除先帝留下的故臣,而安置陛下的亲信,这样一来就可以阴德归与陛下,祸害除而奸谋塞。群臣莫不被恩泽,蒙厚德。陛下就可以高枕无忧,肆志玩乐了。”
二世以为他说的有理,就更改律法,务求严峻。大臣诸公子有罪,都交给赵高鞠治问罪。于是公子十二人枭死咸阳市。十位公主屈死于宅中。财物尽入于县官。互相连坐者不可胜数。
公子将闾,有昆弟三人。被囚于内宫。最后才给他们议罪。二世使使者对将闾说:“公子有不臣之罪,当死。”将闾说:“阙庭之礼,臣未尚敢不从众赞礼。廊庙之位,臣未尚敢失节。受命应对,臣未尚敢失辞。该怎样才算不臣?臣希望知道因为什么罪而死。”
使者说:“臣没有参与计谋,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只是奉命行事。”
将闾乃仰天大呼苍天,连呼三次。说:“我无罪。”
昆弟三人,都流涕拔剑自杀。
自此宗室震恐。公子高想出奔,又恐全家被收族。就上书说:“当初先帝在的时候,臣入门赐食,出门则乘高车驷马。先帝辞世,臣当从死而不能。为人子不孝,为人臣不忠,不忠不孝,就没有理由立在世上。臣请从死先帝,愿葬于骊山脚下,愿圣上哀怜臣的一片孝心,成全臣的要求。”
书送到二世那里,二世大为高兴。叫来赵高,将书信递给他说:“他这样做也算是知趣了。”
赵高说:“这也是他做人沉的本分罢了。”
于是二世答应了他的请求,并赏赐十万钱助葬。
再作阿房宫。又征才士五万人为屯军,守卫咸阳。令他们教习骑射,驯养狗马禽兽。用度不足,就下调郡县。转运军需粮草,令他们都自带粮食,咸阳三百里内的稻谷,都不允许他们食用。
秋七月,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起兵于蓟。
当时,征发闾左的人戍守渔阳。九百人屯在大泽乡,陈胜吴广各为屯长。赶上天下大雨,道路不通。计算日期已经失期。按照当时的法律,失期当斩首。陈胜吴广利用当时天下人苦秦苛政,人情汹汹的情势,杀将尉。召集一道失期的士兵说:“大家都已失期,失期当斩首。即令不斩而去戍守,死的可能也有十之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就要死的天下留名。王侯将相,难道都是天生的贵种吗?”
大家都齐声响应。于是就假称公子扶苏,项燕。设坛盟誓,称大楚。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很顺利的就攻下了。接着收兵攻下蓟。于是令符离人葛婴领兵往蓟以东徇地。攻打銍。鄼。苦。柘,谯,都很快就攻下了。就这样一边攻城略地,一边扩大军队,等到了陈地,已经有兵车六七百乘,骑兵千余,步卒数万人。攻陈,陈的守令皆不在,只有守丞和他们在谯门中交战。不能取胜。守丞战死。于是陈胜就占领了陈。
起初,大梁人张耳陈余二人交好,为刎颈之交。秦灭魏,听说二人是魏国的名士,就出重赏捉拿他们。张耳陈余就变姓名,一道来到陈。为城里守门自食。城守官曾经因为小过鞭笞陈余,陈余要起来反抗,张耳悄悄用手肘示意让他受笞。城官离开了,张耳拉陈余到桑树下,责备他说:“当初我和你说什么来着?今天你想因为一点小辱死在一个小吏手中吗?”陈余拜谢。
陈胜既入陈,张耳陈余上门拜偈。陈胜素闻其贤,大喜。
陈中豪杰父老请立陈胜为楚王。陈胜问张耳陈余的看法,张耳陈余说:“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将军出万死之计,是为了为天下除残。如今刚到陈就自立为王,这是示天下人以私。愿将军不要称王,赶快引兵西上,遣人立六国之后,自为树党。为秦国增加敌人。敌多则力分,结众则兵强。如此,则野无交兵,县无城守。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让他们佩服你的仁德,就可以成就帝业了。如今自己在陈称王,恐怕天下人就会懈怠了。”
陈胜不听。遂自立为王。国号张楚。
当时,诸郡县苦于秦法,都争着杀其长吏以应陈胜。偈者从东方来,将天下的反状上闻,二世大怒,将他下在狱中。以后再有使者至,皇上问话,都说是一些鼠盗狗偷,郡县守尉正在全力缉捕云云。于是皇上就高兴了。
陈王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西击荥阳。
张耳陈余复说陈王,请求出奇兵北略赵地。于是陈王使过去交好的朋友陈人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以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拨给三千士卒北徇赵地。陈王又令汝阴人邓宗徇九江地。这个时候,楚兵数千人而聚的小股部队到处都是,
葛婴到了东城,立襄强为楚王。听说陈王已立,就杀了襄强还报。陈王诛杀葛婴。
陈王令周市北徇魏地。赐上蔡人房君蔡为上柱国。
陈王听说周文是陈的贤人,习过兵法,就给他将军印绶,使他西进击秦。
武臣等从白马渡河。使人往诸县说其豪杰,豪杰都群起响应。于是边前进边扩军,很快就有了数万人。号武臣为武信君。
………………………………
卷七 秦纪二(5)
武信君连下十余座赵城。其余的皆城守难下。于是引兵东北击范阳。范阳蒯彻对武信君说:“先生难道非要经过战争然后取城吗?臣以为这样做也太过分了。如果能听臣的计策。臣保证可以不攻而下城。不战而略地。传檄而千里定。这样可以吗?”
武信君说:“你是什么意思?”
蒯彻说:“范阳令徐公怕死而贪。想要在天下人降之前就降。先生如果想待他像前边的人那样,因为他是秦人所置的官吏就诛杀他,那你就错了。这样一来,边地之城都将固若金汤了。再难攻下。先生假如让臣带上侯印,授给范阳令。使他乘坐朱轮华盖,在燕赵之郊驰骋,那么燕赵之地的城池,就可以不战而下了。“
武信君说:”好。“
以车百乘,骑卒二百,加上侯印,迎接徐公。燕赵之人听说了,不战而降者三十余城。
陈王既遣周章,因为眼见秦政之乱,遂有轻秦之意。不再设备。
博士孔鲋进谏说:”臣闻兵法上说,作战时,可以依仗的不是敌人不来进攻我,而是依仗我不可攻。如今大王轻敌而不自备,若跌而不振,悔之晚也。“
陈王说:”寡人的军队,先生就不要操心了。“
周文边行军边扩军,到了关下,已有车千乘,士卒数十万人。在戏驻军。
二世于是大惊。与群臣计谋说:”该怎么办?“
少府章邯说:”盗贼已经到了京师。兵众强盛,如今发近县之兵已经不及,骊山有罪的徒众众多,赦免他们,使他们迎敌。“
二世于是大赦天下。使章邯免骊山徒众,迎击楚军。大败楚军。周文逃走。
张耳陈余至邯郸,听说周章退却,又听说诸位为陈王出外徇地的将领,回去后都因为遭遇谗言而被诛,乃说服武信君,令他自己称王。八月,武信君自立为赵王。以陈余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使人向陈王回报。陈王大怒。准备尽诛武信君等家,然后发兵击赵。柱国房君进谏说:“秦未亡而诛武信君等家,这是又生一秦啊。不如因而祝贺他,使他赶快引兵西击秦。”
陈王以为有理,就从其计,将武信君等家从宫中放出。封张耳之子张敖为成都君。使使者去赵相贺。并下令赶快发兵西入关。
张耳陈余对赵王说:“大王自立,本不是楚国的意思。只是以计来祝贺罢了。一旦楚国灭秦,一定会加兵于赵。希望大王不要西去。引兵北徇燕代,南收河内以自广。赵南据大河,北有燕代,楚国虽胜秦,必定不敢制赵。如果不能胜秦,一定会重与赵交。赵承秦楚之敝,一定可以得志于天下。”
赵王以为有理,就不再引兵西下。而使韩广略燕,李良略常山。张魇略上党。
九月,沛人刘邦起兵于沛。下相人项梁起兵于吴。狄人田儋起兵于齐。
刘邦,字季。为人隆准龙颜,左股有七十二黑子。爱人喜施。豁达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开始为泗上亭长,有单父人吕公喜欢相度人,见刘季状貌,大为惊奇,将女儿嫁给了他。不久,刘季作为亭长,为县里往骊山送刑徒,刑徒在道上都逃走了。自己考虑如果赶到目的地,刑徒也将跑光了。到了丰西的大泽,停下在路边凉亭中饮酒,将还没有逃跑的刑徒召集起来说:”你们都走吧,我也将从此消失了。“
刑徒中有十余位壮士愿意跟随着他。刘季酒醉,半夜独自一人到了大泽中,有一条大蛇挡道。刘季拔剑斩蛇。有一位老妇人哭着说:”我的儿子是白帝子,化为蛇当道,今被赤帝子杀了。“说完悠忽不见。
………………………………
卷八 秦纪三(1)
二世皇帝下
二年冬十月。泗川监平将兵围沛公于丰。沛公出战,大破之。令雍齿守丰。十一月,沛公引兵到达薛。泗川守壮兵败而走,到了戚地,被沛公的左司马捉住杀了。
周章出关,停下屯扎在曹阳两个多月,被章邯的追兵击败,复走渑池。过了十余日,章邯追兵至,再次大破楚军。周文自杀,军队遂不能再战。吴叔围荥阳,李由为三川守。守荥阳。吴叔不能攻下。楚将军田臧等聚在一起商量说:”周章大军已破,秦兵旦暮将至。我围荥阳城不能下,一旦秦军至,必定大败。不如留少部分兵卒守住荥阳,将精兵迎击秦军。如今假王骄纵,又不知兵权。不足与计事。“因共同假传陈王号令,诛杀吴叔。将其首级献给陈王。陈王派使者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
田藏乃使诸将李归等围守荥阳。自己引精兵西下。在敖仓迎击秦军。两军交战,田藏死,军破。章邯进军,在荥阳下攻击李归等军,大破楚军,李归等战死。阳城人邓说将兵驻扎在郯,章邯的别将击溃了他。铚人吴逢将兵驻扎在许,章邯又击溃了他。两路败军奔回陈,陈王诛杀邓说。
二世多次诮让李斯。说他位居三公,为何令盗贼如此猖獗。李斯恐惧。因为爱重爵禄,不知所出。就阿顺二室的意思,作书回答说:”贤明的君王,一定懂得行督查万民的责任。甲子说,有天下而不能随心所欲,这样的人一定是以天下为桎梏,不能正确的督查天下。而只顾以自身劳于天下之民,像尧禹就是这样的人。不能修申韩之明术,行督责之道,专以天下自适,徒务苦形劳神,以身徇百姓,这其实是黔首该做的事,不是蓄积天下的人当做的。不足为贵。明主能行督责之术,独断于上。则权不在臣下,然后能灭仁义之途。绝谏说之辩。这样就可以随心所欲,没有谁敢抗逆了。如此群臣百姓救过不及,谁还敢有心图变?“
二世得书大喜。于是行督责益严。税民深者为名吏。杀人众者为忠臣。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秦人益发汹惧,人人思乱。
赵李良已定常山,还报赵王。赵王复使李良略太原。至石邑,秦兵塞井陉。未能前进。秦将诈为二世书,招降李良。李良得书未信。回到邯郸请求增兵。半道上遇见赵王的姐姐出门饮酒醉归。李良望见,以为是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